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届 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媪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改动)
【注】①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B.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
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C.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D.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解析】选C。句中动词“挂”的宾语是“之”,“之”代指“伪蜀时中书印”,“西门”前省略了介词“于”,“以锦囊”是介宾短语,表示“挂”使用的工具,故不能在“锦囊”后停顿,据此可排除D项;“白”是动词,“报告、汇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看,门者报告的对象应是薛公,省略了,而不是“蜀人”,故应在“蜀人”前停顿,据此排除B项;“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中的两个“公”都指薛公,据此判断应在“所为”后停顿,据此排除A项,故选C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讳”,古代对君主、尊长名字避开不直称叫讳,规矩是“讳名”不“讳姓”,即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前加“讳”字,以示尊重。
B.“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考取后进入会试的读书人,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统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唐宋时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D.“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解析】选B。“通过殿试考取后进入会试”错,“会试”与“殿试”互换位置,即“通过会试考取后进入殿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薛奎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没有显达,而薛奎十余岁就能写文章了,因此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薛奎参与政事,辅佐皇上,终于成为宋朝的名臣。
B.薛奎为官有善政,任隰州军事推官,平反冤狱,挽救了四个被冤枉的人的性命;任莆田县令时,全部废除旧时王氏无名目的租税;到蜀地做官,更是有好的政治举措。
C.薛奎为人刚毅,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参与政事之后,更加坚持原则,不受别人牵制。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大臣们犹豫不决,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
D.薛奎因病要求告老还乡,皇上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薛奎去世后,朝廷追封他为兵部尚书;太常根据他一生的功德,为他议定的谥号是“简肃”。
【解析】选D。“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错误,应为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薛公的父亲看着他说道:“这个孩子一定会光大我家门第,我还要干什么呢?”于是不再从事其他产业,而致力于发放借贷来接济乡邻。
(2)薛公为人一向刚毅,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参与政事之后,更加坚持原则,不受人牵制。薛公想要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按照一定准则来处理。
附【译文】
简肃公名奎,字宿艺,姓薛,是绛州正平人。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没有显达,却因为薛公显贵了。当初,太宗皇帝攻打并州,薛公的父亲凭着计谋前往太宗行营求见,未能被任用。薛公十多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了,薛公的父亲看着他说道:“这个孩子一定会光大我家门第,我还要干什么呢?”于是不再从事其他产业,而致力于发放借贷来接济乡邻。此后五十年,薛公开始辅佐当今天子参与政事,成为当世名臣,就像他父亲说的一样。
当初考进士时,薛公是州里第一名,但他把第一让给同乡人王严而名列第二,因此乡邻都称赞他。淳化三年,第二次考试才中了第一,被授为隰州军事推官。刚到任上,薛公提取本州案件中已裁定的文书,挽救了四个被冤枉的人的性命。因为别人的推荐他被任命为大理寺丞、莆田知县,全部废除旧时王氏没有名目的租税,莆田人至今认为这是他的恩德。等到他到蜀地做官,更有好的政治举措。有个得到伪蜀时期中书官印的人,在夜里用锦囊装着官印挂在西门,守门的人把这件事汇报给薛公,跟着看热闹的蜀人数以万计,将要看薛公究竟怎么做。薛公回头让主管官员把官印收藏起来,自己丝毫没有拿来看看的意思,老百姓于是作罢。有个老妇人状告她的儿子不孝,儿子申诉自己因贫穷不能赡养老母。薛公拿出自己的俸禄给那个人,说:“用这个去生活并赡养你的母亲吧。”
于是母子二人母慈子孝。人们都认为薛公是个有仁义善施恩的人。蜀地人喜欢动乱而又容易变化,薛公既能用不生事镇抚他们,又能顺应他们的风俗,悠闲快乐。等到面对突发事件,揭穿隐藏未露的坏人,预先发现随情判决,就像逢蒙的射术和东方朔的占术,没有不说中的。
薛公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薛公入朝谢恩,皇上说:“先帝曾经说你可以任用,我现在用你了。”薛公更加心存感激并勉励自己。薛公为人一向刚毅,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参与政事之后,更加坚持原则,不受人牵制。薛公想要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按照一定准则来处理。但事情常常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回家躺在床上,唉声叹气感到惭愧,常常不吃饭。家人笑他何必如此,薛公说:“我惭愧自己不如古人,又害怕后人讥笑我啊。”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朝拜太庙,大臣们犹豫不决,不敢赞同也不敢反对,只有薛公争辩说:“太后如果一定要穿天子礼服拜见祖宗,怎么拜呢?”太后不能改变他的意见,为此只能改穿其他服装。太后驾崩后,皇上召见群臣,哭泣着说:“太后患病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薛公连忙说:“大概还是为天子礼服。可是穿着它怎么可以去见先帝呢?”皇上恍然大悟,最终给她穿上太后的衣服安葬了。
薛公因为生病要求告老还乡。天子说:“我不可以再多烦劳您了。”于是下诏优待薛公,准许他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在这一年当中,薛公多次告还,才得以回家。景祐元年八月庚申日,薛公死于家中,享年六十八岁,朝廷追封他为兵部尚书。太常商议说:“据谥号规则,坚持德行毫不懈怠的叫简,坚持自己的意见明于决断的叫肃。现在薛公的情形符合这个规则。”于是给薛公谥号叫“简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徵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
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之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月戊戌,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国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B.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C.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D.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解析】选A。此处断句,要特别注意对固定词语的把握,“兵仗”即武器,不可断开,据此可排除C、D两项;注意上下文意的整体贯通,“县官不为直”与“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形成反差,才有后文的行为结果,故“反”必须断在下句,据此可排除B项,故选A项。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庠序,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的考试者之称,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典籍中习见的“致事”“致政”“视事”“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解析】选D。D 项,“视事”指官员到职办公。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欧阳玄年少文才过人。黄冠师看其面相,推测他未来必是肩负朝廷重任者。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明察善断、不畏权贵。县中许多长久难以决断的疑难官司、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家奴的行为,欧阳玄都能公正判决。
C.欧阳玄为官清廉,声名显著。武冈县有人聚众闹事,他能以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亲自用祸福之理开导他们,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欧阳玄深受皇帝器重。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负责编修史书。为使朝政更加扩大影响,他畅所欲言,毫无隐讳。
【解析】选D。D 项,“为使朝政更加扩大影响”曲解文意,文中的“更张朝政”是改革朝政之意。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史官之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官吏们互相对视,脸色大变,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欧阳玄当天一人骑马带领两人直接到达獠人争斗的地方劝导他们。
(2)(对)议论不公正的史官,欧阳玄不以言辞与他们争论,等他们交上稿件,(自己)拿起笔修改审定,都算是他们自己改正的。
附【译文】
欧阳玄,字原功。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等书,八岁能背诵,开始跟随同乡的老师张贯之学习,一天能记几千字,就懂得写文章。十岁时,有一道士凝视欧阳玄,对张贯之说:“这个孩子神气凝远,目光逼人,以后会凭借文章成为天下第一,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说完就离开了,(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部使者巡察各县,欧阳玄以学生的身份拜见使者,部使者让他作梅花诗,他立刻作成十首,晚上回去时,增加到上百首,看见的人对此都很惊讶。十四岁时,进一步跟随宋朝遗老学习作词章,下笔就能写成文章,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居前列。二十岁时,闭门读书几年,没有人见到过他,经史百家,(他)没有不研究的。
延祐元年,(仁宗)下诏设科目选取人才,欧阳玄凭借《尚书》参加贡试。第二年,赐予他进士出身,授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之职。调任太平路芜湖县尹。县中多疑难官司,长期不能判决,欧阳玄查明了案情,都公正地进行了判决。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他们的家奴,欧阳玄判决这些家奴恢复自由。征调赋税及时,百姓乐意去做自己的工作,政教风化非常盛行,蝗虫唯独不入此县境界。他改任武冈县尹。武冈县控制着溪洞,此处少数民族杂居,抚育爱护稍有违背(他们的心意),他们就拿起武器造反。欧阳玄到任一个月后,赤水、太清两洞聚集众人相互攻杀,官吏们互相对视,脸色大变,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欧阳玄当天一人骑马带领两人直接到达獠人争斗的地方劝导他们。到达的时候死伤者满道,战斗还没有停止。獠人熟知欧阳玄的名望扔掉兵器,排着队拜倒在马前,说:“我们不是不惧怕法律,因为向县衙投诉事情,县官判决不公正,反而用徭役横征暴敛搜刮我们,感情上无法忍受,就决心拼死一搏。没想到麻烦我们的清廉长官亲自前来。”欧阳玄用祸福的道理开导他们,回去为他们审理官司,獠人于是安定下来。
(朝廷)征召欧阳玄做国子博士,升任国子监丞。致和元年,改任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当时正值战乱,欧阳玄领印代理国史院事务,每天在内廷值班,参与决策机要事务,凡是远近的调拨发运,(都由他)起草诏令、檄文。改革朝政,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事务烦琐,阻挠者非常多,他仍然竭力争取。(朝廷)下诏修编辽、金、宋三史,召欧阳玄为总裁官,揭示要旨,列举事例,使撰述者有所依据。(对)议论不公正的史官,欧阳玄不以言辞与他们争论,等他们交上稿件,(自己)拿起笔修改审定,都算是他们自己改正的。至于论、赞、表、奏,都由欧阳玄执笔。五年,皇帝因欧阳玄在几朝做官,并且有编修三史的功劳,命令丞相破格授予他爵位和俸禄,于是打算授予他为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欧阳玄请求辞官,由于中原道路阻塞,打算经四川回乡,顺帝又不答应。当时将要大赦天下,宣他到内府。欧阳玄长期卧病,不能行走,丞相传旨,让他乘轿子到延春阁下,这实在是不同于常例。这年十二月戊戌日,在崇教里的寓所去世,时年八十五岁。顺帝赏赐办理丧事的财物很丰厚,追封他为楚国公,赠谥号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