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88 KB
  • 2021-06-04 发布

【语文】安徽省六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安徽省六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②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③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④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⑤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而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摘编自《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可从文化、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理解和阐发其意义。 B.因为传统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审美层面是相通的。 C.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灯活动,与其他传统节日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是相似的。 D.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节日是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B.文章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类比,说明了七夕这类节日的诞生与文学生产是同时进行的。 C.文章列举了王安石和杜牧的诗歌,旨在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D.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不仅给人带来心灵愉悦,也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B.传统节日得以保存,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学艺术的功劳。 C.文章论证了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嬗变,同时在工业化背景下,作者表现出了深深的焦虑。 D.文章论证了文学和传统节日的关系,肯定了文学在传统节日的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①: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 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摘编自百度百科《乡村旅游》有删减)‎ 材料②:‎ ‎2017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8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6%;营业总收入超 ‎74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6.2%。数据显示,我国乡村旅游旅游人数占国内游客比重在历经2012-2015年的快速增长后,2016-2017年保持平稳增长。而乡村旅游收入比重更是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数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材料③: 景区门票政策性下调的背景下,景村融合构建新消费增长极成为趋势。目前景区存在的几个普遍现象:产品结构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自由行,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旅游消费需求;景区淡旺季明显、夜间游览产品不足;景区的消费主要停留在白天,夜间产品仍然十分不足,许多景区留不住游客过夜;随着门票价格的政策性下调,景区必须彻底打破门票经济的依赖度,需构建新的消费增长极。 目前国家5A级的大部分景区内及周边存在丰富且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有景中村、景边村,景区及其周边的乡村资源就为其提供了很好的增量空间和消费场景,同时这样的乡村资源又具备了天然的人流基础,享受景区的基础配套设施。这样的二者结合发展,必然会形成共振效应。(左驭《乡村旅游洞察:逆城市化、景区变革与精准扶贫》) 材料④: 发展乡村旅游应注重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立足于绿色发展,指的是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构建产业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体系。当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超环境承载量发展的现象,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这种破坏一方面源自本地村民在开发过程中的过度开发行为、环境污染行为,另一方面来自游客游览中带来的汽车尾气、生活垃圾等。这些破坏了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虽然能够一时得益,但却是“吃子孙饭、断子孙路”。注重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必然选择。 所以,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科学合理地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乡村生态环境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 就是自掘坟墓。从消费需求来看,乡村生态环境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所在,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就失去了消费动力,产业发展也是无源之水。要在乡村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先行,科学筹谋,控制开发强度,将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起来。(高源《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应把握“四性”》2018年5月5日《中国旅游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现代乡村旅游具有旅游时间自由和旅游资源丰富的特征,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B.从数据和图表可以看出,从2010-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和过夜游客数量都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C.在景区门票政策性下调的背景下,景区旅游发展必须和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构建新的消费增长极,才能解决本身存在的普遍问题。 D.目前国家所有5A级景区内和周边都存在有丰富且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二者结合发展,必然会形成共振效应。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景区和乡村旅游结合发展的共振效应具体表现为:乡村资源在享受景区基础配套设施的同时,也为景区提供了增量空间、消费场景。 B.不管是乡村旅游开发者开发过程中的过度开发行为,还是游客游览中带来的汽车尾气和生活垃圾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资源环境的基础。 C.产业发展是乡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乡村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需求,破坏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就无从谈起,也会让群众失去消费动力。 D.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将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是不矛盾的。‎ ‎6.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最应该注意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你认为需要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我就等拆迁(伍中正) 宋玉生的房子低、矮,逢雨必漏。他对自己的房子特别不满意,一心盼望着拆迁。那年,宋玉生30岁。 有天早上,宋玉生从门前的枫树上的高音喇叭里听到了一个让他振奋的消息。在离宋村三十里开外的地方要建一个大型变电站,那地方有十多户人家要搬迁,并且,那十多户人家的房子由政府统一修建后,再分给他们。也就是那天早上,宋玉生就萌生了一个希望,将来哪一天,自己的房子也能名正言顺地拆迁。 ‎ ‎ 不到一年,变电站建好。宋玉生去看变电站。除了变电站,宋玉生最关心的是那些拆迁户。然后他跑到统一安置的住房一看,一栋栋房屋果真整齐漂亮。回来的路上,他就想,自己的房子有那么漂亮就好了。 好不容易到来一次的拆迁机会白白地错失了。宋玉生那年40岁。那一年,从葛洲坝输往广州的高压线路经过宋村。测量线路时,宋玉生拉着一位测量员问,路线经过不经过他的房屋?他那破屋碍事不碍事?测量员说,还说不准,要等整个线路的测量数据都计算好再定。等吧。宋玉生不再犹豫。 后来,宋村有3户人家的房屋需要拆迁。那3户人家的房子由政府出钱修建,3幢房子建好,在丽日蓝天下格外漂亮。宋玉生开始埋怨:那条线路怎么就不经过自己的房屋? 50岁那年,宋玉生的身体再没有以前健康,时常咳嗽,还伴随头晕。可是一听到要拆迁的消息,他就会强打精神。 那一年,县里要在宋村修建一个农药厂。整个村里,再没有比宋玉生更兴奋的。宋玉生逢人便说,只要项目一开工,自己就可以拆迁,就可以享受到政府修建的好房子。他经常出现在人堆里,开口闭口就是拆迁。这个项目让宋玉生兴奋了一年。那一年,宋玉生的咳嗽和头晕仿佛减轻了很多。 一年后,农药厂的建设没有一点儿动静。 后来他才明白,建农药厂是县长的想法,没经过科学论证。有专家提出,在宋村坚决不能修建农药厂,专家还列出了不能建厂的8条理由。宋玉生的病情慢慢加重。他的房子越来越破败。村主任宋家宝每次见到宋玉生就说,玉生老爹,村里愿意出钱翻修你的房子,房子拆迁,说不定等上好多年呢。宋玉生说,不翻修,我就等拆迁,愿意等。 60岁那年,宋玉生大病了一场。宋家宝领着村医去看宋玉生。村医拿出听诊器搁在宋玉生胸口,还摸着宋玉生的手,辨别着他的脉象。听完看完,村医给了宋玉生一些药,叮嘱他怎么吃。临走,宋家宝说,今年,宋村将引来市里的公墓建设项目,需要宋村几座山,说不定,你的房屋将被拆迁。真的!宋家宝肯定。 不久,宋玉生用颤抖的手在房屋拆迁协议上签了字。签完字的那天晚上,宋玉生一阵猛咳,一口气没接上来,就走了。那年他61岁。‎ 宋玉生走的时候,手里紧紧抓着那份拆迁协议。宋家宝在村委会上提议,宋玉生用不着分房子了。他的钱,放在宋村的账户上,往后,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拿出一部分作为学费。宋家宝的建议很好,村干部都答应,村民也答应。 2011年春,宋家宝讲了同族人宋玉生的故事。我一直没有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按辈分,宋玉生,我应该叫他叔。后来,我才知道,我的命运跟宋玉生紧紧地连在一起。我还知道,村里其他孩子的命运还将与他连在一起。我就是拿着宋村,也就是宋玉生的钱念完大学的。这是一个老人等了半辈子却没有享用的房屋拆迁费用。 大学毕业,我留在宋村小学。每次上课,我对孩子们说,只要你们用心学习,考上大学,‎ 村里就会有一个人为你们提供学费。那个人是谁,我没有告诉孩子们,孩子们也没有问。 每年清明,我都领着宋村小学的孩子们在宋玉生的坟头放上一挂长长的鞭炮,撒上纸钱。 空旷的天空下,宁静山野中,那一挂鞭炮清脆激越的声音,传播得很远、很远。‎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12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小说关注社会现实,“拆迁户”一夜之间可以变成“暴发户”,是小说主人公“就等拆迁”的心理支撑。 B.房屋拆迁后农民变市民,村委会变居委会,宋玉生代表着农民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与时俱进。 C.小说运用语言、细节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形象地刻画了“拆迁”给主人公带来的精神刺激。 D.宋玉生“等拆迁”等了大半辈子,小说以其为视点,暴露了浓缩的众生相。‎ ‎8.小说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小说这样叙事的好处。(6分)‎ ‎9.小说中说,“宋家宝的提议好”,好在哪里?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勉,字玄卿,郑惠王元懿曾孙。勉少喜学内沉雅外清整始调开封尉汴州州水陆一都会俗厖(máng,杂、乱)错号难治勉摧奸决隐为有名。从肃宗于灵武,擢监察御史。时武臣崛兴,无法度,大将管崇嗣背阙坐,笑语哗纵,勉劾不恭,帝叹曰:“吾有勉,乃知朝廷之尊!”迁司膳员外郎。 累为河东王思礼、朔方河东都统李国贞行军司马,进梁州剌史。勉授王晬南郑令,晬为权幸所诬,诏诛之。勉曰:“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谗杀郎吏乎?”即拘晬,为请得免。晬后以推择为龙门令,果有名。 羌、浑、奴刺寇州,勉不能守,召为大理少卿。然天子素重其正,擢太常少卿,欲遂柄用。而李辅国讽使下己,勉不肯,乃出为汾州刺史。历河南尹,徙江西观察使。 部人父病,为蛊求厌者,以木偶署勉名埋之,掘治验服,勉曰:“是为其父,则孝也。”纵不诛.入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鱼朝恩领国子监,威宠震赫,前尹黎干谄事之,须其入,敕吏治数百人具以饷。至是吏请,勉不从,曰:“吾候太学,彼当见享,军容幸(指鱼朝恩)过府,则脩具(准备酒席招待)。”朝恩衔之,亦不复至太学。 贞元初,帝起卢杞为刺史,袁高还诏不得下。帝问勉曰:“众谓卢杞奸邪,朕顾不知,谓何?”勉曰:“天下皆知,而陛下独不知,此所以为奸邪也。”时韪其对,然自是益见疏。‎ 居相二岁,辞位,以太子太师罢。卒,年七十二,赠太傅,谥曰贞简。 勉少贫狭,客梁、宋,与诸生共逆旅,诸生疾且死,出白金曰:“左右无知者,幸君以此为我葬,余则君自取之。”勉许诺,既葬,密置余金棺下。后其家谒勉,共启墓出金付之。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六》,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勉少喜学/内沉雅/外清整/始调开封尉/汴州水陆一都会/俗厖错/号难治/勉摧奸决隐为有名。 B.勉少喜学/内沉雅/外清整/始调开封/尉汴州水陆一都会/俗厖错/号难治/勉摧奸决隐为有名。 C.勉少喜学/内沉雅/外清整/始调开封/尉汴州水陆一都/会俗厖错/号难治/勉摧奸决隐为有名。 D.勉少喜学/内沉雅/外清整/始调开封尉/汴州水陆一都/会俗厖错/号难治/勉摧奸决隐为有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尧典》中说:“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这里的“朔方”、“幽都”和本文的“朔方”一样都是指北方。《木兰辞》屮“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中的“朔”也是指北方。 B.羌,是我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唐朝时期,经常因为争夺资源而与唐朝政府发生冲突。 C.太学,即古代的大学,在汉朝时候设立,在唐朝,太学与国子、广文四门一起隶属国子监。 D.逆旅,指住宿的地方,这里指李勉和儒生们在梁、宋两地学习时一起居住的学校宿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勉指佞触邪,一身正气,面对毫无法度,背对天子而坐,大声喧哗笑谈的大将管崇嗣,李勉敢于向朝廷弹劾。 B.李勉刚正不阿,面对权贵不讨巧谄媚。既不肯阿谀讨好权倾朝野的权宦李辅国,也不愿意学前任京兆尹专门置办宴席招待显赫一时的鱼朝恩,更大胆要求鱼朝恩到李勉府上设宴。 C.李勉能体恤下属,宽以待人,他部下的父亲生病了,为了在下神祝祷时能够找到一个去妖除病的人,就在木偶上写上李勉的名字,并埋在地下。后来事情暴露,李勉认为他是为了尽孝,就把这个部下释放了。 D.李勉言信行果,不贪人财物,他不仅信守承诺,安葬了临死前留下银子请李勉代以安葬的儒生,而且在安葬后,暗中将剩下的银子藏起来,等到与儒生的家属见面时交还给他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勉授王晬南郑令,晬为权幸所诬,诏诛之。(5分) (2)时韪其对,然自是益见疏。居相二岁,辞位,以太子太师罢。(5分)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9分) 小寒食舟中作①(杜 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②萧条戴鹖冠③。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②隐几: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③鹖冠:传为楚隐者鹬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酒浇愁的复杂心绪。 C.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鹗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 D.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著。‎ ‎15.第三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          ,          。 ②《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 ‎③荀子《劝学》中,“          ,          ”两句强调只要不停地雕刻,即使是金属和玉石也能在上面刻出图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有些阅读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     地把读者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得以发散。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     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面前     ,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之下惊诧莫名……我知道大师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注视着后人,(   );今人虽然平凡,但我们年轻。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蝴蝶。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迸发出从未 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     。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B.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C.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D.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18.下列在文中括号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虽然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B.虽然他们灿烂,但已经凝固 C.虽然他们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D.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 19.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千方百计 耳濡目染 顶礼膜拜 窃窃私议 B.处心积虑 耳濡目染 奉若神明 窃窃私语 C.千方百计 潜移默化 顶礼膜拜 窃窃私语 D.处心积虑 潜移默化 奉若神明 窃窃私议 20.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每小题2分) 示例:言语得体,举止优雅,传播优秀文化,新时代学生应以文明自豪。 材料:‎ 平等 诚信 友善 遵守社会公约 关怀弱势群体 维护公共权益 尊老爱幼 信息开明 克勤克正 嘘寒问暖 打击特权 有始有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国庆节期间,在北京工作的小张收到了老家邻居送来的土特产,他写了一封回信,其中有5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我很高兴地收到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有空我一定莅临寒舍当面感谢。您想让我为家父联系医院治病一事,我一定会鼎力相助,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 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些烟酒,请笑纳。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 ——摘自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对此,你怎么看?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你对职业生涯的思考和规划。‎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 ‎ ‎【参考答案】‎ ‎1.C【解析】C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三段内容:“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不是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而是和“文学”相比。‎ ‎2.B【解析】类比论证的侧重点是寻求两个同质同类的事物之间的共通性或相似点,对比则强调两个(可同类,也可不同类)事物之间差异性。根据第3段的内容,中秋节与清明节、中元节,不是类比关系,而是对比的关系。‎ ‎3。D【解析】A.不合逻辑,文学并不能直接引发人对生命本原的思考,而是要经由审美活动;B.夸大其词,“从根本上”于文无据,应该是起了重要作用或主要作用;C.张冠李戴,原文第2段论述了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嬗变,但并未表示“忧虑”或“焦虑”之情,原文第5段分析了科学不断地对神话传说等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的“去魅”,乃至造成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对此作者有一定的担忧,但也不至于“深深焦虑”。‎ ‎4.A(B与图表信息不符,并无持续增长;C“必须”的条件在原文中未有体现D错在“所有”)‎ ‎5.C(材料四明确表达“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乡村生态环境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 6.(1)从政府角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地进行乡村旅游开发。(2)从当地乡村角度:发挥基层行政单位的监督职能,加强对村民的引导,加大惩处力度,杜绝过度开发行为和环境污染行为;(3)从游客角度:增强环保意识,做到“文明旅游”“文明出行”。‎ ‎7.B.错在“代表着农民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与时俱进”,文中没有这个意思。 8.小说用第三人称叙述宋玉生的故事,客观真实地再现了他希图一夜暴富,渴望不劳而获的思想,这种现状令人深思。小说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我的成长经历及我对孩子们的教育,真实地表现了我及后代人思想的改变。 9.符合农民子女上大学急需学费的实际情况;下一代人的文化素养亟待提高,需要摆脱上一代人不思进取变革一味等靠、依赖的懒惰思想;宋玉生坟头的鞭炮声,反应了后代人的思想醒悟,是“宋家宝的提议好”的事实印证。‎ ‎10.A本题重点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结合语感、语义和语法三种方法。可以先通过语感判断,再结合语义判断,语义不明或不通处再结合语法判断。本题中,由“调”是动词,“开封尉”是官职,作的宾语可知,排除BC两项,“都会”是名词,联系上下文可知都在描述李勉所到之地,排除D项。故选A。 11.D。‎ 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平时学习众多积累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包括地理、教育、民族等,而且有关地理方面的常识近年来出现,应引起重视。但是课内所学仍是学习的重点。如D项中的“逆旅,这里指李勉和儒生们在梁、宋两地学习时一起住在学校的宿舍里”错误,“逆旅”一词出自教材古诗文选修《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原文为“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逆旅:逆,迎接; 旅,客。“逆旅”即客舍。迎客止歇,所以客舍称逆旅。所以逆旅是我国古代对旅馆的别称,并非学校的宿舍。故选D。 12.B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仔细比对。B项中的“更要求鱼朝恩到他府上设宴”错误,由原文“吾候太学,彼当见享,军容幸过府,则惰具”可知,并非要求鱼朝恩到他府上设宴。吾候太学,彼当见享,军容幸过府,则惰具。译为:他过去太学见鱼朝恩,应该由鱼朝恩宴请他,只有鱼朝恩有到府衙,他才准备招待鱼朝恩。故选B。 13.(1)李勉授予王晬南郑守令一职。王晬被权贵们所诬陷,(朝廷)下诏令要诛杀他。(5分)(“授”本为“假”。为降低难度故做改动) (2)当时(皇帝)认为李勉的回答是对的,但是从此李勉渐渐地被疏远。李勉连续担任两年宰相后,辞去相位,此后在太子太师的官位上被免去官职。(5分)‎ ‎14.A【解析】A项,没有“一语双关”;“舟中作”为实写,并无隐喻。 15.①承接第二联,写舟中所见的蝴蝶翩跹、白鸥远翔之景,呼应题目“舟中作”。②与尾联抒情形成反转:蝶鸥自在,与诗人的困于舟中的处境形成反衬。 【解析】第三联的作用,应该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个角度分析。‎ 内容上: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说“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结构上:这两句承上,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闲幔”的“闲”字回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做了十分自然的过渡。 【诗意】小寒时节,勉强吃一点饭,靠着乌皮几,席地而坐,乌皮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春来水涨,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长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云,有一万多里,蓦然生愁。‎ ‎16.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②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7.B(语言文字运用的三题比较容易,答案解析略)‎ ‎18.D ‎19.C ‎20.答案示例: 克勤克正,打击特权,维护公共权益,新时代官员应以平等自警。 ‎ ‎ 信息开明,有始有终,遵守社会公约,新时代商家应以诚信自律。‎ 嘘寒问暖,尊老爱幼,关怀弱势群体,新时代公民应以友善自勉。‎ ‎21.①“莅临”改为“到”;②“寒舍”改为“府上”或“贵府”;③“家父”改为“令尊”;④“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⑤“惠赠”改为“送”。‎ ‎22.【作文详解】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审题:首先分析材料,文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尊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相反,人类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最根本的价值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包括两个方面:(1)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人的直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马克思的话表明为人类造福能够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统一的。从文体来看,材料要求写一篇发言稿,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考生可以选取议论文文体,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注意演讲的对象和场合。‎ 参考立意: 1、人只有一次生命,但生命的意义却不同,有的是伟大,有的是渺小 2、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3、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我们的人生价值就是放出我们最眼的光芒 5、我们一定要做个有价值的人 参考范文 生命在于奉献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生命在于奉献”。‎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人并非为获取而给予;给予本身即是无与伦比的欢乐;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 生命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而在于奉献多少;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懂得如何索取,而在于学会如何付出。岁月流走,时光会冲淡一切,会带走所有,而奉献的精神与价值将会流传百世、流芳千古。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生命献给阿里。他们以无私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以自己为社会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而永留世间。奉献只是一个普通的字眼,折射出的却是伟大人格。 马克思说过:“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达到自身的完善。”奉献不取决于财富的多少,也不取决于地位的高低。以博大的情怀甘于奉献、乐于奉献,才可能在平凡中铸就生命的伟大,在普通中打造生命的非凡。有人说,当今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私,为别人奉献是吃亏。这样的人囿于个人狭隘的圈子,只讲索取,不讲奉献。自私自利的人得到了个人暂时的点滴利益,却遭到众人唾弃,这样的生命有什么价值可言?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便是为他人奉献的真谛。态度决定着生命的质量,行为改变着人生的命运。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人生多些价值,那就经常反思诸如此类的问题:我能为他人做点什么?谁需要我的帮助? 翻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像春蚕那样做贡献的人还少吗?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扁鹊周游列国解除人间疾苦,屈原为寻求救国真理上下而求索,他们不都是无私奉献的英雄吗?如果有人认为当今不再需要奉献的话,那么请想想血染党旗的左权、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刘胡兰、人民好卫土任长霞……是的我们怎能否认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奉献?每一次奉献都会给生命注入一份新鲜的活力,每一次奉献都会给人生添上一道美丽的花环,每一次奉献都会带给心灵透彻的洗礼。 作为新世纪年轻的一代,我们更要多讲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使生命闪光,铸就人生的伟大和非凡。让我们用平凡的心、有限的生命,去铸就伟大的、辉煌的人生价值,生命的本色本该如此。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