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1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5分)
沙 枣
李 娟
抢在葵花成熟之前,沙枣抢先一步丰收了。
我妈说:“这就是麻雀们整个冬天里的口粮。”此地的麻雀何其富足!冬日里的每一天,它们起床后,像掀开棉被一般抖落翅膀上的雪,往最近的沙枣枝一跳,就开始用餐了。它扭头向左啄几口,再扭头向右啄几口。
吃完了脑袋附近的,挪一下小爪,继续左右开弓吃啊吃啊。
吃饱了,该消食了,大雪中的树林才热闹起来。串门的串门,打招呼的打招呼,吵架的吵架。然后大家一起没头没脑地欢歌,再乱蓬蓬地惊起,呼啦啦,从一棵树涌往另一棵树。
我行走在沙枣林中,猜测麻雀的乐趣。想象它小而黑的眼睛,圆滚滚的身子,平凡的外套。我怜惜它短暂的生命。差点儿忘了自己的生命也是短暂的。
穿行在沙枣林中,身边果实累累,像葡萄一样一大串一大串沉甸甸地低垂,把树枝深深压向地面。何止是麻雀们的富足,也是我的富足啊。是我视觉上的富足,也是我记忆的富足。
我边走,边摘,边吃。赛虎和丑丑也不知从何得知这是可以吃的好东西。它俩时不时用狗嘴咬住低低垂向地面的一大串沙枣,头一歪,便捋下来满满一嘴。三嚼两嚼,连籽吞下。
在北方的大陆腹心,我相信沙枣是所有孩子童年里最重要的记忆之一。我猜没有一个小学生的作文里不曾提到过它。包括我,也热烈歌颂过沙枣,出于成长中无处依托的激情。
但是到了今天,少年的热情完全消退,我仍愿意赞美沙枣,无条件地,无止境地。
当我独自穿行在沙枣林中,四面八方果实累累,拥挤着,推搡着,欢呼着,如盛装的人民群众夹道欢迎国家元首的到来。
我一边安抚民众热情,说:“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一边吃啊吃啊,吃得停都停不下来。吃得扁桃垂体都涩涩的。似乎不如此,便无以回报沙枣们的盛情。吃着吃着,又有些羞愧。这可是麻雀们一整个冬天的口粮啊!但是四面一望,这壮观的盛宴!麻雀们绝对吃不完的。就算把乌鸦们加上也吃不完啊。
我暗暗记住这里。幻想有一天能重返此处,带着最心爱的朋友,炫耀一般地请他们见识这荒野深处的奇迹,诱导他们触碰自己多年之前的孤独。对了,还有沙枣花。
沙枣花是眼下这场奇迹的另一元。我极度渴望,向只在春天闻过沙枣花香的人描述沙枣果实,向只在秋天尝过沙枣果实的人拼命形容沙枣花香——唯有两者共同经历过,才能明白何为沙枣,才能完整体会这块贫瘠之地上的最大传奇——这中亚腹心的金枝玉叶,荒野中的荷尔蒙之树,这片干涸大地上的催情之花。
所有开花结果的树木都诞生于物种的进化,唯有沙枣,诞生于天方夜谭,诞生于金币和银币之间、奇遇记和地中海的古老街道之间,诞生于一千零一夜所有的男欢女爱之间。
它惯于防备,长满尖刺,仿佛随时准备迎接伤害。然而世上与忠贞情感相关的事物都富于攻击性,要么玫瑰,要么沙枣。
它扎根于大地最最干涸之处,以挣扎的姿势,异常缓慢地生长。然而哪怕用尽全力,它的每一片叶子仍狭小细碎。
小小的叶子,小小的黄花,小小的果实。沙枣树以最小的手指,开启最磅礴的能量。沙枣花开了!我所经历的最浓烈的芳香,要么法国香水,要么沙枣花香。沙枣花开了,这片荒野中所有的年轻的,无依无靠的爱情,终于在大地上停止了流浪。直到沙枣终于成熟,沙枣花香才心甘情愿退守到果实深处。所有爱情瓜熟蒂落。我一边吃沙枣,一边猜测麻雀有没有爱情。
平凡的麻雀,卑微的鸟儿。叽叽喳喳一阵,一辈子就过去了。
而沙枣供养的另一类鸟儿——乌鸦——体态稍大,想必也胃口稍好吧。乌鸦穿着黑衣服,所以看上去有强烈的庄严感。可大家对它的印象只有聒噪与不吉利。
可是当乌鸦起飞的时候,和世上所有鸟儿一样,身姿有着飞翔特有的豪情。
乌鸦的爱情呢?
乌鸦成群翱翔。不远处雁阵成行。大地上的秋天隆重得如国王登基的庆典。在隆重的秋天里,我一边吃沙枣一边反复思量,到底沙枣够不够大家过冬呢?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细腻生动地描写了麻雀饱食嬉闹的场面,表现了麻雀的平庸,并借此感叹其生命短暂卑微,体现了作者悲悯的情怀。
B.虽然沙枣带着涩味不甚可口,但作者感受到了来自大自然的盛情,所以在林中边走边吃,竟然感染得两条狗都大口吞咽。
C.沙枣带给了作者丰富的文学想象,因其生长环境恶劣、枝干多刺和花香浓烈等特点而被赋予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情感内涵。
D.文章以“过冬”起,以“过冬”结,首尾呼应,而末句“到底沙枣够不够大家过冬”的追问再次含蓄地表达了对沙枣的赞美。
答案 C
解析 A项“表现了麻雀的平庸”错,是表现沙枣丰收带来的欢乐;也不是“借此”来“感叹其生命短暂卑微”。B项“沙枣带着涩味不甚可口”错,狗是否被“感染”文中也无体现。D项末句不是“再次含蓄地表达了对沙枣的赞美”,而是引发思考。
2.作者为什么在少年的热情消退后仍愿意赞美沙枣?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沙枣为鸟儿提供过冬的口粮,给人带来味觉和视觉的享受;②沙枣带给人丰富的记忆,让人回味往日的激情与孤独;③沙枣花象征着忠贞的爱情,能激发人对爱情的渴望与忧伤;④沙枣扎根于干涸之地,有顽强的生命力。
3.文章写乌鸦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加上乌鸦也吃不完,突出沙枣的丰收;②借乌鸦不受人们待见,但一样有自己的庄严和豪情,表达生命平等的观念;③借对乌鸦的爱情的追问,引发对爱情的思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5分)
旧地的麻雀
筱 敏
我在这城里搬过好多次家,搬得多了,没根似的,哪一处的记忆都浅。前些日子偶尔去到我的出生地,只一个门牌是旧的,整个院子,不仅房舍,就连每一棵树木都更换过了。全然的陌生之中,忽然见到有麻雀落在花坛上,灵巧地跳着觅食,熏风炎日之中,像是太平祥和的装点。
这却勾起我昔时的记忆,据说人的记忆一般始于三岁上下,算起来这该是我最初的记忆吧。我记得从前这里有一小楼,楼顶晒台的白栏杆,栏杆间隙里,望得见树冠相连的一片郁绿。记得一个狂欢节一样的早晨,满城的大喇叭高高低低轰响,人流奔泻到街上,旗帜招引舞动,人声鼎沸喧腾。小楼里的老人和孩子都到楼顶晒台上来了,执铜盆的,执铁桶的,执弹弓的,执顶端系一红布条的长竹竿的……这是一个全面剿杀麻雀的日子,一个全民总动员的日子。一个被运动着而万众一心的日子,便是一个无我的非凡的日子。
随着喇叭里的一声号令,立时,如蚁穴倾覆,满世界振荡起来。锣声,钹声,鼓声,尖锐的哨子声;敲打铁桶、铜盆、竹板、工字钢之铿锵声;呐喊声,恐吓声,诅咒声和欢呼声。
群鸟惊起,张皇扑翼,把天空的明蓝都震颤得碎了。鸟雀真多啊!我一生再也没见过这样多的鸟,漫空错杂着,一群一群,从南往北逃,从北往南逃,翅膀在碎了的空气中慌乱扑扇,结果使天空更碎更乱。
捕雀网在晒台的一端拉起来,长竹竿撩着恐吓性的红布条上下左右翻飞。我赤了脚,把一双红花小木屐一左一右套在手上,向天空相互拍打,发出脆响,加入了大剿杀的人群。我们守住我们的晒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人守着,不让一只麻雀歇下脚来,不许一只麻雀有躲藏之地。
雀群渐见着散了,乱了。失了群的雀子像是被抛却的碎屑,即使发出过惊叫,也不会被谁听见。天罗地网终究是逃不出的,心衰力竭,便呈斜线坠落,一时漫空到处划着这绝望的斜线。
一只麻雀坠到我脚边,停住了,翅子张着,像是扇的样子,却起不来,就散开着,斜支地面。我拿手碰一碰它,它一颤。我倒退一步,又使劲儿冲它敲起木屐来。一会儿它的脚也看不见了,胸腹扑在地面,急剧起伏,像要爆裂开来的样子。它已无力躲开我的敲击,无力自救,只得对倾城的剿杀听之任之。它的头垂落下去,歪着,一动不动,用一只小圆眼睛看我,让我看见了死。
麻雀不是珍稀动物,它们繁殖很快,这种卑贱的生命的繁殖速度,很快就把那场大剿杀的灾难抹平了。就像人类的繁衍把那场大洪水的痕迹抹平了一样。不再有人追问,上帝因何制造那样一场灾难;更不再有人追问,满城的人们何以倾情参与那样一场剿杀,共创一场灾难。
现在的麻雀们,是那场大剿杀的幸存者的后代。它们是怎样幸存下来的,自有它们不同的故事。麻雀是不记忆的,因之没有受难的故事流传,它们只屈从灾难,使体内发生适应性的演变,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进化吧?先祖们蒙难的旧地,如今砌有整饬的花坛,植有人工草坪,几只麻雀在那里跳跃嬉戏,啁啾如儿女语。
人的记忆无法确证,它常常只是一种痛觉,而痛觉不能传递,也不能显现。眼前的景物,涂改液一样地抹过旧迹,一时甚至使我怀疑自己的记忆。(有删改)
4.文章第一段对麻雀的叙述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写旧地的麻雀表现出来的详和,和下文麻雀被屠戮的惨烈进行了对比,表现了作者对那场屠戮的控诉和反思。②引出下文关于麻雀的昔时记忆,并且和标题相照应。
5.结合文章第二段,理解该段结尾“便是一个无我的非凡的日子”的含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无我的”表明所有卷进了这场运动中的个人都失去了独立的判断,“非凡的”写出了参与运动的人的狂热和不理性。②作者用反讽的手法表现了对屠杀麻雀这种行为的否定和批判。
6.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深刻意蕴。(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有时会淡忘甚至会涂改对痛苦的记忆。②如果不去反思,发生过的悲剧会被忘却,也就失去了价值。③作者警示人们不要忘记曾经的苦难和悲剧,不要粉饰,要记住并反省,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待民族伤痕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