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50 KB
  • 2021-06-04 发布

【语文】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 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秋风忽至,一场早霜后,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撒着熨(yùn)贴而微苦的味道。‎ B.寂寥的雨巷里,那踯躅着的丁香姑娘,那细雨中飘摇的酒楼幡旗,小桥下吱吱呀呀的乌篷船的摇橹声,永远地镌(juàn)刻在诗人心中。‎ C.“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bāo)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凭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的那么妥当。‎ D.苏东坡把美衍化成了诗文,而苏小小则一直用美慰藉(jiè)着自己的生命。‎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曾经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过衡阳的老兵终于在有生之年得以回到魂牵梦绕的衡阳,重温当年的峥嵘岁月。‎ B.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别字,许多同学不以为意,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到了考场上自然会解决。‎ C.那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聋发聩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 D.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雾霾严重影响百姓的生活,其治理的办法是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 B.清醒的知识分子一般对现实具有深刻的认识。思想是否自由,人格是否独立,往往会激起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C.杨科璋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把生存的希望留给了群众,用生命在人民群众的心里塑造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D.中国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战略构想。‎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承担的风险往往要大于获得的效益。‎ B.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C.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记者走进售票处,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 D.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小学而大遗白露横江 B.哀吾生之须臾杯盘狼籍 C.今之众人攒蹙累积 D.古之学者必有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辇来于秦日与其徒上高山 B.舞幽壑之潜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而不知其所穷吾从而师之 D.顺流而东也骊山北构而西折 ‎7.下列选项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輮以为轮因坐法华西亭 D.而今安在哉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北宋词人,字子瞻。辛弃疾,南宋词人,字易安。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或相同或相近或相反等联系。‎ B.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其中欧·亨利的作品构思新颖,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具有“含泪的微笑”的创作风格。‎ C.‎ 赋,文体名,是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赋用作文体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D.史铁生,现代作家,1983年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等。‎ ‎9.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8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_________,春光融融;________,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4)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想当年: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文明往往是内聚力和外引力的统一体。一方面,它通过内聚力来维系自身的特质,使自身得以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______,使自身得以开放发展。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就会走向衰落。只有保持开放,通过交流对话,积极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才能更好获得外部参照,保持旺盛生命活力。多年来,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人们对不同文明共生共存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 人类所以超过其他生物,因人类有一种优越力量,能变化外界,创造东西。要有此改变外界的能力,必须本身不是机械的。人类优长之处,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这从何处见出呢?就是在于他能自觉;而更进步的,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面的东西,都知道调理他,譬如我们种植花草,或养一个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她,就必须调理他。又如自己的寝室,须使其清洁整齐,这也是一种调理。我们对外界尚需要调理,则对自己而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 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方面。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条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调理来驾驭的。至心思之清楚有条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没有。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来。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偷心理。一有这心理,便字不成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成样儿。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变化,改造环境。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就要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气平稳的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得成为一气。所以我们的东西不要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 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 ‎(节选自梁漱溟《朝话》,有删改)‎ ‎11.下列对本文的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会心理的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进步。‎ B.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是因为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 C.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想表达清楚明白,心思必须先有条理。.‎ D.调理自己的心情,使之平和有力,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12.根据文章,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是( )‎ A.备考要拟定周密的学习计划,拟定计划前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安定。‎ B.教室黑板上方的墙壁上,张贴者“净”“静”“敬”“竞”四个大字。‎ C.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 D.学习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多方请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学会回头看自己,健全自己的心思心情,是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B.心思与心情是密切相关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要想调理心情,就得先调理自己的心情。‎ C.心情的暴乱与散懈,两者看似不同,但都能使我们陷于一种机械性,从而导致行事不顺。‎ D.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0分)‎ 江南春 叶德成 ‎①春迟迟,暖风拂面。草萋萋,万木葱茏。不知不觉,春天又一次来到人间。此时百花怒放,并蒂串连,把春风的多彩多姿展现得淋漓尽致,可算是“春天交响曲”。此情此景,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慷慨给予的春光和绚烂,收获一种时光沉淀下来的沉静与安详。‎ ‎②春意渐浓,人流如潮,踏春而来,足音轻叩,行走在江南斑斓的春天里。杏花、桃花、樱花,层层叠上,多情姿媚,流香四溢,芳馨袭人。漫山遍野的花仙子楚楚动人、美艳多姿,株株花繁似锦,红的灿若蒸霞,绿的娇嫩含羞,像一首抒情的诗,像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蜜蜂乐了,蝴蝶乐了,游人乐了。“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不知是春风醉了江南,还是江南醉了春风。“赏花开自在,寻恋之芳踪”,眼中漾着淡淡花香。也不知我的脚步是否惊扰了千年繁华的“吴越春梦”。‎ ‎③江南宝地、太湖之滨,江南地区矗立着一座座山水兼得、人文荟萃的城市。二十几年前大学毕业不久,年少不更事的我辞去优越的政府机关工作,从闽南只身踏上江南这块热土打拼,历经万难千险闯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创出了一番天地,现在回想起来感慨万千。如今我已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更爱上了这里的江南风光。‎ ‎④蠡园是江南名城无锡的一个著名游览胜地,与范蠡、西施的故事有着很深的渊源。传说当年范蠡与西施就是隐居于此,因范蠡、西施泛舟湖上而得名的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东北岸的一个内湖。三面环水,远眺翠嶂连绵,近闻长浪拍岸;南堤春晓,桃红柳绿;枕水长廊,步移景换;假山耸翠,曲折盘旋;亭台楼阁,层波叠影。后人在蠡湖之滨又建造了蠡园,园以湖名,湖因园胜,曲岸枕水,秀丽明媚。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咏有佳句:“欲识蠡园趣,崖头问少年。”蠡园的假山就水而叠,因水而活,尽显山水交融之“假山真水”的无限情趣。‎ ‎⑤这里还有江南独秀的太湖鼋头渚,有以自然景观著称的梅梁胜迹,有乾隆皇帝下江南钦命的“天下第二泉”,有江南名园“寄畅园”、惠山祠堂群、惠山古街、龙光塔等数不胜数的胜迹,堪称“露天历史博物馆”。古城墙下的花红柳绿,荡漾着盎然春意,成为春日里踏青的最好去处。‎ ‎⑥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江南的太湖风光,融淡雅清秀与雄奇壮阔于一体,碧水辽阔,烟波浩渺,峰峦隐现,气象万千。独占鳌头的江南太湖风景鼋头渚,山清水秀,天然胜景。赵朴初赞道“鼋头渚景色胜天堂”,一代大师的瑰丽诗句,更使鼋头渚的风韵名扬境内海外。春风吹来,吹开了鼋头渚畔的万树樱花,长春桥两旁的百余株单瓣早樱,远望如雪花飞絮,近看浓淡相宜,花枝水影,相互映衬,美不胜收。从山下俯视,感觉那阵阵春风吹皱了湖水,吹绿了山野。在春日姹紫嫣红中,在苍翠绵延的山峰里,忽见樱花的粉红、雪白,铺天盖地缀满枝头,那种明快的青春气息和撼人的气氛,让人屏住呼吸,让人心潮涌动,让人过目难忘。‎ ‎⑦醉在江南的旖旎风光之间,坐下来喝茶聊天让人醉意更浓。“太湖翠竹韵飘香,壶中清友自芬芳。”最美江南,春茶最好。江南茶品种很多,除了太湖翠竹还有洞庭碧螺春、无锡毫茶、西湖龙井、安吉白茶、黄山毛峰、君山银针等。“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太湖洞庭山所产的碧螺春集吴越山水的灵气和精华于一身,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这套茶艺共12道程序,碧螺春沉入水中后,杯中的热水溶解了茶里的营养物质,逐渐变为绿色,整个茶杯好像盛满了春天的气息。太湖毫茶外形纹紧而卷曲,肥壮翠绿,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明亮,茶汤晶莹隐翠,叶底嫩匀。冲泡后白毫显见,汤色碧绿澄清,别具风味。若以二泉水冲泡,相得益彰,则更得毫茶之真味。‎ ‎⑧在这高速旋转的生活节奏中,不妨独坐春山,一壶茶、一卷诗,让生活节奏慢下来,细细感受一下春的诗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过激、不当真、不生气,调心安适,通透人生,处处美景也。‎ ‎(选自《华夏散文》,有删改)‎ ‎14.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5.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4分)‎ ‎16.第四段讲述关于范蠡和西施的传说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17.概括文章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文言诗阅读(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3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选自苏洵《六国论》)‎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向:以前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当……时候 ‎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奉之弥繁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B.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举匏尊以相属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赵尝五战于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0.下面对《六国论》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篇史论,史论的目的不在就历史谈历史,而是借史立论,以古鉴今,选择一个角度,抓住一个问题,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地确立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论证,以阐明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主张。‎ B.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中心论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达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文末巧妙地联系北宋现实,点出全文主旨,语意深切,发人深省。‎ C.本文是论说文,其结构的严密,论点的鲜明,堪称古议论文之典范。文章开篇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运用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分别从“赂秦”“不赂秦”两类国家分析其弊端,又以假设申说如果六国不赂秦则不至于灭亡,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论断。‎ D.最后,借古讽今,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全文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而且首尾照应。‎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22.选文怎样论述“不赂者以赂者丧”,请简要分析。(4分)‎ ‎23.请用“/”为下面文字断句。(5分)‎ 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别人组成的社会中。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别人都会有所感受。‎ 对此,你有何思考和认识,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自选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不脱离材料含义的范围。‎ ‎【参考答案】‎ ‎1.【答案】D A熨yù帖B镌(juān)C剥bō凭添—平添。‎ ‎2.【答案】C A项,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结合“曾经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过衡阳的老兵终于在有生之年得以回到魂牵梦绕的衡阳”分析,使用正确。B项,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结合“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分析,使用正确。C项,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D项,无可非议:指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结合“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分析,使用正确。故选C。‎ ‎3.【答案】B A项,句式杂糅,应删掉“措施”。C项,搭配不当,“塑造”应改为“树立”。D项,成分残缺,可在“与沿线国家”前加“提出”。‎ ‎4.【答案】D 题中A项,“规模小”后面的顿号改逗号;B项,非独立引用,句号放在引号外面;C项,陈述句,问号改句号。‎ ‎5.【答案】B A项,“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教育小学生的教育机构。“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C项,“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累积”,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D项,“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故选B。‎ ‎6.【答案】A A项,都是名词作状语,乘辇车,每天。B项,分别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和动词的意动用法,使……起舞,以……为鉴。C项,分别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和名词的意动用法,“终结”,和“所”连用,译为“尽头”,以……为师。D项,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向东进军,向北。故选A。‎ ‎7.【答案】C 两句都是省略句,“輮以为轮”应为“輮(之)以(之)为轮”;“因坐法华西亭”应为“因坐(于)法华西亭”。A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句,应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之”起到提宾作用。B项,“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是定语后置句,应为“有异态之山水”;“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是判断句,“也”为标志。D项,“而今安在哉”是宾语前置句,应为“而今在安”;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应为“使负栋之柱,于南亩之农夫多”‎ ‎8.【答案】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9.【答案】(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2)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3)歌台暖响舞殿冷袖(4)渺沧海之一粟哀羡长江之无穷(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6)人道寄奴曾住金戈铁马 ‎10.【答案】①它通过外引力吸收外部资源(文明)‎ ‎②文明也是一样 ‎③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 ‎【解析】本文段主要是解读“文明”。开始写文明是内聚力和外引力的统一体。然后分两部分分别介绍内聚力和外引力,上句写“一方面,它通过内聚力来维系自身的特质,使自身得以传承和延续。”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以及上下文意思,可推知第一处划线句应填“它通过外引力吸收外部资源”。接下来写“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本句作用是开启下文,引入对下文“文明”的描写,联系后文“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就会走向衰落”可知,第二处划线句应填“文明也是一样”。第三处划线句通过后文“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可推知此处是写文明的美好,故可得出答案“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 ‎11.【答案】A 这篇文章共有六段,第一段提出问题:要调理自己的心理。第二段写为什么要调理。第三、四段写调理要注意的心思和心情两个方面。第五段写调理需要精神。第六段强调调理是大事。可见,文章是围绕“心理的调理”展开分析论述的。BCD项都有失偏颇。‎ ‎12.【答案】C ‎“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是属于“调理心思”,写文章要“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说法有误,原文强调的写文章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有成就,而“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恰恰是作者所谓的“苟且从事”。‎ ‎13.【答案】D 在原文最后一段“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这句话,这个地方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 ‎,而写文章仅仅是作者举的一个例子而已。‎ ‎14.【答案】文章第①段描绘了一幅万木葱茏、百花怒放、多姿多彩的绚烂春景图,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又为后文具体描写江南春天做了铺垫。‎ ‎15.【答案】运用拟人、排比、引用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蝴蝶、蜜蜂和游人共乐的场面以及江南春风的醉人和花开时节的繁华,增添了文句意蕴,丰富了文章内容。‎ ‎16.【答案】点明了蠡湖名字的由来,表明江南的春天自古以来就美丽迷人,所以他们才会隐居于此;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江南春天神奇迷人的色彩,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天的热爱之情。‎ ‎17.【答案】主旨:珍爱春天,热爱生活。看法:①春光难觅,值得珍惜。我们应该珍爱春天,热爱生活。②自然的春天易逝,生命的春光应该永驻奋斗者的年华中。③生活中,不要汲汲于功名利禄,要学会偶尔,停下自己匆忙的脚步,去体味自然和人生的春天的美好纯净,去顿悟生命的可贵,去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一种勇敢,也是一种境界。‎ ‎18.【答案】D(“当”同“倘”,如果。)‎ ‎19.【答案】C(连词,表转折。A代词,他/助词,提宾标志;B介词,用/连词,表目的;D介词,与,同/介词,从。)‎ ‎20.【答案】B(“不赂者以赂者丧”应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21.【答案】翻译略 ‎22.【答案】文中“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诸侯国有齐、燕、赵,作者认为他们之间“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具体原因是齐“与嬴不助五国”而亡,燕“以荆卿为计”,招来灭国之灾,赵“小人”谗言,“忠良”被诛。‎ ‎23.【答案】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 ‎24.【答案】顾及别人的感受 独木不成林,每个人都是木,是社会这个森林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置身于社会中,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别人都会有所感受。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只考虑自己,而要进行换位思考,多考虑别人的感受。‎ 在帮助别人时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外出求学的学生在火车上买了人生中的第一罐健力宝却不知如何打开,邻座的阿姨以喝饮料的方式打开自己的健力宝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她用看似非常自然的方式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不至于使他难堪。‎ ‎《家有儿女》中夏雪等人送给同学一笔钱来帮助他,却被拒绝。为不领自己好意而气恼的夏雪在母亲的提示下明白了自己的不当之处。帮同学的母亲寻找工作,找到了更好地帮同学的办法。帮助别人是一种好意,而帮助的方式如何却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在帮助别人时,要考虑别人的感受,采取适当的方式,在不使人难堪的情况下给予别人帮助。‎ 在发生分歧与争端的时候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两家争地,宰相回诗,诗中一句“让他三尺又何妨”让家人醒悟,退让三尺。邻居见状,惭愧不已,亦让地三尺,两家之间便有了六尺的通道。从此,两家的关系不再是争地时的紧张,而是亲密无间。‎ 蔺相如因功拜为上卿,廉颇不服,出言相辱,最终因相如退让,终于醒悟,负荆请罪,两人握手言和。为什么选择退让反而赢得对方的理解而让对方亦退让?那是因为首先考虑了对方的感受!经常有人说:“不要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而若真将自己的快乐建于别人的痛苦之上,看到别人痛苦的样子,自己内心又岂会真正快乐?古代怨怨相报不知何时了的悲剧一再上演,现在一言不和便恶言恶语拳脚相加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在发生分歧与争端时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说不定错在自己,退一步便可海阔天空。‎ 在日常生活中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曾看过一个公益广告,小朋友的羽毛球挂在树上,大哥哥轻轻一跃帮她们摘下;电梯间里一位婴儿正在母亲的怀里熟睡,一位打电话的女士轻轻用手捂住电话;公园的椅子上落了一张纸,小男孩把它放入垃圾筒……为别人考虑其实很简单,一个微小的动作,一个灿烂的微笑便就可能使人们之间更和谐,使社会更和谐。‎ 一位妈妈曾告诉孩子:“你的地板是别人的天花板。”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让这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股春风,吹遍社会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