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 KB
  • 2021-06-04 发布

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蝶恋花2Word版含答案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 14 蝶恋花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基础知识 1.《蝶恋花》选自《 》。作者 ,字 , 词人。他在《浣溪沙》 中有两句广为传颂的名句,它们是 ,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场.(chǎng)所 逮.(dài)捕 疾风劲.(jìng)草 B. 应.(yìng)届 贿赂.(lù) 飒.(sà)爽英姿 C. 功绩.(jì) 星宿.(sù) 揆情度.(duó)理 D. 谈吐.(tù) 麇.(qún)集 短小精悍.(hàn) 3.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首屈一指 毛骨耸然 义愤填膺 劳动锻练 B.励行节约 一枕黄梁 妄费心机 通宵达旦 C.堰苗助长 结局园满 不可思议 一劳永逸 D. 记忆犹新 乔装打扮 顷刻之间 罄竹难书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犯了错误,不要讳疾忌医....,应当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检查,坚决改正。 B. 他既已认错,就不为已甚....,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吧。 C.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D.“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也是一种明哲保身....的错误想法。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之手。 B.孔繁森的名字已家喻户晓,对大家都不陌生 C. 日子长了,老王一家对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就像自己家里人一样。 D.无论老师和学生,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6.从文后的选项中,选出最适合的一项作为该语段的结尾。 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苏醒了。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年 轻的垂柳,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____________。 A.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B.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C.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D.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二、语段精读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7.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答: 8.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 什么意味? 答: 9.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答: 阅读四五两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回答问题。 10.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答: 11.“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答: 12.“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答: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 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3.古典诗词特别讲练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 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 14 蝶恋花 1.《全宋词》 晏殊 同叔 北宋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A(B 项“应”C 项“宿”D 项“吐”) 3.D(A 项“耸”应为“悚”,“练”应为“炼”B 项“励”应为“厉”“梁”应为“粱”“妄” 为“枉”;C 项“堰”应为“揠”“园”应为“圆”) 4.C(“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5.A(B“对大家”后加“来说”;C 句不明确,“就像”前加“待他们”;D“无论”与“和” 不搭配,“和”应为“或”。) 6.D(本题主要考虑,填入的句子要与前文的句式结构一致,形成排比句,故排除 A、B、C 三项。) 7.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 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 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 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8.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 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 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 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 9.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 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 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 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 《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 10.“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 “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 11.“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 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 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12.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以上抒写 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 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 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 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13.【解析】整体把握词意是前提,从“长亭更短亭”句中可知全词表现一种思念之愁,在 这种愁苦心情的作用下,一切都蒙上了孤苦、寂寥的色彩,“山”是“寒山”,“碧”也是伤 心的。那种等人不来,望人不见的心情在一个“空”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 更加鲜明。 14.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 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 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