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9.5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20年海南省普通高中高考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审题单位:嘉积中学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工(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她身着中国传统服饰,在山间汲泉水,在菜地摘时蔬,在幽静的院落里烹饪传统美食,周围鲜花灼灼,山林森森,流水潺潺,仿佛在世外桃源……
近日,以李子柒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展开的视频从国内火到了国外。不少外国人通过视频,开始了解“有趣又好看”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开始喜欢中国人,喜欢中国这个国家。
好的传播,一定要有好的故事。一个故事如果只停留在反映情感的层面,充其量只能算是有内容。当今时代,有内容的故事未必能取得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好的故事还必须具备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而且能够发挥引领作用。
当然,有价值并不是在价值观的外面生硬地套个文艺外壳,而是要将价值观不露痕迹地融入内容。李子柒视频散发着一种原生态的美,并且“道法自然”等中国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隐藏在这种美的最深处。外国观众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但他们喜欢李子柒视频里传递的美,而美是有力量的,它牵引着外国观众继续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就短时间内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来看,李子柒视频可能抵得上甚至超过花费大量时间制作的影视、舞台艺术作品。这是因为对外文化传播有了新媒介与互联网的结合,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已大大超越了传统媒体。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我们把目光多放在传统形式上,如推动中国影视作品走出去等。虽有一些成绩,但我们要看到,传统媒介形式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有限。
新媒介降低了传播的门槛,李子柒自己或许没有对外文化传播的主观目的,但她不经意间成了这方面的“高手”。这启示着我们:对外文化传播,不仅是政府和文艺机构的事,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同时,相较于政府主导的对外文化传播,民间的传播由于形式灵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更接地气,效果可能更好。
(摘编自《李子柒式短视频走红海外的启示》)
- 26 -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9>》)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在对外交往过程中也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主张,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这些理念体现了很多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思想。但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如何创新中国的对外话语体系?如何加强中国文化理念的国际传播,以使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在进行理念传播时尤其需要关注这些问题。
文化是影响国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文化可大致分为两类,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前者强调可视的内容,如艺术、服饰、建筑等,而后者强调理念性内容,如价值观、思想等,实际上后者的影响更大。
如今,中国日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话语权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世界能否准确理解中国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能否准确理解中国所提出的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结果会直接影响中国评价、中国话语、中国形象。
长期以来,世界上存在着对中国的误解和误读。很多西方国家以西方思维、西方经验来解读中国行为,经常对中国的行为冠以西方经验的标签。例如,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西方以“马歇尔计划”来解读,这种类比充满了误导性。
目前,中国在国际范围内还是做了很多努力来宣传自己的文化,但是很多时候还是停留在显性文化内容方面。例如,孔子学院主要是教授汉语,也经常组织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活动,如书法展示、京剧表演、文艺演出等。
当下,中国日益对世界产生影响,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理念、中国思想等就日益重要,这是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基础,也是增强中国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的关键。
(摘编自《加强中国文化理念的国际传播》)
材料四:
- 26 -
中华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首先必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形式有载体解构和他者解构。前者受市场利益驱使,从内部实现对中华文化及其价值的自我解构;后者受西方文化霸权影响,利用技术传媒等手段进行价值解构。对此,我们既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揭穿历史虚无主义的真实意图;又要讲究策略,有理有力有节地实现有效应对。其次必须加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自主设置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议程,提升中华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与美誉度,彰显中华文化美美与共的价值魅力。
要真正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完整讲好中华文化的故事,传递中国价值与智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文化传播的战略自觉。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长远全局规划。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需要政府引领各方,为文化传播提供长远完整的战略规划。第二,整合文化资源,凝练传播内容。我们必须对中华文化进行高度凝练和总结概括,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文化理念和主张。第三,丰富传播渠道,形成线上线下、同向同行的传播合力。
中华文化传播要协同互动,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模式,将差异化传播与大众性传播结合起来,形成新时代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大格局。
(摘编自《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选择》)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好的故事只要具备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领人们的心灵积极、向上、趋善,它在国际传播中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B. 李子柒的视频作品能从国内火到国外,得到较大的关注,关键因素在于其将自己的作品通过新媒介与互联网进行结合。
C. 材料二中,我国近年来的国家文化服务贸易出口额与美、英、法等国相差甚远,说明我国的国际文化传播影响力有待提高。
D. 材料三认为,文化大致可分为强调可视内容的显性文化和强调理念性内容的隐性文化,两者地位同等重要。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对外文化传播中,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传统媒体功不可没,但现今和新媒体比起来,影响力和传播力已有些相形见绌。
B. 进行对外文化传播,不仅政府和文艺机构有责任,民间和个人也有责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者效果有时候可能会更好。
C. 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有危害,但近年来我国神化色彩浓重抗日神剧在海外市场的传播不在此列。
D.
- 26 -
我国政府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中责任重大,既要做好全局规划、整合文化资源,又要丰富传播渠道,形成传播合力。
3. 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 “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正在加速,对外文化贸易快速增长,对外文化投资有序推进,对外文化贸易伙伴呈现多元化格局。”
B. “要大力发展先进性、尖端性的文化科技,要制造和引领文化传播技术领域的革新潮流,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文化传播技术、经验和范式。”
C. “新时代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是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华民族优秀品格,提升中国道路和发展经验感召力与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D. 受众群体的增加等,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同时,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
4. 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最近李子柒短视频引发了许多网友对文化传播的热议,你对李子柒短视频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C 2. C 3. C
4. ①先提出问题,再进行具体分析,论证思路清晰。②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5. 观点一:肯定。①李子柒短视频以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衣食住行等方面展开,不仅散发着一种原生态的美。而且将“道法自然"等中国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隐藏在这种美的最深处。②李子柒短视频是民间传播.是对文化传播方式的一种创新,丰富了传播渠道。③李子柒短视频短时间内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优于传统媒体。
观点二:否定。①李子柒短视频反映的是中国农村旧式生活,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无法勾勒出中国文化的全貌。②李子柒拍摄视频更多是为吸引关注。其商业化、网红式的行为不能和严肃而宏大的文化传播挂钩。③李子柒短视频可在短时间内造成轰动效应,但持续性欠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 26 -
A项,“只要……就”说法绝对。材料一中说“新媒介降低了传播的门槛,李子柒自己或许没有对外文化传播的主观目的,但她不经意间成了这方面的‘高手’”,可见除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领人们的心灵积极、向上、趋善”外,还要有“传播途径”等因素。
B项,“关键因素在于其将自己的作品通过新媒介与互联网进行结合”分析错误,关键因素材料中并未提及。
D项,“两者地位同等重要”曲解原意,从文中“实际上后者的影响更大”可看出。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C项,“但近年来我国神化色彩浓重的抗日神剧在海外市场的传播不在此列”分析错误。根据文中“前者受市场利益驱使,从内部实现对中华文化及其价值的自我解构”的信息可知,抗日神剧属于历史虚无主义的解构。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材料三是说西方对中国有很多误解,在中国国际地位日益重要的背景下,让西方“准确理解中国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一点很重要,对外宣传不能仅仅停留在显性文化,如服饰等上面。
A项,是说“对外文化贸易伙伴呈现多元化格局”,说的是贸易伙伴的问题,不能作为论据;
B项,“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文化传播技术、经验和范式”更多的是强调的形式,不是传播什么内容,不能作为论据。
C项,“展示中华民族优秀品格,提升中国道路和发展经验感召力与凝聚力”,这些内容可以让地方了解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可以作为论据。
D项,“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是说出现问题,没有说怎么解决,不能作为论据。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以及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先梳理文本的结构层次,总结层意,然后可以看出论证结构特点;再从文本中寻找论据,看是哪种类型。
- 26 -
材料三第一段说“如何创新中国的对外话语体系?如何加强中国文化理念的国际传播,以使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在进行理念传播时尤其需要关注这些问题”,这是“提出问题”;
第二到六段,分别从隐性文化的重要性、中国当前的国际地位、西方对中国的误解、我们的文化宣传还停留在显性文化、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理念、中国思想等几方面“分析问题”。由此可见,材料三是先提出问题,再进行具体分析,论证思路清晰。
再看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如“前者强调可视的内容,如艺术、服饰、建筑等,而后者强调理念性内容,如价值观、思想等”,这是举例论证什么是显性文化、什么是隐性文化;“例如,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西方以‘马歇尔计划’来解读,这种类比充满了误导性”,这是论证西方对中国的思维和做法的误解等。还有对比论证,如“实际上后者的影响更大”,这是对比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对外宣传的价值等。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探究F。这类题型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角度来回答,前提是自己要能理解并认同,回答时能自圆其说,并结合文本时行分析。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关于李子柒的内容在材料一,对她的视频我们可以肯定、可以否定,但都要从文中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找出充分的理由。
如肯定,可从内容“李子柒视频散发着一种原生态的美,并且‘道法自然’等中国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隐藏在这种美的最深处”;形式“对外文化传播,不仅是政府和文艺机构的事,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同时,相较于政府主导的对外文化传播,民间的传播由于形式灵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更接地气,效果可能更好”;以及同传统媒体的对比“这是因为对外文化传播有了新媒介与互联网的结合,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已大大超越了传统媒体”这三个层面来肯定。
如否定,则可从内容较偏狭“她身着中国传统服饰,在山间汲泉水,在菜地摘时蔬,在幽静的院落里烹饪传统美食,周围鲜花灼灼,山林森森,流水潺潺,仿佛在世外桃源”,不能反映中国当下的状态,也不能反映中国全貌;目的是吸引流量,商业化、网红模式不能与主题宏大的“文化传播”挂钩以及火爆的短暂性,不能持续性等方面分析。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 26 -
(二)现代文阅读且(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送 米
孟宪歧
傍晚,老林来了。老林是党的地下交通站站长。柳溪归老林直接领导。跟老林来的一个人挑来两袋粮食。老林说:“清凉洞的伤员没粮了,你把这100斤小米送过去。”柳溪点点头。
老林又说:“今晚就走,越快越好。”
老林走了后,柳溪把两袋小米打开,他把双手伸进小米里抚摸着,那种感觉真好!
他家断顿了,他已经吃了两天野菜团了。
10岁的儿子见到小米,高兴地问:“爹爹,这回咱家可以吃小米干饭了吧?”
柳溪摇摇头:“不可以的。这米不是咱家的,是给东家的。”
儿子噘起了小嘴说:“一顿也不能吃吗?”
柳溪说:“东家的米,一粒也动不得。”
老婆颤巍巍地问:“你看,咱就留一点点,给娃熬口粥喝。大人好对付,娃受不了啊,行不?”
柳溪叹口气:“不行。这是救命粮,动不得啊!”
老婆默默给柳溪拿过两个菜团团。
柳溪装起一个,把另一个递给儿子:“我一个就够了,这个给你。”
老婆又从儿子手中把菜团要过来说:“穷家富路,来回一天一宿,一个菜团咋够?”
柳溪说:“我会在路上想法的!”
在老婆幽怨的目光里,在儿子祈求的眼神里,柳溪果断地挑起了两袋米,隐进夜色中。
柳溪家距清凉洞约70里,过了乔家镇全是山路,树木参天,荆棘丛生。柳溪挑着米,困苦可想而知。
天亮后,柳溪来到乔家镇。
多半夜的奔波,柳溪已经没有力气了,他摸摸怀里的菜团,舍不得吃。
他知道,进了山里,才更累,这菜团可是他的救命粮啊。
柳溪把米袋放在一家面馆前,进门跟掌柜说:“赏我一碗热水吧!”
掌柜看看门口的两袋米问:“啥呀?”
柳溪答:“给东家还的米。”
掌柜嘿嘿笑:“你这人真傻,拿着金碗要饭吃。这样吧,你拿小米换我的面汤,咋样?一斤换一碗。”
- 26 -
柳溪摇头:“东家的小米,万万动不得。”
掌柜沉了脸:“你的小米动不得,我这热汤也喝不得。”
柳溪转身挑起小米就走。
掌柜喊:“还东家的小米多一斤少一斤该咋着?你死心眼啊?”
柳溪边走边说:“我死心眼。反正这米不能动。”
出了乔家镇,就进山。
柳溪实在是走不动了。
路边有小溪,他跑过去,双手捧起水来,喝个痛快。
喝了不少水,肚子饿的滋味小了些。
他坐在路边,发现了一株小黄花,一看,是苦麻子,这东西能吃,就是特别苦,管败火的。
柳溪乐了:嘿嘿,这里有野菜,就饿不着我。
他吃了苦麻子,又看见了婆婆丁,还有羊妈妈,这些都是他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野菜,不一会儿,就吃得满口青绿色。
有东西填了肚子,柳溪的劲儿又来了。
刚走几步,柳溪见一男人一瘸一拐地走过来。
男人问:“你挑的啥东西?”
柳溪答:“小米。”
男人问:“卖点给我吧?家里没吃的了。”
柳溪答:“东家的小米,我哪敢卖呀?”
男人仍不死心:“你给我一半米,我给你两块大洋。”
柳溪想:100斤小米也就值一块大洋,现在50斤小米给两块大洋,这买卖合适呀。
柳溪说:“这样吧,今儿这米不能动,明儿我给你送来,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行不?”
男人面露难色:“可是,我这会儿缺粮啊。”
柳溪只好说:“这我可帮不了你。”
男人一瘸一拐走了。
柳溪心里难受。
他想,这小米如果不是送给八路军伤员的,他说啥也要卖给这男人点,一家人挨饿,那滋味他尝过啊。
柳溪望一眼前面的大梁,拿出菜团,大口吃起来。
他知道,翻过大梁,就到了清凉洞。
- 26 -
吃完菜团,他顿觉又来了劲,挑起小米,跨步翻梁。
站岗放哨的战士发现了柳溪。
10多个伤病员一同来到洞口迎接着他。
陈连长握着柳溪的手说:“柳哥,你辛苦了!我代表大家谢谢你!”
说罢,陈连长给他敬了一个军礼。
陈连长吩咐赶紧熬小米粥,柳大哥一定饿急了。
这时,一个男人一瘸一拐走进来,柳溪一看,是路上遇见的那人。
陈连长说:“这是新来的张排长,粮食没运来,肯定是有困难,我们自己也得想法,我就派他出山买粮。”
张排长把经过一说,大家都哄堂大笑。
柳溪喝了一顿香喷喷的小米粥。
(摘编自《民间故事选刊·上》)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在开头交代了柳溪的党员身份和他送大米的用途,这为柳溪后面拒绝别人的行为提供了思想支撑。
B. 柳溪“把双手伸进小米里抚摸着,那种感觉真好”一句,既暗示了其家庭贫困,又体现了粮食的无比珍贵。
C. 柳溪从妻子给他的两个菜团中拿出一个给儿子,而自己宁可路上挖野菜吃,这说明他是关爱家人的好男人。
D. 柳溪其实完全可用卖50斤小米的两块大洋为队伍再多买一些粮食,但他没有这么做,说明他确实死心眼。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是山路,树木参天,荆棘丛生”的环境描写,既突出了送米路途的艰辛,也突出了柳溪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
B. “菜团”对于柳溪来说,极其重要。文中写他先舍不得吃,后来又大口吃了,这看起来矛盾,实际不矛盾。
C. 小说将张排长花大价钱买米与柳溪舍不得动一点米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主要人物柳溪的优秀品质。
D. 小说情节虽然简单但很集中,叙述简洁,不枝不蔓;对话虽简洁,但寥寥数语就将人物形象的特点凸显了出来。
- 26 -
8. 小说的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中,柳溪家人、面馆掌柜以及张排长都向柳溪要米,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C
8. ①用“喝了一顿香喷喷的小米粥”突出了柳溪不辱使命后的愉悦心情。②用语虽然十分简洁,但照应标题“送米”,并交代了故事结局,使故事情节更为完整。③故事由“送米”开始,由“喝粥”结束.平淡朴素,而又耐人寻味。
9. 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小说就是借- -次次要米的情形,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②突出了主人公不为自己一心为公的形象特征。一次次的要米,使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也得以在一次次的矛盾冲突中完成,从而突出了人物的优秀品质。③揭示了小说的主旨,高度赞扬了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说明他确实死心眼”分析不当,应是体现了他作为一个革命者坚持原则的精神。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C项,“对比”说法错误,两者之间不是对比,两人都是为了伤员所需的粮食,其目的是一致的,因此不是对比。
故选C。
【8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思维角度涉及内容主旨、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语言修辞等方面。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结尾是“柳溪喝了一顿香喷喷的小米粥”。
从情节上来看,结尾的“喝粥”既照应了标题“送米”,又呼应了文中“送米”的过程,属于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严谨;
从人物上来看,“香喷喷”是人物喝粥的感受,体现出柳溪愉快的心情;一路忍受饥饿和劳累,把米到清凉洞,人物的愉快不仅仅是吃饱,更是对胜利完成人物的自豪,更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从效果上看,这个结尾简单、质朴,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空间,自己去品味这未尽的余味,反而更有滋味。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概括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思考这些情节的作用,答题时要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不能只答套路。
从情节上看,柳溪送米的过程中,安排了柳溪家人、面馆掌柜以及张排长向柳溪要米的情节,正是这些情节组成了这篇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因此这些内容丰富了小说情节,并一次次考验着柳溪,使得情节曲折有致。
从人物上看,从家人挨饿要米,到面店掌柜要拿面汤换米,到张排长要拿大洋买米,诱惑逐步升级,但是柳溪始终坚持原则,没有为利益所动。在一次次矛盾冲突中塑造了柳溪一心为公、坚持原则的优秀品质。
从主题上看,这样的情节设置能够突显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对小说主题的展现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点睛】小说中情节的作用方法指导: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 26 -
李纲,字文纪,观州格人。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挠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瘞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帝曰:“朕过矣!”时杨素、苏威用事,纲据正不诡迎随。会大将军刘方讨林邑,素言林邑多珍赀,非纲不可任,遂署行军司马。方揣素指,数危辱之,几殆。军还,不得调。稍除齐王府司马。复诏出南海,应接林邑。久不召,乃身入奏。威动纲擅去所部,以属吏。会赦免,屏居鄠。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平京师,纲上渴,授垂相府司录参军。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冈在东宫,太子建成尤加礼,尝游温汤,纲疾不从。有进鱼者,太子使脍之,唐俭、赵元楷自言其能。太子曰:“操刀脍鲤和鼎味,公等善之。若弼谐审谕,固属纲矣。”遣使赐绢二百匹。后太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肤尚书邪?”纲顿首曰: “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取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贞观四年,复为少师。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
(选自《新唐书·李纲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B. 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C. 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D. 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殿下:与“太子”一样,是中国古代对储君的一种特有的称谓。
B. 受禅:也称作“受擅”,新王朝的皇帝接受旧王朝皇帝禅让的帝位。
- 26 -
C. 顿首: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叩地再举起。
D. 印缓:官印和系印的缓带,亦作为官印的统称,古时治事命官须颁有印缓。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纲为人刚正,重视情义。李纲曾担任齐王宪的参军事,宣帝想要齐王宪的僚属编造罪名杀害齐王宪,但李纲誓死没有屈从。
B. 李纲尽职尽责,教导太子。李纲在隋朝时曾任太子洗马,劝说太子不要沉溺于靡靡之音,并请求太子杨勇将进献倡优的左庶子唐令则治罪。
C. 李纲拒绝逢迎,遭到打击。李纲不肯曲意逢迎当权者杨素等人,结果被杨素派任为行军司马,大将军刘方揣测到了杨素意思,多次加害侮辱李纲。
D. 李纲辅佐有方,受到赏赐。李纲受到太子李建成的礼待,有一次出游时,太子在随从的大臣面前赞扬李纲,说他辅佐有方,并派使臣赐给他两百匹绢。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
(2)操刀脍鲤和鼎味,公等善之。若弼谐审谕,固属纲矣。
14. 李纲做了太子詹士并得到太子赏识,为什么要“乞骸骨”?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太子的资质如一般人,如果让贤良的人辅助就能变好,如果让不正派的人引导就会变坏。
(2)操刀切鱼调和锅中的味道,你们擅长这些。如果说辅佐协调比喻开导,当然非李纲莫属了。
14. ①太子亲近无赖,与朝廷有隔阂;②不听从李纲劝谏。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 26 -
句子的翻译是:何潘仁,是贼帅,志在残杀,然而臣每次进谏他都能停止,任他的长史,所以心中无愧。陛下大功告成,常常自以为是,臣的话就好像石头扔进水中,哪里敢长期任尚书郎?“为其长史”的主语是省略的,“每谏”与“辄止”联系紧密,在“辄止”后断开,排除AB;“陛下”与“功成”是主谓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殿下是对诸侯或皇太子等的尊称,而不是“对储君的一种特有的称谓”。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B项,“并请求太子杨勇将进献倡优的左庶子唐令则治罪”与原文不符,原文唐令则“自比倡优”。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中人,一般人;不肖,不才,不贤,指不正派的人;导,引导;恶,动词,变坏。
(2)和,调和;善,擅长;弼,辅佐;审谕,比喻开导;固,本来。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题的答题步骤为: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
根据题干要求,在文中找到“乞骸骨”相关情节:“太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意思是,太子开始慢慢亲近无赖,胡乱猜忌与朝廷有了隔阂;“纲频谏不见听”意思是,李纲频频劝谏又不听从。据此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 26 -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李纲,字文纪,观州穆人。少年时代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在周朝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事。宣帝想要杀宇文宪,召来他的僚属编造罪名,李纲誓死没有屈从的言辞。宇文宪被杀后,李纲用没有帷盖的车子载着尸体,宇文宪生前的僚属都躲得远远的,李纲扶着棺材嚎啕恸哭,埋葬完毕,才离去。
李纲事奉隋朝时任太子洗马。太子杨勇宴请东宫臣子,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又唱《武媚娘曲》。李纲说:“唐令则身为调教辅佐太子的官员,却将自己当作歌女,进献低俗的声乐,惑乱太子的视听,如果让皇上知道了,岂不是要连累殿下吗?臣请求对他治罪。”杨勇说:“不要多事,是我想听音乐了!”后来杨勇被废黜,文帝严词谴责,东宫里的官吏僚属无人敢插话,唯独李纲说:“陛下平时不教育太子,所以太子才如此。太子的资质如一般人,如果让贤良的人辅助就能变好,如果让不正派的人引导就会变坏,为什么让擅长歌舞的仆役和小人每天侍候在身边呢?”皇帝说:“是朕的过失啊!”当时杨素、苏威掌权,李纲坚守正道不肯曲意逢迎。适逢大将军刘方讨伐林邑,杨素说林邑盛产珍宝,非李纲不能胜任,于是派李纲任行军司马。刘方揣测到了杨素的意思,多次加害侮辱李纲,几乎陷李纲于死地。军队回朝后,不得调动。慢慢才出任齐王府司马。后来皇帝又下诏李纲出任南海,让他接应林邑。好久不被召回,于是亲自入朝上奏。苏威弹劾李纲擅离职守,将政事交给手下官吏。适逢大赦免罪,隐居在鄠。大业末年,贼帅何潘仁强迫他任长史。
- 26 -
高祖平定京城,李纲进京拜见,授任丞相府司录参军。高祖受禅即位,授任李纲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李纲在东宫时,太子李建成尤其礼待他,有一次出游温泉,李纲有病未能随从。有人进献生鱼,太子让人把鱼做成佳肴,唐俭、赵元楷自称他们能做。太子说:“操刀切鱼调和锅中的味道,你们擅长这些。如果说辅佐协调比喻开导,当然非李纲莫属了。”派使臣赐绢两百匹。后来太子开始慢慢亲近无赖,胡乱猜忌与朝廷有了隔阂,李纲频频劝谏又不听从,于是请求退休。皇帝骂道:“你能任何潘仁的长史,却羞于任朕的尚书郎吗?”李纲叩头说:“何潘仁,是贼帅,志在残杀,然而臣每次进谏他都能停止,任他的长史,所以心中无愧。陛下大功告成,常常自以为是,臣的话就好像石头扔进水中,哪里敢长期任尚书郎?而且臣事奉太子,太子又不听臣的劝告,所以上交官印。”皇帝拒绝说:“朕知道您是个正直的人,希望您自始至终辅助我儿子。”贞观四年,又任太子少师。后来患病,皇帝遣房玄龄到他家里慰问。第二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鹊①
韩偓
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
高处营巢亲凤阙②,静时闲语上龙墀。
化为金印③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
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④。
[注]①本诗作于后梁乾化二年,当时诗人隐居福建南安。诗人曾任唐朝兵部侍郎。②凤阙,汉代官阙名。③化为金印,《搜神记》卷九:“常山张颖,为梁州牧。天新雨后,有乌如山鹤,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颗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颗以上闻,藏之秘府。后议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尧舜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复置。’颗后官至太尉。”④万年枝,此处指年代悠久的大树,喻指唐王朝。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偏承雨露润毛衣”表层意思是鹊经雨承露而羽毛润泽的姿态,暗寓自己受帝王恩泽。
B. “黑白分明众所知”写鹊的羽毛有明显的黑白两种颜色暗喻自己有爱憎分明的品行。
C. “凤阙”是汉代宫阙名,诗中指皇宫、朝廷。“高处营巢亲凤阙”暗喻自己曾在朝为官。
D. 颈联下句化用喜鹊为牛郎织女在银河上架桥的传说,表达仕途多外、思念家人的悲苦。
16. 请解释诗的尾联的意思,并分析这一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5. D 16. 尾联意思是说自己如今栖身天涯,迁徙不定,能够托身的只有唐王朝。抒发了诗人去国怀乡之痛和不忘君恩、是非分明的爱国情怀。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表达仕途多舛、思念家人的悲苦”错误,这一分析不恰切,该句用典,表达自己隐居南安,心系朝廷的忠心。
- 26 -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韩偓,中国唐代诗人。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翻译:鹊经雨承露而羽毛润泽,众所周知鹊的羽毛有明显的黑白两种颜色。鹊在高处营建巢,静下来的时候闲话世事。化身为吉祥的征兆,飞向银河去。鹊栖身天涯,迁徙不定,能够托身的只有年代悠久的大树。“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万年枝,此处指年代悠久的大树,喻指唐王朝,根据注释可知,尾联意思是说自己如今栖身天涯,迁徙不定,能够托身的只有唐王朝。根据注释“尾联意思是说自己如今栖身天涯,迁徙不定,能够托身的只有唐王朝。抒发了诗人去国怀乡之痛和不忘君恩、是非分明的爱国情怀”,可知诗人去国怀乡之痛和不忘君恩、是非分明的爱国情怀。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日光暗淡,日将西沉,诗人流连孤松,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的句子是“____,____”。
(2)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
(3)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
【答案】 (1). 景翳翳以将入 (2). 抚孤松而盘桓 (3). 天生我材必有用 (4).
- 26 -
千金散尽还复来 (5). 至丹以荆卿为计 (6). 始速祸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翳”“抚”“桓”“材”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 ① 。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
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她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 ② 。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六百多年前,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于是长住下来,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绘就了这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山水长卷。据说,八成画面都取材于桐庐境内的江山景色。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引用 比喻 夸张 B. 对偶 反复 排比
C. 对偶 夸张 拟人 D. 排比 引用 比喻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舍茅亭之间的樵夫钓客的身影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18. D 19. ①有着自己的上游(源头)②便晕染成(绘就成)一幅幅画卷
20. ①原文使用了三个短句,节奏明快、有力,并和前文句式保持一致。改成长句后,就没有这个效果了。②原文使用“参差隐现”很好地表现出樵夫钓客的身影状态和那种当地特有的朦胧感觉,且这里的“参差隐现”是与“萧散淡泊的诗意”紧密相连的,删掉“参差隐现”后.就缺失了这层诗意。
【解析】
- 26 -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有所了解,能够抓住特征快速判断,并能结合语境分析修辞手法的妙处。
选段中没有使用夸张、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也仿佛一条长河”使用了比喻手法;“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使用了引用手法;“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使用了排比手法。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具体考查情境补写。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第一空,前面把古典诗文比喻成一条长河,后面说“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这是在追溯最早写“桐庐”的源头,因此横线上可填写“有着自己的上游(源头)”;
第二空,前面说“诗画不分家”,又说“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她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既然前面已经说到了“诗人”“韵脚”,那么此空就应当提到“画”,因此可填写“便晕染成(绘就成)一幅幅画卷”,注意句式与“化成一行行韵脚”协调。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着眼于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意境、情感色彩等;然后从句式、用词等角度分析对比,看看哪种表达更能传达作者的意思;这类题有时还要注意与上下文的协调。
对比这两句话,我们发现两个区别,一个是原句是短句,题干句子是长句;而是题干句删掉了“参差隐现”这个词语。
短句的特点是短小、精炼,读起来节奏明快、有力,而前面的句子“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也是短句,那么使用短句就能够与前文风格保持一致,变成长句就不协调了。
- 26 -
“参差隐现”这个词是形容“樵夫钓客的身影”的,这样写富有一种朦胧美,与后句“萧散淡泊的诗意”共同营造一种诗的意境,表现山水长卷的诗意之美;而改成长句并删掉这个词语后,就缺失了朦胧的意境,既不能与后句“萧散淡泊的诗意”协调,也无法体现画作的诗意。
因此,还是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点睛】赏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 (1)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③反问句,加强语气;④感叹句,抒情强烈。答题模式:这是个……句,(作用)……表达了……
(2)从修辞角度入手。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①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②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③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④排比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⑤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用词的角度入手。答题模式:“……”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从表达方式入手。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①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②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③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④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答题模式:运用于……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
21.下面是大湾供电所发布的停电通知,其中有四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因供电所线路严重老化需要换掉,所以决定自11月28日8:00起,成华初级中学附近地方停电,停电时间于11月28日17:00结束,到时候上述区域将恢复供电。不便之处,敬请原谅!
【答案】①“换掉”是口语,改为“更换”;②“附近地方”是口语,改为“周边区域”;③“到时候”是口语,改为“届时”;④“原谅”改为“谅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具体以应用文的形式考查。解答此类题目,要仔细审读题干,找到答题方向,比如本题要求“其中有四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这就告诉我们去找口语化的词语,改成书面语即可;另外这种题一般会有一些细节,比如修辞、字数等限制,需要考生注意。
这则停电通知有四处使用了口语词,比如“换掉”“附近地方”“到时候”“原谅”,而通知是比较正式的,因此只要将这些词换成书面语即可。
- 26 -
22.把下面两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60个字。
本报北京8月17日电,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千乘一号01星”“星时代—5”卫星和“天启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
该火箭是一款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火箭总长19.5米,箭体直径1.2米,起飞重量约23.1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200公斤。该火箭是我国目前固体火箭中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火箭,但运载效率却很高,具有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等特点。
【答案】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发射三颗卫星,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压缩能力,属于新闻类语段压缩试题。此类试题压缩后的内容应是陈述对象和事件构成的主谓式陈述句。解答此题,可根据压缩语段的要点“谁”“事件”“结果”对文章信息进行筛选概括,材料的对象是“我国”,事件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发射了“千乘一号01星”“星时代—5”和“天启二号”三颗卫星,结果是“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据此有条理地将各个要素表述出来即可。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深圳一名9岁女孩,乘坐电梯上行时,突然遭遇电梯下坠。她马上按下所有按钮,电梯从19楼渐次滑至1楼,女孩安然无恙。
材料二:
江苏一名13岁的男孩,独自在家时遭遇火灾。看到客厅冒烟,他立刻躲进卫生间,将淋浴打开对准门缝喷洒,防止明火蔓延,同时大声呼救,最终被消防员安全救出。
材料三:
日前,江苏省深阳市别桥中心小学一名五年级学生的父亲在班级群里说:“今天我去学校,挂上来访证啦。回来跟孩子一说,孩子立马说,老师早就说过,外来人员到校必须登记并戴上‘外来人员来访证’。为学校保障孩子安全的举措』奴赞!”据介绍,该小学开设了“午间三分钟—护航孩童生命成长”安全教育课程,旨在关注学生安全防护与安全教育。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高中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 26 -
①参加学校演讲会写一篇演讲稿。
②给教育报写一封建议信。
③给家长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冷静机智,学会自救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冷静机智,学会自救》。
当我们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每天都能看到车祸、食物中毒、坠楼、火灾、溺水、误伤……等报道,一件件、一桩桩都让人触目惊心。我们无法体会那些人面临死亡,失去生命那一瞬间脑海里有过什么想法或是经历了什么样的恐惧,但活着的我们都能感受一个生命突然从身边消失的痛苦和无奈。
据了解,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将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有专家指出,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缺乏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掌握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在面对意外或危险时,能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护自救,机智勇敢地处置危险,我们才能快乐、平安、健康地成长。
人类是在灾难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面对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突发事件,抱怨愤怒无济于事,也于事无补。这时若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理性的反应,就能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伤亡和损失。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12秒自救机会”,即地震发生后,若能镇定自若地在12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能给自己提供最后一次自救机会。否则,凶多吉少。日本曾有统计,发生地震时被落下物砸死的人,超过被压死的人,可见冷静和好心态就是逃生力和减灾力。
- 26 -
保持良好心态,往往能规避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灾害。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不同的人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心理素质较好者,也会感到紧张害怕,但大脑清醒,肌肉有力,反应敏捷,行动有力;心理素质不好者,如平素胆小怕事者,见灾难临头会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不知赶快逃离,最终遭致危险。尽管每一个人面对恐慌、灾难、死亡等危险,都会感到担心、害怕,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心理表现的应有之义。但是,除了这些“应有之义”之外,人们更应该表现出坚强的一面,害怕不是办法,担心无济于事,既来之,则安之,坦然面对,设法解决,这才是成熟心理的凸显。
人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方式,既与个体特征有关,也与训练有关,平素加强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应付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对心理素质较差的个体进行这种训练,是非常有益的。日本的抗震防震教育是从娃娃抓起的,每年的9月1日还是全国的防灾日,都要组织大规模的防灾演习。而我们安全预防教育则相对匮乏,安全意识也相对薄弱,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和经验也欠缺,安全教育的短板急需弥补。
同学们,生存是一种本领,善于生存、学会自我保护是我们一生必修的功课。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审题:本题共设置三则材料,前两则材料记述的是小学生在危险和意外等突发状况中成功自救的事件,第三则材料是学校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实例。三则材料分别从学生自身和学校教育的角度,关注学生安全防护与安全教育问题。据此,考生写作时应围绕“未成年人安全教育”的问题,探讨提高安全意识、生存意识,如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自救自护的能力。本题所给任务有三个:任务一,参加学校演讲会写一篇演讲稿,写作时要注意演讲稿的形式,还要注意演讲的具体情境,内容上侧重呼吁学生提高安全意识,从学生自身角度增长安全知识和经验;任务二,给教育报写一封建议信,注意书信体的格式,称谓、语气要得体,内容上侧重提出合理的安全建议;任务三,给家长写一篇倡议书,注意倡议书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写作对象是家长,考生写作时要从家庭教育角度提出合理的倡议。还要注意以高中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三个写作任务,任选其一。
参考立意:
为参加学校演讲会写一篇演讲稿,可立意为:①自保自救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力;②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生必备的;③学习贵在应用。
给教育报写一封建议信,可立意为:①各级学校都应把培养学生安全防护意识放在应有的位置;②自保自救不是选修课,应是必修课;③各级学校应重视校园安全;④学校教育,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卫生健康素养。
给家长写一封倡议书,可立意为:①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的分数,也要重视孩子的安全防护意识的培养;②家长应大力支持学校采取的安全措施;③安全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的必要选项。
- 26 -
参考素材:
(1)生活中,只有那些善于生存、会自我保护的人才算得上是主宰生活的强者。学会生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本领。
(2)鲁滨孙在荒岛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自由“王国,”并且在其间生活了二十八年,整整二十八年呀!我们之间谁都可以想象,这二十八年中他曾经在荒岛上经受的各种艰难困苦、孤独寂寞。但是,是什么支撑着他能够如此呢?是生存!他用生存的本领,克服重重困难,战胜重重危机,创造出人类史上神话般的奇迹。
(3)当汤姆•索亚与贝琪被困于魔克托尔山洞时,他们用风筝线去探路并寻找出口,在风筝先能到达的情况下顺着两条通道向前探路,有去探索第三条通道,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最终,在一片摸索中找到了出口,并被人们解救出去。这一切,都源于生活的经验,都源于对生存的欲望。
(4)对于那些会生存、善于生存的人来说,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生存好像一场游戏。在遇到偶发事件、危险以及灾难时,我们要学会不惊慌失措,积极开动自己的大脑,用之前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来使自己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5)世界的舞台一直都井井有条,太多的戏子,涂着油彩,唱着既定的独白。红脸的宣扬忠义,白脸的道尽奸邪。可,谁又知道,英雄的面具下会不会隐藏着一张丑恶的面孔,平凡的装束下是否掩盖着一个伟大的灵魂。我们,看不清。因为一切都是那么有序,那么天衣无缝,如一潭湖水波澜不惊。
(6)谁又能让那些戏子们素面登台,演绎自己?谁又能让这出戏不经过任何编排?突发事件正是这样一纸提前出演的通知,一块砸向水面的巨石。高尚和低贱往往只有一墙之隔,突发事件则是一柄铁锤,重重的抡起,狠狠地落下。有的墙弱不禁风,一击即碎;而有的墙,千锤百击,岿然不动。
结构示例:《冷静机智,学会自救》,演讲稿。开篇从触目惊心的意外事故说起,指出未成年人应对意外事故的主要问题:缺乏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正面分析和解决问题:保持良好心态,往往能规避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灾害;加强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应付能力的训练。结尾扣题,总结收束。
- 26 -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26 -
- 26 -
相关文档
- 海南省儋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2021-06-0426页
-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2021-06-0412页
-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92021-06-049页
- 2018-2019学年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2021-06-0411页
- 2018-2019学年海南省儋州一中高二2021-06-0415页
- 语文卷·2019届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二2021-06-0315页
- 【语文】海南省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2021-06-0314页
-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2021-06-0326页
- 海南省海口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2021-06-0328页
-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2021-06-0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