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50 KB
  • 2021-06-04 发布

新教材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基础过关训练 8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Word版含解析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基础过关训练 8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行:施行 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端:萌芽,发端 C.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事:侍奉 D.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贼:盗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B. 陈亢问于.伯鱼曰 万物皆备于.我矣 C.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D.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B.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四体也 C.若火之始然 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4.下列句式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D.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5.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孟 子 采 用 比 喻 手 法 , 强 调 四 端 的 重 要 性 的 两 句 话 是: , 。 (2)孟子采用反面论证方法,强调对四端进行扩充的重要性的两句 话是: , 。 二、能力提升 -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6~10 题。 滕定公①薨.,世子谓然友曰②:“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 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然友之邹,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 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 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 之。”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 君莫之行③,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 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 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 ④, 歠粥⑤,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 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 必偃。’是在世子。” 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诚在我。” 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之葬,四方来观 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注释:①滕定公:滕国国君。②世子:指滕文公。然友:滕文公 的老师。③宗国:鲁国的始封祖和滕国的始封祖是兄弟,按照宗法制 度,滕国尊称鲁国为宗国。④冢宰:官名,原是辅佐天子的官,百官 之长,相当于后世的宰相。⑤歠(chuò):饮,喝。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 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B.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 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C.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 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D.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 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薨,古代专称诸侯死亡,后来也泛称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B.大故,重大的事故,指大丧、凶灾之类。这里指滕定公去世。 C.冢宰,官名,在君王居丧期间主持丧事的官员。 - 3 - D.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用“有司”来泛 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让老师然友去向孟子请教办丧事的事情,然友回国报告后, 太子便决定实行三年的丧礼,但父老官吏们对此不满。 B.太子担心处理不好实行三年丧礼的事情,于是再次派然友到邹 国请教孟子。孟子认为这件事处理得好不好完全取决于太子。 C.太子在丧庐中住了五个月,没有颁布过任何命令。官吏族人都 认为太子知礼。下葬时,太子面容悲伤,前来吊丧的人都非常满意。 D.从滕国太子丧父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儒家对于丧礼的观点, 但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的,还是领导人尽孝的问题。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孟子阐述了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 11.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请根据这句话给你的启 示,写出自己对这一观点的看法。要求:①内容具体;②语言简明、 得体;③60~80 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 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 要改变原意。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 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 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基础过关训练 8 1.解析:贼:伤害。 答案:D 2.解析:D.均为转折连词。A.结构助词,的/代词,代天下。B. 介词,向/介词,在。C.介词,到/介词,同,和。 答案:D 3.解析:A.“要”通“徼”,求取。C.“然”同“燃”,燃烧。 D.“内”通“纳”,结交。 答案:B 4.解析:B.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 答案:B 5.答案:(1)人之有是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 (2)苟不充之 不足以事父母 6.解析:“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句式相同,中 - 5 - 间应该断开,排除 C 项;“庶人”作前句的宾语,故其后应断开,排 除 AD 两项。选 B。 答案:B 7.解析:冢宰,官名,即太宰。殷商置,位次三公,为六卿之首。 答案:C 8.解析:应是“领导人以身作则的问题”。 答案:D 9.答案:(1)我们历代的君主也没有这样实行过,到了您这里却违 反规矩,是不行的。(关键词:莫、至于、反) (2)尊贵者的德行像风,卑微者的德行像草。草受风吹,必然随风 倒。(关键词:小人、尚、偃) 10.解析:解答这道题,可从原文中寻找关键句子,然后提炼出 作者的观点,如从“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 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可知统治者的爱好会极大地影 响社会风尚,在上位者的德行会影响百姓的德行等。 答案:(示例)统治者(或管理者)的兴趣、爱好、习惯等,对下面的 人有很大影响,统治者(或管理者)要以身作则。 【参考译文】 滕定公死了。太子对老师然友说:“上次在宋国的时候孟子和我 谈了许多,我记在心里久久不忘。如今不幸父亲去世,我想请您先去 请教孟子,然后再办丧事。” 然友便到邹国,去向孟子请教。 - 6 - 孟子说:“好得很啊!父母的丧事本来就应该尽心竭力。曾子说: ‘父母活着的时候,依照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依照礼节安葬他 们,依照礼节祭拜他们,就可以叫作孝了。’诸侯的礼节,我不曾专 门学过,尽管如此,我还是听说过。三年的丧期,穿着粗布做的孝服, 喝稀粥,从天子一直到老百姓,夏、商、周三代都是这样的。” 然友回国复命,太子便决定实行三年的丧礼。滕国的父老百官都 不愿意,说:“我们的宗国鲁国的历代君主没有这样实行过,我们历 代的君主也没有这样实行过,到了您这里却违反规矩,是不行的。而 且《志》上说过:‘丧礼、祭礼遵循祖先的成例。’他们又说:‘我 们是有所根据的。’” 太子对然友说:“我过去不曾做过什么学问,喜欢跑马舞剑。现 在父老百官都对我不满意,担心我不能办好丧事,请您再替我去问问 孟子吧。”然友再次到邹国请教孟子。 孟子说:“是啊。但这是不能要求别人的。孔子说过:‘君王死 了,太子把一切政务都交给冢宰代理,自己每天喝稀粥,脸色深黑, 就临孝子之位便哭泣,大小官吏没有谁敢不悲哀,这是因为太子带了 头。’在上位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一定就会喜好得更厉害。尊 贵者的德行像风,卑微者的德行像草。草受风吹,必然随风倒。所以, 这件事完全取决于太子。” 然友回国报告了太子。太子说:“是啊,这件事确实在我怎么做。” 于是太子在丧庐中住了五个月,没有颁布过任何政令。大小官吏 和同族的人都很赞成,认为太子知礼。等到下葬的那一天,四面八方 - 7 - 的人都来观看,太子面容的悲伤,哭泣的哀痛,使前来吊丧的人都非 常满意。 11.解析:谈看法,首先弄清楚“恻隐之心”“仁”“端”的含 义,进而揭示三者的关系。 答案:示例一:所谓恻隐之心,亦即对弱者的同情、怜悯与关怀。 这直接关系到人对尊严的捍卫,人对幸福的追求以及人格的自我完善。 简言之,关系到以人为本的道德信念。 示例二:恻隐之心是道德的起点和根源,由人的本性所发,在生 命与生命的互动中,没有同情,就没有爱,也就没有道德,或不会产 生真正的道德。 12.解析:本题属于主体变化类的句子重组,它要求变换句子的 陈述对象。原句子的陈述对象为“孟子”,重组后的第一个分句必须 是“中国知识分子……呐喊”,其他分句可以灵活安排。 答案: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是性格锐利、强 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来的,而孟子 也就因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