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50 KB
  • 2021-06-04 发布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四旗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解析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鄂尔多斯西部四旗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成长于“五四”前后的郁达夫,视个性为现代散文的生命。强烈地表现作家的个性,这是郁达夫散文创作的理论认识,也是他“散文的心”。郁达夫指出,“个性”是现代散文与古代散文的根本区别。他说,“中国古代的国体组织、社会因袭,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们之生而存在的一层固定的硬壳……这一层硬壳上的三大厚柱,叫作尊君、卫道与孝亲;经书所教的是如此,社会所重的亦如此,这些就是从秦汉以来中国散文的内容,就是我所说的从前‘散文的心’”。将目光由古代转入现代,他强调:“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见,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的,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我若无,何有乎君,道之不适于我还算什么道,父母是我的父母;若没有我,则社会、国家、宗族等哪里会有,以这一种觉醒的思想为中心,更以打破了桎梏之后的文字为体用,现代的散文,就滋长起来了。”他认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的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只消把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一翻,则这个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 综观郁达夫的散文创作,自始至终就是循着这一原则构建的。他不加掩饰地向世人展示自己美好的、不可告人的,甚至是相当阴暗的一面,如《悲剧的出生》《我的梦,我的青春》《水样的春愁》《远一程,再远一程》《孤独者》《海上》《大风圈外》等篇章,无不透露出自己彼时的生活状况、 思想及行为,是其个性化记录自己的真实的文字,这些文字又比刻意为自己立传显得更率性而为,韵味十足。‎ 看一个作家是否是进步的,是否与国家、民族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不应仅仅从道德层面考量,而应看其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关注,以及对普罗大众的爱。‎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忧患意识,而“五四”以来,这种蛰伏在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显得更加强烈,“启蒙”与“救亡”这两个命题在“五四”时期被视为文化人最高的追求目标。而作为传统知识分子且深受西方文化思想影响的郁达夫,“启蒙”与“救亡”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始终形影不离且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有人认为“从早期的‘零余者’之作到后期颇具文人意识的游记, 个性与社会性的同一始终是郁式散文立意的一贯特色。郁达夫早期的散文虽有明显的日本‘私 小说’印迹,以自我表现为鲜明特色,但不是其他日本作家那种放弃了政治的‘自我’,而是社会性的‘自我’。祖国的现状与传统的儒家教育,使他的作品在表现个性的同时,也倾诉着时代重压下青年的苦闷和反抗。”因此,阅读郁氏早期散文我们才会感到:“他的苦闷、彷徨、自哀、自惭都来自这种对个性的关注和社会对‘自我’的弃绝,以及现实对理想的嘲弄。‘自我’,是他个性的充分展露,悲剧意识就是他在社会和自我、理想和现实不断冲突的两难中那抉心自食的哀寞。 这份悲苦表现了一个觉醒了的知识分子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的孤寂、苦闷、渴求和彷徨。”‎ ‎(摘编自周明全《郁达夫散文的情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四”前后的作家,“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视个性为现代散文的生命,散文就应强烈地表现作家的个性。‎ B. 郁达夫认为“尊君、卫道与孝亲”三种教条,制约着人们的说话行事,也是从秦汉以来中国散文的“心”。‎ C. 在郁达夫看来,道若不适合自己就无所谓道,每个人都要以觉醒的思想为中心,去打破旧有的社会制度。‎ D. 郁达夫早期的散文受日本“私小说”影响,因此个性与社会性的同一始终是郁式散文立意的一贯特色。‎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要论述了郁达夫的散文创作的观点,也即散文要强烈地表现作家的个性。‎ B. 文章首段大量引用郁达夫的话语,表明其鲜明的散文创作观,真实、鲜明、有力。‎ C. 第二段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来论证郁达夫的创作遵循了其“表现个性”的原则。‎ D. 末段论证郁达夫的“自我”是社会性的“自我”,不是作者批判的弃政治的“自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郁达夫认为现代散文与古代散文的根本区别,在于“个性”是否作为“散文的心”。“散文的心”其实是由社会的主流思想决定的。‎ B. “启蒙”与“救亡”是郁达夫文学创作中始终追求的目标,这完全是因为他本人就是一名继承中国文人传统的知识分子。‎ C. ‎ 郁氏早期散文让人感到的是他的苦闷、彷徨、自哀、自惭,既因为他对个性的关注,又因为时代对青年的重压,社会对“自我”的弃绝。‎ D. 社会和自我、理想和现实不断冲突会造成个体的悲剧意识,在作品中就表现为个体知识分子在现实中的孤寂、苦闷、渴求和彷徨。‎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结合文本内容“成长于‘五四’前后的郁达夫,视个性为现代散文的生命。强烈地表现作家的个性,这是郁达夫散文创作的理论认识,也是他‘散文的心’”分析可知,这只是郁达夫的观点。C项,结合文本内容“我若无,何有乎君,道之不适于我还算什么道,父母是我的父母;若没有我,则社会、国家、宗族等哪里会有,以这一种觉醒的思想为中心,更以打破了桎梏之后的文字为体用,现代的散文,就滋长起来了”分析可知,“每个人都要以觉醒的思想为中心,去打破旧有的社会制度”于文无据。D项,结合文本内容“个性与社会性的同一始终是郁式散文立意的一贯特色。郁达夫早期的散文虽有明显的日本‘私小说’印迹,以自我表现为鲜明特色”分析可知,选项内容强加因果。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 项,“不是作者批判的弃政治的‘自我’”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以自我表现为鲜明特色,但不是其他日本作家那种放弃了政治的‘自我’,而是社会性的‘自我’。祖国的现状与传统的儒家教育,使他的作品在表现个性的同时,也倾诉着时代重压下青年的苦闷和反抗”“他的苦闷、彷徨、自哀、自惭都来自这种对个性的关注和社会对‘自我’的弃绝”分析可知,作者并没有批判弃政治的“自我”。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他本人就是一名继承中国文人传统的知识分子”错误。从原文内容“而作为传统知识分子且深受西方文化思想影响的郁达夫,‘启蒙’与‘救亡’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始终形影不离且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看,不仅因为他是传统知识分子,还因为他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故选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碗擀面条 郝东 到洛阳出差一周了。下午忙完,我便决定回趟老家。夕阳的余光游走在城市楼房的轮廓 中,呆板的大街上车来人往。我不喜欢城里的热闹,会吓跑夕阳,家里这时候,风是轻的,田野是静的,夕阳是害羞的。‎ 大巴车只到镇上,离老家还有十里路。一下车就听到有人喊我,是父亲。父亲一手接过我行李,一手拿着手机说话:“接到了,接到了,我们就回来。”说罢把电话递给我。电话里母亲问我晚饭想吃什么,我说:“妈,我想吃你擀的捞面条。”‎ 门前小土坡在夜色下显得有些陌生而拘谨,似乎把我当成远方客人。刚一进门就看到母亲正朝着门口快步走来,她打量着我一直笑,拉我进屋。‎ ‎“快坐下,坐车很难受吧?”母亲像个得到心爱玩具后的孩子般兴奋,我便坐在沙发上。‎ ‎“去洗洗手吧,一路上出汗多”,我刚要起身,母亲又赶忙示意我别动,对我说:“我给你端来,你别起来。”不等我回话,转身到院子里了。‎ 母亲端来水,递给我毛巾,转身又小跑着到厨房去了。我知道母亲在给我做捞面。记得初中时一天上午放学,由于母亲忙农活做饭晚了,我一生气准备不吃饭就上学去。母亲也是这样让我坐着,转身小跑到厨房为我做捞面。‎ 吃了无数次母亲做的捞面,但从没认真看过她擀面条的样子。想到这里,我轻轻来到院子里,厨房门开着,我站在离厨房几米远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母亲。‎ 厨房里装的还是以前那种白炽灯,夜色包围下加上腾空的水蒸气,白炽灯散发的昏黄光线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母亲就在灯下,正用擀面杖擀面,擀面杖很粗大,她似乎要用很大的力气。面团在前后滚动的擀面杖下由崎岖粗糙变得慢慢平整,终于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上。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路,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 我想母亲以前肯定也是这样擀面条,唯一变化的是她双手,曾经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布满老茧。母亲突然抬头看到我了,急忙出来,问我是不是饿的受不住了。‎ 我慌忙之间连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只对她摇摇头,不再看她,一个人回到屋里,坐下等着。‎ 不一会母亲就端着一大碗捞面走进来,我起身要去接,她大叫:“你别动,碗很烫。”我便又坐下来。她把碗放在我面前,递给我筷子,催着我赶紧吃。‎ 母亲总是这样,吃饭时候总要催促我趁热吃。以前听到她催,心里总是一阵怨气,偏慢吞吞不紧不慢,任由她唠叨。今日我却立即端起碗拿起筷子,夹起面条送到嘴里。‎ ‎“别那么大口,小心烫着。”‎ 我点点头。‎ ‎“对对,放点醋,这样好吃,我去拿。”‎ 母亲一边自语一边又转身去厨房拿来醋,给我碗里倒。‎ ‎“怎么样,淡不淡,再放点盐?”‎ 我摇摇头。‎ ‎“吃肉啊,那是我专门放面里的,快吃!”‎ 我夹起一块肉吃在嘴里,她这才算满意,站在一边看我吃。我没有劝母亲去吃饭,因为我知道,我没吃完,她不肯去。‎ 一碗面吃完,汗水顺着脸颊淌下,这捞面味道,一半在嘴里,香而纯,另一半在心里,有点酸楚。一小滴液体流进嘴里,涩涩的,咸咸的,不知道是汗,还是我眼角渗出的泪。‎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寥寥数语,通过热闹的城市和宁静乡村的对比,写出了“我”对乡村的思恋。‎ B.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如叙家常,从平常而又琐碎的生活小事中写出的真实的感受却能打动人。‎ C. “我”端起碗吃面时对以前故意跟母亲作对的回忆,既有对少不更事的自责又有现在对亲情的珍惜。‎ D.‎ ‎ 母亲在“我”回家后为我端洗脸水,站在一边看我吃面,这些地方都流露出母亲和我的隔膜。‎ ‎5. 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面团在前后滚动的擀面杖下由崎岖粗糙变得慢慢平整,终于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 上。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路,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 ‎6. 文章以“一碗擀面条”为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4. D 5. 用比喻的手法,把被母亲擀薄的面皮比喻成纸,形象地写出了在母亲用力而又耐心地擀出的面皮的光滑和细腻,又把平整的面皮比喻成我走过的路,真实地写出了母亲为了我的顺利成长所付出的艰辛。 ‎ ‎6. ①“一碗擀面条”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②“一碗擀面条”既指母亲亲手擀出的满足我口腹之需的“香而纯”的面条,又借指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处不在的亲情母爱,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项,“流露出母亲和我的隔膜”错。结合文本内容“刚一进门就看到母亲正朝着门口快步走来,她打量着我一直笑”“母亲像个得到心爱玩具后的孩子般兴奋”“我刚要起身,母亲又赶忙示意我别动”“母亲端来水,递给我毛巾,转身又小跑着到厨房去了”分析可知,应是母亲对我的体贴和关心。故选D。‎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终于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上”,用比喻修辞,把面皮比喻成纸,形象生动地写出面皮的平整、光滑。“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路”,用比喻修辞,把平整的面皮比喻成我走过的路,结合“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分析,写出了母亲为我的付出,母亲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本标题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章以‘一碗擀面条’为题有什么作用”,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某种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某种感情。以“一碗捞面条”为题目,揭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写母亲为自己做捞面条,贯穿全文。结合“不一会母亲就端着一大碗捞面走进来,我起身要去接,她大叫:‘你别动,碗很烫。’我便又坐下来”“我知道母亲在给我做捞面”分析,“一碗擀面条”指母亲为我亲手擀出的面条;结合“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路,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我想母亲以前肯定也是这样擀面条,唯一变化的是她双手,曾经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布满老茧”分析可知,是表达“母爱”,感恩母亲的寄托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处处体现亲情母爱。还有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里咋猛长绿色产品?‎ 吴齐强 李铁刚 ‎“贴上绿标,小黄瓜身价倍增,一公斤卖到12元!”说起绿色农业,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店下镇店下村村民陈青山赞不绝口。‎ 也许你不知道,有“赣中粮仓”之称的宜春,绿色农业同样表现不俗。目前,全市认证的绿色食品146个、有机产品350个,绿色有机农产品数量占到全省40%。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咋长出这么多绿色产品?‎ 宜春青山绿水,农业资源得天独厚。但长期以来,传统农业效益比较低,农民增产难增收。 “农民就靠种地,但要换个种法。”万载县茭湖乡谢溪村村支书邓福根说,十多年前,他和几个村民试种有机姜。老邓坦言,一开始并不顺利,技术不行,一次一次找专家解答;技术难题解决了,市场又不认可,价格一直上不去。但邓福根相信,好产品一定能卖上好价钱。‎ 多年坚守,谢溪村的600亩有机姜迎来市场转机,价格卖到普通姜的1.‎ ‎ 5倍,姜农年收入共几十万元。示范立竿见影,村民积极跟进,村里有机农产品实现了全覆盖。‎ 绿色有机农业好是好,可调结构不能政府一厢情愿。宜春的做法是“政府引导,让市场 发力”。‎ 全市10个县市设立专门服务窗口,182个乡镇建立流转服务中心,2106个村建立服务站, 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97万亩。政府还提供技术服务。樟树市中洲乡为土地“减肥”,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多用农家肥。江平村村民邹润平说:“往年我每亩地至少要施20公斤复合肥,30公斤钾肥,今年我按照技术员的建议,除了一车牛粪,只下了5公斤复合肥。”‎ 在宜春,绿色有机观念渐入人心。铜鼓县大锻镇交山村,106户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种植有机白茶1000亩,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农民参与分红。去年,合作社收入240余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100元。‎ 绿色有机农业,靠一家一户不行。宜春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各种要素 向园区聚集,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品牌化。‎ 在袁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园,负责人杨军生介绍:“优质农产品才有竞争力,现在园区聚集的 都是绿色有机企业,产品杨销国内外,供不应求。”‎ 宜春全市建设7个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去年以来,园区共投入资金29亿元,引进 培育新品种220个,示范推广新技术40余项,农产品加工产值近6亿元。‎ 有质量还要有市场。宜春利用大型会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多个平台,组织生产经营主 体“走出去”,不断拓展市场销售网络。同时把品牌建设作为发展核心,规范有机绿色产品的生产、认证、经销等行为,打造一批知名、著名品牌。全市共有袁州油茶、靖安白茶、宜丰竹笋等7 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樟树中药材、高安蔬菜等地方特色产业成为亮丽名片,整体品牌效应逐步凸显。‎ 密切利益联结,让农民融入产业,钱袋子鼓起来。宜丰县新庄镇南垣村返乡大学生姚慧峰,主动放弃去大城市工作,前年回乡种植绿色有机水稻。他种出来的稻谷每公斤卖10元,价格是普通稻谷的4倍多。‎ 看到有机稻的高收益,村民纷纷要求加入,他成立了生态种植合作社,并注册了“稻香南垣”商标,还开发出豆腐、米粉、米糕等一系列有机农产品。“合作社还开通了网络、微信销售平台,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稻香南垣’系列产品供不应求。”姚慧峰说。目前合作社有成员71户,种植面积800多亩,年产值400多万元。‎ ‎(选自《人民日报》)‎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引用了村民陈青山对“绿色农业”赞不绝口的话语,既点明了要报道的内容,同时又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比较,效益低,但是宜春市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其传统农业的效益一直都较高。‎ C. 江西省宜春市的绿色农业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说明了如果农产品优质,农民就可能得到实惠,富裕起来。‎ D. 文中在叙述事例时,大量运用数字,这使得报道的消息真实可靠,具有不可辩驳的效果,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樟树市中洲乡农民为土地“减肥”,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多用农家肥,每亩地除了一车牛粪外,只下了 5公斤复合肥。‎ B. 谢溪村村支书邓福根和几个村民试种有机姜,一开始不顺利,技术不行,多次找专家解答后,终于解决了技术难题。‎ C. 邓福根坚信好产品定能卖上好价钱,并坚守多年,终于迎来市场转机,年收入几十万元,他带动了全村人都种植有机农产品。‎ D. 大学生姚慧峰主动放弃去大城市工作,前年回到家乡带领村民成立生态种植合作社后,种植绿色有机水稻,种出来的稻谷每公斤卖10元。‎ ‎9. 宜春市是如何打造绿色产品这一品牌的?请简要概括。‎ ‎【答案】7. B 8. B ‎ ‎9. ①加强机构建设。政府在全市建立服务机构;组建合作社和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②加大宣传,拓展市场。让绿色有机观念渐入人心;利用大型会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多个平台,不断拓展市场销售网络。③加强服务及管理。进行技术服务;规范有机绿色产品的生产、认证、经销等行为,打造一批知名、著名品牌;开发出一系列有机农产品。‎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 项,“其传统农业的效益一直都较高”错误,原文第三段“但长期以来,传统农业效益比较低,农民增产难增收”。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结合文本内容“江平村村民邹润平说:‘往年我每亩地至少要施20公斤复合肥,30公斤钾肥,今年我按照技术员的建议,除了一车牛粪,只下了5公斤复合肥’”分析可知,“每亩地除了一车牛粪外,只下了5公斤复合肥”是江平村村民邹润平的个人做法,并非所有樟树市中洲乡农民都这样。C项,“邓福根坚信”错误。“年收入几十万元,带动了全村人都种植有机农产品”的是谢溪村的姜农,而并非是邓福根一个人。D项,“前年回到家乡带领村民成立生态种植合作社后,种植绿色有机水稻,种出来的稻谷每公斤卖10元”错误。“种植绿色有机水稻,种出来的稻谷每公斤卖10元”是在“成立生态种植合作社”之前。故选B。‎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题干问“宜春市是如何打造绿色产品这一品牌的”,回答本题时要抓住文中概括性、总结性的句子。如“绿色有机农业好是好,可调结构不能政府一厢情愿。宜春的做法是‘政府引导,让市场发力’”“绿色有机农业,靠一家一户不行。宜春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各种要素向园区聚集,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品牌化”“有质量还要有市场。宜春利用大型会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多个平台,组织生产经营主体‘走出去’,不断拓展市场销售网络。同时把品牌建设作为发展核心,规范有机绿色产品的生产、认证、经销等行为,打造一批知名、著名品牌”“合作社还开通了网络、微信销售平台,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稻香南垣系列产品供不应求”等,然后摘取关键词句进行整合概括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 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①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②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③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②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③新安:故址在今河南渑池县东。‎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B.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C.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D.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B. 弑,本意是指古代统治阶级称子杀父、臣杀君。‎ C. 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D. 本纪,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史记》,其中有十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邦与项羽共同接受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在关中称王,但项羽背负了盟约。‎ B. 汉王历数项羽暴掠、弑主、杀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 C. 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却摸着脚谎称只是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 D. 汉王虽然受了重伤,但痊愈之后在彭越、韩信的配合下,迫使项羽主动立约休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 ‎(2)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答案】10. A 11. D 12. B ‎ ‎13. (1)楚汉两军相持很久,未决胜负,青壮年对长年征战感到厌倦,老弱者由于运送粮饷疲备不堪。‎ ‎(2)项羽把汉王的父母妻子儿女归还给汉王,(汉王)军中都呼喊万岁,于是各自返回,分别离开。‎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受”的是“怀王”命令,“曰”是约定的内容,不是“怀王”说,排除B项、C项。“项羽”是“负约”的主语,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D项。句意:当初我和你项羽一同受怀王之命,说定了先入关中者在关中为王,你项羽违背了约定,让我在蜀汉为王,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故选A。‎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 项,“其中有十篇”错误。十二篇本纪。《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错。结合文本内容“何苦乃与公挑战”分析可知,文中称“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只是汉王不与项羽单独挑战的借口。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决”,决战,较量出胜负高低;“苦”,意动,以……苦,对……感到苦;“老弱”,老弱的人(形容词作名词);“疲”,疲乏、劳累。(2)“归”,使动,使……回去;“妻子”,妻子儿女(古今异义词);“呼”,呼喊;“乃”,连词,于是;“而”,连词,表承接;“去”,离开。‎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楚汉两军相持很久,胜负未决,青壮年苦于军旅征战,老弱者疲于运送粮饷。汉王和项羽同时来到广武隔着广武涧对话。项羽要跟汉王单独决一雌雄,汉王则一项一项地列举项羽的罪状说:“当初我和你项羽一同受怀王之命,说定了先入关中者在关中为王,你项羽违背了约定,让我在蜀汉为王,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你项羽假托怀王之命,杀了卿子冠军宋义,而自任上将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你项羽奉命援救了赵国,本应当回报怀王,而你项羽却擅自劫持诸侯的军队入关,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怀王当初约定入关后不准烧杀掳掠,你却焚毁秦朝宫室,挖了始皇帝坟墓,私自收取秦地的财物,这是你的第四条罪状。你硬是杀掉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这是你的第五条罪状。你采用欺诈手段在新安活埋了二十万秦兵,却封赏他们的降将,这是你的第六条罪状。……你项羽派人在江南秘密地杀了义帝,这是你的第九条罪状。你为人臣子却谋杀君主,杀害已经投降之人,你为政不公,不守信约,不容于天下,大逆不道,这是你的第十条罪状。如今我率领义兵和诸侯们来讨你这个残害人的罪人,只让那些受过刑的罪犯就可以杀掉你项羽,又何必劳累我来跟你挑战呢?”项羽十分恼怒,埋伏好的带机关的箭射中了汉王。汉王伤的是胸部,却按着脚说:“这个强盗射中了我的脚趾!”汉王因受箭伤而病倒了,张良硬是请他起来出去巡行,慰劳部队,以便稳定军心,不让楚军占胜利的威势压过汉军。汉王出去巡视军营,病情加重,立即赶回了成皋。汉王病愈后,西行入关,来到栎阳,慰问当地父老,摆设酒席,杀了原塞王司马欣,把他的头悬挂在木杆上示众。汉王在栎阳停留了四天,又回到军中,部队驻扎在广武。这时候,关中的军队出关参战的也增多了。这时候,彭越带兵驻在梁地,往来袭击骚扰楚军,断绝楚军的粮食供给。田横前往梁地依附他。项羽多次攻击彭越等人,齐王韩信又进兵攻打楚军,项羽害怕了,就跟汉王约定,平分天下,鸿沟以西的地方划归汉,鸿沟以东的地方划归楚。项羽把汉王的父母妻子儿女归还给汉王,(汉王)军中都呼喊万岁,于是各自返回,分别离开。‎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①(其八)‎ 陶渊明 少时壮且厉 ,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②。‎ 饥食首阳③薇,渴饮易水④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⑤。‎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注]①拟古,摹拟古诗之意。此诗作于宋武帝刘裕代晋之后,诗人五十六岁时。②张掖,地名,在今甘肃。幽州,地名,在今北京。③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④荆轲为燕丹复仇去刺杀秦王,燕丹在易水为其送别。⑤伯牙,俞伯牙。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庄子经常和施惠切磋学问。‎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少时壮且厉”两句表明接近暮年的诗人仍然“壮心不已”,追忆壮志满怀的青春岁月。‎ B. “谁言行游近”两句写诗人游到了异族统治的地方,间接表达对自己仕途不顺的不满。‎ C. “饥食首阳薇”一句引用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典故,表现诗人安贫守节的高尚品格。‎ D. 本诗风格鲜明,读起来一气呵成,非常朴素,看不到刻意追求新奇的痕迹,十分自然。‎ ‎15. 诗的后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诗的后六句,诗人感慨世上没有相知之人,古人相知的典范都已不在人世,表达了知音难求的孤独寂寞之情,抒发了深沉的愤慨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游到了异族统治的地方”不恰当,这里应是虚写,是神游;“问接表达对自己仕途不顺的不满”错。结合注释内容“此诗作于宋武帝刘裕代晋之后,诗人五十六岁时”及作者陶渊明分析,应是表达对东晋统治者苟且愉安、不谋求恢复国土的愤慨。故选B。‎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题干问“诗的后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作答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相知人”,知己的人,即知音,这里指伯夷、叔齐、荆轲等人。“不见相知人”,是诗人感慨世上没有相知之人。“此士难再得”,是指上述的伯夷、叔齐、荆轲、伯牙、庄周等有品行、节操的人已经不在了,自己没有知己,无人理解。“吾行欲何求”,我远游还想何所求?诗人运用典故,借对他们的颂扬和怀念,表达着自己内心的痛苦、愤慨及知音难求的孤独寂寞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主人公回忆自己与“氓”(男子)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现了诗人极度痛苦,难以排遣的抑郁心情。‎ ‎(3)曹操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赤壁赋》中则云“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总角之宴 (2). 言笑晏晏 (3). 长太息以掩涕兮 (4). 哀民生之多艰 (5). 哀吾生之须臾 (6). 羡长江之无穷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宴”“晏”“艰”“哀”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直以来,学界对过于封闭的专业文学批评颇有微词,常指责它们搬弄西方学术名词,话语呆板乏味,行文程式僵化,难以击中对象的要害。其中问题的关键在于,以学术规范之名,忽略批评所应具有的思想、精神与灵魂。概而言之,专业文学批评固然深刻、严谨,( )。‎ 因而,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它有时候会沉浸于单纯理论操练的欢悦,在纯粹的阐释中迷失批判性力量,从而流于一种无效的分析。‎ 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因而都可能是批评家。这无疑有利于打破专业精英文学批评的壁垒,激发普通大众的话语热情,也打破了专业话语对批评行业的垄断。在这个意义上,“微批评”因其微小而更易于回到对象本身,回到批评的初心。它 ,无所旁骛,能够在简短的文字中直抵根本,而无须漫无边际的铺陈和 的延展,更没有 的枯燥和 的迂腐。‎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危言危行 喧宾夺主 要言不烦 食言而肥 B. 仗义执言 虚张声势 长篇累牍 食古不化 C. 仗义执言 喧宾夺主 要言不烦 食古不化 D. 危言危行 虚张声势 长篇累牍 食言而肥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专业批评存在着蜆变为从文本到文本、从理论到理论 B. 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 C. 专业批评存在着蜆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危险 D. 存在着蜆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的危险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弱化批评现实感的学理性 B. 但其学理性常会成为弱化批评现实感 的罪魁祸首 C. 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学理性弱化了批评现实感 D. 但批评现实感常常使得专业批评学理性弱化 ‎【答案】17. B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要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仗义执言:主持正义,说公道话。危言危行:正直的言行。根据语境,文中的“它”指“微批评”,再根据后文的“直抵根本”,可知选“仗义执言”符合语境。排除AD。虚张声势:假装出强大的气势。喧宾夺主: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长篇累牍:指著作篇幅很长,内容很多。要言不烦: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根据语境“没有……”,应该选“长篇累牍”。排除C。食古不化:指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应用,跟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食言不肥:指为了自己占便宜而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所以本题选B。‎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存在”缺少宾语;B“存在”与“专业批评”搭配不当;D整个句子缺少主语。故选C。‎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清句间关系,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联系上下文,根据所给的几个句子,可判断该句主语应是“其学理性”,排除A、C。D不合逻辑。故选B。‎ ‎【点睛】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 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0. 某校利用宣传橱窗举办关于“蛟龙”呈的专题展览,展览包括四个板块。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展览拟写总标题和各板块标题。要求:简明生动,每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6分)‎ ‎“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除少数非核心零部件之外,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中国制造”,总装也由我国独立完成。“蛟龙”号技术上拥有三个优势,即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功能、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强大的续航供电功能;与国际上现有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相比,其综合性能稳居前列。‎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顺利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7062米的深处,全世界为之瞩目。此次深海作业的成功,证明这条“中国龙”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域潜航的能力,标志着海底资源宝库向中国人敞开了大门。‎ 总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板块标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 示例二 总标题:中国蛟龙! 中国龙,我骄傲!‎ 板块标题:①真正中国造 ①中国制造大显神威 ‎②世界一流 ②技术性能世界第一 ‎③蛟龙潜深海 ③蛟龙潜海世界瞩目 ‎④探宝四大洋 ④海底宝库敞开大门 ‎【解析】‎ 段落总共5句话,第1句是总说,2句说中国制造,3句说技术优势,4句说下潜深海,5句说具备探索海底能力。展板标题应简洁有力、形象生动;板块标题应结构相同。‎ ‎【考点定位】压缩语段,能力层级表达应用E ‎21.某图书馆服务中心为读者提供书籍数字化服务,可以帮读者把纸质图书扫描并制成电子书。请你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根据以下图示,向前来咨询的读者说明整个服务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语言得体、简明、连贯。‎ ‎【答案】首先您要提供需扫描的纸质图书,然后把具体要求告诉我们。接下来我们会扫描图书并制作成电子书。如果检查电子书的质量没有问题,结清费用,您就可以把图书和电子书带走了。‎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此类试题解答时,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向前来咨询的读者说明整个服务流程。首先认真阅读图表,本图表是“书籍数字化服务”流程,分为三个步骤:提供,加工,交接。提供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需要用户提供“纸质图书”,一是具体要求。加工步骤为扫描图书并制作成电子书。交接时先检查质量,然后结清费用。在表述时,用概括性的语言,准确表述,要注意语言得体及字数要求。‎ ‎【点睛】解题时应先认真阅读图片、流程图及说明,对考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再根据流程图的相关信息,分析概括其流程。用概括性的语言,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句歌词很经典:“从来都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有一句诗词很动情:“不思量,自难忘!”在我们的生命旅途中,有些事有些人,有些东西有些地方,是烙在骨子里,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请以“永远也不会忘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不得改编故事。②要有细节描写。③最好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是一件完整的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断。‎ ‎【答案】永远也不会忘记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漫无目的地行走在大街上。像是被什么神秘的力量所指引,我抬头,发现自己已不知不觉间来到一座熟悉的老屋前。‎ 它,还是原来的样子啊,一点没变。木质的大门,泥灰的墙面,瓦片的屋顶。我走上前,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门上被时光印染得深深浅浅的划痕。那是我成长的见证呵!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缕澄黄的阳光从门缝中倾泻而出,亮得能看见空气中浮动的尘埃。思绪的闸门被忽地拉开,回忆如潮水一般奔涌而来。‎ 记得在我五六岁时,父母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看我。于是,爷爷就担负起照顾我的职责。那时,每天下午幼儿园放学,校门口便会准时出现一个瘦削的身影。校门一开,我和伙伴们蜂拥而出,在第一时间,那身影准确无误地找到我,拉着我的手走出人山人海。然而,一旦走出人群,我就快速地挣脱那只手,因为爷爷的手布满了细小的裂纹,非常粗糙,有时甚至在指甲里还嵌着一些脏物。爷爷见此从不生气,伸出手想摸摸我的头,我却闪电般的躲开了。他站在原地,尴尬地搓着手,无奈地笑了,然后朝我招招手,向前走去。我如释重负,一蹦一跳地赶上爷爷,走在他的身旁。夕阳的余晖将一老一少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回到家中,不等换上鞋子,我便迫不及待地来到门前,脚跟紧贴门框,身子站得笔直。“爷爷,爷爷,快来量一量,看看我是不是长高了?”爷爷一边答应着,一边笑呵呵地走来,拿起一枚细小的钉子,眯着眼,认真地在门板上划下一道痕迹。我转过身,惊喜地发现这印痕比上回的高出一点,“爷爷快看!我又长高了呢!”爷爷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他将我拉到怀里,摸着我的脑袋,低头对我说:“长高好,长得高好哇!”望着一脸慈祥的爷爷,不知为何,这次我没有躲开。爷爷的话语回响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没有散去……‎ 如今,我屏息凝神,静静地侧耳倾听,似乎有声音从远处传来,清晰可闻。我伸出手,阳光洒满掌心,手中紧紧握住的不是虚无,而是满满的温暖。就像几年前那个傍晚一样,虽淡,却永远不会忘记。‎ 老屋,还是那座老屋;门,还是那扇门,那些划痕犹在,却少了划痕的人。‎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命题作文,材料中对过往那些令人刻骨铭心的事情,永远也不会忘记。应重点关注的是“忘记”的修饰语,那就是“永远也不会”,具体怎么理解它,题前的材料中可以去借鉴,就是对有些人,有些事,“不思量,自难忘”“刻骨铭心”“烙在骨子里”的记忆。构思时,要注意难以忘记哪些事情,这些事情的构思布局及详略安排等。还要注意在叙述这些事情时,运用的描写、修辞等表现手法。作文题目“永远也不会忘记”已经给出,不能更改。‎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