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00 KB
  • 2021-06-04 发布

2018-2019学年安徽省皖东县中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皖东县中联盟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神话对于传承、巩固和增强其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曾指出,神话原生性地表达着民族精神中最稳固最恒定的部分,承载一个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在《诸神纪》里,无论是创世大神盘古、大母神女娲,还是尝百草的神农氏,或者射日的大羿,都体现了一种不畏艰险、为了人类福祉而自我牺牲的悲剧意味和崇高之美。‎ 可以说,正是凭借不畏艰险的生存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延续几千年不绝,并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作为族群意志的民族精神、民族传统之外,神话还与“人类内心底层的问题,人类内在的奥秘”相关。神话学大师坎贝尔曾指出,读神话可以发现许多人类的共通处:人类需要呼唤久违的神性,需要借由神话以接近永恒,需要透过神话以洞悉生命的奥秘。与史家和儒家典籍中被历史化的温文尔雅、“伟光正”的诸神形象不同,《诸神纪》里描绘的上古诸神大多充满野性之美和伟岸之力:喜欢追着自己尾巴跑的混沌、半人半蛇的女娲、人首豹尾的西王母、铜头铁额的蚩尤……这些朴素的形象和他们身上那种气吞山河、震天撼地的力量体现了先民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对自然、生命、神性之力的崇拜和讴歌。阅读这样本然面目的上古神话,可以体会原始先民深厚的情感体验,从而缓释压力,抚慰心灵创伤,找到生命的动力。而中国上古智慧通过作者的“掰扯”,也得到了生动而又不乏深度的呈现:混沌神话所体现的中国人混融无间的宇宙观,上古神树的故事背后体现的中国人万物有灵的自然观,南楚大司命神话背后体现的“方生方死,生死一体”的生命观等等。‎ 可以说,中国古代神话拥有高远而深刻的文化内质和精神内涵,理应成为一种优秀的国民文化教育资源。在《诸神纪》导言部分,严优用充满激情的笔调写道:“身逢一个科技理性至土的时代,神话始终‘为人类提供着返归自身的航向与能力,(叶舒宪)。只要回到神话那里,我们终将获得重塑与再造文化筋骨的力量;我们终将平心静气、修复疮痍,放下包袱、满血复活。”神话是我们的根,离开了神话的民族,就像古希腊神话里的安泰,失去了大地之根的滋养和护佑,生命终将委顿。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历程中总有神话相伴;愿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能从神话中找到前行的动力和勇气。这是《诸神纪》的作者奉献给这个世界的一份美好的心愿。‎ ‎(摘编自闵艳芸《中国上古神话,我们的文化基因——读严优<诸神纪>》,2018年2月11日《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神话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基因,表达着民族文化中最恒定最稳固的精神。‎ B. 如果一个民族拥有自己的神话,那么对其传统文化的传承、巩固和增强意义重大。‎ C. 《诸神纪》中的诸多故事角色,体现了不畏艰险和为了人类而自我牺牲的精神。‎ D. 上古神话中的作者在神话中生动而又有深度地阐释了中国上古时期的智慧。‎ ‎2. 下列对原文相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详细论证了中国古代神话的重要意义,接着对国民文化教育提出了建议。‎ B. 文章采用并列结构,从三个维度论证中国古代神话的意义,论证有详有略。‎ C. 文章主要使用了例证法,大量列举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形象,增强了说服力。‎ D. 作者用发展的眼光,挖掘神话的时代价值,使传统神话生发出现实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神话是优秀的国民文化教育资源,因此具有高远而深刻的文化内质和精神内涵。‎ B. 《诸神纪》里的神话故事,既有悲剧美和崇高美,又具有野性美和伟岸之力。‎ C. 对一个民族而言,神话是上古时期的人类智慧遗存,是世代相传的文化记忆。‎ D. 阅读《诸神纪》,孩子能有神话相伴,成年人能找到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D 项,“上古神话中的作者在神话中生动而又有深度地阐释了中国上古时期的智慧。”错误,张冠李戴,其一,原文第2段中“《诸神纪》里描绘的上古诸神大多充满野性之美和伟岸之力:……而中国上古智慧通过作者的“掰扯”,也得到了生动而又不乏深度的呈现”,此处的作者指的是《诸神纪》的作者严优,而不是“上古神话的作者”;其二,中国上古智慧是严优通过对诸多神话故事的分析,概括而呈现出来的,并不是上古神话的作者阐释的。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次,明确文中的论点、论据、及其论证方法,然后浏览选项逐个分析判断。B项,“文章采用并列结构”错误,由原文第2段“可以说,正是凭借不畏艰险的生存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延续几千年不绝,并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作为族群意志的民族精神、民族传统之外,神话还与‘人类内心底层的问题,人类内在的奥秘’相关”可知,前两段论证中国古代神话的意义是两个分论点,由原文“可以说,中国古代神话拥有高远而深刻的文化内质和精神内涵,理应成为一种优秀的国民文化教育资源”“这是《诸神纪》的作者奉献给这个世界的一份美好的心愿”可知,第3段以前两段为基础过渡到谈神话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所以文章应是层进结构。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浏览选项,然后结合文本确定相关区域,结合作者的观点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加以分析。A项,“因此具有高远而深刻的文化内质和精神内涵”错误,由原文第3段中“中国古代神话拥有高远而深刻的文化内质和精神内涵,理应成为一种优秀的国民文化教育资源”可知,“中国古代神话拥有高远而深刻的文化内质和精神内涵”是原因,因果倒置。B项,“又具有野性美和伟岸之力”错误,由原文第2段中“《诸神纪》里描绘的上古诸神大多充满野性之美和伟岸之力”可知,原文为“大多充满野性之美和伟岸之力”,以偏概全。D项,“孩子能有神话相伴,成年人能找到前进的动力和勇气。”错误,混淆了必然或或然,由原文第3段“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历程中总有神话相伴;愿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能从神话中找到前行的动力和勇气”可知,原文中的两个“愿”字,表达的是一种希望,而不是阐述一种必然性。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盐业管理体制虽几经变迁,但总的基调仍是政府主导的计划管理方式。‎ ‎1996年5月27日,国务院197号令发布《食盐专营办法》。此后,在以专营形式加强食盐管理的同时,工业盐逐步实现了市场化管理。‎ 食盐专营制度在确保市场合格碘盐供应、提高碘盐覆盖率和食用率、消除碘缺乏病、稳定盐价、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仅用十年时间即实现了“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得到广泛赞誉,被联合国有关组织评价为“世界的典范”和“里程碑式的成就”。‎ 食盐专营制度在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市场区域分割,造成流通环节过多,经营效率较低;二是产销矛盾突出,制盐企业与批发企业市场地位不平等;三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四是制约了行业的创新发展,专营条件下的专营企业过于依赖专营,创新动力不足。‎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盐业产销总量、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国外市场拓展方面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盐业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够。我国盐业总体呈现产大于销的格局,由于近年来全国盐的总消费和两碱用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减弱,市场需求有限,以致制盐企业开工率明显不足。‎ ‎(摘编自2017年6月8日《国资报告》,《以自身改革确保“两个安全”》)‎ 材料二:‎ ‎(图片《中国盐业杂志》2014年8月25日)‎ 材料三:‎ ‎2017年1月1日起,盐业体制改革正式实施,全面放开了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按照《盐业体制改革》工作部署,在盐业协会的协助推进下,目前在食盐电子追溯体系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食盐追溯体系建设是采集记录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与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盐业监管体系,形成法律约束,行政监督,行业规范,社会诚信约束与企业诚信自律有机结合的监管格局是当下盐业诚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摘编自杨易鑫《盐业改革稳步推进追溯与诚信体系筑牢盐改根基》,中国经济网2018年7月3日)‎ 材料四:‎ 盐改之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多品牌高端食盐涌现市场。对此,中盐集团表示,既要为大众提供质量安全、货源充足、随处可见的基础食盐产品,同时精心打造绿色、环保、具有地标意义的优质食盐,积极研发儿童用盐、孕妇用盐、学生用盐、低钠盐等系列产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提倡“少吃盐,吃好盐”,持续推广科学用盐的理念,加大产品创新研发力度,降低居民食盐摄入量。‎ 除了食盐之外,生活用盐也是中盐集团当前重点拓展的领域。目前推出了配合家庭软水机使用的软水盐;还有清洗水果用的果蔬洗涤盐,市场需求很好。‎ 中盐集团还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降低吨盐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向一些产量不能自给的第三世界国家出口原盐;自主研发高端食盐及衍生产品,采取差异化的策略进军海外市场,拓宽我国盐行业生存和发展空间,提高我国盐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摘编自沈美《以“市”利导盐业体制改革推动行业形成新格局》,新华网2018年7月16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二图1可知,我国盐产品消费结构不尽合理,两碱化工用盐占比最大,达到82.2%,使得盐业生产严重受制于两碱化工行业。‎ B. 从材料二图2可知,2010-2013年我国盐进口量持续攀升,且增幅较大,说明国内盐业产能不足,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 C. 从材料二图2可知,盐业体制改革之前,我国的盐出口量很小,并且持续徘徊在较低水平,这与盐业专营制度有一定关系。‎ D. 从材料二图1可知,我国畜牧盐、出口及其他用盐占比和还未达到2%,表明我国应当拓展消费领域,想方设法让更多的盐产品走向世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盐业管理体制几经变迁,但总基调仍是政府主导的计划管理方式,所以2017年1月1日盐业改革之前,我国一直实行盐业专营制度。‎ B. 食盐专营制度利弊各半,其作用是实现了“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受到广泛的赞誉;同时稳定了盐价,有效应对了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 C. 我国制盐企业开工率明显不足,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盐的总消费和两碱用盐消费增长明显减弱,市场需求有限。‎ D. 盐业体制改革实施后,国家全面放开了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极大地调动了生产企业和流通领域积极性,国家对食盐无须也无力监管。‎ ‎6. 结合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实行盐业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答案】4. B 5. C ‎ ‎6. ①可以有效克服原有管理体制、机制的种种弊病;②可以充分激发企业的创新精神,发展特色,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③可以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科学的用盐理念;④可以促使企业提高质量,拓宽市场,使我国盐业走向世界。‎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说明国内盐业产能不足”错误。根据材料二图2可知,“2010-2013年我国盐进口量持续攀升,且增幅较大”,这是事实,但不能据此说明“国内盐业产能不足”,据材料一可知,“我国盐业总体呈现产大于销的格局”,但因种种原因企业开工率不足,产能严重过剩。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曲解文意,“2017年1月1日盐业……盐业专营制度”错,我国是从1996年5月27日起开始实行《食盐专营办法》,即食用盐(包括口食盐和食品加工用盐)专营制度,而非针对整个盐业,也非“一直”实施。‎ B项,无中生有,文中并无“食盐专营制度利弊各半”的说法,原文的表述是“食盐专营制度在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D项,“国家对食盐无须也无力监管”曲解文意,依据文意,盐业体制改革实施后,国家只是改变了对食盐生产和流通的管理方式,绝非“无须也无力监管”。‎ 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2017年1月1‎ 日起,盐业体制改革正式实施,全面放开了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按照《盐业体制改革》工作部署,在盐业协会的协助推进下,目前在食盐电子追溯体系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食盐追溯体系建设是采集记录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与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分析可知,我国实行盐业体制改革,可以有效克服原有管理体制、机制的种种弊病;结合“中盐集团表示,既要为大众提供质量安全、货源充足、随处可见的基础食盐产品,同时精心打造绿色、环保、具有地标意义的优质食盐,积极研发儿童用盐、孕妇用盐、学生用盐、低钠盐等系列产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目前推出了配合家庭软水机使用的软水盐;还有清洗水果用的果蔬洗涤盐,市场需求很好”分析,我国实行盐业体制改革可以充分激发企业的创新精神,发展特色,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结合“提倡‘少吃盐,吃好盐’,持续推广科学用盐的理念,加大产品创新研发力度,降低居民食盐摄入量”分析,我国实行盐业体制改革可以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科学的用盐理念;结合“中盐集团还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降低吨盐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向一些产量不能自给的第三世界国家出口原盐;自主研发高端食盐及衍生产品,采取差异化的策略进军海外市场,拓宽我国盐行业生存和发展空间,提高我国盐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分析,我国实行盐业体制改革,可以促使企业提高质量,拓宽市场,使我国盐业走向世界。‎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往事 沈从文 这事说来又是十多年了。‎ 算来我是六岁。因为第二次我见到四叔时,他那条有趣的辫子就不见了。‎ 那是夏天秋天之间。妈怕我到外面乱吃东西,每天都要我靠到她身边坐着,除了拿五个小钱到道门口去买士元的凉粉外,剩下便都不准出去了!至于为甚又能吃凉粉?那大概是妈知道士元凉粉是玫瑰糖,不至吃后生病吧。本来那时的时疫也真凶,听隔壁瑞龙妈说,杨老六一家四口人,从十五得病,不到三天便都死了!‎ 爹好像到乡下江家坪老屋去了好久了,有天忽然要四叔来接我们,大概也就是闻到城里时疫的事情吧。妈也不说什么,她知道大姐二姐都在乡里,我自然有她们料理。只嘱咐了四叔不准大哥到乡下溪里去洗澡。‎ 因大哥前几天回来略晚,妈摸他小辫子还湿漉漉的,知他必是同几个同学到大河里洗过澡了,还重重地打了他一顿呢。四叔是一个长子,人又不大肥,但很精壮。妈常说这是会走路的人。铜仁到我凤凰是一百二十里蛮路,他能扛六十斤担子一早动身,不摸黑就到了,这怎么不算狠!他到了家时,便忙自去厨房烧水洗脚。那夜我们吃的夜饭菜是南瓜炒牛肉。‎ 妈捡菜劝他时,他又选出无辣子的牛肉放到我碗里。真是好四叔呵!‎ 那时人真小,我同大哥还是各人坐在一只箩筐里被四叔担去的!大哥虽大我五六岁,但在四叔肩上似乎并不怎么不匀称。乡下隔城有四十多里,妈怕太阳把我们晒出病来,所以我们天刚一发白就动身,到行有一半的唐峒山时,太阳才红红的。到了山顶,四叔把我们抱出来各人放了一泡尿,我们便都坐在一株大刺栎树下歇憩。那树的杈桠上搁了无数小石头,树左边又有一个石头堆成的小屋子。四叔为我们解说,小屋子是山神土地,为赶山打野猪人设的;树上石头是寄倦的:凡是走长路的人,只要放一个石头到树上,便不倦了。但大哥问他为什么不也放一个石子时,他却不作声。‎ 他那条辫子细而长正同他身子一样,我伸出手扯着他辫子只是拽,“芸儿,莫闹!扯着我不好走!”他总是和和气气这样说。‎ ‎“四满①,到了?”大哥很着急地这么问。‎ ‎“快了,快了,快了!芸弟都不急,你怎么这样慌?你看我跑!”他略略把脚步放快一点,大哥便又嚷摇得头痛了。‎ 他一路笑大哥不济。‎ 到时,爹正同姨婆五叔四婶他们在院中土坪上各坐在一条小凳上说话。姨婆有两年不见我了,抱了我亲了又亲。爹又问我们饿了不曾,其实我们到路上吃甜酒、米豆腐已吃胀了。‎ 上灯时,方见大姐二姐大姑满姑②各人手上提了一捆地萝卜进来。‎ 我夜里便同大姐等到姨婆房里睡。‎ 乡里有趣多了!既不什么很热,夜里蚊子也很少。大姐到久一点,似乎各样事情都熟习,第二天一早便引我去羊栏边看睡着比猫还小的白羊,牛栏里正歪起颈项在吃奶的牛儿。‎ 我们又到竹园中去看竹子。那时觉得竹子实在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本来城里的竹子,通常大到屠桌边卖肉做钱筒的已算出奇了!但后园里那些南竹,大姐教我去试抱一下时,两手竟不能相掺。满姑又为我们偷偷地到园坎上摘了十多个桃子。接着我们便跑到大门外溪沟边上拾得一衣兜花蚌壳。‎ 事事都感到新奇:譬如五叔喂的那十多只白鸭子,它们会一翅从塘坎上飞过溪沟。夜里四叔他们到溪里去照鱼时,却不用什么网,单拿个火把,拿把镰刀。姨婆喂有七八只野鸡,能飞上屋,也能上树,却不飞去;并且,只要你拿一捧苞谷米在手,口中略略一逗,它们便争先恐后地到你身边来了。什么事情都有味。我们白天便跑到附近村子里去玩,晚上总是同坐在院中听姨婆学打野猪打獾子的故事。姨婆真好,我们上床时,她还每每为从大油坛里取出炒米、栗子同脆酥酥的豆子给我们吃!‎ 后园坎上那桃子已透熟了,满姑一天总为我们去偷几次。‎ 爹又不大出来,四叔五叔又从不说话,间或碰到姨婆见了时,也不过笑笑地说:“小娥,你又忘记嚷肚子痛了!真不听讲——芸儿,莫听你满姑的话,吃多了要坏肚子!拿把我,不然晚上又吃不得鸡膊腿了!”‎ 乡里去有场集的地方似乎并不很近,而小小村中除每五天逢一六赶场外通常都无肉卖。‎ 因此,我们几乎天天吃鸡,唯我一人年小,鸡的大腿便时时归我。‎ ‎(有删改)‎ ‎【注】①四满:四叔,湖南乡人呼叔叔为满满。②满姑:湖南乡人对最小的姑母的称呼。‎ ‎7.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四段写及城里闹“时疫”,既交代了“我”和大哥下乡的缘由,也衬托出下文乡村生活的美好。‎ B. 文章两次写到满姑到后院坎上偷桃子,既突出了满姑的调皮淘气,又反衬了“我”的天真无邪。‎ C. “我”到的乡下自然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可谓“乡村温柔的诗性记忆”。‎ D. 文中画线句运用白描和拟人的写法,形象地突出鸡不怕人的特点;用第二人称“你”,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8. 文章开头提及四叔的“辫子”,文中写四叔担“我”去乡下的途中又两次提及“辫子”,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9. 文章叙述的角度和语言都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案】7. B 8. 示例:‎ ‎①结构上,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②暗示了故事的社会背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③人物上,表现了“我”的淘气和“四叔”的温和;④主题上,歌颂了美好的人情关系,表现了“我”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 ‎9. ①文章采用有限视角,以“我”的所见所闻和下乡经历为叙述线索叙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②叙述语言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如称四叔为“四满”、称小姑为“满姑”,其他的如“一百二十里蛮路”“他一路笑大哥不济”“拿把我”等都是凤凰的地域性方言,增加了文章的乡土气息。③自然质朴的叙述风格。文章语言不矫不饰,娓娓道来,一如作者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一一向读者自然展现,具有冲淡闲远的韵味。‎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又反衬了‘我’的天真无邪”曲解文意,满姑偷桃子主要突出的是满姑对“我”的疼爱,不能理解为反衬了“我”的天真无邪。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中物象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准确把握物象作用的答题角度: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从环境方面思考。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题干问的是“文章开头提及四叔的‘辫子’,文中写四叔担‘我’去乡下的途中又两次提及‘辫子’,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结合“算来我是六岁。因为第二次我见到四叔时,他那条有趣的辫子就不见了”分析,四叔剪去了辫子,暗示了故事的社会背景。结合“我伸出手扯着他辫子只是拽,‘芸儿,莫闹!扯着我不好走!’他总是和和气气这样说”分析可知,表现人物形象,写出了我的“淘气”和四叔的和和气气。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开头提及四叔的“辫子”,文中写四叔担“我”去乡下的途中又两次提及“辫子”,前后呼应,形成对照,体现小说的整体性。表达“我”对美好往事的怀念,歌颂了美好的人情关系,为下文写满姑偷桃、四叔照鱼,姨婆亲“我”,鸡大腿归“我”等表现淳朴的人情关系的事情做铺垫。‎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叙述角度及鉴赏作品语言,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叙述的角度,指讲述故事的视角和立足点。主要有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外视角、内视角等。探究本文的语言特色,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赏析语言特色可分三步走:概括内容、分析语言形式、用形容词表达。分析语言形式方面的具体特点,语言本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整散句、长短句、修辞格、叠音词的运用上。掌握语言特色的词语、通过比较、选择予以定性,积累常见的语言特色的词语。如平实质朴、含蓄隽永、豪放刚健、黯淡凄婉、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幽默讽刺、富丽清新(清新、华丽)、淡雅肃静等。结合具体内容,通过比较,使抽象的语言特色词语与具体内容吻合一致。有限视角一般指小说叙述角度的一种,相对于全知式视角而存在,在作品中,以第一人称出现。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和下乡经历为叙述线索叙述故事,如“我”见识可满姑偷桃、,姨婆亲“我”,鸡大腿归“我”等事情,采用有限视角,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小说中大量运用方言,如“为甚”“摸黑”“四满”等,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增加了文章的乡土气息。以儿童的视角来叙事,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自然质朴的叙述风格。叙写众人之善,更能渲染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使文章在叙述语言上有散文化倾向,带有一种恬淡闲远的韵味。‎ ‎【点睛】小说阅读客观题的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恭仁,本名纶,弘农华阴人,隋司空、观王雄之长子也。隋仁寿中,累除甘州刺史。恭仁务举大纲,不为苛察,戎夏安之。文帝谓雄曰:“恭仁在州,甚有善政,非唯朕举得人,亦是卿义方所致也。”‎ 大业初,转吏部侍郎。杨玄感作乱,炀帝制恭仁率兵经略,与玄感战于破陵,大败之。玄感兄弟挺身透走。恭仁与屈突通等追讨获之。军旋,炀帝召入内殿,谓曰:“我闻破陵之阵,唯卿力战,功最难比。虽知卿奉法清慎,都不知勇决如此也。”‎ 时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等皆受诏参掌选事多纳贿赂士流嗟怨恭仁独雅正自守不为述等所容由是出为河南道大使讨捕盗贼。‎ 宇文化及逆,署吏部尚书,随至河北,为宇文化及守魏县。时元宝藏据有魏县,执恭仁送于京师。高祖甚礼遇之,拜黄门侍郎,寻为凉州总管。恭仁素习边事,深悉羌胡情伪,推心驭下,人吏悦服,自葱岭已东,并入朝贡。俄而突厥顿利可汗率众数万奋至州境,恭仁随方备御,多设疑兵,顿利惧而退走。属瓜州刺史贺拔威拥兵作乱,朝廷惮远,未追征讨,恭仁乃慕骁勇,倍道兼进,贼不虞兵至之速。克其二城,恭仁悉放俘虏,贼众感其宽惠,遂相率执威而降。‎ 贞观初,拜雍州牧,加左光禄大夫,行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五年,迁洛州都督。太宗曰:“洛阳要重,古难其人。朕之子弟多矣,恐非所任,特以委公也。”恭仁性虚淡,必以礼度自居,谦恭下士,未尝忤物。恭仁弟师道,尚桂阳公主,从侄女为巢刺王妃,弟子思敬,尚安平公主,连姻帝室,益见崇重。后以老病乞骸骨,听以特进归第。十三年卒,册赠开府仪同三司、潭州都督,陪葬昭陵,遍曰孝。‎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等皆受诏参掌选事/多纳贿赂/士流嗟怨/恭仁独雅正自守/不为述等所容/由出为河南道大使/讨捕盗贼 B. 时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等皆受诏参掌选事/多纳贿赂/士流嗟怨/恭仁独雅正自守/不为述等所容/由是出为河南道/大使讨捕盗贼 C. 时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等皆受诏参掌/选事多纳贿赂/士流嗟怨/恭仁独雅正自守/不为述等所容/由是出为河南道大使/讨捕盗贼 D. 时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等皆受诏参掌/选事多纳贿赂/士流嗟怨/恭仁独雅正自守/不为述等所容/由是出为河南道/大使讨捕盗贼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侍郎是古代官职,本为宫廷近侍,自唐以后为尚书省所属各部长官的副职。‎ B. 羌胡指我国古代的羌族和匈奴族,亦用以泛称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C. 可汗是古代中原地区对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如匈奴、突厥、女真等族。‎ D. 乞骸骨是古代官员因年老而自请退职的常用语,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杨恭仁善抓要领,为官不苛。在甘州任期,有很好的政绩,让戎夏人民十分安定,被文帝欣赏,文帝在恭仁的父亲面前表扬了他。‎ B. 杨恭仁骁勇善战,战功卓著。在破陵与杨玄感作战,他力战敌军,最终打败并在追击中俘获杨玄感兄弟,因此受到场帝称赞。‎ C. 杨恭仁熟悉边事,御敌有方。在任凉州总管期间,管辖区域都向朝廷纳贡,突厥颉利可汗犯边,他设疑兵防御退敌。‎ D. 杨恭仁效忠朝廷,深受器重。他为朝廷平定了贺拔威的叛乱;太宗将皇族子弟众多的重镇洛阳交给他管辖,且与他的亲人联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惮远,未追征讨,恭仁乃募骁勇,倍道兼进,贼不虞兵至之速。‎ ‎(2)恭仁性虚淡,必以礼度自居,谦恭下士,未尝忤物。‎ ‎【答案】10. A 11. C 12. D ‎ ‎13. (1)朝廷怕路远,没时间征讨他,杨恭仁于是招募一些骁勇的士兵,加快赶路,敌人没有料到他的军队来得这么快。‎ ‎(2)杨恭仁性格谦虚淡泊,平时一定用礼节法度自我约束,谦虚恭敬,把自己的地位放在读书人的下面,从未冒犯别人。‎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参掌”的宾语是“选事”,“选事”不能纳贿赂,因此第一处停顿应该在“选事”后面,这样可以排除C项、D项;‎ ‎“河南道大使”是一个官职,中间不能分开,因此排除B项。‎ 句意:当时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等都接受皇帝诏书参与掌管选拔官吏的事情,很多人接受贿赂,士人感慨怨恨。只有杨恭仁独自清雅正直,能自守节操,不被宇文述等人所容纳,因此出任河南道大使,去讨伐追捕盗贼。‎ 故选A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古代中原地区对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如匈奴”不对。“可汗”是这些民族的人对自己首领的称谓;“匈奴”的首领不称可汗,称单于。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太宗将皇族子弟众多的重镇洛阳交给他管辖”错误,结合原文“太宗说:‘朕之子弟多矣,恐非所任’”分析,意思是说我的子弟虽然多,但没有人能胜任洛阳太守,并不是说这里皇族子弟多,属于曲解文意。故选D。‎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惮”,担心、害怕;“逞”,闲暇;“征讨”,奉命征讨叛逆,出兵讨伐;“乃”,连词,于是;“募”,招募;“骁勇”,骁勇的士兵(形容词作名词);“倍道”,兼程而行,指一日走两日的路程;“虞”,料想;“之”,代词,这么;“速”,迅速、快。(2)“虚淡”,谦虚淡泊;“以”,介词,用;“礼度”,礼节法度;“谦恭”,谦虚恭敬;“下士”,把自己的地位放在读书人的下面;“忤”,冒犯。‎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杨恭仁,本名纶,弘农华阴人,是隋朝司空、观王杨雄的长子。隋仁寿年间,经过多次升迁,被授予甘州刺史。恭仁致力于抓国家大政,不做严苛之事,戎人汉人都安于他的统治。隋文帝对杨雄说:“恭仁在甘州,有很好的政绩,不只是朕任官得人,也是你用做人的正道教导他所致。”‎ 大业初年,转任吏部侍郎。杨玄感作乱,炀帝命令杨恭仁率兵筹划平息,他与玄感在破陵交战,击败了他。杨玄感兄弟脱身逃跑了。杨恭仁与屈突通等人追击并擒获了他们。军队班师回朝,炀帝把他召入内殿,对他说:“我听说破陵之战,全靠你力战杨玄感,功劳没有人能比。虽然我知道你守法清廉做事谨慎,但都不知你如此勇猛决断。”当时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等都接受皇帝诏书参与掌管选拔官吏的事情,很多人接受贿赂,士人感慨怨恨。只有杨恭仁独自清雅正直,能自守节操,不被宇文述等人所容纳,因此出任河南道大使,去讨伐追捕盗贼。‎ 宇文化及狱君叛逆,任用他为吏部尚书,他跟随到河北,替宇文化及把守魏县。当时元宝藏占据了魏县,把杨恭仁抓住送到京师。高祖很是礼遇他,授予他黄门侍郎,不久做了凉州总管。杨恭仁一向熟悉边关事务,很熟悉羌胡一带的人情虚实,对部下以诚相待,大家对他都心悦诚服,从葱岭以东,都入朝纳贡。不久突厥的顿利可汗率领数万军队突然进逼州郡边境,恭仁按照正确的方法防备,多设疑兵,顿利可汗因害怕而退走。他管辖的瓜州刺史贺拔成拥兵作乱,朝廷怕路远,没时间征讨他,杨恭仁于是招募一些骁勇的士兵,加快赶路,敌人没有料到他的军队来得这么快。攻克了其中两座城池,恭仁将俘虏全部释放,敌人感怀他的宽容恩惠,于是一起抓住贺拔威投降。‎ 贞观初年,被授予雍州牧,加封为左光禄大夫,兼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贞观五年,升任洛州都督。太宗说:“洛阳是很重要的地方,古今难得人选。我的子弟虽然多,但没有人能胜任洛阳太守,因此我特地将此重任交托给你。”杨恭仁性格谦虚淡泊,平时一定用礼节法度自我约束,谦虚恭敬,把自己的地位放在读书人的下面,从未冒犯别人。杨恭仁的弟弟杨师道,娶了桂阳公主,堂侄女成为巢刺王妃,弟弟的儿子杨思敬,娶了安平公主,杨家与帝室联姻,越来越被推崇看重。后来他因为年老生病请求退休,皇帝特许他凭借特进的身份回乡。贞观十三年去世,皇帝册封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潭州都督,陪葬昭陵,谥号为孝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 望①‎ 杜甫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㝦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②。‎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③春酒④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注】①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年)十一月,当时诗人正在外漂泊求职。②五溪:即沅水上游的五大支流。③射洪: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上游。④春酒:此指冬酒,因冬酿而春成,故称春酒。‎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既写明了诗人此次出城野望地点,也交代了他野望所见的山景与江色。‎ B. 第二句点明时间,是在仲冬一个风起的日子,“凄凄”二字渲染出凄冷的氛围。‎ C. 第三句承首句,重点写山,“连”“蟠”状群山的绵延和山势的盘曲,极为传神。‎ D. 结尾“目极”二字,言全诗为“望”统领,诗人想到仕途无人提携,倍感伤心。‎ ‎15. 诗歌第三联写得非常精彩,请从艺术手法角度加以赏析。‎ ‎【答案】14. D 15. ①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独鹤”舞是视觉描写,“饥乌”啼是听觉描写,互相衬托,描绘了一幅寂寥凄清的画面,形象生动。②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诗人见孤独的白鹤起舞,饥饿的乌鸦啼叫,触景生情,凄凉的景中融入了诗人在外漂泊、孤独无依的思想情感。③铺垫。此联景物描写为尾联“伤神”张本,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诗人想到仕途无人提携”错误,对结尾句中的“携”理解错误。“携”不是仕途无人提携的意思,结合尾联上句可知,这里是无人携带酒与“我”一起饮的意思。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本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诗歌第三联写得非常精彩,请从艺术手法角度加以赏析”,需要立足诗歌第三联,明确艺术手法,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视听结合,“独鹤”舞是视觉描写,“饥乌”啼是听觉描写,突出画面的寂寥特点。结合注释①内容“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 年)十一月,当时诗人正在外漂泊求职”分析,诗人触景生情,见孤独的白鹤起舞,饥饿的乌鸦啼叫,引发诗人在外漂泊、孤独无依的情感。结合尾联“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分析,运用铺垫,无人携带酒与“我”一起饮,倍感伤心,此联景物描写为尾联“伤神”作铺垫。‎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将抽象的“愁思”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主客初次听到琵琶声时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最后他再次请琵琶女弹奏一曲后,他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问君能有几多愁 (2).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 主人忘归客不发 (4). 江州司马青衫湿 (5).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6).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恰”“衫”“邪”“至”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群青年,皮肤黝黑、身体结实的青年,在_________的城市大街小巷里穿梭。他们迎面驰来,青春和急切都写在脸上。在楼道的拐角、电梯口,提着快餐袋,低头看手机的他们差点与我撞了个满怀,( )。他们曾被人称为邮差、信使、物流员,现在,他们有一个公认的名称:快递小哥。‎ 这是一个青春的群体,不但有着健康的肤色和发达的肌肉,也怀揣美好的梦想,洋溢着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的速度和效率以分秒计算,飞驰和奔跑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很多时候,人们对此已经_________、见怪不怪,他们来他们走,他们像风一样,飘过后一切如常,不带走一片云彩。‎ 每天清晨上班,我都会在阒静的一处街角遇到一群快递小哥,他们冬天抱着头盔,夏天戴着遮阳帽,齐刷刷地站着,很像即将出征。他们的身后,是一排_________的电动自行车。与他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我在想,他们一天会跑多远的路,如果把他们的行动轨迹用线连起来,会不会就是一个“毛线团”?‎ 每天,我们和他们抬头不见低头见,或者收件签单,或者扫码寄件,门铃响时,猫眼里是他们拎着饭盒、拿着包裹等你开门的急迫。匆匆忙忙,_________,司空见惯却又保持神秘。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呢?‎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车水马龙 习以为常 如箭在弦 貌合神离 B. 门庭若市 熟视无睹 整装待发 若即若离 C. 车水马龙 习以为常 整装待发 若即若离 D. 门庭若市 熟视无睹 如箭在弦 貌合神离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匆匆的神色和雪白的牙齿一下子冲进眼帘 B. 一下子冲进眼帘的是他们匆匆的神色和雪白的牙齿 C. 一下子就把他们匆匆的神色和雪白的牙齿冲进眼帘 D. 他们匆匆的神色和雪白的牙齿一下子映入眼帘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都会在阒静的一处街角遇到一群快递小哥,他们冬天抱着头盔,夏天戴着遮阳帽,齐刷刷地站着,很像一群即将出征的战士。‎ B. 我在一处阒静的街角都会遇到一群快递小哥,他们冬天抱着头盔,夏天戴着遮阳帽,齐刷刷地站着,很像即将出征。‎ C.‎ ‎ 我在阒静的一处街角都会遇到一群快递小哥,他们冬天抱着头盔,夏天戴着遮阳帽,齐刷刷地站着,很像即将出征。‎ D. 我都会在一处阒静的街角遇到一群快递小哥,他们冬天抱着头盔,夏天戴着遮阳帽,齐刷刷地站着,很像一群即将出征的战士。‎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车水马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门庭若市:门口庭院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往来的人很多。此处形容城市,所以用“车水马龙”更合适。‎ 习以为常:常做某件事情,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到,却跟没看到一样,指对应该关心的事情漠不关心。此处讲人们对某种现象已经习惯,并无漠不关心的意思,因此用“习以为常”。‎ 整装待发:整理行装,等待出发。如箭在弦:比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也形容事态紧张,一触即发。根据语境,这里强调的是等待出发,而非紧张。因此用“整装待发”。‎ 若即若离: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跟人的关系不紧密。貌合神离:表面关系很密切,实际怀着二心。由后文“司空见惯却又保持神秘”可知,此处应用“若即若离”。‎ 故选C。‎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括号前后表述的主体都是“他们”,即快递小哥,而“他们”位于句首,与前后文衔接更紧密,据此可以排除B项、C项。‎ 比较A项、D项可知,A项中的“冲进”表示非常突然,和前面的“差点与我撞了个满怀”语意衔接,排除D项。‎ 故选A。‎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错误有两处:第一处语序不当,定语位置不当,“一处”作为数量词应该放在形容词“阒静”的前面;第二处成分残缺,应该在“即将出征”后加“的战士”。‎ A项,语序不当,定语位置不当,“一处”作为数量词应该放在形容词“阒静”的前面。‎ B项,成分残缺,应该在“即将出征”后加“的战士”。‎ C项,语序不当,定语位置不当,“一处”作为数量词应该放在形容词“阒静”的前面;成分残缺,应该在“即将出征”后加“的战士”。‎ 故选D。‎ ‎20.下面是某工程队一则通告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本工程将于8月1日上午开始实施,牵涉路面整修、下水道疏通、过路管预埋等项目,施工期间人行道是一个半封闭状态,请广大市民经过施工路段时注意安全。对工程施工给您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以宽容和支持!‎ ‎【答案】①“实施”改为“施工”;②“牵涉”改为“包括”;③“是一个”改为“处于”;④“不安”改为“歉意”;⑤“宽容”改为“理解”。‎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实施”,指实际的行为,实践,实行(法令、政策等)。结合材料分析,应该是本工程将于8月1‎ 日上午开始施工,改为“施工”。“牵涉”,一件事情关联到其他的事情或人,结合“路面整修、下水道疏通、过路管预埋等项目”等分析,改为“包括”。“人行道是一个半封闭状态”搭配不当,“人行道”“状态”搭配不当,把“是一个”改为“处于”。“不安”,表示一种忐忑,心里有一种不舒服的情绪,多用于表示一个人干了错事后害怕被人发现的的心理。此处用于形容工程队施工给市民带来不便的歉意,改为“歉意”。“宽容”,人宽宏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工程队施工没有错,只是临时带来不方便,不合语境,改为“理解”。‎ ‎【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21.学校举行关于“中国文化是否将毁于外国文化”的辩论赛。下面是正方的发言,请针对正方的观点,替反方拟写一段辩词。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运用举例论证,观点鲜明,字数70-100字。‎ 正方:外国文化凭借其先进性等优势占据了中国文化市场,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动漫等充斥国内文化市场,这不仅影响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侵蚀着中国青少年的思想意识,进而不利于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安定。‎ ‎【答案】示例:反方:文化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需要借鉴和吸收外国先进文化。如果没有对外国思想文化的学习,就不会有“五四新文化”运动,也不会有不断推陈出新的现当代文学。‎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下面是正方的发言,请针对正方的观点,替反方拟写一段辩词”,需要结合辩论赛主题,正方的观点和依据等方面分析。要求反驳正方的观点,首先需要明确对方的观点是“中国文化是将毁于外国文化”,辩驳时需要注意抓住“观点”“依据”,正方的“依据”为“外国文化凭借其先进性等优势占据了中国文化市场”“影响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侵蚀着中国青少年的思想意识”等。此题可以从正方的论点切入,然后针对正方的观点,列举外国文化给中国文化发展带来的好处,如近现代中国人深入持久地开展了“西学东渐”运动。全面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当代中国科技已大大缩短了与西方科技强国的差距,并进入了与国际科技全面接轨时期。‎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无数次的选择构成人生,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生活。‎ ‎ ——网络名言 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种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种不好的话,也许能种养麦。终归会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总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一位母亲的回答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唯一的选择 聪明的人知道,花开并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生命的美丽。我想这就是人们为什么爱花的原因。花朵,并没有向我们讲述一个绝美的故事,但它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华美。‎ 正如这样,我们的人生并不是为了等待那必然的终场,而是希冀当中的灿烂。明知生命终有一天要画上完满的句号,却一定要顽固地亲手画上当中的每个音符。其实,生命正如一本书,当岁月的清风缓缓地吹动书页,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呆呆地望着一本书的结束,而是努力品味当中的点滴;生命正如一架琴,当修长的手指轻轻地在黑白的琴键上弹跳,我们要做的并不是静静地等待曲终人散,而要用去品味那中间的繁华……‎ 人生唯一的选择也许并不简单,但我们要明白,人生的选择即是努力用心,用生命去品味。努力的画上人生的每个完美的逗号,而不是等待那一个终结的句号。‎ 然而,面对人生唯一的选择,我们又该怎样面对呢?‎ 记得曾经,在路上遇见过这样一家人,他们并不富裕,他们的孩子希望能够买一支棒棒糖,但他们实在囊中羞涩,他们的孩子很伤心,但他明白,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让他享受那种孩童应有的甜蜜。这时,父亲却微笑着抱起孩子,并且告诉他:“孩子,我们并没有钱,但我们拥有幸福与快乐。要知道,只要你努力,也许今天我们没有钱,但明天后天,你一定能让自己永远快乐的!我们的家境不好,但只要努力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还记得发生那一幕时,天空很晴朗,半透明的天空,蓝幽幽的光,街上并没有很多人注意到这一幕。但是心却因为这不起眼的一幕而被感动。‎ 我们应该明白,并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这样,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是痛苦的,但当中的点滴则是一定需要自己努力去填补的。这应当便是每个人一生唯一的选择。‎ 也许,人的一生唯一的结果就是死亡。那么当挽钟敲响的那一刻,也许你什么都不再拥有,但你的生命中却曾经盛开过最艳美的花。‎ 那即是你选择的结果。‎ 人生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选择题,虽然只有一个答案,却会让你的人生从此也就盛开出最美的花。‎ 努力吧!让生命的花朵永恒地开放,永远只为人生的唯一而怒放。‎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单,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选择的作用,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思辨性。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起来的核心词是“选择”,只是两则材料的侧重点不同。材料一强调的是当下的选择对未来的影响,也就是说今天的选择要为明天做准备,对未来负责;材料二则强调每个人有自己的特长、优势,也有自己的缺点、劣势,要选择好适合自己的位置(职业、事业等)实现人生价值。两则材料都跟年轻人的“生涯规划”密切相关,前者旨在引导学生对当下生活的思考,要有对未来负责的精神,莫让今天的选择“矮”了自己的明天;后者旨在引导学生,要学会调整,学会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 参考立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路;生活需要正确选择;谨慎选择;选择并坚持是成功的秘诀;正确认识自己,做出合适的选择;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选择;选择、坚持,成就自我;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道路;遵从自己的内心,做出正确的选择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及平时关于“选择”的积累等分析,如“人生就像三岔路口,总会有不同的方向给你选择”“人生总会面对许许多多的路口,它们通往着不同的目的地,却总是你最想要去的地方,所以选择是多么的至关重要了”等,引出论点“学会选择”。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因为不同的选择有着不同结果,学会选择是多么的重要,是成熟的标志;学会选择,选择正确的人生,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学会选择,自信的人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追求什么,当面对选择时不会束手无策,请扬起自信的船帆勇敢的前行。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学会选择,人生会更加丰富多姿;学会选择,人生会自信延绵千年;学会选择,总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用心去做,用心去选择,谱一曲美丽的生命之歌”等。‎ ‎【素材】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千千万万种,大大小小的选择。有时是双向的,有时是多向的。总之,每个人都有从十字路口经过的时候。有人可能从容地走过,也有人会站在中间,排徊着彷徨着,有种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感觉。‎ 选择是后悔的解药,后悔又是选择的毒药。万事开头难,无论干任何事,任何人都有第一次,当我们在第一次作选择时,都没有几分把握,也许这次选择,将来我们为之后悔,甚至后悔当初的选择,后悔当初所做的一切,那一刻,疯狂的,也许失去理智,长期的忧郁,精神错乱。理智的,也许会做出下步选择,去面对现实,接受现实,用选择来面对自己的选择 选择说来简单的两个字,其实那重量足够压着每个人一辈子反不过来。因为只要你活着你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就连你买个小东西都是在选择买哪一个好不是吗?选择无处不在,像无数个陷阱和诱惑。你选对了可能就快乐一生,选错了可能就坎坷一生。很多人说自己的命不好,其实我觉得很多时候就是我们自己在选择的时候出了差错,错了一小步,就会造成之后能选择的道路越来少。‎ 世界很大,我们很小,世界上的人很多,但是我们每个人却是世界的唯一,其实,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选择,先是在我们纯洁无知的大脑中选择哪个是我们的父母,接着又进行一系列的身边亲人的选择,就如此一步步走来,长大后,我们又开始选择梦想,接着我们为此不断的奋斗,在奋斗中不断的选择,随着人生的继续,我们依然要不断的选择下去。‎ 你的选择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当然,你面临的问题,跟你的决择有可能是起着主关键作用,也有可能是无关紧要的。就像一道题,有可能是单选,也有可能是多选。因为人生有太多的可能性,所以就会有太多的选择。总之,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这是无法避免的。甚至将会伴随你的一生,直到生老病死,人生的终结。‎ 人生选择:选择自信,收获勇气;选择磨砺,收获坚强;选择放下,收获轻松;选择知足,收获快乐;选择真诚,收获友谊;选择真心,收获爱情。生活中不是没得选择,而是能选择的东西太多,我们无从下手。当茫然的时候,想想希望收获什么,就能懂得该选择什么。选择了对的,就能收获美好的!‎ 人生,就处在选择选择再选择过程中,也许我们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满意,因为时间证明它是对的,也许我们为自己的选择很懊恼,因为结果不我们所期望的,但是无论我们选择的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去面对与接受它。‎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变幻的世界,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的选择,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选择。每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交警是我们自己,自己选择要去的方向。在人生中,人生所给予我们的是有限的,属于我们的,我们要珍惜,不我们应得的,那就别去强求,有时放弃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人生绽放光彩时,总是在我们做出完美的选择。‎ 无数次的选择构成了人生,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生活!‎ 拿破仑,选择了战争,征服了大半个世界。‎ 人生本身就是选择题,只不过错与对,不会有老师来批改,而是由你自己检验自己人生的错与对!‎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