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50 KB
  • 2021-06-04 发布

语文卷·2019届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2017-12)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田家炳高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9分)‎ 我国书法理论诞生较早,始见于汉代。崔瑗所谓“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所谓“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算是书法理论的萌芽。此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极高,且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有着不同的内涵。‎ 汉代的书论中,“观物取象”意识普遍存在。在此观念下,当时的书论家不但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而且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到了魏晋,书论对点画的描述更加微观细致。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中的“屈脚之法,弯如角弓之张”,则揭示了书法点画形状与自然物象之间的相似性。这种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的理论,属于第一自然——“眼中自然”。在后世有关“永字八法”的讨论中,这种理论被进一步细化,但对自然内涵的拓展上并没有多大进展。用这一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具体可感,真实可信,但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毕竟有限。因为,它只能停留在书法具体点画外形的层面,一旦超出点画外形,进入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办法就陷入了尴尬。于是,书法理论的构建中就出现了“第二自然”,即“胸中自然”。‎ ‎“胸中自然”基于生命意识与书法审美。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个人风格,并以此来表达不同书家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象,如梁武帝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到了唐代,孙过庭《书谱》中讲到书法“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就是说,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需要感受与体悟。‎ 怎样将胸中的“第二自然”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呢?这就进入了基于法道观念与心性表现的“第三自然”——“手中自然”。宋代以后,在尚意思潮的影响下,书法的主要追求已经不是妙悟自然,更不是眼观自然,而是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便是他本人真性情、真情感的流露。此类作品,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切都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即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必然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历代书家正是在观察、体悟、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提炼了书法的点画样式,丰富了书法的生命意象,升华了书法的审美境界,终将书法内化为书家的人格修养和心性表达。‎ ‎(摘编自史忠平《中国古代书论中的“自然”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代崔瑗的“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的“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证明我国书法理论诞生很早,不会晚于汉代。‎ B. “眼中自然”的理论虽然在自然内涵的拓展上没有很大进展,但影响了后世有关“永字八法”的讨论,并且被进一步细化了。‎ C. 汉代的书论家已经普遍具备了“观物取象”的意识,比如,他们注重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且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 D. 用“眼中自然”‎ 的理论理解书法,但毕竟有局限,因为它只能描述字的点画外形,很难描述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构建“胸中自然”的理论,目的是破解“眼中自然”的尴尬,也反映了书法理论从强调书法的“形”到强调“态”的转变。‎ B. “胸中自然”强调书法的“态”,包含了从点画本身的姿态以及从点画到整字再到整篇所孕育的生命跃动,内涵更加丰富。‎ C.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书法理论家们逐渐意识到了“胸中自然”所反映的生命意识,将它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则是在宋代以后。‎ D. 孙过庭《书谱》认为,书法与自然的关系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需要感受和体悟,而不仅仅是视觉感官上具有相似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书法理论诞生时就出现了“自然”地观念,不同时段和不同理论家都在丰富着这一观念,最终达到“自然而然”的最高境界。‎ B. 梁武帝对书法的评论不仅包含点画本身的形态,还有从点画到整字再到整篇所孕育的生命跃动,因而能直接唤起人们的审美联想。‎ C. 苏轼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这表明在尚意思潮影响下,他的书法只有心性的自然流露,而全不在乎点画形状了。‎ D. 历代书家对书法的认识由注重点画样式,到注重生命意象和审美境界,再到注重心性表达,最后终于将书法内化为书家的人格修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乡长禁码 韩少功 乡政府召开村组干部大会,宣布禁止“买码”——一种类似六合彩的私彩。贺乡长此次禁码当然是吃了豹子胆,他话还没说完,台下便抗议纷起。有人站起来大叫:“禁码?笑话,我已经亏了两千,你们赔给我啊?我不去赢回来,拿什么买化肥?”‎ 另一个跟着站起来:“你们早不禁,迟不禁,等我亏了三四千就禁,安的是什么心?这就是你们执政为民啊?你们给群众造成了损害,就要负责到底。”‎ 还有更多的人在拍桌子:“贺麻子,你不能做缺德事!我们又没有拿你的钱买码,你狗咬烂布巾呵?你蛮得屙牛屎呵?贺麻子,我们从没亏待过你,要茶有茶,要饭有饭,你今天要下这样的毒手?贺麻子,贺麻子……”‎ 会场已经无法控制,台上的人也束手无策。但贺乡长耳尖,突然怒气冲冲地一拍桌子:“哪个骂娘?”‎ 下面安静了,大家面面相觑。好像刚才是有人骂娘,好像也没有人骂,但没有人说得清楚。‎ ‎“嗯?哪个骂娘?”贺乡长迅速掌握了话题优势,脸色一沉:“禁码是为了你们好。你们禁不禁,看着办,关我屁事!但骂娘做什么?我娘碍了你们什么事?我娘什么时候得罪过你们?她今年65岁了,脚痛了十几年,从不出门。喂一头猪,养几只鸡,一餐吃不下二两米,连皮鞋也都没有穿过,连火车也没有坐过,连城里的动物园也没有看过。她哪一样得罪了你们?”‎ 众人都觉得无话可说,站着的人都坐了下去。‎ 乡长说到愤怒处,又猛拍一下桌子:“‎ 我娘离这里一百多里,一辈子清清白白,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凭什么被你们骂?她到长沙去做手术,欠了几万块钱的账不说,病还没好。医院里说,顶多也就是两三年的寿。你们还嫌她命不苦?她是吃过你们八溪峒一碗饭?还是烧过你们八溪峒一根柴?还是喝过你们八溪峒一口水?你们自己就没有娘?你们的娘是茅厕板子?可以屎一脚尿一脚随便踩么?好笑,我贺麻子前后在五个乡镇当干部,没碰到过这种事。动不动就骂娘。好啊,骂,骂啊,跳起来骂……”‎ 这一番话,证据充分,逻辑严密,高风亮节,大义凛然,震得全场鸦雀无声,引来无数同情的目光。接下来的事情当然就好办了。大概人们觉得乡长他娘确实无辜,确实委屈,确实可怜,不该无缘无故地挨骂,那么,天地良心,将心比心,禁码当然也就……‎ 贺麻子不满足于禁码,继续保持着孝子的雄壮声威,斜横着眼,勾缩着鼻,怒冲冲,气呼呼,把笔记本重重地拍来甩去,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从禁码说到封山育林,再说到计划生育和宅基地收费,把所有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统统扫荡。他现在不用担心台下的反对了。他的娘已经使大家心服口服,不给他鼓掌是不可能的。看到他最后横来一眼,大家鼓掌更为热烈。‎ 散会的时候,大家纷纷把“贺麻子”改称为“贺乡长”:“唉,贺乡长也没讲错,这个码是不禁不行的呵……”“贺乡长说的好,再不禁,过年钱都没有了!”“今天中午好歹吃了顿肉饭,总不能白吃吧?”有的人还拍着胸口,好象自己早就是贺乡长的铁哥们儿,早就同乡政府心连心了:“你以为买码是买脑白金啊?我早就说过,到头来都是钾铵磷(剧毒农药),不闹出人命,不会收场的。哼!”人们一路上七嘴八舌,对禁码基本上表示拥护。‎ 我没想到会能开成这样,对贺麻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可以肯定,一个没有在农民堆里几十年混出点道道的人,断不可能有他那样的非凡手段,能在今天这个闹哄哄的会上乱中取胜。‎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小说开篇描绘宣布禁码时村民的反应,是为了展现农民素质低下,难以管理,说明其愚昧无知,不可理喻。‎ B.贺乡长冒天下之大不韪禁码,遭到村民的强烈反对,可见在农村群众和干部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C. 会场上,贺乡长拿母亲说事,得到众人的同情,这表明他是一个孝子,不允许别人践踏他母亲的尊严。‎ D. 村民将“贺麻子”改称“贺乡长”,表现了村民对他的尊敬,说明大家已经接受了贺乡长的观点,禁码令得到了众人的拥护。‎ E. 小说通过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似贬实褒,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乡长形象。‎ ‎5.贺乡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6.小说中三次写到拍桌子,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徐乾清:清水徐徐洒乾坤 ‎1月9日上午11点15分,我国著名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乾清,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水利事业。‎ 徐乾清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心系水利,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也深深感染着每一位水利工作者。‎ 徐乾清1925年出生于陕西城固,汉中人。汉水自西而东横贯于汉中盆地,建于秦汉的众多水利工程和灌区,真实反映了汉中盆地稻作农业的繁荣景象。1949年9月初,23岁的徐乾清从国立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被选派到泰州苏北行署水利处,开始了其一生的水利生涯。‎ 此后,从苏北到上海再辗转到北京中央水利部,他当过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过部专家工作室技术组组长并兼任苏联专家组组长的助手,在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过……到后来担任水利电力部计划司副司长、水利部副总工程师。‎ ‎60余年的水利生涯,从长江到黄河,从松花江、辽河到淮河、海河、珠江流域,徐乾清跑遍了祖国的各大江河湖泊,推动参与了全国主要江河流域规划的编制、修订、审查工作,参与了长江三峡、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论证和审查工作,先后担任“黄河治理”“长江防洪”“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科研项目的专家组长,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了大量心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徐乾清几次从宏观角度指出我国水资源短缺给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严重影响,提出了明确的对策。‎ 当“八五”攻关即将结束之时,徐乾清又敏锐地将视野投向了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的西北地区,提出要尽快开展西北地区生态需水研究。在他的积极倡导下,“西北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研究”被列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该项目的及时设立和成果产出,为20世纪末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了解徐乾清的人都知道,他一生出席的大小会议无数,但每次话都很少,却句句铿锵有力。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事先他都会进行充分的论证。‎ ‎“徐院士的科学作风十分严谨,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每句话、每个词都非常准确。他告诫我们,对任何事情,哪怕是一个数据都不能含含糊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春宏对此深有感触。‎ 徐乾清做人做事求真务实,在全国水利系统是出了名的。徐老是总结他一生的治水经验,希望能将其精华传授给后人,而这精华,就是要实事求是,要尊重科学,要遵循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治水安邦的大业。‎ 对年轻学者的请教,徐乾清是从来不吝啬的,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 平时,经常有年轻的水利科研人员在评职称、报奖等方面请徐乾清帮助推荐,而他立了三个“门规”:一是被推荐的人及其所做的工作必须是他所熟悉的;二是草拟的材料必须提前送去,他认真看完及时通知对方结果,并注明“可以签”“做修改后再签”“能否请其他专家推荐”等意见;三是凡他签过字的材料,必须给一份复印件留存。‎ ‎“徐老开会发言语气十分平和,且都围绕着‘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展开,从不以专家身份凌驾于别人之上。”同事有两个深切感受:一是“实”,徐乾清向来没有空话和套话;二是“有收获”,言之有物,从不漫无边际。‎ 大家都说,徐乾清一生把名利看得很淡很淡。徐乾清一辈子不要奖,谁给他个荣誉证书,他都要着急。直到2009年9月,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这也是他平生唯一接受的个人荣誉。‎ ‎“我只能算是一个平庸的水利科技工作者,根本够不上‘专家’的称号。这一生辛勤劳累有余而业绩成效甚微,不能不说是终生遗憾。”徐乾清在日记里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但我尽了我的一切能力,做了我力所能及的工作,无负农民给我的饭,工人供我的衣和生活用品;一生未做对不起社会和周围同志及亲朋好友的事。大概还算是一个可以问心无愧地度过这一生的普通劳动者。”‎ 斯人远去,魂系水利。徐乾清走了,而他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将永留史册。‎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1949年9月初,23岁的徐乾清从国立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被选派到泰州苏北行署水利处,开始了其一生的水利生涯。‎ B.徐乾清当过工程技术人员,水利电力部计划司副司长、水利部副总工程师,还先后担任“黄河治理”“长江防洪”“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等国家科研项目的专家组长,为我国长江大河治理倾注了大量心血。‎ C.当“八五”攻关即将结束之时,徐乾清又敏锐地将视野投向了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的西北地区,几次从宏观角度指出我国水资源短缺给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严重影响,提出了明确的对策。‎ D.徐乾清一生把名利看得很淡,2009年9月他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这是他平生唯一接受的个人荣誉。‎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依次写出了徐乾清“情系江河献身水利”“做人做事求真务实”“为师为学不计名利品范人生”三个方面事迹,为我们呈现了一位魂系水利的水利专家形象。‎ B.徐乾清的家乡位于汉中盆地,那里有许多古老的水利工程和灌区,这使他从小就对水利工程有了感性认识。‎ C.徐乾清献身水利60余年,跑遍祖国江河湖泊,不仅向国家提出针对水资源短缺的对策,也为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提出了明确的对策。‎ D.徐乾清强调做人做事求真务实,开会发言言之有物,实实在在。他强调治水要遵循客观规律,这也是做好治水安邦大业的前提。‎ E.本文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详略得当,有传主语言的引用,也有传主朋友语言的引用,也有作者议论性的语句,语言生动形象,文学性强。‎ ‎9.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当代大禹徐乾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题。‎ ‎ 阿史那杜尔,突厥处罗可汗之次子。年十一,以智勇闻。拜拓设,建牙碛北,与颉利子欲谷设分统铁勒、回纥、仆骨、同罗诸部。处罗卒,哀毁如礼。治众十年,无课敛。或劝厚赋以自奉,答曰:"部落丰余,于我足矣。"故首领咸爱之。‎ 贞观元年,铁勒、回纥、薛延陀等叛,败欲谷设于马猎山,社尔助击之,弗胜。明年,将余众西保可汗浮图城。会颉利灭,西突厥统叶护又死,奚利必咄陆可汗与泥孰争国,社尔引兵袭之,得其半国,有众十余万,乃自号都布可汗。十年入朝,授左骁卫大将军,处其部于灵州。诏尚衡阳长公主,为驸马都尉,典卫屯兵。十四年,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太宗美其廉,赐高昌宝钿刀、杂彩千段,诏检校北门左屯营,封毕国公。从征辽东,中流矢,揠去复战,所部奋厉,皆有功。还,擢兼鸿胪卿。‎ 二十一年,以昆丘道行军大总管讨龟兹。师次西突厥,击处蜜、处月,败之。入自焉耆西,兵出不意,龟兹震恐。进屯碛石,伊州刺史韩威以千骑先进,右骁卫将军曹继叔次之。至多褐城,其王率众五万拒战。威阳却,王悉兵逐北,威与继叔合,殊死战,大破之。社尔因拔都城,王轻骑遁。留郭孝恪守,自率精骑追蹑,行六百里。王据大拨换城,婴险自固。攻凡四十日,入之,擒其王,并下五大城。遣左卫郎将徇诸酋长,示祸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谕威信,莫不欢服。刻石纪功而还。因说于阗王入朝,王献马畜三百饷军,西突厥、焉耆、安国皆争犒师。孝恪之在军,床帷器用多饰金玉,以遗社尔,社尔不受。帝闻,曰:"二将优劣,不复问人矣。"帝崩,请以身殉,卫陵寝,高宗不许。迁右卫大将军。永徽六年卒,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治冢象葱山,谥曰元。‎ ‎(选自《新唐书•阿史那杜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B.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C.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D.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可汗是阿尔泰语系民族对首领的尊称,古代匈奴、鲜卑、回纥、突厥、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政治首领皆称可汗。‎ B. 驸马都尉,官名。由于魏、晋时帝婿何晏、王济曾担任此职,后世以此法为常规,凡与公主结婚,都拜其为驸马都尉,简称驸马。‎ C. 刻石记功是古代的一种传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指建立或成就功勋。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故亦称为“燕然勒功”或“燕然勒石”。‎ D. 殉是用人殉葬,殉葬人有被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的。中国的殉葬制度,最早应始于殷商时期。汉唐两朝为陪葬制度,即让皇亲国戚和达官显宦死后陪葬皇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社尔知礼宽仁,爱护部族民众。社尔父亲过世后,他按照礼节表达极度的哀思,担任拓设十年之中,不收捐赋杂税以供己用,深受各部首领爱戴。‎ B. 社尔素有谋略,善于把握战机。奚利必咄陆可汗与泥孰相争时,社尔率军偷袭他们,夺得大量土地和民众;也曾出其不意从焉耆西出兵进攻,引起龟兹恐慌。‎ C. 社尔效忠唐朝,深得君王信任。贞观十年,社尔以可汗的身份归附唐朝,被授予左骁卫大将军,后又受诏迎取衡阳长公主,又因为廉洁被太宗封为毕国公。‎ D. 社尔坚守道义,堪为人臣楷模。社尔曾拒绝军中郭孝恪赠送的金玉器物;太宗驾崩后他要求为其殉葬守陵,不被允许,直到高宗时才得其所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阳却,王悉兵逐北,威与继叔合,殊死战,大破之。(5分)‎ ‎(2)遣左卫郎将徇诸酋长,示祸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谕威信,莫不欢服。(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10分)‎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 史惟圆 清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①。‎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 注:①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 B. “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C. 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D. “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衷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尽头。‎ ‎15.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6.(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对比手法极言秦王朝掠夺财物极尽分毫,挥霍财物却视若泥沙,这两句是“ , 。”‎ ‎(2)庄子《逍遥游》中,作者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3)李煜在《虞美人》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许多愁绪的诗句是:“ , 。”‎ ‎(4)《阿房宫赋》是“赋”中名篇,杜牧借秦皇的悲剧,警告唐朝统治者,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 ‎(5)“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 , 。‎ 第Ⅱ卷(表达题 共7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文化传承,是要有载体有传人的,在眼花缭乱的信息时代,煌煌中华文明,还能不能心香相续,不绝如缕,希望就在孩子们身上。‎ ‎②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我们弘扬长征精神,俾昼作夜,艰苦奋斗。‎ ‎③这个贩毒组织近来购置了一批火力强大的武器,对他们而言这简直是如虎添翼,我边防检查站的缉毒官兵倍感压力,全力投入侦破工作。‎ ‎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运动健身受到热捧。教练提醒,健身塑形需要长期坚持,一旦放弃,会导致髀肉复生,很快反弹。‎ ‎⑤2月的清晨,重庆10余万群众高举“舍身为人民,热血铸警魂”等字样的横幅来送别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而临危授命的英雄周鑫。‎ ‎⑥能够认识并提升自我才能有不断进步的人生,然而网络“键盘侠”们却只把眼光盯着别人的过失,对自身却目不见睫,无自知之明。‎ A. ①②⑥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有些人口规模小的城市,地铁的客流量不够,不仅运营需要政府的巨额补贴,建设还需要政府的高额投入,地铁反而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负担。‎ B. 在大量工业产品升级换代之际,我们要大力弘扬这个时代的工匠精神,使中国制造能够成为响当当的品牌,真正走向世界。‎ C. 一段时间以来,公众对于公共安全措施的抱怨不绝于耳,这是因为一些地方的公共安全措施过于简单和粗暴是根源,动辄出台封路等限制性措施。‎ D. 民宿产业部能游离于政府监管体系之外,面对缺少法律监管、卫生消防安全不达标等,民宿管理正亟需“国家标准”出台。‎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医学不是万能的。对于很多重症病人来说, ① 医生拼尽全力,也未必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病人往往抱着无限的期待, ② 希望把病看好, ③ 希望恢复如初、永不复。可见,患者的期望值和医学的局限性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通过耐心解释,可以增加医患信任,减少误解和纠纷。 ④ 医生过分相信技术力量,忽视了服务态度, ⑤ 遇到失败的结果,很可能发生医疗纠纷。而良好的沟通和耐心的解释, ⑥ 可以弥补技术的不足,降低患者对医学过高的期望值,增加医患之间的黏合度。‎ A 就算 既 也 / 如果 从而 B 即便 既 更 假如 因为 /‎ C 即便 不仅 而且 如果 一旦 往往 D 无论 / 还 假如 万一 常常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老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是常理,但是细究起来,它的意思是说 ① ,而不是说你付出了劳动就一定有收获。天有不测风云,假如你不幸遇到了严重的旱涝天灾,那么你付出再多的辛劳.也不会有好收成。所以 ② 。这个“天”可能是天气,也可能是运气,也可能是其它复杂的原因。总之,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如此一来,我们就面临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③ 年轻的朋友,对这一问题,你将如何作答?‎ 五、作文(60分) ‎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著名作家龙应台在给儿子安德烈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李嘉诚也这样说:“读书虽然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财富,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机会。”‎ 有的人可能会说,读书有什么用,现在好多没读大学的也混得非常好。‎ 要求:综合理解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2月月考答案 ‎1.B 2.D 3.B ‎【解析】‎ ‎1.‎ ‎ “但影响了后世有关‘永字八绝’的讨论”错,原文为“在后世有关‘永字八绝’的讨论中,这种理论被进一步细化”,意思是后世的讨论使得这种理论更加细化,而这一理论对后世讨论是否施加了影响,不好判定。另外,原文是“永字八法”的讨论“对自然内涵的拓展上并没有多大进展”并不是B项所谓的“‘眼中自然’的理论虽然在自然内涵的拓展上没有很大进展”。‎ ‎2. “不仅仅是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错。这样说的意思是“是但不仅仅是”,而原文“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是绝对否定的意思。‎ ‎3. B项后半句的意思是王羲之和卫夫人然容易陷入尴尬是因为他们以一般自然物象比附,这是错的。 他们容易陷入尴尬的原因是只关注到点画外形而且要死板的一一对应,并不是所选喻体的原因,事实上,王羲之对“点”画的评论还有“坐如蹲鸱,或如科斗”这些都是自然活物,但依然不能防止他们的理论陷入尴尬。梁武帝的评论重点也不在于喻体是自然活物,而在于“以自然活态来比附书法的生命存在”。‎ 点睛:解答“小阅读”的基本思路:泛读全文→采集有效信息→比照题干要求→判断选项正误。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综观历年高考试卷,我们可以发现,命题者将选项的干扰点基本设置在如下十大“雷区”,只要充分了解这些“雷区”的特点,巧妙避开它们,就能大大提高得分率。 1、部分与整体; 2、已然与未然;3、或然与必然;4、先期与后期;5、主要与次要;6、原因与结果; 7、言此与言彼;8、言多与言少;9、客观与夸大(或缩小);10、有据与凭空。‎ ‎4.‎ ‎5.①执政为民,工作经验丰富。多年深入农村基层,了解民情,积极处理农民的各种问题。②机智灵活,沉稳老练。他沉着应对混乱局面,巧妙地避开矛盾焦点,机智掌握主动权,表面上讲歪理,实际上利用村民淳朴性情,很好地解决了问题。③粗犷豪放。说话粗俗,具有乡土特色。④孝顺母亲。虽然借母亲说事,但从村民的反应中可以看出他是个孝顺的人,不然村民也不会信服。‎ ‎6.①第一次写众村民拍桌子,交代乡长禁码遭到大家的反对,渲染了会场闹哄哄,无法控制的局面;②第二次写乡长拍桌子,表现贺乡长抓住了转移矛盾的契机,突出他的机智灵活,引发了下文他控制局面、掌握主动权的的情节;③第三次乡长又猛拍一下桌子,贺乡长扭转局面后,乘胜追击,又讲了其他有争议的话题,表现他沉稳老练(或城府深、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解析】‎ ‎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多年深入农村基层,了解民情,积极处理农民的各种问题”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执政为民,工作经验丰富”的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执政为民,工作经验丰富”“机智灵活,沉稳老练”“粗犷豪放”“孝顺母亲”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多次出现的情节的作用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在文中找打该语句然后结合该语句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作用。此题围绕乡长三次拍桌子,推动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性格,第一次交代乡长禁码,渲染了会场闹哄哄,制造悬念;第二次写乡长拍桌子,引发了下文他控制局面、掌握主动权,推动情节额发展;第三次乡长又猛拍一下桌子,乘胜追击,事件得到解决,表现他沉稳老练。‎ ‎7.‎ ‎8.‎ ‎9.①爱国、责任感强。一生献身祖国水利事业,为祖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大量心血。②科学作风严谨。说话数据从不含糊,遇事及下结论都要事先充分论证。③求真务实勤奋。治水遵循规律,说话从不浮夸。一直奋战在水利一线,考查、实践、记录,为国家水利事业作出巨大贡献。④讲原则。对年轻学者的请教不吝啬,有原则性,立下三个“门规”。⑤淡泊名利。“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是他平生唯一接受的个人荣誉。⑥平和谦逊。从不以专家身份凌驾于别人之上,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劳动者。‎ ‎10.D 11.A 12.D ‎13.(1)韩威假装退却,龟兹王率领所有的兵士追赶“败军”,韩威与曹继叔会合一处,拼死作战,狠狠地击败了龟兹王的军队。(2)社尔派遣左卫郎将向各位酋长宣告旨意,向他们说明祸福,有七十多个城的人投降,让他们知晓威严信用,没有人不欢心臣服。‎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诸将”“以”“见”“然”。‎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试题分析:可汗,又称大汗,简称汗,源于王朝、神灵和上天,阿尔泰语系民族对首领的尊称,最早出现于3世纪鲜卑部落,记载于《宋书》,类似于汉字的天子;古代北亚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高车、突厥、吐谷浑、铁勒、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政治首领皆称可汗。最初,这个称呼是部落里部众对首领的尊称。‎ ‎12.试题分析:D. 社尔坚守道义,堪为人臣楷模。社尔曾拒绝军中郭孝恪赠送的金玉器物;太宗驾崩后他要求为其殉葬守陵,不被允许,直到高宗时才得其所愿。曲解文意,不是高宗时就如愿以偿。‎ ‎1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却,退却;王悉兵逐北,败军;大破,击败。(2)遣,派遣;示,说明祸福;宣,知晓。‎ 参考译文:‎ 阿史那社尔,姓阿史那,名叫社尔。阿史那是突厥十姓部落的首姓,突厥可汗都是从首姓里产生的。到了隋唐时代,他们有好些人迁移到内地去住,有的人按照汉族姓氏习惯,改姓史了,象初唐名将史大奈就是一个例子。‎ 阿史那社尔,由于他是处罗可汗的儿子,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他就已经和颉利可汗的儿子欲谷设,分别统领铁勒、回纥、仆骨、同罗各个部落了。他父亲死后,在他治理下的部落里,足有十年没有征收过苛捐杂税;因而,他领导下的部落都很拥护他。 ‎ 唐太宗贞观二年(也就是公元628年),西突厥发生了内乱,阿史那社尔率兵前往平定,从那以后,他便自立名号都布可汗。贞观十年,他率领部落进关,唐太宗任命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并且把他的部落妥善地安置在了灵州。(唐朝灵州的管辖范围,相当于今天宁夏的西北部地区。)不久,唐太宗又把自己的亲姐妹、衡阳长公主嫁给阿史那社尔,拜他为驸马都尉。 ‎ 贞观十四年,高昌王曲文泰勾结西突厥反动统抬集团,截断了唐朝通往中亚的交通线,并且多次抢劫过往的商队,杀害使节,严重地破坏了巾西关系。迫不得已,唐太宗便任命兵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为交河道行军总管,率兵前往高昌,兴师问罪,扫除障碍。高昌就在今天的吐鲁番一带,他们的讨伐官职称做交河道行军总管,是因为从前隋朝在那里设置过交河郡。 ‎ 唐太宗在派兵讨曲文泰之前,曾经多次劝告他不要和西突厥一起胡做非为,曲文泰置之不理。后来又请他到长安去访问,他做贼心虚,拒绝了邀请。这回曲文泰听说唐朝派兵来讨他,他又企图顽抗,煽动和他结伙抢劫的官吏说,不要怕,唐朝军队要到咱们这里来,途中要经过一两千里长的大戈壁、大沙漠,那里连水草都没有,冬天特别冷,夏天又热得出奇,人走到那里不是饿死也得渴死,就是剩下几个活的,也顶不了大事,只要咱们四门紧闭,饿上他二十天也就全完了。 ‎ 可是没过多久,侯君集和阿史那社尔就率领大军开到了高昌城下。当时正赶上曲文泰死了,他的儿子曲智盛继承王位,率领百官给他父亲料理丧事。高昌的老百姓对曲文泰父子勾结西突厥背信弃义的行为早就怀恨在心。这次一看到唐朝政府派兵前来问罪,而且带兵官又有高昌人民爱戴的阿史那社尔,他们就暗地把城里情况报告给唐朝军队,建议阿史那社尔趁机一网打尽,不要留下后患。 ‎ 阿史那社尔和侯君集一研究,认为他们既然是唐朝政府前来问罪的,就应当让高昌的臣民心服口服,不主张用偷袭的办法取胜。因此他们采取了先礼后兵的作法,派人通知曲文泰的儿子曲智盛说:你要是知过必改,就应该出城请罪,我们可以从宽发落,如果顽抗,那就要受到应有的惩罚。曲智盛见到信后,不但毫无悔改之心,反而妄想和西突蹶联合,造成挟攻之势来消灭唐朝军队。可是,强盗之间的联盟是靠不住的。西突厥的反动统治集团,一见高昌被唐朝大军包围,早就惊慌逃跑了。‎ ‎14.DE(D不是指仙女,而是指天空;E并非身处旷野,诗中只是比喻的说法,是一种想象)‎ ‎15.本词是围绕“愁”(或“忧”)来写的(2分);上阕用了比喻手法,看不见的愁把天空都撑破了,极写愁思之深;(2分)下阕化抽象为具体,忧比喻成春草,由于忧多,只好移却南山,变成平坦辽阔的旷野,把无边无际的忧深深地埋下去。(2分)‎ ‎16.略 ‎17.D ‎【解析】试题分析:不绝如缕,意思是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俾昼作夜,指晨昏颠倒。 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髀肉复生,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临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目不见睫,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18.B ‎【解析】试题分析:A语序不当,改为:不仅建设需要政府的高额投入,运营还需要政府的巨额补贴。C项句式杂糅,“因为……”和“……是根源”两种句式杂糅在了一起。D项成分残缺,“面对”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等”后面加“问题”。‎ ‎19.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语的使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作答本题,注意前后文句子之间的关系,例如本题第一个空应该用即便表现让步语气,第二三两个空前后文句关系是递进和并列的关系,所以答案选C。‎ ‎20.①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②有些事情真是要“靠天吃饭”的③如果有一天两手空空,奋斗是否还有意义?(如果不能收获理想结果,我们还会努力吗?/如果没有天助,我该怎么办?)‎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文意填空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作答本题,例如本题第一个空根据前后文的文意,应该填写“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下面的空依据前后文意都能正确填写。‎ ‎21.读书的好处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意思是说,书籍是直接经验的积累,是一种传递知识的方式,书籍把一部分人获得的知识更广泛地传播,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文化和知识的交流的融合,所以说,书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读书对我们人类的进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一些人,面对一篇作文,就算是绞尽脑汁,用尽脑细胞也想不出来。相反,那些爱好看书,喜欢看书的人,写文章时,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分分钟就可以把一篇作文搞定。读多了书,可以让人有自信,走起路来都是雄赳赳气昂昂。别人一问你什么问题,你就可以侃侃而谈,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 多读书,可以让你成为一个有家教,有教养的文化人。因为多读了书就会从书中学到很多的东西,就会很有气质。有一句话说:第一印象最重要。如果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个大老粗,很粗俗,很鲁莽,动不动就大喊大叫,坐没坐相站没站相,那或许就会让别人对你有看法。如果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个斯文,该做什么做什么,对待人有礼貌,该说什么说什么的人,人家就愿意和你在一起聊天,说话。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可以让你面对什么难题就不会慌张,只会冷静的思考。书可以让你变得智慧,你就可以勇敢的面对一切,不必要害怕。  ‎ 书,就是我们成长必须依靠的工具。只要多读书,就会有所成就。将书中主人公做的对的事记在心里,可以让人变得更加睿智。做错的事也记在心里,当做一个教训,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会知道如何去处理。这样就能让你不断的进步,不断的蜕变。‎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作文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都提到了对读书的看法,龙应台主要是说读书使人拥有选择的权利;李嘉诚说读书与机会的关系,有的人认为读书没有用。针对这些材料,可写读书带给自己别样人生的经历的记叙文,也可以针对龙应台和李嘉诚的看法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就读书一事上阐述自己的独特看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