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32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贵州省铜仁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
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诗十九首》(以下简称《古诗》)是古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其意义不仅在于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更在于诗歌精神的拓进:将中国诗歌精神推向了最本质的深度,即对人的生存、生活之关注与关怀,体现了中国文学对人及其命运的探索与追问、对大地苍生的悲悯情怀。《古诗》对人的现实存在、生活状态没有任何回避与粉饰。在《古诗》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一般感伤哀怨诗所没有的诗歌精神。
诗歌的意义并不在于功利的教化,或是成就经国之大业,而在于悲悯。这对中外诗歌来说都是普适的,是共同的诗歌精神。东汉直至魏晋,战乱频仍,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古诗》以怨而不怒的态度揭示人们的栖居状态,正是要让人们勇于直面无法回避的死亡、离乱、孤独、悲观、绝望等人世之悲;而诗歌的写作者也对人世间的这些悲苦怀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旁观者自居。这种悲悯情怀是凄凉人世间的一抹温柔,是灰暗生活中的一道光亮。
在混乱的时代,人的生命无法得到保障,所以“死亡”成为《古诗》中悲苦的深源。“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死亡是人之存在的最根本困境,可是人又渴望永恒。愿之不得而生忧,所以人在现实人世中常感到悲苦。《古诗》的时代,因羁旅天涯、交通阻隔等客观因素,人世间的常态是离散,不是团聚。“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挥之不去的孤独与离愁,是诗歌要让人直面的又一个悲观现实。孤独并不以空间为限,它不仅是客观存在的处境,更是心灵的寂寞无人知:“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其实,心灵悲苦,在现代社会仍然是一个生存困境。即使交通、通信的问题解决了,为什么心灵的孤独仍难解脱?因为人在本质上就是孤独的。优秀的诗歌总是直面人类存在的悲苦本质,并以各自的方式关怀现实,表达悲悯。
既然谁都无法走出死亡与孤独这样的生存困境,那么何不转而赋予生活以意义呢!所以,《古诗》在揭示人世之悲的同时,也给予人们以现实关怀。“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饮美酒、着华服这类行乐之举,是在看透了存在之悲境后,一种无奈的现实关怀,一种“及时行乐”的存在意识。“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时间无法停留,也无法逆流,但是却可以珍惜。与时间同行,便能在流驶中找到现实生活的意义。另外,《古诗》佚名的作者们深味现实
人世之悲苦,但总能在离乱悲苦之余,给人以期待和宽慰:“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同时含蓄地表达出人们最渴望并努力寻求的现实关怀——人之相知,找到知音,达成心灵的理解与共鸣:“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
《古诗》正是以其形象的语言、比兴的手法、含蓄的风格以及深含悲悯的诗歌精神,对后世抒情诗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虽有别于现代,语境或有别于西方,然而其中表现的悲悯情怀却是所有诗歌的共同精神,是现代的,也是世界的。
(摘编自张炳文《悲悯:<古诗十九首>诗意的现代解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诗十九首》透露着浓重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主要来自死亡、离乱以及无人理解。
B.《古诗十九首》并不回避现实的悲苦,但也没有为人们指明疏解这些悲苦问题的路径。
C.《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及时行乐”意识是在看透存在之悲后的一种无奈的现实关怀。
D.“悲悯”具有普适性,它既是中外诗歌的共同精神,也是古今诗歌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古诗十九首》的价值意义作为立论前提,并由此引出论证的中心。
B.文章本论部分从“死亡”与“孤独”两方面论证中心观点,论证思路清晰。
C.文章以现代视角来解读《古诗十九首》,通过大量引用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D.结尾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古诗》的影响及价值作了总结,使首尾一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诗人对人世悲苦视而不见,其作品也很难传达出中国诗歌精神中的悲悯情怀。
B.《观刈麦》中,结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尤其能够体现诗歌的悲悯情怀。
C.《古诗十九首》中的悲悯情怀对诗歌精神作了纵深开拓,因此它能超越一般哀怨诗。
D.在古代.因为离散是常态,所以,诗歌中必然会有挥之不去的孤独感和离愁情绪。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公布了2019年6月汽车产销数据。虽然行业整体降幅有所收窄,但是行业产销的整体局面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全国汽车产销已连续12个月同比下降,预计今年全年将呈现负增长态势。
今年6月,汽车产销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产销量分别完成189.5万辆和205.6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2.5%和7.5%,同比降幅比上月分别缩小3.9和6.8个百分点。1月至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 213.2万辆和1 232.3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7%和12.4%。
“从上半年产销情况来看,汽车产销整体处于低位运行,低于我们年初的预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消费动能并未受“价格促销”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仍然持观望态度。
此外,新能源汽车方面,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4万辆和15.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6.3%和80.0%。1月至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1.4万辆和61.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8.5%和49.6%。
(摘编自《上半年汽车销量同比降12.4%》,《北京日报》2019年7月12日)
材料二:
在全国近百个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中,排名前五的城市推广量占据大幅比重。一线城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二、三、四线城市。一方面,一线城市充电设施的配备和售后服务的提供更为完备;另一方面,相同配置下电动汽车的价格明显高于燃油汽车,如果没有大幅补贴,小城市的消费者将难以承受。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车桩比近10︰1,这一比例无法适应整车充电的需求。此外,不少城市的公用充电桩建设没有统一规划,总体布局不合理,利用率低下。一边大量用户排队等充电,耗时耗力;一边部分充电桩长时间闲置,无人问津。部分城市的充电桩设置较早,因未能及时得到更新和维护,不少已成为摆设。
具体到技术领域,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差距,特别是动力电池技术。我国电池系统在集成能力、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有明显的差距。正是这一技术上的欠缺导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频发。
(摘编自《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材料三:
对汽车排放污染的关注正在整个汽车行业内推动汽车行驶动力供给方式的变化。有关燃油经济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法规相继出台,迫使汽车制造商们制造更加高效的动力系统。到2025年,市场所售25%的汽车都将拥有电动发动机,但是大部分汽车的发动机将会是混合模式,其中仍将有95%的汽车的发动机动力来源部分依赖于化石燃料的供给。这也意味着汽车制造商们需要制造出满足新的使用标准的、更高效的内燃机。
为了提高发动机效率,汽车制造商们一直在寻求减少汽车总重量的方法。但是在越来越严格的安全标准之下,汽车生产商们通常只能选择质量更重的汽车配件。随着一些公司开始研究既轻便又坚韧的材料——铝、高强度钢和碳纤维增强塑料,这一矛盾开始得到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节能需求将增加汽车配件中铝材和高强度钢材的使用。
物联网改变了我们使用互连的各种设备的方式,互连的汽车也是一样。联网的汽车可以彼此间或与外部世界交流通信,这将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缓解交通压力。它们不仅能给汽车行业带来巨大影响,还会影响保险业等行业。
(摘编自《2025年汽车行业报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快速增长,可是汽车产销整体处于低位运行,未能达到年初预期。
B.非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消费者被迫承担高成本,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低。
C.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多方面技术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安全问题频发,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D.汽车排放污染影响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发动机将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向电动发动机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描述了我国汽车行业近期的产销情况;材料二分析了非一线城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不高的原因;材料三预测了汽车及汽车行业的未来。
B.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产业整体产销量将呈持续下降趋势,尽管有些商家有降价优惠等活动,但消费者依然持观望态度。
C.未来,汽车制造商不仅需要考虑自己的利润,还需要在遵循新的法规与安全标准的同时,满足环保与节能的需求,生产对环境友好的汽车。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新能源汽车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虽然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上顺应了国际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6.未来的汽车与汽车行业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斯人独憔悴(节选)
冰心
一个黄昏,一片极目无际绒绒的青草,映着半天的晚霞,恰如一幅图画。忽然一缕黑烟,津浦路的晚车,从地平线边婉蜒而来。
头等车上,凭窗立着一个少年。年纪约有十七八岁。学生打扮,眉目很英秀,只是神色非常的沉寂,似乎有重大的忧虑,压在眉端。他注目望着这一片平原,却不像是看玩景色,一会儿微微地叹口气,猛然将手中拿着的一张印刷品,撕得粉碎,扬在窗外,口中微吟道:“安邦治国平天下,自有周公孔圣人。”
站在背后的刘贵,轻轻地说道:“二少爷,窗口风大,不要尽着站在那里!”他回头一看,便坐了下去,脸上仍显得极其无聊。刘贵递过一张报纸来,他摇一摇头,却仍旧站起来,凭在窗口。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火车渐渐地走近天津,这二少爷的神色,也渐渐地沉寂。车到了站,刘贵跟着下了车,走出站外,便有一辆汽车等着他们。呜呜的响声,又送他们到家了。
家门口停着四五辆汽车,门楣上的电灯,照耀得明如白昼。两个兵丁,倚着枪站在灯下,看见二少爷来了,赶紧立正。他略一点头,一直走了进去。
客厅里边有打牌说笑的声音,五六个仆役,出来进去地伺候着
。二少爷从门外经过的时候,他们都笑着请了安,他却皱着眉,摇一摇头,不叫他们声响,悄悄地走进里院去。
他姊姊颖贞,正在自己屋里灯下看书。东厢房里,也有妇女们打牌喧笑的声音。
他走进颖贞屋里,颖贞听见帘子响,回过头来,一看,连忙站起来,说:“颖石,你回来了,颖铭呢?”颖石说:“铭哥被我们学校的干事部留下了,因为他是个重要的人物。”颖贞皱眉道:“你见过父亲没有?”颖石道:“没有,父亲打着牌,我没敢惊动。”颖贞似乎要说什么,看着他弟弟的脸,却又咽住。
这时化卿先生从外面进来,叫道:“颖贞,他们回来了么?”颖贞连忙应道:“石弟回来了,在屋里呢。”一面把颖石推出去。颖石慌忙走出廊外,迎着父亲,请了一个木强不灵的安。化卿看了颖石一眼,问:“你哥哥呢?”颖石吞吞吐吐地答应道:“铭哥病了,不能回来,在医院里住着呢。”化卿出的一声道:“胡说!你们在南京做了什么代表了,难道我不晓得?”颖石也不敢做声,跟着父亲进来。化卿一面坐下,一面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掷给颖石道:“你自己看罢!”颖石两手颤动着,拿起信来。原来是他们校长给他父亲的信,说他们两个都在学生会里,做什么代表和干事,恐怕他们是年幼无知,受人胁诱;请他父亲叫他们回来,免得将来惩戒的时候,玉石俱焚,有碍情面,等等的话。颖石看完了,低着头也不言语。化卿冷笑说:“还有什么可辩的么?”颖石道:“这是校长他自己误会,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是因为近来青岛的问题,很是紧急,国民却仍然沉睡不醒。我们很觉得悲痛,便出去给他们演讲,并劝人购买国货,盼望他们一齐醒悟过来,鼓起民气,可以做政府的后援。这并不是作奸犯科……”化卿道:“你瞒得过我,却瞒不过校长,他同我是老朋友,并且你们去的时候,我还托他照应,他自然得告诉我的。我只恨你们不学好,离了我的眼,便将我所嘱咐的话,忘在九霄云外,和那些血气之徒连在一起,便想犯上作乱!”颖石听着,急得脸都红了,眼泪在眼圈里乱转,过一会子说:“父亲不要误会!我们的同学,也不是血气之徒,不过国家危险的时候,我们都是国民一分子,自然都有一分热肠。并且这爱国运动,绝对没有一点暴乱的行为,极其光明正大;中外人士都很赞美的……”这时颖石脸上火热,眼泪也干了,目光奕奕地一直说下去。
忽然一声桌子响,茶杯花瓶都摔在地下,跌得粉碎。化卿先生脸都气黄了,站了起来,喝道:“好!好!率性和我辩驳起来了!这样小小的年纪,便眼里没有父亲了,这还了得!”颖贞惊呆了。颖石退到屋角,手足都吓得冰冷。厢房里的姨娘们,听见化卿声色俱厉,都搁下牌,站在廊外,悄悄地听着。
化卿道:“你们是国民一分子,难道政府里面都是外国人?若没有学生出来爱国,恐怕中国早就灭亡了?照此说来,亏得我有你们两个爱国的儿子,否则我竟是民国的罪人了!”颖贞看父亲气到这个地步,慢慢地走过来,想解劝一两句。化卿又
说道:“要论到青岛的事情,日本从德国手里夺过的时候,我们中国还是中立国的地位,论理应该归与他们。况且他们还说和我们共同管理,总算是仁至义尽的了!现在我们政府里一切的用款,哪一项不是和他们借来的?像这样缓急相通的朋友,难道便可以随随便便地得罪了?你自己想一想,你们做的事合理不合理?是不是以怨报德?是不是不顾大局?”颖石低着头,眼泪又滚了下来。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美的黄昏图,自然景物的美与颖石的形象相映衬,笔调柔和细腻,营造了一种略带忧伤的意境。
B.小说善于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交代“家门口停着四五辆汽车”,兵丁“倚着枪站在灯下”,表现出化卿身份和地位之显赫。
C.冰心的小说少有鸿篇巨制,这篇小说情节单纯,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而是撷取一个大家庭的生活片段,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D.颖石和父亲的冲突是小说的主体内容,激烈的冲突既反映了两代人对重大社会题认识的分歧,也包含作者对家庭伦理关系的探索。
8.文中多次写到颖石的“眼泪”,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每次写“眼泪”反映了颖石怎样的心理,并说明这样写有何效果。(6分)
9.“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是指描写当时人们所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的小说。本文便是“问题小说”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这篇写于1919年10月的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请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邓庄人也。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吏部郎。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永嘉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子。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
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攸每有进退,无喜愠之色。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
(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B.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C.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D.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通过“举孝廉”,可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良好风尚。
B.永嘉,年号。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故能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康熙皇帝。
C.吏部,古代官司署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其长官称吏部尚书。
D.少牢,古代祭祀时只有羊、猪的称“少牢”,牛、羊、猪齐备的称“太牢”。天子祭祀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攸恪尽孝道,谨承祖荫。他按照礼制居丧九年,以孝著称;太守想推举他为孝廉,也被他委婉谢绝。
B.邓攸志向远大,才华过人。他希望天下没有诉讼,深得镇军厚爱;他被俘后修书一封便打动了石勒。
C.邓攸廉洁自守,关心民生。他在吴郡任职,自带钱粮;吴地饥荒,他开仓济贫,因未请示朝廷而遭弹劾。
D.邓攸品行高尚,为人钦敬。诬陷过他的胡人,因他承担失火过失不加辩驳而感动,主动向石勒请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2)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①(其三)
杜甫
庾信罗含②俱有宅,春来秋去作谁家。
短墙若在从残草,乔木如存可假花。
卜筑应同蒋诩径,为园须似邵平瓜③。
比年病酒开涓滴,弟劝兄酬何怨嗟。
【注】①此诗作于大历二年,杜甫56岁,当时在夔州。江陵,今湖北荆州,杜甫当时正考虑携全家赴江陵。②庾信,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曾因侯景之乱,自建康遁归江陵,居宋玉故宅,宅在城北三里。罗含,东晋人,时任恒温别驾,曾在江陵筑茅庐而居。③《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长安城东出南头一门曰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青城门,或曰青门,门外旧出佳瓜,广陵人邵平种瓜青门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写于诗人听闻弟弟杜观奔赴蓝田迎接妻儿并将一同到江陵定居之时,因未来可期的兄弟团聚而格外欣喜。
B.首联借庾信和罗含的典故,旨在说明江陵曾是先贤雅居之地,只是不知道那些旧时宅第现在成了何人之家。
C.颔联中“从”为“听任”,指短墙被荒革覆没。“若……从”“如……可”均为假设推想,当属想象之景。
D.尾联写诗人因为最近几年生病已经不再饮酒了,但是如果能和杜观相互劝酒、一起畅饮又何乐而不为呢?
15.本诗题为“喜寄三首”,请结合本诗赏析“喜”的具体内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
(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湿》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木偶戏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简单的舞台、 的道具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木偶戏发展初期,木偶造型讲究“三雕七画”,说的是“三分雕刻,七分绘画”,而在这一阶段,艺人们认为,(),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雕刻木偶上。木偶最传神的部分是偶头,想要制作出一个完美的偶头,艺人们要 许多心力,精心雕刻,不能错过每一处细节。后来,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绘画色彩方面得到了凸显,还出现了“南江北徐”两位有名的匠师,他们在雕刻和绘画方面造诣颇深,深刻影响了木偶造型艺术的发展。第三阶段是“创造性发挥”阶段,这时雕刻、绘画仍占 地位,但是随着新材料的出现,木偶偶头的制作改用更加 的纸张、塑料等材料,服装的材料也改用更加飘逸的丝绸、聚酯纤维等材料,整体艺术风格开始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和国际化。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惟妙惟肖 耗费 主要 轻便
B.有声有色 损耗 紧要 便利
C.有声有色 耗费 主要 便利
D.惟妙惟肖 损耗 紧要 轻便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雕刻是木偶的基础,而点睛之笔则是绘画
B.点睛之笔是绘画,而雕刻则是木偶的基础
C.绘画是点睛之笔,而雕刻则是木偶的基础
D.雕刻是木偶的基础,而绘画则是点睛之笔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
B.目的是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
C.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开始将雕刻和绘画并重
D.目的是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开始将雕刻和绘画并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得抄袭材料。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① ,其对象是大众,要使之传播有效,就要从大众的需求出发,并且符合大众传播的规律。满足大众好奇心, ② ,肯定要比之前的简单灌输更为有效。借助娱乐愉悦感所带来的主动性和自愿性,更容易使参与者注意和接收其中的科学信息,使他们对科学内容理解得更深刻。当然,借助娱乐只是科普的一种形式, ③
。科学节目在激发观众兴趣的同时,也不能娱乐过头。
21.阅读下面的文字,给“海囤族”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字)。(5分)
所谓“海囤族”就是囤货一族,而且什么都囤,囤的标准只有一个:便宜。从表面上看,“海囤族”反映出的是百姓应对日益高涨的物价的盲目和慌乱,而背后却凸显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失范。海囤族的行为固然失去理智,但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这实在也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与其说他们“囤”的是生活必需品,倒不如说囤的是“安全感”。从“菜奴”“特搜族”“团购族”到“省钱攻略”“买菜秘籍”,可以说,民众的智慧已经发挥到了极致。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爱因斯坦曾说:“我担心总有一天技术将超越我们的人际互动,那么,这个世界将出现一个充满傻瓜的时代。”
《2016年全球灾难风险报告》概述了人类面临的最紧迫的全球风险,其中人工智能等被视为最危险的因素。
马云在第14届国际校长联盟大会上发言称:“AI时代就是需要爱的时代。只有这样,人类才不会被机器取代,才不会在变革中被淘汰。”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你对科技是否有过担忧?我们该怎么面对科技的发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解析】A项, “孤独感主要来自死亡”理解错误。“死亡”是“悲苦”的深层根源,但不是“孤独”的。B项,变肯定为否定,原文倒数第二段“及时行乐”“珍惜时间”“寻求知音”等都是讲具体的路径和方式。D项,“不可或缺”表达过于绝对。
2.B
【解析】对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错误。本论部分应该是从“直面悲苦”和“现实关怀”两方面来论证中心观点的。
3.D
【解析】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而且“必然会有”的说法太绝对,原文是说《古诗》的时代,孤独与离愁是诗人们要直面的现实。
4.B
【解析】由材料二可知,“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和“消费者被迫承担高成本”同为非一线城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低的原因,二者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5.【答案】A
【解析】材料二从不同方面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问题。
6.【答案】汽车:汽车动力系统更加高效,汽车的动力供给方式变为电力或电力与化石燃料混合;汽车发动机效率更高,汽车配件更加轻便、坚韧。汽车业:汽车业利用物联网原理,实现汽车彼此之间或与外部世界的交流通信。
【解析】题干已经明确了答题区间,认真分析材料三,分点作答即可。材料三共三个自然段,第1、2段预测了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第3段预测了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7.【答案】D
【解析】曲解主题,“包含作者对家庭伦理关系的探索”错。
8.【答案】①“眼泪在眼圈里乱转”,写出颖石因父亲对自己爱国行为的误解而急躁委屈;“眼泪也干了”,写出颖石为自己的爱国热情而感到激动与自豪;“眼泪又滚了下来”,写出颖石对父亲错误立场的失望与无奈。
②三次对眼泪的细节描写,将颖石的心理变化依次清晰地展现出来,使一个具有强烈爱国热情而又有些怯弱的青年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又从侧面衬托了化卿的粗暴、专制。
【解析】由第9段“颖石听着,急得脸都红了,眼泪在眼圈里乱转”,可知颖石急躁委屈的心理;由“这时颖石脸上火热,眼泪也干了,目光奕奕地一直说下去”,可知颖石激动自豪的心理;由第11段“颖石低着头,眼泪又滚了下来”,可知颖石失望无奈的心理。这样写的效果,在于表现人物形象,如清晰展现颖石的心理变化,侧面烘托化卿性格粗暴专制的特点。
9.【答案】①颖石所代表的爱国青年勇于斗争,具有爱国热情,但是在强大的反动势力面前显得弱小和怯懦;
②化卿所代表的统治阶级卖国求荣,寡廉鲜耻,无情摧残、扼杀青年的爱国精神;
③当时中国处于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社会矛盾激烈,反抗呼声高涨。
【解析】本题旨在通过阅读小说使学生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问题。解答时,注意三个方面:①有关人物的概括性词句;②小说的环境描写和情节(主要事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③“五四”时期这一历史背景(爱国青年、封建统治阶级、帝国主义等的表现)。
10.【答案】B
【解析】根据句意断句。句中“贾混”是镇军的名字,下文中的“混”是其省称,“混混”必须断开,据此可先排除A、C两项。另外,“攸不视”独立成句,不可与下文“曰”字连成一句,故可排除D项,故选B。这段话翻译为:他曾去拜见镇军将军贾混,贾混把别人的诉状及情况拿给邓攸看,让他作出决断。邓攸不看,说:“孔子说:听理诉讼我与一般人一样,应该作的是使人不进行诉讼。”贾混十分欣赏,把女儿嫁给邓攸为妻。
11.【答案】B
【解析】B.“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错,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故选B。
12.【答案】C
【解析】C.曲解文意。“因未请示朝廷而遭弹劾”错。据原文“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可知,当时郡中正闹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赈贷,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开仓救济饥民。为此邓攸遭到弹劾。故选C。
13.【答案】(1)石勒的长史张宾先前与邓攸是邻居,很看重邓攸的名望节操,于是向石勒推荐邓攸。
(2)他性格谦顺和气,喜欢与人交往,对待宾客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只是略微有些敬媚权贵。
参考译文:
邓攸,字伯道,是平阳襄陵邓庄人。邓攸七岁时父亲去世,不久,母亲与祖母也相继去世,他守丧九年,以孝著称。他为人清慎和气,平易简朴,贞正寡欲。起初,他祖父邓殷有赐官,命令邓攸接受。以后,太守劝邓攸辞去王官,准备推举他为孝廉,邓攸说:“这是出于先人所赐,不可改变。”他曾去拜见镇军将军贾混,贾混把别人的诉状及情况拿给邓攸看,让他作出决断。邓攸不看,说:“孔子说:听理诉讼我与一般人一样,应该作的是使人不进行诉讼。”贾混十分欣赏,把女儿嫁给邓攸为妻。邓攸历任太子洗马、东海王司马越参军。司马越很钦佩他的为人,迁他为东海王世子文学,后转任吏部郎。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出任东中郎将,请邓攸任长史。又出任河东太守。晋怀帝永嘉末,邓攸被石勒俘虏。然而石勒一
向忌恨享受俸禄两千石的官吏,听说邓攸在营中,派人骑马去召他,打算杀死他。邓攸到达石勒门前,门干正是邓攸为郎时的干,认识邓攸,邓攸就求他找来纸笔,给石勒写上一封书信。门干等石勒高兴时,呈上邓攸的书信。石勒赏识邓攸的文辞,才没有杀死他。石勒的长史张宾先前与邓攸是邻居,很看重邓攸的名望节操,于是向石勒推荐邓攸。石勒把邓攸召到帐下,与他谈话,谈后很高兴,就以他为参军,给他车马。石勒每次外出征伐,就把邓攸安置在车营中。石勒夜间禁止点火,违犯者要处死。邓攸的车子与胡人相邻,胡人夜里失火烧毁车辆。官吏来调查,胡人就诬陷邓攸。邓攸自知无法与他争辩,就回答说是因弟媳妇服药,必须把酒温热而引起失火,石勒知道后,下令宽赦邓攸。以后胡人深感邓攸的恩德,捆上自己去见石勒,以辩明邓攸的冤情。而且胡人暗中送给邓攸马、驴,胡人们听说后,无不叹息敬服邓攸。荀组任命邓攸为陈郡、汝南太守。晋愍帝征召他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邓攸都不能就职。晋元帝以邓攸为太子中庶子。当时吴郡没有太守,有许多人觊觎这个职位,元帝把这个职位授给邓攸。邓攸自己运载着米到吴郡赴任,不接受俸禄,只是饮用吴郡的水而已。当时郡中正闹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振贷,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开仓拯救饥民。尚书台派遣散骑常侍桓彝、虞(马斐)慰劳饥民,察看地方官员的政绩,于是他们就弹劾邓攸擅自开仓出谷。不久,朝廷下诏原谅邓攸的作法。邓攸在吴郡政治清廉,法纪严明,百姓欢悦,成为东晋中兴时期著名的好太守。以后,他声称有病而离职。吴郡中常置备有送迎官员的钱数百万,邓攸离开吴郡时,一钱也不接受。百姓数千人牵住邓攸的船进行挽留,使船无法行驶,邓攸于是暂时停住,到半夜时开船离去。百姓到尚书台乞求再留邓攸一年,未得到允许。邓攸被任命为侍中。一年左右,转任吏部尚书。他平时只吃蔬菜,穿旧衣,但经常周济别人的困乏。他性格谦顺和气,善与人交往,不贵贱,一视同仁,只是有些敬媚权贵。邓攸每次遇到进退升黜的事情,都没喜欢或怨怒的表情。过了一段时候,他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成帝威和元年,邓攸去世,追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并以少牢的规格对他进行祭祀。
14. (3分)D
【解析】“涓滴”比喻极小或极少的事物。此处指“少量的酒”,“开涓滴”指“少量的饮酒”。
15. (6分)①对即将定居的江陵城的神往。首联借典抒情,借庾信和罗含的典故,说明江陵自古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表现出作者对名城的神往之情。
②对未来卜居生活的美好憧憬。颈联借蒋诩在院里竹下开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或少数友人)来往的典故,想象比邻而居的都是高雅之士;借邵平在青门外种出佳瓜的典故,想象定居江陵之后的维持生计的营生,以及对生活平定自足的期盼。
③对兄弟团圆共居情景的展望。尾联写虽然最近因病已经很少饮酒,但想象与杜观兄弟相见后相互劝酒,一同畅饮的情景,并用反问作结,和兄弟一起饮酒别人有什么好埋怨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每点2分)
14. 【答案】(1)輮以为轮 ;輮使之然也
(2)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3)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解析】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17.【答案】A
【解析】第一处,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具体生动,十分精彩。语境说的是道具的特点,故应选用“惟妙惟肖”。第二处,耗费:消耗。损耗:①损失消耗;②货物由于自然原因(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或运输而造成的消耗损失。语境说的是心力方面,用“耗费”更合适。第三处,主要:属性间,有关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紧要:紧急重要,要紧。语境说的是雕刻、绘画的地位,故应选用“主要”。第四处,轻便:①重量较小,建造较易,或使用方便;②轻松,容易。便利:①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容易达到目的;②使便利。语境说的是纸张、塑料等材料的特点,故应选用“轻便”。
18.【答案】C
【解析】所给选项在意思的表达上没有任何错误,判断哪个选项最适合填入括号内,可以从表述主体和句式两个角度来思考。从表述主体的角度分析,括号后说“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雕刻木偶上”,这就可以判断出括号内的两句话强调的是雕刻,后句应说的是雕刻,由此排除A、D两项;从句式的角度分析,前后两句话的句式应一致,由此可以排除B项。
19.【答案】C
【解析】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目的是为了……”是“目的是……”和“为了……”两种句式的杂糅,结合语境,应用“为了……”;二是语序不当,“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应改为“开始将雕刻和绘画并重”。分析四个选项,只有C项将两处语病都修改正确了。
20.【答案】科普本质上是一种大众传播;通过娱乐化的一些方式进行科普;在运用过程中还必须掌握好度
【解析】本语段大意是:科普本质上是一种大众传播,在激发观众兴趣时不能娱乐过头。先总体浏览文段,了解话题中心,明确所读的是电视台科学节目如何接地气的问题,再看需要填写句子的三处,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和照应来作答。第一处要求把科普与大众传播的关系揭示出来,第二处谈借助娱乐进行科普,第三处谈娱乐在科普中要掌握一个度。
21.【答案】“海囤族”是指应对日益高涨的物价,以便宜为标准大量囤积生活必需品群体。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基本能力。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
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完成这种工作,作题者需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概括表达一般用“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方式。本题关于“海囤族”下定义,格式有两种:一是“海囤族”是…一是…称为(叫做)“海囤族”。
22.【答案】
主宰地球的,是思维和爱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前行和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否像爱因斯坦和一些专家学者所担心的那样,我们人类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呢?我认为,人类不会被机器取代。
正如机器可以取代保姆但不能取代母爱,机器可以取代护士但不能取代关爱一样,人之于人工智能,胜在拥有思维和爱,胜在举手间皆有灵气,胜在拥有一双温热的动人的眼眸。法国著名诗人彭沙尔曾说:“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为了爱,我们才存在。有爱慰藉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只要有爱在心中,只要以爱为行动前提和准则,我们就无惧于任何令人惊叹的人工智能技术,哪怕它是比第一个拥有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亚还要精巧的机器。
诚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之盛大是前所未有的:同样,我们不能否认高超的技术、一定程度上的人性设计为社会的高速运转提供了诸多助力。但是,人工智能永远取代不了人类,究其原因,它是技术的,是缺乏生命力和温度的。正如马云所说:“机器不应该成为人的替代者和竞争对手,而应是合作伙伴。机器和人只有合作在一起,才是我们想要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只是我们生活的有益补充,而不是生活的全部;人工智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而不是我们生活的主宰。机器有芯片,有精度,而人类有伟大的心,有超凡的情感,有爱。
具有学习能力的机器人阿尔法围棋可以战胜围棋高手,并不是因为它自身具有思维能力,而是因为它进行了人难以企及的高强度训练。机器人“钢琴家”有指尖疾弹只留残影的能力,能精准无误地奏出每个音符,可它是否能如李云迪一般,形体随旋律而动,表情随旋律而变,与琴构成最和谐的整体,从而带给人以极致的美的享受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要知道,音乐不仅仅是音符,更是情感的流淌。有人声称他所发明的软件可以在眨眼之间创造出无数的诗篇,但其中是否有一首可以和“李杜”的诗歌相比呢?“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照耀我们后世的,不单是华丽的辞藻,更是伟大的精神温暖的情感、不朽的情怀。
索菲亚的创造者大卫·汉森说:“目前世界上能进行对话的人工智能,都是人工编程的,索菲亚也不例外。智能的头脑是由人控制的,而且内容往往是由人编排好的。目前没有一个机器人能像人一样理解世界,具有自我意识。”这更说明了人是机器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机器无法取代人类,占据主导地位。
无须庸人自扰,更不必杞人忧天。只要有思维,只要有爱,我们人类就将永远是人工智
能的创造者,是这个地球的主宰。
【解析】本题所给材料共有三则。第一则材料中,爱因斯坦担心的实质是如果人们之间缺乏人类独有的“人际互动”,即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等,那么,技术将超越人、取代人。如此,整个时代将被缺乏情感的机器控制,人将变成没有自主能力的傻瓜。第二则材料说的是人工智能可能给人类带来危险。第三则材料中,马云的意思是:我们人类要想在人工智能时代还占据主导地位,就不能丢了人的特质,尤其是情感特质——爱。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保有人的基本特色,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良好互动,尤其是以爱为核心的情感交流,人类就可以在人工智能时代掌握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