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50 KB
  • 2021-06-04 发布

语文卷·2019届甘肃省庆阳六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高二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语“新词”漫议   在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中,语言从来就是变动不居的。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此平等、互相影响的,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该对等地相互吸收“外来语”。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同样,“外来语”更多的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少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成为“普通话”,只因为北京处在政治、文化中心。近代许多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因为上海是商埠首开之地,且日渐成为经济中心,总是风气先得。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的,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阴阳怪气”等词语,若查书一看,原本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得风气之先,南风渐盛,于是“粤味普通话”也随粤菜一道北上,如“买单”“搞定”“生猛”等,已渐渐成为“普通话”。现在“港台腔”颇受责难,其实“港台腔”不也是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吗?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港台腔”的“耶——!”“哇——!”代替“哎哟——!”来表示惊叹,引起了一些尖锐的批评责难。其实,被视为“惊叹”之“正统表达”的“哎哟”也并非古来如此,一成不变。如要“正统”,只能回到不是“噫吁嘻——!”就是“呜呼哀哉——!”的时代。几年前,我就曾撰文,主张不妨用“听取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淡心态,来“听取‘哇’声一片”。   万众瞩目的“胡连会”新闻报道就曾说,“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体认”,胡连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多次出现的“体认”“愿景”不是立即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了我们的“普通话”吗?其实,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普通话”尤其是“简化字”在台亦影响渐强。这恰恰说明,两岸语言在互动中越来越融洽,而不是把彼此的语言视为有害的洪水猛兽而渐行渐远,这实在是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幸事。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统”,非祖宗八代“根正苗红”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应当说,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1.下面对文中画横线的“普通话”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B.是指那些先在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流行,而后在其他地区迅速流行的某些方言或流行语。   C.以“体认”“愿景”‎ 等词语为代表的,已收入《现代汉语词典》,被接纳为标准语的词汇。   D.我们认为很“普通”的,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语言。   2.与“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一句话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   B.“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   C.京、沪、粤地的某些方言受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得到广泛认同,但作为“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的“港台腔”受到不平等的责难。   D.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   3.下列推论与作者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在交流、演变中的“功利性”是客观规律,我们只能接受它、利用它,而不能人为地去改变它。   B.对语言的演变现象不妨持豁达的态度,不必动辄大惊小怪、批评指责,过分地强调“正统”是有害且不识时务的。   C.作者提倡并鼓励用字、用语自由化,因此与现代汉语规范化要求相悖。   D.只有不断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水平和国际政治地位,才有可能使汉语在与外来语的交流过程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被骗 ‎(俄)米哈伊尔·扎多尔诺夫 没有一辆出租车肯停下来,我都快冻僵了。我甚至想,要是有车快点儿把我送回家的话,我愿意付两倍的车钱。突然,有一辆空车像从地下冒出来似的停在了我面前。我扑了过去,还没等我说要付钱,司机就从车里出来了。他打开车门后对我说:“请上车吧!您冻坏了吧?”‎ ‎“什么?”我没明白,身子甚至不自主地向后闪了一下。‎ ‎“我说您快上车吧,”他微微一笑说,“我把暖风打开,要是不管用,我再给您一条毯子,您把腿裹上。”‎ 我扫了一眼这辆车,顶灯、牌照都有,是出租车啊。“我去切尔塔诺沃,那可挺远的!”我犹犹豫豫地说。‎ ‎“切尔塔诺沃就切尔塔诺沃!远就远呗!”司机又温柔地一笑,“乘客要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走吧。”‎ 我忐忑不安地钻进了车里。‎ ‎“如果您同意的话,我们抄近路吧。”司机说。‎ ‎“不用,”我一直保持着警惕,“通常怎么走就怎么走吧。”‎ ‎“好,您别紧张,休息吧,”司机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咱们该怎么走就怎么走。”‎ 我的腿渐渐暖和了。后视镜上方挂着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肖邦的乐曲,但我的心情一点儿也没轻松起来。“为什么他那么极力地劝我上他的车,现在还要走这条我不熟悉的路?”我把手提包紧紧地抱在胸前想,“我应该坐在后座上,那儿能安全点儿。我有老婆,还有一对双胞胎!”‎ 司机首先打破了沉默:“您喜欢肖邦的哪首曲子?”‎ ‎“什么?”我正胡思乱想,一时没反应过来,为了不让他发现我的窘态,我又赶紧补了一句,“我都喜欢,您呢?”‎ ‎“我喜欢那首《寂静的夜》。”司机回答。‎ ‎“他要把我怎么样啊?”我一听心里更害怕了,脑子迅速地转着,猜想着各种可能,“想跟我多要点儿小费?还是要干别的?”这时,司机又给我讲起了肖邦。讲到兴头上,他还说起了英语,过一会儿醒悟过来了,又改说俄语。“他怎么知道这些?”我心里想,“一个开出租车的有那么多时间读这些东西吗?肯定没有!谁有时间呢?在哪儿读的?难道是……”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在监狱!那儿有的是时间!就是说他是逃犯!所以他才这么热情,就是让人别怀疑他。他肯定是把真正的司机打晕、捆上、藏起来了,然后自己开车出来打劫了,抢够了钱就逃到国外去。听说,这种事经常发生。肯定是!还学了英语。他在监狱里待了肯定不止十年。我认倒霉吧!钱都给他,只要他不杀我就行了!”‎ ‎“到了!”我正想得入神,司机突然笑着告诉我。‎ 我看了看窗外,确实是到我家门口了,而计价器上显示的车费比以往少很多。“他是个惯犯!就要动手了!”想到这儿,我马上把身上所有的钱都小心翼翼地递了过去,然后就去开车门,想尽快逃出去。可车门怎么也打不开!而这时街上正好一个人也没有,就我们俩……‎ ‎“先别开门”,司机温柔地说,“我还没……”‎ ‎“我身上没钱了!就剩下点儿香肠了!”我喊了一句,准备用手提包自卫。‎ ‎“我还没给您找钱呢。”司机打断了我的话,把多余的钱递了过来。然后他下了车,绕到我这边,打开车门说:“谢谢您!您到家了。祝您晚安!如有不周之处,请您原谅!”‎ 我惊愕地呆立在人行道上。我被骗了!可到底怎么被骗了呢?我不知道。我正发呆时,又有一个行人朝车跑了过来,急匆匆地问:“司机,到梅德韦多克去吗?”‎ ‎“您好!请上车吧!”司机走下车来,给他打开了车门。‎ 那个人为难起来,不知如何是好,看了我一眼,但还是钻进了汽车。又有一个人“落网”了!但我的心情却随之轻松了起来。——(摘自2008年6月10日《环球时报》)‎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身子甚至不自主地向后闪了一下”就坐上了出租车,表明“我”是一个缺乏警惕心的人,这样的人最容易上当。‎ B.司机给“我”讲肖邦时,讲到兴头上说起了英语,一会儿又改说俄语,表明司机是一个有学识和修养的人。‎ C.结尾写又一个人上了出租车,“我的心情随之轻松了起来”,说明“我”终于为自己没被司机欺骗而暗自庆幸。‎ D.小说题为“欺骗”,实际上并没有谁欺骗谁的问题,这个题目只是作者为吸引读者注意而故弄玄虚罢了。‎ E.小说表现“我”的怀疑,运用了出色的心理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我”的紧张、恐惧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5.小说中的司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6.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是赞扬人性美好,也有人认为是揭露人性丑恶,你同意哪种说法,并阐述理由。(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活一天就要做一天新闻 董岩:新闻摄影的原则给摄影记者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唐师曾:新闻摄影不要求拍得如何美丽,而应具有批判现实主义思想。把主流社会不在意的真实展示出来,提供给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读者领悟,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依据这一原则,摄影记者不该给被摄体描眉画眼。心中的“至美”首先是自然,自然第一。摄影记者应该发现“至美”,再选择恰当的时间、空间记录“至美”。是“记录”而不是夸大一点的“宣传”“工程”。摄影记者应该一针见血地发现问题,建议“被摄者”顺应自然规律,同时参照时下的审美价值。‎ 董岩:您曾先后五次去中东采访,一定遇到过许多困难、危险。‎ 唐师曾:困难、危险的地方才有真实而有价值的新闻。我已经无法回忆多少次我和我的大吉普陷在沙漠中,被恐怖分子围追堵截、被士兵扣留、被难民包围,以色列南方军区曾动用M113装甲车和AH— 60“黑鹰”直升机在沙漠中追踪我……‎ 董岩:在很多人眼里,您是一个勇敢的战地记者。‎ 唐师曾:我不喜欢这个称呼,这是记者应该做的。其实危险性最大的是战争摄影师。我最佩服的人是卡帕。卡帕是真正的世界公民,几乎经历了那个时代的所有战争。他是靠诺曼底登陆的照片出名的,别人站在船上拍,卡帕跳下去自己拍。他的镜头都是简单的、平视的,不是仰视或者俯视的,这一辈子他只给自己打工。‎ 董岩:采访时,您曾把口袋里所有的钱和食品送给需要帮助的人,也曾把身上背的活命之水全部送给了帮助过您的骆驼队。在很多人眼里,您“唐老鸭”是真诚、热心的。‎ 唐师曾:记者的魅力首先在于诚实、不装孙子。好记者就要像卡帕那样,四海为家,有一颗博爱之心,胆子比我大,能如实、客观地记录那件事,不惜生命。被地雷炸翻还按一下快门,没有任何人能阻止。‎ 董岩:作为记者、作家、探险家,您如何评价自己?‎ 唐师曾:我觉得最称职的、最看重的还是记者,别的所得都属于记者的附属产品。我有一个优秀记者所应具备的独立工作、独立思考的品质,这品质出于天性,更多的是出于后天的历练。总结起来说,当记者,我喜欢,我擅长,我以此为生。我原创,我自主,我不可替代。‎ 董岩:为了新闻采访,落下了一身病,几乎搭上了命,想想自己,亏不亏?‎ 唐师曾:不后悔,我认为值。生命一闪而过,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亲历了那么多大事件,很幸运。况且记者这份职业还培养了许多技能:开车、语言、写作、摄影……有这么多收获,你还说亏吗?我是为新闻而生的,活一天就要做一天新闻。为此永远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 董岩:会有这样一天,您开始厌烦摄影,并最终扔掉手中的相机吗?‎ 唐师曾:不可能。因为我现在拍的片子均是一些富有挑战性甚至是很危险的题材,置身于这样的工作环境,我的激情和创造欲望不仅不会消减,反而会得到强化。但我确实期待着像卡帕那样,在临死的一瞬间还能最后一次按下快门。而您所说的“那一天”估计也将与我终生无缘——您说,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幸福、很惬意的事吗?‎ ‎7.下列对文中提到“卡帕”的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卡帕几乎经历了他那个时代的所有战争,哪里有战争哪里就可能有他的身影,他是真正的世界公民。‎ B.唐师曾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反复提到卡帕,强烈表达了唐师曾终身从事新闻摄影事业的愿望和永不放弃的追求。‎ C.卡帕一辈子只给自己打工,意味着他不屈从外界压力,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新闻摄影记者的职业个性。 ‎ D.卡帕在临死前的一瞬间还能最后一次按下快门,这充分表明,为了新闻,卡帕可以不惜生命,新闻是他生命的全部。‎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访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新闻摄影的原则与要求,一是唐师曾从事新闻摄影的经历与体会。‎ B.董岩的采访言简意赅,能将对话步步引向深入,最后一问出人意料,引发了唐师曾的激情与创造欲望。‎ C.唐师曾的回答委婉含蓄但态度明确,有着鲜明独特的个性色彩,如“我原创,我自主,我不可替代”。‎ D.这篇访谈注重采访对象丰富的工作经历与深刻的人生感悟,角度多样且具有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 ‎9.唐师曾为什么说“活一天就要做一天新闻”?‎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资酒具,于半道栗里①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迁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选自《宋书·陶潜传》,有删改)注:①栗里,地方名。‎ ‎10.对下列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博学,善属文。 属:写作 B.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 要:通“邀”‎ C.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 征:征召 D.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致:到达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1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归去来兮辞》是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内容上以抒情为主;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B.《滕王阁序》属于诗文之序。古人宴集时,常一同饮酒赋诗,诗篇多了,就由在场的人作序,叙其缘起。就这个特点来说,《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是相同的。 C.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庄子的写作风格对后代有巨大的影响,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可以说是直承《庄子》。 D.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汉魏晋时臣下以“表”上奏,是陈述衷情的。历来论“表”之所以推《出师表》、《陈情表》正是因为它们最能体现“表”的文体色彩。‎ ‎13.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二)古诗词鉴赏(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闾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14.司马迁论屈原时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馋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 屈原列传》)本诗前两句又是如何写屈平之“怨”的?(4分)‎ ‎15.此诗三、四句,历来得到诗评家的赞誉,《诗法易简录》赞道:“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请分析这两句写景的作用。(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个小题,每空1分,共7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聊乘化以归尽, ”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 ‎(2)《滕王阁序》中用“ ,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写出了滕王阁的高峻色彩的宏伟气势。‎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 , 。”。‎ ‎(4)《陈情表》中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 , 。‎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尽管当前德国经济仍未摆脱衰退困扰,但德国政府未雨绸缪,从长计议,制定了新的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战略。 B.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那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C.大别山地区奇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前来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和寻古探秘的学者不绝如缕。 D.也许,乔布斯的传奇人生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土企业家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见证属于我们自己的“苹果”。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由于连日暴风雨,使荷兰海岸出现大批流离失所的海豹孤儿。它们如果继续暴露在外,几乎难逃死亡的命运。幸好当地的志愿者们建立起了海豹孤儿院。 B.过去氢化植物油被广泛用作植脂末的原料,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氢化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无益,只会增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C.活性炭组成成分主要是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配置而成,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工序加工制造而成。 D.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提出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校车优先通行权利,加强校车监管,保障校车安全。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内心里拥有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②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③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 ⑤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⑥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A.④①③②⑥⑤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①②④⑤⑥   D.④③②①⑤⑥ 20根据下列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材料中“拼”的含义。(3分)(15个字以内)‎ 眼下,“拼生活”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例如,刚毕业的陈明就和两个同班同学“拼房”——1 500元人民币的房租分成三份,每人都能省下一大笔钱,拼生活,囊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拼卡”——一起到商场买东西,优惠卡、购物返券各取所需,赚商家的钱;“拼杂志”——你买ELLE,我买《瑞丽》,交换着看……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拼”在这里的含义。‎ ‎21.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有几处用语不得体,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我们是跨世纪的青年人,祖国建设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肩上。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我殷切期望平时抄作业、考试作弊的同学赶快改正错误,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1)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 ‎ ‎22.假如你是班长,受班主任委托召集学生代表座谈,收集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发言:‎ A.谁跟谁一个宿舍他说了算!他又不了解我们彼此的关系和生活习惯,“乱点鸳鸯谱”害苦了我们,我建议分宿舍自由组合。‎ B.自由组合也不一定好啊。爱玩爱闹的自由组合到一起,就寝时说笑不停那可怎么办?‎ C.先自由组合,老师再审核把关比较好。‎ D.我赞成C的观点。不仅宿舍可以这样分,座位也可以这样分。‎ E.老师审核?那还不是老师自己说了算吗?‎ F.不能这么说,学生还是应该听从老师安排的。他的安排自有一定道理。我觉得老师做决定前多做做当事人思想工作,以理服人就好了。‎ 请你将这部分同学的意见整理一下,口头转达给班主任,要求内容信息全面、表达委婉得体,不超过60字。(5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钱钟书夫妇将几百万元的稿费全部捐赠清华大学,建立基金会,而且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有人问:为何?答曰:“好读书。”杨绛先生在百岁寿辰时不搞庆祝活动,拒绝所有采访,她说:“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人们发现,他们从未参与过“中华脊梁奖”等奖项的评选,但他们恰恰才是真正的中华脊梁。 请以“脊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1【答案】 B(体现在第二段“如不少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成为‘普通话’”和“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A.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普通话的定义”,和本文中的“普通话”意思不同;C.普通话是语言,不是语言中的某些具体词汇;D.是指已被人们所熟悉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可以是普通话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方言。) 2【答案】 C(从上下文看,“责难”是某些人对“港台腔”提出的批评,是人为因素;题干所说的“势利”和“不平等”是语言交流中的客观规律。二者意义指向不同。) 3【答案】 C(C.作者在文章中没有这样的意思,本文的观点与提倡现代汉语规范化并无矛盾。)‎ ‎4【答案】BE,A项并非缺乏警惕心,而是被司机的热情吓到了;C项不是为自己庆幸,而是为这个人遇到这样的好司机而高兴;D项,是“我”对司机的错误判断,其实是“我”欺骗了自己。‎ ‎5【答案】为人真诚无欺;心地善良,善解人意;有学识,有修养。(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4分。)‎ ‎6.【答案】赞扬说:司机热情周到为乘客服务,不计路途远近、天气寒冷、天色将晚,即使遭受怀疑与误解也无抱怨,依然尽心服务。他并不是为了多收钱,是一个心地善良,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而这正是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本文是在赞扬司机,引导人们学习司机这种精神。‎ 揭露说: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热情周到服务反倒引起和招来猜疑戒备,“我”这样的人在当今很多,作者意在批评对别人过于戒备猜疑的人,揭露人性丑恶的一面,呼唤善良、信任与关爱。扎多尔诺夫小说(《第9车厢》等)多采集生活中的细节将其以更加荒诞的手法表现出来,通过简单的事情挖掘人性当中丑恶的一面,讽刺人们思想上的弊病。‎ 我更倾向于揭露说。因为赞扬说缩小了小说的主旨范围,仅仅是赞扬司机个人,尽管当今社会像司机这样的人越来越少,我们呼唤这样的人和这种精神。而揭露说就更具普遍性和深刻性,作者揭露批评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心态,不良风气、不安定的社会秩序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不信任,这样解读也更符合扎多尔诺夫作品多以讽刺批评见长的特点。‎ ‎(观点1分,分析理由2分,写作意图2分)‎ ‎7.【答案】 B ‎【解析】 B.唐师曾反复提到卡帕,并非为了表达“终身从事新闻摄影事业的愿望”。‎ ‎8.【答案】 A ‎【解析】 B项引发的并非“唐师曾的激情与创造欲望”。C项“委婉含蓄”应为“干脆明确”。D项没有时效性。‎ ‎9.【答案】 ①热爱(或喜欢)这个职业。②能经历许多大事件。③能培养许多技能。④职业的历练能培养独立思考的品格。【解析】 答案在唐师曾的倒数第二段答话中。‎ ‎10.【答案】D【解析】D项“致”指让……到达。‎ ‎11.【答案】B【解析】 B错在“亲人去世”,应是“亲人年迈”。‎ ‎12.【答案】A【解析】A(四言六言)‎ ‎13.【答案】①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呢?”②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 ‎ ‎【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至”指入世为官,“奈何”为什么,“自苦如此” 使自己受苦,各一分,语意完整给2分。(2)这个句子中“以”认为,“同志”志向一样,“耻”意动用法,各占1分,语意完整给2分。‎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14.诗的起句即景起兴,以沅湘的水引出屈原;又以沅湘水的流“不尽”来喻屈原“怨”的深长和厚重。(答到“比兴”手法给1分,答到“怨”的深长和厚重各给1分)‎ ‎15.诗的后两句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来描绘出一幅特定的秋日图景,引人思索,在景中让人仿佛看见屈子失意落魄、满腹遗恨的形象,含意蕴藉而又满蓄感情。‎ ‎16.(1)乐夫天命复奚疑 ‎ ‎(2)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17. 【答案】D ‎【解析】 D项,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用在此处符合语境。A项,从长计议:放宽时间慢慢商量考虑,指不急于作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不合语境,应改为“从长远考虑”。B项,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使用对象不对。C项,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者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使用对象不对。 18.【答案】D ‎【解析】 A项,主语残缺,去掉“由于”或“使”;B项,搭配不当,将“增多”改为“增加”;C项,“组成成分主要是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配置而成”句式杂糅,去掉“配置而成”。‎ ‎19.【答案】D ‎【解析】 根据前后连贯的原则,③句应接在首句后,构成条件关系,根据逻辑关系,“同情”与“雪中送炭”形成递进关系,所以①②应接在③后,④与“循环”相应,⑤⑥句是递进关系,应排在句末。‎ ‎20【答案】为节约用度而合伙干某事 ‎21. 【答案】(1)“抛砖引玉”→金玉良言 (2)“略尽绵薄”→不遗余力(竭尽全力)(3)殷切期望→衷心希望(“抛砖引玉”是自谦之词,用在这里明褒实贬;“略尽绵薄”是自谦之词,用以评价老师,不得体;“殷切期望”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 ‎22.【答案】老师,同学们希望分宿舍和分座位先自由组合,分得不合适的您指出来,让我们明白不合适的地方在哪,然后再调整,您看可以吗?‎ ‎【评分要点】 内容占3分,包含:1.分宿舍和分座位(只谈其一不给分),2.先自由组合再老师调整;3.老师调整前先做思想工作(以上要点,一点1分);‎ 表达占3分,包含:1.表达委婉,滤去过于直接的批评,如“不要老师自己说了算” 2. 表达诚恳,用商量语气:不能用“要求”而应用“希望”“可以吗?”等;3 .尽量使用口头语,通俗易懂。如不说“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等。超字另扣一分,有语病另扣1分,总分扣完6分为止。‎ ‎23.‎ ‎【写作提示】“脊梁”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体中起中坚作用的人。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脊梁”的特质是:有远见——众人未想时,我想;有胆识——众人不敢时,我敢;有实力——众人不能时,我能……所以,“众人”是“脊梁”的背景,芸芸众生的明哲保身与“脊梁”的中流砥柱互为映衬、烘托。“脊梁”的特质是在艰难困苦的窘境中凸现出来的,是在众人悲观绝望的沉沦中脱跳出来的。为此,对“脊梁”的刻画,要给他背景和舞台;对“脊梁”的论述,也要联系背景和舞台。这样,“脊梁”才会给人以可信、可触的质感。真正的脊梁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的脊梁,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 文言文译文:陶潜字渊明,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是浔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的情趣,知识渊博,善于写作文章,聪颖洒脱不合群,自得于真性情。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世人说是真实的记录。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没几天就辞职回家了。州里征召他为主簿,不去就职,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往问候他,瘦弱饥饿地躺在床上有一段时间了。道济对他说:“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天下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了?”陶潜回答说:“我怎么敢奢望贤明的君王呢?志向不达到。”济把粱肉赠送给他,陶潜挥手让他拿走。他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姑且想做个文官,把这作为补贴家用的资本,可以吗?”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年末,恰逢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过了几天将印绶交还辞职,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年,征召为著作郎,不去就职。江州刺史王弘想要认识他,但是却不能叫他来(指叫陶潜来他府上)。陶潜曾经去庐山,王弘命令陶潜的老熟人庞通之携带着酒肉,在他前往庐山的道路栗里那里邀请他。陶潜的脚有疾病,他让一个门生的两个儿子用篮舆抬他,已经到达栗里这个地方,庞通之邀请他一起喝酒,陶潜欣然同意。不久王弘就到了,看到陶潜坐在篮舆上,也不生气。以前,颜延之在担任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在寻阳,和陶潜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担任始安郡,经过浔阳,便天天去陶潜家。每次前往,一定痛快地喝酒直到喝醉。王弘想要邀请延之坐下喝酒,停留一天都不能。延之要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全部把钱送到酒家,就能方便地喝酒,曾经九月九日没有酒,走出宅边菊丛中坐着,很久,满手拿着菊花。忽碰上王弘送酒来,马上就喝,喝醉酒就回去。潜不通晓音律,但是收藏了一张质朴的琴,没有琴弦,每喝酒恰到好处时,就抚弄它以便寄托自己的情感。无论尊贵和卑微的人来拜访他,有酒就设宴。陶潜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说:“我喝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情就是这样。陶潜就取下(郡将)头上的葛巾滤酒,滤完后,又把葛巾让他戴!‎ 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陶潜自己认为他的 ‎ 曾祖一辈是晋朝的宰辅等级的大官,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不愿意做官。元嘉四年,朝廷将要征召他去当官时,恰逢他死了。死时六十三岁了。世人都称他为靖节先生。‎ ‎【参考例文】 ‎ 脊梁 昏黄的灯光下,一个身影摇摇晃晃地出现在街道上,似乎找不着方向,不知何去何从。他显然有些疲惫,有些苍老……(侦探片式的开头,设下悬念) 躺在床上,我思绪万千,想着那幅未完的画。 父亲是一个下岗工人,曾发疯似地到处乱跑,不务正业,那段时间是我们家的经济低谷。在其他人眼中,父亲是游手好闲,只有我知道,父亲是在找工作,然而没有一个单位要父亲。无奈,父亲拿出仅有的积蓄买了辆三轮,父亲将钱递给老板时,我意外地发现父亲的手是颤抖的。(细节描写,真切而揪心) 从将车买回的那天起,父亲便视它为珍宝,每次“出车”回来,总要给它喂点“保健品”——上点油。晚上回来时,总是乐呵呵的,额上的皱纹也舒展了开来,两鬓的些许白发也有些“张扬”,甚至比我这个青春学子还要有活力。(父亲又找到了做一家人“顶梁柱”的感觉) 但好景不长,父亲的笑容便再也看不到了,能看到的只是弯弯的脊背。记得有一次,父亲拖着我从街上穿过,突然一加速,差点儿把我甩下车子。我定神后回头看了看,发现城管的“捕快”又在扣车,压路机下的那辆车已经成了一块废铁,我立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明白了父亲的一弯脊背,是担忧。(抖开了“一弯脊背”的包袱) 终于,父亲颤抖着回来了,只是没有带着他那形影不离的宝贝,而是拎着几个酒瓶子。在我为父亲开门的一刹那,父亲瘫坐在地上,手中的瓶子破裂的声音震颤着我的心。我曾无数次催促父亲“出车”,要他多赚些钱,因为我是一个“与时俱出”的学生。然而此时,我的心中却有着说不出来的滋味。(懵懂虽不是错,但百味杂陈) 我扶起在地上熟睡的满脸茫然的父亲,小心翼翼地把他架到床边,安置父亲睡下,我淘了把毛巾帮父亲擦干净脸,可是,那份茫然却依旧不肯离去。(肌体语言比有声语言,更能传递出“我”对“脊梁”的深度理解) ‎ 躺在床上,父亲的呵呵笑脸与茫然神情交替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像放映机,一张接着一张。有人说,父亲是家庭的脊梁,我曾不信。即使有些诗人也这样比喻,但我仍不信。然而,现在我却对这“脊梁”充满了敬畏。我伸手摸了摸父亲的脊背,弯弯曲曲的,像起伏的山脉,我从中摸到了几个字:“所有的困难都自己扛!”我惊异地看着熟睡的父亲,我想记住父亲的样子,记住这脊梁的沧桑。(镜头的反复闪回,让我真正读出了“脊梁”的内涵和温度) 父亲是家的脊梁,也是我的脊梁。父亲陪伴我还能走多久?我不敢想。我要做好准备。“爸,让儿子为你扛吧,我已经长大了,能行!” 我要做父亲的脊梁,因为父亲是我的父亲。(虎门无犬子,这才是硬汉的儿子。从“父亲是我的脊梁”到“我要做父亲的脊梁”,主旨翻升到了一个新的峭拔的高度)‎ ‎ 【点评】 本文构思的匠心在于“柳暗花明又一村”。父亲下岗,此为“一暗”;父亲屈蹬三轮,此为“二暗”;父亲蹬三轮竟也不得,此为“三暗”。“三暗”之后,父亲已到了人生的“穷途末路”,但作者于无声处,笔锋一转,让“我”这根还很稚嫩的骨头替换下了父亲坚硬的脊梁,此为“明”也。“三暗”的背景上,烘托出的是一个“即使天塌下来,我也要把它托住”的硬汉的脊梁。而“一明”,虽为虚笔,亦为实写,我之所以能“做父亲的脊梁”,正是父亲脊梁品质的濡养和传承,这一收笔,不仅使情节发展绝处逢生,别开生面,而且使行文言尽意远,余韵袅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