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00 KB
  • 2021-06-04 发布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学年第二学期 语文期末考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90后”写作的兴起与文学的新变化 张颐武 最近,大冰、卢思浩、张皓宸、沈煜伦、苑子文、苑子豪等年轻畅销书作者的新书,在短期内占据了当当、京东等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半壁江山。而“80后”的张嘉佳更是成为最近的最引人注目的作家。这些人在传统的纯文学领域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关注,但他们在“80后”、“90后”的读者中都引发了相当大的反响。这些以“90后”为主的作者很多都是以篇幅短小、语言幽默与温和的小感伤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日常生活,这些作品有一点像过去的所谓“小小说”。但他们的写作很接近短小的段子,用一个小故事来表现温情和感伤的混合复杂的情绪。‎ 这些作者的作品受到年轻读者的欢迎绝非偶然。一方面是生活环境的影响。“90后”生活在中国发展比较顺畅的时候,温饱有余,受过较好的教育,没有遭遇大喜大悲,过着庸常的生活,日常生活中失个恋可能就是大事。反观过去,牺牲、苦难、生活的艰窘都是稀松平常的事。他们的体验和前几代人不同,但同样有许多生活的挑战。因此写作是在当下的环境中出现。另一方面则是读者的需要,这些作者面对的读者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他们面临结婚生子、毕业就业、考试升学,有着人际关系、抗压能力不足等一系列的困扰,需要有文学作品来给他们更多的抚慰和激励。‎ - 19 -‎ 与韩寒、郭敬明这些早年成名的“80后”作家相比,张嘉佳等虽然年龄接近,但写作显然和他们不同,他们和“90后”的作者的写作相当接近。“90后”作家出来较晚,他们经历了长期的市场磨炼,从写段子开始,对市场的运作很熟悉,有高度的敏锐性。他们作品中反叛性不强,就是生活的平常性,人物也是不好不坏,有点小感伤、小同情,又有调侃机智,似乎对社会看透了的感觉。没有大喜大悲,写的就是生活中恋爱失恋等小波澜,这也是全球的中产生活的一种常态的表达。韩寒、郭敬明接触现实和“90后”还是有所不同,当时的文学界对这几位作者有相当的关注。但今天的新的作家则似乎仅仅存在于一个新的阅读空间之中,似乎完全和传统的文学界井水不犯河水,是完全平行发展的。‎ 有人就此说到纯文学不存在了,这显然是不合乎实际的。文学随着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分化,一部分是纯文学,另一部分是通俗文学。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期间又产生了网络文学,目前这三部分是平行发展。莫言、刘震云、苏童等都在写作,纯文学仍然是很庞大的一块,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90后”以及以张嘉佳为代表的一些“80后”作家的作品都和纯文学关系不大,这也是客观存在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这些年轻的畅销书作家,主流文学界和批评家们很少发声。当下这些年轻畅销书作家写的短小故事和段子,跟传统文学的结构模式不一样,没什么可比性,而且传统的纯文学在“90后”当中也没什么影响力。‎ 现在看来,虽然当下的“90后”作家和纯文学没有多少关系,但日后会有“90后”纯文学作家的出现。现在的“90后”写作能否成为经典也要看时间的检验,谁能脱颖而出,哪部作品能够流传千古,还要时间和历史去检验。比如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节选自2016年1月13日《天津日报》)‎ ‎1. 下列所举现象,不属于标题所说“文学的新变化”的一项是 A. “90后”畅销书作者的作品以及以张嘉佳为代表的一些“80后”作家的作品热销。‎ B. 以“90后”为主的畅销书作者喜欢用小故事来表现温情和感伤的混合复杂的情绪,表现日常生活。‎ C. 莫言、刘震云、苏童等一批作家在坚守纯文学传统,并且取得不菲成果。日后还会有“90后”纯文学作家的出现。‎ D. 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检验,一些走通俗路线的作品得到肯定,金庸的武侠小说已经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经典。‎ ‎2. 以下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大冰、卢思浩等年轻畅销书作者虽在传统纯文学领域几乎未受任何关注,但在“80后”、“90后”读者中却引发了相当大的反响,他们的新书短期便占据当当、京东等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半壁江山即为实证。‎ B. “90后”写作的兴起并得到热烈反响,与“90后”作者、读者过着庸常的生活,在生活中不轻易表露大喜大悲的激烈情绪有关。‎ C. 尽管是“80后”作家,但张嘉佳与韩寒、郭敬明这些早年成名的“80后”作家相比,写作上有着明显不同,倒是和“90后”作家的写作相当接近。‎ D.‎ - 19 -‎ ‎ 韩寒、郭敬明的写作在当时的文学界曾引发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如今的“90后”作家却基本上与传统的文学界井水不犯河水,彼此平行发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90后”以及以张嘉佳为代表的一些“80后”作家虽然也关注现实,但他们和莫言、刘震云等作家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路径不同,其创作价值与传统文学相较望尘莫及。‎ B. 一批年轻畅销书作者在“80后”、“90后”的读者中引发了相当大的反响,但喜爱纯文学作品的读者对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关注。‎ C. “90后”作家作品反叛性不强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经历了长期的市场磨练,熟悉市场,高度敏锐,另一方面作品反映的是生活平常性的内容,无法体现反叛性。‎ D. 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他们面临的生活困扰使得他们需要有文学作品来抚慰和激励,而一些“90后”作家作品中的内容恰好契合了这种心理需求。‎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试题分析:‎ ‎1. C项错误,纯文学属于传承发展,不是“新变化”;“日后还会有‘90后’纯文学作家的出现”是猜测期待,并非事实或必然趋势。‎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B项对“没有遭遇大喜大悲”理解不当。“大喜大悲”指的是伟大的胜利、惊天的成就和牺牲、苦难、生活的艰窘。‎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19 -‎ 徐谊,字子宜,一字宏父,平阳人。乾道八年进士,累官太常丞。孝宗临御久,事皆上决,执政惟奉旨而行,群下多恐惧顾望。谊谏曰:“若是则人主日圣,人臣日愚,陛下谁与共功名乎?”及论乐制,谊对曰:“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上遽改容曰:“卿可谓不以官自惰矣。” ‎ 知徽州,陛辞,属光宗初受禅,谊奏:“三代圣王,有至诚而无权术,至诚不息,则可以达天德矣。”至郡,歙县有妻杀夫系狱,以五岁女为证,谊疑曰:“妇人能一掌致人死乎?”缓之未覆也。会郡究实税于庭,死者父母及弟在焉,乃言:“我子欠租久系,饥而大叫,役者批之,堕水死矣。”然后冤者得释,吏皆坐罪,阖郡以为神。 ‎ 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丞相留正不克用。 ‎ 孝宗崩,上不能丧。谊与少保吴琚议,请太皇太后临朝,扶嘉王代祭。及将禫,正忧惧,仆于殿庭而去。谊以书谯赵汝愚曰:“自古人臣为忠则忠,为奸则奸,忠奸杂而能济者,未之有也。”汝愚问策安出,谊曰:“此大事,非宪圣太后命不可。而知阁门事韩侂胄,宪圣之戚也,同里蔡必胜与侂胄同在阁门,可因必胜招之。”侂胄至,汝愚以内禅议遣侂胄请于宪圣,侂胄因内侍达汝愚意,宪圣许之。宁宗即位,侂胄恃功,以赏薄浸觖望。谊告汝愚曰:“异时必为国患,宜饱其欲而远之。”不听。 ‎ 汝愚雅器谊,除授建明多咨访,谊随事裨助,不避形迹,怨者始众。尝劝汝愚早退,汝愚亦自请。侂胄疑将排己,首谒谊,退束装,冀谊还谒,留之通殷勤,谊不往。 ‎ 初,金攻庐、楚不下,留兵缀濠州以待和,时时钞掠,淮人大惊。谊昼夜拊循,益严备御。朝廷惧生事,移知隆兴府以卒,后谥忠文。 ‎ ‎(《宋史•列传一五六》) ‎ ‎【注释】觖:júe:不满意,浸棘:危险,越来越严重。‎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B. 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C. 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D. 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5.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 - 19 -‎ ‎ 陛辞,临行前向皇帝告别。陛,特指皇帝宫殿的台阶;陛下,指宫殿的台阶下,后用于对帝王的尊称。‎ B. 宫、商、角、徵、羽,古人认为这五声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物,五声不乱,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 C. 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来省问父母安否;后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 D. 孝宗,南宋皇帝赵眘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谊不忘职责敢于劝谏。孝宗独揽朝纲,他谏之以理;谈论乐制、出官辞行,谏孝宗、光宗以戒骄修德。‎ B. 徐谊一心为政敢冒大不韪。孝宗驾崩,光宗生病,他果断主张在神祠郊庙祈祷进迎嘉王参与决断大事并代父主丧。‎ C. 徐谊为民伸冤备受爱戴。徽州任上,细心断案,平反冤狱,真凶得惩,全郡人都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D. 徐谊立场坚定不畏强权。见韩侂胄居功自恃,他告诫赵汝愚远之;韩侂胄欲拉拢他,徐谊无所畏惧并不回访。‎ ‎7.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谊以书谯赵汝愚曰:“自古人臣为忠则忠,为奸则奸,忠奸杂而能济者,未之有也。”‎ ‎(2)侂胄恃功,以赏薄浸觖望。谊告汝愚曰:“异时必为国患,宜饱其欲而远之。”‎ ‎【答案】4. C 5. D 6. B ‎ ‎7. (1)徐谊写信责备赵汝愚说:“自古以来做人臣子的,忠就是忠,奸就是奸,忠奸相杂却能办成大事的,还未曾有过这样的事。” ‎ ‎(2)韩侂胄仗恃有功,因赏赐太少渐渐变成怨恨。徐谊告诉赵汝愚说:“(韩侂胄)以后必成为国家的祸害,应当满足他的欲望而疏远他。”‎ ‎【解析】‎ ‎4.‎ - 19 -‎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其中标志词应抓住:“曰”“然”“也”等,再结合本句意思:孝宗的病越来越重,光宗长期拖延不去问安,徐谊入朝进谏,退下来告诉宰相说:皇上待人接物从容不迫,但目光直视不眨眼,神思恍惚,是真的有病。应当在神祠郊庙祈祷进迎皇子嘉王参与决策大事。句子可以断开为: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故选C。‎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D项,“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是指谥号,而不是庙号。‎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B项,“孝宗驾崩,光宗生病”错误,“主张在神祠郊庙祈祷进迎嘉王参与决断大事”是在孝宗病重时。故选B。‎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谯”译为“责备”,“济”译为“办成大事,做成大事”,“未之有”宾语前置句,译为“还未曾有过这样的事”。(2)句中:“以”译为“因为”,“望”译为“怨恨”,“饱”译为“满足”。‎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徐谊,字子宜,又字宏父,温州人。乾道八年(1172)进士,多次升迁做到了太常丞。孝宗在位时间久,朝中事情都由皇帝决定,(朝臣)执政大多是奉旨行事,百官下属多半畏惧观望。徐谊进谏说:“像这样就是君主一天比一天圣明,臣下一天I 一天愚蠢,陛下和谁共同创造功业声名呢?等到谈论乐理制度,徐谊回答说:“宫调混乱就意味着荒淫,说明君主骄横;商调混乱就意味着倾险,说明臣僚败坏。”皇上立刻改换神情说:“你可以说是不因官职怠惰自己的人了。”‎ - 19 -‎ 徐谊被委任为徽州知府,他向皇帝辞行,恰好光宗刚刚继位,徐谊上奏说:“三代圣王有至诚而无权术,至诚不息,则可以达天德矣。”到郡上任,歙县上报有个人的妻子因杀夫被关在狱里,有年仅五岁的女儿作证。徐谊怀疑说:“妇女能一巴掌把人打死吗?”徐谊因此把案件搁置此案未审查批复。适逢郡里在郡衙庭院究核实物税,死者的父母和弟弟都在,(父母)于是说:“我儿子因欠租被绑时间很久,饿的大叫,衙役打他的脸,掉在水里淹死了。”这之后蒙冤的人得到释放,相关官吏都判了罪。全郡的人都认为他神明。‎ 孝宗的病越来越重,光宗长期拖延不去问安,徐谊入朝进谏,退下来告诉宰相说:皇上待人接物从容不迫,但目光直视不眨眼,神思恍惚,是真的有病。应当在神祠郊庙祈祷进迎皇子嘉王参与决策大事。丞相留用不能采纳徐谊建议。‎ 太上皇帝孝宗去世,光宗重病在身不能主持丧礼,祭奠祝祷的事,有关部门不敢代理,百官都没有换穿丧服。徐谊和少保吴琚商议请太皇太后临朝,扶立嘉王代姓祭礼。等到将要举行禫礼,留正忧虑恐惧,仆倒在宫廷而离开。徐谊写信责备赵汝愚说:“自古以来做人臣子的,忠就是忠,奸就是奸,忠奸相杂却能办成大事的,还未曾有过这样的事。”赵汝愚问有什么办法,徐谊说:“这是大事,非得到太皇太后的命令不可。而知阁门事韩侂胄是宪圣太后的亲戚,同乡蔡必胜和韩侂胄都在阁门任职,可以靠蔡必胜招致他。”韩侂胄来到,赵汝愚把內禅的建议派韩侂胄向宪圣请求,韩侂胄经由宦官传达了赵汝愚的意见,宪圣答应了他。‎ 宁宗即位,韩侂胄仗恃有功,因赏赐太少从不满变成怨恨。徐谊告诉赵汝愚说:“(韩侂胄)以后必成为国家的祸害,应当满足他的欲望而疏远他。”赵汝愚没接受他的意见。‎ 赵汝愚向来器重,授任官职提出建议时常常咨询他的意见,徐谊随时协助,(赵)不避讳显露形迹,怨恨的人开始增多。曾经劝赵汝愚早日抽身退步,赵汝愚自己也向皇上提出请求。韩侂胄怀疑自己将受排挤,,首先去拜见徐谊,回来之后整装等待,希望回访,好留下他表达深情厚谊,徐谊没有前往。‎ 起初,金人没有攻下庐州、楚州,留住兵马在濠州等待议和,常常出来抢劫,淮州人大为惊恐。徐谊白天黑夜安抚他们,更加紧张备战准备抗击金人。朝廷害怕滋事,调任他为隆兴府知府而死,后谥号忠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西湖 苏辙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间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 19 -‎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苏辙:北宋宰相、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颖昌(今河南许昌市东),自号颖滨遗老。‎ ‎8. 本诗的颔联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9. 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情相比,作者在本诗尾联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8. 侧面烘托.通过描述市民和鱼鸟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闾阎争相问寻作者是谁,鱼鸟也惊猜他是谁,从侧面突显出诗人多年深居简出的生活;“鱼鸟惊猜”运用拟人手法。“鱼鸟惊猜”,物亦惊猜他是谁,表意深刻,形象生动。 ‎ ‎9. 同样是辞官退隐,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句,表现出的是归隐后的释然自安和活然自得的快意。本诗尾联,苏辙“无言”而“归卧”,闭户不出,只能与古人为友聊以自慰,表现出的是饱经政治风霜而隐退多年的孤独、寂寞和无奈之情。‎ ‎【解析】‎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结合着颔联“行过间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从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角度分析作答。“闾阎”“鱼鸟”“鱼鸟惊猜”均是参考关键词句。‎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一些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诗歌标题、作者、诗歌注释及尾联关键词比较分析作答。“无言”而“归卧” 表现出的是饱经政治风霜而隐退多年的孤独、寂寞和无奈之情。而陶渊明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现出的是归隐后的释然自安和活然自得的快意。‎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19 -‎ ‎【名师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3)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 ‎【答案】 (1). 金戈铁马 (2). 气吞万里如虎 (3). 寻寻觅觅 (4). 冷冷清清 (5). 凄凄惨惨戚戚 (6).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戈”“觅”“清”“戚”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的习题 对 手 明人敲门而入。老领导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地注视着明人,眸子里混杂着欣喜、探询、怜爱,或者还有一丝担忧……‎ 老领导这些日子不太好受,仿佛自己又进入了一个人生的十字 - 19 -‎ 路口。说十字路口并不为过,远比当年自己处于职场的抉择时刻更为严峻。当年自己在学院高薪聘请和机关留任两者之间,徘徊过、矛盾过,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做官。在这个国度,做官似乎是最能体现个人价值和被社会认可的职业。他从学院来机关挂职半年,就强烈感受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决定又是迅速和果断的。他一干就是二十年,最终成为这个部门的最高长官。在行将退休之前,他迟疑良久最后向组织推荐了三位他继任的候选人,天天、小涂和明人。这三位都是他一手培养的,也是他最为欣赏的。组织部门采纳了他的意见,并通知他启动考察工作时,他还为之欣喜若狂,回家和老伴儿说了,还破天荒要老伴儿陪她喝了一瓶一斤半的茅台。‎ 但没过三天,他就开始烦恼了,又过三天,心里已是烦恼不堪。‎ 考察接近尾声时,他简直苦不堪言,痛不欲生了。他强烈自责,自己走了一步臭棋,三选一,这是逼迫他们仨赤膊上阵,也是自找苦吃呀!组织部已向他透了口风:三个人测评不相上下,但天天去找了老领导的领导,一个挺有威望的老前辈,小涂则无声无息,表现得镇定自若。“那明人呢?”老领导问。组织部告知:“有写他的举报信。从内容看,没什么东西,核查了,也不属实。”‎ 老领导听罢松了一口气,但随之而来的消息,又令他血压骤升了:“据分析,写匿名举报的,多半是小涂。”‎ 老领导脑袋嗡的一声,他真有些懵了,怎么在这当口,相煎何太急呢! “三个人平常关系都不错,难道就为了这个职位,钩心斗角,明枪暗箭,由朋友变成对手?”‎ 是的,对手! 他心里明白,是自己的推荐,让他们仨由原本热络友好的朋友关系,变成了残酷竞争的对手! 他不无悲伤地叹了一口气。‎ 今天周末,三个人不约而同地都来探望老领导了。他们应该都知道,老领导的一票至为重要,此刻是最后的拼搏。‎ 一早,天天就来了,还带来了老领导嗜爱的一套景德镇陶瓷,虽然并不值多少钱,但这是天天的一片心意。天天的细腻、用情,是老领导所赞叹的。不过,在这节骨眼上,天天的作为,令老领导并不畅快,他心里已把天天给否决了。‎ 中午是小涂来了,小涂本来话就不多,问了问老领导的身体情况,向师母(老领导的太太)也问候了几句,喝着师母泡的绿茶,小坐一会儿就告辞了,这与他平素的风格颇吻合,沉稳而又不啰嗦。老领导向来偏爱这一点。倘若举报不是出自他的手,老领导一定会重点举荐他的。但这事情应该是明摆着的,老领导心有疑虑。‎ - 19 -‎ 一个下午,明人没来。老领导有些疑虑了,论人品与才能,明人都是不可比拟的,但明人有些孤傲,有些不近人情。你想这段时间,他都不找老领导,他难道不知道老领导也力荐了他吗? 他相信明人 一定会找自己的,这个位子有多少人觊觎呀!‎ 老领导焦虑地等待着,他心里嘀咕,如果明人出现在他面前,他就只推荐他了。‎ 夕阳西下的时候,明人敲响了他的门。‎ 老领导站起身来,迎过去,握着他的手,想与他好好聊聊。‎ 明人开口了,说:“老领导,我有一事相求。”‎ ‎“我知道,我知道,你别担心,你尽管说。”老领导想,你终于表述自己的愿望了。‎ 明人笑着说:“谢谢老领导的抬举。我想说,就别提任我了。我与组织部也说了,我真不是什么谦虚。”‎ ‎“你,这是真话?”老领导注视着明人,疑惑不已。‎ ‎“是的,我是真话。”明人坚定地点了点头。‎ ‎“这么一个职位,你看不上?”老领导又问。‎ 明人又笑了,说:“不是我看不上,只能说人各有志,老领导,你信任我,就支持我别干,有的人只有不在这样是是非非的岗位上,才能做出更多成绩来,我也许就是这样的人。”‎ 明人的口吻是诚挚的。当他转身离开,并消失在老领导的视野里时,老领导忽然觉得,明人的形象在他的眼里清晰明朗起来,他咧着嘴呵呵地笑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6期)‎ ‎1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第一自然段叙述明人拜访老领导的场景,接下来却讲述老领导退休、推荐继任候选人的情况,这是一种补叙的写作手法,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老领导在退休前向组织推荐他一手培养的、也是他最为欣赏的三位候选人时“迟疑良久”,说明他当时也没有想好哪一个更优秀、更适合做自己的继任者。‎ C. 老领导的心情由“欣喜若狂”到“烦恼不堪”“苦不堪言”再到“悲伤地叹了一口气”,源于三个候选人为了职位变得不择手段,由朋友变成了对手。‎ D. 天天为了争到职位找了老领导的领导,他最早来拜访老领导,还带了老领导嗜爱的景德镇陶瓷,为了竞选煞费苦心,他是三人中最有头脑的竞争对手。‎ E. 小说结尾写到“老领导忽然觉得,明人的形象在他的眼里清晰明朗起来,他咧着嘴呵呵地笑了”,这样的描写既给读者留下了联想空间,又暗示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12. 小说以“对手”为题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 19 -‎ ‎13. 请简要概括小说中的明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4. 小说塑造明人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文本和学过的作品探究这种写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11. EB 12. ①概括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三个原本关系不错的朋友为了竞争一个职位变成了对手。②点明了小说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引发读者关注人物命运。③设置悬念,题目能引发读者思考:为什么会成为对手? 他们用怎样的方式和对手竞争? ‎ ‎13. ①明人是不重虚名重实干的青年干部。他主动退出职位竞争,只为了干出更多成绩;②他光明磊落不搞阴谋。在职位竞争中,他不钻营,不暗箭伤人。③他清正谦虚懂得感恩。他感激老领导的抬举,却最后一个来到老领导的家。 ‎ ‎14. 小说主要运用了正侧结合,以侧面描写为主的手法。小说描写了明人拜访老领导的情景,通过对他的语言描写展现了他淡泊官位的精神境界,属于正面描写。小说的大部分篇幅描写善于钻营的天天、搞阴谋诡计的小涂以及聪明睿智的老领导,从侧面烘托了明人光明磊落的形象。写作中运用正侧结合的手法能凸显人物的个性,如《陌上桑》中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罗敷的美,这是侧面描写成功运用的典范。‎ ‎【解析】试题分析:‎ ‎11. A项,“补叙”的说法错误,小说运用的是倒叙。C项,“三个候选人为了职位变得不择手段”说法错误,“明人”就不是这样。D项,“他是三人中最有头脑的竞争对手”的说法过于绝对。‎ ‎【考点定位】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小说中语言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小说中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12. 从全文来看,三个人为一个职位竞争,从朋友变为对手,小说写了三个人在竞争中的种种表现,“对手”既交代了三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另外,“对手”一词会引起读者的联想,猜测什么人与什么人是对手,会有什么样的竞争故事等,这样,题目又起到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 19 -‎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这类题目解答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看标题内容,包括标题的本义和深层含义:是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第二思考与主旨的关系:是否文眼,能否揭示主旨,阐明文章中心,能否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否是作者的情感的触发点;第三如果是写人的文章,要思考与人物的关系:能否表明人物性格,是否显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第四看修辞手法:是否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五,综合上述思考所得总结出答案。‎ ‎13. 在整个干部考察的过程中,明人一直没有什么动作,既不找什么后台,也不搞阴谋诡计,可以看出他的光明磊落;老领导评价他“论人品与才能,明人都是不可比拟的”“有些孤傲,有些不近人情”,可以看出他有才华,为人耿直;他去看望老领导,表明明人有感恩之心;他“就别提任我了”“不是我看不上,只能说人各有志”表明他想做实事,保持清正的本性。‎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中,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另外,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本题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明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 ‎14. 本题解答时要先总述后分析,即先答出手法,再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对明人的正面描写不多,集中在开头和结尾,除了他拜访老领导的行为,主要是对明人的语言描写,“谢谢老领导的抬举。我想说,就别提任我了。我与组织部也说了,我真不是什么谦虚。”“是的,我是真话。”“不是我看不上,……我也许就是这样的人。”围绕一个主题就是辞官。对明人的侧面描写较多,有老领导的对他的印象,有小涂和天天的衬托等。考生把这些信息梳理出来,再加以概括就可以得到第一问的答案。第二问则要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及本文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来回答。‎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其作用分别为:(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 19 -‎ ‎ (2)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4)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5)侧面描写: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等,衬托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等。本题解答时要注意找出文中的正侧面描写,逐一分析,然后结合学过的课内小说中人物塑造手法举例分析即可。‎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15.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让灵魂诗意地栖息,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 B. 廖凡是中国内地著名男演员,2014年凭借其在《白日焰火》中不温不火的表演获得了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C.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闻名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D. 厦门的海,娴静温柔;而烟台的海,那一览无余的金色的沙滩,洋洋洒洒地直向天边铺展开去,平坦如砥,沉雄壮阔。‎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该题,首先明确词语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考虑即可。A项,“求田问舍”意为买田置屋,比喻只知谋置家产,不以国事为念,胸无大志。用在此处望文生义。B项,“不温不火”指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此处对象用错,应用“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C项“目不见睫”指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此处应用“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D项“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此处用第二个义项。‎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 在信息化的今天,中秋民俗依然活跃在全球华人中间,它是华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促进 民族团结的重要节日。‎ B. 昨天上午,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主城和开发区的大部分地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雨雾,请注意防范。‎ - 19 -‎ C. 习近平不但读书多,而且对文学有很高的鉴赏力,譬如谈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时,他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深度,托尔斯泰有广度,他个人更喜欢托尔斯泰。‎ D. 急避险造成损害,是指行为人在遭到紧急危难的情况下,为避免或救护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使之不受损害,不得已而对某一较小的利益造成的损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时要注意分析句子成分、理解句子意思。A项,“民俗”不能是“节日”,搭配不当;B项“主城和开发区的大部分地区”歧义,“主城和开发区”并列不当;D项“避免或救护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使之不受损害”句式杂糅。‎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四大名著均为章回小说,它们不同于西方的小说结构,每章大多有悬念,有包袱,虽然一环紧扣一环,但是又可独立成为故事。它们跨越的时空,涵盖的人文,纵横的历史,凸现了四大作者的手笔之雄浑,视野之开阔。大观园内外的五百多人物饱满了性格的缤纷;三国争霸的惊心动魄宏大了汉末的群雄奇观; 。它们是国人难以逾越的文学瑰宝,堪为中国小说史上的巅峰璀璨。‎ A. 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把斑驳峥嵘的宋代江湖淘尽了 B. 斑驳峥嵘的宋代江湖淘尽了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 C. 宋代江湖的斑驳峥嵘被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淘尽了 D. 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淘尽了宋代江湖的斑驳峥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画线句子的前面是“饱满了……”,“宏大了……”,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此处应选“淘尽了……”,所以排除AC两项。B和D 的区别在于句子的主语不同,根据前文句子以“大观园内”和“三国争霸”开头,判定画线句应以“水泊梁山”开头,所以排除B项。‎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连贯和选用句式的能力。做这类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那就是前后话题的一致性,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内容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本题可从句式的一致性和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两个角度考虑。‎ - 19 -‎ ‎18. 互联网上的论坛是网民发表感言的地方。现在中国教育网的“文学天籁”论坛向大家征集话题“我最喜欢的课文”。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你记忆最深刻的一篇课文,写上几句感言。要求:中肯恰当,80字以内。(注意:不一定要在句式上模仿示例,关键在于要针对课文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示例:初读《阿Q正传》,觉得阿Q滑稽可笑;再读,觉得阿Q质朴、愚昧、自私;多次阅读,发现《阿Q正传》就像一面人生的镜子,从中可以找到自己的身影。‎ 感言: ‎ ‎【答案】示例一:初读《祝福》,觉得祥林嫂愚昧可怜;再读,觉得祥林嫂周围的人精神麻木,缺乏同情心;多次阅读,发现《祝福》就像一幅生活速写,从中可以看到旧社会的人情冷暖。‎ 示例二:初读《范进中举》,让人忍俊不禁;再读,既为范进喜也为范进悲,喜他终于中举,悲他为了地位发疯;多次阅读,发现范进其实就是古代封建社会文人的一个缩影。‎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和语言表达连贯简洁的能力。仿写的内容要来自于课文中最喜欢的课文,仿写的形式,要采用“初读作品+觉得人物形象+再读+觉得人物形象+多次阅读,发现作品的作用”。所学课文很多,例如,《祝福》《范进中举》《阿长与山海经》等。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全面实施乳制品加工工艺标准化监管,彻底消除企业过热加工的乱象是优质乳工程的保证。即使拥有优质原料奶, ① ,也不能生产出优质乳制品。我国的乳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过热加工现象,主要是因为企业低价收购低质的原料奶,细菌数量高, ② ,可谓“一热遮百丑”。但是, ③ ‎ - 19 -‎ ‎ ,比如维生素C的损失率达到30%,使牛奶失去应有的营养作用。‎ ‎【答案】①如果加工工艺不合理②只能依靠过热加工来灭菌③过热加工又会严重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表达运用题,解答此题,要注意分析整个语段的中心内容以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①处于“即使……也”之间,说明是个假设情况,根据前文“加工过热”可知是假设加工工艺不合理;②句承接企业加工过热的原因,得出结果,“只能依靠过热加工来灭菌”;③句与前句构成转折,突出过热加工的危害,与后句“使牛奶失去应有的营养作用”照应,即破坏营养成分。据此组织答案。‎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六、写作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设想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那跑五千米人的,看见那跑百米的人全身紧张、满面通红,心里会“颤抖”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那清晨散步遛狗的人,看见那跑五千米的人气喘吁吁地追过来了,他会因此而恐惧,觉得自己被“淘汰”了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来散步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相传是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另外两句是“你是”和“毋过”。传统上对这句话的阐释,是劝人要有自知,明白人只是人,并非诸神。‎ - 19 -‎ 有人问泰勒斯“何事最难为?”他应道:“认识你自己。”(见《哲人言行录》卷一)尼采在《道德的系谱》的前言中,也针对“认识你自己”来大做文章,他说:“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对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知者”……”‎ 那些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什么东西适合他们,而且知道他们能够做什么和不能够做什么。通过做他们擅长的事情,他们既达到了目的又取得了成功;通过不做他们不擅长的事情,他们避免了错误并且逃脱了不幸。‎ 那些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和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能力的人都会陷于这样的境地,不论他们是在与别人打交道还是在做其他事情。他叫人要“认识你自己”就是说要人认识“真正的我”。这个我是指我的灵魂(心灵)也就是“理智”。他认为一个人应当关心自己的灵魂,因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一个把自己的灵魂或理智看做无上的人,自然能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并且能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认识你自己关键在于反思自己,认识自己的本质在于认识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主体意识觉醒,满足灵魂深处的需求,最终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 认识你自己,就要懂得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对自己的行为要有自制能力,面对各种诱惑和欲望,更要有节制。其实,节制就是自我认识,认识到一味放纵自己迟早会招致祸患,认识到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智慧是最大的善,不能自制就会使智慧与你远离,乃至驱使你走向相反的方向。不能自制会使你对那些本来能分辨好坏的感觉变得迟钝,以致不去选择较好的事去做,反而选择较坏的事去行,这就阻碍了你对于有用事物的关注和学习。只有能自制的人才会对事物进行正确的甄别,并且通过言语和行为,重视实际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情,规避那些坏的事情。每一件光荣和善良的事情都是靠修炼达到的,自制力也不会例外。‎ 认识你自己,就要懂得该“得”的得,该“舍”的舍。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只能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才能获得成功。谁想取得某种伟大的成就,谁就要像歌德说的,知道限制自己。那种什么事情都想做的人,实际上是什么事情都不想真做,也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做不成。‎ - 19 -‎ 人要有自知之明。这大约是箴言本来的意思,它传达了神对人的要求,就是人应该知道自己的限度。希腊人大抵也是这样理解的。有人问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难之事,回答是:“认识你自己。”接着的问题:什么是最容易之事?回答是:“给别人提建议。”这位最早的哲人显然是在讽刺世人,世上有自知之明者寥寥无几,好为人师者比比皆是。看来苏格拉底领会了箴言的真谛,他认识自己的结果是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为此受到了德尔斐神谕的最高赞扬,被称作全希腊最智慧的人。‎ ‎【解析】试题分析:审读这则材料,应当抓住“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他知道自己是来散步的”,从中可以引发的感悟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才不会因盲目攀比而使自己陷入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境中。这段话还可给人以启迪:长跑、散步、百米冲刺,是不同的人生选择,对 于人的动作、体能等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自惭形秽。参考立意:①贵在自知之明;②活出真我风采;③找准道路(明确方向),从容前行;④拒绝盲目攀比,走好脚下之路;⑤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无须与别人比较;⑥给自己定好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⑦人要有自己的明确目标,不能这山望到那山高;⑧人生多彩;等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这则材料的关键语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如何确立本材料的中心论点?追问“是什么”,就可以得出中心论点。什么是“他知道自己”?就是对自己有准确的认识。认识你自己。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不断反思自己,有自知之明。‎ ‎ ‎ ‎ ‎ -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