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1.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龙台中学 2017 年秋期中期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9 分)
说 意 镜
叶 朗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
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 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
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
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
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
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
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
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
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
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
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
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
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
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
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
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
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
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
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
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
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
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
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
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自《说意镜》,有删改)
1. 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这种解释应该是从
近代开始的。
B.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
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 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
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 “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则是对有限
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 中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他们认为把具体物象刻画
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 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 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
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 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
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
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 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
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 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
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 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
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10 分)
正说着,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了,便知贾雨
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面登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
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迎宾接客,老爷才叫
你出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我去见的。”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
自然你有些警动他的好处,他才要会你。”宝玉道:“罢,罢!我也不过俗中又俗的一个人罢
了,并不 愿和这些人来往!”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性儿,改不了。如今大了,你就不愿意
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会会这些为官作宰的,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也好将来应酬事
务,日后也有个正经朋友。让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的出些什么来?”
宝玉听了,大觉逆耳,便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腌臜了你这样知经济
的人!”袭人连忙解释说道:“姑娘快别说他。上回也是宝姑娘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
不过,咳了一声,拿起脚来就走了。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脸羞得通红,说
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的怎么样,哭得怎么样呢。幸
而是宝姑娘,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是有涵养、心地宽大的!谁知这一位,反倒和他生分
了。那林姑娘见他,赌气不理 ,他后来不知赔了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
这些混账话吗?要是他也说过这些混账的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
“这原是‘混账话’么?”
原来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悄悄走来,不想刚走进来,正听见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
又说:“林妹妹不说这些混账话;要说这话,也和他生分了!”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
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处私心
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
你我为知己,又何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
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
亏,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持,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想
到此间,不禁泪又下来。待要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4.宝玉为什么不愿意去见贾雨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本是“混世魔王”,根本不想听从别人摆布,所以他不愿去。
B.贾雨村来的不是时候, 宝玉正和袭人、史湘云等谈得投机,所以他不愿去。
C.贾雨村和宝玉年岁相差太大,在一起根本没有共同语言,所以他不愿去。
D.贾雨村是仕途之人,只注重仕途经济,而宝玉是一个封建叛逆者,他们的志向不同,
所以他不愿去。
5.作者写湘云劝宝玉学些经济学问之后,又顺手借袭人之口说宝钗亦曾劝过,还赞宝钗“真
真是有涵养、心地宽大”。对这一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既补叙前事,又为下文宝钗“规劝”一节内容作铺垫。
B.一笔道出了史湘云、薛宝钗、袭人三人在对待仕途经济上的一致观点。
C.暗示了袭人是坚决地站在“金玉良缘”一边,坚决反对“木石前盟”。
D.为了 表示贾宝玉确实是一个不听别人规劝的“混世魔王”。
6.林黛玉听了宝玉的话后,为什么“又喜又惊,又悲又叹”?(4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16 分)
傅璇琮:他这辈子只干了三件事
傅璇琮 1955 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担任浦江清先生主讲的“宋元明清文学
史”课的助教。原以为就此走上学术坦途,未料两年后被打为右派,从北京大学“贬谪”到
商务印书馆。
从北大来到商务印书馆四合院,二十五六岁的傅璇琮感觉自己“心情其实过中年”。他
被安排校读、重编云龙旧编的《越缦堂读书记》,索性沉潜文章,以读书为业。傅璇琮在《<
学林漫录>忆旧及其他》一文里回忆初拾编辑行当:“一下班,我就搬出一张藤椅,坐在廊下,
面对院中满栽的牡丹、月季之类,手执一卷白天尚未看完的线装本《越缦堂日记》,真有陶
渊明‘时还读我书’的韵味。”
在商务印书馆悠闲的生涯很快结束,几个月后,傅璇琮被调到中华书局,开始了纷乱繁
重的编书生涯。傅璇琮白天审读、加工稿件,夜里读书。每逢星期天,他就到北京图书馆看
一天书,中午把早晨带去的馒头就着开水当一顿午饭。
1980 年代学界尚且冷清,傅璇琮先生接二连三发表几部重要著作,其中,对学界最有
启示作用的无疑是《唐代诗人丛考》。当时学人通常只关注大作家,傅璇琮则把目光投向中
小作家群体,通过对二三流诗人境况的考订勾勒出当时诗坛的样貌。这部书的出版一下子便
把唐文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
除了个人著书立言,傅璇琮也常常“为人作嫁”,在傅璇琮经手编辑的书籍当中,最广
为人知的是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当时国内对出版外籍华人的作品还极其
慎重。傅璇琮接到稿件通读后,立即写出审稿意见。《万历十五年》原稿由英文写成,作者
自己译成中文,因此译稿里有不少诘屈聱牙之处。傅璇琮请他在北大的同窗好友沈玉成对原
书做润色加工。但黄仁宇坚持要亲自审阅各章的修改润色稿。当时传递文稿只能用跨洋信函,
书稿来回修改、寄递,直到 1981 年 6 月才大致定稿。《万历十五年》首版中华书局初印 27500
册,几乎顷刻售罄。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料峭春寒风乍起还寒”学术背景下,傅璇琮以史学家的识见和
出版人的胆识推进了《万历十五年》的问世。中华书局的出版物是国内外古典学界的“高天
风筝”,傅璇琮手上曾牵过多少“风筝线”!
傅璇琮先后主编了《全宋诗》、《唐才子校笺》、《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等煌煌巨制。但对
他而言,最为惬意的却是一套小书《学林漫录》。这套丛书收集了文史学界的一些轻松漫谈
的文章,所讲不过是“书人书事”。“漫录”的“漫”字,来自杜甫诗句“老去诗篇浑漫与,
春来花鸟莫深愁。”傅璇琮以为,只有像老杜那样经历半生戎马战乱,又磨砺了诗艺,集聚
了知识,才当得起这信手拈来,漫不经心。这里发表过启功、俞平伯、钱仲联、吴小如等学
人的文章,篇篇“如朋友之间,促膝交谈”,亲切可喜。
傅璇琮先生一生都乐于扶植、支持后辈学者。1981 年 6 月,即将研究生毕业的陈尚君
专程到中华书局拜访傅璇琮。傅璇琮读到了他的文章《<全唐诗>误收诗考》,主动邀请他参
加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2005 年起,傅璇琮先后被人民大学国学院、清华大学中
文系聘为博导,再度回归大学讲坛。傅璇琮在清华开设“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课程,除了
文史哲三系的研究生,中文系教授也悉数到场,还有北大、社科院、外地赶来听课的同学,
盛况空前。
30 年来,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受到了傅先生成果的影响。他这一辈子,就是在看书、写
书、审阅书稿中度过的。他是几十年来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进最有力的一个人。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2016 年 2 月 4 日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2016 年 1 月 23 日,傅璇琮先生走了。然而可以置信在中国当代学术史上,集出版家、
学者于一身的傅先生曾经成为一座丰碑,永远被仰视,永远受崇敬。
(罗时进《傅璇琮:一座永远被仰视的学术丰碑》)
②他喜欢到学生宿舍和我们小坐谈学,亲自帮我们借论文资抖,他同学生谈论问题时态
度和蔼,总是乐呵呵,从不发怒。 (清华学生追忆傅璇琮)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傅璇琮的《唐代诗人丛考》不落学人关注大作家的窠臼,将研究目光投向中小作家
群体,这说明独辟蹊径在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
B.作者说傅璇琮“手上曾牵过多少‘风筝线’”,意在赞美傅璇琮无私地帮助了无数学
术后辈,引领他们在学术的天空中高飞,远行。
C.傅璇琮编辑的《学林漫录》丛书虽然被称为“漫录”,但却能记述学人的创作经历,
反映学人创作经验,富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D.傅璇琮虽然学术成就卓越,但他没有大师的架子,为人平易谦和,能够深入到大学
生中去,表现出了一个学术大家的修养和风范。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傅璇琮参加工作不久就被打成右派,这给他的内心带来沉重打击,但来到商务印书
馆,也让傅璇琮获得了静心读书的机会。
B.在学术界冷清的情况下,傅璇琮能够不断发表重要著作,得益于他勤奋、肯吃苦的
研究态度,他几乎牺牲所有假日休息时间。
C.傅璇琮请好友沈玉成对《万历十五年》译稿加以润色加工,但黄仁宇却坚持自我修
改,书稿历经了多次跨洋寄递,才得以定稿。
D.《学林漫录》中“漫录”的“漫”字,来自杜甫诗句“老去诗篇浑漫与”,意在表现
所选文章都是作者不经意间,随意创作而成。
E.傅璇琮主动邀请尚未研究生毕业的阵尚君参加学术会议,因为这位年轻人专程拜访
学术前辈的态度,主动求学的精神打动了傅璇琮。
9.为什么说傅璇琮是“几十年来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进最有力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7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
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
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
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
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
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
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选自<<伶官传序>>)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所有的
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本:本来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
分之一
11.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③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④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相同
C.①和②不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相同,③和④也不相同
12.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
“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
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
事”的具体涵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
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
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 分)
(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4~15 题。(11 分)
早 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1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但联系全篇看,却自有情趣。而这
正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平易的特点。
B.“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秋、冬、夏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
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没有到秋天。
C.时值夏季,让作者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的蝉鸣颇似秋声。这连绵不断的蝉声
引发了作者的悲伤之情。
D.“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这里可指宫城。此联表现了作者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
的美好回忆。
E.“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一联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此刻对云树缭绕的湓城的无
限思念之情。
15.全诗感情深沉动人,其中包含了哪些具体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杜甫《登高》中写诗人漂泊客游、病弱孤独的两句是 :
, 。
(2)白居易《 琵琶行》中写周边环境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强大魅力。上句写人,下句
写景,情景相生,境界全出的诗句是: ,
。
(3)《寡人之于国也》中写出诸侯贵族奢侈浪费不顾人民死活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
历在目...。
B.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
处心积虑....。
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 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
了网瘾。
D.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
的热销。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推销假冒伪劣商品、快递诈骗、虚假中奖等电信诈骗手段层出
不穷,让人们防不胜防。
B.杭州市实施的住房限购政策规定,在市区限购范围内暂停向拥有 1 套及以上住房的非
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
C.里约残奥会上,她带伤上阵,不仅打破了世界纪录,还实现了“超越自己”的目标,为自
己的运动生涯获得了首枚残奥金牌。
D.虽然中国已经在法律法规的层面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但由于某些部门对利益的渴
求,依旧纵容走私“洋垃圾”等行为,有法不依。
19.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_,____ _,_____,_____。他以极度残疾之身,
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A.④②③① B.④①③②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游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 ① ,它有助于提升四肢的力量,还对心肺功能有
很好的帮助,而且他所引起的关节肌肉损伤远小于其他运动项目。掌握游泳这项技能,无论从
短期还是长远看,② 。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理念的普及,③ 。
21.《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
前盟”的含义。(6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2017 年春节到元宵节,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
屏,无数男女老少被诗词达人们圈粉。不少专家认为,《中国诗词大会》将人们对传统文化
的情感激发了出来。
当然,也有人疑惑:“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使用文言文了,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古
典诗词?”一些学生课余私下问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老师:“不读中文系,有必要
学这么多古诗词吗?”
对于上述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
体规范,书写工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脱离材料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 800 字。
龙台中学 2017 年秋期中期测试
高二语文答题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50 分
选择题(除 8、14 题 5 分外,其余题均 3 分)
1 2 3 4 5 7 8 10 11
12 14 17 18 19
6、
(4 分)
9、
(7 分)13、(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5 分)
(2)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5 分)
15、
(6 分)
16、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 ,
。
(2) ,
。
(3) ,
。
20、(5 分)(1)
(2)
(3)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
…
…
…
…
…
…
…
…
…
…
…
…
…
…
…
…
…
…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
…
…
…
…
…
…
…
…
…
…
…
…
…
…
…
…
…
21、
(6 分)
22、作文(60 分)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800 字
龙台中学 2017 年秋期中期测试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1. B 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从文中找到与“意境”和“意象”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
B 项,原文说“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因而“所有艺术作品都要
情景交融”错。所以选 B。
2. A 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
语段,然后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A 项,西方古代艺术家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
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选 A。...
3. C 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
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C 项,
“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文中无据。所以选 C。
4.D.解析:从贾宝玉一听到仕宦、经济便大为生气以及《林黛玉进贾府》中对不愿读书等情
节可以看出,贾宝玉是非常反对读书为官的。他与贾雨村的最大分歧也当在此。
5.D 解析:其实贾宝玉是一个封建叛逆者的形象,至于“混世魔王”,只是王夫人等人的封
建正 统观念的看法,这里所表现的也当是其叛逆的精神。
6.解析:抓住文中“喜者”“惊者”“叹者”“悲者”等标志性词语,检索有关句子,并进一步
作出概括。
答案:喜者,因知道了宝玉确是知己;惊者,因宝玉不避嫌疑竟诉了肺腑;叹者,为何又生
了“金玉之论”;悲者,父母早逝,无人为自己作主,自身又多病,但恐不能持久。(4 分)
7.B(应为意在赞美傅璇琮主编了大量书籍,引领了出版业的发展,为出版业做出了巨大贡
献)
8.A、B(A3 分,B2 分,E1 分,C、D 不给分。C 黄仁宇是“坚持要亲自审阅各章修改润色
稿”,D“不经意间,随意创作而成”分析错误,E 原因不全面,陈尚君有学术才华、傅璇琮
有提携青年的情怀,也是原因)
9.(7 分)①著书立言,发表数部重要著作,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②编辑书籍,主编
许多煌煌巨制,编辑《学林漫录》,推进学术发展。③扶植后辈,提携、帮助青年学者,促
其学术成长。 ④热心教育,回归大学讲坛,开设课程,传授文化知识。 ⑤凭识见和胆识,
拓宽出版渠道,引领出版业发展(每点 2 分,答出 4 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10. C【解析】C.本:推究。
11. D【解析】其:①副词,表祈使语气;②代词,代庄宗。于:③表被动;④表“藏”的
处所,可译为“在”。
12. B【解析】B.“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一说不准确,应为“否定”。
13.(1)以至于割断头发,对天发誓,泪水流下沾湿衣襟,(那场面)是多么衰颓啊!(5 分)
(2)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同他抗争的。(5 分)
14.BE(B 项 2 分,E 项 3 分) 解析:B 项“春、秋、冬、夏”应为“春、夏、秋、冬”,
与后文“东风、南风、西风、北风”对应。E 项并非“直抒胸臆”,也不是表现作者对湓城
的思念之情。
15.(6 分)①年事渐高的感伤之情。听到蝉鸣之声,作者就想到自己鬓色渐衰,大有岁月
催人老的感伤。②困居异地的思乡之情。蝉鸣之声触动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③被贬离
朝的愁闷之情。往昔在宫城东掖槐花之下听蝉,今朝却是在浔阳僻处听蝉,今昔对比,失意
无限。④听到早蝉的震动与惊悸。时值夏季,作者却意外地在江边听到了蝉鸣之声,其声凄
哀,让人顿起秋思,颇为伤感。(一点 2 分,任意三点满分)
16、(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7. D. 解析: A.历历在目,指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一般用于具体事物,不能用于“亲情”之
类的抽象事物。B.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用在这里错误。C.求全责备,指苛
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不是“批评责备”的意思,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D.出神入化,形容
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18. B.解析: A 句式杂糅,“犯罪分子利用……手段”与“……手段层出不穷”应该分两句
话来表达。 C 语序不当“打破了世界纪录”和“实现了……的目标”应调换顺序。 D 成分
残缺,第二个分句缺少主语,应将“由于”与“某些部门”对调
19. 答案: B
20.答案: 它的锻炼效果显而易见; 都有利而无弊; 游泳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解析: ①处所填内容,可依据空后“有助于……还对……”答出对锻炼身体有益及锻炼效
果明显②空依据前句“握游泳这项技能,无论从短期还是长远看”后面应该跟有益有必要的
③依据空前句“健康理念的普及”,答出人们对游泳的重视或逐步的喜欢。
21.【答案】“金玉良缘”指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宝玉,两人应结成姻缘。“木石前盟”
指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前生为女娲炼石补天余下的石头化成的神瑛侍者,两者有
恩有义,今世应结成姻缘。
如答:薛宝钗的“钗”中有金,贾宝玉的名字中有玉,两人结为婚姻为金玉良缘。林黛
玉的名字中有木,贾宝玉的名字中有玉,前生有约,两人应结为婚姻为木石前盟亦可。
22.作文(60 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