• 355.00 KB
  • 2021-06-04 发布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教学案:第1编专题二 特色透练2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特色透练2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传播渠道不同、审美标准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区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偶像不是流量堆出来的》,‎ ‎《光明日报》2018年8月30日)‎ 材料二 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重轻,一些人演技很烂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 新华社2018年9月6日)‎ 材料三 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而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却被扭曲的“眼球经济”推波助澜。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 ‎《解放军报》2018年10月4日)‎ 材料四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的是经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互为因果,值得忧思。‎ ‎(摘编自潘涌《美育为何难落实》,‎ ‎《光明日报》2017年1月17日)‎ Ⅰ 检验读懂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是时代偶像的共同特点,必然能引起青少年的倾慕追捧。(  )‎ 答案 ×‎ 解析 ‎ 材料一说具有才华出众、外形靓丽等特点的明星会引起青少年的倾慕心理,并非说这些特点是时代偶像的共同特点。‎ ‎2.尽管社会是开放多元的,审美也可参差多态,但不能触碰底线,如果一些明星只注重颜值,而忽视自我的修养,终将被淘汰。(  )‎ 答案 √‎ ‎3.受到“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的影响,青少年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我国美学教育一直低迷。(  )‎ 答案 ×‎ 解析 “我国美学教育一直低迷”错,原文材料四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 ‎4.公共传播中的主流应该是用昂扬雄健之气概,敢于开拓之勇力,青春勃发之精神,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  )‎ 答案 √‎ Ⅱ 解答题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正常社会现象,青少年经历倾慕偶像的心理体验也属正常。‎ B.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有的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密切联系。‎ C.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的原因是,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D.新时代军人身上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的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时代潮流。‎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说法片面。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可知,令公众反感还有其他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在开放多元的社会中可以拥有不同审美选择,但不能变审美为“审丑”。‎ B.放任“阴柔之风”‎ 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化品格的提升。‎ C.社会转型期难免出现负面情绪,影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育要积极应对,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 D.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四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可知,“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是“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的具体表现而不是原因,且其“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也错误。‎ ‎3.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①从偶像与榜样来说,应注重发挥自身艺术才华,爱岗敬业,展现良好公众形象;②从社会来说,要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③从公共传播来说,应以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④从学校来说,应打造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阅读原材料,从四则材料中筛选信息,然后从偶像、社会、公共传播、学校四个方面分析。如从偶像的角度分析,偶像要展现自己良好的公众形象;从社会的角度分析,就是要抵制不良文化,传播优秀文化;从公共传播的角度分析,要给社会注入军人气质,塑造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从学校来说,要开设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 Ⅲ 读写结合 崇尚英雄 英雄,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是这个时代最珍贵的资源,是这个时代最崇高的精神,是这个时代最坚强的脊梁,是这个时代最明亮的航灯。一个伟大时代是英雄所铸就,一个伟大的国家是英雄所创造,一个伟大的民族是英雄所汇聚。每个人都崇拜英雄、仰慕英雄、争当英雄,英雄精神、英雄气概就会成为社会公众的引领和价值导向,国家、社会和民族就能拥有坚不可摧的基础,获得取之不竭的活力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崇尚英雄、学习英雄要从娃娃抓起,以英雄事迹和精神为标杆,让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新时代的英雄梦,让英雄的浩然正气与民族大义,如最耀眼的明灯指引着他们奋勇前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中国商务部8月3日晚公布了最新的反制措施,宣布将依法对自美国进口的约600亿美元产品按照四档不同税率加征关税。这是针对美方威胁加征中方2000亿美元输美产品25%关税的坚决回击。‎ 中方强调,贸易战不是赌气,我们不简单追求在数字上和美方比拼,关键是不在美国的强压之下屈服,并最终击退美国的贸易霸凌。我们保留继续出台其他反制措施的权利。中方的措施需要尽可能减少对我国国内生产、人民生活需要的影响,需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风险和机遇、边缘利益与核心利益之间的关系。这一次宣布的差别化税率反制措施,就是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评估影响后提出的,充分考虑了人民的福利、企业的承受力和维护全球产业链运转等因素。经过精心设计的600亿美元反制额度,对美方造成的打击力度不会弱。‎ 只要美国不停火,中国就不得不做出反击。‎ ‎(摘编自《环球时报》2018年8月4日)‎ 材料二 ‎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 材料三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4日发表的《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指出,美国滥用“国家安全审查”,阻碍中国企业在美正常投资活动,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成立以来,美国总统根据该委员会建议否决的4起投资交易均系针对中国企业或其关联企业。2013~2015年,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共审查39个经济体的387起交易,被审查的中国企业投资交易共74起,占19%,连续三年位居被审查数量国别榜首。白皮书进一步指出,美国大量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对本国产业实施保护,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针对中国。在反倾销调查中,美国拒不履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约定的义务,继续依据其国内法,对中国适用“替代国”做法。此外,美国在替代国的选择上也具有较大随意性。‎ ‎(摘编自新华网《白皮书:美国政府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严重 影响中美经贸关系正常发展》2018年9月24日)‎ Ⅰ 检验读懂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面对美国的贸易战,中国予以了坚决的回击,前提是不能减少对我国国内生产、人民生活需要的影响。(  )‎ 答案 ×‎ 解析 “不能减少”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二段是“尽可能减少对我国国内生产、人民生活需要的影响”。‎ ‎2.中国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评估影响后提出的差别化税率反制措施,表明了中方态度,不会在美国的强压之下屈服。(  )‎ 答案 √‎ ‎3.美国滥用“国家安全审查”,阻碍中国企业在美正常投资活动,如审查并否决了4起投资交易均系针对中国企业或其关联企业。(  )‎ 答案 ×‎ 解析 “审查并否决了4起”错误,原文材料三是:被审查的中国企业投资交易共74起,否决了4起。‎ ‎4.美国大量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对本国产业实施保护,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针对中国,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中美经贸关系正常发展。(  )‎ 答案 √‎ Ⅱ 解答题目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7年,美国对全球货物出口增速只有6.6%,而同期对中国货物出口增速却是前者的两倍多。‎ B.2017年,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进口达到174.2亿美元,而同期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却是历史最高。‎ C.2001~2017年,不管是出口还是进口,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额都在持续增加,且出口额一直大于进口额。‎ D.2001~2017年,除个别年份,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速一直超过对全球的出口增速,且二者之差一度很大。‎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图二可知,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额在出口方面是持续增加的,而进口方面却是有起伏的,2008和2009年是下降的。所以选项中的“不管是出口还是进口,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额都在持续增加”错误。故选C。‎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商务部8月3日晚公布了中国针对美国发动的贸易战而采取的最新的反制措施,这说明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是美国主动挑起的。‎ B.精心设计的600亿美元反制额度并不是中国的最终反制措施。只要美方不停火,中国就会做出进一步的反击,这说明中国保留出台后续的反制措施的权利。‎ C.美国总统根据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否决的4起投资交易均系针对中国企业或其关联企业,这说明该委员会是专为针对中国而设置的。‎ D.在反倾销调查中,美国在替代国的选择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依据其国内法,对中国适用“替代国”做法,违反了相关议定书的约定。‎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三中“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共审查39个经济体的387起交易,被审查的中国企业投资交易共74起,占19%,连续三年位居被审查数量国别榜首”可知,“这说明该委员会是专为针对中国而设置的”理由不充分。‎ ‎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具体表现和中国制定的反制措施的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具体表现:①阻碍中国企业在美正常投资活动;②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对本国产业实施保护;③依据其国内法,对中国适用“替代国”做法。‎ ‎(2)特点:①理性;②克制;③有力。(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只需结合材料进行筛选作答即可。(1)阅读材料可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具体表现主要在材料三中。由“美国滥用‘国家安全审查’……均系针对中国企业或其关联企业”,可知美国阻碍中国企业在美正常投资活动;由“白皮书进一步指出,美国大量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对本国产业实施保护,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针对中国”,可知美国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对本国产业实施保护;由“在反倾销调查中,美国拒不履行……对中国适用‘替代国’做法”,可知美国依据其国内法,对中国适用“替代国”做法。(2)而中国制定的反制措施的特点体现在材料一中。由“中方强调,贸易战不是赌气”“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评估影响后提出的,充分考虑了人民的福利、企业的承受力和维护全球产业链运转等因素”可以看出中国反制措施“‎ 理性”的特点;由“我们保留继续出台其他反制措施的权利”可以看出反制措施“克制”的特点;由“经过精心设计的600亿美元反制额度,对美方造成的打击力度不会弱”可以看出中国反制措施“有力”的特点。‎ Ⅲ 读写结合 面对中美贸易战有必胜决心 中国作为东方文明代表的礼仪之邦,早在汉唐盛世,便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和交往。中华民族也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生活在中国这片大地上的民族共有56个,其中也不乏历史上可溯的外来民族,可是我们始终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任何愿意与我们友好交往的民族我们都以诚挚的心态去迎接。即便是国力再次崛起的今天,我们依然不忘对和平的追求和期望,由我国牵头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便是我们对世界国家和人民互利合作美好寄托的典范。“爱好和平”这四个字早已刻入我们民族的骨髓里,我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肩负着大国的担当,积极与世界人民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面对中美两国的贸易战发展到如今的态势,我们中国人民是不愿看到的。‎ 然而,尽管中国不愿打贸易战,做这种伤害两国人民关系的事情,但是我们也未曾畏惧过。对于美国当局不顾风险、得寸进尺的做法,我们也亮明了我们的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我们中国既然有包罗万象的胸怀,也必定会有长风破浪的胆识和气魄。如果美国政府继续执迷不悟,我想我们也必然有完备的对策措施。回顾历史上党领导我国人民抵抗霸权主义的反抗斗争,我们每一次都始终以必胜的信念和决心坚持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清政府时期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一头正在觉醒的东方雄狮。我们爱好和平,但我们也不畏抗争。如果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人民的利益面临损失,那我们也将亮出我们的利牙。‎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授予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在美日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背后,与诺奖失之交臂的华人科学家陈列平的贡献不应被忽略。‎ 陈列平,1957年出生,1982年本科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读硕士研究生,1989年获美国费城Drexel大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任研究科学家。后在梅奥诊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任职,现为美国耶鲁大学UTC癌症研究讲席教授,免疫学、皮肤病学和肿瘤内科学教授,耶鲁肿瘤中心免疫学部主任。‎ 陈列平的实验室提出肿瘤微环境中存在“肿瘤免疫逃逸关键分子”的假设,首先鉴定了第一个此类分子PD-L1并发明了用抗体封闭PD-1/PD-L1结合来治疗肿瘤的方法。这些发现为目前抗免疫逃逸肿瘤治疗方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由于这些开拓性的发现,2014年陈列平与其他三位科学家一同分享了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顶级科学奖——威廉·科利奖(William B.Coley Award),并于2016年年初获美国免疫家学会史坦曼大奖(AAI-Steinman Award)。‎ 据此原理研发的抗癌药,PD-1/PD-L1抗体,对多种晚期癌症有显著疗效,被誉为“肿瘤治疗抗生素”。陈列平的发现让人类第一次看到了癌症治愈的曙光。‎ ‎(摘编自“每日经济网”,2018年10月2日)‎ 材料二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它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建设制造强国,与欧美大国抢占未来制造业高地,关键要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因此《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从国家层面确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人才培养目标,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联合国两位高级官员近日撰文称赞,《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正在引导中国的工业现代化进程。《福布斯》杂志认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助力中国制造业保持国际竞争力。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称,得益于智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 ‎“中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军者”。‎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2017年8月10日)‎ 材料三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各省(区、市)也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计划。从2008年开始,我国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学科、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及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引进了2000名左右的海外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归国(来华)创新创业。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要继续做好做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本国人才引进项目,重点引进推进本行业本领域发展急需和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要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专业园区,推出一批特色项目,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业。并且,国家也支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 ‎(摘编自《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 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 Ⅰ 检验读懂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陈列平研发的抗癌药对多种晚期癌症有显著疗效,让人类第一次看到了癌症治愈的曙光,完全具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资格。(  )‎ 答案 ×‎ 解析 “完全具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资格”于文无据,材料一第一段说“与诺奖失之交臂的华人科学家陈列平的贡献不应被忽略”。‎ ‎2.《中国制造2025》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十大领域,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 答案 √‎ ‎3.我们必须要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只要有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就能占领未来制造业高地。(  )‎ 答案 ×‎ 解析 说法绝对,材料二第二段是“与欧美大国抢占未来制造业高地,关键要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 ‎4.高层次人才包括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 答案 √‎ Ⅱ 解答题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美日科学家摘得,但在此前,有华人科学家早已发明抗免疫逃逸肿瘤治疗方法,功不可没。‎ B.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重要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不仅仅是一个目标规划,更是未来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C.中国制造重点发展领域基本集中在工业制造方面,范围涉及通信、航空、医疗等多个领域,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D.国家不仅鼓励支持各企事业单位大量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也支持高层次人才在重点科技领域创新创业。‎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有华人科学家早已发明抗免疫逃逸肿瘤治疗方法”错,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华人科学家陈列平“发明了用抗体……这些发现为目前抗免疫逃逸肿瘤治疗方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未然变已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科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的陈列平教授赴美留学之后,留在美国发展。早在2014年,陈列平就已经将自己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成果与其他科学家分享。‎ B.实施《中国制造2025》不仅对中国意义重大,也可能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得到了诸多媒体和国际组织的认可。‎ C.中国已经充分意识到国家目前发展最大的瓶颈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不足,所以我国制定周密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来华)创新创业。‎ 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来切入的,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千人计划”,都是助力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将自己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成果与其他科学家分享”错误,材料一第四段说的是“2014年陈列平与其他三位科学家一同分享了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顶级科学奖”,分享的是科学奖,而非发现成果。B项,“得到了诸多媒体和国际组织的认可”夸大事实,材料二末段只提到两个国际组织中的三个相关人员和一个国外媒体的评价。C项,“国家目前发展最大的瓶颈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不足”无中生有。‎ ‎3.以上出处不同的三则材料叙述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它们可以凝练出一个共同的核心话题,你认为是什么?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核心话题:发展与人才(国家发展战略与顶尖人才)。(2分)‎ ‎(2)启示:①一些非常优秀的华人科学家在海外,目前国家急需引进和储备大量尖端人才,所以国家须出台有效措施引进海外顶尖人才助力国家发展。②《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就是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升级,要占领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首先在于拥有顶尖人才。③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需要各类型的人才,既需要吸引海外人才归国(来华)创新创业,也需要培养本土优秀人才。(每点2分,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解答第一问需要分别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材料一以陈列平为例,指出人才的重要意义;材料二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介绍,指出“要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材料三强调我国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实施“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等多项人才政策。由此可知,三则材料共同的核心话题是发展与人才(国家发展战略与顶尖人才)。解答第二问时,要围绕材料内容,谈自己对“国家发展战略与顶尖人才”这一话题的认识,可从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培养本土人才等方面考虑,言之有理即可。‎ Ⅲ 读写结合 中国正需要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实现中国梦 美国给我们上的最好的一课就是——这个世界信奉的仍旧是实力。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是南海问题,东海问题,还是台湾问题,甚至是中美贸易战,其骨子里的本质都是中美争霸的问题。美国是要竭尽全力地围堵削弱中国。虽然中国综合国力整体而言已经位居第二位,但中国科技水平跟美国实力仍旧相差甚远。‎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实现中国梦,关键就在于人才。时下中国正需要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为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等等,为人才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人才是第一资源”已逐渐形成共识,各地各部门纷纷加大引才、留才、用才力度,把“尊重人才”落到了实处。真正实现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是文学的辉煌岁月,也是文学期刊的灿烂时光,《当代》《收获》《十月》都曾是千千万万文学青少年的必备读物。“我们经历过文学的盛大节日,但现在我们也要面对文学边缘化的现状,这其实是个大趋势。”程永新说。‎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代表纯文学的文学期刊正在日益被边缘化。据不完全统计,半数以上的文学期刊运营上入不敷出,处于亏损状态,包括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文学期刊也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得不停刊。但我们不能对文学期刊的发展失去信心,认为文学期刊走向了没落,被时代所淘汰。文学期刊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组成部分,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文学的最高水平,也曾经帮助很多文学青年圆了“作家梦”,我们要坚信文学期刊所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能够坦然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勇于创新,文学期刊的春天就一定会来临。‎ ‎(摘编自熊上斐《文学期刊要做永立时代的“弄潮儿”》,‎ 中国文明网2016年10月28日)‎ 材料二 面对纯文学期刊发展的问题,不少人持悲观态度,比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晓峰曾表示,新技术、新媒体为不看书提供了种种理由,阅读逐渐成为一种盲目的跟风。不过,《作家》主编宗仁发依然认为纯文学杂志对文学口味的高标准要求不可取代。‎ 为了抓住年轻读者,纯文学杂志也没停止过想办法。去年《收获》用秋冬专号和第四、五期3本刊物推出“青年作家小说专辑”‎ ‎,刊载20位青年作家的新作。他们还在多媒体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做了一些短的电子书。程永新说:“中国很大,纯文学期刊还是有人会看,读者与我们的交流还是挺多的。我相信,纯文学作品不会消失,纯文学期刊只要内容好,通过其他媒介载体也不会消失。”‎ ‎《当代》也推出了几位年轻北漂生活作家的作品。“我们面向大学也有赠刊,也在寻找目标读者。”孔令燕说,“纯文学期刊的发展问题,是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但是无论经济如何发展,人们的精神还是需要缓解。所以优秀的纯文学期刊像文学的塔尖一样,我们必须当精品来做。”‎ 有人说过去和现在的文学青年都还在,只是分散成为一个个群落。在搜索网站上,你依然能看到有粉丝执着地在问:如何给这些纯文学杂志投稿?也依然有粉丝热情的回答和支招。想做纯文学的人,和想看纯文学的人,其实一直都在互相找寻着对方。‎ ‎(摘编自刘慧《今天,你还看纯文学期刊吗?》,‎ ‎《华商报》2015年2月3日)‎ 材料三 稿酬的提高对于我国文学期刊的发展能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千字千元”时代是否就会带来文学期刊的复兴?业内人士对此态度却并不是那么乐观。‎ 首先,这样的收入标准较之作家付出的心血和其他艺术类行业,其实仍属于较低水平。著名作家毕飞宇透露,1991年他的中篇处女作《孤岛》稿酬约为1700元,相当于他当时3年的工资;而近年稿酬提高后,发表一个中篇大概能拿到万把块,却仅相当于现在一两个月的工资,缩水十分严重。《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表示,与网络作家、编剧和畅销书作家的收入相比,文学期刊支付给纯文学作家的稿费还是太低了,很多作者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或改善生活而改行了。‎ 其次,文学期刊提高稿酬大多是因为有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的财政扶持。如《人民文学》此次涨稿酬是得益于主管部门的一笔专项经费,去年《上海文学》和《收获》提高稿酬标准也是基于上海市相关部门提供的“文学发展基金”专项资助。‎ 有业内人士总结称:“‎ 在过去文学繁荣的时代,文学期刊的稿费也不高,但佳作频出,那是因为文学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很神圣,能够在文学期刊上发表自己的作品是一种荣耀。现在除了国家财政和政策扶持、杂志社多出精品力作之外,文学期刊的复兴还得依靠社会大环境的改善,只有喜欢纯文学阅读的人越来越多,文学期刊才可能重现辉煌。”‎ ‎(摘编自崔巍《文学期刊稿酬进入“千字千元”时代》,‎ ‎《北京青年报》2017年2月18日)‎ Ⅰ 检验读懂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半数以上的文学期刊运营上入不敷出,处于亏损状态,甚至遭遇停刊,表明在当今时代文学期刊会被时代淘汰。(  )‎ 答案 ×‎ 解析 “文学期刊会被时代淘汰”理解错误。材料一第二段是“但我们不能对文学期刊的发展失去信心,认为文学期刊走向了没落,被时代所淘汰”。‎ ‎2.尽管纯文学期刊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组成部分,文学期刊要做永立时代的“弄潮儿”。(  )‎ 答案 √‎ ‎3.为了抓住年轻读者,纯文学杂志想尽办法,如在媒体方面做电子书、向大学赠刊等,但是收效甚微。(  )‎ 答案 ×‎ 解析 “收效甚微”于文无据。‎ ‎4.文学期刊支付给纯文学作家的稿费太低,喜欢纯文学阅读的人越来越少,这些都是文学期刊边缘化的因素。(  )‎ 答案 √‎ Ⅱ 解答题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过去文学期刊的稿费并不高,但依然有不少佳作,那是因为能够在文学期刊上发表作品是光荣的事。‎ B.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纯文学日渐式微,文学期刊也已走向了没落。‎ C.尽管纯文学期刊正面临发展危机,但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标准决不能降低,应严把质量关,做出精品。‎ D.“千字千元”的收入标准,比起作家付出的心血和其他艺术类行业的收入,其实仍然属于较低水平。‎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曲解文意,“文学期刊也已走向了没落”错。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代表纯文学的文学期刊正在日益被边缘化……但我们不能对文学期刊的发展失去信心,认为文学期刊走向了没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技术、新媒体为不看书提供了种种理由,阅读逐渐成为一种盲目的跟风,以致纯文学期刊被边缘化。‎ B.文学期刊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组成部分,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文学的最高水平,所以不会被时代淘汰掉。‎ C.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文学青年一直都在,只是现在分散成一个个群落,纯文学期刊要去寻找目标读者。‎ D.提高稿费对于文学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千字千元”并不一定就会带来文学期刊的复兴与辉煌。‎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强加因果。材料二第一段,《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晓峰对纯文学期刊发展持悲观态度,说“新技术、新媒体为不看书提供了种种理由,阅读逐渐成为一种盲目的跟风”,但这并非“纯文学期刊被边缘化”的原因。材料一第二段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代表纯文学的文学期刊正在日益被边缘化”。B项,强加因果。“不会被时代淘汰掉”只是作者的美好愿望,并非文学期刊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材料一第二段,“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文学期刊也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得不停刊”可知,有的文学期刊已经停办了。C项,“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一个个群落”曲解文意。材料二末段说的是“有人说过去和现在的文学青年都还在,只是分散成为一个个群落”。‎ ‎3.关于发展纯文学,你有哪些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示例)①纯文学作者要坦然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勇于创新;②纯文学期刊社、出版社应多出精品力作,并积极探索其他媒介载体;③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财政扶持;④依靠社会大环境的改善,积极营造纯文学的学习氛围,培育文学爱好者。(意思对,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二、三所提出的关于文学期刊的现实问题,以及能使文学期刊得以“生存”的本质性问题归纳要点,得出结论,给出建议。从材料一的最后一句话得出“要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勇于创新”的建议;从材料二得出的建议是“多出精品,探索新媒介”;材料三的建议分散在“首先”“其次”“有业内人士总结称”三段,而前两段又可以归纳为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的财政扶持,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给出的提示是改善环境,培养文学爱好者。‎ Ⅲ 读写结合 文学期刊,营造文学呼吸新空间 随着电视、互联网、手机等载体的不断兴起,纸质文学期刊印数不断下滑。同样的,网络时代带来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的变化席卷全球,传统文学期刊如何面对冲击,已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学话题。‎ 尽管传统纸媒的传播力遭到新兴媒体的巨大挑战,但是只要人类存在,文学就永远被需要,文学期刊也永远不会消失,只不过是以符合时代的新的方式存在而已。而越来越多的世界文学交流与国际性合作,也为文学期刊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2015年起,《十月》杂志与俄罗斯同名《十月》杂志联合举办了三届中俄《十月》文学论坛。今年《十月》又开辟了世界文学期刊专栏,邀请各大语种的知名文学研究者和翻译家撰写文章,向中国读者和文学界人士介绍各国文学期刊。‎ 文学是非常特殊的精神方式,是从心灵走向心灵,从精神走向精神。而从文学期刊的角度共话国际合作,便是跨越地域的阻隔,将不同国家、民族的心灵与精神联结,营造文学呼吸新的空间。‎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侠者黄大年 ‎(一)‎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黄大年,就是这样一位侠者。‎ ‎(二)‎ 一般侠者,顶多“江湖”上流传着他的传说,而“黄大侠”却在太平洋上威名远扬。‎ 话说2009年,恰逢某国航母舰队耀武扬威在太平洋演习。听说黄大年回到中国,这个舰队自动后退100海里。此事,外媒有报,新华社有转,惊动中外。‎ 航母舰队何以后退?盖黄大年身怀绝技使然。‎ 他是国际知名地球物理学家、战略科学家,擅长“给地球做CT”。他回国前研发的高科技整装技术装备,能在快速移动条件下探测地下和水下隐伏目标,广泛应用于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尤其潜艇攻防和穿透侦察等军民两用技术领域。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的航空重力梯度仪系统,能精确探测位于国界和交战区地下隧道以及隐藏在民用建筑物地下的军事设施。他曾在某国军队的“潜艇”和“飞机”上做过试验,搞过技术攻关。‎ 这样的高手,自然让人联想到一个人顶几个师的钱学森。而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那一代“前辈高手”,恰是黄大年自小的偶像,他曾在自己的朋友圈用邓稼先的例子发出过“黄大年之问”——“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 ‎(三)‎ ‎1982年,黄大年从长春地质学院(后并入吉林大学)毕业,题赠友人以照片,上书9字:“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感叹号落笔之际,侠气跃然纸上。‎ ‎1993年初冬,他奔赴英伦深造,启程前回望同学,大声说:“等着我,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 ‎2009年,他51岁,正是科学家的黄金年龄,绝学练成,声播宇内,却选择归来,成为东北地区引进的第一位“千人计划”专家。‎ 一边是洋房名望,英伦风景,剑桥流水;一边是祖国召唤,从头开始,道远任重。‎ 选择面前,黄大年义无反顾。他最短时间辞职、售卖别墅、办回国手续。‎ ‎“他肯定会回来。”熟悉他的亲友,无不如是说。‎ ‎“多数人选择落叶归根,但是高端科技人才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能发挥价值。”他说,“现在正是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这批人应该带着经验、技术、想法和追求回来。”‎ ‎(四)‎ 黄大年是一个“被仰望、被追赶的传奇人物”。‎ 作为侠者,与高手过招,他从未败过。他在英国剑桥ARKeX地球物理公司任研发部主任时,手下管着300号“高配”人马,包括他国院士。大家服他。在英国,他带领团队实现了“在海洋和陆地复杂环境下通过快速移动方式实施对地穿透式精确探测的技术突破”。回国不久,他出任“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第九分项的首席专家,这是国内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深探项目。‎ 作为侠者,他志存高远,不愿做花匠。英国的生活很好。但在他看来,“在这里,我就是个花匠,过得再舒服,也不是主人。国家在召唤,我应该回去!”“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他回国后,国家“巡天探地潜海”得以填补多项空白。因为他,中国深部探测能力已达国际一流水平,局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作为侠者,他拼命“疯魔”,将生死看淡。他说:“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他身体不好,常年大把吞速效救心丸,却说:“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去年底,他晕倒在万米高空,被送医院,人未醒,双手却紧抱电脑,掰不开。醒后第一句话是:“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 作为侠者,他不图名利,却名动朝野。有一项地球勘探项目缺领军人物,但这个上亿元项目却一分钱也分不到他头上,他二话不说,披挂上阵。学校屡次催他抓紧申报院士,他说:“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 ‎“大年是我见过的最纯粹、最赤胆忠心的科学家!”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说。“千人计划”联谊会,大家公选黄大年任副会长。‎ 高风懿行,自成楷式。‎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Ⅰ 检验读懂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黄大年大学毕业时,题赠友人照片上书“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9字,侠气跃然纸上,这与李四光、钱学森和邓稼先等“前辈高手”的楷模作用密不可分。(  )‎ 答案 √‎ ‎2.黄大年在回国前,在高科技整装技术装备上颇有建树,在军民两用技术领域广泛应用,军事上尤为突出。(  )‎ 答案 √‎ ‎3.黄大年把生死置之度外,在身体不适时,紧急吞服速效救心丸,求得更多时间,一心扑在科研上。(  )‎ 答案 ×‎ 解析 原文第(四)部分第三段是“他身体不好,常年大把吞速效救心丸”。‎ ‎4.“他晕倒在万米高空,被送医院,人未醒,双手却紧抱电脑,掰不开”,这是一处典型的细节描写,传神地勾勒出一位鞠躬尽瘁的科学家的高贵灵魂。(  )‎ 答案 √‎ Ⅱ 解答题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句引领下文,这句也是对黄大年一生最好的精神写照。‎ B.黄大年在51岁练成绝学,声播宇内,他因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放弃了在英国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选择归来,成为我国引进的第一位“千人计划”专家。‎ C.黄大年回国时,恰逢某国航母舰队耀武扬威在太平洋演习。听说黄大年回到中国,这个舰队自动后退100海里,可见黄大年所掌握的科技具有极大的威慑力。‎ D.黄大年回国不久,就出任“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第九分项的首席专家,这是国内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深探项目,充分体现了他卓越的学术水平。‎ 答案 B 解析 范围扩大,原文第(三)部分第三段是“东北地区引进的第一位‘千人计划’专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大年作为地球物理学家、战略科学家,他的研究领域不为一般人所熟悉,作者形象地说他擅长“给地球做CT”,就使人们更容易理解他的工作。‎ B.中国很多留洋学者在学成后选择留存海外而拒绝为国效力,黄大年对这种现象深表忧虑,文中的“黄大年之问”正是这种忧虑的集中体现。‎ C.作者为突出黄大年的形象,选择了很多他的典型言论,比如他在英国的生活很好,但他说,“在这里,我就是个花匠”,表达了自己归国的心声。‎ D.侧面描写是本文的突出特色,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对黄大年的评价,学校屡次催黄大年申报院士时黄大年的反应等内容,都从侧面突出了他的光辉形象。‎ 答案 D 解析 D项,“学校屡次催黄大年申报院士时黄大年的反应”不是侧面描写,是正面描写中的语言描写。‎ ‎3.你从文中能读出黄大年哪些高贵的“侠者”品质?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①身怀绝技,不断突破,鲜有对手;②志存高远,赤胆忠心,不愿做花匠;③看淡生死,忘我工作;④不图名利,勇担重任,威名远扬。‎ 解析 通过分析各段可知,第(一)部分提出观点,(二)(三)部分分别简述其经历、成就、志向与选择,第(四)部分集中讲了他侠者风范的四点表现。答题时要以第(四)部分的四条为主,同时要结合(二)(三)部分进行适当补充。‎ Ⅲ 读写结合 拥有一颗中国心 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他义无反顾、选择回国;为了国家重要领域尖端技术的发展,他不计名利、殚精竭虑;为了科学事业后继有人,他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这是吉林大学广大师生和网民对黄大年的评价。‎ 在黄大年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与老一辈科学家华罗庚、钱学森一样,都有一颗爱国之心与爱民之心;看到了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看到了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 如今,黄大年永远地离开了,但很多人觉得,他似乎没有离开。翻看黄大年的微信朋友圈,鲜活的文字依然动人:“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不计得失。从海漂到海归,得益于国家强大的后盾。只要大家努力和坚持,一定能实现强国梦……青春无悔、中年无怨、到老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