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浙江省镇海中上月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一代代戏曲人的砥(dǐ)砺前行,才有京剧两百年的辉煌。无数个体的追求最终会塑造出时代的模(mó)样。但如果我们都习惯了追随时尚,在新奇烦芜的各种话语中摇摆不定,而无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我们时代文化的准星和标尺又在哪里?
B. 网络文学年轻的作者们涉世未深,对文学的理解和认知亦处在懵(méng)懂阶段。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理解仍然是零散而浅显的,表象化的成分居多,真正能吸取精髓、发扬光大的作品只是凤毛麟(lín)角。
C. 宁波水磨年糕用当年新产的晚粳(jīng)米制作,经过浸泡、磨粉、蒸粉、搡(sǎng)捣的过程,分子进行重新组合,口感也得以改善。搡捣后的米粉团,在铺板上使劲糅压,再揉搓成长条,一条最普通的脚板年糕就成形了。
D. 当璞(pú)玉还蕴在石中时,韩咏华便已知其将来会有怎样的光彩。这位被称作清华“终身校长”的梅贻琦,眉清目秀,神色俊逸,气宇轩昂,他开创了清华大学的黄金时代,主导了西南联大的教育奇迹,使中国的高等教育昂然跻(jī)身世界先进水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审清题干要求,看是选择全对的一项还是有错误的一项,答非所问,功亏一篑。
A项,有错误,“模(mó)样”,读音应为;mú;
B项,有错误,“懵(méng)懂”,读音应为“měng”;
C项,有错误,“糅压”字形应为“揉压”;
D项,正确;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朗读者》的成功提升了国人的审美品位,未免有点夸张。它的出现,在受众群中激起阵阵涟漪,其实不足为奇。 [甲]“将值得关注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是其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
- 26 -
。在人文类节目被边缘化的大环境之下,《朗读者》的存在,似乎成为了沧海遗珠。
[乙]人文类节目的式微,并非简单地没有流量“鲜肉小花”加持,也并非是因为对情感调动得不够充分,而是因为在面对碾压式的情感综艺时,[丙]人文节目并不追求娱乐,更不持“道德中立”的态度,相反它时时在追求一种对理想人格的阐发和尊严价值的关切。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品位 B. 未免 C. 不足为奇 D. 沧海遗珠
3.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D 3. A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要求,选词语填空,要求学生答题前先将空格所在的前后语境读明白,然后结合词语的意思用法等进行判断。
A项,品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 本语境强调《朗读者》的成功提升了国人的审美水平,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项,未免:实在不能不说是。本语境强调的是《朗读者》的成功提升了国人的审美水平,不得不说有点夸张。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项,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本语境强调的是《朗读者》的出现,在受众群中激起阵阵涟漪,其实不值得奇怪。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项,沧海遗珠: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本语境强调的是在人文类节目被边缘化的大环境之下,《朗读者》的存在,似乎成为了一种特例。不合语境,对象使用错误。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可以帮助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快速准确地理解文段,因此,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不仅要阅读文本的有效信息,还要观察文段中的标点符号。平时应该勤于总结常见标点符号使用规则,然后熟练记忆。
A项中,甲处标点错误,应删掉《朗读者》后面的句号,在后引号外加逗号,因为引文内容做了句子成分中的主语部分,属于间接引语。
故选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6 -
A. 近日,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成为全球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B. 面对当前逆全球化的阴霾和民粹主义思潮上升的影响,习近平主席用较大篇幅讲述丝路历史,意在以古鉴今,重燃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动力源。
C. 这款充电桩可以跟国家电网“做生意”,每一台充电桩都连接着配电网络,可以交换数据,拥有支付功能,谷电时储能,峰电时放电,将电力卖回给国网,就进了支付宝。
D. 真正激发校友反哺母校,还需要高校在自身发展上下大力气,要让学生在大学生涯中,能够用学校的精神气象与大学文化,增强学生和校友的凝聚力,让学生与校友以爱学校、反哺母校为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考生应该熟悉常见的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A项,语序不当,“第一个”应放到“全球”后面;
C项,结构混乱,最后一个分句残缺主语,不能共用前面的“充电桩”,应该添加主语“卖电的钱”;
D项,成分残缺,“激发”缺少中心语,“动力”或“积极性”;
故选B。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则通知。
北京时间2017年5月12日20时左右,全球爆发大规模“比特币勒索病毒”感染电脑系统事件,我国大量行业企业内网大规模感染,教育网受损严重,攻击造成了教学系统瘫痪,甚至包括校园一卡通系统。为了防患于未然,要求各班电教委员给教室电脑打上补丁,然后用系统防火墙检测教室电脑,并于5月20日放学前将检测结果报告给信息中心负责人吴老师。
现请你以校学生会宣传部的名义,写一则通知,向各班传达信息。(80字左右)
通知
各班电教委员:
- 26 -
校学生会宣传部
2017年5月15日
【答案】为了防止“比特币勒索病毒”感染我校电脑,请给教室电脑打上补丁,然后用系统防火墙检测教室电脑,并于本月20日前将检测结果报告给信息中心负责人吴老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拟写通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要求,拟写通知。本题要求拟写通知的正文,正文部分一般包括通知的缘由、通知事项、执行要求等构成。本题中根据材料可以确定写通知的缘由是为了防止“比特币勒索病毒”感染我校电脑。通知的具体事项和执行要求为:干什么——首先给教室里的电脑打上补丁(修复好),然后用系统防火墙检测教室电脑是否有病毒或者其他问题,最后将检测结果报告给具体人——信息中心负责人吴老师,完成时间截点“本月20日”。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6.下图是有关“共享单车”用户出行场景的相关调查,根据要求回答相应问题。
(1)根据图表,写出两条结论。(每条结论不超过30个字)
(2)根据图表中“共享单车”用户出行场景的相关调查,对“共享单车”的投放运营提两条建议。(不超过70字)
【答案】(1)①车站/地铁站和目的地之间容易形成短途出行的高频需求。②随机偶遇式的用车出行场景非常多,单车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 26 -
(2)①根据人流量,权衡单车的流动性,综合考量投放点的设置。②骑车健身锻炼和与朋友骑车出游的场景更多属于主动出行,频率相对刚需通勤更低,骑行时间可能更长,投放可考虑计划性。③对于数量庞大的在校学生群体而言是最主要的日常通勤,在封闭校园中通勤的频率高而且规律明显,是不可忽视的市场,可加大投放力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考生语言表达和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仔细观察画面;看画中的语言文字;运用恰当的语言。组织答案时应做到:①看清题目要求,抓住内容要点。2.注意整体把握,切忌以偏概全,把握规律性内容。3.注意图表细节和数据变化,这些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中,要求根据图表,写出两条结论。观察图表可知,“车站、地铁站和目的地之间的距离”中使用共享单车的用户占有率最大,然后结合“共享单车”带给人们出行提供的方便分析解答即可得出两条结论:①车站/地铁站和目的地之间容易形成短途出行的高频需求。②随机偶遇式的用车出行场景非常多,单车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而第二题我们可以从共享单车的投放等方面分析作答。例如:根据人流量,权衡单车的流动性,综合考量投放点的设置;另外考虑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等。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客”为名的称谓古已有之,而且比现在还要多(百度上列出的含有客字的词汇700多个,多数为古典)。常见的如门客、食客、剑客、刺客、侠客等。他们的行为介于职业与非职业之间,既是适应社会需要派生出来的谋生手段,也是非正统的文化现象,因而历史评价有褒有贬。上述网络新称谓,也应属于这一类,只是无所谓褒贬罢了。
“客”字的甲骨文,俨然是一幅简笔画:穹窿似的屋宇下,左方是背着行囊的旅人,右方是拱手相迎的主人。“客”字的本义就是外来者,它与“主”字相对应,表示宾从的一方,如客人、客座、客卿。延伸开来,凡属外来的或宾从的事物均可称“客”,例如,中医疾病学原理中就有“客气”与“主气”之分。客气与主气相得则和,客气与主气相克则病。
除了本义外,“客”字还表示服务行业的对象,如客官、顾客、乘客等;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者,如游客、客籍等;人类主观意识之外的事物,如客体、客观等;奔走于各地从事某种特定活动的自由人,如说客、镖客、幕客、掮客等。至于“政客”,原指投机于政治的掮客,与政治家的称呼不同,含有贬义,如果把跻身政界的人通称为政客则是误用。
- 26 -
在以“客”为名的特殊人群中,因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的渲染和传播,侠客的社会影响似乎更大一些。在我国古代,人们把那些重承诺、讲义气、轻生死的人称为侠客。在《侠客行》中,李白将侠客的形象史诗化了。“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读着这样的诗行,让人不由地陡增浩然之气,无形中唤醒英雄情结。
在古诗文中,以“客”为名的称谓除少量是专指外,大多是泛称,可以理解为某一类人。如,“贾客”指经商之人;“羁客”指旅行之人;“迁客”指流放之人;“真客”指修真得道者;“青眼客”则是指意气相投者。有些所谓的“客”,只是作为一种别称,存在于行文表述中,并不需要具体指认或当面称呼。如,墨客、骚客、看客、过客等。有些“客”则是以特征来命名的。如唐传奇《霍小玉传》中那个打抱不平的人穿黄衫,“黄衫客”就成了豪侠之士的代称。有些带有“客”字的名词,虽然古今皆用,但涵义有所不同。
其实,任何生命都是一个客观过程,人来天地间说到底都是“过客”,哪怕你闻达八方,富可敌国,也不可能成为这个星球的永久居民。不过,你既然来了一趟,就不能仅仅是“做客”,而是要做些有益的事情。
(《光明日报》2014年6月8日,有删改)
7. 下列对文中“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客”的行为介于职业与非职业之间,历史上评价有褒有贬,是因为“客”是非正统的文化现象。
B. “客”的本义就是外来者,这一点可以从甲骨文的“客”字的构造中得以佐证。
C. 从本义延伸开来,“客”包括外来的或宾从的事物。本义之外,“客”还可以表示服务行业的对象、外出寄居、迁居外地者等。
D. “客”这一称谓在古诗文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泛指,可以理解为某一类人。
8.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百度上列出的含有客字的词汇有700多个,而且多数为古典,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以“客”为名的称谓自古有之,并且属于常用词。
B. “政客”原指投机于政治的掮客,不属于“奔走于各地从事某种特定活动的自由人”这一意义范畴。所以,把跻身政界的人通称为政客属于误用。
C. 因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的渲染和传播,在以“客”为名的特殊人群中,侠客的社会影响显然更大一些。
D.
- 26 -
墨客、骚客、看客、过客这一类“客”,并不需要当面指认或称呼。这些称呼只存在于行文表述中,用以别称而已。
9. 根据原文意思,分别指出“茶客”“香客”“客家人”“珠履客”是以什么来命名的?
【答案】7. A 8. D
9. “茶客”表示服务行业的对象;“香客”指朝山进香者,泛指某一类人;“客家人”属于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者;“珠履客”是以特征来命名的。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
A项,“是因为‘客’是非正统的文化现象”表述错误。根据原文“既是适应社会需要派生出来的谋生手段,也是非正统的文化现象,因而历史评价有褒有贬”可知,题干强加因果,表述错误。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
A项,“并且属于常用词”表述错误。根据文本“以‘客’为名的称谓古已有之,而且比现在还要多(百度上列出的含有客字的词汇700多个,多数为古典)”可知,题干中前半句正确,而后面的结论“并且属于常用词”无中生有。
B项,“不属于”表述有误,根据文本“至于‘政客’,原指投机于政治的掮客,与政治家的称呼不同,含有贬义,如果把跻身政界的人通称为政客则是误用”可知,“政客”在古代属于掮客的范畴,题干因果不当,表述错误。
C项,“侠客的社会影响显然更大一些”错误。根据原文“侠客的社会影响似乎更大一些”可知,题干将未然说成已然,表述错误。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
- 26 -
本题中,要求根据原文意思,分别指出“茶客”“香客”“客家人”“珠履客”是以什么来命名的?根据文本“‘客’字还表示服务行业的对象,如客官、顾客、乘客等;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者,如游客、客籍等;人类主观意识之外的事物,如客体、客观等;奔走于各地从事某种特定活动的自由人,如说客、镖客、幕客、掮客等”、“有些‘客’则是以特征来命名的”可知,“茶客”表示服务行业的对象;“香客”指朝山进香者,泛指某一类人;“客家人”属于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者;“珠履客”是以特征来命名的。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约会
(美国)基履
纽约中央火车站询问亭上的时钟告诉人们,现在是差六分钟六点,高个儿的青年中尉仰起他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眯缝眼睛注视着这个确切时间。他心跳得浑身震动,再过六分钟,他就会看到十三个月以来一直在他的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那个女子了。虽说他从未见过她一面,她写来的文字却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力量。
勃兰福特中尉尤其记得战斗最激烈的那一天,他的飞机被一群敌机团团围住了。
他在信里向她坦白承认他时常感到害怕。就在这次战斗的头几天,他收到了她的复信:“你当然会害怕……勇敢的人都害怕的。下一次你怀疑自己的时候,我要你听着我向你朗诵的声音:对,纵使我走过死亡笼罩的幽谷,我也一点不害怕灾难,因为你同我在一起。”
他记住了,这些话给了他新的力量。
现在他可要听到她本人的说话声了。还过四分钟就六点了。
一个年轻姑娘擦身而过,勃兰福特中尉心头一跳。她带着一朵花儿,不过那不是他们约定的红玫瑰。而且,她说过,她已经不年轻了。
他想起他在训练营里念过的那本书——《人类的束缚》,整本书写满了女人的笔迹。他一直不相信,女人能这样温柔体贴地看透男人的心。她的名字就刻在藏书印记上:贺丽丝·梅妮尔。他弄到一册纽约市电话号码本,找到了她的住址。他写信给她,她复了信,翌日他就上船出国了,但是他们继续书信来往。
十三个月里她都忠实地给他回信,没有接到他来信的时候,她还是写了来。现在呢,他相信了:他是爱她的,她也爱他。
- 26 -
但是她拒绝了请她寄赠照片给他的要求,她说明:“要是你对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相貌就无关紧要。要是你想像我长得漂亮,我就会总是摆脱不了你不过心存侥幸的感觉。我憎恶这种爱情。要是你想像我长得不好看(你得承认这是更有可能的),那么我会老是害怕,害怕你之所以不断给我写信,不过是因为你孤零零的,没有别的选择罢了。不,别要求我给你照片。你到纽约来的时候,就会看到我,那时你再作决定吧。”
再过一分钟就是六点了……猛吸一口香烟,勃兰福特中尉的心情更紧张了。
一个年轻女子正朝他走来。她高高的个儿,婷婷玉立,淡黄色头发一卷卷的披在她纤柔的耳朵后边,眼睛像天空一样蓝,她的嘴唇和脸颊显得温文沉静。她身穿淡绿色衣服,像春天活泼轻盈地来到人间。
他迎上前去,没注意到她并没戴什么玫瑰。看到他走来的时候,她唇上露出一丝挑逗的微笑。
“大兵,跟我争路走吗?”她喃喃地说。
他朝她再走近一步,就看到贺丽丝·梅妮尔。
她几乎正是站在这位姑娘后边,是一个早已年过四十的妇女。她就快变白的头发卷在一顶残旧的帽子下面。她身体长得过于丰满,一双肥厚的脚塞在低跟鞋里。但是,她带着一朵红玫瑰。
绿衣姑娘快步走开了。
勃兰福特中尉觉得好像被劈开了两半似的,他追随那位姑娘的欲望有多么强烈啊,然而,对这个在精神上曾经真挚地陪伴过和激励过他的妇女,他的向往又是何等地深沉;她就站在那儿。他看得出来,她苍白、丰腴的脸是温柔贤惠的,她灰色的眼睛里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勃兰福特中尉当机立断,他手指抓紧那册用来让她辨认的《人类的束缚》。这不会是爱情,然而是可贵的东西,是他曾经感激过,而且必定永远感激的友谊……
他挺直肩膀,行了个礼,把书本伸到这个妇女面前,然则就在他说话时候,他感到了失望的苦涩。
“我是约翰·勃兰福特中尉,你呢——你是贺丽丝·梅妮尔小姐吧。见到你,我多高兴。我——可以请你吃顿饭吗?”
她咧开嘴宽厚地微笑了。“我不明白这都是搞的什么,孩子。”她回答说:“穿绿衣裳的那位年轻小姐,她要求我把这朵玫瑰别在衣服上。她还说,要是你请我同你到什么地方去,我该告诉你,她在街那边的饭店里等你。她说这多少是个考验。”
10. 小说三次写到“差六分钟六点”“再过四分钟就六点了”“再过一分钟就六点了”,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11. 小说在刻画勃兰福特中尉这个形像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12.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
- 26 -
13. 小说结尾点出梅妮尔小姐是以一种“考验”的方式与勃兰福特见面,那么能否将小说标题改为“考验”?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0. (1)交代了故事发生、发展的准确时间,增强故事的真实感。(2)反映了主人公难以按捺的激动心情。(3)以时间为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1. (1)真诚坦率。作为一名勇敢的战士,依然在信里向梅妮尔小姐坦白承认他时常感到害怕。(2)忠诚感恩。勃兰福特中尉尽管渴望爱情,也被绿衣姑娘深深吸引,但在美丽的相貌和真实的感情之间,他当机立断选择了后者。
12. (1)夸张。面对婷婷玉立、温文沉静的绿衣姑娘,勃兰福特中尉被深深吸引,他的身子像“劈开了两半似的”,生动写出了他强烈的追随欲望。(2)心理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勃兰福特内心的失落,以及他在感性追求与理性选择间强烈的冲突,丰满了人物形象。(3)为下文勃兰福特当机立断,选择真挚地陪伴过和激励过他的梅妮尔小姐做了铺垫,升华了文章主旨。(4)对比,在人物对比性的抉择中考验人物。
13. 可以。(1)“考验”是小说出人意料的一个结局,以此为题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对爱情观的思考。(2)勃兰福特这一人物形象正是在“考验”中丰满的,凸显了他的忠诚与真挚。(3)以“考验”为题更能深化主题。相貌不是永久的,真挚的感情才能永恒,而真正的爱情也是经得起考验的。(4)以“考验”为题,与文末形成呼应,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一般从对人物、对情节、对主题等方面去考虑。
本题中,要求考生结合小说三次写到“差六分钟六点”“再过四分钟就六点了”“再过一分钟就六点了”,请简要分析其作用。从内容、情节的角度考虑:小说三次写到“差六分钟六点”“再过四分钟就六点了”“再过一分钟就六点了”情节,实际上是交代了故事发生、发展的准确时间,以时间为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考虑:这样的情节更能反映了主人公勃兰福特中难以按捺的激动心情,从而说明他对于这次约会非常重视,从而表现了他对爱情渴望。从特殊效果的角度,此情节也增强故事的真实感,更有代入感,增强读者阅读兴趣。
【11题详解】
- 26 -
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本题中,“勃兰福特中尉尤其记得战斗最激烈的那一天,他的飞机被一群敌机团团围住了”“他一直不相信,女人能这样温柔体贴地看透男人的心”刻画出了他是一个战斗英雄,渴望得到温柔女人的理解与体贴;作为一名勇敢的战士,依然在信里向梅妮尔小姐坦白承认他时常感到害怕,可见他的真诚坦率;根据文本“勃兰福特中尉当机立断,他手指抓紧那册用来让她辨认的《人类的束缚》。这不会是爱情,然而是可贵的东西,是他曾经感激过,而且必定永远感激的友谊……” 可见,勃兰福特中尉忠诚感恩,尽管渴望爱情,也被绿衣姑娘深深吸引,但在美丽的相貌和真实的感情之间,他当机立断选择了后者。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型的题目,可以先指出手法,然后根据画线语句中的关键词分析,然后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从修辞、人物描写等角度分析其作用。
本题中,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从修辞的角度考虑:面对婷婷玉立、温文沉静的绿衣姑娘,勃兰福特中尉被深深吸引,他的身子像“劈开了两半似的”应该属于夸张,生动写出了他强烈的追随欲望。从手法的角度考虑:还属于对比手法,在主人公强烈的心理对比性的抉择中考验人物的品质;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考虑: “猛吸”这一动作,表明该句运用了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由“心情更紧张了”可知,此句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了福特紧张的心理。由“觉得”可知,此句运用了心理描写,由“被劈成了两半”“强烈”等词可体会出福特的失望与矛盾。通过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达到了更丰满的效果。从情节安排考虑:写勃兰福特拒绝诱惑矢志不渝,选择帮助鼓励过自己的精神伴侣,画线句为此做了铺垫。从主旨的角度考虑:升华深化了中心思想,赞扬歌颂主人公的爱情观,借以启发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在选择面前应该有做人的底线和原则,重在心灵美,而非美色等外在条件。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作品主题,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题目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结合文本内容,从对人物、对主题、对情节的角度来对作品题目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 26 -
本题中,提到小说结尾点出梅妮尔小姐是以一种“考验”的方式与勃兰福特见面,那么能否将小说标题改为“考验”?说说你的理由。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小说标题与主题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先要明确观点,同意此提议。然后再分析理由,从情节角度考虑:可先结合着贺丽丝•梅妮尔小姐以一种“考验”的方式与勃兰福特见面所表现出的相貌与二人之间的感情,哪一个更重要,进而使读者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相貌与感情,故起着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进而总结出表达效果方面:以“考验”为题目是小说出人意料的一个情节设置,这样的结尾更能引发阅读兴趣,启发读者思考,从而表现真正的爱情是由内而外、重在品性和心灵相吸的;从主题思想角度,贺丽丝•梅妮尔小姐与福特的真挚情感,揭示了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即相貌不是永久的,感情才是永恒的。因此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考虑:以“考验”为题,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主人公勃兰福特的真诚、坚守、对诱惑的抗拒等等。从结构布局的角度考虑:“考验”这个标题,能首尾呼应,显得结构严谨完整。从不可以的角度答也可以。思维角度依然是:内容情节、表达效果、形象塑造、结构布局等。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记
(明)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
- 26 -
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14.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庖下之馂 馂:残羹剩肴
B. 率百人而聚 率:一概,全都
C. 比其有子也 比:及,等到
D 而非徒谱也 徒:只,仅仅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乃有以戒宾之故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 则其情已不类矣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C. 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医治好治不病以为功
D. 不录于有司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归有光幼年丧母,这一点对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平时常常不能宽慰自己。为了解先人旧事,他只能去问家族里年长的人。
B. 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虽然人口众多,但族人已经人心离散,尽管还能相互救济,但是归氏家族祭祀祖先的活动已混乱不堪。
C. 归有光认为,族人都有兄弟情分,可是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这样做会殃及子女,加速家族的分离。
D. 归有光之所以写《家谱记》,首先出于凝聚族人的需要,同时也试图扭转世风,恢复家族秩序。
17. 用“/”给下列文字断句。
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 26 -
(2)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答案】14. B 15. D 16. B
17. 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
18. (1)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
(2)没有了世家,那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意就衰微了,社会风尚的浮薄就一天比一天厉害,有道理啊。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推断能力。答题步骤:(1)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2)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3)借助方法,主攻难点。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 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法。
B项,“率”解释错误。根据语境,“率百人而聚”译为“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 “率”应该译为“大概”。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虚词的数量同实词比较起来要少得多,但用法非常灵活,因而复习要正确地掌握和使用确实不易。在虚词的辨析使用中要注意多分析比较其差异,重点掌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及关联词语的搭配和所表示的关系。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虚词的辨析运用能力。题型以几个容易出错的虚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搭配运用为主,干扰点为其中虽常见但不易辨识的虚词。
A项,第一句中“乃”是副词,表示出人意料,可以译为“竟然”等;第二句中“乃”副词,“才”,可见,意思不同。
B项,第一句中“则”是假设连词,译为“那么”;第二句中“则”承接关系连词,译为“就”。可见,意思不同。
C项,第一句中“以”是 介词,“用”;第二句中“以”是介词,译为“把”。可见,意思不同。
D项,“于”,均表被动,可见,相同。
- 26 -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B项,“尽管还能相互救济,但是归氏家族祭祀祖先的活动已混乱不堪”表述错误。根据文本“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而归氏几于不祀矣”可知,归有光的家族中,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
本题句意为:现在却常常不能同心,未曾不深深独自感伤。然而天下的事,破坏它的人是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人也是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凭自身带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之间呢?
“未尝不……也”固定结构,从“未”的前面,“也”的后面断开;“然”句首连词,“然天下之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从其后断开;“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句式结构相似,故可作为断句依据;“而……乎”固定结构,可以从“而”前面断开。由此得出答案: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的得分点:①“吊”,安慰;“私”,偏爱;“妻子”,妻子儿女;“诳”,欺骗。②“孝友”,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甚”,厉害。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 26 -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是因为我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于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的事迹,对于活着的人恐怕不能成事,实在是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
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大概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平时招待朋友,有时能破费千钱,但是在一年中重要的节日,祭献祖先时,却谋划甚微。祭祀盛食物用的礼器、酒壶酒杯,很少有洁净美好的。家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连不成队列。更有甚者,竟然有因为请人观礼的缘故,改变将要举行祭祀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残羹剩肴,来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
我回去看老宅,阅览了归氏的旧书,慷慨激愤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人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呢!
- 26 -
父母是我们兄弟生命共同的来源。祖宗是我们父母的根本。族人都有兄弟的情分。不能忘记啊。人刚出生,当他们年幼时,兄弟在亲人怀中呱呱哭泣,吃饱了就一起嬉戏,不分彼此。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像这样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的情感。在这时,只担心兄弟分离的不迅速,哪里还会想着亲人聚集的难处,这也是天下的形势趋向于分离的原因。假如我爱自己的子女却离散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就殃及到我的子女,这能说是爱自己的孩子吗?
我每次侍奉父亲,一年里重要的节日跟着各位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须发皆白,暗中想我的各位叔父兄弟,都是始于同一祖父罢了。现在却常常不能同心,未曾不深深独自感伤。然而天下的事,破坏它的人是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人也是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凭自身带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之间呢?古代的人立大宗的嫡子为继承人的原因,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废除了,天下就没有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了。没有了世家,那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意就衰微了,社会风尚的浮薄就一天比一天厉害,有道理啊。
我学习圣人的道理,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旨意。虽然我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不被官府录用,但私下观察天下治乱,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我看看自己的亲人,内心有所触动,打算寻求用来使族人凝聚的办法,而族人凝聚开始于家谱,所以我想要写归氏的家谱,不仅仅是记载,更是用来寻求写家谱的意义。
(二)(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①
(南唐)李煜
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①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974年)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②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19. 赏析上阕的表现手法。
20. 全词意境皆由“恨”生,并由“恨”止,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9. (1)反衬,“蝶翻金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同翔取乐画面,眼中所见之活泼欢快,更映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苦无奈。(2)用典,用樱桃难献宗庙、杜宇(子规)失国的两个典故,写伤逝之情、亡国之恨。
20. (1)“樱桃落尽春归去”句,写初夏的典型景物以寄危亡之痛。此时,宗庙难保,樱桃难献,伤逝之感良深。(2)
- 26 -
用杜宇(子规)失国这一典故,再推一层,道出国家朝不保夕,只是己无大计、士无良策,虽然终日忧思,但却无可奈何之恨。(3)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纷纷散去,作者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一腔心事虽未直言而出,但孤苦之恨已跃然纸上。(4)曾经媚态十足的美人而今却只见“空持罗带”的愁容。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充满了凄凉哀怨之恨。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指出手法,再结合诗句来分析手法,最后分析效果和情感。
本题中要求鉴赏上阕的表现手法。首先先明确上阙的诗句意思为:樱桃落尽,春天已经离去,只有那蝴蝶还翻飞着银灰色的翅膀双双飞舞。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人群渐渐散去,小巷一片冷冷清清,只见袅袅残烟草色不清。炉里的香烟随风轻轻摆动,闲绕着香炉上的凤凰绘饰。但见她愁容满面拿着罗带,回首往事只觉仇恨绵绵。根据诗句“蝶翻金粉双飞”一句采用了反衬的手法,通过描绘蝴蝶翻飞着银灰色的翅膀双双飞舞的美丽画面,以乐景来衬哀情,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苦无奈;根据诗句“樱桃落尽春归去”和“子规啼月小楼西”两句,又运用典故,用樱桃难献宗庙、杜宇(子规)失国的两个典故,写主人公的伤逝之情、亡国之恨。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另外还要抓住主要的意象等来分析把握诗歌情感。
本题中,要求考生简要分析全词意境皆由“恨”生,并由“恨”止。上阙“樱桃落尽春归去”一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樱桃落尽,春天已经离去,而此时,宗庙难保,樱桃难献,伤逝之感良深。诗人通过写初夏的典型景物,来表现了主人公的伤逝之恨;“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一句又运用典故,写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用杜宇(子规)失国的典故,写主人公的亡国之恨;下阙“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一句写小巷人散初夜寂寥的境况,是顺着上片的时序,着重突出“寂寥”,以渲染环境气氛。“烟草低迷”,是“暮烟垂”的扩展与加深,冠以“望残”二字,刻画出凄然欲绝的寂寥人怅对寂寥天的形象。此处是一转折,窗外已无可望,亦不忍望,只得转向室内。作者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一腔心事虽未直言而出,但孤苦之恨已跃然纸上;“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末三句是说,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罗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结处明点一“恨”,倒贯全词。
- 26 -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篇》)
万章问曰:“敢问友。”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孟子·万章下》)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①论古之人。颂②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下》)
①尚:同“上”。②颂:同“诵”。
21. 孔子认为“益友”应具备哪三种品质?
22. 根据材料,简要谈谈孟子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案】21. 正直、诚信、博学多闻
22. (1)交朋友,交的是品德,不能够有什么倚仗。
(2)要选择比自己优秀或与自己同等优秀的人做朋友。
(3)结交的朋友可以是身边的人,也可以是古代的人。(4)结交朋友一定要先了解对方的为人。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去阅读文本,从文本中锁定答题区间,筛选概括得出答案。
- 26 -
本题中,要求概括孔子认为“益友”应具备哪三种品质?根据文本“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可知,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见闻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故得出答案:益友的三种必备品质是正直、诚信、博学多闻。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去阅读文本,从文本中锁定答题区间,筛选概括得出答案。
本题要求,根据材料,简要谈谈孟子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根据文本“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可以概括交友的第一点启示为:(1)交朋友,交的是品德,不能够有什么倚仗;根据文本“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可以概括交友的第二点启示为:(2)要选择比自己优秀或与自己同等优秀的人做朋友;根据文本“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可以概括交友的第三点启示为:(3)结交的朋友可以是身边的人,也可以是古代的人;根据文本“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可以概括交友的第三点启示为:(4)结交朋友一定要先了解对方的为人。
【点睛】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见闻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谄媚奉承的朋友,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朋友,花言巧语的朋友,是有害的。
(《论语·季氏篇》)
万章问道:“请问交朋友的原则。”孟子说:“不倚仗自己年长,不倚仗自己地位高, 不倚仗兄弟的势力去交朋友。交朋友,交的是品德,不能够有什么倚仗。”
(《孟子·万章下》)
- 26 -
孟子对万章说:“一乡中的优秀人物,和这一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国中的优秀人物,和这一国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认为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就又上溯历史,评论古代的人物。吟诵他们的诗,读他们的著作,(但)不了解他们的为人,行吗?所以还要研究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所作所为。这就是同古人交朋友。”
(《孟子·万章下》)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食桑葚。(《氓》)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答案】 (1). 瞻之在前 (2). 忽焉在后 (3). 其叶沃若 (4). 于嗟鸠兮 (5). 茕茕独立 (6). 形影相吊 (7). 竟无语凝噎 (8). 暮霭沉沉楚天阔 (9). 石破天惊逗秋雨 (10). 老鱼跳波瘦蛟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瞻,焉,嗟,茕,噎,霭,蛟。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 26 -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湖北咸宁,有一位六旬老人,因为自费出版一本书而小有名气。这本叫《咸宁话》的书,包含了咸宁市6个县、市、区的1万多条方言的注释以及例句、出处等。作者陈大银是一位退休老人,为编纂这本当地的第一本“方言词典”,他前后花了9年时间搜集整理材料、反复考证。有人认为,投入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还是自费出版,似乎不值得,更何况方言的使用人群和使用范围在不断缩减。有人认为,留下方言,留住乡音,才能更好地延续关于乡愁的记忆,这位老人的做法值得赞扬。也有人认为,方言本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光靠一位老人去推动,显然是不够的。
对此,你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留下乡音留下方言,或许不能再迟
我国地大物博,地方文化也各具特色,呈现百花齐放之势。其中,方言体现得最为明显,也成为一种身份识别的“符号”。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方言的使用频次也有所下降,尤其是“90后”“00后”,他们对方言更为陌生了。咸宁老人编纂“方言词典”,这是保护地方文化的直接体现,应该点赞!这也给文化部门提了一个醒儿,无论是对情感的传承,还是从文化传承等角度考虑,方言都应当受到保护。
方言,本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学家刘半农曾说过,方言是一种“地域的神味”。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方言已逐渐形成完整的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结构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并已成为区域内民众进行社会交际的一种联结纽带。方言富有特色的表达,往往与一个地方的风俗、文化等相互融合,是乡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一句句方言,连缀着很多人关于故乡的记忆。在长期的使用中,方言早已衍化为一种身份识别的“符号”,成为拉近人们情感、凝聚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在急遽变化的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如果方言与故乡的过往一并凋零,乡愁也就成了无根的浮萍。无论是出于情感传承,还是从文化传承等角度考虑,方言都应当受到保护。
需要明确的是,关于方言的使用、普及、推广的场合、范围以及覆盖人群等相关的规范与要求或可探讨,但保护、传承好方言,让这一承载着群体乡愁的文化记忆不致在时间的冲刷中消失、堙没,应当成为一种共识。
- 26 -
不过,保护方言不能只停留于理念层面。要实现“记得住乡愁”的目标,必须落脚于切实可行的举措之中。作为一种口口相传的语言文化资源,方言文化一旦消失就很难恢复。因而,保护工作必须重视提前介入、全面推动。
更好地保护方言,民间层面的传承与保护必不可少,相关职能部门的主动作为同样不可或缺。2016年,湖北省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北片区项目,依托一批高校,湖北建立了10支调查团队,计划在3年内完成对省内50个汉语方言点的调查和记录。政府部门的积极介入,为系统、全面、深入地开展相关的调研和保护工作,创造了优渥的外部条件。
保护好方言,还离不开新科技、新手段。以湖北为例,调查团队分赴不同的汉语方言点实地调查,并进行音、像摄录和语料整理。每个调查点,寻找4名“方言发音人”。这些“发音人”,需在当地生活时间较长、到外地较少,能说纯正地道的方言,调查团队将对他们进行语音采集。而在上海、江苏、山东等地,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等相关依托新媒体渠道的保护举措,也正在推进之中。
留下方言,留下乡音,才能更好地赓续关于乡愁的记忆。别让“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的场景,只存在于诗词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材料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材料作文首先要全面准确的解读材料,明确材料要求,任务驱动类材料作文更要明确任务所在。本题材料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构成,该材料分出两个层次,首先讲了在湖北咸宁,有一位六旬老人,因为自费出版了一本书而小有名气。这本叫《咸宁话》的书,包含了咸宁市6个县、市、区的1万多条方言的注释以及例句、出处等。作者陈大银是一位退休老人,为编纂当地的第一本“方言词典”,他前后花了9年时间搜集、整理材料,反复考证。第二层次写不同人对“老人”做法的不同理解及看法,题目要求针对此事件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思考。审题中首先应围绕“老人”自费出书一事来思考,针对争议表明态度,或围绕老人的做法表达自己独到的看法。
基本的态度即立意方向有两个——支持和反对。
立意:
1、支持:保护方言势在必行,为老人的的做法点赞。方言连接着乡情。方言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时也是体现了文化的传承。
2、反对:保护方言,传承文化要讲究方式方法、量力而行,单单依靠个人力量是不行的。
3、辩证:方言应该保护,文化应该传承,但是要发动社会力量、借助政府部门来支持。
写作素材:
1.
- 26 -
保护方言势在必行。方言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民间语言交流和情感表达的方式,曾在各地广为流传。但随着社会发展,方言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成为过去时。此次,咸宁老人编纂“方言词典”,既说明方言正面临消失的危机,又及时提醒人们,要进行相关的保护。
2.方言连接着乡情。方言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它不仅体现了地方语言特色,还带着鲜明的乡土气息。从某种程度上说,方言在专属于它的那片土地上飘扬,连缀着故乡的记忆,传递着地方文化的气息。
3.情之所起,情之所钟,情之所为。陈大银为什么不畏艰苦,不计得失,搜集、整理并出版《咸宁话》?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咸宁人,因为他对方言感兴趣,因为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孩子们对咸宁方言知之甚少。出于一种热爱,出于一种迫切感,他踏上了保护咸宁方言的艰辛之路,最终完成了心愿。
4、在急遽变化的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如果方言与故乡的过往一并凋零,乡愁也就成了无根的浮萍。无论是出于情感传承,还是从文化传承等角度考虑,方言应受到保护。保护方言,必须落脚于切实可行的举措之中。民间层面的传承与保护必不可少,职能部门的主动作为同样不可或缺。
5、在湖北咸宁,有一位六旬老人,因为自费出版了一本书而小有名气。这本叫《咸宁话》的书,包含了咸宁市6个县、市、区的1万多条方言的注释以及例句、出处等。作者陈大银是一位退休老人,为编纂当地的第一本“方言词典”,他前后花了9年时间搜集、整理材料,反复考证。投入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还是自费出版,值吗?“值!再不整理,就晚了。”老人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普通话得以更广泛地应用,而方言的使用人群和使用范围则不断缩减。对许多“90后”“00后”而言,方言更是一个遥远的概念。
写作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段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咸宁老人编纂‘方言词典’,这是保护地方文化的直接体现,应该点赞!”,然后围绕为什么要保护地方方言;怎样实现保护地方方言;最后回扣中心论点,总结全文。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中需要强化几个意识:
(1)强化任务意识,就事论事。在认真审读材料之外必须仔细审读材料后的要求,特别是一些隐性信息,明确任务指向,就事论事,议不离事,避免将此类议论文写成了话题作文。
(2
- 26 -
)强化论证有力意识。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在就事论事的过程中注意联系生活中人与事,联系类似材料进行类比、辨析,避免空乏议论,并注意论述语言的简洁准确。任务驱动作文名句与事例论据的运用宁缺毋滥。否则,极可能偏离所选的任务指令,以致于所选任务对象无法一线贯通。
(3)强化论证专一意识。避免论的点多,但没有一点说深议透,尽量集中精力说清一点。
(4)强化思维的全面、深刻、准确意识。切忌粗糙表态、轻易否定、一棒子打死的现象,应辩证的看待问题;依“事”说理,以小见大,呈现思维的深度与准确度。注意评论要做到有理有据,入情入理,切忌偏颇。
- 26 -
- 26 -
相关文档
-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下2021-06-049页
- 【语文】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20届2021-06-0424页
-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中学2020届高三下2021-06-0414页
- 江苏省徐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阶段2021-06-046页
-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3月2021-06-0416页
- 语文卷·2017届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2021-06-0411页
- 四川省宜宾四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2021-06-0414页
-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2021-06-0412页
-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2021-06-0416页
-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2021-06-04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