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0 KB
  • 2021-06-04 发布

天津市西青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第Ⅰ卷(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落寞(mò) 空隙(xī) 墓志名(mínɡ) 丰盛富饶(ráo)‎ B.苍穹(qiónɡ) 熨帖(yùn) 赤裸裸(luǒ) 和言悦色(yán)‎ C.精湛(zhàn) 自诩(xǔ) 超负荷(hé) 锲而不舍(qiè)‎ D.欣慰(wèi) 舞蹈(dǎo) 螺丝钉(dīnɡ) 出类拔萃(cuì)‎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一个 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它们 了生命的辉煌。然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 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A.适宜 成就 或者 B.适宜 造就 乃至 C.适合 造就 或者 D.适合 成就 乃至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阅读《乡土中国》,总的要求是读通、读懂,理解基本内容,并力求触类旁通,掌握学术著作的一般读法。‎ B.约定俗成在词汇的形成和发展上确实起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作用,这属于语言要素变异的研究范围。‎ C.有些人说话写文章干巴巴,拙于表达,言不由衷,就是因为积累的词语太少。‎ D.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绝。‎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前,第二届全球华语朗诵大赛暨第五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展示活动优秀作品在京举行。‎ B.繁漪是《雷雨》中最独特的人物,她有火炽的热情,但却生活在一个呼吸不着自由空气的环境中,渐渐地被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 C.我们不要力戒空谈,必须崇尚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成功源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 D.有关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东汉 躬耕田园 B ‎《登泰山记》‎ 袁枚 清代 雪后登山 C ‎《荷塘月色》‎ 朱自清 现代 月色淡淡,荷香缕缕 D ‎《致云雀》‎ 雪莱 英国 烧蜡成灰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①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②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③尤其是他们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④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走到尽头 ⑤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⑥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 A.②①⑥④⑤③ B.④①③⑥⑤② C.④⑤②①③⑥ D.②⑥①⑤③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它有多个思想或学术来源。‎ ‎“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其中受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和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的学说影响最为显著。费氏在‎1948年9月1日写给雷氏的信中曾表示:“我读了你的《乡土社会》一文,而且实际上,在我的中文新书《乡土中国》中采用并发挥了你的思想。”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所有的社会关系。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雷氏论及的是“个人处于多重家族关系聚结中的某一特定位置”,而费氏认为亲属关系“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实际上,费氏提到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亲属记认体系,同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研究有关。在摩尔根看来,每个人即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点,周围形成一个亲属圈亦即亲属群体。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理论用于人类学实地调查,其基本途径是亲属称谓体系研究。费氏受过人类学训练,在“江村”调查中,运用这种研究法绘制了当地的亲属称谓体系图表。该图表所呈现出的“蜘蛛的网”,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   “差序格局”的形成与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关系。费氏的“差序格局”有多个内容,既有李树青的三个“主义”,尤其是其中的“自我主义”,也有潘光旦的“伦”“格局”“推或扩充”论。李树青和费氏都对“自我主义”有所论述,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人“贫病愚私”中“私”的问题作出的回应。潘氏深入研究儒家社会思想,他对“伦”的分析和考据,如“沦”指水的纹理,则成为费氏“同心圆波纹”的来源。他还对“人伦差等”进行辨析,并提出人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各自有其“格局”。有学者指出,费氏根据潘氏的研究提出“差序格局”几乎是水到渠成的。其实,“差序格局”概念形成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学术圈。这个学术圈的学者来往密切,思想上相互激发,其中不但有潘光旦、李树青、费孝通、袁方等老中青社会学人,还有闻一多、吴晗等文史专家。   “差序格局”是聚集中西方相关学术智慧产生的。以往的研究,无论是费氏本人,还是相关学术史论著,对雷氏等中西方学者的贡献肯定是不够的。事实上,学术工作往往难以独自完成,要有多人数代积累之功。即便因缘际会使个人的贡献格外耀眼,其背后定有各种形式的学术研究群体的支撑及学术思想的汇聚。 ‎ ‎(摘编自阎明《“差序格局”探源》) 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费氏和雷氏都认为亲属关系是乡土社会重要构成部分,对亲属关系特征的看法也一致。   B. 费氏把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比作“蜘蛛的网”,形象说明了人际关系的密切性、复杂性。   C. 费氏是受摩尔根亲属制度研究的影响,经过调查研究,然后提出“差序格局”的概念。   D. 费氏“同心圆波纹”源自潘氏的研究,突出乡土社会人际关系从中心向外扩展的特征。 8.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引用费氏写给雷氏的信,证明“差序格局”‎ 只是受雷氏理论影响,又有所创造。   B. 第二段运用比较分析法,肯定费氏的学术贡献,辨明费氏对其他学说的借鉴之处。   C. 第三段列举多个事实材料,证明“差序格局”概念的产生深受当时中国学者启发。   D. 文章从中西两方面考求费氏“差序格局”的学术渊源,有理有据,学术视野开阔。 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费氏对相关学者贡献肯定不够,可能是作者学术的视角和取向与费氏不同。   B. 费氏的学术交往圈既有社会学家,也有文史专家,呈现出类似“差序格局”的特征。   C. “差序格局”受到众多学者的影响,这些学者的研究也肯定受到了费氏学说的启迪。   D. 费氏的学术交往、所受学术训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促进了他对乡土中国的思考。 ‎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赤壁赋》片段,完成10~12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 属:通“嘱”,嘱咐 ‎ B.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 ‎ C.泣孤舟之嫠妇 泣:使……落泪 ‎ D.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B.方其破荆州 / 当其南北分者 ‎ C.顺流而东也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D.举匏樽以相属 / 作《师说》以贻之 ‎12.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这是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 景俱佳。 ‎ B.第二段先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然后又写客人悲凉的箫声,致使作者的情感骤然变化,‎ 由欢乐转入悲凉。‎ C.第三段由写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写赤壁的历史古迹。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D.所选文段描写波澜起伏,作者的情感也随之变化,先是由喜到悲,然后再由悲转喜,‎ 表现了作者洒脱、豪迈的气度。‎ 第Ⅱ卷(84分)‎ 四、(23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3分)‎ ‎ 译文: ‎ ‎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分)‎ ‎ 译文: ‎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 译文: ‎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B.“小楼昨夜又东风”,“又”字,表明此情此景是第二次出现,这种精神上的痛苦让人 难以忍受。‎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暗含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 D.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淋漓尽致 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 (2)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分)‎ ‎ ‎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9分)‎ ‎(1)怅寥廓, ,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5)大江东去, ,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 。师者, 。 (韩愈《师说》)‎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1分)‎ 大 兵 梁晓声 天黑了。‎ 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一辆客车,已经被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 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刚刚两岁多一点儿。还有一个兵,他入伍不久。他那张脸看去怪稚气的,让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呐。‎ 那时车厢里的温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车窗全被厚厚的雪花一层层“裱”严了。车厢里伸手不见五指。每个人都快冻僵了。那个兵自然也不例外。不知从哪一年起,中国人开始将兵叫做“大兵”。其实,普通的大兵们,实在都是些小战士。‎ 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羊剪绒的帽子和里边是羊剪绒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厚的羊皮军大衣。‎ 但此刻,他肯定是最感寒冷的一个人。‎ 他的大衣让司机穿走了。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儿去求援。可司机不肯去,怕离开车后,被冻死在路上。于是兵就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了……‎ 他见一个老汉只戴一顶毡帽,冻得不停地淌清鼻涕,挂了一胡子,样子非常可怜。于是他摘下羊剪绒帽子,给老汉戴了。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兵憨厚地笑笑说:“大爷您戴着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 人们认为他是兵,他完全应该那么做。他自己当然也这么认为。‎ 后来他又将他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女戴。她接受时对他说:“谢谢。”‎ 他说:“不用谢。这有什么可谢的?我是兵嘛,应该的。”‎ 后来那年轻的母亲哭了。她发现她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青。尽管她一直紧紧抱着孩子。‎ 于是有人叹气……‎ 于是有人抱怨司机怎么还没找来救援的人们……‎ 于是有人骂娘,骂天,骂地,骂那年轻的母亲哭得自己心烦心慌……‎ 于是,兵又默默地脱自己的棉袄,走到那位年轻母亲身边。帮着她,用自己的棉袄,将她的孩子包起来了……‎ 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将自己裹得更紧了。仿佛,兵的举动,使他们冷上加冷了……‎ 再后来,天就黑了。‎ 伸手不见五指的车厢里忽然有火苗一亮:是那个想出100元买下他棉袄的男人按着了打火机。他接近到兵跟前,一松手指,打火机灭了。车厢里又伸手不见五指了。‎ 他低声说:“真的,你这兵就是禁冻。咱俩商量个事儿,把你的大头鞋卖给我吧,200元!200元啊!”兵说:“这不行。我要冻掉了双脚,就没法儿再当兵了。”‎ 他一再地央求。说哪儿会冻掉你双脚呢!你把大衣、棉袄、帽子和手套都白送给别人穿着戴着了,怎么我买你一双鞋你倒不肯了呢?‎ 兵沉默片刻,犹豫地说:“那……如果你愿意用你那半瓶酒和我换的话,我可以考虑……”‎ 二人互换之际,他又灌了一大口酒。好像如若不然,这种交换,在他那一方面是很吃亏的。‎ 兵从车厢这一端,摸索着走向那一端,依次推醒人们,让所有的人都饮口酒驱寒。包括那位年轻的母亲,包括那少女。‎ 酒瓶回到兵的手中时,兵最后将它对着嘴举了起来——只有几滴酒缓缓淌进兵的嘴里。兵感到口中一热,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 车是被困在一条山路上的。一侧是悬崖。狂风像一把巨大的扫帚,将下坡的雪一片片扫向悬崖底谷。‎ 于是车开始悄悄地倒滑了。没有一个乘客感觉到这是一种不祥。‎ 但兵敏锐地感觉到了,他下车了……‎ 拂晓,司机引领来了铲雪车和救援的人。乘客们欢呼起来。只有一个人没有欢呼,就是兵。就是那看上去怪稚气的兵,就是那使人觉得还是个少年的兵。‎ 人们是在车后发现他的——他用肩顶着车后轮,并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后轮下。‎ 他就那么冻僵在那儿,像一具冰雕。‎ 也许,他没有声张,是怕人们惊慌混乱,使车厢内重量失衡,车向悬崖滑得更快。也许,他发出过警告,但沉睡的人们没有听见。呼啸的狂风完全可能将他的喊声掩盖……‎ 事后人们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他还不满19岁。他是一个多子女的穷困乡村的农家的长子…… ‎ ‎(选自《小小说精读》,有删节)‎ ‎16.小说中有多处自然环境的描写,请概括其作用。(3分)‎ ‎ ‎ ‎17.小说写了一个想用200元钱换“兵”的大头鞋的男人,有什么作用?(4分)‎ ‎ ‎ ‎18.根据小说内容概括“大兵”的形象。(4分)‎ ‎ ‎ 六、作文(50分) ‎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意是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 请你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8分,每题3分) ‎ ‎1.D 2.B 3.C 4.B 5.C 6.D ‎ 二、(9分,每题3分) ‎ ‎ 7.D 8.A 9.C ‎ 三、(9分,每题3分) ‎ ‎10.A 11.D 12. D ‎ 四、(23分)‎ ‎13. (8分)‎ ‎(1)(3分)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吹箫应和。‎ ‎(2)(2分)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 ‎ ‎(3)(3分)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 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 ‎14. (6分)‎ ‎(1)(3分)B ‎(2)(3分)诗人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 ‎15.(9分)‎ ‎(1)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2)周公吐哺 (3)使我不得开心颜 (4)无边落木萧萧下(5)浪淘尽 (6)古之学者必有师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五、(11分)‎ ‎16.(3分)①再现了环境的恶劣;②推动情节的发展;③为人物活动做铺垫。‎ ‎17.(4分)‎ ‎①鞭挞那个男人极端自私的品行;‎ ‎②与大兵舍己为人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大兵”的形象;‎ ‎③突出人物性格,深化小说主旨。‎ ‎18.(4分)士兵送出了羊皮军大衣、羊剪绒的帽子、羊剪绒的棉手套、棉袄,换出了冻不透的大头鞋,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精神;顶住将要滑下悬崖的汽车,表现了他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六、(50分) ‎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