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0 KB
  • 2021-06-04 发布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王仁国 辛艳春 一、现代文阅读(2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 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时绕船,则有余悲。”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 ‎ 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 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问本质的相同。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表荣枯。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含义。可 随着这些含义日趋固定,当后人写“峰峦和聚,波涛如怒”时,写“泪飞顿作倾盆雨”时,谁还会为这些自然物的原初含义而大动脑筋?在人们看来,这些自然物所包含的愤怒、悲伤、愉悦等含义似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 自然物之所以能表现人的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它本身必定也具有能够使人赋予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这种持质,被西芳美学家音道夫·阿 海姆称为“力的结构”。由于人的情感也受着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的力的结构的制约,所以,人便自然地从外部事物中观察并提取与自已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将该事物作为表现自己某方面的情感的特定载体。‎ 由此可见,人们观察自然并借以表现自我情感,是一种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这个活动中人的心理情感的作用会得到强化,但自然的物性特征也不可忽略。‎ 摘编自尚永亮《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与异构同质》‎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论述了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 B.第1段运用了引证法,引用了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的是为了说明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的观点。 ‎ C.第3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生命的共感难以解释的现象引出了对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问题的探讨。 ‎ D.第4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等使语言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 ‎ ‎2.下列各项中的情境,不能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生命共感”的一项是( ) ‎ A.《红楼梦》中,暮春时节,林黛玉来到大观园,看到繁花落尽,满地堆红,于是带着扫把、篮子、花锄,扫起落花,埋在士里,做成花冢。 ‎ B.《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家,端起酒杯自斟自饮,看到院子里的松树傲然挺立,菊花灿然怒放,他感觉到心中涌出一种久违的快乐。 ‎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严冬时节,林冲看到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大雪纷纷扬扬,他感觉到身上寒冷,为了御寒,便挑起酒葫芦出外买酒。 ‎ D.《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坐在被竹林和树木包围着的小石潭边,四周寂静无 人,寒气透骨,幽静深远,他感到过于冷清,心神凄凉,于是起身离去。 ‎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中,自然界的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施加着一定的影响,而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 B.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是人赋予它们的,只不过时间久沁了,这些特定的精神内涵就成了这些自然物与生俱来的东西。 ‎ C.“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现象,也体现着自然与要人异构与同质的问题,它是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 ‎ D.要让某个自然物表现人的某种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这个自然物本身也必须具有能够使人赋予其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亮丽家园 ‎[加拿大]爱丽丝·门罗 花园宫的一切是如此的完美无瑕,每座房子的表情都骄傲地指出了这在新盖的大房子中间,经常还能看见另一种屋子,那就是老城区像富勒顿太太家那样的老房子。这些幸存下来的老房子阴沉沉的,被围困着,显示出岁月长短不同的沉积。它们的无序和突兀、不协调的屋顶角度和斜坡,透露出某种近似原始的气息,与这些街道格格不入。 ‎ 一群邻居家的女人坐在起居室里,还有一些男人也在。玛丽知道她们在说富 勒顿太太的房子。她绝望地看着窗户外头,或者盯着自己的膝盖,想方设法找出 几句漂亮的解释,中止这个话题。她没有成功。 ‎ ‎“要是我住她隔壁,”史蒂夫表情愉快而温和,显然在期待随后的笑声,“我把孩子带过去,让他们带上火柴。”‎ 伊迪斯道:“亲爱的,你在开玩笑!我却努力做了点什么,我给市政厅打过电话了。我说,他们至少可以让她刷刷墙,或者把那些棚屋推掉一些。” ‎ ‎“还有那些鸡。”贾妮·英奇说,“我的天哪,那个味道:我和卡尔说,我知道我们住在边远地区,但怎么也没想到,我们隔壁就是家畜棚。” ‎ ‎“街对面可比住隔壁更糟糕。我都纳闷,我们干嘛费半天劲要景观窗。每次家里来客人,我都想把帘子拉上,别让人家看见我家对面是什么东西。”另一个女人说。‎ 史蒂夫竟然说,“按规定市政厅得给我们修条路,她的房子正好挡在我们的必经之路上。只要我们现在让市政厅通路,这样,她就得走。这是法律。”愉快的笑声响起来。‎ 玛丽开口之前,希望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既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要哆哆嗦嗦。“不过,你们想没想过,她在这里住了很久了。我们大部分人还没生出来的时候,她就已经住在这里了。”‎ 她拼命地想找一些别的话,比现在这些话更有力、更理智的话,但她就是找不到一句。他们的话从四面八方向她侵袭。棚屋。扎眼。肮脏。私有产权。价格。‎ ‎“她的时代已经走了。”卡尔说,“不管你明白不明白,这栋房子压低了这条街每一座房子的价格。我做这行,我知道。”‎ 另外一些声音也参与进来。愤怒的情绪在他们之间蔓延,在他们的声音中散如同一股狂热的洪流席卷了他们。 ‎ ‎“我们现在已经争取到每一个人了。”史蒂夫说,“用不着一家一家跑了。道路申请书开始在他们手中传来传去。 ‎ 玛丽跪在地板上,和丹尼的拉链斗争了半天,然后站了起来,穿上外套,理了理头发,戴上手套,随即又摘了下来;她再也想不到什么能做的了,于是走向餐厅的桌子,那是通往大门的必经之路。卡尔把笔递给了她。 ‎ ‎“我不能签字。”她回答。她的脸刷地红了,声音战栗。“我不觉得我们有这权利。我们没有权利。” ‎ ‎“玛丽,你不在乎这里的环境吗?你也住在这里呀。” ‎ ‎“哦,我,我不在乎。”想象之中,每当你支持什么的时候,总是会声音洪亮,而周围的人被你惊酲,感到羞愧不安。但,在真实生活里却不是这样。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让自己变成大家下次一起喝咖啡时的笑料。‎ ‎“大家不是为了好玩才想赶她走。”卡尔说,“这很不幸,我们都知道。但我们得为社区着想。”‎ ‎“没错。”玛丽回答道。但是,她把双手塞进了外衣口袋,她突然想到了,他们是对的,为了他们自己,这都是他们必须做的。玛丽带上丹尼,走出了门。‎ 现在,你什么也做不了,除了把手插进口袋里,保留一颗不打算服从的心以外。 ‎ ‎(有删改) ‎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以对比手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写出了新自坡区截然不同的面貌暗示了两个城区间的矛盾对立,为下文故事的发展设置了背景。‎ B.故事情节主要靠简单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推进,情节看似平淡实则波澜涌动,各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慢慢凸显。 ‎ C.小说文笔简洁细腻,背景设定只是一个社区,情节发展只在一间房里,人物不多,写作空间有限,但却在限定的空间写出了丰富的意味,富有创意。 ‎ D.小说展现了新旧城区对峙时矛盾双方为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利益激烈斗争的社会现实。 ‎ ‎5.小说最后写了玛丽把手塞进外衣口袋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 ‎6.小说以“亮丽家园”为题目,可谓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种谔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夏酋令㖫内附,诜恐生事,欲弗纳,谔请纳之。夏人来索。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㖫,当以景询来易。”乃止。询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谔即以闻,诏转运使薛向及陆诜委谔招纳。谔不待报,悉起所部兵长驱而前,围其帐。名山惊,援枪欲斗,夷山呼曰:“兄已约降,何为如是?”‎ 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得酋领三百、户万五千、兵万人。从李宪出塞,收洮州,下东宜诸城,掩击至大河,斩首七千级。迁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徒鄜延副总管。上言:“夏主秉常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官捣其巢穴。”遂入对,大言曰:“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耳。”帝壮之,决意西讨,以为经略安抚副使,诸将悉听节制。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捷书闻,帝大喜,群臣称贺。迁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敌亦畏其敢战,故数有功。尝渡河,猝遇敌,绐门下客曰:“事急矣,可衣我衣,乘我马,从旗鼓千骑,亟趋大军。”客信之,敌以为谔,追之,几不免。自熙宁首开绥州,后再举西征,皆其兆谋,卒致永乐之祸。议者谓谔不死,边事不已。‎ ‎  (选自《宋史·种谔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B.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C.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 D.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8.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夏”指西夏,是历史上党项人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曾与北宋对峙,苏轼词“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即喻指西夏国。‎ B.门下客又名门客、食客,指依附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多有一技之长,如“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曾有食客数千人。‎ C.“畿”指我国古代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后又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畿内”“畿辅”“京畿”一般是指京城及其附近地区。‎ D.“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加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种谔备受重用。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就委以重任,让他节制众将;他的官积一路升迁,一直做到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B.种谔屡立战功。他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失地,攻占城池,斩首七千;攻打米脂时,面对增援的八万西夏军队,他巧设伏兵,大破敌军。‎ C.种谔为人狡诈,他曾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为使自己脱险,就欺骗门下客,让他扮成自己去追赶大军,门下客差点儿丢掉性命。‎ D.种谔富有智谋。西夏人前来索要归附宋朝的酋长令㖫,种谔巧妙回应,让敌人无言以对;后来他又巧施计谋,迫降了两夏将领嵬名山。‎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㖫,当以景询来易。”(5分)‎ ‎  ‎ ‎(2)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2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题。(3分)‎ 悲陈陶【1】‎ 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2】回面向北【3】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1】陈陶:地名,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这里作战。【2】都人:长安的人民。【3】北:此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两句交代了战争的时间、地点、结局及参战者的身份,写出了战事的惨烈,呼应了题目的“悲”。‎ B.“野旷天清无战声”是说战罢以后,原野空旷,肃穆沉寂,渲染了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 C.“群胡归来血洗箭”写出了将士们在叛军入侵时奋死抗敌的决心,显示了唐军将士们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 D本诗具体真实地再现了陈陶之战的历史“以诗存史以诗证史”,正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诗史”性。‎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3分)‎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2.下列关于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承题,止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不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C.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六省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D.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9分)‎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 A.“寻思”两句直抒胸臆,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 B.“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 C.“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D.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 ‎14.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 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5-16题。(11分)‎ ‎[越调]柳营曲·范蠡①‎ 元朝 无名氏 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进西施一捻②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看,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助越王灭吴后,归隐江湖。②一捻:一把,形容西施的体态非常纤秀。‎ ‎15.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这首曲子是小令,属于诗歌,而课文中《般涉调·哨遄·高祖还乡》是套曲,属于戏曲。‎ B.曲子从范蠡辞官归隐、泛舟五湖写起,点明了“归去这一主旨,“闹垓垓”的纷争时局正是他归去的原因。 ‎ C.“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写游中所见洞庭之秋景,描绘出一幅萧瑟凄清的景象。 ‎ D.“进西施一捻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表现范蠡为政朝廷、辅助君王时的情景,恰好是“闹垓垓”的具体写照。 ‎ E.全曲有历史的追述,现实的反映,也有自然的描绘,从各个方面表现了范蠡的心情,传达了作者的羡慕向往之情。 ‎ ‎16.此曲的最末一句与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 ‎(1)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做到“且举世誉之而不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其原因是他能够 ‎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告诚唐朝统治者要借鉴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的语句是“ , ”。 ‎ ‎(3) ,但愿长醉不醒。 ‎ ‎(4)出师未捷身先死,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3分)( )‎ ‎①自古以来,有志之士即使是在求田问舍的隐居生活中,也会以积极奋进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 ‎②张仃所作的焦墨(画),立足写实性的山水风光。他挑战黑墨运用的极限,使其重新焕发了生机,为中国画坛带来空谷足音,振奋人心。 ‎ ‎③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 ‎④庸俗的事务主义者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 ‎ ‎⑤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自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有加。‎ ‎⑥据台湾媒体报道,“国科会副主委”谢清志涉及南科减振弊案,遭检方判刑15年。国民党痛批民进党:一路贪腐,官位越高贪得越多,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③④‎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是每年非影进入中的料垃圾的主要来源国,被以粗放的方式进行回收处理,继而引发环境污染问。 ‎ B.我们从来不希望用战争之火去凸显和平环境下军人的价值,也更不会为了验证自己的血性,去挑起任何一次非理性的军事冲突。 ‎ C.这部昆曲是80后才女罗周根据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灵感来源进行创作的,导演李小平对这部昆曲给予了高度评价。 ‎ D.大会期间,广大代表认真阅读并领会了《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0.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面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种观念是小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逐渐开始从生命意义上来认识围棋的价值,_______________。围棋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登入了“国艺”的殿堂。 ‎ A.成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人们把它纳入壬族茗士必备的艺技 ‎ B.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 ‎ C.把围棋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并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宜寄的工具 ‎ D.把图棋比族名士必备的艺技,图棋成为自觉的艺术道求和精神宜寄的工具 ‎21.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 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 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望他明天能承让,”(騰讯体育消息) ‎ D.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 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诗贵在理趣, ① , 并且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② ,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之于诗的形象和语言。因此, ③ ,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 ‎ 四、写作(60分) ‎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高考临近,某中学为鼓励高三学生努力学习,在校因中张贴了大量内容各异的宣传标语,如“天王盖地虎,全考985:宝塔镇河妖,全上211“每天增分,干掉千百人”“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这些标语引发了校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二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地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佳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学段 高二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A (A项以偏概全。)‎ ‎2.C C项,文中的风雪描写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没有林冲情感的投射。‎ ‎3.B B项,结合文本内容“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可知,“这些特定的精神内涵”是人们赋予他们的,最终也不能说是它们与生俱来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D“展现了新旧城区对峙时矛盾双方为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利益激烈斗争的社会现实”概括有误,富勒顿太太并未加入斗争,争论的双方是玛丽和她的邻居们,她们都是在新城区。‎ ‎5.①心理描写上,表现了玛丽发现无法改变邻居们的决定之后放弃争辩的心理;②情节发展上,表现了玛丽内心的抗拒和坚决,她不会服从邻居们的决定;③人物形象上,塑造了玛丽温柔、坚定、富有良知和同情心的女性形象。‎ ‎(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 ‎6.①内容上:玛丽生活的花园宫是新兴建的漂亮美丽的社区。②人物形象上:住在亮丽家园的邻居们有的却显露出了自私刻薄的丑陋人性,他们对待富勒顿太太既不友善也不宽容,题目隐含了对这些人的批评和讽刺。③主题上:真正的亮丽家园应该是居民们都如玛丽那样宽容和友善,彼此尊重和谐相处,题目隐含了作者的希望。(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7、C(3分)(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8、D(3分)(“‘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不全面,“字”与“名”意思有相同或相近的,也有相反的,如曾点,字哲,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9、A(3分)(“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错,文中“帝壮之,决意西讨”意思是“皇帝认为他豪壮,决意西征”。)‎ ‎10、(1)陆诜询问种浮用什么话来答复,种谬说:“(如果)一定要讨还令,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5分;关键词“所以”(“用来……的话”“如何”)、“报”(“回复”“答复”)、“易”‎ ‎(交换)各1分,大意2分。】‎ ‎(2)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5分;关键词“因”(于是,就)、“示”(给……看)、“南”(“南归”“南行”“向南去”)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种谔,字子正,因父亲恩荫多次升官至左藏库副使,延州守帅陆诜举荐他掌管青润城。西夏酋长令喽归附,陆诜怕惹起事端,不打算接纳,种谔请求接纳他。西夏派人来索要令陵。陆诜询问种谔如何答复,种谔说:“(如果)一定要讨还令陵,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西夏人才停止要人。景询,是从中原逃亡到西夏去的人。西夏将领嵬名山部落在以前的绥州境内,他的弟弟夷山先归降,种谔派人通过嵬夷山来诱降嵬名山,用金盂贿赂他,嵬名山的手下小吏李文喜接受了金盂并答应归降,嵬名山却还不知道此事。种谔立即把此事奏明朝廷,皇帝诏令转运使薛向和陆诜委托种谔招纳嵬名山。种谔不等嵬名山答复 就发动他所统领的全部士兵长驱向前,包围嵬名山的军营。嵬名山惊慌,拿起枪想要作战,嵬夷山大喊道:“兄长已经相约投降,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宋军获得三百酋长首领、一万五千户、一万兵士。种谔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洮州,攻占东宜等城市,乘敌不备进袭到黄河,斩杀敌军七千人。升任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泾州知州,又转任鄘延副总管。上奏说:“西夏国王秉常被其母亲囚禁,可赶快由本路官兵直捣他的巢穴。”种谔于是入朝见皇帝,夸口说:“西夏国没有人才,秉常是个孩子,我前去即可抓住他的手臂把他带来。”皇帝认为他豪壮,决意西征,任命他做经略安抚副使,众将全听他的指挥。敌人屯兵于夏州,种谔率领本路和京畿内的七个将领所属的军队攻打米脂,三天没有攻克。西夏八万军队来援救,种谔在无定川抵御,伏兵出击,截断敌军的首尾,大破西夏援军。捷报传到朝廷,皇帝大喜,群臣都向皇帝祝贺。种谔升任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种调善于驾驭士兵,每当遇敌能出奇计,每战必胜,但为人狡诈残忍,身边的人有犯法的立即斩首,有时先剖取肺肝,同坐的人掩面不忍看,种谬饮酒吃饭如故。敌人也惧怕他勇敢善战,所以他屡有战功。曾经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种谬欺骗门下客说:“事情紧急,你可以穿上我的衣服,乘坐我的马,让旗鼓和千骑跟随,赶快赶到大军那里去。”门客相信了他,敌人以为是种谔,随后追击,门下客差点儿丢了性命。自从熙宁年间首次开拓绥州,到后来两次进行西征,都是种谔首先谋划,最终招致永乐之败。议论者说种谔不死,边事不会停止。‎ ‎12.C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视听结合,写“野泊”所见之景。天上参横斗转,地上洞庭茫茫;为视觉;角声悲鸣,声断岳阳城,为听觉。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13.B)(“辅政尽忠”无中生有,此时梁已被灭;这里表达的是时光流逝而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 ‎14.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是说中夜生起愁思,于是弹琴读书。幽幽琴声响遍屋星,诉说着无边无际的愁,满床书卷翻遍,愁思难解。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无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忧思之情。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乐琴书以消忧”是说弹琴读书能获得快乐而消除忧愁,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摆脱忧愁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 ‎(6分。评分标准:两个方面,每答对一个方面得3分。意思符合、言之成理即可)‎ ‎15.A.C.舒朗消淡 ‎16.李词运用比喻,以水响愁,(1分)形象地写出了失国愁绪的汹涌浩荡和绵长不尽。(2分)此曲采取了虚写的手法(通过想象),(1分)写出了主人公所期待的春来江畔悠然垂钓,欣赏江水浩浩东流的景象,表达了主人公对归隐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17.(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钟鼓馔玉不足贵 ‎(4)长使英雄泪满襟 ‎8.C(①求田问舍:指只知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志向。此处望文生义。②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的晋倌、盲论或事物。③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④正确一点微小的成绩,符合语境。⑤正确,表示对人的赏识或者喜爱。⑥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l9.B(A成分残缺。在“被以粗放的方式”前加“这些塑料垃圾”、C项,句式杂糅,应将“根据……为灵感来源”改为“以……为灵感来源”。D项“阅读”与“精神实质”搭配不当。)‎ ‎20、B【解析】B项“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是“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和体会围棋的价值”的进一步阐释,语意上紧承前句,并且主语与划线句前一句的主语“人们”保持一致。A项话题主体变成“围棋与上文衔接不紧密。C项和D项“把围棋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语意上未能紧承前句。‎ ‎21.A【解析】①“令爱”或“令千金”都对;②“忝列”为谦词,评说别人则有贬抑的意味;③“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词,意思是自己胜利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不能请对方“承让”。④“忽悠”为方言口语,司法文书要使用正规的书面语 ‎22.①陶渊明的诗便富有理趣②而是从具体的生活出发③他的诗既有哲人的智慧(共5分)‎ ‎23.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①学校做法值得肯定。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形势下,学校借带有强烈刺激色彩的标语来激励学生,可以有效鼓舞学生学习有益于学生备战高考。②学校做法应批评。过于功利化的教育培养不出真正优秀的合乎国家和人民箭要的人才。⑥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以此立意写作,需要对标语中“干掉千百人”“战胜官二代”‎ 等透露出的仇视心理进行分析和批判,指出这种心理是不正确的教育理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