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50 KB
  • 2021-06-04 发布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4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下父母几乎毫无例外地会对自己的子女施予无限关爱,尤其在孩子年幼弱小的时候。子女对父母的这种爱的回馈就是孝。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以孝为核心的观念产生于三千多年前,远远早于孔子时代。‎ 古代有关孝的典籍很多。《论语》中多处谈到孝;《孝经》据说是孔子所作,总计有十八章之多,其实合计不过2400个字,后人关于孝的规范多是由此书发挥引申出来的;《弟子规》是古代学堂的日常行为规范,其第一章叫“入则孝”,集中讲了孝的要求。另外,流传比较广的有“二十四孝图”,有图有故事,记录了从尧舜时代至清朝的著名孝子的故事。还有佛教的《百孝经》,在84句七言诗中含有100个“孝”字。现在更有宣扬孝道的念诵歌唱的音频视频,通俗易懂。这些都是古今民间劝人行孝的好教材。‎ 怎样才叫孝?在大庭广众之下给父母洗洗脚就叫孝吗?古人提倡的孝含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让父母费心、担心或伤心。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如果孩子自身不注意安全,使父母整天提心吊胆,甚至导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无疑是最大的不孝。所谓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结交正派的人,不做违法的事,这些生活上的事情不让父母费心,也是孝的表现。其二,在现有物质条件下,满足父母的生活所需,尽到赡养义务,使父母吃得饱穿得暖,生病时得到治疗,年老体弱时生活起居有人照料。二十四孝故事中有不少在物质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赡养、孝顺父母的例子。孔子的弟子子路,小时在家挖野菜为食,拜孔子为师后,常常从百里之外的曲阜背米送回老家平邑,以供养远在家乡的父母。其三,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孝更多地包含一种情感或态度,故有“孝顺”“孝敬”等词语组合,《弟子规》很通俗地诠释为“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现如今对孩子进行孝的教育,如果不从感情或认识方面使他们领悟孝的内涵,只是布置类似“给父母洗脚”之类孝的作业,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其四,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谈到孝时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以上前三个层面讲的是父母活着时要事之以礼,第四个层面还主张父母去世之后应“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即按照当地的风俗礼节埋葬、祭奠去世的父母。‎ 古代中国把孝置于很高的地位,封建皇帝推崇“以孝治天下”,孝是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所谓“首孝悌,次谨信”“有余力,则学文”,是说专业性的文化知识可以不学习,孝悌不可不懂。当我们面对诸如“留日大学生机场刺母”“北大毕业生打伤老父,辱骂母亲”等案例时,更能体会到这两句古训的深意,所以《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这一品质,开始于侍奉父母,延伸到忠于国家和君主,最后会成就自身的功名和事业。‎ ‎ (摘编自《谈谈中国的孝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宣扬孝道的典籍也很丰富。‎ B.子女对父母的无限关爱的回馈就是孝,孝的观念产生较早,远远早于孔子时代。‎ C.《论语》据说是孔子所作,其中有多处谈到孝,后人关于孝的规范多是由此书发挥而来。‎ D.《弟子规》是古代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第一章“入则孝”集中讲了关于孝的要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10 -‎ A.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让父母费心、担心或伤心,是古人提倡的孝的内容之一。‎ B.流传比较广的“二十四孝图”,记录的都是在物质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赡养、孝顺父母的故事。‎ C.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孝更多地含有一种情感或态度,“孝顺”“孝敬”等词语的产生与此有关。‎ D.按照当地的风俗礼节埋葬、祭奠去世的父母,即孔子所说的“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是孝的第四个层面的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很高,封建皇帝推崇“以孝治天下”,因为是皇帝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所以平民也必须遵守。‎ B.文章引用“首孝悌,次谨信”和“有余力,则学文”两句,是为了阐述懂孝悌比学习专业性的文化知识更重要。‎ C.“留日大学生机场刺母”“北大毕业生打伤老父,辱骂母亲”等不孝顺父母的极端案例,表明孝文化被当今一些人丢弃。‎ D.孝这一品质,从侍奉父母开始,延伸到忠于国家和君主,对最终成就自身功名和事业具有重要作用。‎ 二、(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寻被馋下狱,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②,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阴③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正统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英宗北狩④‎ - 10 -‎ ‎,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 李时勉传》) 【注释】①成童:十五岁以上。②大渐:病重。③谅阴:帝王居丧。④北狩:身陷北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祖决计都北京 都:迁都。 B.寻被馋下狱 寻:寻找。‎ C. 时勉廷辱我 廷:在朝廷上。‎ D. 臣惶惧不能悉记 悉:全都。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李时勉“直言敢谏”的一组是()(3分) ①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 ‎②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 ‎③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 ④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 ‎⑤徐数至六事止 ‎⑥景泰元年得旨褒答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锦衣千户某知恩图报。他到狱中,遇到曾对自己有恩、已被下狱的李时勉,就秘密召来医生给李时勉治疗,使其得以不死。‎ B. 明宣帝明智果断。他初闻李时勉冒犯先帝的情状后大怒,但当他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称赞李时勉忠诚,并立即赦免了他的死罪。 C.李时勉受人敬重。正统八年,他的退休申请得到批准,离京时,朝臣和国子监的太学生三千多人在都门外为他践行。‎ D.李时勉忠诚刚正。英宗身陷北方,他日夜恸哭,让子孙到朝廷上书,请求选将练兵,亲近君子,疏远小人,褒奖忠义之士,迎回英宗。‎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5分)‎ ‎(2)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2分)‎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8. 诗的第一句中,“寒灯”二字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6分)‎ - 10 -‎ 8. 本诗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茕茕孑立,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三、(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楼顶的玉米 吴宏博   ‎ 儿子对我说:“爸,语文老师为了让我们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要求我们每个人种一种粮食作物,观察它生根、发芽、生长的全过程,最后再写一篇作文。你说我种什么好呢?”   现在的老师事儿可真多,我心想。   在阳台正侍弄那盆辣椒的老父亲抢先回答了儿子:“孙子,这事你得问爷爷,爷爷种了一辈子地。你爸一直忙着上学、考试、进城,现在又忙工作,哪懂种庄稼的事啊!”老父亲是我在儿子上小学后进城的,让他帮忙接送儿子上下学。离开了土地的父亲不会打太极也不会遛鸟,于是就在阳台上开起了荒。父亲找了很多花盆,种了辣椒、西红柿、韭菜等,还有一盆豇豆蔓爬满了防盗窗的铁栅栏,一尺多长的豇豆挂满了阳台。我总是说,爸,你也不种些花草,都种了一辈子庄稼了还没种够啊?父亲总是笑呵呵地说,这些不比花草美吗?儿子跑过去问父亲:“爷爷,那你说我种什么好呢?”   父亲一手提着花铲,一手抚摸着儿子的头说:“爷爷帮你种几棵苞谷,咋样?”老家习惯把玉米叫苞谷。我说:“爸,家里怎么能种玉米呢?那杆都比楼层高。”“你别管。”父亲笑着说。   第二天,满手是泥土的儿子跑到书房,激动地对我说:“爸爸,爸爸,爷爷在楼顶帮我种了几盆玉米,有两盆还是我亲手种的呢,过两天发芽了我领你去看。”儿子初学稼穑,每天都兴奋地拉上父亲去楼顶。父亲是个耐心的人,每次都会乐呵呵地提了水和铲跟儿子一起上楼顶。   过了几天,听儿子说楼顶的玉米已经发芽了。我终是没有上去看,忙。父亲每天都会往楼顶跑一趟,回来后说着“都一尺高了”“没想到花盆里也会长出杂草来”之类的话。儿子隔三岔五也会跟着父亲上到楼顶去。一个月过去了,父亲还是坚持每天打理完他阳台的盆栽蔬菜后再去楼顶忙活一阵。儿子早都不上楼顶去了,过了那个新鲜劲了。父亲有时上楼顶的时候会叫一声儿子:“走,看你的玉米去。”儿子总会懒洋洋地说:“爷爷,你去弄吧,等长棒子了你再叫我。”   父亲并不在乎儿子的态度,也似乎早忘了这是当初给儿子种的观察苗。他自己倒乐在其中了。父亲忙碌着,每天还是边拍打身上的土边似自言自语地说着“都一人高了”“有两棵都抽穗了”之类的话。父亲毕竟老了,有天从楼顶下来时踏了空,在楼梯上闪了腰,在家里养了几天后,对我说:“我还是回老家去养吧,你们都忙着上班,照顾我会影响你们工作。回老家让你妈伺候我,也方便,乡下空气也好,好得快。病好了我再来照顾孙子。”‎ - 10 -‎ 来城里这么久了,父亲应该也是想母亲想他的农活了,这是我事后才悟到的。   父亲走的时候,对我和儿子说:“没事就去楼顶给那几棵苞谷浇浇水松松土,估计快灌浆了,红缨子都长出来了。”我跟儿子都“嗯嗯”着。   父亲走后,我和妻子只好把儿子送到了托管班。儿子忙他的学习,我和妻子忙各自的工作。 秋季说来就来。有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楼顶的苞谷应该快熟了吧,记得让铭铭掰棒子写作文啊。”铭铭是儿子的小名。其实父亲不知道,儿子的作文早就交了,不过写的不是玉米的种植过程,他是根据网上的QQ农场的“种菜”经验写的。老师还给了他一个“优”,说是虽然有投机取巧之嫌,但却能大胆独辟蹊径。 接完电话,我对儿子说:“铭铭,爷爷让我提醒你掰玉米棒子呢!”儿子兴奋地说:“哦,我差点都忘了自己种的那几棵玉米了。”其实,我也忘了。儿子兴高采烈地找来一个小篮子,非要拉着我去楼顶掰棒子。来到楼顶,我们傻眼了。那几棵玉米早已枯萎发黄,盆里的土早已干结开裂,那腰间的棒子空瘪瘪的。我们真傻,一个多月都没有得到照顾的玉米,怎么会给我们丰收的景象呢?从父亲种下粒到长成苗,我终是一次都没有上过楼,对于它们的生长情况,我都是从父亲的自言自语里了解的。   看着枯黄的玉米,我突然想到了父亲,那个我整天忙得都顾不上好好陪着说几句话的老人,就像这几棵被我遗忘了的玉米一样,失去照顾的他也一天天在枯萎老去……   我对儿子说:“走,周末回老家,看看你爷爷奶奶去。”‎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1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满手是泥土”的描写以及“爸爸”“爸爸”这样连声的呼喊,表现了“儿子”初种玉米时兴奋激动的心情,以及他对于能够完成作文的喜悦。 B.“儿子”对楼顶的玉米的兴趣没有维持太久,开始是“每天都兴奋地拉上父亲去楼顶”,后来是“隔三岔五”去楼顶,再后来就“不上楼顶去了”。 C.“父亲”从楼顶下来时踏了空、闪了腰的情节承上启下,既承接前文中“父亲”每天都会上楼顶照看玉米的情节,又为下文中玉米枯萎发黄等情节作了铺垫。‎ D.小说通过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方法,细致地刻画了老父亲的形象,而对“我”的描写则少之又少。‎ ‎12.小说中的“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13.小说中“楼顶的玉米”这一意象有何含义?(4分)这篇小说带给我们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5分)‎ ‎ 第Ⅱ卷(表达题 共86分)‎ 四、(26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近来,“勒索病毒”肆虐,相关统计数据令人叹为观止:全球20多万家机构的电脑中毒,中国近3万家机构的电脑运行受到影响。‎ B. 杜老师勤勤恳恳教书,兢兢业业育人,35年来将最好的豆蔻年华都奉献在山村,他用朴实的一生,诠释着“教师”的真谛。‎ C. 雾霾已经成为当今公害问题之一,但治理雾霾绝非易事,不可能一挥而就,在不同时期可能需要针对重点污染物进行治理。‎ D. 毋庸置疑,“大国工匠”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专业技术过硬,做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有着我们一般人无法企及的境界。    ‎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10 -‎ A.读书人大约都有一种情结,就是总希望民间文艺有传承,甚至有发展,因为他们的生活离不开民间文艺。 B.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C.全国妇联号召广大家长提高媒体素养,掌管网络知识,目的是为了筑起儿童安全上网的家庭防线。‎ D.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1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对企业平台来说,不能只投车不管理,把积累的风险和问题转嫁给社会。‎ ‎②如何呵护共享单车,考验着骑车人的素质,更考验着企业和主管部门的智慧。‎ ‎③对骑车人来说,不能只图方便,也要树立起规则意识,珍惜共享成果。‎ ‎④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⑤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的管理,引导市民文明用车。‎ ‎⑥唯有如此,共享单车行业才能发展得更好。‎ A. ‎②④①③⑤⑥‎ B. ‎②④③①⑤⑥ C. ④②③①⑤⑥‎ D. ④②⑤⑥③①‎ ‎17.请用《三国演义》或《红楼梦》中的人物名称,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6分)‎ ‎(1)_________之心——路人皆知 ‎(2)_________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3)_________进曹营——一言不发 ‎(4)_________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5)_________葬花——自叹命薄 ‎(6)_________害死尤二姐——心狠手辣 ‎18.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来并作修改。(5分 ) ‎ 家长和学生多次反映,我校食堂一楼空间小了。后勤处经过反复掂量,打算将食堂向西扩一下。该项工程将于5月11日至6月22日施工。施工期间,为安全起见,请师生前往食堂二楼吃饭。感谢大家配合。‎ ‎19.下面是某校电子阅览室的阅读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清楚,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五、 (60分) ‎ - 10 -‎ ‎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86岁的他,穿着跨栏背心编程的镜头上了央视。这个不起眼的小老头,用一辈子的隐姓埋名和不服输的劲头,给中国的尖端武器装上了“眼睛”,让我们的武器做到了指哪儿打哪儿。(我国激光陀螺研究领域泰斗、工程院院士、已故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高伯龙)‎ 追梦“北斗”卫星导航十九年,攻克卫星导航关键技术20多项。功成名就的她,放弃部队相对轻松的安排,奔走于大江南北,到“北斗”最大的用户——交通运输行业做推广应用。(“北斗” 重要奠基人、交通运输信息化专家王淑芳)‎ 装上智能义肢的她,和钢琴大师郎朗“四手”联弹的《乘着歌声的翅膀》,让人沉醉,让人动容。而这背后,是她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义肢无数次的磨合“交流”。(自幼喜爱音乐,因意外失去右手,却笑对未来的圆梦女孩林安露)‎ 你心中的中国精神是什么?当代社会最需要怎样的中国精神?请结合材料含意,在阐释其 具体内涵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感悟,完成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答案 ‎1.C 2.B 3.A 4.B 5.C 6.C ‎7.(1)(5分)宣帝非常愤怒,命令使者说:“把他捆绑来,我要亲自审问,一定杀了他。”(译出大意给3分;“缚”“鞫”二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等到王指挥到监狱(又)返回,就(看见)李时勉已经穿戴好官服站在台阶前了。‎ ‎(译出大意给3分;“比”“诣”二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8.(6分)“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冷清、凄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在除夕之夜独居旅舍,辗转难眠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9.(6分)①诗的一二句写诗人在除夕之夜独居客舍的凄凉情形,是实写;②第三句想象故乡的亲人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定会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自己,是虚写;③第四句有实有虚,诗人由眼前鬓发斑白的情状,推想来年又是羁旅漂泊、充满艰辛的一年;④全诗虚实结合,主要表现了诗人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婉转含蓄,韵味深长。‎ ‎10.(6分)‎ ‎(1)渺沧海之一粟 ‎(2)万里悲秋常作客 ‎(3)不积小流 ‎(4)秋水共长天一色 - 10 -‎ ‎(5)池鱼思故渊 ‎(6)形影相吊 ‎11. A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A项,“以及他对于能够完成作文的喜悦”说法不正确,儿子在这时只是因为种庄稼而激动。)‎ ‎12.(6分)①慈爱体贴,充满对家人的关心。他主动帮助孙子种玉米,回家后还不忘提醒孙子写作文。②有耐心。在孙子不愿再上楼顶去的时候,他依然耐心地侍弄玉米。③勤劳,热爱种庄稼。在儿子家阳台上种菜,积极帮孙子种玉米。‎ ‎13.(9分)含义:①它是爷爷种给孙子的“观察苗”,是爷爷关心孙子的见证。②它是像“我”的父亲一样很少被记挂、被关心的老年人的象征。(4分)‎ 启示:①无论做什么事,只有持之以恒去做,才能取得成功。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如果像小说中的“我”的儿子铭铭一样,做事只有一股子新鲜劲儿,是坚持不到最后的,是不会有收获的。②父辈是会老的,他们也需要关心、照顾。做子女的应及时行孝,否则会“子欲养而亲不待”。(其他答案能言之有理也可)(5分)‎ 14. D 15. A 16. C ‎17.(6分)(1)司马昭(2)关公(3)徐庶(4)刘姥姥(5)林黛玉 ‎(6)王熙凤 ‎18.(5分)①小了——狭小 ②掂量——考虑 ③打算——计划 ④扩一下——扩建或扩展 ⑤吃饭——就餐或进餐。‎ ‎(启事语言要规范雅正,不能用口语。)‎ 19. ‎(6分)本校读者如果是首次上机阅读,首先要出示借阅证,然后办理用户信息,在电脑上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之后,就可上机阅读;如果不是首次上机阅读,只需在电脑上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上机阅读。‎ 20. ‎ 略 ‎【参考译文】‎ - 10 -‎ 李时勉,名懋,凭字号行于世,安福人。少年时,冬天寒冷,他常用被子裹着脚放在桶中,诵读不止。永乐二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进学文渊阁,参与编修《太祖实录》。被授予刑部主事之职,又参与重修《太祖实录》。编修完成,改任翰林侍读。 李时勉性格刚正耿直,常慷慨激昂,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永乐十九年,三殿遭火灾,成祖皇帝下诏征求大臣的直言之谏。李时勉上奏章列举十五件时事的弊端。明成祖决定迁都北京,然而李时勉却说了许多营建北京的不利之处,违背了成祖的心意。不久,李时勉被谗陷下狱。一年多才得以释放,经杨荣举荐,李时勉才官复原职。洪熙元年他又上疏谈论政事。仁宗非常愤怒,把他召到便殿,李时勉对答不屈服。仁宗命令武士用金瓜打他,李时勉被打断了三根肋骨,拖出去时差点就死了。第二天,李时勉被改任交陆道御史,仁宗让他每天审理一名囚犯,上奏一件事。上了三次奏章,李时勉就被关入锦衣卫监狱。李时勉曾对一个锦衣千户有恩,恰好这位锦衣卫千户到监狱时遇到他。此人秘密找来医生,用海外血竭治疗,李时勉才得以不死。仁宗病重,对夏原吉说:“李时勉在朝廷上侮辱我。”说完,勃然大怒,夏原吉劝慰了半天才消除了仁宗的怒气。这天晚上,仁宗皇帝就死掉了。‎ 宣宗皇帝即位一年后,有人对他说起当初李时勉如何得罪先帝的事。宣宗皇帝听后非常生气,命令使者说:“把他绑了来,我要亲自审问他,一定要把他杀了。”过后,又命令王指挥即刻就把他绑起来在西市斩首,不想再见他了。王指挥从端西旁门出去,先前的使者却已经绑着李时勉从端东旁门进入朝廷,没碰上。宣宗皇帝远远看见李时勉,就大骂:“你这个小臣竟敢触犯先帝!上疏都说了些什么话?赶快告诉我!”李时勉说:“我说居丧期间不宜亲近宠幸妃嫔,皇太子不宜远离皇帝身边。”宣宗皇帝听剑这样的话,怒色渐渐平息。李时勉慢慢数到第六件事就停了。宣宗皇帝让他全都说出来。李时勉回答说:“我恐怕已经记不全了。”宣宗皇帝的怒气越发消解,说:“这只是难说罢了,奏章草稿在哪里?”同答说:“烧掉了。”宣宗皇帝长长地叹息一声,赞扬李时勉忠诚,马上就赦免了他,恢复他的侍读官职。等到王指挥从监狱回来,李时勉已经穿好官服站在台阶前了。‎ - 10 -‎ 宣德五年,《成祖实录》完成之后,正统八年请求退休,英宗皇帝没同意。正统十二年春天才得到批准。在都门外给他饯行的朝中大臣和国子监学生将近三千人,有的还远远地把他送上船,等到船开了才离去。 英宗皇帝身陷北方,李时勉日夜悲恸,派他的孙子李骥到朝廷上书,请求朝廷选拔将领,训练士兵,亲近君子,疏远小人,褒奖表彰忠臣节士,把英宗皇帝接回来。景泰元年得到代宗皇帝的嘉奖回信,然而此时李时勉已经去世,享年七十七岁。朝廷追封谥号为“文毅”。‎ - 10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