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6.5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香港,因其在亚洲的区位优势、相对自由的贸易环境等便利条件,以及广泛的藏家群体,成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前沿阵地。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和典亚艺博等艺博会,作为汇集全球艺术品的重要平台,不仅对香港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呈现出很强的带动能力,其新的发展模式对内地的艺博会也产生着影响。
当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大众对艺术品的欣赏和消费,正在从盲目型转向知识型。相应地,艺博会在战略上,不再仅仅是汇聚艺术品的展出方,而是希望与公众形成互动——加大对公共教育的投入,以提升大众的鉴赏品位,既服务于社会,也培养了艺术爱好者和未来的藏家群体。正是基于社会文化转型期的迫切需求,早在几年前,香港的艺博会,开始尝试借鉴博物馆在社会公共教育方面的做法,以更严谨、更科学的艺术品管理、研究、展示设计和艺术教育模式,搭建起一个新的全天候与全球性艺术品展示平台:一方面服务于世界各地的观众,另一方面成为东西方艺术沟通的桥梁。
事实上,与拍卖会相比,艺博会更能反映基础市场的成熟度、健康度和活跃度。而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实现了艺术家、策展人、画廊、观众、收藏家、艺术代理人之间更加开放、更加平等的良性交流与互动。一是吸引成熟的艺术收藏机构不断加盟。例如,一些具有百年收藏历史的欧洲画廊,携带珍品参与展览,毕沙罗、莫奈、罗丹、雷诺阿、毕加索、达利等艺术大师的作品,成为展会上的“常客”。它们与古董文物,共同提升了艺博会展品的级别,也为大众呈现了更加丰富的艺术空间。二是策展人机制的建立和执行,推高了艺博会的学术标准。如今的艺博会,在展示艺术品的同时,常设有一系列学术性的研讨和讲座活动,特别是国外著名艺术博物馆馆长、专家、艺术家、策展人等权威人士主讲的讲座及研讨会,不但给业内人士掌握全球艺坛最新动向提供了一个窗口,更吸引大众参与其中,让普通民众得以近距离了解国际艺事。这正是艺博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与此同时,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还体现为学术标准的确立。对画廊的入展资格,香港的艺博会进行了严格审查。香港的艺博会,正努力通过这些高规格、高品质的展事活动,成为亚洲最具权威性的艺术平台。香港有的艺博会还与香港的各大博物馆、大学等专业机构保持着紧密联系,甚至艺博会的部分收益,也会拨捐给大学的艺术系,以支持本地学生参与海外艺术博物馆及艺术机构组织的培训和实习活动,从而培育香港新时代的艺术家、学者、博物馆和艺术管理专才,以推动本地博物馆事业和艺博会等艺术展事的多样性建设。
与博物馆机构本质上不同,当下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更多是形式上的转变与提升,但作为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其所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艺博会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为艺术的普及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会公共空间。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的风向标,艺博会不单单是一个商业平台,更有义务构建健康的艺术市场环境。对于当下艺博会的健康发展,香港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不失为一个路径选择。
(摘编自顾跃《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汇集全球艺术品的重要平台,香港艺博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内地的艺博会也有积极影响。
B. 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搭建起一个新的全天候与全球性艺术品展示平台,实现了艺展各方的良性交流与互动。
C. 香港艺博会将部分收益捐给大学艺术系,意在培育香港未来的艺术家和艺术管理专才等,推动艺术展事的多样性建设。
D. 未来艺博会不是商业平台,而有很高的学术定位,着力引导好公众审美,建立健全评价与监督体制,建构优秀专业团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阐述了社会文化转型期香港艺博会“博物馆化”实践的具体措施和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B. 开头两段,文章着重分析香港艺博会“博物馆化”实践在服务中外观众、沟通东西方艺术方面的重要性。
C. 三、四两段论述的话题都涉及香港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有利于建立和提高艺博会的学术标准。
D. 文章两次采用了对比论证法,分别说明艺博会反映基础市场的成熟、健康和活跃程度,揭示艺博会本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A. 如果不是社会文化转型期的迫切需求,艺博会只作汇聚艺术品的展出方,就不一定需要搞“博物馆化”实践了。
B. 如果艺博会“博物馆化”,那么毕沙罗、莫奈、罗丹、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作品,就可能会成为展会“常客”。
C. 只有加大对公共教育投入,提升大众鉴赏品位,艺博会才能服务社会,培养艺术爱好者和未来的藏家群体。
D. 香港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是艺博会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艺博会的健康发展不失为一个路径选择。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张冠李戴,“对内地的艺博会也有积极影响”的应是“其新的发展模式”,即香港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C项,以偏概全,“香港艺博会将部分收益捐给大学艺术系”错,原文说的是“香港有的艺博会还与香港的各大博物馆、大学等专业机构保持着紧密联系,甚至艺博会的部分收益,也会拨捐给大学的艺术系”,注意句中限制词“有的”。D项,曲解文意,“未来艺博会不是商业平台”错,据选文末尾介绍,“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的风向标,艺博会不单单是一个商业平台,更有义务构建健康的艺术市场环境”。
2. 试题分析:张冠李戴。“揭示艺博会本质”错,从选文最后一段开头句可知,文章是说香港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与博物馆机构本质不同。
3. 试题分析:说法绝对。“培养艺术爱好者和未来的藏家群体”方式和途径很多,“加大对公共教育投入”只是条件之一。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C项混淆范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斗漆
高巧林
四乡八村的人都知道,锦溪镇上的老王漆匠手艺好,人品佳,所以,油漆活一茬接一茬,从来没个空闲日。
那一回,老王应邀去镇上一户正筹备嫁妆的大户人家干活。可是才走进后宅工坊,就听到有人嚷嚷:“不行,不行,他的手艺都老掉牙了。”
老王回头一看,嚷嚷的人是一位年轻男子。
老王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客客气气地说:“老朽愚钝手拙,请多多赐教。”
年轻人趾高气扬地说:“免谈赐教,只是我沈某人也想在此混口饭吃。”
老王明白了,当即收拾起工具和漆料,准备谦让着离开。
东家不许。理由是,哪能轻信一位素昧平生、狂妄自大的年轻人?
年轻人睨着狡黠的眼神说:“请东家允许,让我和老王各漆一件家具,比试一下手艺,如何?”
东家不知怎样回答是好。
老王再也沉不住气了,大声道:“老夫奉陪!”
工坊里的气氛骤然凝重起来。
公平起见,两人各漆一只同样木质、同样尺寸、同样款式的马桶。
两天后,年轻人和老王先后亮出各自的作品。 只是没料,年轻人漆下的马桶特别光彩鲜亮,包括暗红色的荸荠色面漆和黄灿灿的金粉勾描。
东家及其家人哑巴似的,缄着嘴,愣着眼。
年轻人喜形于色,趁机炫耀,说自己的漆艺如何鲜艳亮丽而无刺目之嫌;如何平整溜滑而无腻子之痕;如何光洁如镜而无挂漆之丑;如何牢固硬朗而无磨损之憾。
沉默已久的老王阔步上前,淡淡一笑,厉声说:“年轻人过于张扬了。”接着,信手提起那个特别光彩鲜亮的马桶,一边细细察看,一边当众评点——面漆底下所批腻子掺水太多,这样,固然便于批刮与打磨,但年月久了,未免因面漆老化而疏松脱落;所用油漆添加桐油过量,这样固然易于脱水干爽,但也势必增加漆层皲裂的可能性;更要不得的是,这位年轻人性急情躁而缺乏耐心,所以,整个工序有违“七分打底三分面”、“涂漆宜薄不宜厚,打磨百遍不嫌多”等至理行话......
东家走到老王跟前,指着年轻人的作品,轻轻地问:“居然如此,那为何那个马桶特别光彩鲜亮?”
老王坦言,长期以来,自己使用的是“土漆”,也就是,从漆树上割下漆液,然而,通过风吹日晒加以脱水,再添加少许桐油,使之涂到家具木器上后容易干爽。而如今,改用化学混合物新漆了,老夫也就说不上个子丑寅卯,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此番自己使用的是色调沉稳的暗光漆,而年轻人使用的则是观感强烈的亮光漆。
周遭一片肃静。
不过,年轻人非但没有半点服输,还针锋相对地想了又一个点子—用同样的油漆再比试一下。
老王从容应答,奉陪到底!
又过两天后,两只同样木质、同样尺寸、同样款式、同样刷上暗光漆的脚盆如期新鲜“出炉”。
东家及其家人围上前来一看,禁不住夸奖,不愧是老漆匠的作品,淡雅,幽亮,精致,耐看。不知什么时候,年轻人不见了。老王心一软,立马对东家说:“叫他别走,这活让他干。”年轻人幽灵似的,带着怒气旋即返回。尤为可怕的是,年轻人正胡乱地挥动一个啦啦啦燃烧着的火把。
“有人放火啦—”
东家恳求说:“年轻人,别胡来,有话好好说!”年轻人置若罔闻,只顾将火把触向两只紧挨着的脚盆。结果呢,左边那只火焰升腾而化为灰烬,右边那只只是留下一丝丝淡墨似的烟痕。年轻人带着得意的狂笑,捧起右边那只完好无损的脚盆,摆出反败为胜的姿态,嚷嚷道:“这下你们看明白了吧,到底谁的漆艺高明?”
这是为何?莫非遇到魔术师了?东家及其家人大为惶惑。
老王默默地掏出腰包,赔偿那一只脚盆的钱,然后,重新收拾起工具和漆料,悄悄地离开工坊。
有人告诉老王,眼下市场上有一种油漆,可以防火的。
但最后,老王还是欣慰的——一天,那位年轻人特意找到老王,频频磕头连声谢罪后,郑重提出,要拜老王为师。
(选自《金故事》2017年第9期)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两次斗漆都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使得整个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让人物形象在其中得以较好地展现。
B. 小说在整体语言上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C. 小说的描写手法运用娴熟自如,其中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给人的印象尤为突出。
D. 作者对东家及家人虽着墨不多,但他们的表现却不可缺少,作者旨在通过这种侧面描写,间接地交代斗漆的结果。
5. 漆匠老王的手艺好、人品佳,这些特点在小说中具体是如何表现的?
6. 小说的结尾非常有特点,试结合文本作简要说明。
【答案】4. B 5.
(1)当年轻人自得地夸耀自己漆器的光鲜亮丽之时,老王则详细地解说漆匠的工艺。(2)当年轻人说“混口饭吃”的时候,老王并不争论,而是主动“谦让离开”。(3)老王为人坦诚,坦言对新材料不甚了解。(4)当年轻人用火把将脚盆毁坏之后,老王不多辩解,默默赔偿。(5)当与老王斗漆的年轻人前来拜师,老王不计前嫌,反而深感欣慰。
6. 小说结尾年轻人前来向老漆匠拜师,出乎意料,但属情理之中,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1)情节上:文中叙述了两次斗漆,老漆匠证明了他的技艺高于年轻人,因此文末拜师属于情理之中。(2)形象上:一方面老漆匠的人品决定了其传授手艺的意愿,而另一方面年轻人不服输,有学习提升的动机。(3)主题上:虽然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传统技艺仍然是工匠精神的根本。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B项,错在“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小说语言虽极具韵味,但并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 试题分析:题干是“漆匠老王的手艺好、人品佳,这些特点在小说中具体是如何表现的”。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认真阅读小说,梳理小说的情节,找出有关漆匠老王的手艺好、人品佳这些特点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小说的相关的情节分析。第一次比试后,当年轻人自得地夸耀自己漆器的光鲜亮丽之时,第16节中漆匠老王“当众评点——面漆底下所批腻子掺水太多,这样,固然便于批刮与打磨,但年月久了,未免因面漆老化而疏松脱落;所用油漆添加桐油过量,这样固然易于脱水干爽,但也势必增加漆层皲裂的可能性;更要不得的是,这位年轻人性急情躁而缺乏耐心,所以,整个工序有违‘七分打底三分面’、‘涂漆宜薄不宜厚,打磨百遍不嫌多’等至理行话……”。还有第18节,“老王坦言,长期以来,自己使用的是‘土漆’,也就是,从漆树上割下漆液,然而,通过风吹日晒加以脱水,再添加少许桐油,使之涂到家具木器上后容易干爽。……此番自己使用的是色调沉稳的暗光漆,而年轻人使用的则是观感强烈的亮光漆。”这两节文字老王详细地解说漆匠的工艺,表明他“手艺好”,为人坦诚。当年轻人叫嚷老王手艺老旧时,第7
节中老王“当即收拾起工具和漆料,准备谦让着离开。”第二次比试完老王“叫他别走,这活让他干。”老王不多辩解,默默赔偿被年轻人用火毁坏的脚盆。当与老王斗漆的年轻人前来拜师,老王不计前嫌,反而深感欣慰。这些都表明了漆匠老王的“人品佳”。
6.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的结尾非常有特点,试结合文本作简要说明。”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结尾属于情节的范畴,要回答结尾的特点,离不开小说情节自身的作用,此外,还要从人物形象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回答。该小说的结尾是“但最后,老王还是欣慰的——一天,那位年轻人特意找到老王,频频磕头连声谢罪后,郑重提出,要拜老王为师。”采用的是欧·亨利式结尾,出乎意料,但属情理之中。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叙说了两次斗漆,两次都是老漆匠胜出,所以结尾年轻人拜师属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看前文年轻人的张扬,从同行是冤家的角度,结尾的设计又属于意料之外。在人物塑造方面,年轻人前来向拜师一事也说明老漆匠技高一筹,技术好;不计前嫌,人品。在主题的揭示上:时代在不断进步,新科技还应继承传统技艺,掌握传统技艺仍然是工匠精神的根本。
点睛: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首先要了解小说结尾的方式。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小说中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600余万名写作者、近千万部网文作品储备、200余种内容品类、1.918亿月活跃用户——这是阅文集团日前发布的一组数据。过去20年,中国网络文学经历从无到有、从星星之火到广为人知、从非主流到主流的过程。数据显示,2016年网络文学市场规模46亿元,今年预计达63亿元。
网文改变了文学作品的长度,改变了写作者的构成,培育了无数文络文络文学与主流文学的边界日益模糊,文学生态已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巨变。
(摘自解放日报《网络文学:改变作者构成和文学生态》)
材料二:
老外为何会成为中国网文的粉丝?
在邵燕君看来,网络小说的特性就会吸引人们去阅读。“网络文学对我们现实生活反映是非常切近的,它是一种折射式的反映,而非直接反映。某种意义上,我们现实中的焦虑、欲望就都会反映到类型文中去,我们最核心的焦虑恰恰可能会投射成网络文学中的‘爽点’。”
“比如现在都市文之中有很多‘重生文’。就是我一下回到生命的原点重新过起,所有的遗憾,丢失的恋人、错过的机会都可以找回、弥补。这样‘爽点’就有了。”她说。
国内粉丝规模的扩大还只是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方面。从2016年开始,邵燕君和她所带领的研究团队注意到,中国网络文学正在走出国门。
2014年12月,美籍华人赖静平)建立了被认为是第一家中国网络文站的Wuxiaworld。由此也引发了国内对网文出海现象的关注,诸多中国网络文学翻译组相继出现。
中国网络文学为何会越来越多的被外国读者接受?我们或许还可以从外国读者在起点国际上的留言找到原因。网友aswalz在看了一部名为《重生后穿越到另一个世界》的网络小说后表示,读这部作品“就像玩角色扮演游戏”。同样在追这部作品的Albert23坦言,“作者把人物和书中的世界背景塑造得太棒了”。Modsan则认为,“这个类型的小说正是我需要的”。
邵燕君曾对媒体表示,老外粉丝爱看中国网络小说的原因,和国内的粉丝差不多,就是爽——“草根的逆袭”这一主打模式具有相当的普适性,能满足不同人群共通的欲望。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网络小说出海之路:老外为何追捧?瓶颈在哪?》)
材料三: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文艺理论络文学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上,中国文艺理论络文学研究会会长欧阳友权教授指出,网络文学要想实现健康、有序、繁荣发展,相关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不能缺位。
与会专家认为,网络文学批评与传统文学批评是一脉相承的。正是由于批评的积极干预,网络文学可以更健康地介入人们的精神生活。不过,网络文学批评也面临新媒介、商业性等新情况。与传统文络文学批评的标准不能没有市场的维度,需要引入读者群的消费评价。不过,歌颂真善美、惩治假恶丑的坚守始终不能变,无论写什么和怎么写,也不能丢掉“文学性”这个核心。
事实上,与蓬勃发展起来的网络文学相比较,当前我国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还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建立网络文学的批评标准和评价体系,发展起一批专业评论队伍。正如网络作家陆显钊所说,“我们写作需要正能量的指引,需要敢于讲真话、有深度的批评来引导,不然很容易在网络空间中迷失自我,作品也很难留得下。实际上,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和社会效益,更能够为我们带来经济效益,两者是统一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网络文学批评不能缺位》)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侧重通过详尽的数据来说明,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学,从而使文学生态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巨变。
B. 材料二重在说明,中国网络文学不仅国内的粉丝团正快速扩大,而且被无数的外国读者接受;也产生了无数的中国网络文学翻译组。
C. 邵燕君认为:《重生后穿越到另一个世界》的作者把人物和书中的世界背景塑造的很棒,所以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追捧。
D. 《人民日报》刊文指出,网络文学虽然蓬勃发展,但离实现健康、有序地繁荣发展尚有距离。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 随着互联网发展的越来越快,中国网络文学亦将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为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接受,而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学亦将越来越式微。
B. 从2016年的网络文学市场规模的数据和预计的2017年市场规模的数据已经显示,网络文学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越了所谓主流文学的市场规模。
C. 相比较而言,传统文学批评有相对明确的批评标准和评价体系,这种标准和体系一般不会为市场所左右。
D. 中国网络小说直观反映了生活现实,反映了现实中人们的焦虑、欲望,这样的特性往往会吸引读者——无论是中国读者还是外国读者——去阅读。
E. 网络文学要真正地吸引人们阅读,往往在于作者把握的“爽点”准确地反映人们最核心的焦虑。
9. 为了促进中国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地繁荣发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案】7. D 8. CE
9. (1)理论方面,需要建立并完善网络文学的批评标准和评价体系。(2)监管方面,政府应加强对网络文学平台的监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网络文学健康发展保驾护航。(3)平台方面,各大网络文学网站应积极推进平台建设,为网络文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4)创作方面,网络文学作品要保证其本身的“文学性”,歌颂真善美、惩治假丑恶的坚守始终不能变化。
【解析】
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曲解文意。网络文学并非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学。B项,混淆范围。文章原文是越来越多外国网友,诸多网络文学翻译组,并非“无数”。C项,
张冠李戴。文中对于作品的观点来自于一位网友,而并非是邵燕君。
点睛:筛选并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或者“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A项,牵强推理。文中“传统的主流文学将越式微。”的表述缺乏事实依据。B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已经超越主流文学市场规模”的相关表述。D项,篡改原文。原文中指出网络文学对现实的反映“是一种折射式的反映,而非直接反映”。
9. 试题分析:题干是“为了促进中国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地繁荣发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认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中中国网络文学出现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中国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地繁荣发展的好的建议。材料三第1节中说“中国文艺理论络文学研究会会长欧阳友权教授指出,网络文学要想实现健康、有序、繁荣发展,相关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不能缺位。”这就在理论上指出中国网络文络文学的批评标准和评价体系。材料三第2节中说“网络文学批评的标准不能没有市场的维度,需要引入读者群的消费评价。不过,歌颂真善美、惩治假恶丑的坚守始终不能变”。这就要求中国网络文学创作方面要保证其本身的“文学性”,歌颂真善美、惩治假丑恶。最后一节说“迫切需要建立网络文学的批评标准和评价体系,发展起一批专业评论队伍。”这说明中国网络文学要想健康、有序地繁荣发展,离不开专业评论队伍的建设。此外,针对中国网络文学逐渐走出国门这一现象,政府还要加强对网络文络文学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平台方面,各网络文学网站应加快推进平台建设,为网络文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成小题。
胡证,字启中,河东人。父瑱,伯父玫,登进士第。证,贞元中继登科,咸宁
王浑瑊辟为河中从事。自殿中侍御史拜韶州刺史,以母年高不可适远,改授太子舍 人。襄阳节度使于頔请为掌书记,检校祠部员外郎。
元和四年,由侍御史历左司员外郎、长安县令、户部郎中。田弘正以魏博内属, 请除副贰,乃兼御史中丞,充魏博节度副使,仍兼左庶子。入迁左谏议大夫。
九年,以党项寇边,以证有安边才略,乃授单于都护、御史大夫、振武军节度 使。前任将帅非统驭之才,边事旷废,朝廷故特用证以镇。十三年,征为金吾大将 军,依前兼御史大夫。十四年,充京西、京北巡边使,访其利害以闻。
长庆元年,太和公主出降回纥,诏以本官检校工部尚书充和亲使。旧制以使车出境有行人私觌之礼官不能给召富家子纳赀于使者而命之官。及证将行, 首请厘革,俭受省费,以绝鬻官之门。行及漠南,虏骑继至,狼心犬态,一日千状, 欲以戎服变革华服,又欲以王姬疾驱径路。证抗志不拔,守汉仪,黜夷法,竟不辱君命。使还,拜工部侍郎。
敬宗即位之初,检校户部尚书,守京兆尹。数月,迁左散骑常侍。宝历初,拜 户部尚书、判度支,上表乞免,愿效籓服。二年,检校兵部尚书、广州刺史,充岭 南节度使。太和二年,以疾上表求还京师。是岁十月卒于岭南,时年七十一,废朝 一日,赠左仆射。
广州有海之利,货贝狎至。证善蓄积,务华侈,厚自奉养,童奴数百,于京城修行里起第,连亘闾巷。岭表奇货,道途不绝,京邑推为富家。证素与贾餗善,及李训事败,禁军利其财,称证子溵匿餗,乃破其家。一日之内,家财并尽。军人执 溵入左军,仇士良命斩之以徇。时溵弟湘为太原从事,忽白昼见绿衣人无首,血流 被地,入于室,湘恶之。翌日,溵凶问至,而湘获免。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一十三》)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旧制以使车/出境有行人/私觌之礼官不能给召富家子纳赀于使者/而命之官
B. 旧制/以使车出境/有行人私觌之礼/官不能给/召富家子纳赀于使者而命之官
C. 旧制/以使车出境/有行人私觌之礼/官不能给召富家子/纳赀于使者而命之官
D. 旧制以使车/出境有行人/私觌之礼/官不能给/召富家子纳赀于使者而命之官
11. 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是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同明清殿试的进士及第相同。
B. “辟”是征召为官之意,“拜”是授予官职之意,“除”是罢免之意。
C. “元和”、“长庆”、“宝历”都是皇帝的年号。从汉武帝开始至清朝覆灭,各朝各代基本上都以此纪年。
D. 岭表即岭外,因为在五岭之北,所以古人称岭外。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廷本想授予胡证韶州刺史,但由于胡证母亲年事已高,他不适合远行,所以又改任他为太子舍人。
B. 胡证在处理边境事务方面颇具才能。边疆将帅旷废防务,而党项人又入侵边境,于是朝廷专门让胡证担任要职,以主持边境事务。
C. 长庆初年,太和公主外逃投降回纥,胡证因为担任京西、京北巡边使,朝廷派他与回纥谈判,处理相关事务。
D. 胡证担任检校兵部尚书和广州刺史,同时兼任岭南节度使。但他利用职务之便,靠奇货牟利,成为京城屈指可数的大富豪。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证抗志不拔,守汉仪,黜夷法,竟不辱君命。使还,拜工部侍郎。
(2)证善蓄积,务华侈,厚自奉养,童奴数百,于京城修行里起第,连亘闾巷。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胡证抗争的意志从未动摇,遵守汉族礼仪,鄙夷北夷的法度,自始至终都不辜负君王的命令。出使归国,被授予为工部侍郎。
(2)胡证擅长积蓄储存,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自己不仅饮食丰厚,还有数百个童仆奴婢,在京城修路起屋,连通着乡里民间。
【解析】
........................
1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A项, 应该为“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中一、二、三甲都可以叫进士及第。”B项,错在“‘ 除’是罢免之意。”正确的是:“除”是任命官职的意思。D项,正确的是:岭表特指中国大庾岭等五岭之南,因此又称为岭外。
1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是因为公主出嫁到回纥,因而胡证充当和亲史。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3.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抗”:“抗争”;“黜”:“鄙夷”;“竟”:“始终”;“拜”:“授予(官职)”。第二句关键点:“善”:“擅长”;“奉养”:“侍奉”;“起第”:“建造房屋”;“连亘”:“连通”。
参考译文:
胡证,字启中,是河中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父亲是胡瑱,伯父是胡玫,都考取进士科。贞元年间,胡证接续(长辈)考上进士科。咸宁王浑瑊征召他来授予其河中从事的官职。从殿中侍御史升官至韶州刺史的时候,因为母亲年事已高不能够到远的地方去,被改授予太子舍人的官职。襄阳节度使于頔请他做掌书记,担任检校祠部员外郎。
元和四年,胡证从侍御史开始,担任过左司员外郎、长安县令、户部郎中等官职。田弘正因为魏博归附朝廷成为属国,请求(皇帝)除授副官,于是(胡证)又兼职御史中丞,充当魏博节度副使,还兼任左庶子。又外任调任成为京官左谏议大夫。
元和九年,因为党项人侵犯边界,由于胡证有安定边境的才略,于是授予他单于都护、御史大夫、振武军节度使的官职。他的上一任将帅并没有统驭军队的才能,荒废耽误了防守边境的事务,因此朝廷特别启用证来镇守边疆。元和十三年,胡证被征为金吾大将军,照旧仍然兼任御史大夫。元和十四年,又充当京西、京北巡边使,探问边疆的利益与害处,让朝廷知道。
长庆元年,太和公主出嫁到回纥,诏令胡证做本官检校工部尚书,充当和亲使。按照旧时制度,要派遣车辆出境,就有私以礼物拜会出使国国君的礼数,官府拿不出钱来,就召来富家子弟,把缴纳的钱带给使者,以此给他们(富家子弟)官职。等到胡证将要出行的时候,第一次有要求改革,节省钱财,来断绝买卖官职的途径。出行到了漠南,回纥骑兵便相继到达,有着狼犬一样的心肠和外貌,一天之内就呈现出极多状态,欲用穿着少数民族衣服来改变汉人穿华服的习惯,又想通过公主极力找到捷径。但胡证抗争的意志从未动摇,遵守汉族礼仪,贬下北夷的法度,自始至终都不辜负君王的命令。出使归国,被授予为工部侍郎。
敬宗刚刚登基的时候,胡证任检校户部尚书,守京兆尹的官职。几个月之后,又被任命为左散骑常侍。宝历年间初期,又被授予户部尚书、兼任度支小官,胡证上呈表奏,祈求免除这些,愿意在最远的边界效劳朝廷。第二年,担任检校兵部尚书、广州刺史,充当岭南节度使。太和二年,因为生病上表请求归还京师。在这一年的十月在岭南趋势,当时七十一岁,(因此)皇帝一天不上朝,追赠左仆射的官名。
广州有临海的便利,货物和钱财接连而来。胡证擅长积蓄储存,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自己不仅饮食丰厚,还有数百个童仆奴婢,在京城修路起屋,连通着乡里民间。岭外的珍奇货物,在(运送的)道路上连绵不绝,京城内外都公推他是富裕人家。胡证向来与贾餗交好,等到李训的事情败露后,禁军贪图他的财物,就宣称胡证的儿子胡溵藏匿了贾餗,于是强闯了他的家院。一天之内,家中的钱财全部散尽了。士兵抓捕了胡溵并押进左翼军,仇士良下令立即斩首示众。当时胡溵的弟弟胡湘任太原从事一职,忽然在白天见到一个穿着绿色衣服的无头人,鲜血流淌覆盖了大地,并流进了房间里,胡湘认为这件事是不详的。第二天,胡溵的事传来了,但胡湘却得以避免(灾祸)。
(二)古代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南歌子(荆溪寄南徐故人)》
赵长卿【1】
春思浓如酒,离心乱似绵。一川芳草绿生烟。客里因循重过、艳阳天。
屈指归期近,愁眉泪洒然。无端还被此情牵。为问桃源还有、再逢缘。
注释:【1】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 宋宗室,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
14. 下列对于本词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 春天来临,诗人斟酒自娱,但因故人又不在身边,所以即便面对无限春光,却仍然离心顿起。
B. “一川”一句写出了在农家袅袅炊烟的笼罩下,平野上无边无际的芳草沁出的翠绿生机,让人流连忘返。
C. 词的上阕写出了春日的美好,也写出了独居异乡的愁苦,大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表达效果。
D. 虽然无端地愁眉难展,泪流满面,但一想到归期已屈指可数,内心依然还有难以抑制的喜悦。
E. 全词结尾借用陶渊明的典故,意在表明虽然自己远离尘世,过着隐居生活,却仍然担心无法和老朋友再相见。
15. 词人通过本词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全词加以说明。
【答案】14. CE 15. (1)客居之悲。上阕春色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愁闷互相交融,“客里因循重过”一句思乡自怜,更见客居他乡的悲痛。(2)思念故人心切。“下阕表达作者临近归乡却情怯的愁闷,还有、再逢缘”一句更添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于本词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A项错,作者形容春天来临,自己的思念如酒一般浓烈,并非自己斟酒自娱。B项错。作者面对无边无际的芳草,大好春色,远离故乡的自己却只能和从前一样独自熬过,内心苦闷。D项错。归期已屈指可数,但内心却感到隐隐不安,作者临近归乡却情怯,不知友人如今日子过得如何,并非表现了难以抑制的喜悦。
15. 试题分析:题干是“词人通过本词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全词加以说明。”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要整体上读懂词的上下片内容,结合词中的景象分析词人的情感。词的上片首句“春思浓如酒,离心乱似绵”,开篇就用比喻的手法把“春思”比作是“酒”,表明“春思”很浓重;和老朋友离别的愁绪恰如漫天飘飞的柳絮,表明词人此时思绪烦乱。“一川芳草绿生烟。”这句承上,进一步描写了春之深满川的嫩绿的青草,多么美的春景。“客里因循重过、艳阳天”一句分析,“客”表明身在异乡,羁旅漂泊,思乡自怜,更见客居他乡的悲痛。上阕乐景写哀情,词中春色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愁闷互相交融。下阕首句“屈指归期近,愁眉泪洒然”是说屈指算来。回家的日期已经接近了,但是眼泪滴进酒杯,词人临近归乡,想到要与朋友离别,不免愁眉不展。“无端还被此情牵。”这句是说没来由的因情怯而愁闷。“为问桃源还有、再逢缘。”问问老朋友:今后还会有重逢的机会吗?怕是希望渺茫啊。此句更添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分“客居之悲”、“思念故人心切”两点回答,并且结合诗句分析情感产生的原因。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手法入手,细节含蓄的表达抒情主人公情感的最入微的手法。
(三)古诗词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故事,写自己登临非为思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杜甫《登高》诗中形容他晚年生活窘迫,漂泊异乡,身体不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水月为喻,从不变角度阐述物我永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2). (2)万里悲秋常作客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4).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5).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休”“鲈”“脍”“季鹰”“未”“常作客”“”“无尽”理解字义去记忆。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三 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通古今,察中外,总揽全局,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绘制了宏伟的蓝图。
②来到黄州,远离了政治中心,远离了文坛领袖的光环,苏轼在住舍东边开辟了一块空地,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生活,也称得上是自得其乐。
③新的简拔制度选贤任能,人们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促发。许多重要岗位上优秀的年轻人不绝如缕地出现。
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争霸鼎足而立的格局被打破,一超多强的多极世界就此形成。
⑤面对小商小贩的随地摆摊,机动车乱停乱放,仅仅依靠城管和交警和处罚只能是扬汤止沸,解决不了多少问题。
⑥市政府祭出大手笔,拿出上亿元专款赴京延揽高端人才,大有千金买骨的气魄。
A. ②③⑤ B. ①⑤⑥ C. ③④⑥ D. ①④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①⑤⑥成语都合乎语境,使用都正确。①“高屋建瓴”: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⑤“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⑥“千金买骨”:用重金去买良马的骨头。比喻求贤若渴。②③④成语使用都不正确。②“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此处望文生义。③“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使用对象错误,不能用于“年轻人”。④“鼎足而立”: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属器具。“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均等,相互牵制的情势。此处语意不合。语境只是说两方,即“苏美”。
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进入网络时代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良莠不齐的网络游戏,判别力不足的孩子深陷其中,这令许多家长深感焦虑不安。
B. 教育局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本着以生为本的宗旨,各学校纷纷颁布了严禁假期补课的条令。
C. 新一届联大会议上,出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响起了中国声音,出现了中国方案,为新协议的达成注入了中国元素。
D. 民进党执政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大搞去中国化,其行径不仅搅乱了东亚的政治稳定,更使台海陷入到动荡的泥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项,语义重复。错在“深感焦虑不安”。“深感”与“焦虑”二词语意重复,删除其中一个词即可。B项,属于结构混乱中的中途易辙。原本为主语的“教育局”被偷换为“各学校”,可删除主语“教育局”。D项,语序不当。修改为“其行径不仅使台海陷入到动荡的泥潭,更搅乱了东亚的政治稳定。”
19. 下列各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此文虽立意甚高,但语言上还有瑕疵,阅后我已作斧正。
B. 既然要求建言献策,我就不揣冒昧,略呈拙见。
C. 听说新开的川菜馆聘请的是成都的大厨,味道绝对纯正,几时咱们一起去惠顾一番。
D. 喜逢先生六十华诞,我们这些高足一同前往祝寿,也乘便重游校园。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A项,“斧正”:谦辞。用于请求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又叫“指正”。不能用于自己帮别人修改文章。C项,“惠顾”:敬辞。指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D项,敬辞。“高足”:犹言高才。后常用为称呼别人的学生的敬词。不能用于说自己的学生。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一处不超过15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我们常说的整句和散句。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由于形式整齐,所以明白晓畅、气势贯通、声音和谐,(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句则是结构不整齐,各种句式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而不呆板,便于叙事。
【答案】 (1). (1)句子间的组合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2). (2)适合表达丰富情感与深刻感受 (3). (3)它灵活而生动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一处不超过15个字。”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道题考查上下文衔接。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文段中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本段阐释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根据第一空根据后面的举例说“整句和散句”,“整句是……”等等信息可知要填的内容是领起下面的句子的:句子间的组合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第二空据后面所说散句“便于叙事”这一表达上的好处,推知第二空也是说整句的长处是“适合表达丰富情感与深刻感受”。第三空由前面“散句则是结构不整齐,各种句式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先确定说的对象是“散句的特点”,再从后面内容“自然而不呆板,”可知要填的内容就是说散句的特点是灵活而生动。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1)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评选校园之星能激励学生争做优秀,能让影星、体育明星黯淡。校园之星是学校中各个方面的佼佼者,评选上某一种“星”就能进一流名校,将来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评选校园之星不能让影星、体育明星黯淡。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评选上校园之星不一定能进一流名校 (2). (3)评选上校园之星不能说将来酒能过上幸福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点睛:准确,这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讲,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1.注意辨析同义词,吃准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词语的分寸,做到用词妥帖,大小合适,轻重合宜;2.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不得颠倒词序;3.适当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本意。该题中考核“这样可以”“只要”“就能”这些用词。要找出语段推断存在问题分三步走:首先要阅读——读例句,定写法;然后再推导——分层次,看前后;最后再检查——代原文,求连贯。
三 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7年,全国各线城市悄然兴起了一股马拉松热,全年几乎每个周日都有一场马拉松比赛,有时甚至一个周日有两、三场马拉松比赛在不同城市同时进行。对此,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说,马拉松比赛门槛低、人数多,特别适宜全民健身;有人说,马拉松比赛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城市知名度方面大有裨益;还有人说,中国的马拉松比赛,都是地方政府出资,非洲黑人唱戏,城市百姓买单;还有人说,一场马拉松比赛,动辄让城市干线封闭六、七个小时,加上前期准备和后期整理,城市交通大受影响,出行苦不堪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文章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千城一面恍如昙花一现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马拉松运动几乎成为了一二线城市的标配。从冷僻的专业词汇到现实生活中的热门运动,中国的马拉松运动只用短短几年时间便完成了这样的转变。
而近年兴起的马拉松“热”和一些地方政府看重马拉松赛的推介城市、拉动旅游等直接相关。业内人士表示,有些迫不及待的办赛行为也难免会与政绩冲动发生关联,一心指望这样的办赛主体持续拉动马拉松热升温,既不科学、也不靠谱。
记者注意到,近两年如果要推选当下国内最神奇的赛事,那么这个赛事非马拉松赛莫属:一个长期少人问津的赛事能在几年间火遍大江南北,一个长期连跑步都吃力的人居然成了马拉松“发烧友”,这样的“神话”恐怕在别的项目上连复制都没有可能。
而在马拉松赛事审批放开之后,马拉松办赛热的澎湃激情便是火得一塌糊涂。
近些年来,悉尼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王丽萍一直在参与马拉松运动。在她看来,马拉松运动的兴起其实是“泛运动”时代的一个缩影。她解释道,之前的全民健身更多的适用于老年人,但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改观,“许多白领、年轻人都加入了全民健身的团队。”
而与此同时,王丽萍发现爆发式的增长同样也暴露了马拉松赛事的诸多问题。
王丽萍指出,随着马拉松热潮的兴起,很多马拉松赛事泛泛举办,“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主题。”她表示,一些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就如走过场,“就是出于别人办了一场,我也需要办一场的攀比心理。”
对此,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表示认同,随着马拉松赛越办越多,他也越来越深切地感受“成长”的烦恼。
近些年来可谓是“马拉松年”,中国各个城市纷纷亮剑,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都在举办国际马拉松比赛。
“马拉松给大家的感觉就是都差不多,”杨建华表示,如今不少的马拉松陷入了“邀请非洲选手”、“大力搞直播”的怪圈,“各个城市举办的马拉松特色并不明显,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并不能体现,甚至有市民认为这是烧钱的。”
杨建华说:“一些马拉松甚至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譬如资金运作不到位而引发的奖金迟发甚至是发不出的尴尬局面。”
而在潘华群看来,马拉松赛事的确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省会城市马拉松名额一票难求,一般需要抽签决定名额,地级市报满名额也不成问题,但是县级城市就碰到报名冷清的难题。”
记者了解到,对于分散于全国各地的马拉松赛事来说,专业的赛事运营队伍是有限的,专业的参赛选手队伍是捉襟见肘的,业余高水平爱好者队伍同样是有限的。
可以想见,在办赛资源并不充裕的大背景下,赛事办得越多就会越充分地稀释有限的办赛资源,使得很多赛事的品质难以得到基本保障,这样一种不健康的马拉松办赛氛围最终会给“成长”中的国内马拉松赛事带来持续困扰。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准确的说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做好此类作文的关键是把握好审题立意。我们首先要读懂并分析材料。所给内容是材料+观点型作文题。材料是说全国各城市兴起马拉松热,举办的次数多,涉及不同城市。对此,网友们纷纷发表不同的看法。材料列举了网友们的四中看法,这些看法可以笼统地分为两类,一类是持支持的态度,另一类是持反对的态度。支持的理由是马拉松比赛门槛低、人数多,特别适宜全民健身,还有的认为拉松比赛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城市知名度。反对的理由是中国的马拉松比赛由地方政府出资,非洲黑人唱戏,城市百姓买单,城市干线封闭城市交通大受影响,出行苦不堪言。当然,事实上还可以从以下的角度立意:马拉松现已成为引领国内全民健身的新时尚,逐步融入城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促进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展示城市形象、塑造市民精神、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力量;马拉松陷入了“邀请非洲选手”、“大力搞直播”的怪圈;赛事主办方花钱盲目邀请外籍运动员参赛,并不会给品牌带来很大正面影响;马拉松带给爱好者的应该是更多的参与性,而不是表演性,与其在明星运动员上投入大量的财力,不如把资金更多用于为参赛者提供服务和保障;马拉松比赛是一种文化生活、文化自觉和生活方式;马拉松“热”背后应注入一些“冷”思考。鉴于此,审题立意可以着眼于这些方面,最好是采用辩证的方法,肯定马拉松的积极一面,也能指出它的消极一面。只要观点明确而正确,说理恰当而真实,逻辑缜密,结合现实情况,就会是一篇好的文章。
点睛:本题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对于此类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审题立意可以采用“多向发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