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4.00 KB
  • 2021-06-04 发布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古代诗歌阅读(一) 学案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古代诗歌阅读(一) 学案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早 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与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诗人听到早蝉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 B.“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秋冬夏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指还没有到秋天。‎ C.时值夏季,让诗人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这连绵不断的蝉声引发了诗人的悲慨之情。‎ D.“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诗人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 E.“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此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此刻对云树缭绕的湓城的无限思念之情。‎ ‎2.“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一联感情深沉动人,其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 ‎ ‎ ‎ ‎【参考答案】‎ ‎1.AD ‎2.情感:①年事渐高的感伤之情。听到蝉鸣之声,诗人就想到自己鬓色渐衰,大有岁月催人老的感伤。②‎ 困居异乡的思乡之情。蝉鸣之声触动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③被贬离朝的愁闷之情。往昔在东掖槐花之下听蝉,今朝却是在浔阳僻处听蝉,今昔对比,失意无限。手法:借物抒情(对比、反衬、直抒胸臆),作者借“两三声”稀薄的蝉声与自己浓浓的情愁相对衬,把自己复杂深沉的感情展露得淋漓尽致。‎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道题先问情感,再问表达技巧,回答问题时要按问作答。分析情感要抓住诗中的关键字来分析,如“衰鬓”、“故园情”等。感情的表达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有“故园情”“秋思”“今朝无限思”等,“忆昔”和“今朝”是反衬的手法,“薄暮两三声”是借景抒情。‎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 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王维的这首七律,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紧扣“望”字去写,写得集中,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B.首联中的渭水、黄山、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陪衬和背景出现,意境开阔,历史色彩浓厚,时空感均因之而增强。‎ C.皇帝的车驾在空中的阁道上,回看宫苑自是一番景象。“花”和“柳”点出了春天,“花”字也透露了些许惋惜之情。‎ D.尾联是说,这次天子出游是因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行时令,是一次有政治意义的活动,并非是为了赏玩景物。‎ E.这首应制诗不落窠臼,构图上阔大美好,为那个繁盛的时代写下了一曲颂歌,也流露出诗人不受重用的伤感。‎ ‎2.本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颂,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 ‎ ‎ ‎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 苏 轼 路转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 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 黑黍黄粱初熟后,朱柑绿橘半甜时。‎ 人生此乐须天付,莫遣儿曹取次知。‎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苏轼生性爱好登山临水,这首诗既抒发了诗人山水之乐,又抒发其心中感慨。‎ B.第一句移步换景,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奇妙美景的敏锐观察力。‎ C.第三句承上句的“石瘦”写两山,两峰屹然,白云浪涌,其情景便如同那白云自己占领了东西二岭。‎ D.第三、四句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和灵动的笔致,使景物染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 E.作者在结尾两句直说其乐:人生这种登山临水之乐,是要由上天赐予的,应该和儿孙们共同分享。‎ ‎4.本诗的“黑黍黄梁初熟后,朱柑绿橘半甜时”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 ‎ ‎ ‎ ‎ ‎ ‎ 一、‎ ‎1.CE ‎【解析】C项,“花”字主要写御苑中繁花姹紫嫣红,渲染繁荣气象,并没有“透露了些许惋惜之情”。E项,这首诗作为应制诗,主要是歌功颂德,表现兴盛时期的帝都风貌,没有“流露出诗人不受重用的伤感”。‎ ‎2.①‎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通过描写雨中春树、人家和高大的凤阙,烘托渲染了一种祥瑞的气氛,表达对盛唐的热爱赞叹之情;②衬托,春雨之下的春树、人家和宫阙互相映衬,更显出帝都的阔大、壮观和昌盛;③呼应题目“雨中春望”,也透露了这个春天风调雨顺,为过渡到下文做铺垫。④对仗工整,“云里帝城”与“雨里春树”相对,点明了春雨天气;“双凤阙”与“万人家”相对,写出了皇城与百姓房屋都处于春雨的润泽中,表现了当时政通人和的社会状况。‎ 二、‎ ‎3.BE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B项“移步换景”错误,第一句不是使用移步换景手法。E项“应该和儿孙们共同分享”错误,作者没有这方面的意思。‎ ‎4.(1)诗人在游目庭院、田野时,看见了累累秋实:初熟的小米、高粱、半甜的橘。(2)作者重研丹青,为它们分别抹上了黑、黄、朱、绿四种较实物更为浓艳而鲜明的色彩,绘成了一幅色泽斑斓的秋色图。(3)胜境而观奇景、美景,将诗人游寺之乐衬托得淋漓尽致。‎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要理解“黑黍黄梁初熟后,朱柑绿橘半甜时”这两句诗歌,然后再结合作者在诗句中涉及的意象考虑,即可分析出这是作者描绘的一幅色泽斑斓的秋色图。最后还要注意分析作者的情感,这是作者运用美景衬托自己游寺之乐。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 ‎ ‎ ‎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