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62 KB
  • 2021-06-04 发布

内蒙古赤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保密★启用前 ‎2020年赤峰市高一年级学年联考试卷 语文 ‎2020.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小说或诗歌的利器是以虚构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理解,或构建出一个并不存在的世界表达作者意图,小说家或诗人拥有天马行空的便利,手里握有足以达到“新”和“异”的密器,而散文的基本伦理是真实,这种不得虚构、不得“欺瞒”的规定性,许多时候限制着散文作为文学所应该拥有的陌生化、精神性或超越性的发挥,但这不应该成为散文拒绝求新求变的理由 散文要出新,首先要淬炼思想性。对生活有新的发现,对人性有新的洞察,对世象有新的思考,以此作为散文的使命,文学最大的力量是深刻的、独特的思想,陈言之务去,首先是去除陈旧的思想、陈旧的观念。如果对生活缺乏新的发现,散文必定会丧失其思想力量;如果散文走市场,其思想格局必定会变“小”、变“浅”、变“淡”,在小格局中难以出新。而“大散文”要求有文化意识,有宇宙情怀,篇幅巨,话题大,情绪饱满,则要避免越写越沉,越写越矫情。散文“大”还是“小”也许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然而,如果散文创作者只满足于写一己生活点滴,沉溺于“物”的赏玩,不再追求大我,私我写作泛滥,作品与时代、政治、社会的关联度就缺失了。作家对社会与未来缺乏明确的价值评判与前瞻意识,必然难以从原有的思维窠臼中跳出来,更谈不上思想性的突破。散文创作者必须提升学养与思想境界,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实现自我与当下现实的某些深刻连接。‎ 散文之新,当然要讲求表达之新。写散文同样要有诗心,追求诗化的表达,以小说家的灵动征服题材,以观察世界的卓异眼光挖掘素,讲求意境、胸怀与看取事物角度的独特性,对同样的事物,相似的经历,能够从不角度去探查,诠释出新意。散文表达的那些见解应该是不同于他人的发现,那种把见埋藏在画面背后的表达,让人们在形象背后能悟出道理,这才是更高级的表达。“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苏东坡活得不好,文字却可以有感染力,这得自他既境界高拔又能够贴近人心,心灵气度宏阔又细腻温婉,善于思考自己与时代相濡的关系,又能拉开一点距离。这样的精神样态对他处理笔下的文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作家自身的精神生活、坚实追求、作家对自己的要求,会对题材的处理产生异乎寻常的效果。另外,散文表达求意趣,这个意趣也要新。意要新在意境上,趣要激活生活、心灵之况味。发现并表达生活中微小而可爱的隐秘,人的心灵中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人与人关系之中的微妙韵致,历史发展中浮现过的纷繁烟尘,这些新意趣新境界就是散文诗意的外现。‎ 散文之新,更要体现在文字上。文字作为表达体系,是思想的直接显示,既是形式又是内容,更是作者深层文化取向、气质取向、审美取向的外化,要提倡从中国文字的传统中寻找语言灵感与精气神,去除翻译腔影响。散文语言之美之新,不单在于打破语汇和句法上的常规,更要在民族民间化,在语言思维方式上求新求异。像贾平凹说的那样,将精美与拙美结合起来,将不同职业人群的语言、不同地域语言提炼萃取出来,融汇乡间的青草和泥土,城市的纷扰与现代,需要语言上的“去知识分子化”,去过分书面化,将语言组合为有意味的形式。出新意味着探索、试错,对语词玩味后的制约,找寻对象与词语最大的贴合中有所突破。(摘编自梁鸿鹰《散文的旧与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家以虚构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理解,从而创造出虚幻的世界表达自己的意图。‎ B.散文创作只要走出自我生活的圈子,就能跳出窠臼,在时代的大格局中推陈出新 C.尽管散文与诗歌、小说不同,但散文创作也要有诗心,以小说家的灵动征服题材 D.散文语言求新求美要注重将精美和拙美相结合,去除过分书面化和外国散文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对比说理,指明了散文创作的局限性,引出了散文创作应求新求变的论题。‎ B.文章在论证散文出新要淬炼思想性时兼顾“小”和“大”两个方面,具有辩证意味。‎ C.文章第三段举苏东坡散文创作的实例,有力论证了“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的观点。‎ D.文章从思想淬炼、见解表达和文字运用三个方面论证了散文创作出新的重要路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穷而后工,生活境遇不好的人,其文字都能够像苏东坡那样有艺术感染力。‎ B.古人论诗曰“水中着盐不知,饮水乃知盐味”,散文也应同诗歌一样追求含蓄美。‎ C.散文求新不应颠覆传统、否认古代文化知识,而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D.如果只追求语言精美,但思想肤浅、观念陈旧,那散文求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敦,大也;煌,盛也,”这是1800多年前东汉应劭注《汉书》中的一句话,唐代地理学家李吉甫编撰《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位于河西走廊深处的敦煌,在中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枢纽,是文化荟萃的国际都会。敦煌这个名字,折射了这座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曾经的繁盛景象。2016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贺信中写道:“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和交融,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2019年8月19日,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莫高窟,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他强调:“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 ‎(摘自《文化的星河如此璀璨来自敦煌的启示》,光明日报)‎ 材料二:‎ 从常书鸿先生到段文杰先生,再到今天的樊锦诗女士,在敦煌研究院70年事业发展的背后,凝聚的是几代莫高窟人的心血。他们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这是属于莫高人独有的精神特质。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千里迢迢来到戈壁大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如今82岁的她已满头华发,还在为敦煌文物事业殚精竭虑,在敦煌40多年的工作当中,保护成了樊锦诗最重视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硕。樊锦诗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改革开放以来,她坚持改革创新,带领团队致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开展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先进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构建“数字敦煌”,开创了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有效地缓解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放的矛盾。她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探索形成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为世界文化产敦煌莫高窟文物和大遗址保护传承与利用作出突出贡献,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摘自360百科《樊锦诗》‎ 材料三:‎ 在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看来,敦煌文化艺术是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硕果。敦煌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既有宽广的胸怀广泛吸纳外来影响,又注重本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赵声良说,敦煌学一产生就具有国际性。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当今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都有学者在进行敦煌学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散存于各国的文献和艺术品也相继被整理出版,敦煌学也成为中外学者相互交流的重要内容。赵声良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敦煌研究院将进一步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与交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把敦煌艺术传播到海外,通过国际合作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同时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敦煌学向前发展。‎ ‎(摘自《中外嘉宾敦煌探“一带一路”融合,促中西方文化互学互鉴》,中国新闻网)‎ ‎4.下列对“敦煌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不同文化的汇聚交融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B.敦煌文化是充满自信的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借鉴和吸收了世界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 C.敦煌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承离不开独特的莫高精神,也就是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和开拓进取的独有特质。‎ D.敦煌文化践行着交融与合作的敦煌精神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一产生就有二十多个国家的学者参与其中,具有国际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用《汉书》和《元和郡县图志》中的话可看出昔日敦煌盛大辉煌之景;材料二介绍了樊锦诗在敦煌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做法和贡献。‎ B.常书鸿先生、段文杰先生和樊锦诗女士等几代莫高窟人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和潜心研究,使得敦煌文化取得了现在的研究成就,产生了世界影响。‎ C.樊锦诗带领团队致力于敦煌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用大量的实际行动构建“数字敦煌”,开创管理新模式,彻底解决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放的矛盾。‎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文化星河如此璀璨,大都离不开必要的互鉴交融与交流合作,这是对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种诠释。‎ ‎6.怎样才能使敦煌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竞选州长 [美]马克·吐温 几个月之前,我被提名为纽约州州长候选人,代表独立党与斯坦华脱·勒·伍福特先生和约翰·特·霍夫曼先生竞选。我总觉得自己有超过这两位先生的显著的优点,那就是我的名声好。‎ 当我一边吃早饭,一边无精打采地翻阅报纸时,看到这样一段消息:‎ ‎“伪证罪——就是1863年,在交趾支那的瓦卡瓦克,有34名证人证明马克·吐温先生犯有伪证罪,企图侵占一小块香蕉种植地,那是当地一位穷寡妇和她那群孤儿靠着活命的唯一资源。现在马克·吐温先生既然在众人面前出来竟选州长,那么他或许可以屈尊解释一下事情的经过。马克·吐温先生不管是对自己或是对要求投票选举他的伟大人民,都有责任澄清此事的真相。他愿意这样做吗?”‎ 我当时惊愕不已!竟有这样一种残酷无情的指控。我从来就没有到过交趾支那!我从来没听说过什么瓦卡瓦克!我也不知道什么香蕉种植地,正如我不知道什么是袋鼠一样!我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我简直要发疯了,却又毫无办法,那一天我什么事情也没做,就让日子白白溜过去了。第二天早,这家报纸再没说别的什么,只有这么一句话:‎ ‎“意味深长——大家都会注意到:吐温先生对交趾支那伪证案一事一直发人深省地保持默”‎ ‎(备忘——在这场竞选运动中,这家报纸以后但凡提到我时,必称“臭名昭著的伪证犯吐温”)‎ 接着是《新闻报》,登了这样一段话:‎ ‎“需要查清——是否请新州长候选人向急于等着要投他票的同胞们解释一下以下一件小事?那就是吐温先生在蒙大那州野营时,与他住在同一帐篷的伙伴经常丢失小东西,后来这些东西一件不少地都从吐温先生身上或“箱子”里发现了。大家为他着想,不得不对他进行友好的告诫,在他身上涂满柏油,粘上羽毛,叫他坐木杠,把他撵出去,并劝告他让出铺位,从此别再回来。他愿意解释这件事吗?”‎ 难道还有比这种控告用心更加险恶的吗?我这辈子根本就没有到过蒙大那州呀。‎ ‎(此后,这家报纸照例叫我做“蒙大那的小偷吐温”)‎ 于是,我开始变得一拿起报纸就如同睡觉时拿起一床毯子,总觉得里面有条蛇似的。有一天,我看到这么一段消息:‎ ‎“谎言已被揭穿!马克·吐温先生曾恶毒声称我们尊贵的领袖约翰·特·霍夫曼的祖父曾因拦路抢劫而被处绞刑一说,纯属粗暴无理之谎言,毫无事实根据,他毁谤亡人以谰言玷污其美名,用这种下流手段来达到政治上的成功,使有道德之人甚为沮丧。”‎ 然而,我可以手按《圣经》起誓:我从没诽谤过霍夫曼州长的祖父。而且直到那天为止,我从没听人说起过他,我自己也没提到过他。‎ ‎(顺便说一句,刊登上述新闻的那家报纸此后总是称我为“拐尸犯吐温”)‎ 这时候舆论哗然,纷纷要我“答复”所有对我提出的那些可怕的指拉,这就使得我们党的报刊主编和领袖们都说,我如果再沉默不语,我的政治生命就要给毁了,好像要使他们的拉诉更为迫切似的。就在第二天,一家报纸登了这样一段话:‎ ‎“明察此人!独立党的党员们,看看你们这位候选人吧!看看这位声名狼藉的伪证犯!这位蒙大那的小偷!你们盯住他好好看一看,好好想一想——这个家伙犯下了这么可怕的罪行,得了这么一连串倒霉的称号,而且一条也不敢予以否认,看你们是否还愿意把自己公正的选票投给他!”‎ 我无法摆脱这种困境,只得深怀耻辱,准备着手“答复”那一大堆毫无根据的指控和卑鄙下流的谎言。但是我始终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因为就在第二天,有一家报纸登出一个新的恐怖案件,再次对我进行恶意中伤,说因一家疯人院妨碍我家的人看风景,我就将这座疯人院烧掉,把院里的病人统统烧死了,接着又是一个控告,说我为了吞占我叔父的财产而将他毒死,并且要求立即挖开坟墓验尸。这使我几乎陷入了精神错乱的境地在这些控告之上,还有人竟控告我在负责育婴堂事务时雇用老掉了牙的、昏庸的亲威给育婴堂做饭。我拿不定主意了——真的拿不定主意了。最后,党派斗争的积怨对我的无耻迫害达到了自然而然的高潮:有人教唆9个刚刚在学走路的包括各种不同肤色、穿着各种各样的破烂衣服的小孩,冲到一次民众大会的讲台上来,紧紧抱住我的双腿,叫我做爸爸!‎ 我放弃了竞选。我降下旗帜投降。我不够竞选纽约州州长运动所要求的条件。所以,我呈递上退出候选人的声明,并签上我的名字:‎ ‎“你忠实的朋友,过去是正派人,现在却成了伪证犯、小偷、拐尸犯的马克·吐温”‎ ‎(1870年,唐萌译)‎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自我独白来呈现故事情节,第一人称“我”的使用,使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B.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吐温先生在竞选中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扣人心弦,极富戏剧性。‎ C.小说的对比意味很浓,既有“我”前后心态的对比,也有伍福特先生、霍夫曼先生与“我”在竞选中不同表现的对比。‎ D.报纸刊登“吐温先生对交趾支那伪证案一事一直发人深省地保持缄默”表明“我”确实存在劣迹,与对手并无差别。‎ ‎8.请结合全文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9.本文主要情节由新闻片段组成,试分析其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注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选自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方山子传》)‎ 注:堵,墙。‎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过岐亭,适见焉/适得府君书 B问余所以至此者/所以遣将守关者 C余告之故/既克,公问其故 D.见方山子从两骑/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B.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C.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日岐亭/‎ D.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方山冠:汉代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之冠,唐宋时隐者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B.谪居:官吏被贬官降职到边远外地居住,“谪居卧病浔阳城”中“谪居”即此意。‎ C.公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本文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 D.苏轼: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其散文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13.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2)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后出塞五首(其一)杜甫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能守旧丘”一句以反问语气加强情感,突出青年舍家从军的决心。‎ B.“斑白”两句写别景,老者居上列,醉后见他人年轻有为自感羞愧。‎ C.“含笑”二字言简义丰,既有对少年朋友的感激,又有对未来的期许。‎ D.诗歌描写青年从军的情景,情感基调豪壮明快,和《春望》明显不同。‎ ‎16.诗歌是如何塑造从军青年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古诗中,布谷鸟是常见的意象,其啼声甚哀,《琵琶行》中“ ”一句就借杜鹃体现了居住环境的凄凉;《锦瑟》中借“ ”一句以冤禽托写怀恨,寄托无限悲思《蜀道难》中借“ , ”两句来表现蜀道的夜月惨淡、空山寂寥之感。‎ ‎(2)“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思,而在能行”,《劝学》中“ , ”验证了这个观点。‎ ‎(3)音乐有极强的艺术魅力,往往触动人心,白居易闻琶声而泪湿青衫,《赤壁赋》中,“ , ”两句通过侧面描写,体现了音乐的感染力,惹人哭泣。‎ ‎(4)韩愈《师说》中以孔子重视师道为例,得出“ , ”的结论,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 了文人清微淡远、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居“四艺”之首。古琴音量小,文化空间多存在于书斋及各种“民间雅集”场合,( )。天下乐器纷繁复杂,唯有古琴能在古人心中拥有 的地位。李白高呼“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乐天低吟“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朱熹唱叹“乾坤无言物有则,吾独与子钩其深”,这无不 了古琴对古代文人生活的影响力。‎ 一部琴乐史,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人的音乐文化史。 的琴曲,充分反映文人士大夫们的精神历程。古琴艺术是中国古代,尤其是中国社会最为特殊的文人群体为表现形式的,总括了中国文化历史创造中最为精华的艺术遗产。在文化进程中,古琴艺术早已成为我国高雅文化的象征。‎ ‎18.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寄予 举重若轻 印证 不可胜计 B.寄寓 举重若轻 验证 灿若繁星 C.寄寓 举足轻重 印证 不可胜计 D.寄予 举足轻重 验证 灿若繁星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进而它是小范围的,是高雅的,富有典型的士人文化的内涵 B.因而它是高雅的,是小范围的,富有典型的士人文化的内涵 C.进而它是高雅的,是小范围的,富有典型的士人文化的内涵 D.因而它是小范围的,是高雅的,富有典型的士人文化的内涵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琴艺术是以中国古代,尤其是中国社会最为特殊的文人群体为表现形式的,总括了中国文化历史创造中最为精华的艺术遗产。‎ B.古琴艺术是中国社会,尤其是以中国古代最为特殊的文人群体为表现形式的,总括了中国文化历史创造中最为精华的艺术遗产 C.古琴艺术是以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古代最为特殊的文人群体为表现形式的,总括了中国文化历史创造中最为精华的艺术遗产。‎ D.古琴艺术是中国古代,尤其是以中国社会最为特殊的文人群体为表现形式的,总括了中国文化历史创造中最为精华的艺术遗产。‎ ‎21.下面是某毕业学生给老师写的书信正文,其中有四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毕业后,由于工作繁忙,学生未能前去探望恩师。但我对恩师十分垂念,一直谨记恩师教诲,于文学创作方面不敢有丝毫懈怠。《茶典》是学生近日出版的佳作,望您能拨冗拜读,瑕疵处,敬请雅正。他日,学生定去恩师寒舍拜望。‎ ‎(1) 改为 (2) 改为 ‎ ‎(3) 改为 (4) 改为 ‎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回顾国家重大成就时,特意向每一位大国工匠致敬。回望这70年,中国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征程中,正是这些群体和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将他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升华成对祖国的无限忠诚。追逐梦想,接续奋斗,才铸就了今天的中国荣耀!‎ ‎②近年来,“斜杠青年”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有人这样定义斜杠青年:“他们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而是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或者填写履历时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古今中外的“斜杠青年”并不少见在西方,达芬奇是集画家、发明家、天文学家、建筑工程师等身份于一身的大家;在中国,苏轼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上述两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0年赤峰市高一年级期末统一考试 ‎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0.07‎ ‎1.C(A项强加因果;B项表述绝对;D项曲解文意)‎ ‎2.C(论证的不是“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的观点)‎ ‎3.A(推断失当)‎ ‎4.D(“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一产生就有二十多个国家的学者参与其中”有误)‎ ‎5.C (“有效解决了”有误)‎ ‎6.(6分)参考答案:‎ ‎①国家高度重视,提升敦煌文化自信;‎ ‎②发扬莫高精神,做好文化保护工作;‎ ‎③借助一带一路,建立国际交流合作。‎ ‎(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若只答第二则材料中的若干小点,最多给2分)‎ ‎7.D ‎ ‎8.(6分)参考答案:‎ ‎①自信满满——‎ ‎②惊愕不已——‎ ‎③疑神疑鬼(提心吊胆、恐惧不安)——‎ ‎④深怀耻辱——‎ ‎⑤不知所措(惊慌失措、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⑥无可奈何(痛苦委屈)‎ ‎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9.(6分)参考答案: ‎ ‎①情节结构:推动情节发展,引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②人物塑造:揭示竞争对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卑鄙行径;‎ ‎③小说主题:辛辣地讽刺了美国宣扬的所谓“民主竞选”制度;‎ ‎④艺术效果:看似真实,实则荒诞,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意思对即可)‎ ‎10.A刚巧/刚才(B表原因;C缘故;D使跟从/带领)‎ ‎11.C(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12.D(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因其词的成就)‎ ‎13. C (①③⑥是描述他的“侠”)‎ ‎14.(1)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自我满足的神态,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萧然,空寂/空荡/冷清/萧条的样子;妻子,妻子儿女;自得,自我满足;意,神态;异,感到惊异。每点1分)‎ ‎(2)然而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应当有官做,假如他能在官场中做事,到现在已显达闻名了。‎ ‎(然,然而,可是;勋阀,功勋;使,假如;“从事于其间”状语后置;显闻,显达闻名。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自我满足的神态,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此时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山,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韁绳,独自奋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于是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然而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应当有官做,假如他能在官场中做事,到现在已显达闻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15. B.(庶羞:多种菜肴)‎ ‎16.(6分)参考答案:‎ 正面描写(4分)‎ ‎①心理描写:前六句表明青年渴望从军在攻伐中建功立业的心理。‎ ‎②动作描写:“买”“装”等行为动作,突显了青年从军的坚定意志。‎ ‎③神态描写:“含笑”二字描写青年神态,表现了青年对未来的期许。(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侧面描写(场景描写):邻里亲朋拥道饯别,少年临有赠别,侧面衬托满怀豪情的青年形象。(2分)‎ ‎17.(10分)(1)杜鹃啼血猿哀鸣;望帝春心托杜鹃;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8.C ‎19.D ‎ ‎20.C ‎21.(4分)(1)垂念改为挂念 (2)佳作改为拙作 ‎ (3)拜读改为阅读 (4)寒舍改为府上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2.评分标准参考高考评分标准。(60分)‎ 参考2019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 ‎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基础等级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附:高考阅卷作文评分相关细则 ‎1.审题:审题立意基本围绕以下观点——青春不惧,勇于担当;“00后”面对疫情,义无反顾,勇敢担当,做中国的脊梁;中国有我,用青春热血守护家园等等。‎ ‎2.要有百分制评分观,基准分定在48分(符合题意,结构清晰,语言表达通顺,文采可以不出众),要求联系材料提出观点;要符合“演讲稿”题材格式,占2分。54-60分为优秀,48-53分为良好,42-47分为中等,36-41分为及格,36分以下为不及格。有眼前一亮之感的,应该在54分以上给分。要寻找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写作诗歌的按行计,不以字计;原封不动引材料的按50字扣1分计;作文不轻易判定跑题,跑题作文一般在20——25分区间内给分。错别字1个字扣1分,不累计扣分,上限不超过3分。‎ ‎3.字数:601-800字之间,按正常评分标准评分;600字以下分为两种情况,500-600字(含600字),按二等给分,即不超过45分。500字以下,按三等给分,即不超过30分。400字以下不超过20分,300字以下不超过15分,200字以下不超过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