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00 KB
  • 2021-06-04 发布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棠湖中学高2019届第四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 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来就十分重视天人关系,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关注天人关系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汉初名臣晁错在一篇上奏皇帝的文书中发表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其中说:让德政普及,使得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水虫草木等都为其蒙被,然后才能使得“阴阳调”“风雨时”,维持良好的生态秩序。这种试图以人为因素影响“天”的意志的主张,其实体现了比较开明的生态意识。汉宣帝时,御史大夫魏相上书引述《明堂月令》的内容,主张顺应阴阳四时执政。他说:执政者的行为“奉顺阴阳”,则“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五谷丰登。所谓“风雨时节”,是汉代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风雨时节五谷熟”“风雨时节五谷成”等文句,都表达了同样的社会愿望。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较早成熟,正与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高度依赖有关。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本身就具有科学意义。中国早期的农学和医学,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得以发达的。‎ 在反映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种种文化遗存中,如果剥去神秘主义的外壳,可以发现其科学思想的内核。《孟子·‎ 告子上》说,齐国都城临淄附近的牛山曾经草木茂美,但因为位于都市的近郊,人们随意砍伐,还能够茂美吗?当得到雨露的润泽,又会生长新芽嫩枝,然而在这里放牧牛羊,就又变得光秃秃的了。所以说,得到滋养,万物都会生长:失去滋养,万物都会消亡。孟子富有哲理的名言“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包含着生态平衡的思想。古人认为山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如果斩伐林木没有“时禁”的话,是会导致水旱之灾的。可见古人很早就已经发现山林植被有涵养水分、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的作用。古代护林的礼俗制度还包括定时采伐,以保护山林的再生能力;禁止野焚,以保护山林以及鸟兽昆虫;禁止砍伐幼树,以保护山林的天然更新。‎ 成书于东汉的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了“自粪”的概念,应与人工施肥不同,是指动植物死亡之后重新返回土壤,为新的生命提供养分。这样的认识,类似今天循环经济的思想。中国古代的劳动者还创造了充分利用生态条件的经营形式。《农政全书》记载,人们在塘岸上设置羊圈,每天扫羊龚于塘中,以为草鱼的饲料,而草鱼的排泄物又可以饲养鲢鱼。《广东新语》《湖雅》等著作也记述了水塘上中下层鱼混养的方式,有的学者指出这是对水体的一种立体开发,对自然资源的一种综合利用。‎ 总之,我们在总结中国文化对于世界文化宝库的贡献时,不应当遗忘有关生态保护的思想和礼俗构成,因为这些文化遗产的存在,不仅标志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成就,而且对于增强今天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启示与借鉴价值。‎ ‎(选自王子今《中国古代的生态保护意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汉初期提出了类似今天循环经济的思想,中国古代的劳动者还创造了充分利用生态条件的经营形式。‎ B.汉代魏相提出的顺应阴阳四时的执政主张与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的文句,是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 C.古人很早就发现山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因而认为山林植被可涵养水分,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 D.汉初晁错发表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主张用人为因素影响“天”的意志,体现了较开明的生态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从执政观念、山林保护、农业生产等方面阐述了天人和谐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B.第二段引用晁错、魏相的奏章内容和汉代铜镜铭文内容,旨在阐述我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成熟的根源。‎ C.文章围绕天人关系,引用了较为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材料典型,很有说服力。‎ D.“自粪”及分层混养的生产方式是天人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是对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认识的深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我国的各种文化遗存中,科学的生态保护思想意识都包裹着一层神秘主义的外壳。‎ B.如果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依赖不强,我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成熟就可能晚些。‎ C.古代护林的礼俗制度,保护的不仅是山林,还有山林中鸟普昆虫,体现出生态平衡的思想。‎ D.当前“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对我国古代生态保护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3小题,14分)‎ 汉家寨 我从天山大坂上下来,心被四野的死寂包裹着,听着马蹄声单调地试探着和这静默碰击,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300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八面十方数百里内只有我一人,向导已经返回了。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我只有凭着一种茫然的感觉,任那匹伊犁马负着我,一步步远离了背后的雄伟天山。‎ 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马在这种血一样的碎石中谨慎地选择着落蹄之地,我在曝晒中晕眩了,怔怔地觉得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 然而,亲眼看着大地倾斜,亲眼看着从高山牧场向不毛之地的一分分的憔悴衰老,心中感受是奇异的。前方蜃气迷蒙处是海拔负154米的吐鲁番盆地最低处已经被烤干了的艾丁湖。背后是天山;冰峰泉水,松林牧场都远远地离我去了。左右一望,只见大地斜斜地延伸,连同我的坐骑和我自己,都在向前方向深处斜斜地倾斜。‎ 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仅仅有一炷烟在怅怅升起,猛然间感到所谓“大漠孤烟直”并没有写出一种残酷。‎ 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我走进汉家寨时,天色昏暮了。太阳仍在肆虐,阳光射入眼帘时,一瞬间觉得疼痛。可是,汉家寨日落前的炫目白昼中已经有了一种寒气。‎ 真是异域——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山,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令人恐怖的大自然中。‎ 独自伫立在汉家寨下午的阳光里,我看见自己的影子一直拖向地平线,又黑又长。‎ 默立久了,突然意识到什么。转过头来,左右两座泥屋门口,各有一个人在盯着我。一个是位老汉,一个是七八岁的小女孩。他们痴痴盯着我。我猜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见过外来人了。老少两人都是汉人服饰;一瞬间我明白了,这地方确实叫做汉家寨。‎ 我想了想,指着一道戈壁问道:它通到哪里?老人摇摇头。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我又指着另一道:这条路呢?老人只微微摇了一下头,便不动了。女孩还是那么盯住我不眨眼睛。‎ 犹豫了一下,我费劲地指向最后一条戈壁滩。太阳正向那里滑下,白炽得令人无法瞭望。地平线上铁色熔成银色,闪烁着数不清的亮点。‎ ‎  我刚刚指着,还没有开口,那老人突然钻进了泥屋。‎ 我呆呆地举着手站在原地。那小姑娘一动不动,她一直凝视着我,这女孩穿一件破红花棉袄,污黑的棉絮露在肩上襟上。她的眼睛黑亮——好多年以后,我总觉得那便是我女儿的眼睛。‎ 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汉家寨可以在任何一张好一点的地图上找到。寨是人紧守的地方。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 次日下午,我离开了汉家寨,继续向吐鲁番盆地进行。回首天山,整个南麓都浮升出来了,俯瞰前方的吐鲁番,蜃气中已经隐约现出了绿洲的轮廓。在如此悲凉严峻的风景中上路,心中涌起着一股决绝的气概。‎ 我走下第一道坡坎时,回转身来想再看看汉家寨。它已经被起伏的戈壁滩遮住了一半,只露出泥屋的屋顶窗洞。那无言的老人再也没有出现。我等了一会儿,最后遗憾地离开了。‎ 千年以来,人为着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走过—个转弯处——我知道再也不会有和汉家寨重逢的日子——我激动地勒转马缰。遥遥地,我看见了那堆泥屋的黄褐中,有一个小巧的红艳身影,是那穿破红棉袄的小女孩。‎ 我强忍住心中的激动,继续着我的长旅。那一日永别了汉家寨。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张承志《汉家寨》,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写到“大地倾斜”“大地斜斜地延伸”“连同我的坐骑和我,都在向前方向深处倾斜”,这是作者因暴晒晕眩而产生的一时的错觉。‎ B.“汉家寨如一枚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令人恐怖的大自然中”,比喻手法表现了汉家寨富有神秘感。‎ C.“很多年以后,我总觉得那便是我女儿的眼睛”究其原因,是小女孩的眼睛与自己女儿的眼睛一样漂亮,透露出热情,善良,好奇与求知欲。‎ D.文章描写了作者在无边的狂野中旅行,独自一人又极其艰辛,但他有着丰富的心灵活动,在死寂中碰撞出了喧响,从干枯处发掘了精神的泉流。‎ ‎5.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6.从全文看,你怎样理解“坚守”的含义?你认为老人与孩子谁是“坚守者”?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日前,山东省政府下发实施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鼓励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相互购买管理服务、教学资源、科研成果。建立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各地要有计划地开展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互派教师、管理人员等帮扶工作。实施义务教育民办学校纳入生均公用经费保障范畴,学生纳入“两免一补”,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按标准予以拨付。‎ 人们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教育领城的基本矛盾。择校的根本原因还是供需矛盾,是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不足。近年来,从幼儿园到初中,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其办学规模来看,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由于对民办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各地对民办教育的重视和扶持的力度还是不够,经费资助缺少必要的政府支撑,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瓶颈如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办学水平等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山东省支持民办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摘编自《支持民办学校,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枣庄日报》2018年6月)‎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对多元化多层次人才的培养,还是对教育体制的改革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最新统计,我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7万多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400多万人。民办教育的发展,改变了单纯依靠政府办学的传统模式。与此同时,我国有关民办教育的立法工作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最近,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要求制 定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开始施行,《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实施,使民办教育在经历恢复阶段和发展阶段后已进入规范发展阶段。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办院校在规模、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本次论坛强调,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社会需求,可以满足人们对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选择性需求。‎ ‎(新华网《第二届中国民办院校校长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材料三:‎ ‎14世纪,英国出现了最古老的正规私立中学——公学,大多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旨在提高公众教育水平,培养高水平的公职人员,因此不称私学,而叫“公学”。‎ 与英国相比,其他国家的民办私立学校起步较晚,但发展状况却大不相同,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民办私立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的发展是有限的,教育权基本由国家控制;而美国和日本等国,则大力发展民办私立教育,民办私立学校的地位、规模与影响均可以与国立公办的各要学校比肩,甚至成为一流的学校。其主要特点是在基础教育中民办私立学校相对较少,而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民办私立学校比例较大,占到学校总数的50%以上。政府有关部门将民办私立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之中,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有机部分,全盘考虑教育的发展战略与规划。‎ 美国是私立学校教育发展较早和规模较大的国家,其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在本世纪初已达到世界前列。在殖民地时期,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发展同步,建立了许多私立学校。起初,这类学校以传授商贸知识与生活技能为主要目标,后逐渐扩大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在颁布的法令中,明确认定私人办学是一种天赋人权,政府不应过多干涉,而且应给予经济补點。‎ ‎(《国外民办(私立)学校管理的历史》《教育研究》)‎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东省从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教师合理流动等方面鼓励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相互支持,加强合作,以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B.各地民办教育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无法解决制约其发展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办学水平等瓶颈问题。‎ C.民办教育的发展改变了单纯依靠政府办学的传统模式,对多元化多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D.德法意等国基本是国家控制了教育权,民办教育发展有限;而美日等国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使之成为国家教育体系的有机部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政府通过出台措施,加大对民办教育的重视和扶持力度,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社会需求,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B.有关民办教育的立法工作深人展开,特别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实施,使民办教育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 C.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在数量、办学规模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D.美日等国全盘考虑教育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大力发展民办私立教育,基础教育学校比例占到学校总数的50%以上。‎ ‎9.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贞观中直谏者首推魏征。太宗尝谓征曰:“卿前后谏二百余事,非至诚何能若是?”征以族辞位,帝曰:“金必锻炼而成器,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岂可去乎?”‎ 然其时直谏者不止魏征也。今案新旧唐书各传。薛收谏猎,帝即赐金四十铤以奖之。孙伏伽谏元师律罪不当死帝即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以为太厚帝曰朕即位未有谏者是以赏之。虞世南谏田猎、谏山陵之制不宜过厚、谏宫体诗不宜作,恐天下从风而靡,谏勿以功高自矜,勿以太平自息。帝尝曰:“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褚遂良谏宠魏王泰太过,帝纳之;谏告成东岳,即罢封禅……此皆见于各传者也。‎ 魏征尝言:“陛下导之使言,臣所以敢谏;若陛下不受,臣岂敢犯龙鳞?”是诸臣之敢谏,实由于帝之能受谏也。以太宗之天锡智勇,制事决机,动无遗策,宜其俯视一切,臣下无足当意者。乃虚怀翕受,惟恐人之不言,非徒博纳谏之名,实能施之政事,其故何哉?盖亲见炀帝之刚愎猜忌,予智自雄,以致人情瓦解而不知,盗贼蜂起而莫告,国亡身弑,为世大僇。惟见之切,故惧之深,正张廷士圭所云;“多难兴邦,殷忧启圣,皆以事危则志锐,情迫则思深也。”魏征之谏亦动以隋为戒,谓“隋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哉?特恃其富强,不虑后患,驱天下以从欲,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陛下当鉴彼之失”。‎ 此当时君臣动色相戒,皆由殷鉴不远,警于目而惕于心,故臣以进言为忠,君以听言为急。其后勋业日隆,治平日久,即太宗已不能无稍厌魏征,谓“贞观之初,导人以言。三年后,见谏者悦而从之。近一二年,勉强受谏而终不平”。是可知贞观中年,功成志满,已不复能好臣其所受教。然则惧生子有所惩,怠生于无所儆,人主大抵皆然。若后世蒙业之君,运当清泰,外无覆车之戒,而内有转圜之美,岂不比太宗更难哉!‎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新旧唐书》,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伏伽谏元师律/罪不当死/帝即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以为太厚/帝曰/朕即位未有谏者/是以赏之 B.孙伏伽谏元师律/罪不当死/帝即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以为太厚/帝曰/朕即位未有谏者是/以赏之 C.孙伏伽谏元师律罪不当死/帝即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以为太厚/帝曰/朕即位/未有谏者/是以赏之 D.孙伏伽谏元师律罪不当死/帝即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以为太厚/帝曰/朕即位/未有谏者是/以赏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宫体诗,始于南朝梁简文帝,多描写宫廷生活,重词藻、声律,常常流于浮靡轻艳。‎ B.封禅,历代帝王每年定时在泰山举行祭祀天地的典礼;“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C.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殷鉴,原指殷人灭夏,殷的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作为鉴戒;后来泛指可作借鉴的往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用“金”和“良匠”比喻自己与魏征的关系,表明了对魏征的倚重,更是对其忠诚事主、敢于直谏品行的肯定。‎ B.新旧唐书记载唐太宗时代直言进谏者很多,最根本原因是君主积极的态度,太宗鼓励进谏,愿意虚心接纳臣下的意见。‎ C.唐太宗目睹了隋朝灭亡的过程,清楚地看到隋炀帝因刚愎自用而丧国亡身的后果,所以能够做到君臣警惕,引以为戒。‎ D.虽治平日久,功成志满,唐太宗积极纳谏的态度却始终没有改变,作者因此慨叹后世国运太平的君主难以做得更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恐天下从风而靡,谏勿以功高自矜,勿以太平自怠。(5分)‎ ‎(2)多难兴邦,殷忧启圣,皆以事危则志锐,情迫则思深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刘秀才归江陵 杜牧 彩服鲜华觐渚宫①,鲈鱼新熟别江东。‎ 刘郎浦②夜侵船月,宋玉亭③春弄袖风。‎ 落落④精神终有立,飘飘才思杳无穷。‎ 谁人世上为金口,借取明时一荐雄⑤。‎ ‎【注释】①渚宫:春秋时楚国的别宫。故址在今湖北江陵。②刘郎浦:在江陵府石首县(今属湖北)沙步,乃刘备娶吴主女之处。③宋玉亭:江陵有宋玉故宅。④落落:高超不凡的样子。⑤雄:指扬雄。《甘泉赋序》: “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召雄待诏承明之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彩服”化用了老莱子娱亲的典故,表达了朋友刘秀才为了孝亲而和我辞别归家。‎ B.“鲈鱼”化用张翰的典故,西风起时张翰就辞官回乡,以此表明朋友思乡之情。‎ C.“刘郎浦”“宋玉亭”,把刘秀才和宋玉进行对比,目的是赞赏朋友的才华出众。‎ D.诗歌的前四句通过想象,写刘秀才归家的情景,突出了刘秀才德才兼备的品行。‎ E.第三联承上两联,间接描写刘秀才才华过人,为下文抒发自己的感慨埋下伏笔。‎ ‎1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管仲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只有在解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后,才能引导人们遵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鲁迅对《史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说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借松柏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环境考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 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孩子,我们希望你能遇到一位①不怒自威的老师,希望你当一名怀敬畏、有信仰的学生。当你读了一些书,经了一些事,你就会明白,一位手持戒尺、心怀慈爱的老师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会给你种下怎样的人生梦想。孩子,你要知道,盲目的鼓励和宽容,只能培育出温室的花朵。好的教师,必然是②宽严相济、奖罚分明的。如果你在学校整天地③不学无术、侮辱老师、欺凌同学,老师会以他的方式批评你,你不要④充耳不闻;老师以他的方式惩戒你,你不要心怀不满,不要指望我们站在你那边,去状告老师,抹黑学校。我们一定会感谢老师,他在尽自己的努力教育你。在这⑤蹉跎岁月中,你可以不为我们学习,但你必须为自己而战;你的学历和资质、修为与德行,是你学生时代必修的课程,也是你立足社会谋生的名片。希望你⑥不孚众望,在规则中懂得敬畏,在敬畏中丰富生命。‎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③⑤⑥ D. 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张衡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引起世界瞩目,在于卫星的特点是建造全球电磁场和电离层监测平台的独到之处。 ‎ B.想要实现“人才回流”,相关部门必须完善高端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 C.“5•12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遂宁电视台特派记者重返北川,近距离感受震后十年北川的遗落与重生。‎ D.随着智能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家务劳动的主力,很多人越来越担心人工智能是否会影响人类的未来。‎ ‎19.填入下面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哪些集体记忆最终转化为文化记忆,起决定作用的是时间,文化记忆与集体记忆之间的关系犹如长销书与畅销书。相比之下 。以代西方文化记忆来说,这个基点就是《圣经》和《荷马史诗》。‎ A.文化记忆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视域,它可以长达两千年甚至三千年,因为它建立在特定的基点上 B.文化记忆可以长达两千年甚至三千年,它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视域,它建立在特定的基点上 C.文化记忆建立在特定的基点上,它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视域,可以长达两千年甚至三千年 D.文化记忆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视域,因为它建立在特定的基点上,可以长达两千年甚至三千年 ‎20.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北京大学招生办:‎ 我是华清学校高三(六)班学生王梓。鄙人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现惠赠文章一篇,盼望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怜。‎ 华清中学 王梓 ‎2018年4月20日 ‎① 改为 ‎ ‎② 改为 ‎ ‎③ 改为 ‎ ‎④ 改为 ‎ ‎⑤ 改为 ‎ ‎21.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大前提必须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6分) 示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是圣贤,所以肯定会犯错。 (1) ‎ ‎(2)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福建泉州公交公司设立“委屈奖”颁发给那些委屈自己以维护和谐司乘关系的司机。 材料二:安徽芜湖3名运管人员在查处出租车违规行为时,面对一触即发的矛盾,坚持文明执法,因而获得了“委屈奖”。 材料三:在武汉,某女环卫工在劝说市民别乱丢垃圾时遭遇掌掴被当地城管颁发“委屈奖”。 材料四:四川达州一小孩因扶老人被讹,获得5000元“委屈奖”。 请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中提到的“委屈奖”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棠湖中学高2019届第四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答案 ‎1.D(3分)(A项错误,原文是说《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经典,而不是“东汉初期”)B项错误,“风雨时节”,是汉代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而非“汉魏相提出的顺应阴阳四时的执政主张”;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的文句,可看作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C项因果关系颠倒,原文说“古人认为山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可见古人很早就已经发现山林植被有涵养水分,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的作用”。‎ ‎2.B(3分)(晁错、魏相的奏章内容和汉代铜镜铭文内容不是来论证生态保护意识成熟的原因,而是用以阐述天人和谐的观念在朝廷施政方面的影响)。‎ ‎3.A(3分)(根据原文,“各种文化遗存”有误,“都包裹一层神秘主义的外壳”说法绝对化)‎ ‎4.(3分)D(A理解错误,不是错觉,是写地势的变化;B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汉家寨不被重视,不为人知;C分析过度,只是说黑亮相似。)‎ ‎5.示例1:写汉家寨单调死寂与荒凉的外部环境,(2分)为汉家寨人的忍受生活艰辛的坚守以及给我心灵的震撼做铺垫。(3分)‎ 示例2:①写了我的行踪,自然而然地引出骑行的必经之地——汉家寨;(1分)‎ ‎②写了天山南麓的荒凉干枯,点明了它成为不毛之地的原因。(2分)‎ ‎③交代了我寂寞茫然的感受,为后文写人物的出现给我带来心灵的震撼做铺垫。(2分)‎ ‎(意思对即可。若有其它合理解释,亦可酌情给分。)‎ ‎6.【第一问】坚守:一是汉家寨在大西北的“那块绝地里”坚守着,一是老人和孩子坚守着汉家寨,忍受各种辛苦存活下来;一是作者经历这次对汉家寨的造访后,产生一种坚守的信念和品格。(3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示例:①老人是坚守者(1分):“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老人代表汉家寨的历史,他们默默地坚守着,延续着汉家寨的历史,传承者汉族的文化;(2分)‎ ‎②孩子是坚守者:(1分)在这人烟稀少、生存困难的汉家寨,身穿红花棉袄的孩子是生命力的象征,是未来的坚守者,某种传统一定会被她“坚守”下去,她代表着作者的美好希望。(2分)(意思对即可。)‎ ‎7.B(原文是说由于各地时民办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民办教育的重视和扶持的力度还是不够,导致问题无法解决。)‎ ‎8.D(“在基础教育中民办私立学校相时较少,而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民办私立学校比例较大,占到学校总数的50%以上”。)‎ ‎9.①政府出台有效措施,大力支持。如山东省政府下发实施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②做好立法工作。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借鉴美国颁布的法令。③做好帮扶工作。如给予民办教育经费支持、支持公办与民办学校教师合理流动、相互购买教学服务等。④大力发展民办院校。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民办院校。(6分,每点2分,概括及分析各占1分,答出三点即可,如有其他说法,意思对亦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C ‎11.(3分)B(“历代帝王”“每年定时”错误,封禅大典多在改朝换代、江山易主,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举行。)‎ ‎12.(3分)D(“积极纳谏的态度却始终没有改变”错误。)‎ ‎13.(10分)⑴(5分)担心天下人跟从(不良的)风气而奢侈浪费,规劝(皇帝)不要因功高而自我夸耀,不要因身处太平之世而使自己懒惰松懈。(注意“恐”“靡”“以”“矜”“怠”的翻译。)‎ ‎⑵(5分)经历多种苦难会使国家振兴,深切的忧虑能开启智慧,这都是因为事情危急时人就会意志坚定,情势紧迫时就会思虑深入。(注意“兴”“殷”“圣”“锐”“迫”的翻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14.CE(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C项,根据颔联对仗的特性,应知“刘郎浦”亦为典故,“刘郎浦”是一个地名,当时刘备迎娶孙权妹妹之地。同时,“对比”亦错。E项,“间接描写”错,应是“直接描写”。)‎ ‎15.①表达了对朋友刘秀才品德和才华的赞赏;②表达了对刘秀才才华无处施展的惋惜;③表达了对能赏识并推荐刘秀才的伯乐的渴望。(每点2分)‎ ‎ (理解整首诗的情感要逐句逐联的分析,抓诗句中的景语、情语和典故语等,这首诗的首联前四句通过想象,写刘秀才归家的情景,突出了刘秀才德才兼备的品行。首联“彩服鲜华”用了老莱子娱亲的典故,表达了对朋友孝心的赞美;颔联写遥想秀才乘船夜归的情形,用了刘备和宋玉的典故,赞美了朋友的才华;颈联“精神终有立”“才思杳无穷”直接描写刘秀才才华过人;尾联抒发自己的感慨,“谁人世上为金口,借取明时一荐雄?”谁能一开金口推荐他呢?表达了对表达了才华无处施展的惋惜之情以及渴望有人能赏识他的才华。)‎ ‎(三) (5 分)‎ ‎16.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 分。每空 1 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 B(3分)【解析】不怒自威:形容一个人虽然未动怒,但仍具有威严的气质。宽严相济:宽与严相互周济,综合运用。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宽严有度,宽严审时。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18.C(3分)【解析】A项句式杂糅,后半句可改为“在于卫星的特点是建造全球电磁场和电离层监测平台”或“在于卫星有建造全球电磁场和电离层监测平台的独到之处”。 B项,成分残缺,应是“完善……的措施”;D项,句意不明,“担心”后面应该加肯定的语气,可以改成“很多人越来越担心人工智能会影响人类的未来”。‎ ‎19. A (3分) (根据横线后说的是“这个基点”可以判断横线处结尾应该要表达“基点”这个意思,“两千年甚至三千年”是对“时间视域”的具体阐释,放其后。因此选A.)‎ ‎20. (5分)①鄙人→本人 ②大作→作品 ③你校→贵校 ④惠赠→随寄 ‎ ‎ ⑤垂怜→垂青/垂爱 ‎21.(6分) ‎ 答案示例: (1)“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 (2)“谦虚使人进步”,我们保持了谦虚的品质,所以能不断取得进步。 (每句3分) 四.写作 省略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