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7 KB
  • 2021-06-04 发布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6月)语文试题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下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环球科学》年度创新榜发布了,毫无悬念,华为又出现在本土企业创新榜中。在中国本土企业创新的闪耀群星中,华为应该是最亮的那颗。过去一年,华为研发投入超过600亿元,排名全球第八。华为一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就几乎占中国大陆地区所有企业研发总投入的5%,在国际专利申请量上,华为位居全球第二。与此相对应的是,华为2016年销售收入达5200亿元。华为崛起,获得了国际同行中“CEO杀手”称谓,个个为之侧目,不敢掉以轻心。‎ 可是,华为感觉良好吗?肯定不是,我们看到领军人物任正非如履薄冰,对于华为创新的前景,任正非最经典的叙述是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他在发吉中这样说道:“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那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的一次隆重大会。任正非这样发言,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他还说道:“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会后,任正非的“无人区”“困境”“迷航”等,都成了报道的热词,引起科技界热议。‎ 严格说来,中国科技企业乃至整个科技界的创断,还远没有全面进入一骑绝尘、环顾左右不见对手的无人区。智能手机方面,华为前面还有苹果和三星;在芯片领城,华为还在紧追高通,但以中国科技发展的态势,中国科技在某些领城从跟随到进入领跑的情况,已经出现,将来会越来越多,最终成为常态。这个时候,任正非首先想到无人区里如何创新,就像当年在华为顺境中想到冬天一样,是未雨绸缪的前瞻性思考,也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应有的思考。‎ 从跟随到领跑,再到进入创新的无人区,应该有很大的不同。这个时候,需要的不仅是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渐进性创新,更多是需要源头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否则,随时有可能被别人重新超越。华为对此应该是清醒的,数字通信、互联网、手机、计算机芯片,这些华为公司今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技术,都不是华为发明,也不是中国人发明。所以,任正非们感到前途茫茫和危机是正常反应;如果感觉不到,那才是真正的危机。‎ 怎么在无人区创断?怎么让中国不断涌现源头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这可能是中国科技界今天和未来的重大课题。创新最关键的要素是人和环境,无人区创新,对人和环境的要求也应该高很多。想象一下在珠穆朗玛峰顶和字宙深空探险的情况吧,那可能是无人区创新最形象逼真的场景。在那祥的条件下,需要身体素质和勇气都超人的探险者。同祥的,在无人区创新的科技人员,科学素质应该也不同于一般人,而且,同样需要勇气。无人区的创新环境,也可以用珠峰探险者和宇航员的装备来类比,只有在精心打造的特珠环境的保障下,他们才能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生存与成功。同样,努力为在无人区创新的科技工作者营造一流环境作为保障,是必须的。‎ 前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先生在谈到创新的环境时这样概括道: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遵循科学规律和雏护科研规范;规范科学精神和学术民主;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和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周光召先生列举出的关于创新环境的诸多因素,应该是对无人区创新环境的最低要求。‎ 还有一点不能不说,无人区创新,探索者常常处于任正非所说的“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三无状态,失败的风险大大增加,怎么对待可能的失败?任正非自己给出了答案: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未来的探索本来就没有“失败”这个名词。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 对的,今天和未来在无人区奋斗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无论成败。他们都是英雄。‎ ‎(选自《环球科学》陈宗周《无人区创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华为获得了国际同行中“CEO ‎ 杀手”称谓,应该是中国本土企业创新群星中最亮的那颗。‎ B.华为在过去一年里研发投人几乎占中国大陆所有企业研发总投入的5%,所以在国际专利申请量上,华为位居全球第二。‎ C.华为研发投入600亿元,销售收入达5200亿元,让同行巨头们个个侧目,不敢掉以轻心。‎ D.华为攻入无人区后如履薄冰,无人区既是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也是创新的领跑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文以华为耀眼的成绩开篇,引入华为的危机意识,接着论述了如何解决危机以及在此过程中应有的态度。‎ B.文章以崛起的华为为例,运用例证、引证、喻证等多种方法,深入探讨企业的创新问题。‎ C.文章后半部分论述创新环境的保障,鼓励科技工作者大胆创新,如果没有创新环境的保障,就不会有科学素养和勇气超群的科技人员。‎ D.文章以近一半文字,论述了创新所需要的条件。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遵循科学规律和维护科研规范等,是无人区创新环境的起码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中国科技工作者未雨绸繆、前瞻性的思考,促使中国科技在某些领城已经出现从跟随进入领跑的情况。‎ B.源头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是全新的创新,而华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技术,都不是自主研发,所以任正非感到前途茫茫。‎ C.华为只有在精心打造的特殊环境的保障下,科技工作者才能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生存与成功。科技工作者如果拥有探索者和字航员的装备,就可以成功。‎ D.创新与探索有可能失败,但在无人区奋斗的科技工作者,无论成败,都是英雄。‎ ‎(二)实用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的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极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偶像不是流量堆出来的》)‎ 材料二:‎ 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趋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脾气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网络平台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 材料三:‎ ‎ 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 材料四:‎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的是经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互为因果,值得忧思。‎ ‎(摘编自潘涌《美育为何难落实》)‎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每一代青少年经历倾慕偶像的心理体验也属正常。‎ B. 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C.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密切联系。‎ D.新时代军人身上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时代潮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在开放多元的社会中可以拥有不同的审美选择,但不能变审美为“审丑”。‎ B.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化品格的提升。‎ C.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 D.社会转型期难免出现负面情绪,影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育要积极应对,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 ‎6.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孝  心 王春迪 ‎  开春了,老街富商海爷要南下跑趟生意。‎ ‎  上了马,海爷却坐不住,马背上跟有着啥硌着他屁股似的,海爷下马招呼大奶奶,说,这一趟回来,保不准牡丹花都开了。娘就交给你了,好生照料着,特别是府上的大事小事,勤和她商量点。我说的,你可都记住了?大奶奶头点得跟捣蒜似的。‎ ‎  说起海爷府上的老太太,那可不是一般的女人!男人死得早,没改嫁,愣是一人忍饥挨饿,挑着个薄粉摊儿,风餐露宿,把海爷拉扯大,直至今天这样的家业!吃的苦、受的累,都被街上的说书人编成了故事,整日街头巷尾地讲!‎ ‎  这几年,老太太得了病,卧床不起,眼黑耳背,跟她说话,声音都得跟敲锣似的。海爷虽然接了家,但生意场上,里里外外的事儿,还得找她拿主意。老太太眼睛虽然瞅不见,但心里头跟明镜似的。她咳嗽一声,顶海爷喊十句。府里上上下下谁不知道,海爷只是个做事儿的,老太太才是管事儿的。巴结海爷,不如巴结她老人家!‎ ‎  如今,海爷把老太太交给大奶奶,大奶奶还不得跟接宝贝似的!‎ ‎  哪想,几个月后,等海爷大车小车地回来,进门,却看到府前府后,满眼的孝布白花。一问,才知道,前儿个.老太太撒了手啦!‎ ‎  大奶奶裹着一身孝服,眼睛肿得跟带血的鱼鳔似的,想到海爷跟前说句话,可海爷袖子一甩,愣没理她。‎ ‎  此后好些天,海爷一句话都不和大奶奶说,吃饭都不和她在一桌上。好似觉得老太太的死和她有关。大奶奶心里憋屈,越想越喘不过气,头七当晚,一块绸子就把自个儿挂在了梁子上。亏得发现得早,掐了半天的人中,愣是把她从小鬼儿的手里给拽了回来。‎ ‎  醒来的大奶奶又要撞墙,一屋子的人抢着去拦,半晌,海爷喊了一声“行啦!”顿时,屋子里鸦雀无声。‎ ‎  海爷让一屋子的人都出去,然后拎把椅子,朝大奶奶跟前儿一坐。我问你,我走之后,你咋照料她的?‎ ‎  海爷一问,大奶奶来劲儿了,大奶奶大声道,你问我?我这辈子对自个儿的亲娘都没花这个心思!一日三餐,哪顿不是我亲手端到她床前,一口一口喂到她嘴里的?她吃的药,哪顿不是我自个儿下手煎的?一早穿的衣服鞋袜,哪次不是我焐暖了,才帮她穿上的?这洗脸洗脚的水,哪回不是我试好了才端过去的?你问问去,这些活,我让下人插过手没?我怕她操心伤神,让她一门心思养病,家里头里里外外大事小事,我能干的,都没敢跟她吱一声!我都把自个儿当丫鬟使了,娘走了,能怨我吗?我心里头憋屈,跟谁说去?我干脆下去陪她老人家箅了!我的娘唉……说完,大奶奶呜呜地大哭起来。‎ ‎  海爷突然起身,将桌上的盖碗往地上一摔!大奶奶的眼泪吓得顿时掉了线。‎ ‎  海爷气道,你还有脸哭!我走时怎么跟你说的?谁让你一日三餐喂她的?还让她一门心思养病?你不是存心害她,是啥?一通话,把大奶奶听傻了!‎ ‎  海爷缓过气,叹道,她操了一辈子的心,当了一辈子的家,习惯了。你突然让她闲着了,甚至连饭都要人喂了,照她那种性子,一准儿觉得自个儿没用了。到了这一步,她还有劲儿活下去?‎ ‎  大奶奶突然想起,以前海爷在她身边的时候,总是不停地说这说那,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儿,都要老太太拿主意,甚至院子里来年种什么花,谁谁家要嫁闺女了,出多少贺礼的事儿,都让老太太定夺。起先,大奶奶甚至以为海爷在他老娘胳膊底下长大,是个没主见的爷儿们,现在才明白,他是想让老太太觉得自个儿对这一家老小来说,是天!是地!天一塌,这家人就乱套了!所以,再重的病,也得咬碎了牙活下去。‎ ‎  难怪海爷走时,再三吩咐自己,府上的大事小事,要多和老太太商量点。‎ ‎  逞了能,却坏了事儿,大奶奶寻思过后,肠子都悔断了好几截。‎ ‎  第二天,大奶奶跑到老太太坟前,跪着哭了一整天。海爷担心大奶奶有事,让人在不远处盯着。直至后来,大奶奶哭得晕了过去,被人抬了回来,好几天都没能下床。‎ ‎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10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如大奶奶费尽心力伺候海爷娘,海爷娘几个月后却撒手而去,大奶奶悬梁自尽又被救起等。‎ ‎  B.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多用口语,富有生活气息。如“大奶奶头点得跟捣蒜似的”“大奶奶寻思过后,肠子都悔断了好几截”。‎ ‎  C.小说中的比喻生动逼真,如“跟她说话,声音都得跟敲锣似的”“眼睛肿得跟带血的鱼鳔似的”“奶奶的眼泪吓得顿时掉了线”。‎ ‎  D.小说在介绍海爷娘的时候,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刻画了一位守寡多年、饱经磨难、勤俭持家、爱管闲事的母亲形象。‎ ‎8.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划线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9. 本文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请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海爷”这一形象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共19分)‎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已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注】①两造:诉论的双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B. 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C. 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D. 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设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各种事宜。 ‎ B. 就车,在古代,“就车”和“下车”都是指官吏新到一个地方赴任的意思,如《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 C. 进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D. 礼部,管典礼、学校、科考等。礼部长官叫礼部尚书,副职为侍郎。部下设司,司长称郎中,副职称员外郎。‎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张淳善于断案。百姓都说张淳断案就像当年的包拯一样迅速,他们只带了一包饭就能结束诉讼。‎ B. 张淳体恤百姓。永康县人贫穷,生下女儿大都不抚养,张淳耐心规劝,又拿出自己的俸禄给百姓,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C. 张淳聪明机智。他故意放出强盗卢十八逃跑很久没法抓的风声,令他放松警惕,然后再用计,将卢十八缉拿归案。‎ D. 张淳料事如神,离开永康县之前,他告诉下属,有个逃跑的盗贼就在附近,现在可以去抓捕他,手下人按照他的话,果然抓到了盗贼。‎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5 分)‎ (2) 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4,15题。‎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刘长卿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第一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均是人生艰难,从而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 B. 首联第二句中,诗人借景抒情,用遇风飞转的蓬草形象写出自己飘泊无定的生活,隐含着羁旅中飘泊不定的苦味。‎ C. 尾联写两人分别后相距千万里,所以离别的时候有无尽的伤感,照应了题中的“送”,惜别之意尽显。‎ D. 本诗是送别诗,题目点出了主要事件,语句平易晓畅,但情感真切自然,读后让人有种惆怅的心绪。‎ ‎15. 诗的颔联语言浅近但情感深沉,请结合全诗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词人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2)刘裕是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颂的英雄,当初他“曾住”的地方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刘禹锡《乌衣巷》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意境有几分相似。‎ ‎(3)柳永《雨霖铃》中,“        ,     ”两句,词人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刻画了一对情人即将分别时缠绵凄恻的心情。‎ ‎(4)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并无什么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曾国藩说:“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然而我们很容易犯“自是”的毛病。许多有才华之人,常常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的原因,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他们认为我比别人有本事,就应该得到重用,就应该大展才华,做出一番     的大事,好让世人对他们     。但是他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本事,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历史上,许多有大本事的人,常常因为存在恃才傲物、不善交际、不肯退让等缺点,人生结局反而令人唏嘘不已!所以有时并不是别人故意针对他们找茬,不给他们机会,而是问题出在他们自己身上。李白被逐出朝廷,他自己实在应负主要的责任,谁叫他那么狂傲不羁,      呢?‎ 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即使有本事,甚至有大本事,也不要瞧不起小事,不愿做小事。有一点本事,不一定能做大事;而没有谁一开始就能做大事的,都要从小事做起,慢慢积累经验,打牢基础,锻炼才干。否则,高不成,低不就,还     ,别人更不会给你机会。‎ 我们一定还要知道,我们即使有本事,甚至有大本事,(         )。姜子牙80年不遇,尚能悠然垂钓。我们何以整天牢骚满腹,郁郁不乐?其实,甘于平淡,安天乐命,把自己本分的事做好,何尝不是一种快乐!谁说有大本事的人就一定只能做大事呢?不要再自是了。‎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经天纬地     侧目而视     目空一切     怨天尤人 B. 开天辟地    侧目而视    目中无人     怨声载道 C. 经天纬地     刮目相看     目空一切     怨天尤人 D. 开天辟地     刮目相看     目中无人     怨声载道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也应有颗淡泊的心     B. 也不要甘于平淡 C. 还是不要自以为是         D. 还是应等待机会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许多有才华之人,常常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 B.许多有才华之人, 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 常常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 C.许多有才华之人, 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 常常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的原因。‎ D.许多有才华之人,常常是他们自以为是的原因,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 ‎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首个5天假期,为了既能满足大部分游客假日出游旅行,②又能防控疫情、防止人员聚集,③并进一步促进消费市场快速回暖,④旅游景区普遍大幅度提高智慧防疫的能力,⑤实现首次预约旅游的大范围应用。⑥据国家研究院发布的大数据研究报告,⑦“五一”节期间,民众旅游消费信心显著增加,⑧全国旅游产业复苏态势向好,⑨除明确规定暂不开放的演出场所外,全国旅游产业复工率达96%以上。‎ ‎ ‎ ‎ ‎ ‎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我国国民阅读数量较少,与长期以来形成的功利观念有关。孩子们从小  ①  ,如“读书改变命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为了升学目标,学校教师、家长是不让学生  ②  。这种读书导向,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些成绩不好,觉得考进好学校无望的学生,  ③  ,认为读了书也改变不了命运;而那些通过读书考进好学校的学生,认为已经达到功利目标,于是不读书,这也难怪在我国一些学生中,就有读书读到高中毕业就结束的说法。‎ ‎①‎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围桌共食是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家人共餐或亲友聚会,许多人习惯用相互夹菜来表达情感。但2020年春天,广东、北京等多地卫生部门发出倡议,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 为此,小武爸爸决定开始在家里实行分餐制,家人就餐,必须用公勺公筷从公盘里取食物。但爷爷奶奶对此颇有微词,认为家人、亲友之间,分餐而食不仅生分,也让人有被嫌弃的感觉。‎ 请你以小武的身份选择某一类长辈,就“公共生活与卫生安全”的问题,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下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  【解析】B项,“所以在国际专利申请量上,华为位居全球第二”错,结合文本第一段内容“华为一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就几乎占中国大陆地区所有企业研发总投入的5%,在国际专利申请量上,华为位居全球第二”分析可知,选项内容强加因果。C项,选项内容偷换概念,结合第一段“华为崛起,获得了国际同行中‘CEO 杀手’称谓,个个为之侧目,不敢掉以轻心”分析可知,是华为崛起,个个为之侧目,不敢掉以轻心。D项,“华为攻入无人区后如履薄冰”错误,已然未然逻辑不当。原文第二段为“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故选A。‎ ‎2.C ‎  【解析】“如果没有创新环境的保障,就不会有科学素养和勇气超群的科技人员”错误。结合文本第五段内容“在无人区创新的科技人员,科学素质应该也不同于一般人,而且,同样需要勇气。无人区的创新环境,也可以用珠峰探险者和宇航员的装备来类比,只有在精心打造的特珠环境的保障下,他们才能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生存与成功。同样,努力为在无人区创新的科技工作者营造一流环境作为保障,是必须的”分析可知,人和环境是并列关系不是假设关系。故选C。‎ ‎3.C  【解析】“科技工作者如果拥有探索者和宇航员的装备,就可以成功”错误。结合文本第四段内容“无人区的创新环境,也可以用珠峰探险者和宇航员的装备来类比,只有在精心打造的特珠环境的保障下,他们才能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生存与成功”分析,是打比方的喻体,而不是实指。故选C。‎ ‎4.B 解析:以偏概全。由原文可知,“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是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的其中一个原因,而非唯一原因。‎ ‎5.C 解析:由原文可知,“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是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校园文化生态异化的表现,而非原因。‎ ‎6.答案:①偶像与榜样:应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应爱岗敬业,展现良好的公众形象。②社会:要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③公众传播:应以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④学校:应打造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 解析:材料一说“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极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材料二说“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材料三说“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材料四说“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综合以上信息,学生从偶像与榜样、社会、公众传播、学校角度来概括,分点作答即可。(6分)‎ ‎7.D (“爱管闲事”说法错误)‎ ‎8.①结构上,这段话为下文责怪大奶奶埋下伏笔,并且引出了“海爷娘的死”“大奶奶寻死”“大奶奶悔过”等情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人物塑造上,这段话表现了海爷的细心孝顺,自己外出经商,放心不下娘,临行前叮嘱大奶奶“好生照料”,同时也暗示了大奶奶的蠢笨,只记住了海爷话的前半句,忽略了后半句。‎ ‎③主旨上,这段话揭示了“尽孝心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的主旨。(每点2分,共6分)‎ ‎9. ①细节描写,如“上了马,海爷却坐不住,马背上跟有啥硌着他屁股似的”。表现了海爷对母亲的担心以及对大奶奶伺候母亲的不放心。‎ ‎②动作描写,“海爷突然起身,将桌上的盖碗往地上一摔”,表现了海爷对大奶奶照料母亲方式的不满。‎ ‎③语言描写,如“她操了一辈子的心,当了一辈子的家,习惯了。你突然让她闲着了,甚至连饭都要人喂了……”,表现了海爷非常了解母亲的性格,采用合适的方式对母亲尽孝。‎ ‎④侧面描写,如“府里上上下下谁不知道,海爷只是做事儿的,老太太才是管事儿的”,表现了海爷对母亲尽孝的良苦用心。(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得6分。)‎ ‎10. D    抓住关键词“曰”,虚词“者”“而”“则”,相同句式“留则有用”“汰则叵测”“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结合句子意思断句。‎ ‎11. B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就车’和‘下车’都是指官吏新到一个地方赴任的意思”错误。“就车”在这里就是上车的意思。“下车”,意思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源于《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就车,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登车。‎ ‎ 12. B    B项,“永在县人贫穷,生下安文就不抚养,张淳耐心规劝,又拿出自己的俸禄给百姓”错,由原文“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诚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可以知道,生下女孩,大多不抚养,而且他拿出俸禄给无力抚养的人,不是给百姓。‎ ‎13. (1) (当时)打官司的有几千人。(张淳)判决像流水一样迅速顺利,官吏百姓大为吃惊,叹股不已,官司逐渐减少。(5分)“讼者”,打官司的人;“剖决”,判决;“如”,像;“骇”,惊讶;“浸”,逐渐。‎ ‎(2)这个盗贼追捕得急就逃走,现在听说我离开就回来了。按照道理推断,哪有什么神明呢?(5分)‎ ‎“此”,这,代词;“遁”,逃走;“闻”,听说;“乃”,连词,就;“以”,按照;“卜”,推断;“何神之有”(宾语前置),哪有什么神明呢。‎ 参考译文:‎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中进士,被任命为永康知县。(永康)官吏和百姓平时大多奸猾,接连告得七个县令被罢免。张淳到任,日夜翻阅公事文书。(当时)打官司的有几千人,(张淳)判决像流水一样迅速顺利,官吏百姓大为吃惊,叹服不已,官司连渐减少。见是前住官府申诉的,张淳当即定下审判日期,(到时)诉论双方按照预先约定的日期到官府,审决案件很快没有拖延积压的。百姓带一包饭就能结束诉论,于是称他为“张一包”,说他像包拯一样快速断案。‎ 有个叫卢十八的大盗抢劫库藏的金帛,过了十多年还没俘获,御史把这件事交给张淳办理。张淳限定三个月一定抓到大盗,并请求御史在一个月内下达数以十计的缉捕公文。等到公文接连下达,张淳故意讥笑说:“大盗逃跑好久了,到哪里去抓辅呢。”搁置着不去办理。有个官史的妻子与卢十八暗中勾结,那官史很留心案情,听到张淳的话告诉了卢十八,卢十八心里安稳许多。张淳于是让差役假装告这位官吏欠人银子。把官吏关入狱中。张淳暗地叫来这官吏用勾结大盗犯死罪来责罚他,再叫他请求让妻子代替自己坐牢,自己出去借钱未偿还,卢十八听到以后,急忙来探望这位妇人,(张淳等人)趁他喝醉酒将他祝拿。等到上报御史,(俘获大盗)只有两个月。‎ 百姓之间有一点小小的怨恨,常常夸大成人命案一般的大案来诉讼。张淳查验发现不属实就定诉讼者有罪,从此没有诬告者。永地人贫穷,生下女孩大多不抚养。张淳规劝非常耐心,贫穷而无力抚养的就捐献俸禄供应物资。保全性命活下来的无数。过了许久,凭执政成绩第一的身份前往应召,离开永地,刚上车,回头对下属说:“盗贼某人已经回来,距离此地只数里地,你们可以替我捉拿他。”根据他的话追寻,发现盗贼正在河里洗脚,拘捕到官府,盗贼服罪,永地人对这件事感到惊奇,认为有神明告知。张淳说:“这个盗贼追捕得急就逃走,现在听说我离开就回来了。按照道理推断,有什么种明呢?”‎ 升任礼部主事,历任郎中,因病辞职离开。后但任建宁知府,升任浙江副使。当时浙江有招募来的士兵,巡抚商量将他们解散,士兵们(知道后)都骚乱不宁。张淳说:“这些骄横强悍的土兵,留下来有用处,淘汰的话不可预测。不如淘汰那些老弱的士兵,留下那些强壮有勇力的,那样的话,留下的不会想骚乱,淘汰的也不能捣乱。”听从他的意见,事情就平定了。(张淳)官最终做到陕西布政。‎ ‎14. B  【解析】B项,“借景抒情”理解错误。这里应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B。‎ ‎15. ①流露出相逢时的喜悦。相同际遇的人终于在“十年”“移家”“白首”“征战”后相逢。②抒发对青春岁月流逝的感慨。在战乱流离中,青春不再,青春的锐气也早已消磨。③同时也发出了对社会动乱的悲叹。个人身世坎坷,社会战乱动荡,诗人的痛苦之情充溢诗句之中。(5分)‎ ‎【解析】可以结合颔联具体内容,分析诗人用了哪些浅近的语言、表达了哪些深沉的情感。颔联“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意思是:已经白了头的我们在征战后相逢,我们的大好青春早已在乱世中离去。本联中诗人用“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这些浅显的语言描写了在战乱后,和自己有相同际遇的朋友相逢。自己与朋友均已老去,青春和青春的锐气在战乱流离中已消磨尽。“相逢征战后”流露出朋友相逢的喜悦之情,“白首”“青春已过”流露出对时光飞逝,青春岁月流逝的感慨,“征战”“乱离”表达了对社会战乱动荡、个人身世坎坷的痛苦之情。‎ 16、 ‎(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4)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17.选C.‎ ‎18.选A.解析:最后一段的段意是讲做人应淡泊。‎ ‎19.选B.解析:A、D与后文衔接不紧,后面的“他们认为”是解释前面的“他们自以为是”的,应连在一起。C项“因为……的原因”句式杂糅。‎ ‎20.①“旅行”后面加“的需求”;⑤“首次”调到“实现”之前;⑦“增加”改为“增强”;⑨“达”或“以上”删除。【评分标准】每改对一处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4分)‎ ‎21.①就被灌输功利的读书意识/观念    ②读与升学无关的“闲书”的     ③就会觉得读书无用  (意思对即可)(6分)‎ ‎22、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本题目设置的真实情境有三个方面:围桌共食是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家人共餐或亲友聚会,许多人习惯用相互夹菜来表达情感;2020年春天,广东、北京等多地卫生部门倡议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这些是考生联想和思考的基点,即考生阐发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时要紧扣“围桌共食”“分餐进食”和“公筷公勺”这三个“公共生活与卫生安全”方面的问题展开。‎ ‎2.虚拟情境的限制。本篇情境任务型作文除了设置真实情境,还设置了虚拟情境:小武爸爸决定在家里实行分餐制,家人就餐,必须用公勺公筷从公盘里取食物。但爷爷奶奶对此颇有微词,认为家人、亲友之间,分餐而食不仅生分,也让人有被嫌弃的感觉。考生写作时还要针对“爷爷奶奶对此颇有微词”这一情境有专门论述。‎ ‎3.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的写作背景是新冠疫情爆发,写作身份是高三学生小武,写作对象是“某一类长辈”,核心问题是“公共卫生与安全”,具体体现为情境中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争议问题。考生写作时必须选择好对象,针对所给问题展开联想和思考,体现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看法。不管选择哪一类长辈,在针对爷爷奶奶对使用公筷公勺“有微词”这个问题时都要注意言辞的委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能让他们产生“被嫌弃“的感觉。‎ ‎4.价值判断的限制。作文材料以小见大,透过家庭成员(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武)之间,其实是三代人之间关于要不要实施分餐制的意见分歧,折射出传统思想观念与现代文明风尚之间的冲突。从公共安全与卫生的角度,考生应对家庭实施分餐进食和使用公筷公勺持赞同态度,并劝说爷爷奶奶接受这一做法。‎ 开放性 ‎1.立意角度相对自由。材料要求“以小武的身份选择某一类长辈”来谈考生的思考和认识,考生可以选择爷爷奶奶的角度来谈,以劝说他们接受爸爸妈妈的建议为写作内容;也可选择爸爸妈妈的角度来谈,支持他们的提议,并和他们探讨如何让爷爷奶奶接受这一建议。选择的写作对象不同,立意角度就会有所不同。‎ ‎2.联想思考是自由的。除了对材料中广东、北京等地关于使用分餐制的倡议展开延伸论证,考生还可以联系西餐中的分餐制、中国古代的分餐制、电影中的分餐镜头、自助餐的公筷公勺等素材展开论证。‎ ‎3.文体选择相对自由。“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虽隐含了写作文体的要求,即以阐述思考和认识为主的论述类文章,但考生也可借助小说、记叙文等叙述类文章表达自己的思考与认识。可以选用一般性的文体,也可选用应用文(如书信)完成写作任务。‎ 解题 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中的情境任务型作文,即通过近乎真实的写作情境的创设,给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的作文题型,重点考查考生的价值观以及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考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珍爱生命,培养理性科学精神。题目的情境设置、任务布置和主题呈现等都极具现实意义,紧扣时代脉搏,切合考生实际,考生都有话可说,有理可辨。‎ 参考立意 ‎1.分餐进食,卫生又安全。‎ ‎2.分餐而食,更具文明。‎ ‎3.合餐共食诚亲切,公筷共勺更文明。‎ ‎4.公筷公勺,齐筑卫生安全防线。‎ ‎5.公筷公勺,更具文明温度。‎ ‎6.分餐不分情,卫生安全更可贵。‎ ‎7.分餐进食,更显家庭温馨。‎ ‎8.分餐而食,不生分,无嫌弃。‎ 偏题立意:‎ ‎1.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未准确抓取“就‘公共生活与卫生安全’的问题”这一核心信息)‎ ‎2.老一辈要移风易俗。(忽略“分餐而食”这一核心问题,针对性不强)‎ ‎3.移风易俗,建设美好社会。(“移风易俗”没有针对性,忽略“分餐而食”这一核心问题,且题目设置的写作对象是某一类长辈,大谈建设美好社会有过度拔高主题之嫌)‎ ‎4.对因循守旧思想说不。(片面理解材料的含义,离题万里)‎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