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00 KB
  • 2021-06-04 发布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合作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张晓霞 审题人:庄莹 时 间:150分钟 分 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境外消费热的冷思考 据报道,虽然春节长假是不少中国人与家人团聚的好机会,但也有不少人趁这个假期出国旅行。春节长假期间,中国游客“席卷”日本、新加坡、西班牙、美国洛杉矶等地,不仅带来“购物潮”,使一些商场销售额创下纪录,也使得不少宾馆和机场达到饱和状态。‎ 刚刚过去的羊年春节消费火爆,特别是关于我国内地居民到国外疯狂“扫货”的新闻屡见报端。其实不仅是今年,近年来国人对境外消费的热衷就持续升温,出手也越来越大方。市场经济条件下,境外消费纯属自由的个人消费行为,国人愿意选择到国外购物消费也无可厚非。但对境外消费的热度高,势必会影响到在境内的消费,这对于新常态下我们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巨大消费潜力无疑是一个严峻考验。‎ 应该肯定的是,境外消费热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所出现的,境外购物渠道的畅通便捷以及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都为境外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我国居民境外消费逐年迅速增长,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旅游产业发展也有不小的推动作用。因此,不仅境外商家纷纷抓住这一商机,千方百计为中国消费者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相关部门也给予了高度关注。‎ 但在分析境外消费热的客观因素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自身的问题,剔除个别人出于“炫富”等畸形消费心理,绝大多数人热衷于境外消费则是出于价格和质量等综合考虑,即商品的性价比。不容置疑的是,在境外更容易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如何不让我国消费者再舍近求远,以良好的消费环境把部分消费者的境外消费吸引到国内消费,这是我们目前面对境外消费热必须尽快破解的一道难题。‎ 改善市场环境,整顿市场秩序,深化税制改革,优化国内消费软硬环境,这是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当务之急。同样的商品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价格差异很大;国内市场假冒伪劣商品充斥而国外市场货真价实……如果这样的局面不改变,特别是国内消费服务水平得不到根本性提升,我国居民的境外消费就不会降温,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目标就无法达到。‎ 境外消费 热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间接反映出了境内消费供求关系的扭曲,需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冷静思考,加快改进。 ‎ ‎(摘编自中国文明网)‎ ‎1. 下列各项不属于“境外消费热”持续升温的原因的一项是 A.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人境外消费是对国内消费市场的刺激,能促使其不断改进,并不是一件坏事。‎ B.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消费能力大大提升,赴境外购物的渠道畅通便捷。‎ C. 中国人境外消费出手越来越大方,境外商家抓住商机,千方百计为中国消费者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 D. 人们购物多考虑商品的性价比,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商品价格差异很大,且国内假冒伪劣商品充斥。‎ ‎2. 下列各项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游客境外旅游不仅带来“购物潮”,使一些商场销售额创新高,也使得各地宾馆和机场达到饱和状态。‎ B. 关于国人到国外疯狂“扫货”的丑闻频频见于报端,其实境外消费纯属个人自由消费行为,本就无可厚非。‎ C. 境外市场环境和秩序好,消费服务水品高,价格合理,没有任何假货,因而境外买的都是物美价廉的商品。‎ D. 绝大多数消费者是考虑境外商品的性价比高,但也有一部分疯狂扫货者是出于畸形心理,有炫富媚外之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境外消费热,反映出了境内消费供求关系的扭曲,势必会影响到国内的消费,完全是不合理的。‎ B. 杜绝炫富心理,打击国内市场假冒伪劣商品,优化国内消费软硬环境,是拉动内需的当务之急。‎ C. 要使境外消费降温,需整顿国内市场的环境与秩序,调整价格,提升商品品质和消费服务水平。‎ D. 境外消费热暴露了境外消费者存在心理问题,有关部门必须控制出境人口,打击疯狂扫货现象。‎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或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要做好这种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看选项有无答非所问或题干与选项信息不同类的情形,若是这类问题选项本身一般没有错误,却按照对照原文寻找表述错误或者曲解文意的方法等于缘木求鱼,费力不讨好;本题四个选项有的是原因,有的是作用或者意义。把选项分类,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即可。‎ A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人境外消费是对国内消费市场的刺激,能促使其不断改进,并不是一件坏事”错误。属于境外消费的价值和意义,不属于原因分析。‎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A项,“也使得各地宾馆和机场达到饱和状态。”原文说“也使得不少宾馆和机场达到饱和状态”,可见“各地”扩大了范围。‎ B项,“关于国人到国外疯狂‘扫货’的丑闻频频见于报端,”错误。原文说“特别是关于我国内地居民到国外疯狂‘扫货’的新闻屡见报端”,可见选项把文中的“新闻”偷换成“丑闻”,偷换概念。‎ C项,“没有任何假货,因而境外买的都是物美价廉的商品”错误。原文信息是“在境外更容易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如何不让我国消费者再舍近求远,以良好的消费环境把部分消费者的境外消费吸引到国内消费,这是我们目前面对境外消费热必须尽快破解的一道难题”,可见“没有任何假货”缺少依据说法绝对,“都是物美价廉”与原文不符,夸大其词。‎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推论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A项,“完全是不合理的”错。原文信息是“境外消费热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间接反映出了境内消费供求关系的扭曲,需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冷静思考,加快改进”,可见选项表述绝对曲解文意。‎ B项,“杜绝炫富心理,打击国内市场假冒伪劣商品,优化国内消费软硬环境,是拉动内需的当务之急”错误。原文表述是“改善市场环境,整顿市场秩序,深化税制改革,优化国内消费软硬环境,这是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当务之急”,可见选项提取信息出现问题,曲解文意。‎ D项,“境外消费者存在心理问题”扩大了范围,“控制出境人口,打击疯狂扫货现象”错,境外消费纯属自由的个人消费行为。‎ 故选C。‎ ‎【点睛】阅读题目设干扰项的方法有:‎ ‎1.故意将“未然”表述或推断为“已然”。‎ ‎2.故意将“主要的”(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主要原因)和“次要的”(次要矛盾、次要方面、次要原因)倒置。‎ ‎3.故意将“部分”(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整体”(对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4.故意将“前期”和“后期”顺序颠倒。‎ ‎5.故意将“选择”(具备其中一个原因或条件即可)表述为“兼备”(必须同时具备多个原因或条件)。‎ ‎6.故意将“肯定”和“否定”颠倒。‎ ‎7.故意将“原因”和“结果”颠倒,或强加因果。‎ ‎8.故意将“此”和“彼”颠倒。‎ ‎9.故意凭空捏造,将“无据”表述成“有据”。‎ ‎10.故意将客观的内容进行夸大。夸大其功能和效用。‎ 以上“十个注意”要在具体的阅读训练中多加留意。‎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游子吟 侯发山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子韦大摇头晃脑地朗读着孟郊的《游子吟》。韦伟心中一动,想起了乡下的母亲,有半个月没有回去看望她老人家了,当即决定回老家一趟。听说可以不学习了,韦大欢呼着跳起来。‎ 到超市采购了一些水果,他们就开车上路了。车上,妻子凌华不忘辅导儿子,说:“韦大,知道《游子吟》什么意思吗?”韦大从窗外收回目光,摇了摇头。“《游子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就是说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凌华一张嘴就卡壳了。她没有做过针线活,也不会做针线活,怎么去讲这首古诗呢?‎ 果然,韦大天真地问道:“妈妈,什么是针线啊?”‎ ‎ “儿子,回到老家我给你讲啊。”韦伟开着车,不容分心。‎ 看到韦伟一家子回来了,母亲既感到意外又感到高兴。‎ 韦大给奶奶打声招呼就去跟村里的一帮野小子疯去了。‎ 说了一阵子话,母亲系上围裙,忙着和面擀面条。凌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妈,晚上也吃面条啊?”婆婆迟疑了一下,说:“起脚饺子落脚面,是咱这儿的风俗。”韦伟接上话茬给凌华解释道,家里有人外出或者欢送客人,要请上路的人吃饺子,这叫“起脚饺子”,说是饺子的样子像古时的银锞和元宝,希望他(她)出门发财;家人归来或者有客登门,接风的饭必定是面条,这叫“落脚面”,传说面条像绳索,绊住来客的腿,要他多住几天,表示亲热。‎ 怪不得每次回来都是吃面条,回城时都是吃饺子。原来有这么多讲究,凌华心里感慨着,忙晴了脸,挽起袖子去帮婆婆做饭。‎ 晚上吃罢饭,母亲坚持自己收拾家务,说还要给韦大洗一洗裤子。韦大出去疯了一下午,裤子弄得脏兮兮的。韦伟知道拗不过母亲,就去休息了。‎ 临睡前,韦伟就给韦大讲他小时候的事:‎ 有一天下午放学,他跟村里的几个孩子在路上玩耍。一会儿下河摸螃蟹,一会儿上树逮知了,一会儿山上捉迷藏,一会儿沟里丢手绢……听到大人们的呼喊,他们才发觉天已经黑了。回到家里,他才发现自己的裤子上磨破了好几个洞。第二天咋去上学呢?他就这一条裤子。不到过年,家人是不会给买新的。母亲也没有责怪他,叹了口气说:“这条裤子已经穿了好长时间,早晚要破的……你赶紧吃了饭睡觉,我给你缝。”吃了饭,他就上床睡了。母亲坐在煤油灯下,就着昏暗的灯光,一针一线地缝起来。他半夜起来上厕所,看到母亲还在煤油灯下佝偻着腰,仔细地缝着……听到父亲吆喝母亲起来做饭,他才睁开眼,看到趴在桌子上瞌睡的母亲醒过来。母亲把裤子撂给他,他发现裤子上的几个洞已经被密密麻麻的针脚缝好了。当时,他咧开嘴巴笑了。要不然,穿个破裤子,小伙伴们还不叫他“叫花子”啊?‎ 讲到这里,韦伟自己也被感动了,鼻子酸酸的,眼角潮潮的。他转脸去看儿子,发现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韦大起床穿衣服时,发觉裤子跟往常不一样,“哇”地一声哭起来。伤心又委屈。‎ 母亲揉了揉红肿的眼睛,尴尬万分地说:“嗨,奶奶不中用了,眼花了,多年不拿针了,缝得不好……乖乖,别哭!乖乖,别哭!”‎ 原来,母亲连夜把韦大裤子上的几个窟窿全都给缝好了!‎ 韦伟和凌华知道事情原委,哭笑不得。‎ 韦伟给母亲解释:“妈,现在城里流行这种有破洞的衣服,叫作‘乞丐服’。裤子买来时,韦大嫌裤子的颜色新,洞不大,凌华找来砂布打磨了好几个晚上呢。”‎ ‎ “以为你们日子过得艰难,回家拿钱呢……”母亲从口袋里摸出一团零碎的票子,不好意思地说。‎ 看来,要让韦大理解《游子吟》的内涵是很难了。韦伟叹了口气。‎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韦大摇头晃脑地朗读孟郊的《游子吟》,表明他对唐诗有极大的兴趣,也自然引出他向妈妈提出疑问让妈妈卡壳的情节。‎ B. 儿子在一边说话,韦伟开车不能分心,而以“儿子,回到老家我给你讲啊”一句搪塞,这既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又能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C. 作者注意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凌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不仅流露出她内心的不悦,同时也反映了她不了解传统习俗,不理解老人的用心。‎ D. 小说注意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韦伟被故事感动而儿子却睡着了,表现出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极深。‎ ‎5. 小说中的奶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小说以“游子吟”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①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她勤劳节俭,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毫无怨言。②体贴晚辈,善良无私。她体贴儿子媳妇,疼爱孙子,把平日积攒的零钱拿出来补贴儿子一家。 ‎ ‎6. ‎ ‎①以《游子吟》为线索来叙述故事,串联情节。②借对《游子吟》内涵理解的时代变迁来刻画人物。‎ ‎③揭示主题。纵时代变迁,但母爱是伟大的,亲情是温馨的。‎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 项,“对唐诗有极大的兴趣”有误。因为第一段紧跟着说“韦伟心中一动,想起了乡下的母亲,有半个月没有回去看望她老人家了,当即决定回老家一趟。听说可以不学习了,韦大欢呼着跳起来”,韦大的表现说明他对这些唐诗并没有极大的兴趣。故选A。‎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看到韦伟一家子回来了,母亲既感到意外又感到高兴”“说了一阵子话,母亲系上围裙,忙着和面擀面条”,从这些内容表现出奶奶对儿孙的疼爱;“晚上吃罢饭,母亲坚持自已收拾家务,说还要给韦大洗一洗裤子”“母亲坐在煤油灯下,就着昏暗的灯光,一针一线地缝起来。他半夜起来上厕所,看到母亲还在煤油灯下佝偻着腰,仔细地缝着……听到父亲吆喝母亲起来做饭,他才睁开眼,看到趴在桌子上瞌睡的母亲醒过来。母亲把裤子撂给他,他发现裤子上的几个洞已经被密密麻麻的针脚缝好了”“母亲连夜把韦大裤子上的几个窟窿全都给缝好了”,从这些内容表现出奶奶的勤俭持家,任劳任怨;“以为你们日子过得艰难,回家拿钱……母亲从口袋里摸出一团零碎的票子,不好意思地说”,这表现出奶奶对儿孙的体贴,表现出奶奶对后辈毫无保留的付出。‎ 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6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考查方向指向小说的标题。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向,如本题“小说以游子吟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从标题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主旨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本题中,先把握标题的内容“游子吟”是一首诗歌,然后到文中圈出与标题有直接关联的内容,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子韦大摇头晃脑地朗读着孟郊的《游子吟》”“韦大,知道《游子吟》什么意思吗?韦大从窗外收回目光,摇了摇头。《游子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就是说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看来,要让韦大理解《游子吟》的内涵是很难了”,由此可知,《游子吟》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串起小说的情节,这是标题在情节结构上的作用。从形象和主题的角度来看,虽然时代变迁,观念不同,但母亲对子女的心却是一样的,作者借《游子吟》这首诗歌内涵的时代变迁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考生从这些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Ⅲ(12分)‎ 材料一:‎ 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药科学最崇高的使命。一个将毕生精力心血都奉献给这一崇高事业的科学家,无疑是饱含情怀的使者,但屠呦呦却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这孺慕之思就是她最朴素自然的情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对诺贝尔奖怀有特殊的情结因为求而不得而耿耿于怀。‎ 屠呦呦获奖的意义非同寻常,她证明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具有为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的能力。屠呦呦却不认为这是她个人的荣誉:“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的结晶,此次获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家的认可。”‎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成了“名人”,但她却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对各种活动她都是能免则免。对待真正的科研任务,她却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但屠呦呦没有放弃工作,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有效性、青蒿素的抗药性等,屠呦呦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要让青蒿素物尽其用”,这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尽己所能。‎ ‎“始终服从安排,始终从事青蒿素研究,甚至始终在一个单位工作,没动过地方。”共事多年的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廖福龙用一连串的“始终”形容屠呦呦的经历。当一些人在抱怨一成不变的工作乏味无趣的时候,屠呦呦却“始终”守着中药研究这个不太热闹的专业,并且创造了“奇迹”。‎ 屠呦呦用她的青蒿素人生告诉人们,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 ‎ (节选自《八十多载仁心今更红——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屠呦呦》)‎ 材料二:‎ 折桂国家科技最高奖  屠呦呦独创三“第一”‎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记者陈芳、余晓洁)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86岁的屠呦呦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捧回红彤彤的奖励证书。‎ ‎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27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中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 ‎ 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 ‎1930年12月出生的屠呦呦,履历简单:1955年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这位中国浙江宁波的女子,成就不凡:她从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低温提取青蒿素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 “醚中干”。‎ ‎“三千年医药兴,佑生救疾民族昌盛昂首看,更领健康潮,众呦常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在《呦呦三鸣》中写道。‎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过去20余年间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近年来,ACT年采购量达3亿人份以上。‎ ‎《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15年,由于采取包括ACT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590万儿童的生命。‎ ‎ (新华网‎2017年1月9日,有删节)‎ 材料三:‎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于2000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奖项,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申报条件:‎ ‎(1)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 ‎(2)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3)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 ‎(4)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并仍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工作。‎ ‎ (百度百科)‎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屠呦呦始终从事中医药研究并最终带领团队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人生。‎ B. “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作者引用屠呦呦的原话,是为了突出她不善言辞。‎ C. 屠呦呦的履历简单,但成就不凡,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成为首个提取到能够有效抑制疟原虫的“醚中干”的科学家,并以此挽救了全球约590万儿童的生命。‎ D. 前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意义,都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屠呦呦对中医药科学的坚守。‎ ‎8. 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作者十分注重形象美和语言美,文章用了平实的语言含蓄地使屠呦呦医者仁心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 B. 材料二以形象生动的叙述性语言,就屠呦呦获奖、屠呦呦的生平及其提取的青蒿素被广泛使用做了客观、真实的报道。‎ C. 材料二中,作者写到屠呦呦获得的国家科技最高奖独创三个“第一”,说明屠呦呦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先前其他获奖的科学家要大得多。‎ D. 材料二作为一篇消息,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最开始的位置,同时,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对屠呦呦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进行了报道,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9. 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三则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7. A 8. D ‎ ‎9. ①屠呦呦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率先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在发现青蒿素上取得关键性突破,在医药科学领域卓有建树。‎ ‎②屠呦呦发现的責蒿素被应用到治疗疟疾的ACT疗法中,且这一疗法被广泛使用,挽救了无数量的生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③屠呦呦对科研任务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也没有放弃工作,是青蒿素团队的主要研究人员。‎ ‎④屠呦呦医者仁心,心怀祖国,为人谦逊,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至今仍从事青蒿素的研究工作。‎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是为了突出她不善言辞”理解有误。作者引用屠呦呦的原话,主要在于表现她的爱国情怀;‎ C项,“挽救了全球约590万儿童的生命”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从2000年到2015年,由于采取包括ACT在内 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590万儿童的生命。”这句话首先有一个时间限制,其次ACT疗法只是有效防治措施中的一种,并不能说明全部是青蒿素所起到的作用,更不能说是屠呦呦“用‘醚中干’挽救了全球约590万儿童的生命”。‎ D项,“对中医药科学的坚守”理解有误。第二则材料虽然也用到了侧面描写(张伯礼院士的评价),但却是为了表现屠呦呦在中医药科学上的贡献,并非表现她的坚守。‎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此外需要注意本材料写作上语言的特点,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平实的语言含蓄”分析有误,材料一确实注意到了新闻人物的形象美,所采用的语言也比较优美、舒缓,因而材料一中的语言特点应该是“形象生动”,但“含蓄”一说则在文中找不到较为有力的依据。‎ B项,“形象生动”分析有误。材料二中的新闻报道,叙述性语言客观、真实,语言特点是“平实、质朴”。‎ C选项,“说明屠呦呦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先前其他获奖的科学家要大得多”这句话在文中查无此据。原文“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是对屠呦呦成就不凡的肯定,但并没有将其贡献与其他科学家比较,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主要分析个人的内在原因及外部原因。‎ 内在原因应该是一些具体做事的方式、言行等,比如材料一中,“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可以知道屠呦呦心怀祖国;研究员廖福龙用一连串的“始终”形容屠呦呦的经历,可以知道屠呦呦为人谦逊,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等。‎ 外在原因应该是屠呦呦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对于社会产生的影响与贡献等,比如材料三中:屠呦呦率先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比如青蒿素被应用到治疗疟疾的ACT疗法中,挽救了约590万儿童的生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等。‎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 傅尧俞,字钦之,本郓州须城人,徙孟州济源。十岁能为文,及登第,犹未冠。石介每过之,尧俞未尝不在,介曰:“君少年决科,不以游戏为娱,何也?”尧俞曰:“性不喜嚣杂,非有他尔。”介叹息奇之。‎ 知新息县,累迁太常博士。嘉祐末,为监察御史。衮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家监梁怀吉、张承照所间,与夫不相中。仁宗斥二人于外,未几,复还主家,出玮知卫州。尧俞言:“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 时乏国用,言利者争献富国计。尧俞奏曰:“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不然,徒欲纷更,为之无益,聚敛者用,则天下殆矣。”‎ 英宗即位,转殿中侍御史,迁起居舍人。皇太后与英宗同听政,英宗有疾,既平,尧俞上书皇太后,请还政。‎ 神宗即位,徙知庐州。熙宁三年,至京师。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尧俞曰:“新法世以为不便,诚如是,当极论之。平生未尝好欺,敢以为告。”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 哲宗立,擢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元祐四年,拜中书侍郎。六年,卒,年六十八。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曰献简。‎ ‎(节选自《宋史•傅尧俞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B. 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C. 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D. 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第,即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等次。隋唐时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 B. 冠,即弱冠,古代男子到了20岁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C. 嘉祐,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中国的年号制度是从秦始皇称帝开始启用的。‎ D. 吏部主管的事有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类似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组织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傅尧俞性格沉静,潜心向学。他十岁便能写文章,未冠时即登第,但却仍能闭门读书,不事游冶,受到石介赞叹。‎ B. 傅尧俞公正无私。王安石推行新法,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并许以高官厚位,傅尧俞不为所动,并明确表达了自己反对新法的态度。‎ C. 傅尧俞尽职尽责。衮国公主与驸马不和,仁宗皇帝袒护公主,将驸马调到外地任职,时任监察御史的傅尧俞上疏指出这种做法不合礼制。‎ D. 傅尧俞正直敢言。英宗即位后,英宗同皇太后同时处理政事,英宗病痊愈后,傅尧俞上疏请求皇太后还政给英宗。‎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不然,徒欲纷更,为之无益,聚敛者用,则天下殆矣。‎ ‎⑵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 ‎【答案】10. C 11. C 12. B ‎ ‎13. (1)否则,只是想着不断地改革,实行了也没有什么好处,聚敛财富人自己占用,那么天下就危险了。‎ ‎(2)王安石为此而怨恨他,只任命他在昭文馆任职,并暂时代理盐铁副使,不久又让他出任河北转运使,又改任江宁知府。‎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答题时要注意运用以下一些具体方法:找虚词、察对话、据修辞、辨句式。本题划线句的意思是:如今经费开支不足,确实不能忽视,但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陛下自己应当节俭,削减费用,为天下人做出榜样,不耽误农时,不损害商人,这样国家自然会富裕。据此断句,故选C。‎ 点睛:(1)断句应结合上下文,紧紧抓住“曰”“云”“言”等字,常用虚词是标志,常见如下: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古代纪时、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本题中,C.中国的年号制度是从汉武帝开始启用的。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明确表达了自己反对新法的态度”不准确,傅尧俞只是告诉王安石世人对于新法的态度。故选B。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并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题中必须要译出的赋分点是:(1) “更”,改革,更替;“为”,实行,做;“殆”,危险;(2)“愠”,怨恨;“直”,通“值”,值班;“权”,代理;“俄”,不久。‎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江州满塘驿①‎ ‎(唐)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②树花应满,复见吴州③草新绿。‎ 吴州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吾肠。‎ ‎【注】①满塘蜂: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驻的地方。②巩县在洛水西岸,为洛阳近畿之地口③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称江州为吴州。‎ ‎14. 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上巳节为农历三月三日,这一天按古风要去水边拔除修禊,驱除鬼魅。寒食节为清明节前一二日,在这一天需禁烟火,只吃冷食。‎ B. 首联中,“去年”、“今年”,对比鲜明口一年之隔,诗人处境大不相同,诗中虽只字未提遭贬之事,但通过地名“洛桥边”与“庐山曲”的对照,失意之态清晰可见。‎ C. 颔联中,作者极力描绘盎然春意。京洛之地此时己然满树繁花,作者不禁触景生情,心生怜爱。吴州也是春草吐绿,“新”字写足了春回大地的那份清新与生机。‎ D. 颈联先重复“吴州春草”以承上启下,吴州此时兰花和杜若正吐露芬芳,春光无限,作者身在吴州,却“感物思归”,“怀故乡”,直抒胸臆,感情深沉痛楚。‎ ‎15. 这首诗的尾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14. C 15. ①诗最后两句,作者感慨身为逐臣,漂泊异乡,明朝骑马上路,不知前途在何方,今夜听到清猿悲啼,更添肠断之痛。②诗歌表达了孤独寂寞之情、思归怀乡之情以及对遭贬南行的哀伤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触景生情,心生怜爱”分析有误,对洛阳之景的描写来自于诗人的想象,颔联写到,诗人去年底离开洛阳时,还是隆冬时节,此时已是春归大地了,洛阳城内,应是满城飞花、春意盎然了。“遥怜”二字,写诗人身为逐臣,不忍离京却无奈被逐出京,此时身在江州,回望京洛,只能遥遥寄情于花树了。‎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注意本题题干要求,既是要概括内容,又是要分析情感。‎ ‎“驿骑明朝发何处”,写到作者作为被贬之人,想到明天又要骑马上路,距离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知前方道路如何,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如何,抒发了对自己被贬遭遇的哀伤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猿声今夜断吾肠”,今夜又听到清猿悲啼,更增添了作者心中的苦痛。在驿站独自听着这凄惨的猿声,孤独寂寞之情油然而生。‎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 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两句夸饰客人箫声产生的效果。‎ ‎(2)曹操的《短歌行》中,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却仍然忧愁难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氓》中女主人公说明不立即答应婚事的原因的一句是“________”,叙述结婚以后生活贫困的一句是“_______。”‎ ‎【答案】 (1). 舞幽壑之潜蛟 (2). 泣孤舟之嫠妇 (3). 慨当以慷 (4). 忧思难忘 (5). 子无良媒 (6). 三岁食贫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幽壑、嫠、慨、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应该大气但不可以霸气。大气之人,语气 ,性格 ,气势 ,举止 ,静得优雅,动得从容,行得洒脱。大气之人,如一朵花,花香淡雅而悠长,如一棵树,枝叶茂盛而常青。而霸气则行事张扬霸道、专横跋扈,霸气十足得让人畏惧。人应该有傲骨但不可以有傲气。傲气之人往往自命不凡,目中无人,傲慢而狂放,当一个人沾染上了傲气就会飘飘然,就会看起来很嚣张。傲气十足的人让人远离。人可以得志但不可以得意,得意容易忘形,得意忘形便是一种神气。神气往往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听不清批评和忠告,辨不清真假或是非。人的思想可以高人一筹,但言行切不可以高人一等。霸气、傲气、神气的人无形中高人一等,拒人千里之外。“三气”往往是一个人失败的先兆。( ),以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和经受考验。‎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猥不琐 不张不扬 不惊不惧 不骄不躁 B. 不张不扬 不猥不琐 不骄不躁 不惊不惧 C. 不猥不琐 不惊不惧 不张不扬 不骄不躁 D. 不惊不惧 不骄不躁 不张不扬 不猥不琐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神气的人往往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听不进批评和忠告,辨不清真假与是非。‎ B. 神气往往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听不进批评和忠告,辨不清真假与是非。‎ C. 神气的人往往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听不清批评和忠告,看不穿真假与是非。‎ D. 神气往往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听不清批评和忠告,看不出真假与是非。‎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就像一弯清泉,浸润着迷失方向之人的灵魂 B. 这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人生路上正确的方向 C. 这就像一块警示牌,提醒着人生路上该怎么左转右拐 D. 这就像一阵春风,吹开了多少人被蒙蔽的双眼 ‎【答案】17. D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不猥不琐:多指容貌、举止等既不庸俗,也够大方。‎ 不张不扬:即不张扬,矜持、稳重。‎ 不惊不惧:指既不惊讶也不惧怕,形容内心很平静,淡定。‎ 不骄不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 结合文段中的语句,以及每个词语的不同侧重点,可知“语气不猥不琐”搭配不当,排除A、C两项;“语气不张不扬”也属于搭配不当,排除B项。‎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主语“神气”和谓语“听不清”“辨不清”搭配不当,应把主语改为“神气的人”,由此排除B、D;第二处是“听不清”和“批评和忠告”搭配不当,“批评和忠告”不应该是“听不清”,而应该是“听不进”,由此排除C。‎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做人做事的三大禁忌:霸气、神气、傲气,并得出结论,根据前后文可知,与此“三气”相联之人必会失败,所以对于此“三气”的比喻,“警示牌”最恰当,所以选填入C选项的句子最恰当。‎ 故选C。‎ ‎20.下面是某校一则投稿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是XX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久闻你刊大名,决定向你刊投稿。现奉上作品《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拨冗回示为谢!‎ ‎【答案】(1)妹仔——女生 (2)你刊——贵刊 (3)作品——拙作或拙笔 (4)拜读——指正 (5)务必——能或能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辨别。‎ 这是一则投稿信,语言表达需要正式规范,要用书面用语进行表达,“妹仔”是口语化的表述,不合文体要求,应该改为“女生”;“ 你刊”表述不合理,应用“贵刊”表示尊称;对自己的作品应称“拙作”或“拙笔”;“拜读”是谦辞,表示看别人的作品,请他人阅读自己的作品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应该说“指正”;“务必”是命令性的表达,应该改为“能”或者“能够”。‎ ‎【点睛】解答语言表达的得体,要注意以下方面:‎ ‎1.注意称呼的得体。‎ ‎(1)敬称和谦称:称对方亲属时,常加“令”字表敬重,如令尊、令堂、令爱、令郎等。相反,称自己的长辈或比自己年龄大的平辈,称呼前常加“家”字,表谦称,如家父、家母、家兄等。称比自己年龄小的亲属,称呼前常加“舍”字,表谦称,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过去对敬称与谦称的用法,有个七字诀:家大、舍小、令外人。 ‎ ‎(2)掌握一些习惯用语。如称岳父为泰山,夫妻为伉俪,女婿为东床等。 ‎ ‎2.注意特定文体的得体。‎ 特定文体对语言的要求也不同。如议论文讲究语言准确严密;记叙文讲究语言的流畅生动;说明文讲究语言平实严谨;应用文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新闻稿讲究简洁、扼要,概括性强;广播稿、演讲稿要求明白易懂、口语化,避免同音字混淆;广告词通俗凝炼、新颖活泼、幽默易记;合同措辞严密,表述清楚,杜绝歧义;贺辞热情典雅,寿礼庄重,讣告严肃沉郁;政令词语庄严而有分寸等等。 ‎ 此外,一篇文章中还要保持语言得体的统一性。 ‎ ‎3.注意场合的得体。‎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因此不同的场合决定不同的用语,如在医院里看望病人,不宜提“死”字;在人多的地方批评人,不宜直截了当;欢乐的场面,语言宜热情奔放;悲伤的场面,语言宜严肃低沉;在有许多不同人的场合,不能随便,一定要兼顾各种人,否则会在无意之中伤害了别人。‎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6月30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涉及的机场主体工程、航空公司基地工程、空管航油工程,各项配套工程以及外围的高速公路、高铁城铁等工程均如期建设完成,相关竣工验收工作有序推进。大兴国际机场主要工程项目的如期竣工,为下一步开展联调联试、投运演练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投入运营阶段,大兴机场将进行6次综合演练,共计787个项目,航班量达500班次,计划模拟旅客51984人次,模拟行李35270件次。‎ ‎【答案】①‎2019年6月30日,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主要工程如期竣工,验收工作有序推进。③在投入运营阶段,将进行6次综合演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本题属于新闻报道,根据新闻报道的内容,找出报道对象以及特征,新闻事件以及影响等关键信息,加以概括即可。根据材料可知,报道的对象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发生的时间是“‎2019年6月30日”,报道中强调了“主要工程如期竣工”、“验收工作有序推进”,接下来就到“投入运营阶段”,为保证正式投入使用,“进行6次综合演练”。据此总结:‎2019年6月30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主要工程如期竣工,验收工作有序推进。在投入运营阶段,将进行6次综合演练。‎ ‎【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8年暑期,“爱心冰箱”为高温下辛苦工作的户外工作者免费提供消暑饮品的图片在朋友圈广为流传。“爱心冰箱”通常指人们把自己多余的食物等放入室外特定的“冰箱”中,供需要的人使用,近年来“爱心冰箱”在我国许多城市逐渐风行。但在实际运行中,“爱心冰箱”也引起一些人的质疑。例如有人天天想领“免费的午餐”;放入“爱心冰箱”的食品安全性没人把关;带着孩子到“爱心冰箱”拿面包的家长不在少数,教育孩子要心怀感恩的却寥寥无几。‎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受?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示例:‎ 从良知出发,携爱心同行 ‎“爱心冰箱”发起者也许不会想到,本是为高温下辛苦工作的户外工作者提供免费服务,却唤起了某些人自认为理所应当的贪婪,引发了远见卓识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照出了见利忘义者贪占便宜的丑陋。看来,人们的质疑并不是空穴来风。善行需要褒奖,爱心需要呵护,绝不可因噎废食,将“爱心冰箱”撤掉。我们要从良知出发,携爱心同行,思考如何保证“爱心冰箱”正常运行,来传播正能量。‎ 食品捐献者需要坚守“食为民天”的良知,保证爱心的纯洁。我们捐献的是爱心,投放的东西直接关系到食用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假如持着收拾房间的心态,把家中快要过期的食品投放进“爱心冰箱”;假如户外工作者食用了我们投放的食品后住进医院,那么这场爱心行动的结果就是“双输”。爱心不容掺假,只有坚守良知才能保证爱心的纯洁。如果户外工作者对爱心冰箱中的食物产生了戒备之心,受伤的就是所有的爱心人士。每一个投放食品的人都是爱心团队的一员,不要因自己的行为为团队抹黑,让爱心受伤。‎ 户外工作者需要坚守“按需拿取”的良知,保证爱心的传递。如果户外工作者能体会到爱心机构和市民的初衷,我想就不会有人天天想着领取“免费的午餐”的行为了。合理取用才能为爱心保质。户外工作者应该秉持的心态是饮爱心之水,绽感恩之花,食爱心之物,扬感恩之旗。‎ 普通市民需要坚守“传播正能量”的良知,引领孩子共举爱心大旗。如果家长带领孩子搞文明交通、打扫卫生、健康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理所当然也可以取用“爱心冰箱”中的食物。有心的家长会以此为契机教育孩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互相关心才能情暖人间。甚至还会更进一步,引导孩子也加入到投放爱心食品的大军中,向孩子传播正能量,点燃孩子的爱心。饮水思源,获取之后是反哺,受恩之后是感恩。孩子正处于认识人生和世界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什么都重要。‎ 立身处世,必须有正确的评判能力和是非观念,这样才能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心不动于微利之诱。好事必须做好,激浊才能扬清,扬清是激浊的最有效手段。让我们都努力起来,从良知出发,携爱心同行,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交代“爱心冰箱”的性质和风行趋势,是考生构思的社会语境,侧重考查考生的价值判断,体现立德树人的宗旨;第二部分提出问题,针对“爱心冰箱”运行中引发质疑的几个方面引发考生的思考,侧重于批判质疑和问题解决。审题时,应明确“爱心冰箱”是一种新生事物,他让人人做慈善成为可能,在公益层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爱心冰箱,挖掘其背后反映的人文精神。同时,考生对爱心冰箱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持一种理性的态度,能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或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体现一代青年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韬略。‎ 参考立意:‎ ‎1.从户外工作者角度,可以谈要有感恩意识,理解社会机构和爱心人士的良苦用心;要根据需要取用,不可滋生贪婪之心,在这场爱心行动中暴露出自己的“小”;号召和鼓励有能力的户外工作者也加入捐献爱心饮品的队伍,共同撑起这片爱心天空等。‎ ‎2.从食品安全角度,可以谈爱心人士要保持爱心的纯洁性,展示高尚品德,不要将快要到期、甚至即将变质的食品或饮品放入“爱心冰箱”,亵渎自己的爱心;也可以谈社会爱心机构要加强监管,为爱心食品把关,从而确保这场爱心行动的高尚和伟大;也可以将上面二者结合起来,谈“用心”需要真实纯洁,“爱心”也需规范化管理等。‎ ‎3.从普通民众角度,可以谈要明白“爱心冰箱”的性质,不可在“爱心冰箱”这面镜子中照出自己的“小”,更不可因贪小便宜而误导孩子;孩子如果在户外做志愿者当然也可以取用爱心食品,家长要言传身教,通过“一片面包”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正是有了感恩之心,爱心之旗才能高扬;做好公益善举,还需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等。‎ ‎4.从整体角度,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将整个事件打通来看,谈出自己的见解。比如人人都坚守良知,爱心之旗才能迎风飘扬;独乐不如众乐,分享使人快乐;爱心冰箱传递的是爱心,延续的是善举;个人爱心不止,社会暖流不息,用善心锁住城市温度等。‎ 参考题目:‎ ‎1.让爱心传递,让善举延续。‎ ‎2.用善心锁住城市的温度。‎ ‎3.莫让贪心伤了爱心。‎ ‎4.饮爱心之水,绽感恩之花。‎ ‎5.食爱心之物,扬感恩之旗。‎ ‎6.食品保质,爱心才能保质。‎ ‎7.爱心不容掺假,良心为其把关。‎ ‎8.“一片面包”中的感恩教育。‎ 可用素材:‎ ‎1、“爱心冰箱”传递的是和谐友善的正能量。炎炎酷暑,总有一群人起早贪黑、日晒风吹,他们为我们的城市运转、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贴心周到的服务,他们细致入微的工作、默默无私的奉献,应当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2、全国各地掀起的这股“爱心冰箱”风,不仅让烈日下工作的人们感受到了夏日清凉,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互助互爱、和谐友善的正能量,这正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 ‎3、“爱心冰箱”体现的是尊重劳动的价值观。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劳动者体面、有尊严的劳动,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本质体现,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烈日当空,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建筑工人等户外高温作业人群,在将近40 度的高温环境中劳作,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努力奋斗、无私奉献的劳动者精神。他们的所作所为,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无论是市民群众自发设立的“爱心冰箱”,还是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志愿者组织的“夏日送清凉”活动,都是对劳动者的一种尊重与感恩,也是全社会对劳动人民热爱的正面表现。“奋斗是幸福的”“劳动最光荣”,相信这些劳动者们已经从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中体会到幸福感和荣耀感。‎ ‎4、“爱心冰箱”彰显的是社会文明的新风尚。在当今社会,人心浮躁,一些不文明现象也屡见不鲜,需要弘扬“正能”“正行”,让清风正气引领社会新风尚。“爱心冰箱”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成为了城市一道靓丽风景。‎ ‎5、“爱心冰箱”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人们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在酷热的夏天,给需要的人带来清凉。让爱心落地生根、让爱心接力的延续,我们相信“传递人间温暖”必将成为社会常态。‎ ‎6、最好的慈善应是最容易实现的慈善,“爱心冰箱”所体现的意义在于:一是实现起来并不困难,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并极容易做到;二是可以长期坚持与实施,无论是需求者还是供给者,都很容易坚持下来。只要家中有没变质的多余食物,都可以将其放入“爱心冰箱”中供人分享;三是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食物消费有一个即时性,若是在当时没有被吃掉,那么就会成为“剩余食物”。放入“爱心冰箱”则不同,所面临的群体和受众更多,需求也更为广泛,可以解决个体或者家庭不能实现的消耗。‎ ‎7、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个体之间有好东西应当分享,社会成员之间也应如此,这便是所谓的共享。时下提倡“共享经济”,其实也应成为社会文明和道德建设的准则。“爱心冰箱”平台虽小,却传递出分享的社会价值,这也是其应得到提倡与弘扬的主要原因。因为“爱心冰箱”的模式既可以复制,也可以进行无限化的扩大,并通过习惯的培养与巩固,带来个体观念与社会价值的转变。当每个人都有了“爱心冰箱”式分享的追求与坚持,那么基于慈善的社会道德,也会实现整体的提升,“虑及他人”的价值传承与实现也会更有张力。‎ 行文思路:‎ 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从良知出发,携爱心同行。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原则: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