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秘密★启用前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
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伴随着新冠肺炎的全球流行扩散,谣言、恐惧、歧视、污名等“信息疫情”在社交媒体
上日益弥漫,其传播速度甚至比新型冠状病毒还快。匿名性打破表达的禁忌、互动和传播的
便捷性,以及人类对病毒未知的天然恐慌,这些都催动着虚假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的裂变式传
染,从而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心理焦虑、社会恐慌。
恐惧助长歧视肆虐。在全球卫生恐慌之下企图将罪责归于某个特定地方或人,这在历史
上也不鲜见。例如,1853 年美国黄热病流行被归咎于爱尔兰和德国移民;1918-1919 年的西
班牙流感大流行,一些美国人错误地把传播病毒的罪责归给了德国,一些社区被称之为“疾
病中的德国佬”。在社交媒体上,新冠病毒被归为武汉、中国、中国人,甚至扩展到整个亚
洲和亚裔群体,歧视性的言论比比皆是。由此,疫病容易使不同群体之间产生对立,加剧种
族和地域之间的冲突,阻碍交流与合作。
而阴谋论的盛行更是成为全球性的景观,在社交媒体上,从宣称病毒是为减少世界人口
有意为之到实验室泄露病毒到生化战争,不一而足。除了一些政治目的,大部分人对阴谋论
的接受是出于归因、追责或者对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不可接受心理。只是在全球传播时代,
由于社交媒体可以将不同的个人或群体聚集在互动领域中,将舆论导向集体无意识,并与弥
漫全球的民粹主义思潮共振,更助长了阴谋论的盛行,从而阻碍在抗击病毒上的全球合作。
污名化的背后,不可忽视的是新闻媒体机构的行为。无论是出于政治性还是商业性的目
的,具有强大资源的国际媒体机构关于中国疫情的歧视性和偏见性的报道,经过社交媒体的
传播和扩散,其影响范围更为广泛,负面效应也更为显著。一些国际媒体在大量的新闻标题
和政治评论中以 Wuhan Coronavirus 或者 Wuhan Virus 来称呼新冠病毒,有的甚至出现“黄
- 2 -
祸”“中国病毒熊猫”等词。以地名或者国家之名来给病毒命名,深深地打上了污名化的印
记,这不仅不利于武汉的国际城市品牌建设,更有损于中国的国家形象。
社交媒体时代的“信息疫情”来势汹涌,其造成的“次生伤害”并不亚于疫情本身。在
全球合作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治理“信息疫情”也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打败虚假信息的从来
都是权威、客观、及时的信息。2 月,世卫组织联手社交媒体 Twitter、 Facebook、腾讯、
抖音以及 YouTube 等展开对虚假信息的治理,确保搜索冠状病毒信息的人在搜索结果的顶部
看到世卫组织所提供的权威信息,并能够链接到世卫组织的官方网站。中国作为疫情的发生
地,需要加强疫情信息国际沟通机制,促进疫情信息共享和防控策略协调,要利用国内社交
媒体打击谣言,发挥社会凝聚力和信任在有效应对疫情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个人,我们又能
做些什么呢?传播学者克罗斯曾提出,“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的批判能
力”,这意味公众的判断水平在谣言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人人都能言说的社交媒体时代,
更要提高自身的媒介修养,谨行慎言,做一名合格的“地球村村民”。
社交媒体是滋生“信息疫情”的温床,也是“隔离”和“消杀”疫情的战场。社交媒体
上人们跨越国界的捐赠互助、志愿者活动、祈祷活动、反歧视活动等,在恐慌中给人们带来
希望。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抛开歧视和偏见,政府、科学家、民众团结一致,加强全球
卫生合作,才是人类最终打败病毒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王玲宁,邓惟佳《警惕全球传播时代“信息疫情”的危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匿名表达的自由性、互动传播的便捷性和对病毒的恐惧,催动着虚假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的
裂变式传染,从而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心理焦虑、社会恐慌。
B. 阴谋论之所以盛行,除了一些政治目的,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归因、追责,以及对不确定性
和模糊性的不可接受心理。
C. 一些国际媒体把新冠病毒称为 Wuhan Coronavirus,是出于商业性目的,对武汉的污名化。
D. 发布权威、客观、及时的信息,是治理“信息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能有效消除谣言、歧
视、恐惧和污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信息疫情”,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
逐层递进的。
B. 文章举美国黄热病和西班牙流感的例子,意在论证疫病容易使不同群体之间产生对立。
C. 文章重点探讨了“信息疫情”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还从世卫、国家和个人层面提出了有
- 3 -
针对性的治理办法。
D. 文章指出社交媒体既是滋生“信息疫情”的温床,也是治理疫情的战场,体现出作者辩证
的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史上人们对于疫情的错误归因完全是因为对病毒未知的恐惧,这种恐惧也会催动歧视性
言论的传播。
B. 如果能够安抚人们面对疫情的种种不安,引导人们正确归因,理性追责,阴谋论就不可能
盛行。
C. 作者呼吁要警惕全球传播时代“信息疫情”的危害,是因为认识到其“次生伤害”甚至超
过疫情本身。
D. 根据克罗斯的理论,疫情信息如果不公开不透明不共享,相关的虚假信息泛滥的可能性就
越大。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
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C 项,“一些国际媒体把新冠病毒称为 Wuhan Coronavirus,是出于商业性目的”错误,根据
第四段“无论是出于政治性还是商业性的目的,具有强大资源的国际媒体机构关于中国疫情
的歧视性和偏见性的报道……一些国际媒体在大量的新闻标题和政治评论中以 Wuhan
Coronavirus 或者 Wuhan Virus 来称呼新冠病毒……这不仅不利于武汉的国际城市品牌建设,
更有损于中国的国家形象”可见,作者并未定性这种行为是“出于商业性目的”,且因为“有
损于中国的国家形象”,可见其中也不乏政治性目的。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 项,“举美国黄热病和西班牙流感的例子,意在论证疫病容易使不同群体之间产生对立”错
- 4 -
误,根据第二段开头“恐惧助长歧视肆虐。在全球卫生恐慌之下企图将罪责归于某个特定地
方或人,这在历史上也不鲜见”,随后列举了这两个例子,可见,主要是为了论证对疫情的
恐惧会助长歧视肆虐。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
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A 项,“历史上人们对于疫情的错误归因完全是因为对病毒未知的恐惧”以偏概全,文章第一
段列举了产生“信息疫情”的一些因素“匿名性打破表达的禁忌、互动和传播的便捷性,以
及人类对病毒未知的天然恐慌”,而第二段说“在全球卫生恐慌之下企图将罪责归于某个特
定地方或人,这在历史上也不鲜见”,主要是为了论证“恐惧助长歧视”,但并不是说历史
上人们对疫情错误归隐“完全是”因为对病毒未知的恐惧;
B 项,“安抚人们面对疫情的种种不安,引导人们正确归因,理性追责……阴谋论就不可能盛
行”过于绝对,文章第五段提到,“传播学者克罗斯曾提出,‘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
糊性×公众的批判能力’,这意味公众的判断水平在谣言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人人都能
言说的社交媒体时代,更要提高自身的媒介修养,谨行慎言”可见,仅仅只是安抚、引导还
不一定能够平息阴谋论,还必须要提高公众的自身修养;
C 项,“是因为认识到其‘次生伤害’甚至超过疫情本身”错误,是因为“随着疫情在全球的
蔓延,抛开歧视和偏见,政府、科学家、民众团结一致,加强全球卫生合作,才是人类最终
打败病毒的唯一选择”,而“信息疫情”会“助长歧视肆虐”,导致偏见,不利于全球抗疫。
故选 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
1.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基本上这就是文
章的中心。
2.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
目标明确。
3.不管是题目还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性词语。例如:几乎,大概,
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
4.找出文章表程度的词语。例如:总共、基本、大致、最等。
5.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例如:表转折,表因果,分层分类,举例子,并列或递进。
- 5 -
6.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特别注意跟文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能张冠李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鼠疫斗士,国士无双
1907 年,二十八岁的伍连德收到一封重要的来信。信是中国直隶总督袁世凯签名发来的,
邀请他回国,担任天津陆军医学堂副校长。伍连德决定接受邀请,北上天津。
1910 年冬天,东北暴发了严重的流行性传染病,三天内死亡病例多达四万,引起了极度
恐慌。当时,俄国和日本认为清政府没有能力平息疫情,提出派兵进驻东北。如果将防疫大
权交与日俄,就等于交出东北主权。受清廷之命,伍连德毅然奔赴东北,直面正在疯狂肆虐
的疫情。
根据所掌握的流行病学知识,伍连德调查发现:疫病源于满洲里。当时,世界皮毛市场
对本地出产的旱獭(土拨鼠)皮的需求量陡增,吸引了一大批外地猎手,他们不知道哪些旱
獭有病,见到就捕。到达疫区 3 天后,伍连德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中国第一例人体解剖,从
患者尸体中发现了鼠疫杆菌,证实了疫源来自旱獭,从而确定这次流行的是肺鼠疫,直接在
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和飞沫传染。伍连德当即在傅家店租了一间房子作为消毒站,教当地人
把硫黄和石炭酸放在罐子里烧烟消毒,灭杀空气中的病菌。接着将患者送往鼠疫医院,采用
列车车厢隔离 3000 多例接触者,令所有人佩戴自己发明的加厚口罩。然后通过政府封锁铁路,
控制疫情向外传播。
由于疫情失控时间太长,等待埋葬的尸体在雪地上排成了长蛇阵,足足有两三里路长。
更糟的是,挖埋的人因为怕传染,逃的逃溜的溜,最后根本没人管了。为了杜绝祸患,伍连
德挑战了几千年来中华大地“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他联合地方官员上奏请旨。三天后的
下午,北京外务部发来电报,皇上批准了伍连德的请求,同意火化病尸。当晚,以一百具为
一堆的尸体被架在木柴堆上,浇上煤油,冲天大火烧了一个通宵,所有尸体被烧成灰烬。肆
虐了东北三省长达七个月的鼠疫,至此全部扑灭,伍连德扬名天下。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
说:“我扮演了庞大组织的‘总司令’角色,对医生、警察、军人,甚至地方官吏下命令。”
1914 年 5 月,由他发起的中华医学会在上海成立。同时,继东三省防疫事务机构之后,
他又促成了中央防疫处的设立。这时候的北洋总统徐世昌找到伍连德,想请他出任中央防疫
处处长。面对走马灯似的北洋总统,伍连德心有顾虑,他知道出任一个政府官职,将要耗去
他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置身于一团乱麻似的北洋政府,想做成任何一件事都是举步维艰、
困难重重。为了专注学术研究,他曾婉拒过蒋介石签署的国防部军医署署长的任命,婉拒过
- 6 -
冯玉祥的当面邀请。
为了表示诚心,徐世昌特地选在伍连德生日那天宴请他,并且请自己的侧室石雅如做了
好几道带南洋特色的莱品。面对南洋风味的家乡菜和特地为自己祝寿的美酒,伍连德分外感
动。盛情难却,他对徐世昌说:“好,我接受总统安排的这个职位,但是总统也得听我一句
话——我已经向政府提起了至少三次,收回中国海关检疫权。”
中国海关检疫始于 1873 年,一直掌握在洋人手中,由于外国检疫官的不重视,多起霍乱
由此传入中国。伍连德的一番话引起徐世昌的高度重视,他任命伍连德全权负责全国海关检
疫事务,最终拿回了海关检疫权。期间,伍连德曾在厦门连吃闭门羹,就铺着被子在厦门海
关门前的台阶上睡了三个晚上。门房无奈,将情况通报给洋关长,最后才勉强同意交还海关
检疫权。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哈尔滨的伍连德拒绝与日寇合作,愤然出走。那天暴雨倾
盆,道路被淹,汽车根本走不了。伍连德带着随从雇请挑夫挑着他的研究资料与药品徒步行
走在烂泥路上,一天只能走上十多里
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国内战火纷飞,已无安宁之地。为了躲避日本人的追查,伍
连德被迫离开上海检疫所,重返马来西亚。一个小小的诊所,庇护着他最后的人生追求——
救死扶伤。其实即便到了晚年,他仍然有许多机会出任要职:二战结束后,马来西亚总督派
人来邀请他参加吉隆坡联盟议会,后来的联盟党领袖也盛邀他出任政府高官。但他一一拒绝,
只要拥有一个小小的诊所为人看病,对他来说一切就足够了。
作为中国现代医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伍连德留下了《肺鼠疫专论》《中国医学史》《鼠
疫概论》等颇多经典著作,创刊《中华医学杂志》,先后主持兴办检疫所、医院、研究所、学
校共 20 处,其中包括著名的协和医院。重返马来西亚之后,他利用行医之暇,花了六年间,
写成一本洋洋五十万言的英文自传,叫《鼠疫斗士——一个现代中国医生的自传》。
1960 年 1 月 21 日,伍连德在马来西亚槟榔屿逝世,享年 81 岁。
(选《鼠疫斗士,国士无双》,有删改)
4.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伍连德医学知识扎实,而且善于灵活运用,根据所学的流行病学知识,他推测东北流行性
传染病来自满洲里,源于旱獭。
B. 伍连德收到回国邀请,欣然而来;面对鼠疫肆虐,临危受命,说明他热爱中国;同时,他
拒绝过很多政治邀请,表明他又是一个清高孤傲,一心专注于医学事业的人。
C. 面对大量堆积无人管理的尸体,伍连德知道火化是最好的办法,但又深知中国人“入土为
- 7 -
安”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想到了圣旨这个办法。
D. 伍连德最终答应出任中央防疫处处长一职,是因为徐世昌诚心诚意,以实际行动打消了伍
连德此前的所有顾虑。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交代了鼠疫暴发时,日俄两国对东三省虎视眈眈的背景,突出了伍连德临危受
命的重大意义,侧面表现了其民族自尊心。
B. 文章详细地交代了伍连德扑灭东北大鼠疫的过程,正面表现了其精湛的医学技艺和非凡的
组织能力;又通过详写徐世昌邀请他任职一事,侧面表现了伍连德的出色能力。
C. 文章大体上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通过记叙“斗鼠疫”“收回海关检疫主权”“拒绝日
寇”“重返马来”等主要事件,展现了伍连德的传奇人生。
D. 文章善于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伍连德在中国担任过校长、处长等职,却一一拒绝了马来
西亚政府的所有任职邀请,说明他深爱着中国,而不关心马来西亚的医疗事业发展。
6. 伍连德于 1926 年 9 月 8 日创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这是中国东北边陲最早由中国人自
办的医学学校,如今已发展为哈尔滨医科大学。伍连德不仅在教育上卓有贡献,在其他方面
也大有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地方。请简要概括伍连德带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4. C 5. D
6. ①做人应有家国情怀。他受邀回国,临危受命,扑灭东北鼠疫,挽救人民生命;收回海关
检疫权利,维护国家主权。②做人应爱岗敬业,一辈子精进专业。他创立专业医学机构,创
办医学刊物,提高医学水平,成为现代医学事业的奠基人。③做人应淡泊名利。伍连德为了
一心专注于医学事业,他曾婉拒过蒋介石签署的国防部军医署署长的任命,婉拒过冯玉祥的
当面邀请,一一拒绝马来西亚政府的所有任职邀请。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
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
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
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注意是选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 项,“根据所学的流行病学知识,他推测东北流行性传染病来自满洲里,源于旱獭”说法有
误,由原文“伍连德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中国第一例人体解剖,从患者尸体中发现了鼠疫杆
菌,证实了疫源来自旱獭”可知“源于旱獭”的结论是通过实践获得,而不是“根据所学的
- 8 -
流行病学知识推测的”。
B 项,“清高孤傲”说法不妥当,伍连德拒绝很多政治邀请,是想把更多精力用于医学事业。
D 项,“打消了伍连德此前的所有顾虑”说法过于绝对,于文无据,而且原因主要是“盛情难
却”。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以及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
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D 项,“而不关心马来西亚的医疗事业发展”说法错误,他在马来西亚开诊所、救死扶伤就是
关心马来西亚的医疗事业发展的明证。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解读。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一
种阅读探究。探究意在鼓励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探究不是毫无根据
的“随便说”,必须以文本为依据,答案必须从文本中来。伍连德的家国情怀、爱岗敬业、
淡泊名利在文本中是比较突出的,当然考生也可以有别的答案,只要依托文本,言之成理即
可。要注意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开篇第一段“1907 年,二十八岁的伍连德收到一封重要的来信。信是中国直隶总督袁世凯签
名发来的,邀请他回国,担任天津陆军医学堂副校长。伍连德决定接受邀请,北上天津”可
见答案①做人应有家国情怀。
第三、四自然段“到达疫区 3 天后,伍连德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中国第一例人体解剖,从患
者尸体中发现了鼠疫杆菌”“ 更糟的是,挖埋的人因为怕传染,逃的逃溜的溜,最后根本没
人管了。为了杜绝祸患,伍连德挑战了几千年来中华大地‘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他联合
地方官员上奏请旨。……肆虐了东北三省长达七个月的鼠疫,至此全部扑灭,伍连德扬名天
下”启示我们②做人要有责任和担当意识,更要有奉献牺牲的勇敢精神。
第五到十段“为了专注学术研究,他曾婉拒过蒋介石签署的国防部军医署署长的任命,婉拒
过冯玉祥的当面邀请”“ 二战结束后,马来西亚总督派人来邀请他参加吉隆坡联盟议会,后
来的联盟党领袖也盛邀他出任政府高官。但他一一拒绝,只要拥有一个小小的诊所为人看病,
- 9 -
对他来说一切就足够了”启示我们③做人应爱岗敬业,淡泊名利,一辈子精进专业,专注其
一,并取得事业上的大成就。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牤 子
牤子十多岁的时候就死了爹,和娘相依为命,娘儿俩租种财主家的土地生活。牤子长到
十六岁的时候娘就病了,肚子涨得像一面鼓。娘拉着牤子的手说:“儿,娘要走了,找你爹
去了。你自己要好好过……”娘再也说不下去,眼泪一串串流出来。
“娘!您可不能死呀,丢下俺咋办?”牤子抱着娘的胳膊哭得撕心裂肺。
后来,牤子擦干眼泪对娘说:“娘,您等我,俺去弄钱,给您看病……”
兰城镇上“永和堂”药铺坐诊的老中医董鹤轩是方圆几十里地有名的神医,医术高明,
有口皆碑。可就是出诊费必要三块大洋,否则不出诊。牤子知道,要想请董掌柜诊病没有响
当当的大洋说啥也不好使。
牤子临出门顺手将案板上的菜刀别在腰里钻进了林子。
这是一条不算兴通的公路。牤子在石头后面趴了两个时辰也没有见到要劫的目标。要不
就是人太多,很可能没来得及出手就会被人家一顿乱棍打死;要不就是一看就穷,穿的破衣
烂衫,料想也劫不出半个铜板来。直到临近中午的时候,远远走来一个穿长衫的年轻人。年
轻人肩上扛着一个很大很重的皮箱。牤子就睁圆了眼睛,心砰砰地跳起来,那紧握菜刀的手
也汗津津的了。
牤子还没等那长衫人走近,就猛地从石头后面跳出来,手里挥舞着菜刀,嘴里高喊着: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打此路过,留下买路财……”牤子这一套是从镇上说书先生
那听来的,那嗓门儿就像唱戏的黑李逵。穿长衫的年轻人显然吃了一惊,急忙停住脚步,看
了一眼牤子,就笑了。他说:“干嘛?你想劫钱吗?您劫错人了,我可没钱。”
牤子满脸狐疑地看着长衫和他肩上的大箱子,说:“像你这样穿长衫的会没钱?没钱会
有那么大箱子?”
长衫就把肩上的箱子放到地上,把它打开。牤子惊呆了,那是满满的一箱子书。牤子很
失望,眼泪就要流下来。穿长衫的年轻人把箱子合上,疑惑地望着牤子说:“你劫钱干嘛?
想吃‘油炸鬼’还是洋面包,你说……”
长衫显得很大气。
牤子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手里的菜刀也甩出老远,眼泪止不住地流:“俺啥也不想吃,
- 10 -
俺是想弄些钱给俺娘请大夫看病,求您救救俺娘。”
长衫走上前来,双手搀起牤子说:“小兄弟,你随我去我家取钱吧,给你娘看病。”
牤子想想,也没有别的出路,就使劲地点点头。
穿长衫的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兰城镇上大财主刘世勋在北京上大学的儿子刘本枭。刘
本枭此次回来,就是想劝动他爹变卖河边一千八百亩良田,买枪拉队伍组织义勇军抗日。因
为日本人在北京卢沟桥开了炮,书是没法子念了。
他爹是个仁义的绅士,父子俩很快达成共识,买了一百多条枪,很快组成了二百多人的
抗日自卫军。甭看这两百多人的小队伍,在大学生刘本枭的带领下就敢和日本人的正规军面
对面真刀真枪地干。有一次在芦苇荡里伏击日本人的军车,一次就消灭近一个中队的日本兵,
缴枪一百多支,两门迫击炮、两挺歪把子机关枪。刘本枭的警卫员牤子,战场上十分勇敢,
击毙了日军官三本中佐。这是一个血债累累的日本下级军官,他带领他的一群狼,曾血洗了
坡头村,杀害三百七十三口人。
抗日自卫军很快就发展到五百多人。后来他们改编为冀中八路军十分区独立支队。抗日
战争胜利以后,他们又被改编成解放军,随大军南下了。
牤子的娘一直被解放区政府照看着。虽然衣食无忧,可总代替不了想儿子。直到解放了,
儿子牤子还没有回来,因为他的部队改为边防军。听说他在江南成了家,每个月总要寄回一
大笔钱来。他来信说他还当了团长,他还说再过两年孙子大了就带着媳妇和她的孙子回来看
她,让她老人家享受天伦之乐。村里人谁都知道牤子娘有福,在江南有一个当团长的儿子。
牤子娘在村里很受尊敬,村里一开会,村里的领导最后总要邀请牤子娘给村民们讲几句话的。
这成了村里人开会的常例,如果没有老太太的几句讲话,那会开得就有些寡淡。而老太太在
会上也总是那么几句一成不变的话:俺儿子牤子来信说,让我们多生产粮食,多捣鼓钢铁,
支援国家建设,赶明儿实现共产主义。老太太就在村里人的一片掌声中脸彤红着神采奕奕地
走下了台。
然而,她的儿子牤子总是以种种借口,就是不回来见老太太。好在老太太衣食无忧,牤
子每个月总会寄回很多钱来的。
时序到了八十年代末的一个暖春。老太太九十一岁高龄,有一天她坐在大门口一把椅子
上晒太阳,闭着眼睛就睡了过去。村长从镇上回来,喊她不应再喊还是不应,一摸已经没了
气息。她走的很安详。村长就给江南当团长的牤子打电报,催他速回,为老娘奔丧。
可是回来的并不是牤子而是刘本枭。老将军头发已经全白,只见老将军来到老太太灵前
双膝跪倒,一迭声地高喊着:“娘啊!您的儿子牤子,回来了……”老将军老泪纵横泣不成
- 11 -
声,好多人过来想拉起老将军竟也拉不起。
出殡时,老将军身穿重孝,怀抱招魂幡将老太太送进了坟地,这是乡下最要紧也是最讲
究的孝道。
后来人们知道,在云南剿匪时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牤子为了掩护团长刘本枭壮烈牺牲。
当初刘本枭带牤子参加队伍时,刘本枭曾向老太太保证,等到打跑了小日本,一定把你儿子
牤子全头全尾地送回来。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写牤子走投无路去抢劫,运用“睁圆了眼睛”“怦怦地跳起来”“汗津津”等一系列
细节描写,表现了牤子准备下手时内心的激动、紧张、慌乱和本能的害怕。
B. 刘本枭在回家路上遭遇子打劫,知晓原委后不仅给了牤子救命钱,还把他带进队伍当了警
卫员,这主要是因为刘本枭善于识人,看中了牤子的勇敢无畏。
C. 小说结尾,刘本枭在老太太灵前高喊“娘啊!您的儿子牤子,回来了”,是发自内心地把
老太太当成自己的娘来悼念,这声“娘啊”蕴含着刘本枭复杂的情感,既有深挚的感激、爱,
又有愧疚的痛苦。
D. 小说最后一段的补叙,对前文牤子一直写信却不回来,刘本枭为老太太奔丧等情节做了补
充说明,使读者恍然大悟,作者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更加引人入胜。
8. 这篇小说语言生动形象,而且富有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9. 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应该改为《刘本枭》更好。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案】7. B 8. ①叙述语言口语化,比喻恰当,流畅自然,亲切真实;②对话语言紧贴
时代,反映出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贴近生活;③人物语言贴合人物的身份与性格特征,刻
画出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④多处使用方言、俗语,地方特色鲜明,富有生活气息。
9. 示例一:不同意;①“牤子”是本文的线索人物,文章以牤子为救母而劫道、被刘本枭感
化去参军打仗,牤子娘盼儿归来的顺序行文,是以牤子为中心来叙事,如改为“刘本枭”,
文本的结构便不能与标题呼应;②以“牤子”为标题,能为文章设置悬念,牤子娘盼儿归来
而牤子一直不归,直到最后才揭露真相——牤子已经牺牲,让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更具有可
读性;③文章塑造了牤子这样一个为抗日而牺牲的普通战士形象,以“牤子”为题,更能体
现对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普通士兵的尊重,歌颂他们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深化主旨。
示例二:同意;①从形象上看,刘本枭乐于助人,积极抗日,奉养牤子母亲终老,是文章的
主要刻画对象,他才是文章主人公;②从结构上看,牤子出场不多,其作用主要是引出刘本
枭抗日和为牤子娘送终的情节,以“刘本枭”为题更能照应文章内容;③从主旨上看,文章
- 12 -
塑造了刘本枭这样一个善良宽容、爱国抗日、重情重义的将军形象,歌颂了爱国志士高尚的
品格与精神,以之为题,更能体现文章主旨。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
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
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
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B 项,“这主要是因为刘本枭善于识人,看中了牤子的勇敢无畏”错误,从二人初相识来看,
牤子“心砰砰地跳起来,那紧握菜刀的手也汗津津的”“眼泪就要流下来”“扑通一声跪在
地上,手里的菜刀也甩出老远,眼泪止不住地流”等行为,并不能看出他的勇敢无畏,实际
上刘本枭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他善良、乐于助人。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鉴赏语言有两层含义,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
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解答此题,不仅要注意积累常见语言风格俗语,还要把
语义、语法、修辞等艺术技巧结合起来,选取文中最富有特色的关键语句分析。
生活气息是指语言口语化、生活化,听起来很亲切;
本文叙述语言口语化,多处采用比喻手法,如“十多岁的时候就死了爹”“肚子涨得像一面
鼓”“这是一条不算兴通的公路”“那嗓门儿就像唱戏的黑李逵”“甭看这两百多人的小队
伍”“面对面真刀真枪地干”等,语言流畅通俗,形象自然,宛如闲话家常,让人感到亲切;
人物话语体现时代特征,如“想吃‘油炸鬼’还是洋面包,你说”“多捣鼓钢铁”“赶明儿
实现共产主义”等,分别体现出解放前与解放后不同的时代气息,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
人物话语也分别贴近人物的性格特点,如牤子娘说“娘要走了,找你爹去了”“俺儿子牤子
来信说,让我们多生产粮食,多捣鼓钢铁,支援国家建设,赶明儿实现共产主义”,非常符
合一位文化水平不高,但有思想觉悟的老太太形象;而刘本枭说话中“您劫错人了,我可没
钱”“小兄弟,你随我去我家取钱吧,给你娘看病”,充分体现他作为一个“在北京上大学”
的青年知识分子知书达理,既有礼貌,又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点;
文章多使用方言、俗语,如“俺去弄钱”“响当当的大洋”“想吃‘油炸鬼’还是洋面
包”“甭”“捣鼓”“赶明儿”“全头全尾”等,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鲜活真实。
- 13 -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开放式作答,实际上考查的是
标题的作用,可以先确定自己的观点,再根据标题在文章结构、人物、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结合全文内容来分析、论证自己的观点。
如认为原标题好,可认为文章以牤子为救母抢劫开篇,牤子娘一直盼着儿子归来,最后“牤
子”归来的结构安排情节,叙事中心是牤子;“牤子”为标题,让读者一直对牤子归来怀有
期盼,而牤子一直不归,便设置了悬念,最后揭开真相,让文章更富有跌宕起伏之感;“刘
本枭”对牤子娘的尊重,其实是对“牤子”这样一位普通却勇敢的爱国抗日战士的尊重,以
“牤子”为题,更能让主题倾注在为抗日而牺牲的普通士兵身上,拓展、深化文章主题;
如认为“刘本枭”好,也可以从结构上分析,认为“刘本枭”才是文章的主角;“刘本枭”
的形象正面光辉,是他让牤子迷途知返,是他让牤子成为爱国抗日的战士,也是他奉养牤子
的母亲直至终老,他是文中主要歌颂的对象;对“刘本枭”的这些可贵品质的刻画,体现文
章主旨是歌颂爱国志士们的崇高精神,以“刘本枭”为题,更能体现文章主旨。
总之,无论选择什么观点,只要结合文章,以合理的角度分析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
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2)主旨:与主旨(中心)
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
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
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
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4)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5)兴趣:悬念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进,字.季升,灵宝人。成化二年进士。除御史。历按甘肃、山东,皆有声。陈钺激变
辽东为御史强珍所劾进亦率同官论之汪直怒构珍下狱摘进他疏伪字廷杖之几殆满三考..,迁山
东副使。辨疑狱,人称神明。分巡辽东,坐累,征下诏狱。孝宗嗣位,释还。
弘治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小王子久不通贡,遣使千五百余人款关..,进以便宜
纳之。请于朝,诏许五百人至京师。已而屡盗边,进被劾,不问。三年复窥边,进等整军待
之。遁去,又乞通贡。进再为请,帝许之。当是时,大同士马盛强,边防修整。贡使每至关,
- 14 -
率下马脱弓矢入馆,俯首听命,无敢哗者。
七年迁陕西按察使。十三年,火筛大举犯大同,敕进率京军御之,无功。言官劾进玩寇,
致仕去。武宗..即位,乃起为兵部左侍郎。七月应诏陈时政,以帝狎比群小,请崇圣学,以古
荒淫主为戒,不纳。中官王岳奏官校王缙等缉事捕.盗功,各进一秩。进言:“边将出万死馘
一贼,始获晋级。此辈乃冒滥得之,孰不解体?”居兵部半岁,改吏部,明年加太子少保。
进以才见用,能任人,性通敏。刘瑾弄权,亦多委蛇徇其意,而瑾终不悦,欲去进用刘
宇代。焦芳以干请不得,亦因挤进。三年八月,南京刑部郎中阙,适无实授员外郎,进循故
事以署事主事二人上。瑾以为非制,令对状。进不引咎,三降严旨谯责【注】。不得已请罪,乃
令致仕。未几,坐用雍泰削其籍。二子诰、赞在翰林,俱输赎调外任。瑾又摘进在大同时籍
军出雇役钱,失勾校,欲籍其家。会瑾诛得解,复官致仕。未闻命卒,年七十四。嘉靖五年
谥襄毅。
(选自《明史·列传·卷七十四》,有删改)
【注】谯责:责问。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钺激变辽东/为御史/强珍所劾/进亦率同官论之/汪直怒/构珍下狱/摘进他疏伪字/廷杖
之几殆
B. 陈钺激变辽东/为御史强珍所劾/进亦率同官论之/汪直怒构珍/下狱/摘进他疏伪字/廷杖
之几殆
C. 陈钺激变辽东/为御史强珍所劾/进亦率同官论之/汪直怒/构珍下狱/摘进他疏伪字/廷杖
之几殆
D. 陈钺激变辽东/为御史/强珍所劾/进亦率同官论之/汪直怒构珍/下狱/摘进他疏伪字/廷杖
之几殆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表字,指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字在古代并非男子独有,女子十五及笄也可
取字,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就问到林黛玉表字,还送她妙字“颦颦”。
B. 三考,旧时科举中的乡试、会试和殿试可称为三考。在文中,“三考”指的是古代官吏考
绩的制度,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
C. 款关,犹言“叩塞门”“叩关”“款塞”,指外族前来通好。文中的“窥边”也是此意,
指小王子一族诚意来到边界归顺。
D. 武宗,明朝皇帝朱厚照死后的庙号。皇帝死后还可以有谥号,但谥号并不为皇帝独有,如
- 15 -
文中的“襄毅”就是朝廷赐给许进的谥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进富有才干,颇有政治名声。连续在甘肃、山东等地担任按察使,都有名声;后任山东
副使,善于断决疑案,更是被人们称赞圣明。
B. 许进仕途坎坷,屡遭弹劾贬斥。陈钺变乱,他因被汪直指摘上疏伪字而受酷刑;巡按辽东,
又受牵连狱;后来因率领京军抵御火筛进犯失败,被言官弹劾消极抗敌,遭贬。
C. 许进支持和平,斟酌决断合乎时宜。当久不进贡的小王子前来通好时,许进见机行事接纳
了他们再向朝廷请示;而后异族遁去又来通好,许进依然向朝廷请示,都得到了皇帝允许。
D. 许进性格刚直,敢于直言进谏。陈钺在辽东变乱,许进率领同僚进行弹劾;对于王缙缉盗
升职一事,许进坚决反对,认为这样做会使人心离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月应诏陈时政,以帝狎比群小,请崇圣学,以古荒淫主为戒,不纳。
(2)未几,坐用雍泰削其籍。二子诰、赞在翰林,俱输赎调外任。
【答案】10. C 11. C 12. B
13. (1)七月接受诏书陈述时政八件事,因为皇帝亲近小人,他请求皇帝崇尚圣人学问,以
古代荒淫的皇帝为戒,没有被采纳。
(2)不久,因雍泰的牵连获罪而削除他的官籍。两个儿子许诰、许赞在翰林院,全都缴纳赎
金调任外地就职。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意为:陈钺在辽东激起变乱,被御史强珍弹劾,许进也一同和官员们议论指责,汪直发
怒,构陷强珍将他逮捕入狱,指摘许进上疏中有谎话,以廷杖责罚许进,以至几乎有生命危
险。
“御史强珍”是复指短语,前为官名后为人名,“为……所”是固定句式,中间也不应断开,
排除 AD;
“怒”是形容词谓语,其后不带宾语;“下狱”是“构”的结果,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B。
故选 C。
- 16 -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文中的‘窥边’也是此意,指小王子一族诚意来到边界归顺”错误,“窥边”指窥伺
边境,根据“三年复窥边,进等整军待之。遁去,又乞通贡”可见,许进带领军队严阵以待,
而小王子一族见此情景就逃走了,显见“窥边”是窥伺边境试图侵犯;如果是诚意归顺,便
不会逃去。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
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被言官弹劾消极抗敌,遭贬”错误,原文“言官劾进玩寇,致仕去”,可见,不是遭
贬,是他自己交还官职,辞职回家。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1)中,陈:陈述;以:因为;狎比:亲近;群小:小人;崇:崇尚;纳:被采纳。
(2)中,未几:没过多久;坐:因……获罪;籍:官籍;输赎:缴纳赎金;外任:在京城以
外的地方做官。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
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
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
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
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
- 17 -
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
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
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许进,字季升,灵宝人。明成化二年中进士。授官御史。先后任甘肃、山东巡按,都有
很好的声望。陈钺在辽东激起变乱,被御史强珍弹劾,许进也一同和官员们议论指责,汪直
发怒,构陷强珍将他逮捕入狱,指摘许进上疏中有谎话,以廷杖责罚许进,以至几乎有生命
危险。迁升为山东副使。辨明疑案,人们称他犹如神明。分别巡视辽东,因被牵连而获罪,
逮捕入昭狱。孝宗即位,释放了他。
弘治元年擢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小王子很久不曾朝贡,派遣一千五百多的使者
扣关,许进根据实情斟酌放他们进来。向朝廷请示,朝廷下诏允许五百人到京城。不久这些
人多次侵犯边境,许进因此而被弹劾,没有被问罪。三年再次窥伺边境,许进等人整顿军队
等待。他们逃跑而去,又请求朝贡。许进再次为他们向朝廷请示,皇帝答应了这件事。在这
时,大同兵马强盛,边防修整威严。朝贡的使者每次到达关卡,全都要下马取下弓箭进入馆
舍,俯首帖耳听从命令,没有敢于喧哗的人。
弘治七年升任陕西按察使。十三年,火筛大举进犯大同,皇帝命令许进率领京城军队抵
御敌人,没有取胜。谏官弹劾许进,许进辞职离去。武宗即位,于是起用许进为兵部左侍郎。
七月接受诏书陈述时政八件事,因为皇帝亲近小人,他请求皇帝崇尚圣人学问,以古代荒淫
的皇帝为戒,没有被采纳。宦官王岳奏称官校王缙等人侦缉搜捕盗贼有功,各晋升一级。许
进说:“边疆将士出生入死杀一个敌人,才获晋升。这些人却不合格而滥于晋升,怎么能不
人心涣散呢?”在兵部任职半年,改任吏部,第二年加封为太子少保。
许进因才能而被任用,能够任用人才,性情通达机敏。刘瑾玩弄权术,许进也大都能假
意敷衍,顺从他的意愿,但刘瑾还是不高兴。想除去许进的官职以刘宇代替。焦芳因为干谒
请求不能成功,也因此排挤许进。三年八月,南京刑部郎中缺员,刚好没有实授的员外郎,
许进按照旧例写上主事的两个人补上。刘瑾认为他没有按照制度行事,让他向皇帝陈述事情。
许进不把过失归咎于自己,皇帝多次降下严厉的旨意责问他。他不得已请罪,于是命令他辞
官。不久,因雍泰的牵连获罪而被削除官籍。两个儿子许诰、许赞在翰林院,全都缴纳赎金
调任外地任职。刘瑾又指责许进在大同时登记军队出雇役钱,失于核实,想没收他的家产。
后逢刘瑾被杀事情得以消解,(许进)恢复原职退休。没来得及接受任命就去世了,年纪七十
四岁。嘉靖五年赐谥号为襄毅。
- 18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三首(其三)
张耒
枣径瓜畦经雨凉,白衫乌帽野人装。
幽花避日房房敛,翠树含风叶叶香。
养拙①久斑藏姓氏,致身②安事巧文章。
汉庭卿相③皆豪俊,不遇何妨白发郎。
【注】①养拙:谓才能低下而闲居度日,退隐不仕的自谦之辞。②致身:出仕。③白居易诗
有云:“汉庭卿相皆知已,不荐扬雄欲荐谁?”借扬雄的典故表明自己才华卓绝却无人引荐
的苦闷。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枣径瓜畦”写出乡村生活的恬静,“白衫乌帽”描绘出诗人山野农夫般的朴素形
象。
B. 颔联写幽花躲避夏日骄阳,村里低矮的草屋聚敛在一处;绿树迎风招展,风带来绿叶的芳
香。
C. 诗歌前两联选取远离官场的农村夏日景象,用语平易晓畅,恬淡优美的景色透露出诗人清
闲的心境。
D. 尾联和白诗一样写到“汉庭卿相”,却反其道行之,丝毫没有不被赏识的失落与惆怅。
15. 诗人在本诗中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借景抒情;前两联描写夏日田园山村宁静优美、清凉惬意的风光,
表达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烘托自己归隐后的清闲心境;
②对比反衬;颈联以闲居度日与出仕做官便不能精心雕琢文章进行对比,反衬心境安闲、轻
松、愉悦,流露出对目前生活的满足之情;
③用典抒情;尾联反用白居易“汉庭卿相”的典故,称自己“不遇何妨”,表达自己愿意远
离官场,终老乡间的归隐之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 19 -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 项,“村里低矮的草屋聚敛在一处”错误,颔联“幽花避日房房敛”中的“房房”,根据下
句“叶叶香”的对偶可以推测,并非指“房屋”,而是指花房,即“花冠”“花心”,“敛”
指聚拢,朵朵幽花为躲避烈日暴晒而把花瓣聚拢在花心。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
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枣径瓜畦经雨凉”一句,写出田园特有的风光,枣树荫庇的小路,种满瓜果的田地,在雨
后一片清凉,而“白衫乌帽野人装”的诗人在田园之中,满心惬意;“幽花避日房房敛,翠
树含风叶叶香”紧扣题目“夏日”,写出日光强烈,花心紧敛,微风轻拂送来草木清香的情
景,显得安静娴雅,流露作者对村庄风光的喜爱之情,也透露出作者归隐时的闲适悠然心境,
这是借景抒情;
“养拙久斑藏姓氏,致身安事巧文章”把自己隐居守拙与“致身”无暇写好诗文进行对比,
以出仕忙于公务来反衬归隐的愉悦轻松之情;
“汉庭卿相皆豪俊,不遇何妨白发郎”一句,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反用白居易为无人引荐而
苦闷的典故,来表达即使“不遇”,也对自己这个“白发郎”毫无妨碍,有远离官场,终老
山村的意愿。
【点睛】诗歌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
情、借事抒情、借古讽今;其中应用最多的便是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中,有即景抒情(即选取眼前所见景物即兴抒情)、借景抒情(为表达某种特定情感
而有意识地选取含有那种情感的景物来抒情,如杜鹃——思归、柳树——离别等)、移情于景
(将人的情感转移到景物之上,写景物有了某种情感,通常都用了拟人手法,如本诗中“长
江悲已滞”)、融情于景(在景物描写中没有表达作者情绪的字词,但景物本身所蕴含的特点
已烘托出作者的情感,如凄凉景象往往代表心情悲伤,秀美景色往往表示作者喜爱赞美之情
等)
这些手法并非泾渭分明,常会混合使用,总之,“一切景语皆情语”,考生要注意把握景中
所含之情,才能将顺利答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 20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一个人的目标越是远大,需要的时间、积累也就越多,如果你的目标是千里,那么就要
像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
(2)生活中,错误和失败并不可怕,但我们要学会“及时止损”,正如屈原《离骚》中的
“______,______”那样,趁着迷途没有走远,要及时掉转车头。
(3)人的心灵常在自然中得以洗涤。欧阳修在《岳阳楼记》中写道,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月影宛如水中玉璧,金色的波光之中,渔夫唱和的歌声悠悠地起来了,这时你若登上岳阳楼,
“______,______”。
【答案】 (1). 适千里者 (2). 三月聚粮 (3). 回朕车以复路兮 (4). 及行迷
之未远 (5). (则有)心旷神怡 (6). 宠辱偕忘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适、聚、朕、复、
兮、怡、旷、偕。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的文艺生活更多地和“云”联系了起来。春节期间,《囧
妈》 ,引发了多部电影从院线上映改为网络上映的热潮。这虽然引起了行业内的一些
争议,但敏锐的行业观察者却发现它或将是撬动电影业的一次变革。接着,又有“云录
制”“云合唱”“云演奏”等,经常 报端。几天前,央视特别节目《致敬最美的她》
中的跨屏器乐合奏《第三交响曲:英雄》,就是演奏者在不同场合同时完成的一次“云合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这种“云创作”模式及其带来的“云文艺”,预计将变得更加
普及。这不但和创作者对“互联网+文艺”规律的掌握不断深入有关,而且和欣赏者网络赏艺
的经验不断丰富有关。
新冠肺炎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深刻的改变。就文艺而言,( ),也让我们发
- 21 -
现,一种以科技为依托的文艺新力量正在 。能否用好这股力量,既取决于如何把多年
来 的线下创作模式移植到网络空间并加以创新,更有赖于深入研究文艺的互联网语法,
提高在线调集、统筹文艺创作资源和节奏的能力,让文艺自如地穿梭在人间与“云”端。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马当先 见诸 生长 行之有效
B. 首当其冲 见诸 生长 上行下效
C. 首当其冲 见之 滋长 行之有效
D. 一马当先 见之 滋长 上行下效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虽然引起了行业内的一些争议,但敏锐的行业观察者却发现它或将撬动电影业的一次变
革。
B. 这虽然引起了行业内的一些争议,但行业观察者却敏锐地发现它或将是撬动电影业的一次
变革。
C. 虽然这引起了行业内的一些争议,但行业观察者却敏锐地发现它或将是撬动电影业的一次
变革。
D. 虽然这引起了行业内的一些争议,但敏锐的行业观察者却发现它或将撬动电影业的一次变
革。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对文艺的改变
B. 它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对文艺的改变
C. 它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身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下的新文艺
D. 我们更深刻地看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对文艺的改变
【答案】17. A 18. C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本题考查范围包括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成语。实词考
查的重点是近义词的辨析。辨别近义词在范围大小、词义轻重、适用对象和语体色彩上的区
别以及用法上的区别。在近义词中,又以考既常用又易错的词为主。虚词考查的重点是副词、
连词、介词的正确使用,尤其要注意相近的词语在词义上特别是用法上的细微差别。成语考
查一般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对成语的确切意义要有比较细致的把握,防止望文生义;二是考
- 22 -
查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并根据语境选择成语的能力。
“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这里是指《囧妈》走在业界前面,应用“一马
当先”,排除 B 项、C 项。
“见诸”中“诸”是兼词,“之于”的意思,所以“见诸”意为“见之于”,所以我们要么
说见诸报端,要么说见之于报端,故排除 D 项;
“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滋长”一般比“生长”文雅,这里使用通俗的
“生长”更符合语体色彩。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上行下
效”,意为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根据语境是指把实行起
来有成效的线下创作模式移植到网络空间并加以创新,用“行之有效”。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解答此题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
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
法,看有没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
病句。特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
等。3.紧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主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
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位置不当,复句中,主语不一致,关联词“虽然”应放在
主语“这”前面,排除 A 项、B 项。一是状语位置不当,“敏锐”应该修饰“发现”,排除 D
项。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生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
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由上文“新冠肺炎给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深刻的改变。”可知这里的主语应该是“新冠肺炎”,为避免
重复,用“它”指代,排除 A 项、D 项。同时根据后文“也让……”的句式,可知这里应用
“让……”的句式,也可以排除 A 项、D 项。B 项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对文艺的改变”
更好地承接上文“带来了深刻的改变”,所以排除 C 项。
- 23 -
故选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20 世纪 60 年代,加纳共和国曾送给周总理一种珍贵的植物,据说它的果实有如魔术师般
的魔力,能让人不畏酸苦。著名诗人艾青在诗里写道:“吃了神秘果,再吃黄连不苦,吃了
神秘果,再吃什么都甜。”①______?原来,神秘果含有一种变味蛋白酶,又称神秘果素,
虽然它不能真正改变食物的味道,②______。当神秘果素进入口腔后,会广泛分布在舌头的
味蕾细胞膜上,它能关闭舌部分辨酸、涩、苦、咸的味蕾,③______。这就是为什么食完神
秘果后,吃嘛嘛香的道理了。
【答案】 (1). 为什么神秘果会有如此魔力呢 (2). 但却可以改变人的味觉 (3).
开放主管甜味的味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
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还要注意题干的字数要求。
①是个问句,从后文“原来,神秘果含有一种变味蛋白酶……”可见,是在解释神秘果“果
实有如魔术师般的魔力,能让人不畏酸苦”“再吃什么都甜”的原因,那么此处问句就是问
为什么“神秘果”有能让食物变甜的魔力,概括为“为什么神秘果会有这种魔力”;
②根据前文“不能真正改变食物的味道”,可知,这一句要填“但它却能改变”的其他东西;
从后文“它能关闭舌部分辨酸、涩、苦、咸的味蕾”可见,它不能改变食物本身的味道,改
变的就是味道的接受通道——味觉;因此此处填写“却能改变人的味觉”;
③“关闭舌部分辨酸、涩、苦、咸的味蕾”,只能让人尝不到“酸涩苦咸”的味道,而神秘
果的特点是“再吃什么都甜”,足见它除了“关闭”其他味蕾,还开放了“甜味”的味蕾,
概括为“开放主管甜味的味蕾”。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
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
制。解答本题的正确步骤应是:①阅读——认真阅读语段,确定文段中心意思;②推导——
将文段划分层次,做到瞻前顾后;③检查——得出答案后应代入原文,最终求得语句连贯。
21.下面是某市针对“确诊病例清零,是否还需要戴口罩”的问题写给市民的公告。其中有五
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我市多日没有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让好多市民觉得疫情好像已经过去,再加上春暖花
- 24 -
开,大伙儿都觉得口罩可以不戴了。对此,我市疾控中心专家认为,戴口罩这个状态可能还
要维持 1 到 2 个月。对于必须出门上班的市民,疾控中心警告必须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切
忌不要聚集,不要在外溜达;对于非必要出门上班的市民来说,在口罩仍处于紧缺状态的当
下,应少出门或者尽量不出门。
【答案】①“大伙儿”改成“大家”;②“警告”改为“建议”;③“切忌”改为“切记”;
④“溜达”改为“逗留”;⑤删去“来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以及辨析、修改病句。解
答本题,注意审题。题干已经提示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所以重点关注词语。同时“要求修
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也暗示我们要注意语意是否准确,语体风格是否符合(如文
中“大伙儿”、“溜达”过于口语化,应分别改成“大家”、“逗留”)。同时也要注意是否
有病句。“疾控中心警告必须戴好口罩”中“警告”一次语义过重,改为“建议”更委婉。
“切忌不要聚集,不要在外溜达”属于否定不当,双重否定变成肯定了,“切忌”改为“切
记”。“对于非必要出门上班的市民来说”,主客体颠倒,删去“来说”。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柳叶刀》发文认为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时间为 2019 年 12 月 1 日。
中国官方通报新冠肺炎武汉最早发病日期为 2019 年 12 月 8 日。
2020 年 1 月 16 日,世卫组织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调至“高风险”。
2020 年 1 月 21 日,美国确诊首例新冠病例。
2020 年 2 月 28 日,英国发现首例境内新冠肺炎感染者。
……
截至 2020 年 6 月 14 日,中国新冠肺炎患者累计 84731 例,美国患者累计超过 200 万例,
海外患者总数累计超过 780 万例。
上述材料带给你什么启发?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在全球青年论坛上发言。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全球疫情面前,团结合作是唯一的取胜之道
尊敬的各位阁下、朋友们:
- 25 -
大家好!非常感恩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发言,我发言的主题是《全球疫
情面前,团结合作是唯一的取胜之道》。
截至 2020 年 6 月 14 日,中国新冠肺炎患者累计 84731 例,美国患者累计超过 200 万例,
海外患者总数累计超过 780 万例。
疫情是面镜子,映照出世界的真实面目和人性的善恶美丑。回顾全球战“疫”的百日历
程,带给我们诸多反思和启迪,既有感动与感慨,也有无奈和叹息。
我们看到,应对疫情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不同的战“疫”成效。把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放
在最高位置,以最大的政治意愿和最坚定的决心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战“疫”,就能及时控制
疫情发展。相反,无视他国成功经验,置科学结论和事实真相不顾,企图通过把疫情政治化、
对他国污名化达成自身不可告人的目的,只会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窗口,加剧疫情蔓延,让
更多无辜生命消殒。
我们看到,推责甩锅无益于抗击疫情,只会撕裂共识,害人害己。大疫当前,一些西方
政客不把精力放在抗疫上,而是挖空心思地造谣生事,煽动对立,构陷他国,捞取政治利益。
从“病毒源头论”“责任论”到“赔偿论”“赎罪论”,层出不穷的荒唐论调不仅挑战人类
的道德底线,也为全球战“疫”添堵。作为全球抗疫行动的重要协调者,世卫组织也被卷入
恶意指责的漩涡,部分资金来源中断,抗疫精力和实力受挫,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疫情中,我们同样看到团结和协作带来的强大正能量。近日,世卫组织与其全球合作伙
伴共同启动名为“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的国际合作倡议,以加速新冠肺炎相关疫
苗、诊断工具和治疗工具的研发、生产和公平分配。欧盟、中国等积极捐款。不少国际组织
和国家代表表示,任何人的感染都是人类的感染,“只有所有人的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
中国作为最早遭受疫情侵袭的国家之一,举全国之力阻击疫情,为全球抗疫做出巨大牺
牲和贡献,同时尽己所能驰援 100 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派出医疗专家队伍指导和帮助
众多国家战“疫”。在这场全球性灾难面前,中国把命运与共和人道主义放在首位,彰显一
个负责任大国的品格和担当。
或许,这次“大流行”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之一是: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人类是命
运共同体。疫情面前,团结合作是唯一的取胜之道,分裂对立只能给病毒以可乘之机。作为
青年人以及青年代表,让我们汲取经验教训,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早日驱散病毒阴霾,拥
抱美好明天!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 26 -
【详解】(一)审题:本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针对现实类材料的特点,首先审材料,在
阅读材料时要与现实联系起来深入思考。本则材料列举了从首例新冠肺炎确诊到全球蔓延的
事实,考生可以思考面对全球疫情,我们应如何做。可以从大国担当、青年的使命与责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等角度立意,也可以从面对疫情,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心的角
度立意。还可以反向批驳某些为战“疫”添堵的做法,如推责甩锅、置人民利益于不顾等行
为。也可以从中美新冠肺炎患者的数据对比,结合两国应对疫情的措施中思考给我们的启示。
同时要注意文体,题目要求写发言稿,注意发言稿的形式,前面写称呼、问候语。称呼顶格
写,问候语空两格。正文之前最好有一些客套话,比如“很荣幸作为代表发言”等,结尾要
有类似“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这样的结束语。还有要注意场合(全球青年论坛)、身份
(青年代表)。
(二)立意:
1、同舟共济,抗击疫情 2、全球抗疫,有你有我 3、全球疫情防控中的大国担当 4、透过疫情
看世界 5、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三)素材:
1、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
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还对全球经济、金融、政治产生巨
大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
表重要讲话,强调“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
作”,提出“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
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四点倡议,为全球凝聚起战胜疫情强
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给出了中国方案。
2、世界安全,中国才安全;中国安全,世界更安全。对于国外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感同
身受,主动对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向全球分享病
毒全基因序列信息,同有关国家分享防疫和救治经验,加强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国际合作,
向其他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据 3 月 31 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的
消息,中国政府已向 120 个国家和 4 个国际组织提供了包括普通医用口罩、N95 口罩、防护服、
核酸检测试剂、呼吸机等在内的物资援助。
3、人的全球化进程,呼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通话时所说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
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
- 27 -
不断带来新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4、国际合作不是选择而是必然。面对疫情,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
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
5、“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防控疫情不可能速战速决,我们要
做好应有的心理准备,同时,也要坚定必胜的信心。疫情当前,我们是命运共同体,也是责
任共同体。只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群策群力、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
与病魔较量,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这场硬仗的胜利。
(四)写作思路:本文首先列举数据,指出应对疫情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不同的战“疫”成效,
令人信服。然后从反面论证推责甩锅无益于抗击疫情,只会撕裂共识,害人害己。接着正面
论述团结和协作的积极意义,先破后立,发人深省。然后以中国为例,列举了中国的“大国
担当”,中国为世界防疫做出了重大贡献。最后呼吁疫情面前,团结合作!整个论述铿锵有
力,水到渠成!
- 28 -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2021-06-0415页
- 【语文】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06-0422页
- 语文卷·2018届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2021-06-0414页
-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2021-06-0326页
- 语文卷·2018届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2021-06-0313页
-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高2021-06-0311页
- 语文卷·2018届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2021-06-0316页
- 语文卷·2018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2021-06-0315页
-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适应2021-06-0313页
-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2021-06-03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