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2.00 KB
  • 2021-06-04 发布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 4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代诗歌鉴赏 — 表达技巧 目标指向 1. 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及相关术语。 2. 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⑵ 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⑶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提问方式 ⑴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表 达 技 巧 1. 表达方式 2. 修辞手法 3. 抒情方式 4. 表现手法 5. 行文结构 表达技巧的分类 表达方式 叙述 描写 : 细描 白描 议论 抒情 :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说明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 对偶、双关、设问、反问、 互文、通感、用典 对比 衬托等 其他表现手法 其它写作技巧: 象征 烘托 渲染 联想 想象 点面结合 欲扬先抑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 结构技巧 卒章显志 层层铺垫 首尾照应 开门见山 先景后情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指出 下面这首诗所 用的表达 方式。 例: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叙事) (议论) (抒情) 记叙、议论、 抒情 、描写    赋得暮雨 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分析是否恰当? 尾联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织起来,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色巧妙地结合起来。 诗人在尾联爆发了自己的感情,一改含蓄, 直抒胸臆, 又用一个“比”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使情与景妙合无缝。 记叙、议论、 抒情、 描写       如 梦令   李 清照 昨夜 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 卷帘 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 绿肥红瘦。 分析 是否恰当: 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出对春光留恋和惋惜的伤感情绪。 不是 直抒胸臆 , 而是以 曲折婉转 的笔法勾勒了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白 描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 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白描 种豆南山下 ,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 带月荷锄归。 故人具鸡黍 ,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 青山郭外斜。 1. 描写的角度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数只船横 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色: 香: 形: 声: 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记叙、议论、抒情、 描写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 环境或者事件的某一局部 , 某一特征 , 某一细微之处的具体的深入的描写 . 细节描写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 “又开封”。作者客 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 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 ,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 浓浓的乡思 。 常见的修辞 1. 比 喻 : 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 手法 , 以 达到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 效果 。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 绦。 不知 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作用: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 2. 借 代 : 是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它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任何事物。 征 人怨    柳中庸 岁 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 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思考 :第二句诗用了什么手 法? “马策” 和 “刀环” 都运用了 借代 的修辞手法,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3. 拟人 : 它使得 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新 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 偷开 门户又 翻书 。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山园小梅 北宋 ·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 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 中颔联最为著名,颈联也常为人称道,试从修辞方法上分析其妙处。 颈联纯属虚写,用“偷眼”这一拟人化的动作和“断魂”的假设进一步衬托出梅的风情,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体现了诗人极丰富的想象力。 4. 夸张 : 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5. 对 比 : 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越中 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 飞。 诗中前三句描写 昔日繁荣 和最后一句描写 今日冷落荒凉 形成强烈的 对比 ,使读者感受得特别深切 , 蕴含了诗人世事变幻无常的深沉的历史思考。 ( 1 ) 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 分析。 ( 2 )两首诗词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都 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 查  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两首诗都采用了 对比 的手法,也都表达了极为相似的 物是人非的感慨 。 ( 得分点 )崔诗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 “ 去年”寻春偶遇 和 今日重寻不遇 ,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 惆怅 ,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得分点 )欧阳修词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 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 直接表现出来。( 得分点 ) 6. 用典 :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1 )用事 ——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如:辛弃疾 《 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 》 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 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 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 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感情。 ( 2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 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如:姜夔 《 扬州慢 》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 ” 引用 杜牧的 诗句 ,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写。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诗中写到羊公碑,试分析其作用。 作用 :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 和个人愿望等。 引用典故,从登高所见到读到羊公建立的功业,慨叹时间飞逝,表达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和愁苦。 7. 互文 :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 , 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 王维 《 送梓州李使君 》 秦时明月汉时关 —— 王昌龄 《 出塞 》 主人下马客在船 —— 白居易 《 琵琶行 》 8. 双关 :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利用词的多义和多音的特点,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 “同根生” 既是指豆与豆萁是 同根生 ,又是指曹植与曹丕是一母所生的 同胞兄弟 ,曹植借此来表达对曹丕不顾兄弟之情,手足相残的行径的强烈愤慨和控诉。 “晴”暗指感情的“情”。 运用 谐音双关 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 赋 比兴 通俗地讲, 比就是比喻 ,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就是起兴 ,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 ,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如 《 诗经 . 氓 》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第三章首句)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比兴: 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注: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 《 诗经 》 。 例 2 《 关雎 》 首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比兴,说明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例 3 《 孔雀东南飞 》 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使人不禁从 美禽恋偶 联想到 夫妻分离 , 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了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 赋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 《 诗集传 》 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 箜篌 , 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 玳瑁 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12.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 (7 分 )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 :① 选自 《 诗经 • 周南 》 ,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 : 车前 ( 草名 ) ,可食。    ②薄、言 : 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 : 得到。    ④掇 : 摘取、拾取。    ⑤捋 : 成把地握取。    ⑥袺 : 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 : 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 《 诗经 》 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 (1 分 )    ②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2 分 )    答 :       ③ 前人读这首诗说 : 反复讽咏, " 自然生其气象 "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 请概括描述。( 4 分) 12.(7 分 )    ①(1 分 ) 赋 【 评分参考 】    本题答案具有唯一性,凡不答 “ 赋 ” 者皆不得分。    ② (2 分 ) 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 评分参考 】    只要涉及动词或动作的变换即可得分。仅答其他内容不得分。    ③ (4 分 ) 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 评分参考 】    劳动、唱歌、欢快是答案的三个要点,只要答出这三个要点的意思即给满分,    要点不全者酌减 1-2 分,与这三个要点无关的回答不得分。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1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 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3 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4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蛙声十里出山泉 踏花归去马蹄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 一、二句实写景 ,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 《 梅花落 》 曲调啊! 三、四句写虚 ,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写出了他们的 浓浓的思乡情 。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 诗中的 “野草”、“夕阳”、“燕” 等是 实景 ,而 六朝古都的繁华 是 虚景 。我们从中不难 想像 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 表达了作者 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的 感慨 。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答题示例 早 行 陈 与义 露 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 明。 寂寞 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 : 此 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有何效果 ? 这 首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 步骤一 )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 明亮, ( 步骤二 ) 反衬 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 步骤三 )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现 了心中由 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 ( 步骤四 ) 。 结论: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四步走 1 、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如借景抒情,白描,工笔细描,拟人,动静结合等, 给 1 分) 2 、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 (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给 1 分) 3 、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 (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等, 2 分) 4 、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 2 分) 注: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较好的一种给分。要点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 1 分。 一、试题传真: 08 年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 6 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来打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 761 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参考答案 1 : 这首诗景中含情 ( 1 分)。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的活动 。( 1 分) 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 2 分)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 2 分) 参考答案 2 : 这首诗借景抒情 ( 1 分)。 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 ( 1 分)。 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 ( 2 分) 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 2 分) 四、典型答例分析 1 、 作者用了白描及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由远及近,先写茅斋矮小,江上燕子频频飞来筑巢,又写了燕子衔来的泥点弄赃了琴书,以及小飞虫到处能碰到人身上等细节,突出了草堂的简陋与条件的艰苦,抒发了作者在简陋条件下仍不忘修养自身,安贫乐道的思想与淡淡的寂寞无奈之情 2 、作者用了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江上燕子频繁到自己低矮的茅斋中作客的活泼可爱的景况,抒发了自己悠然闲适地生活。 ( 1 、 2 皆为满分卷) 3 、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打是人才有的动作,此处用在飞虫身上,显然是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故来频”、“点污琴书时情趣盎然的情景,突出了作者怜爱愉悦的心情。 4 、诗人作了白描手法,三言两语既写出了草堂的生活,在诗中“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就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场景。这样写诗句通俗易懂,清新自然,将生活环境场景重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并且轻松的心情。 ( 3 为满分卷, 4 为五分卷) 5 、本诗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江上的燕子因为茅斋很低就飞来停在上面,琴和书内都有了泥点则引来飞虫。 6 、采用了联想、寓情于景的手法,描写了低矮茅,燕子,泥点,飞虫,好比世间污浊的人和事,影响着独居草堂的诗人,起到了耐人寻味、意境深远的作用。 7 、作者住在草堂时,看到燕子经常飞来,并衔着泥污,表达了作者看到官场的贪污而远离,抒发作者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 5 为两分卷, 6 为一分卷, 7 游离题目之外盲目作答,为零分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