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00 KB
  • 2021-06-04 发布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 高一语文试题 ‎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 ‎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楚是一个音乐舞蹈发达的地方。现在从《楚辞》等书还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涉江》《采菱》《劳商》《九辩》《九歌》《阳春》《白雪》等。它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楚地盛行的巫教,又渗透了楚辞,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直至战国,君臣上下仍然“信巫觋”。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汉书·地理志》及王逸《楚辞章句》等,都言及楚人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的风俗。可见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生活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屈原,不仅创作出祭神的组诗——《九歌》,和根据民间招魂词写作的《招魂》,而且在表述自身情感时,也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摘编自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辞”一词,目前已知最早出自司马迁,用来泛指楚地的歌辞。宋人黄伯思的观点认为,“楚辞”具有浓厚的楚地文化色彩。‎ B.“楚辞”受屈原影响极大,它不仅成为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诗体的专称,而且因其作品而被称为“骚”“骚体”“赋”等。‎ C.继《诗经》之后,《楚辞》是我国古代另一部影响深远的诗歌总集,其内容不仅包括屈、宋等人的作品,还包括后人的模仿之作。‎ D.楚辞与汉赋是有区别的,虽然汉代人把楚辞称为“赋”,但为了区别这两种文体,现代人已经不大将“楚辞”称为“屈赋”了。‎ - 9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诗句的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B.楚辞的诵读不同于歌唱,也不像散文的读法,而是“不歌而诵”,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吟唱”。‎ C.与整齐四言体的中原歌谣不同,楚辞属于每句长短不一的杂言体,这是其体式上的显著特征。‎ D.楚辞的篇幅较长,虽然已经不适宜歌唱,但是文辞繁丽,富有内涵,能够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辞的形成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楚地发达的音乐与歌谣的影响,二是楚地盛行的巫教的渗透。‎ B.楚辞,特别是屈原的《离骚》《天问》等一些长篇巨制,在形式上已经完成了对歌谣的突破。‎ C.楚国君臣百姓崇信巫术,以歌乐鼓舞祭祀诸神,这种文化氛围使屈原作品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 D.与楚辞相比,同时期的中原歌谣很少运用神话材料,缺乏浓厚的神话色彩,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草木故园 彭家河 ‎①比起人丁,乡下的草木已日渐兴旺。‎ ‎②乡村其实是属于草木的,村民本是不速之客。在发现有水有树后,那一队队从猿一路迁徙成人的村民们便驻扎下来,开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谈婚论嫁,生儿育女。于是,乡村便改变成了另一种模样。正是由于村民们的到来,那些山山岭岭、沟沟坪坪便也同时有了名字,成为村民们最朴素的方位标识。‎ ‎③彭家是我们那个家族聚居的一个小山坪,村里最古老的那棵柏树要七八个青壮年伸手才合围得住。浓密的树枝遮蔽了树下的山坡,树下一年四季都是干燥干净的,没有草木能在它的身下生长,粗大的树干也没有人能攀爬。老家的房屋后面有三棵古老的柏树。每天晚上,从远处的西河或者嘉陵江里劳作一天的白老鹳回来后,都要在树上吵闹一会儿才肯睡觉,听着那些声音,我便会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④风雨过后,我家房顶上便落满了白老鹳粪和长长短短的枯树枝,有时还有些鱼骨头,我爹便把那些粪扣下来堆在一起,作自留地里的底肥,那些树枝和圆圆黑黑的柏树果便撮回灶屋烧锅煮饭。每年夏天的晚上,村里都会刮几次大风,听着房顶上呼啸的风声,我不怕房顶上的瓦被风揭走,却怕那些大树顺风倒下来砸着我家的破瓦房,于是我不敢入睡。然而就在恐惧之中,我却一次又一次地慢慢睡着了。‎ ‎⑤那些古树个个巍峨挺拔,村民们路过时都要仰望才看得到树枝。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棵大树为了全村的族人,做出了最后的牺牲。村里要通电了,要永远告别柴木取火的时代了。然而我们村除了树多就是人穷,哪里找钱买电线电杆呢?村里大大小小开了几天会,决定砍掉一棵古树。‎ - 9 -‎ ‎⑥那树在我家的东面。在挖浮土的前夜,村上找来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树下烧了纸,杀了鸡,点上香,祭祀这棵树后,第二天一早才动工。我们周围的大人小孩便围着那树张望,那棵树也有两三个成年人合抱那么粗了。村里木匠专门找来一根一米多长的钢锯条,为古树做了一个特大号的锯子,几个青壮年坐在树的两边,轮流使劲拉锯。在来回的锯齿中,热腾腾的金黄锯末便在一颗颗雪亮的锯齿间落下,很快就在树干的两边积了一大堆。看着那两堆细软的散发着热气的锯末,我仿佛看到那是树里流出的血。半个时辰过后,那宽大的锯条还卡在粗壮的树干中间,仿佛咬在树干上的一排锋利牙齿。周围的大大小小都端着饭碗过来看看,嘴里啧啧地说:这树真大。长了几千年,难道不大吗?哪个人能活这么久呢?‎ ‎⑦那棵大柏树在几天后便支离破碎了,中间的树干也成了一段段的木料,这些上好的木料都先后运出了村,有的换成了电线,有的变成了电杆。那棵大柏树的根也慢慢挖出了一些,那个巨大的有一人多深的大坑也填平了,种上了胡豆。每次看到那里长出的开着紫黑小花的矮矮胡豆,我便想起那个地方曾经站着的巨大的柏树。‎ ‎⑧房前屋后全都是树和竹子,这些我都心中有数。后檐有棵柚子树,东面路边有棵紫薇树,房子后面还有几棵大柏树。多年没有回家,这些东西依然清楚。然而,多年没有回家打扫院坝,不少不知名的草也慢慢侵过屋外的石板,蓬勃向前。‎ ‎⑨与我的老家一样,李家湾、蒲家湾、杨家山的那些院落也慢慢人去屋空。老的去世了,年轻的外出打工去了,年幼的也跟上年轻的父母进城当了农民工子弟。他们在乡下的家园也日渐荒芜,还给了草木。那些没有砍下的树,那些没有除掉的草,又慢慢地,静静地,把曾经撕开的伤口一点一点缝合,把曾经的人世悲欢一点一点地掩埋。‎ ‎⑩回望老家,草木葱茏。 (摘编自《在川北》)‎ ‎4.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③④两段围绕树叙写老家生活留给“我”的印象。文中既写出了树与人、鸟相处的状况,也暗示了树对“我家”造成的实际威胁。‎ B.第⑥段中,“我仿佛看到那是树里流出的血”一句,作者从生命体验的角度,表达了大柏树被村民锯出锯末时“我”内心的惋惜。‎ C.第⑧段中写道,“后檐有棵柚子树,东面路边有棵紫薇树,房子后面还有几棵大柏树”,可以看出“我”对老家的记忆非常清晰。‎ D.作者追忆故园草木,饱含深情,对村民远离家园以致故园逐渐荒凉这一现象做了深层次的反思,并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5.第⑥段所叙写的祭祀大柏树这件事,反映了村民什么心理?请简要分析。(5分) ‎ 答: ‎ ‎6.请根据文本,探析“回望老家,草木葱茏”这句话的含义。(6分)‎ 答: ‎ 三、古诗文阅读(47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7~13题。(26分)‎ 课内阅读:‎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于期之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 - 9 -‎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目眩良久。‎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持千金之资币物 (礼品) B、愿举国为内臣 (全、整个)‎ ‎ C、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 (信件、信函)D、荆轲奉樊于期头函(同“捧”)‎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①恐惧不敢自陈  ②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B、①终已不顾  ②荆轲顾笑舞阳 C、①秦王惊,自引而起  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D、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②轲自知事不就 ‎9、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例句: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珮之陆离 B、燕王拜送于庭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不吾知其亦已兮 课外阅读:‎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①。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②,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注释:①左徒:楚国官名,职位仅次于令尹。②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 ‎10、下列句中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娴:熟悉。‎ B、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 伐:自夸。‎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疾:疾病。‎ D、人穷则反本。 反:同“返”,追溯。‎ ‎1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王怒而疏屈平/夫孰异道而相安/偭规矩而改错。‎ B、父母者,人之本也/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C、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背绳墨以追曲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D、博闻强记,明于治乱/ 步余马于兰皋兮/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等,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能。‎ 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 9 -‎ C、屈原草拟宪令之后,上官大夫就想夺取过来(邀功),但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就发怒并从此疏远了屈原。‎ D、屈原作《离骚》,是因为自己的诚信被怀疑、忠实被诽谤的怨恨引起的。‎ ‎13、翻译下面句子(8分)‎ ‎(1)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2分)‎ ‎ ‎ ‎(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2分)‎ ‎ ‎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4分)‎ ‎ ‎ ‎ ‎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塞路初晴 ‎ 雍 陶 ‎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晚虹”,亦即傍晚的彩虹,是作者在草原上行进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景物。‎ B.“塞天昏”的“昏”字,表明时间是黄昏时分,首联组成了一幅壮阔的图景,是从远处落笔。‎ C.“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艳丽,但秾丽中又有清新之感。‎ D.颈联是作者在看到这一派大好风光时的感叹,是全诗的主干。“南牧”实含有侵略的意味,“汉将”即指唐将。‎ E.尾联的“闲”字与“喜”字相对应,传达出了诗人对“无战伐”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游猎生活的向往。‎ ‎15、诗歌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试作简要赏析。(6分)‎ 答:‎ ‎ ‎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6、(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的心志。‎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女主人公之口,以桑树的繁茂比喻男女未成婚时情意的浓厚。‎ ‎(3)《短歌行》中,曹操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归园田居》中,采用比喻表达自己对官场的厌弃及对田园生活的眷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 ‎(5)屈原在《离骚》中,体现诗人为了心中的追求,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倩(qiàn)影  媛(yuàn)女 鹢(yì)首 袅娜(nà)‎ B.羞涩(sè) 蟋蟀(shuai) 啼(tí)唱 婆娑(shuō)‎ C.陪衬(chèn) 瞥(piē)见 肋(lèi)骨 澄(dēng)清 D.宛(wǎn)然 颤(zhàn)栗 氛(fēn)围 创(chuāng)伤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与散文家林非先生聊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他语气随和,娓娓而谈,我感到无拘无束,心情非常愉快。‎ ‎②打击盗版软件、保护知识产权无可非议,但采取黑屏这一方式就过了头,这样做不利于软件事业的发展。‎ ‎③在世界经济徘徊不前、企业间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形下,没有什么企业联盟颠扑不破,所谓的价格联盟也不例外。‎ ‎④王旭明做客杭州的行程排得很满,记者的采访只能见缝插针地安排在他从宾馆前往浙江人文大讲堂的路上。‎ ‎⑤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城市学校应主动和乡镇学校结对子,鼎力相助薄弱学校。‎ ‎⑥私立学校虽然缺乏教学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公办学校学习,可以在亦步亦趋的基础上,渐渐走出自己的路来。‎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西南财大知名教授大闹机场”的新闻被不少媒体和报纸报道,引发网友热议,涉事教授的行为,引发了师德何在的叩问。‎ B.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C.广东省《融合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符合条件的非户籍人口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D.治理雾霾,要靠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还要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 ‎20、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3分)‎ 如果说,俄罗斯对欧洲的态度,①表现出矛盾的两歧性:既向往和效法,又警惕和对抗,②,它对东方的态度和策略,③没有那么复杂——它并不怎么理解东方文化,④缺乏对东方的尊敬和平等意识;⑤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将东方变成自己与西方博弈的力量资源。‎ ‎①‎ ‎②‎ ‎③‎ ‎④‎ ‎⑤‎ A 那么 同时 也 所以 ‎/‎ B ‎/‎ 所以 就 因而 就是 C 也 那么 倒是 也 只是 D 那么 所以 ‎/‎ 同时 倒是 ‎21、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 ‎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22、请仿照下面诗歌第二、三节的格式,仿写第一、四节。(5分)‎ 荷花在一池碧波中挺立 - 9 -‎ 像翡翠盘中盛着一树红珊瑚 它告诉我们:夏天来了 露珠在青翠草叶上滚动 像清澈的明眸噙着一颗泪珠 它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作文:(60分)‎ ‎23、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兴盛。小陈远在上海的Q友乐乐偶尔在微博是看到在华安举行的半程马拉松赛和山地自行车赛的照片,不由心生向往,想到华安旅游,无奈现在要上学,希望小陈能先帮助他介绍推荐一下华安的旅游景点,想在寒假过来旅游。‎ 请以小陈的身份给乐乐写一封信,介绍华安的旅游景点和和民俗特点,也可以推荐路线。注意突出景物特征,字数不少于800字。‎ ‎2017—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B解析:“因其作品而被称为……‘赋’等”错,原文第三段为“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把楚辞称为“赋”不是因为屈原的作品,而是因为其“不歌而诵”的特点。‎ ‎2、答案:C解析:“每句长短不一”句意理解错误,原文第二段是说“每句可长可短”。‎ ‎3、答案:D 解析:“……中原歌谣很少运用神话材料……”推断错误,于文无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答案:C解析:A项,“暗示了树对‘我家’造成的实际威胁”说法有误,原文“怕那些大树顺风倒下来砸着我家的破瓦房”等几句表现的是“树”为“我家”挡风;B项,“内心的惋惜”不准确,应是“内心的剧痛”;D项,文章并没有“做了深层次的反思,并提出了委婉的批评”之意。‎ ‎5、【答案和解析】:①村民像对待神灵一样来看待大柏树,表现他们对树的敬畏;②为了乡村的发展,不得不牺牲大柏树,村民通过祭祀来表达对大柏树的歉意。‎ 解析:分析村民心理,由⑤⑥可以看出村民对古树既有敬畏,又有歉意。(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6、答案:①“我”感受到老家草木旺盛的生命力。故园草木的生机勃发,与乡村生活的日益衰落有密切的关系,村民越来越多地选择走出乡村,把家园还给草木。草木的旺盛,正是乡村凋零的具体表现。②“我”对故园浓浓的依恋之情。故园在我的心中,是一个草木茂盛的地方,是草和树的乐园;故乡茂盛的草树,是我浓郁的思乡之情,草木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③草木的葱茏,能让人油然而生“故园将芜,胡不归?”的人生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语句的深层意蕴。探析关键句的含义,先抓住字面意思,“草木葱茏”是指草木旺盛的生命力,然后再结合语境和文章主旨作答。‎ 三、古诗文阅读 - 9 -‎ ‎7、C 8、B 9、A 10、C 11、B 12、C ‎13、 (1)到了前殿阶下,秦武阳变了脸色很害怕,秦国的大臣都感到很奇怪。( “振恐”“怪”译对各得1分)‎ ‎(2)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前代圣贤所推崇的。(“伏”,“厚” 译对各得1分)‎ ‎(3)屈平痛心怀王耳听是非不清,谗言和谄媚遮蔽了君王的眼睛,邪恶不正直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译出“疾”、“聪”、 “蔽”、“邪曲”等3分,句子正确通顺1分)‎ 附《屈原列传》的参考译文:屈原,名平,做楚怀王的左徒。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辞令。对内同怀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楚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跟屈原一同在朝为官,想争得楚怀王的宠信,内心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派屈平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平起草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夺取,屈平不给。上官大夫就在怀王面前讲屈平的坏话,说:“大王叫屈平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每当一项法令制度定出来,屈平就夸耀他的功劳,认为‘除了我就没有谁能制定得出来’。”怀王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平。 屈平痛心怀王耳听是非不清,谗言和谄媚遮蔽了君王的眼睛,邪恶不正直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因此忧愁深思,写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们处境艰难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劳累、辛苦、疲倦、困惫时,没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痛苦、凄惨、惊惧时,没有不呼父母的。屈平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遭到小人离间,可以说是处境非常艰难了。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平作《离骚》是由怨愤引起的吧。‎ ‎14、答案:BE 解析:B项,“塞天昏”的“昏”字,不是用以表明时近黄昏,而是用以形容草原上大雨刚歇,经强烈阳光的照射,水汽上升而形成的略带迷蒙的景象,这是草原初晴时的显著特征;E项,“对游猎生活的向往”不当,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15、答案: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用“侵”和“傍”字,将“新水”“残烟”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的情景,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的壮观图景。‎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意象分析,总结景色特点。颔联“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用“侵”和“傍”字,将“新水”“残烟”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的情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的壮观图景。‎ ‎16、(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5)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答案】 D【解析】 A项,“娜”应读“nuó”;B项,“娑”应读“suō”,“蟀”不是轻声,应为“shuài”;C项,“澄”应读“dèng”,作动词用,作形容词用时读作“chéng”。‎ ‎18、答案 A解析 ①娓娓而谈:不倦地、生动地谈论。②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③颠扑不破: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使用对象有误。④见缝插针:比喻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时间或机会。⑤“鼎力”是敬辞,大力的意思。多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⑥亦步亦趋: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含贬义。‎ ‎19、‎ - 9 -‎ 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媒体和报纸”并列不当,两者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可以把“和报纸”去掉;C项,“实现”缺少宾语,应该在“同等待遇”之后加宾语“的目标”;D项,“还要靠……等措施来实现”句式杂糅,可以去掉“来实现”。‎ ‎20、答案:C ‎21、〖简析〗选择型即要求考生从四个选择支中选出一个与出句对得最为工整的一句,对这种题型试题的解答,我们仍然要从得体、自然、工整、忌重复等方面综合考虑。此题正确的选项应为B,因为此句对得最为工整。‎ ‎22、【解析】 每节诗所选用的意象不同,由此可考虑一、四节的内容,结构上要注意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答案】 (示例)风筝在蓝天白云里摇曳/像碧海中驶过一艘小画船/它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雪花在松树林中飞舞/像一叶绿舟中引来许多白蝴蝶/它告诉我们:冬天来了 五、23作文(略)‎ - 9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