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0 KB
  • 2021-06-04 发布

2018-2019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一4月检测语文试题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2018-2019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一4月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24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 ▲ 的好习惯。‎ ‎(2)及至时过境迁,传统文化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 ▲ 。‎ ‎(3)服装设计师绝妙的设计与模特曼妙的身材结合在一起真是 ▲ 。‎ A.必须 明日黄花 相得益彰 ‎ B.必须 昙花一现 相辅相成 ‎ C.必需 明日黄花 相得益彰 ‎ D.必需 昙花一现 相辅相成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文化传统并非是不变的。因为 ▲ , ▲ ; ▲ 。但是必须注意, ▲ , ▲ ,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 不会一蹴而就 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 随着时间的变化 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 A. B. C. D. ‎4. 下列诗句与其所描写的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3分)‎ A.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重阳节)‎ B.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春节)‎ C.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端午节)‎ D.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寒食节)‎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 A.每一种花都有她独特的魅力,“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的风骨,就在于它的孤傲不群;梅花的气质,就在于它的清幽怡人。‎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飒然而至的夏夜急雨,肆意地敲打着屋顶、窗棂,把我从沉睡中惊醒,枕上听雨,雨声恰如一曲酣畅淋漓的欢歌。‎ C.“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青春是美好的,青春也是短暂的,我们惟有珍爱青春,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才能让青春成为一段无悔的岁月。‎ D.写文章不仅要有好的构思立意,还要具备积极的修辞意识,正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章能否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能否吸引读者,要靠文字的功夫。‎ ‎6.下面是四个日常生活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昨日本人手机遗落在图书馆,如有拾获,速速交还,必有重赏。(寻物启事)‎ B.杨老师作为考古界有名的前辈,我能成为他的高足,深感荣幸。‎ C.哥哥把他最重要的手表给了我,我一定惠存。‎ D. 感谢阁下当初的鼎力相助,这是一点心意,请笑纳。‎ ‎7.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B.则思知足以自戒 C.则思虚心以纳下 D.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3分)‎ A.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 C.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项羽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独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 “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汉五年,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何贾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令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汉书·萧何传》)‎ ‎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沛公具知天下厄塞 详细地 B.臣愿大王王汉中 称王 C.顾居臣等上 回头 D.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 仅仅 ‎10.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何是刘邦故人,曾经多次袒护他。刘邦去咸阳服役时,小吏们都送三百钱,只有萧何送了五百钱。‎ B.项羽不顾之前楚怀王的约定,立刘邦为汉王,刘邦很生气,想攻打项羽;他手下大将们都表示反对,萧何则以利害关系说服刘邦就任汉王。‎ C.刘邦十分信任萧何,封赏最大,功臣们不服时,刘邦采用比喻的手法说服了大家。‎ D.萧何先后辅佐了汉初两代皇帝。在他病危时,汉惠帝向他咨询继任者时,他认同曹参是个不错的人选,后来有个成语叫“萧规曹随”。‎ ‎11.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6分)‎ ‎ ‎ ‎ ‎ ‎(2)令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4分)‎ ‎ ‎ ‎ ‎ ‎12.请简要概括萧何的形象特点。(6分)‎ ‎ ‎ ‎ ‎ 三、古代诗词鉴赏。(10分)‎ 登高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3.简要分析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中“哀”表情达意的作用。(5分)‎ ‎ ‎ ‎ ‎ ‎14.诗人的“艰难苦恨”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全诗,加以概括。(5 分)‎ ‎ ‎ ‎ ‎ 四、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5.(1)想谗邪,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徒慕君之高义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 ,靡有朝矣。(《诗经·氓》)‎ ‎(4) ,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 ‎(5)皇览揆余初度兮, 。(屈原《离骚》)‎ ‎(6)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7)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8)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9)笔落惊风雨, 。(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韵》)‎ ‎(10) ,以望复关。(《诗经·氓》)‎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 自行车周波 东沙决定去买自行车。老婆如晶嚷开了:公家的小车不坐,买什么自行车嘛,真是浪费。东沙说:来乡镇工作第一天就有过买车的冲动,只是忙得脱不开身。东沙还说:我是县里的自行车环岛赛冠军,不练岂不废了好身骨。东沙又说:干吗非要乘公家小车子呢?那才是浪费。老婆如晶说:你现在是镇长呢。镇长怎么了?镇长就不能骑自行车?东沙说。‎ 来乡镇前东沙是县局的副局长,副局长都有专车接送。像很多领导一样,东沙去办公事时得钻小车。其实,东沙最喜欢骑自行车,小车是风光了些,可没有自行车来得轻松自在。在县城上班时,东沙习惯早练。到了乡镇,他经常晚间有应酬,早上闹钟响时还处在迷糊中。现在东沙很少有早练的时间了。‎ 东沙曾经有过好几款自行车,读中学的时候,他就骑着自行车去上学,即使后来参加工作了,也一直骑。东沙不骑自行车是当了副局长之后的事,照他的说法,自己是被迫去钻小车的。之前,东沙一直不想扔掉那辆骑惯了的自行车,他天天把它擦得锃亮。现在,那辆自行车不知丢哪儿去了。‎ 东沙骑着新自行车去上班了。头几天,没见什么动静。时间一久,人们就议论开了:镇长怎么骑自行车呀?稀奇!东沙笑着说:骑自行车既锻练身体,又给单位省车油费。因为东沙是镇长,人们不敢当面多开玩笑。‎ 不久,惹事了。因为大家发现,东沙除了上下班骑自行车,连下乡工作去也骑着那辆自行车。有人曾偷偷地把自行车藏了起来,可是,一次次被东沙找了出来了。为这事,他专门在机关大会上批评了下属,东沙说:镇里是不是治安不好呀,连一辆自行车都管不住。办公室主任显然受了委屈,找机会解释说:不是……治安的问题。东沙不开心了,问:那是什么问题呀?有一回,在班子学习会上,东沙特意叫人播放干部先进事迹电视片,东沙指着电视里的画面说:他们也骑自行车。‎ 那天,东沙又骑着自行车准备去下乡检查工作,办公室主任支支吾吾地想说啥,却始终讲不清楚。东沙显然对这位主任不满意,吼道:怎么变得像娘们似的。主任说:镇长,乘小车去吧。东沙说:又怎么了?难道我骑自行车会出交通事故吗?主任终于鼓足勇气说:驾驶员咋办?正在气头上的东沙眼一瞪说:最好让他们都下岗回家。‎ 下乡去的东沙后来果真遇到了些事,当然还是有关自行车的。东沙听见有人说他是个喜欢玩虚的镇长。东沙心里一惊,他们为什么这么说我呢?东沙还看见有人跺着脚叹息:怎么可以骑自行车呢?再穷也不能穷了咱镇长,他可是咱们的脸面呢!当然,东沙也听到了表扬话,有位老农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焦裕禄又回来了!东沙想:那位老农实在是太抬举自己了,我只想骑骑自行车健身嘛。‎ 接到县领导电话是后来的事.东沙吃惊地发现,县领导开口就和他说自行车的事。以前,县领导可不是这样的。领导说:听说你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东沙猜不透领导的话,直截了当地说:是的。领导说:你把艰苦奋斗的作风带回来了!明儿我们也骑自行车去。东沙听着觉得不是滋味,他感觉领导好像话里有话。‎ 东沙无精打采地回到家。如晶问:咋了?东沙不语。如晶又问:不会是自行车惹事了吧。东沙瞧着老婆,像瞧西洋镜似地看,她怎么还在关心自行车的事呢?‎ 东沙后来把那辆新买的自行车搁到了自家的车库里,他不想骑自行车了,当然这是后话。‎ 如晶有一天笑着说:我早就说你买自行车是浪费,到头来新买的自行车还会找不到的。东沙说:你赢了!‎ 其实,东沙有自己的体会,他发现,只要骑着自行车去单位,工作就没有一天安稳过,他面对的眼神都充满着异样,这让他有点惶恐不安。他把原来乘的那辆专车卖了,换成了新轿车。‎ 他对驾驶员说,原来小车的空间实在太小,每次钻进去腿脚伸展不开来,一点也不自由。‎ 东沙不骑自行车了,单位里重归风平浪静。那天,东沙最后一次听到有关自行车的话题。有人说:这年头,谁会真的去骑自行车。瞧,我们的镇长果真换好车了。‎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因为喜欢骑自行车锻炼身体的目的,当镇长的东沙放弃乘坐公家的小轿车,买了自行车并骑行上班,不料这个行为使他每天面对异样的眼神。‎ B.如晶预见东沙“买自行车是浪费,到头来新买的自行车还会找不到的”,东沙最后不骑自行车上班了,由此可见,如晶比东沙更有眼光,更有水平。‎ C.小说中众人纷纷反对镇长东沙骑白行车上班,只有“老农”表扬东沙这种行为,称“焦裕禄又回来了!”可谓是众多浊流中的一股清流。‎ D.小说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达技巧,以镇长东沙买自行车骑行上班这件小事及大家对此不同的态度,反映了社会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深层思考。‎ ‎17.小说中众人为什么纷纷反对镇长东沙骑行白行车上班?请简要分析。(6分)‎ ‎ ‎ ‎ 18.小说以“自行车”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 ‎ ‎ ‎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文明史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进程,它决定了任何一门科学或学科决不会孤立地存在并独自实现自己的发展。不论是何种科学或学科,都将与其他科学或学科建立某种互为依赖或相互借鉴的关系,都将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其他科学或学科中汲取生命力。传记文学自然不是一个例外。‎ 传记文学发展至现代,传记的使命不再仅是提供作为事件的人物活动的轮廓,而是要从各种素材中寻出传记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并发现其独特的人格形态。传记文学这一本质变化的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便是传记家们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式来接受和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精神分析学说的创立与发展,更为传记文学家们完成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提供了契机与得心应手的武器。‎ 当然,我们也不愿意否认,正如任何良药都可能有其副作用一样,心理学及精神分析方法在现代传记文学中的广泛运用,也给这一写作样式带来了它在现时代里的新的困惑甚至弊端。精神病学者或精神分析学者探讨病态,是为着能消除它并给理智以发展的机会;而对于那些别有所图的人们和一些不够严肃的传记者们来说,精神分析法已成为一种寻求病态的蛊惑和用以进行性格分析的主要依据。他们热衷于追踪捕捉各种所谓富于刺激的病态,仅凭读过几册弗洛伊德的释梦书或荣格、埃宾等人的几部著作,便在传记作品中对稍有偏离一般社会规范的传主轻下结论。‎ 在论及传记文学与其他社会科学门类的关系时,我们还将把视线投向伦理学和新闻学。前者虽然未能为传记文学提供直接的手段,但传记写作所必须担负的对于现实人生及人们行为规范与道德观念的指导评判的责任,却使任何一位传记文学家都必将面对由它而提出的问题,并无法回避从它的某个立场而做出的选择;至于后者,则因其与传记写作从基本原则到操作程序各方面的诸多相似,而成为在现代与传记文学建立起最密切关系的学科之一。‎ 在20世纪最初的两个十年里,尤其是经历过那次对我们人类文明进程的好坏两个方面都产生深远影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多数人们看待人生与人类的角度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试图按照本来的或可能的面貌,而不是满足于以往既成的模式去认识人类与世界。接受权威已不再成为时髦,人们强烈地渴望着亲自的体验与探究。而另一个方面,世界虽然已经更为广阔,人类迈入的机器时代却又使人们较之以往更显渺小。环境将大部分人牢牢地限制住,他们既无时间亦无财力外出漫游,与各色人等自由交往;同时各种新闻媒介则极大地激发了人们了解过去的伟大人物的愿望,而传记文学则使人们的这一愿望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补偿。很难说与拿破仑同时代的大多数人会比我们今天更能了解这位伟大的军事家,因为我们在过去的五十年里已至少可以读到数十部关于他的长篇传记。现代人日益增长的自我意识,那种要求自省与自助以及从伟人们身上发现自身的影像并如是行动的愿望亦促使他们对传记文学投人了更大的热情。‎ 所有这一切都成为传记文学在半个多世纪以来不仅在观念上,同时亦在表现上寻求其更大发展的重要契机。 ‎ ‎(摘编自李祥年《传记文学概论》)‎ ‎19.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现代传记文学的使命由提供人物活动的轮廓转为从各种素材中寻出传记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并发现其独特的人格形态。‎ B. 传记家们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式来接受和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成为现代传记文学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C. 精神分析法在现代传记文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得一些不够严肃的传记者热衷于追踪捕捉传主各种所谓富于刺激的病态。‎ D. 由于传记写作所必须担负的对于现实人生及人们行为规范与道德观念的指导评判的责任,因此传记文学家都必将面对伦理学而提出的问题。‎ ‎20.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以人类文明史的发展特点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传记文学将与其他学科或科学建立融合共生关系的命题 B. 文章中以“任何良药都可能有副作用”论述心理学及精神分析法在现代传记中的广泛运用给这一写作样式带来新的困惑甚至弊端的道理。‎ C.‎ ‎ 文章第五自然段从人们强烈地渴望着亲自的体验与探究与现实客观条件的束缚的矛盾,阐释人们对传记文学投入更大热情的原因。‎ D. 对于传记文学综合发展进程,文章先交代了背景,接着逐层论述,最后总结,让读者了解了传记文学在观念上表现上寻求更大发展的各种契机。‎ ‎2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现代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在传记文学写作中的运用,为传记文学家们完成传记文学历史性转变提供了契机与得心应手的武器。‎ B. 新闻学在现代是与传记文学建立起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因其与传记写作从基本原则到操作程序各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 C. 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多数人们不满足于以往既成的模式去认识人类与世界,接受权威已不再成为时髦。‎ D. 传记文学能满足了人们了解过去伟大人物的愿望,我们读了很多关于拿破仑的长篇传记,所以我们今天比与拿破仑同时代的大多数人更能了解这位伟大的军事家。‎ 七、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从不缺少细节:生病住院时同学递上的整洁笔记,送你离家时母亲背过身去迅速擦拭眼泪的动作……只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常被我们忽略了。在这些被忽略的细节中,有温情、有关怀、有悲伤、有感动人的力量……‎ 请以“细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材不限。‎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8语文4月份检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24分) ‎ ‎1.C( “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多作状语。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或无意义的事物。昙花一现:原来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就很快消逝。相得益彰: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相辅相成: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奉为圭臬:圭臬,指圭表,古代测日影的天文仪器,喻指准则。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奉若神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物就像崇拜神灵一样地信奉或尊崇,多含贬义)‎ ‎2.A(“缙绅”是借代)‎ ‎3.C 4、B 5. B ‎6、D “(A项,“速速交还”太过生硬,改为“还望交还”;B项,“高足”为敬辞,改为“学生”;惠存”为敬辞,改为“保存”。)‎ ‎7、B。解析:A项古,路上不相识的人;今,走路。C项古,使心虚;今,谦虚。D项古,树根;今,事物的根源或重要的部分。‎ ‎8.A。解析:A项介词,相当于“用”;BCD项连词,同“而”。‎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9.C(反而、却)‎ ‎10.B(手下大将们是勉励、鼓励刘邦进攻项羽)‎ ‎11. (1)我们亲自披着铠甲,拿着兵器,多的经历百余战,少的也有几十回合,攻陷夺取城池,多少不等(各有差别)。(6分)‎ ‎(2)假使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俭朴;不贤,也不会被有权势的人家侵夺。(4分)‎ ‎12.(1)忠心耿耿(2)目光长远(运筹帷幄)(3)节俭贤能(6分,每点2分)‎ 译文 ‎ 萧何,沛地人。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高祖凭小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三百钱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等到高祖起事做了沛公,萧何曾经任丞督事。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相跑到储存金帛财物的府库去瓜分,只有萧何先进去收藏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沛公之所以详细地知道天下要塞、人口多少、强弱分布,人民痛恨忧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收得了秦的图书。‎ 项羽立沛公为汉王,把关中地分为三份,把秦的降将封王来抗拒汉王。汉王很生气,要策划攻打项羽。周勃、灌婴、樊哙都鼓励汉王,只有萧何劝谏说:“虽然在汉中为王不好,但不是比死好些吗?”汉王说:“怎么就会死呢?”萧何说:“现在兵士不如人家多,百战百败,除了死还能怎样?能够在一人之下受委屈,却在万乘诸侯之上伸张其志的,是商汤、武王。微臣希望大王在汉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汉王说:“好。”于是去封国即位,任命萧何为丞相。‎ 汉五年,刘邦即了帝位,按功劳封赐。皇上因萧何功劳最大,先封为酆侯,食邑八千户。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披着铠甲,拿着兵器,多的经历百余战,少的也有几十回合,攻城略地,多少不等。现在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表议论,不去打仗,地位却在我们之上,为什么?”皇上说: “各位知道打猎的事吧?”都说: “知道。”又问: “知道猎狗吗?”回答说: “知道。”皇上说:“‎ 打猎,追杀野兽的是狗,而发纵指示野兽所处的是人。现在各位只能追逐获得野兽,功劳和猎狗类似;至于萧何,发纵指示,功劳与猎人一样。而且各位只是以己身跟随我,多的三两个人,萧何全族几十人都跟随我,功劳不可忘记!”以后群臣都不敢说了。‎ 高祖死后,萧何侍奉惠帝。萧何病重,皇上亲自去探望他,于是问道: “您死了之后,谁可以代替您呢?”回答说:“没有比主上更了解臣下的了。”皇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磕头说:“皇上得到贤才了,我死而无憾了!”‎ 萧何一定在贫穷偏僻之地买田宅,治家不修有院墙的房屋,说:“假使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俭朴;不贤,也不会被有权势的人家侵夺。”‎ 孝惠二年,萧何死去,谥号文终侯。‎ 三、古代诗词鉴赏(10分)‎ ‎13. ①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②营造了的悲怆的画面;③寓情于景,寄寓了人生之艰难。(每点2分,答对3点5分)(5分)‎ ‎14、①对个人病困潦倒的悲叹;②对客居他乡的幽怨;③对壮志难酬的激愤;④对国家多灾多难的忧愁;⑤对人们艰苦命运的关切。(5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5、⑴则思正身以黜恶。⑵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⑶夙兴夜寐。⑷大行不顾细谨。‎ ‎⑸肇赐予以嘉名。⑹惟草木之零落兮。⑺以手抚膺坐长叹。⑻连峰去天不盈尺 ‎(9)诗成泣鬼神(10)乘彼垝垣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6.B(“如晶比东沙更有眼光,更有水平”不当,小说对东沙骑行白行车的行为是肯定的。)‎ ‎17.①如晶认为不坐公家的小车,自己买自行车是浪费自己的钱;‎ ‎②镇上的人认为镇长不坐小车而骑车上班会导致镇公车驾驶员没事做,会下岗回家;‎ ‎③还有人认为镇长这种行为会让人感觉到东沙穷得让镇长坐不上小车,丢了镇的脸面;‎ ‎④还有人认为镇长这种行为暂时是在作秀;‎ ‎⑤打来电话的县领导,认为东沙这种艰苦奋斗的行为会让他们难堪。‎ ‎(每点1分,答到5点给6分。)‎ ‎18.①从情节上来看,自行车是小说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使小说结构紧凑;‎ ‎②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众人对东沙骑自行车上班一事不同的态度,展现了其不同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③从表现主题来看,小说借东沙骑自行车上班事件反映众生百态,揭示社会弊病,寄寓褒贬情感。(每点2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9. D ‎ ‎20. A ‎21. D 七、作文(60分)‎ ‎22、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