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00 KB
  • 2021-06-04 发布

2019-2020学年天津市静海区四校高二10月份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静海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份四校联考 ‎ 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10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 ‎1.下面划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瘦削 (xuē) 窠臼(kē ) 憎恶(zēng) 咬文嚼字(jiáo) ‎ B.迤逦(yí) 祈祷(qǐ) 尺牍(dú) 锱铢必较(zī) ‎ C. 下乘(chéng) 袅袅(niǎo) 央凂(miǎn) 不落言筌(quán)  ‎ D.玷辱(diàn) 尽管(jìn) 王嫱(qiáng) 一蹴而就(cù) ‎ ‎2.下列各组中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 A.谗言 怂恿 斟酌 兴高彩烈 B. 诘问 通霄 洗练 性情孤癖 C. 精采 辨别 概括 哀声叹气 D.坍塌 游廊 消遣 粗枝大叶 ‎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 。这是一座 ‎ ‎ 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今天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 的。‎ A.陵墓 点缀 虽然 绝无仅有 ‎ B.墓室 装点 尽管 举世无双 C.墓茔 装饰 固然 独一无二 ‎ D . 陵寝 镶嵌 即使 独树一帜 ‎4.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B.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 ‎ 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D.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灰霾天气给人体健 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B. 据英国《镜报》‎10月13日报道,英国利物浦市近来惊现长达60厘米的巨大老鼠,甚至对鼠药免疫。‎ C.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集体忧虑,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众对浪费时间的深深自责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尽怅惘。‎ D.在当前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一些中小企业倒闭,他们所缺乏的:一是资金不足,二是技术含量低,三是产品陈旧单一。‎ ‎6.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勃,字子安,少有才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他的作品《滕王阁序》有凌云之气,且讲求语言形式美,四六句式,多用典故,词彩华美,音韵和谐。‎ B.《水浒》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作者是北宋的施耐庵。全书塑造了一百零八名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 沈从文,现代作家,湖南凤凰人。他笔下的古老边城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美,作者要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 D. 现代散文阅读时常会遇到“实”与“虚”的关系问题。一般的“实”指可见可感的人、事、景等形象,“虚”指未显现的部分或渗透在这些形象里的复杂微妙的思想情绪。‎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书 斋 凝 石 ‎ 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进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 ‎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 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 ‎ 今天,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7.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传统“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书斋是文人读书、藏书、写书、作画以及从事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 ‎ B.书斋姓“文”,其中所设书桌、文具、字帖画卷等都体现了主人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 ‎ C.书斋空间一般较小,大多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环境优雅,明朗清净。‎ D.书斋是私人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晚上便是书房。‎ ‎8.下列对“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书斋是私人空间,置身其中,可以充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并且从学问中得到快乐。‎ ‎ B.书斋的格局、布置和装饰大多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 正是中国文人一直追求的精神境界。‎ ‎ C.书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深人到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 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将永远存在。‎ ‎ D.书斋往往是传统民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历代文人在这里辛勤耕耘,研究 学问,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书斋发源于春秋,兴起于汉代,成熟于盛唐,杜甫草堂就是成熟时期文人书斋的典型。‎ B.汉代是书斋的形成期,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自己的书斋中进行。‎ ‎ C.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作者担心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 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 ‎ D.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和书斋的 普及成为必然趋势。‎ 三、文言文阅读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尔,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①七十余人,突将无前②,宗贝叟、青羌散骑、武骑③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早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注】①曲长、屯将:部曲中的首领、屯兵中的将官。②突将无前:敢于冲锋的将领。③宗贝叟、青羌散骑、武骑:宗贝叟、青羌以及散骑、武骑各路骑兵。‎ ‎10.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进趋之时也 进趋:进攻 B.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被创:被人打伤 C.况臣驽下,何能必胜 驽下:才能低下 D.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 期年:满一年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字体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之)‎ D.‎ ‎12.下列各句分为四组,其中全都是诸葛亮陈述的北伐理由的一项是( )‎ ‎①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 ‎②曹操智计殊绝于人 ‎③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 ‎④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 ‎⑤几败北山,殆死潼关 ‎⑥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A.①⑤⑥‎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②④⑤‎ ‎13.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B.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C.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D.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14.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先阐述先帝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他的原因,然后表明自己接受遗命后的行动,以及自己对蜀汉大业的尽心尽力。‎ B.诸葛亮在接受遗命之后,寝食难安,他为了完成先王交给他的任务,自己不爱惜自己,渡泸水,深入不毛之地。‎ C.诸葛亮出师北伐遭到一些人的怀疑和反对,他针对内部的反对意见,用了六个“未解”反驳,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D.本文立足现实,联系历史背景,情感诚恳深挚。尤其是文末的“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八个字,更显忠心决心,感人肺腑。‎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题;其中15题6分,16题8分,17题7分,18-21题15分,22-23题6分,共42分)‎ ‎15.翻译原文画线的句子。‎ ‎(1)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2分)‎ ‎ ‎ ‎(2)而不及早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2分)‎ ‎ ‎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分)‎ ‎ ‎ 四、古诗文默写(8分,每空一分)‎ ‎16.(1)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2)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 ‎(4)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 ‎(5)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 ‎(6)《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 五、诗歌鉴赏(7分)‎ ‎17.阅读这首宋诗,完成两个小题。‎ 题落星寺①(其三)‎ ‎(宋)黄庭坚 ‎  落星开士②深结屋,龙阁老翁③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注释】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英宗治平进士。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在党争中,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罪名被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① ‎ 星寺:在鄱阳湖北,庐山南。相传天降巨星化为岛,寺即因此得名。②开士:和尚。③龙阁老翁:泛指文人墨客。‎ ‎(1)“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中的“藏”、“接”字,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进行赏评(3分)‎ ‎ ‎ ‎ ‎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如何表现的?(4分)‎ ‎ ‎ ‎ ‎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15分)‎ 等待槐花开 锦墨 窗外有一株老槐树,我每天清晨都在拉开窗帘的霎间,与它相对而视。在这仲春时节,它依然含蓄。黑黢黢的皮肤,裹藏着耐得住寂寞的心灵,在它的桠枝间我找不到一丝绿意。我更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悄然间给我一树繁花?‎ 可即使繁花满枝,谁还会和我一起分享氤氲的香气?谁还会给我采摘带着露珠的花串做香喷喷的槐花糕?谁还会站在槐花纷纷的午后等待我的脚步?没有了——那青蓝的衣衫、佝偻的身背、慈祥的目光、稀疏的白发……‎ 有一年,村外的河水在一夜暴雨之后,猛然间涨了上来。河水翻腾着,搅起浑浊的泥沙。偶尔还会从上游跌宕盘旋的在激流中飞下几个麦秸垛,又在漩涡中时而浮起、时而下沉的向下游冲去。岸边一个七岁的小女孩,抱着一棵粗壮的杨树,焦急的望着河的对岸。她扎着羊角辫,穿着紫红的小衫,衬着青蓝的短裤,斜背着粉色带着白花边的书包。她喃喃自语:“我——我——怎么上学去?”它似乎听见河对岸杨树林深处的校园里,传来打铃的声音。小女孩急了,泪水扑扑的打在脸颊上。可河水的势头丝毫不减,打起的水花似一个个狂野的笑。小女孩蹲下来,捡起一个个石块猛扔进河里,恨不得,填平它。越是愤怒,嘴唇咬的越紧,泪水越是汹涌,直到有一双有力的手把她拉起来,背在肩上。‎ 外公一边安慰着我,一边在黄泥路上急行。“小燕子不哭,姥爷背你从杨庄大桥上绕过去。”‎ ‎“姥爷那太远啦,咱要绕好大一圈子!老师说过,下大雨没法过河时,可以不去上学!”‎ ‎“不去?你都哭了!只要小燕子高兴,姥爷不怕远!我可不愿意让你当逃兵”‎ ‎“哈——哈——”‎ 河岸边,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可是雨后,经常会有一老背着一少在穿行。老人的裤管总是高高的挽起,水鞋里可以听见扑哧、扑哧的声音,身后溅起的泥点子伴着孩子的说笑,飞扬成黄色的小花。他们趟过浅浅的水洼、翻越高高的堤坝、走过密密的高粱地头……就这样,外公背了我五个夏天。我趴在他的脊背上走出了小学的门槛,同时渐渐的走出了你的视线——到镇上去上初中了。‎ 无论星期天还是寒暑假我都会去外公家。我们一起游戏过:跑到狮子山里捉蝈蝈、东南岭上打枣子、村外河里捉小鱼;我们一起劳动过:去“瓢头子”岭上种花生、“十亩”地里掰玉米、“清水湾”里收高粱。忘不了春天你打得槐花糕、夏天你摇的小团扇、秋天你摘得甜石榴、冬天你送的厚棉袄……‎ 直到二零零六年五一放假期间。我回来探望您!那是老家槐花怒放的时节,乡间的小路上弥漫着甜腻腻的味道。到处都是一树树乳白的槐花。蜜蜂在花串间飞舞,蝴蝶在已经窜出麦穗的田野间嬉戏。我和母亲手挽着手,走在我儿时奔跑过的土地上。远远的我就看见了你:站在桃园外,栅栏旁那棵老槐树底下。穿着一件深蓝的短袖衬衫,青色的裤子,青帮布底鞋。正在举目眺望着我要去的小路。背已经驼了,头发也稀疏而花白。可那是我内心最唯美的画面,定格在我心灵的帷幕上。‎ 可为什么风一起,这画就在纷扬的槐花里渐渐的模糊、模糊、又模糊……我极力的去抓住你粗糙而又布满老茧的双手,可它却时而在桃树林里修剪枝条,时而在搞头的把手上紧握、时而在儿孙的额头上抚摸……抓不住了!那手再也无法,拉起我哭泣的肩膀,捧起我微笑的脸庞、提起我离家行囊……‎ 槐花落尽的时节,一个享年七十三岁的老人也悄然的走了。他生前爱着的这些人都参加了他的葬礼。我想放声大哭,可他们的声音成了小声啜泣。我又怎么忍心揭开他们的伤疤,使之再次流血?我走在穿着丧服的亲人队伍的最后面,我用丧服的盖头蒙住脸,任泪水滴落在我的衣襟上。木然而又绝望的走到外公的墓地。它在一片玉米地里。青青的一米多高的玉米棵,织成青色的帷幔罩在您的坟外,坟东约十米外是一片桃树园,坟北约一千米是京沪高速公路,坟南三百多米就是他的村庄。‎ 我想这墓地很合他的心愿。因为他最爱在桃树林里忙碌,春天可以有桃花的芬芳为伴、夏天会有蝈蝈在玉米棵梢头鸣叫、秋天会有晚熟的桃儿挂满枝头、冬天可以看见村落里袅袅炊烟……更重要的是可以看高速路上车来车往,不会寂寞,不会孤单!‎ 那是我们最好的分别。一棵槐树,发出点点的芽、开出串串的花、洒下浓浓的荫、剩下粗粗的枝桠。一年年,树长大。呼,风一阵……青蓝的衣衫,沾染着槐花花瓣,如一只只白蝴蝶停息在那儿,伴着你慈祥的微笑镶嵌在我永远的梦里。‎ 只剩下我,独自站在老槐树下,一年年,等待槐花开!‎ ‎1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文章描写雪后乡村的荒凉寒冷,是为了突出爷爷奶奶坚守老家的可贵品质。‎ B.“可为什么风一起,这画就在纷扬的槐花里渐渐的模糊、模糊、又模糊”是为了说明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与外公接触少了,他在我记忆中的形象变得越来越模糊。‎ C.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了等待槐花开,首尾呼应,表现了“我”对外公的依依不舍之情。‎ D.文章大量使用比喻、比拟、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进行渲染与铺陈,读起令人如醉如痴。‎ E.爷爷是个固执的倔老头,跟“我”说话像吵架似的,他“吼”的背后是和奶奶一样的对孙辈的关心体贴。‎ ‎19.文章开头第一段描写槐树有什么作用?(3分)‎ 答: ‎ ‎ ‎ ‎20.赏析文中划线句子“我回来探望您……蝴蝶在已经窜出麦穗的田野间嬉戏。”(4分)‎ 答: ‎ ‎ ‎ ‎21.结合全文分析,你如何理解“那是我们最好的分别”?(4分)‎ 答: ‎ ‎ ‎ 七、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①,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学而》第2章)‎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第4章)‎ ‎ 【注释】①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 ti )相同,即弟弟对兄长的正确态度。‎ ‎ 22.下列各项是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2分)‎ ‎ A.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悌。孝、悌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 B.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君子应该专心致力于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 C.孔子认为忠是以孝悌为前提,孝悌以忠为目的。有了孝悌,那么人人就都能为统治者尽忠了。‎ ‎ D.孔子要求弟子自觉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的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的各种错误。‎ ‎ 23.儒家非常重视孝、弟、忠、信这四种品德,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4分)‎ ‎ 答: ‎ ‎ ‎ ‎ ‎ 六、作文(50分) ‎ ‎  列夫•托尔斯泰说:“有生活的时候就有幸福。”屠格涅夫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果戈理说:“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请以“________也是一种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在800左右;(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A 2.D ‎ ‎3.D 解析: “虽然”显然与其后的“也”不搭配。“墓室”专指坟墓中放棺椁的处所,不合语境。“墓茔”泛指坟茔,与泰姬陵的地位难以吻合。其他几组词语通过对其准确性、逻辑连贯性的辨析,交叉印证,答案即可选出。‎ ‎4.B解析:A和C望文生义。D张冠李戴。‎ ‎5.C解析: A项,“不仅”位置不对;B 项,搭配不当。D项不合逻辑 ‎6.B解析:施耐庵不是北宋的。‎ ‎7、 D 8 、C 9、 A ‎ ‎10.B【解析】被创:遭受伤害,受伤。‎ ‎11.B ‎12.C【解析】此题用排除法,②句陈述曹操智慧超人,⑤句是说曹操经历的险境,⑥句是诸葛亮表达自己的忠诚。根据对以上三句的分析可知答案为C。‎ ‎13.B【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者,……也”是判断句标志,根据判断句这一结构特点,应该在“者”之后有停顿,所以排除A、C;“当此时”应该是正当那个时候,所以停顿应该在“楚”之后;“谓天下已定”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在“谓”之前停顿。因此,答案选择B。‎ ‎14.B【解析】“自己不爱惜自己”错,原文“臣非不自惜”是说我并不是不爱惜自己。‎ ‎15.(1)只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魏的事业托付给我。‎ ‎(2)不趁早考虑攻取北方,却想用一州之地,去和曹魏长期对峙。‎ ‎(3)略 ‎16.古诗文默写 ‎17. (1)一个“藏”字写活了雨和山。蒙蒙细雨,从天空中飘撒下来,天地万物都像蒙上了层薄纱。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跳动的雨,俏皮而淘气,把山都藏了起来;“藏”字十分精妙,使连绵的雨,不尽的山,全部浑然地融为一体。(2)“接”字写出临窗遥望,渺渺茫茫的大江无边无际,江上星点的风帆,加上烟波浩淼的鄱阳湖的映衬,感觉帆相距遥远,好象永远也驶不到眼前,反衬出落星寺远离尘世的喧嚣。‎ ‎(2)表达出作者对落星寺与世隔绝的生活的向往和仰慕之情。(2)这种感情是通过运用夸张、比喻、衬托等手法,对深山佛寺,墨客题诗,烟雨藏山,天帆到迟,宴寝清香,画图妙绝,蜂房户牖,煮茶燃藤等八幅画面的描摹,表现出来的。(要求结合诗歌内容技巧分析。)‎ ‎18. B E ‎ ‎19. ①写出了槐花的含苞待放,暗示了作者惆怅的心境;②引出下文对外公的回忆与思念;③照应了文章的题目;④与结尾“等待槐花开”形成呼应。‎ ‎20.比拟,写出了槐花盛开时节外公家周围美丽的景色;写出了我假期回乡探望外公的欣喜;引出了外公“背已经驼了,头发也稀疏而花白”的形象,也与下文外公的衰老、离去形成了对比。‎ ‎21.因为槐树盛开的景象曾经是作者内心最唯美的画面,定格在心灵的帷幕上;而此刻作者已经把外公的影象存入了记忆里的,成为了最美的写意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外公的深切怀念与不舍,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2.C. 23.儒家认为人们能够在家中队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面就可以对朋友、对国家尽忠,对朋友守信。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人人都能这样,我们的社会也就成为和谐社会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