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00 KB
  • 2021-06-04 发布

语文卷·2018届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孝感高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是戏剧的灵魂 陈彦 ‎ 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戏剧样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戏剧这个靠故事安身立命的文艺样式,讲故事的能力就更需技高一筹。中国历史上的名剧《赵氏孤儿》《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哪一个不是因故事讲得感天动地、精彩绝伦,而放射出了永久照耀历史、社会、生命、人性的精神与思想光芒?世界上那些久演不衰的歌剧如《卡门》《图兰朵》《茶花女》,更是凭借优秀的故事登上了经典的位置。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 戏剧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立即就会苍白、缺血。忽视文学的戏剧,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在文本的粗糙上,也有的表现在不注重对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上。过度强调外包装的作用,尤其是对舞台设计与声光电的倾心依赖,因而形式大于内容。不适度的包装,会破坏作品内在精神意象的释放。有时舞台上最重要的布景道具,可能就是一棵象征无穷生命力的树木,甚至是一株需要特别强调的小草,硬要弄出铺天盖地的森林、草地来,反把紧要处遮蔽了。还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群体舞的运用,让一些本来可以进入思考的段落,变得躁动不安、浮皮潦草起来。戏剧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张力,很多地方是要通过留白来完成的。文学是人学,在戏剧舞台上,“人”‎ 是通过演员来传情达意的,演员是中心的中心,一切不能为演员表演提供帮助的辅助手段,都是不可取的。‎ ‎ 戏剧文学是演出团队共同的努力方向,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让故事变得波澜起伏、情感跌宕交错,让人物变得立体圆融。在戏剧舞台上,其实每个参与者,包括导演、演员、作曲、舞美、演奏等,同时也都是文学创作者,一旦哪个部门脱离了该剧的文学统摄,这个部门就会出现艺术创作问题。‎ ‎ 戏剧要在文学这个基础上下功夫,只有基础扎实,二度创作才可能飞升起来,一旦基础不牢不稳,二度创作发挥、增生、堆砌得越多,越让作品的缺陷暴露无遗。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以动人为前提的。动人的根本,就在于对所塑造的对象性格、心灵的精准开掘与把握。舞台剧由于受时间、空间与篇幅限制,塑造人物尤其需要单刀直入,使性格快捷显现。因为舞台剧只能通过精彩洗练的独白、对白、旁白、咏叹、宣叙、对唱、重唱、合唱,来形成人物的生命个性、故事的起承转合、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每一句话、一句唱,都需反复推敲打磨,尽量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才是戏剧这种独特文学样式创作的要妙。当然,戏剧文学的根本,还是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任何精致的戏剧文学,一旦脱离了社会责任,就如雕刻精巧的鼻烟壶,终不过是一种玩物而已。几乎所有剧种都可以久演不衰的《窦娥冤》等戏曲经典,就向我们深刻地昭示了这一点。‎ ‎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这种文艺样式,故事是其核心,这既体现在中国历史名剧上,也同样体现在那些优秀的外国戏曲上。‎ ‎ B.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戏剧不但文本粗糙,而且只注重包装,忽视对戏剧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 ‎ C.戏剧演出团队应统一在文学的旗帜之下,无论导演,还是演员、作曲、舞美、演奏等都是文学的创作者。‎ ‎ D.文学艺术都以动人为前提,戏剧表演要想动人,需要对其塑造对象的性格、心灵进行精准的开掘与把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今中外,传承久远的戏剧,都是从传奇、话本、小说的故事中获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凭借优秀的故事成为经典。‎ ‎ B.布景道具在舞台上是不能忽视的,哪怕是一棵小草,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如果包装不适度,就会损害作品内在精神意象的释放。‎ ‎ C.戏剧舞台上,演员及其他工作人员都要为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让故事变得波澜起伏,让人物变得立体圆融而努力。‎ ‎ D.戏剧艺术强调二度创作,这种创作的前提条件是文学基础要扎实,否则,二度创作越多,越会让作品的缺陷完全暴露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舞台剧受时间、空间与篇幅所限需要快捷、直白地塑造人物性格,而人物性格的塑造要靠独白、对白等来完成。‎ ‎ B.戏剧表演的形式不能大于内容,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的运用就很不恰当地破坏了留白,忽视了人们思考的时间。‎ ‎ C.演员是舞台的中心,他们通过表演来表现文学中的“人”,那么,一切辅助手段都需为演员表演提供服务、帮助。‎ ‎ D.戏剧文学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因为几乎所有剧种都可以久演不衰的《窦娥冤》等戏曲经典都是这样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周国平 一百年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直到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这位伟大的漂泊者倒下了,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 ‎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吕茨恩市。他的祖父是一个虔诚的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变得孤僻敏感。1865年,在大学,尼采断然放弃已攻读半年的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这个曾经与同学一起酗酒、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他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人生中的第一次精神危机。难道人生是消遣或是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寻求更真实的人生。他偶然在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哲学书。书中,叔本华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尼采顿觉觅得知音,他从中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 ‎1868年秋,尼采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体现了时代颓废症。尼采深感压抑并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 ‎1869年,尼采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两年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赞扬,也遭到激烈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来,一个语言学家不好好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荒诞不经的。1879年,尼采结束了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没有职业、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10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 ‎1883年,尼采著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超人”理想。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他否定旧道德,是因为旧道德同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朋友认为这太怪异。孤独的尼采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在书中呐喊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 ‎189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大街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 ‎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是,在同时代人听来,却似疯子的谵语。直到时代更替、世纪转换,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 ‎ (选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有改动)‎ 相关链接:‎ 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尼采提出“权力意志论”“超人学说”‎ 等,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 ‎4.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诗意的语言和尼采自己的诗概括了尼采一生漂泊而又伟大的特点,抒发作者的崇敬之情,既照应了标题,同时也引起下文对其人生经历及思想形成过程的叙述。‎ B.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但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 C.尼采的首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 D.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面翔实地叙述了尼采的人生轨迹、思想形成过程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凸显了他非凡的学术影响力和人格魅力。‎ ‎5.文章以“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结尾,赏析这样结尾的妙处。(4分)‎ ‎6.作者称尼采为“伟大的漂泊者”,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尼采的伟大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你跑什么跑 安谅 那天上午我们低年级没课,有同学就提议到学校附近去玩。‎ 学校的围墙外是一片农田。高年级学生正在操场做操。一位体育老师正在高喊着口令,这也是常常带我们领操的那位老师。‎ 我们中的一个同学突然就喊叫了起来,隔着围墙,叫着体育老师的名字,声音尖锐而高亢,在口令的间歇间,非常响亮。‎ 我在一边傻乎乎地站着,没喊,但心里也被这喊叫声激越着,快乐着。‎ 忽然,围墙的一扇小门被打开了,体育老师飞奔而来。我们如惊弓之鸟,迅速四处 跳窜。喊叫的那个同学腿快,很快跑成田地里的一个点儿了。‎ 我也没命地往前跑,但终究落在了后面。高大健壮的体育老师一把逮住了我。‎ 体育老师把我交给了我的班主任。我说我真的没喊呀。不过是谁喊的,我也闭口不说。出卖朋友就是叛徒,做叛徒是最可耻的。‎ 那你跑什么跑呢!不知谁说了一句。我哑口无言。‎ 在我家二三里路的地方有个工厂。工厂的后边,是农田。还有一个厕所,开了几扇通风的窗子。‎ 那天下午,邻居一个顽皮的大男生带我去那儿玩。后来,大男生说要上厕所,就从窗口爬了进去。我不敢爬,就在墙外等他。但左等右等不见他出来,喊他也没有回音。我很纳闷,不知什么原因,又焦急又担心,只好继续等着。‎ 有一个大人快步向我走来,仿佛是冲着我来的。我转身就跑,但没几步就被他抓住了衣袖,甩也甩不掉。‎ 我被带到了工厂的门卫室。那个大男生也在,一脸委屈地杵在那儿。‎ 我遭到了严厉的讯问。两个大人让我们自报家门,还让我们交代有什么企图,我矢口否认。大人说:你没什么事,为什么看到我就跑?‎ 是呀,你跑什么跑!我自己问自己,也听不见自己的回答。‎ 有一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我们几个人就玩起了雪球,把一个墙脚下的废物箱作为靶子,一次次地扔去雪球。‎ 这时,一个身上也是裹满了雪花的路人走来,他从地上抓起一块石头,就砸了过去。也许,他是想把废物箱击倒。但他甩出去的不是雪球,他击中的目标,竟也不是废物箱。‎ 他击中了废物箱上方的一户玻璃窗。玻璃顷刻碎裂。那人见闯祸了,一下子就跑没影了。刚才还玩得忘我的伙伴们,也四下逃离了。我一步也未动。看着他们逃跑,心里充满鄙夷。‎ 那户人家有人出来了,看见了我,径直朝我走来。‎ 我没有跑。我神情淡定,从未有过的从容。‎ 走近的人气势汹汹地问:“是你砸的吗?”‎ 我坚决地摇摇头:“不是,是刚才一个路人砸的。他是要砸废物箱的,砸偏了。”‎ 对方将信将疑。‎ 我又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我没说假话,那人已经走了。”‎ 说完,我也转身走了。‎ 我这次没跑。                            ‎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我”的同学隔着围墙喊叫体育老师的名字,让老师感到受了侮辱,“我”虽没有喊,但内心充满了激越与快乐,这也是“我”跟着别人逃跑的原因。‎ B.“我”不敢爬进窗口,只是在等爬进窗口的邻居的顽皮的大男生,结果被抓,这一切都是大男孩告密并且将责任推卸到“我”身上的结果。‎ C. 当被砸破玻璃窗的主人向“我”走来时,“我”没有跑,淡定而从容,说明“我”内心已经不再惶恐,决意要勇敢面对。‎ D.小说的叙述视角非常独特,“我”增强了小说的亲切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全知叙述视角,其目的在于体现故事的现实主义特征。‎ E.小说构思巧妙,运用对比手法来凸显意蕴。前两个故事时空不同,但意蕴相同;而最后一个故事,叙述形式与前两个故事相同,但意蕴突变。‎ ‎8.小说刻画了“我”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以“你跑什么跑”为题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洽字元德,临江之清江人。洽少颖异,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熹嘉其笃志,谓黄干曰:“所望以永斯道之传,如二三君者不数人也。”‎ 时行社仓法,洽请于县,贷常平米三百石,建仓里中,六年而归其本于官,乡人利之。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湖右经界不正,弊日甚,洽请行推排法,令以委洽。洽于是令民自实其土地疆界产业之数投于匮,乃筹核而次第之,吏奸无所匿。‎ 改袁州司理参军。有大囚,讯之则服,寻复变异,且力能动摇官吏,累年不决,而逮系者甚众。洽以白提点刑狱,杀之。有盗黠甚,辞不能折。会狱有兄弟争财者,洽谕之曰:“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辞气恳切,讼者感悟。盗闻之,自伏。‎ 郡守以仓廪虚,籍仓吏二十余家,命洽鞫之,洽廉知为都吏所卖。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洽度守意锐未可婴,姑系之,而密令计仓廪所入以白守曰:“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若以罪胥吏,过乃可免。”守悟,为罢都吏,而免所籍之家。‎ ‎ 知永新县。一日谒告,闻狱中榜笞声,盖狱吏受赇,乘间讯囚使诬服也。洽大怒,亟执付狱,明日以上于郡,黥之。‎ 洽自少用力于敬,故以“主一”名斋。平居不异常人,至义所当为,则勇不可夺。居闲不言朝廷事,或因灾异变故,辄颦蹙不乐,及闻一君子进用,士大夫直言朝廷得失,则喜见颜色。所交皆名士,皆敬慕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B.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C.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D.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注,是指用来阐释经义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 B.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译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意义,文中指佛教。‎ C.仓廪,在古代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D.黥,文中指古代一种刑法,即用刀刻犯人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洽潜心学问,深得老师赏识。他探究《六经》传注等典籍的奥妙,阅读诸子百家、山经地志等书;他跟从朱熹读书,志向坚定,得到朱熹的赞赏。‎ B.张洽善于变革,百姓因而受惠。当时施行社仓法,他向县里请求,借米三百石,在里中设立粮仓,乡里人因此受益;他推行推排法,解决了土地分界不清的弊端。‎ C.张洽坚守正义,办事讲究策略。在袁州期间,他亲自审讯翻云覆雨的大囚犯和狡猾的盗贼,将二人杀掉;他运用计策惩办了贪婪的都吏。‎ D.张洽敢于担当,为朝廷分忧。凡是遇上按义理应当去做的事,他就奋勇向前;凡是遇到灾异变故,他就闷闷不乐;而当听说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5分)‎ ‎ (2)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5分)‎ ‎ ‎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南北朝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 B.“寻思”两句直抒胸臆,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 C.“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己如同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D.“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 E.“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15.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的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小石潭记》中描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是“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统治者妄想追求霍去病那样的筑坛祭天功业,结果吃了败仗、狼狈不堪的两句是:“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家具市场产品鱼目混珠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 ②中央巡视组在各地巡视时发现,许多政府部门人浮于事,一些公务员在完成工作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人以为自己很忙。‎ ③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④近年来,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新寨鳞次栉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楼拔地而起。‎ ⑤九寨沟自然山水巧夺天工,那艳丽典雅的群湖,奔泻湍急的溪流,飞珠溅玉的瀑群,古穆幽深的林莽,连绵起伏的雪峰令人流连忘返。‎ ⑥按照中国文艺圈的理解,鲍勃•迪伦更接近于一个文人,只不过音乐给他带来了更大的名声。如果诺奖颁奖词能够从诗人或者文字书写者的角度撰写,鲍勃•迪伦获奖会显得更水到渠成。‎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③⑤⑥ D. ②③⑥ ‎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除了体育本身的价值功能外,足球运动还对改善经济文化建设、增进国际交往和提升国家软实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B.巴基斯坦政府自从对塔利班采取强硬措施以来,包括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在内的许多城市已遭受了数十起爆炸袭击,造成逾百人死亡。‎ C.香港政府强调,“占中”只会影响社会秩序,破坏市民的生活,而民主不只是制度,还是态度,不应让个人诉求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 D.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经百年风雨和战争硝烟,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①不如一棵树。一棵树②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③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中,④我们呢?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⑤不要说⑥声音的体验中体会秋天来临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尚且 而且 但是 且 于 B 甚至 ‎/‎ 并且 而 更 从 C 尚且 还 或者 ‎/‎ 更 在 D 还 尚且 还 但 ‎/‎ 向 ‎20.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   现在不少大学生课堂上用手机拍摄教学内容,不想用笔记。但很多世界知名的大学有明确规定, ① 。斯坦福大学教室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应有尽有,然而很多的教学完全不用电脑, ② ,就是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板书,学生记笔记。斯坦福的老师为什么坚守传统?这是由的性质决定的。像数学这种课程,如果老师只是展示事先准备好的PPT,学生就没有机会领悟推导的过程,再加上自己不动手抄写,上课内容成了过眼烟云, ③ ,结果根本无法掌握好这些。‎ ‎21.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了“在知道吸烟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的调查数据。请把下面的图表写成一段话。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                  ‎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三个母亲,她们都有两个孩子,只有一个苹果。第一位母亲用孔融让梨的办法,让小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二位母亲布置两个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谁完成得快就得到苹果,结果大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三位母亲干脆把苹果平分,两个孩子得到的苹果是一样的。‎ 你觉得哪一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最合理,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最大?请根据材料,阐述你的见解和理由。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 B(关系理解不当。原文是并列关系,表示会出现这种现象,但不一定会同时出现;而B项中表示这几种现象会一起出现,与原文不符)‎ ‎2.A(说法绝对。外国的歌剧、话剧并未从中国的传奇、话本、小说的故事中获取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  3.D(强加因果,《窦娥冤》等戏曲经典只是例证,并不是戏剧文学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的原因) ‎ ‎4.A B项,因果失当,不能说是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使尼采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性格形成主要还是个人原因,文中交代了幼年家人的早逝让尼采变得孤僻敏感。‎ C项强加因果,尼采结束十年教授生涯与《悲剧的诞生》遭到了正统语言界的批评甚至攻击无必然的的因果关系;以偏概全,“正统学界”应为“正统语言学界”。‎ D项,本文并没有全面翔实地叙述尼采所处的时代背景,“全面翔实”的表述也欠准确。‎ ‎5.最后一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表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时代影响力;(1分)再次高度评价了尼采思想的地位及影响力,进一步深化了主旨(1分);且与文章开头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圆合。(1分)‎ ‎6.①思想性格方面:有独立的人格,追求内心的真实。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勇于挑战传统和旧道德、旧时代的价值观念。‎ ‎②成就方面:提出很多重要而且具有开创性的哲学思想,一生哲学著作很多,如《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③地位影响方面:是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德国散文的巅峰;指出时代的弊病,使人们对过去的制度观念进行反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全对给5分)‎ ‎7.C E(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满分)‎ A项中“我”逃跑的原因是内心胆怯,不敢面对,而不是“内心充满了激越与快乐”。 ‎ B项“这一切都是大男孩告密并且将责任推卸到‘我’身上的结果”,在文中并没有直接表述。‎ D项中“我”的叙述视角并没有增强小说的亲切感。“我”并非全知视角,更不是体现故事的现实主义特征。这两项表述均不正确。‎ ‎8.①胆小怕事。如小说开头写“我”并未喊,却跟着别人一起跑。‎ ‎②讲义气,不想做叛徒。如小说中写“我”被不肯说出是谁喊的。‎ ‎③勇敢和淡定从容。如最后一部分写“我”没有砸碎玻璃,也没有跑。‎ ‎④诚实和敢于担当。如结尾部分写“我”没有跑并说出是谁砸碎玻璃。‎ ‎(答对任意三点且分析到位即可给满分)‎ ‎9.①结构(情节或线索方面):“你跑什么跑”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三个小故事通过这句话组成了意蕴完整的整体。‎ ‎②人物形象方面:当小学生时喊体育老师的名字,“我”被迫而跑;和大男生到工厂玩,“我”被迫而跑,“你跑什么跑”也揭示了“我”内心的胆怯,没有勇气面对他人的过错;少年时代,路人砸破人家的玻璃,“我”这次不跑了,“你跑什么跑”揭示了“我”内心的勇敢与自信。起到了丰富人物形象的作用。‎ ‎③主旨方面:小说中前两个“你跑什么跑”和第三个故事中的“我没有跑”,二者形成了对比与反转,揭示了主旨,即做事要敢于“担当”。(每点2分)‎ ‎10.D(根据原文,前两句以“者……也”为标志表判断,所以应该在“者”之后停顿,这样可以排除A、B两项;“已丰于昔”构成独立的句子,而“由是观之”则是对前文的总结,这样可以排除C项。原文标点:“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11.C(“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错)‎ ‎12.C(“他亲自审讯”错,原文说“洽以白提点刑狱”;另外“将二人杀掉”也不准确,原文说“盗闻之,自伏”)‎ ‎13.(1)到官府打官司,冒犯法律来求取赢得官司,怎么比得上各守本分来保全手足之情呢?(得分点:以、孰与……乎、分、全各1分,句意1分)‎ ‎(2)都吏是这个州的大蛀虫,他曾经想插手粮仓未能如愿,因此用这种办法来中伤管理粮仓的官吏。(得分点:“者……也”判断句式、获、中各1分,句意2分)‎ ‎ ‎ 参考译文:‎ 张洽字元德,是临江郡清江人。张洽小时候聪慧过人,跟从朱熹读书,从《六经》传注开始,都要探究典籍的宗旨所在,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佛家之类的书,无所不读。朱熹赞赏他志向坚定,对黄干说:“我寄望于保持道统永远传续,像你们这样的没有几个人啊。”‎ 当时施行社仓法,张洽向县里请求,借贷三百石常平仓里的米,在里中设立粮仓,六年之后将所借粮米归还官府,乡里人因此而受益。嘉定元年,张洽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松滋县尉。湖右的土地分界不清,弊端日益严重,张洽请求推行推排法,县令将此事交给了张洽。张洽于是责令百姓自己核实自家的土地疆界和产业的数目,将结果投放在柜子里,他就查验核算依次排列,这样官吏的奸行就无从隐藏了。‎ 张洽改任袁州司理参军。有个大囚犯,一审讯他就服罪,不久又变卦,而且有能力使官吏摇摆不定,案件多年没有判决,因此逮捕关押的人很多。张洽将此案上报提点刑狱,杀了他。有一个盗贼特别狡猾,用言辞不能将他驳倒。恰逢有兄弟二人争夺财产的案件,张洽劝导他们说:“到官府打官司,冒犯法律来求取赢得官司,怎么比得上各守本分来保全手足之情呢?”言辞语气恳切,打官司的兄弟顿时醒悟。那个狡猾的盗贼听到后,自愿服罪。‎ 郡守因为粮仓空虚,将二十多家掌管粮仓的官吏没入官籍,让张洽来审问,张洽查访得知这些人是被都吏出卖的。都吏是这个州的大蛀虫,他曾经想插手粮仓未能如愿,因此用这种办法来中伤管理粮仓的官吏。张洽考虑太守的锐气正足不可触犯,就暂且先把这些官吏拘捕起来,而暗地里派人核计粮仓的收入去禀报太守说:“您把二十多家没入官籍,是因为都吏的缘故。现在核查几年当中粮仓的收入,已经比以前丰足了,由此来看,都吏所说是虚妄的。您一定不会忍受都吏的虚妄,却将无罪的人家没入官籍。如果能治都吏的罪,那么过失就可以免除了。”太守醒悟,因而罢免了都吏,而宽免了被没入官籍的人家。‎ 他当永新县知县。有一天他去请假,听到监狱中有鞭打的声音,原来是狱吏受了贿赂,于是利用机会审讯被囚禁的人让他无辜服罪。张洽大怒,马上将狱吏捉拿进监狱,第二天上报给郡守,将他施以黥刑。‎ 张洽从少年就致力于恭肃奉事,所以他用“主一”来命名自己的书斋。平常与一般人没什么两样,等到遇上按义理应当去做的事,他就奋勇向前无人可以阻夺。赋闲时不谈论朝廷的事情,有时因发生灾异变故,就会闷闷不乐,等到听说有一个君子得到进用,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色。他所交往的都是有名的人士,大家都尊敬仰慕他。‎ ‎14.C D (C项2分,D项3分)‎ C 项“虽言”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 “虽言”、“定自”两个虚词是重点,虽然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无奈自己绝对不是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通过反用典故;表明“愁”之无可消释。‎ D项“辅政尽忠”无中生有,此时梁已被灭;这里表达的是时光流逝而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 ‎15.①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说中夜生起愁思,于是弹琴读书。幽幽琴声响遍屋里,诉说着无边无际的愁,满床书卷翻遍,愁思难解。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无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忧思之情。(3分)‎ ‎②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乐琴书以消忧” 是说弹琴读书能获得快乐而消除忧愁,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摆脱忧愁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3分)‎ ‎16. (1)如鸣珮环 ‎(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7. A 鱼目混珠: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使用正确。‎ 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使用正确。‎ 铤而走险: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动。使用错误。‎ 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使用正确。‎ 巧夺天工: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多指工艺品。不能指天然形成的事物。句中形容“九寨沟自然山水”,使用错误。‎ 水到渠成:意指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此处应用“顺理成章”。‎ ‎18. C ‎ A项搭配不当,“改善经济文化建设”可改为“促进经济文化建设”;B项语序不当,第一句中的“自从”应该放到“巴基斯坦政府”前面;D项成分残缺,应该在“生活方便”后加上“的特点”。‎ ‎19.B A项,⑤处前后是递进关系,不能用表并列的“且”;C项,③前后是并列关系,不能用表选择的“或者”;D项,⑥处应用表示来由的“从”,不能用表示朝向的“向”。‎ ‎20.答案示例:‎ ‎①课堂上禁止用手机拍摄教学内容 ②仍然坚持传统的教授方式 ‎③脑子里留下的印象会很浅 ‎ ‎(答对一处给1分,对两处给3分,全对给5分)‎ ‎21.吸烟易引发肺癌、肺气肿、心脏病、口腔癌等多种疾病,(2分)在得知吸烟的这些危害后,被调查者有将近六成人表示不会吸烟,(2分)但仍有四成以上的人选择吸烟。(2分)‎ ‎22.(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