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00 KB
  • 2021-06-04 发布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曲艺的文化空间与传承 ‎  传统曲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为止,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二批的项目共计96个。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相继有不少原本濒临灭亡的古老曲种被列入非遗项目并确立了传承人,一改原先岌岌可危的生存状况,使其艺术血脉得以延续。 ‎ 不过,申遗成功并不等于前途无忧。我们注意到一些地方“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仅缺乏较完备和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而且简单片面地将非遗项目直接挂钩于经济利益,或者人为地将非遗项目作为旅游产业进行市场经营,或者热衷于斥巨资打造场面豪华的“非遗展演”,却根本无视或者有意忽略了其自身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以及当下传承的延续性。因此,在这种被扭曲的空间氛围中“传承”着的曲艺曲种,其生命的走向和归宿着实堪忧。‎ ‎  早在2005年,就有专家曾指出:“活态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同于博物馆的保存。保护是在保存的基础上发展传承。现在一些产业化的操作方式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将这些传统文化的东西导入了现代社会,一方面又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形成了一种建设性的破坏,让这些东西失去了本色。”然而,耳闻目睹一些地方无视传承规律的过度开发以及市场异化现象,不由令人对这些终于跻身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作的未来命运产生更大的困惑与担忧。‎ ‎  作为说唱艺术的传统曲艺,其传承的方式归根结底也在“活态”二字上。众所周知,曲艺源自民间,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曲艺如何在新时期背景下求得合适的生存发展空间,无疑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所谓“艺以人传”,演员队伍的培养理应是曲种传承的关键所在。尽管一些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曲艺曲种终于摆脱了一度濒临灭亡的窘境,重新获得了生存发展的机遇,但不容忽视的是,其中一些曲种的传承人大都年事已高,一旦辞世便意味着“人亡艺绝”的严峻形势。而大力培养合格的传承接班人,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局面,并使之可持续性地发展。‎ ‎  其次,观众的培养亦是曲种传承的重要依托。作为以口语说唱叙事的传统曲艺,其传承的价值正在于观演双方的艺术表达和情感交流。毋庸讳言,和其他诸多民族民间艺术形式一样,尽管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时下传统曲艺的演出场所和观众数量却不容乐观。一方面,自幼生活在城市化语境中的年轻观众,对于传统曲艺的特征和魅力难免有所隔膜;另一方面,过于陈旧的曲目和内容与当下信息化时代的快节奏、高速度多少存在着距离。‎ ‎1.下列语句的内容,不属于划线句子中“这种”所指代的对象的一项是(3 分)‎ ‎ A. 缺乏较完备和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B. 简单片面地将非遗项目直接挂钩于经济利益。‎ C. 人为地将非遗项目作为旅游产业进行市场经营。‎ D. 热衷于斥巨资打造场面豪华的“非遗展演”,却根本无视或者有意忽略了其自身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以及当下传承的延续性。‎ ‎2.对“活态文化遗产的传承”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活态文化遗产的传承要求其在新时期背景下求得合适的生存发展空间。‎ B. “艺以人传”,才能摆脱一度“人亡艺绝” 的窘境,大力培养合格的传承接班人。‎ C. 因为传承的价值正在于观演双方的艺术表达和情感交流,所以,观众的培养亦是曲种传承的重要依托。‎ D.活态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是保存,更是保护,是在保存的基础上发展传承。‎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濒临灭亡的古老曲种一旦被列入非遗项目并确立了传承人,就会改变岌岌可危的生存状况,使其艺术血脉得以延续。 ‎ B.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遵循传承规律,不能过度开发,也要防止市场异化现象出现。‎ C. 让自幼生活在城市化语境中的年轻观众了解传统曲艺的特征和艺术魅力是曲种传承的重要依托之一。‎ D. 曲种要传承,就必须改变过于陈旧的曲目和内容,使之与当下信息化时代的快节奏、高速度缩短距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相信与不相信》 龙应台 ‎①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②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前朝史永远是后朝人在写,后朝人永远在否定前朝,他的后朝又来否定他,但是负负不一定得正,只是累积渐进的扭曲变形移位,使真相永远掩盖,无法复原。说“不容青史尽成灰”,表达的正是,不错,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指鹿为马,也往往是可以得逞和胜利的。‎ ‎③曾经相信过文明的力量,后来知道,原来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蛮有很多不同的面貌:纯朴的农民工人、深沉的知识分子、自信的政治领袖、替天行道的王师,都可能有不同形式的巨大愚昧和巨大野蛮,而且野蛮和文明之间,竟然只有极其细微、随时可以被抹掉的一线之隔。‎ ‎④曾经相信过正义,后来知道,原来同时完全可以存在两种正义,而且彼此抵触,冰火不容。选择其中之一,正义同时就意味著不正义。而且,你绝对看不出,某些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机热烈主张某一个特定的正义,其中隐藏著深不可测的不正义。‎ ‎⑤曾经相信过理想主义者,后来知道,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一掌有权力,他或者变成当初自己誓死反对的“邪恶”,或者,他在现实的场域不堪一击,一下就被弄权者拉下马来,完全没有机会去实现他的理想。理想主义者要有品格,才能不被权力腐化;理想主义者要有能力,才能将理想转化为实践。可是理想主义者兼具品格及能力者,几希。‎ ‎⑥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转化为亲情的爱情,犹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块——它还是冰块吗?‎ ‎⑦曾经相信过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后来知道,原来海其实很容易枯,石,原来很容易烂。雨水,很可能不再来,沧海,不会再成桑田。原来,自己脚下所踩的地球,很容易被毁灭。海枯石烂的永恒,原来不存在。‎ ‎⑧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 ‎⑨譬如史也许不能信,但是对于真相的追求可以无止尽。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譬如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譬如理想主义者也许成就不了大事大业,但是没有他们社会一定不一样。譬如爱情总是幻灭的多,但是萤火虫在夜里发光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持光。譬如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 ‎⑩ 那么,有没有什么,是我二十岁前不相信的,现在却信了呢?‎ ‎⑪ 有的,不过都是些最平凡的老生常谈。曾经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色即是空”,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 ‎,现在有点信了。曾经不相信无法实证的事情,现在也还没准备相信,但是,有些无关实证的感觉,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⑫ 相信与不相信之间,彷佛还有令人沉吟的深度。‎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相信与不相信》这篇散文结构灵活随意,但它却散而有序,散而有凝,龙应台先生信笔所至的内容都贯穿于精深的情感的红线上。‎ B. 作者曾经相信过理想主义者,后来发现理想主义者要经受住诸如权力的考验,理想主义者要有品格及能力才能坚持自我。‎ C. 作者认为爱情与海誓山盟只是过眼云烟,如萤火虫的微光短暂,且无法海枯石烂,爱情转化为亲情就可以持久,就像冰块一样保鲜。‎ D. 文章第九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既与上文内容呼应,比如对于历史、文明、正义、爱情等的理解,又引发后文的议论。‎ ‎5. 结合全文谈谈第1自然段、第8自然段、第10自然段这三段的作用。(6分)‎ ‎6. 有人认为龙应台的笔总能触及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哀而不怨,于惆怅中抱有一种独孤面对、素颜修行的积极和坚定。请结合文本,尤其是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义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士曹。‎ 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已而京师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议立张邦昌,鼎与胡寅、张浚逃太学中,不书议状。‎ 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擢右司谏。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上曰:“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无愧昔人矣。”中丞范宗尹言,故事无自司谏迁殿中者,上曰:“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遂迁侍御史。‎ 鼎上疏言:“顷张浚出使川、陕,国势百倍于今。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今臣无浚之功而当其任,远去朝廷,其能免于纷纷乎?”又言:“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臣日侍宸衷,所陈已艰难,况在千里之外乎?”时人士皆惜其去,台谏有留行者。会边报沓至,鼎每陈用兵大计,及朝辞,上曰:“卿岂可远去,当遂相卿。”九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制下,朝士相庆。‎ 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桧知之,令本军月具存亡申。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归葬,遂不食而死,时绍兴十七年也,天下闻而悲之。‎ ‎(选自《宋史·赵鼎传》,有删改)‎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B. 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C. 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D. 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8.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除权,古代用来表示官职任免的术语,指除去旧职,授予新职,在这里指让赵鼎暂时代理户部员外郎。‎ B. 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 C. 对策,在中国古代科举中是殿试考试的主要内容。“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应试与出题两个部分,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 D. 宸衷,皇帝的心意。宸,北极星(北辰)的所在、星天之枢。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赵鼎忠君爱国,反对割地求和,金人掳获徽钦二帝后,准备立张邦昌为帝,赵鼎拒绝书写文书,躲进太学。‎ B. 赵鼎深得高宗信任,他的建议基本被采纳实行。皇上力排众议,从谏官破格提拔为侍御史。‎ C. 赵鼎正直敢言,参加进士考试时批评章惇误国,王德擅杀韩世忠手下将领,他直接将其抓捕和审讯。‎ D. 赵鼎晚景凄凉,被贬到吉阳之后,门人故吏均不敢与他来往。当他得知秦桧有意置自己于死地时,为不牵连家人,绝食而亡。‎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2)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置酒 宋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11.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第一首诗为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首联诗句宛转自如,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 B. 第一首诗的颈联色泽浓丽,空间开阔,用“落”、“寒”稍加点染,标出深秋的时令,不作愁语,气局一新。‎ C. 第二首诗的首联破题。起句点明节令,音调高扬。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 D. 第二首诗的颈联以景语出之,写登高所见。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上下天光,一片清明,境界开阔,气象恢宏。‎ E. 王隐《晋书》记载:“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两首诗都化用了这一典故,三位大家心境相似,心意相通,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共鸣。‎ ‎12. 两首诗都写到了风吹帽落、老去白发、遍插茱萸,题材极其相似,抒发情感是否相似呢?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卫风•氓》以桑树起兴,以“ , ”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2)《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的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 。‎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面对世人赞誉和非议而荣辱不惊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3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 初露锋芒 一日干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最近,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中央军委临危授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力以赴,谱写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新篇章。‎ B.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C.在工作学习中,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学习造成大的损害。‎ D.他时刻念念不忘自己不幸的遭遇和痛苦的经历,无法振作精神,不能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比如求师问道、比如社会实践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处心积虑追求的东西。‎ B.中国羽毛球队全体队员不畏强敌、英勇拼搏、铩羽而归,夺得了汤姆斯杯,完成了赛前的既定任务。‎ C.旅居国外已30年的黄老先生思念故土,思念亲人,最近,他写信给老家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D.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 分) ‎ A.三亚房价已赶超迪拜,海南楼市泡沫已然存在,但投机者还期盼着海南国际游岛细则的出台,却不想泡沫可能会破灭,这真是痴人说梦。‎ B.导演王全安以《团圆》获得第60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至此,他在柏林电影节上的获奖数与张艺谋等量齐观,仅逊于华人影坛翘楚李安。‎ C.在狂欢节里,如今已没有多少人坚守大斋期之类的清规戒律,但传统的狂欢活动却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人们送旧迎新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D.有人常在各种媒体上表达自己被他人的善举感动,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冷漠公益之事,这样的口惠而实不至真是一种可怕的社会病。‎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 分) ‎ A、美国一本杂志编的《野性大地》,摄影质量令人惊异,打开扉页那七八幅跨页图片,如同名角亮相,开场便一鸣惊人。‎ B、鲸的“歌声”能表达很复杂的意思,但远不能与人的语言相提并论,因为鲸的“歌声”里没有能够代表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的名词。‎ C、漫步桃园,那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林让人流连忘返;中餐后还可去自费采摘,那柔软多汁的大桃更让你大快朵颐。‎ D、某些商家违背商业道德,利用中小学生具有的好奇心理和在考试作弊并不鲜见的情况下,为“隐形笔”大做广告。‎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2 分)‎ A.据最新统计,目前社会上有近20%左右的人将按月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河里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造成的恶果。‎ C.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D.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智慧和风度。‎ ‎2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 分) ‎ A.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 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C. 崇安髭蟾蜍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D. 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2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 ‎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 。 。 , 。 ,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①②⑤⑥④③ B.①③②⑤④⑥ C.②⑤④⑥①③ D.③①②⑤④⑥‎ ‎24.把下列带序号的语句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我相信, 。悲观主义在理论上是驳不倒的,但生命的实践能消除它的毒害。‎ ‎①失却了行动的力量 ‎②有的人则以行动抵御悲观主义 ‎③为生命争得了或大或小的地盘 ‎④有的人被悲观主义的阴影笼罩住了 ‎⑤每个正常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点悲观主义 ‎⑥一生中有些时候难免会受人生虚无的飘忽感的侵袭 A.②③④①⑤⑥ B.④①②③⑥⑤‎ ‎ C.⑥⑤②③④① D.⑤⑥④①②③‎ ‎25、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古往今来的画家,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_______;第三类,_______。第一类人,_______;第二类人,_______;第三类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________,_________。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  ②置好坏于度外,受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作画 ‎ ‎③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  ④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 ‎⑤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  ⑥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  A.①④⑤②⑥③ B.①④⑤②③⑥ C.⑤②③①⑥④ D.⑤②①③④⑥ 2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 分)‎ A.由于我现在正在外地出差,所以这件事的详情,待我回来后,您再当面奉告于我。‎ B.某经理在部门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说:上面的内容只是我的一得之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C.每次放假回家,父母总是耐心地教导孩子要努力学习,鼓励他们不耻下问,不要不懂装懂。‎ D.李先生与老友重逢时说:“一别三十年,今日再相聚,实在不易。你是马齿徒增,我是碌碌半生,怎不让人感慨!”‎ ‎2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 分)‎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28.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2 分)‎ A.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腾讯体育消息)‎ D.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四、写作(60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据韩国《文化日报》报道,韩国的大学教授们选出了“反求诸己”这个成语,作为对韩国社会期许的代表性词语。‎ ‎“反求诸己”出自于《孟子·公孙丑》,意指“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它的上下文为:“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要求:请以“反求诸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 教师卷 每题3分 ‎1‎ ‎2‎ ‎3‎ ‎4‎ ‎7‎ ‎8‎ ‎9‎ A B A C D C C 每题2分,14—28题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B D A B D C B D B D D C B A A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曲艺的文化空间与传承 ‎  传统曲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为止,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二批的项目共计96个。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相继有不少原本濒临灭亡的古老曲种被列入非遗项目并确立了传承人,一改原先岌岌可危的生存状况,使其艺术血脉得以延续。 ‎ 不过,申遗成功并不等于前途无忧。我们注意到一些地方“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仅缺乏较完备和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而且简单片面地将非遗项目直接挂钩于经济利益,或者人为地将非遗项目作为旅游产业进行市场经营,或者热衷于斥巨资打造场面豪华的“非遗展演”,却根本无视或者有意忽略了其自身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以及当下传承的延续性。因此,在这种被扭曲的空间氛围中“传承”着的曲艺曲种,其生命的走向和归宿着实堪忧。‎ ‎  早在2005年,就有专家曾指出:“活态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同于博物馆的保存。保护是在保存的基础上发展传承。现在一些产业化的操作方式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将这些传统文化的东西导入了现代社会,一方面又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形成了一种建设性的破坏,让这些东西失去了本色。”然而,耳闻目睹一些地方无视传承规律的过度开发以及市场异化现象,不由令人对这些终于跻身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作的未来命运产生更大的困惑与担忧。‎ ‎  作为说唱艺术的传统曲艺,其传承的方式归根结底也在“活态”二字上。众所周知,曲艺源自民间,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曲艺如何在新时期背景下求得合适的生存发展空间,无疑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所谓“艺以人传”,演员队伍的培养理应是曲种传承的关键所在。尽管一些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曲艺曲种终于摆脱了一度濒临灭亡的窘境,重新获得了生存发展的机遇,但不容忽视的是,其中一些曲种的传承人大都年事已高,一旦辞世便意味着“人亡艺绝”的严峻形势。而大力培养合格的传承接班人,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局面,并使之可持续性地发展。‎ ‎  其次,观众的培养亦是曲种传承的重要依托。作为以口语说唱叙事的传统曲艺,其传承的价值正在于观演双方的艺术表达和情感交流。毋庸讳言,和其他诸多民族民间艺术形式一样,尽管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时下传统曲艺的演出场所和观众数量却不容乐观。一方面,自幼生活在城市化语境中的年轻观众,对于传统曲艺的特征和魅力难免有所隔膜;另一方面,过于陈旧的曲目和内容与当下信息化时代的快节奏、高速度多少存在着距离。‎ ‎1.下列语句的内容,不属于划线句子中“这种”所指代的对象的一项是(3 分)‎ ‎ A. 缺乏较完备和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B. 简单片面地将非遗项目直接挂钩于经济利益。‎ C. 人为地将非遗项目作为旅游产业进行市场经营。‎ D. 热衷于斥巨资打造场面豪华的“非遗展演”,却根本无视或者有意忽略了其自身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以及当下传承的延续性。‎ ‎2.对“活态文化遗产的传承”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活态文化遗产的传承要求其在新时期背景下求得合适的生存发展空间。‎ B. “艺以人传”,才能摆脱一度“人亡艺绝” 的窘境,大力培养合格的传承接班人。‎ C. 因为传承的价值正在于观演双方的艺术表达和情感交流,所以,观众的培养亦是曲种传承的重要依托。‎ D.活态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是保存,更是保护,是在保存的基础上发展传承。‎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濒临灭亡的古老曲种一旦被列入非遗项目并确立了传承人,就会改变岌岌可危的生存状况,使其艺术血脉得以延续。 ‎ B.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遵循传承规律,不能过度开发,也要防止市场异化现象出现。‎ C. 让自幼生活在城市化语境中的年轻观众了解传统曲艺的特征和艺术魅力是曲种传承的重要依托之一。‎ D. 曲种要传承,就必须改变过于陈旧的曲目和内容,使之与当下信息化时代的快节奏、高速度缩短距离。‎ ‎1. A.不是“ 被扭曲的空间氛围”(人为),而是先天不足。‎ ‎ 2. B.内容嫁接。‎ ‎ 3. A.见原文“申遗成功并不等于前途无忧”。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相信与不相信》 ‎ 龙应台 ‎①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②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前朝史永远是后朝人在写,后朝人永远在否定前朝,他的后朝又来否定他,但是负负不一定得正,只是累积渐进的扭曲变形移位,使真相永远掩盖,无法复原。说“不容青史尽成灰”,表达的正是,不错,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指鹿为马,也往往是可以得逞和胜利的。‎ ‎③曾经相信过文明的力量,后来知道,原来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蛮有很多不同的面貌:纯朴的农民工人、深沉的知识分子、自信的政治领袖、替天行道的王师,都可能有不同形式的巨大愚昧和巨大野蛮,而且野蛮和文明之间,竟然只有极其细微、随时可以被抹掉的一线之隔。‎ ‎④曾经相信过正义,后来知道,原来同时完全可以存在两种正义,而且彼此抵触,冰火不容。选择其中之一,正义同时就意味著不正义。而且,你绝对看不出,某些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机热烈主张某一个特定的正义,其中隐藏著深不可测的不正义。‎ ‎⑤曾经相信过理想主义者,后来知道,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一掌有权力,他或者变成当初自己誓死反对的“邪恶”‎ ‎,或者,他在现实的场域不堪一击,一下就被弄权者拉下马来,完全没有机会去实现他的理想。理想主义者要有品格,才能不被权力腐化;理想主义者要有能力,才能将理想转化为实践。可是理想主义者兼具品格及能力者,几希。‎ ‎⑥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转化为亲情的爱情,犹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块——它还是冰块吗?‎ ‎⑦曾经相信过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后来知道,原来海其实很容易枯,石,原来很容易烂。雨水,很可能不再来,沧海,不会再成桑田。原来,自己脚下所踩的地球,很容易被毁灭。海枯石烂的永恒,原来不存在。‎ ‎⑧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 ‎⑨譬如史也许不能信,但是对于真相的追求可以无止尽。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譬如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譬如理想主义者也许成就不了大事大业,但是没有他们社会一定不一样。譬如爱情总是幻灭的多,但是萤火虫在夜里发光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持光。譬如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 ‎⑩ 那么,有没有什么,是我二十岁前不相信的,现在却信了呢?‎ ‎⑪ 有的,不过都是些最平凡的老生常谈。曾经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色即是空”,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有点信了。曾经不相信无法实证的事情,现在也还没准备相信,但是,有些无关实证的感觉,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⑫ 相信与不相信之间,彷佛还有令人沉吟的深度。‎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相信与不相信》这篇散文结构灵活随意,但它却散而有序,散而有凝,龙应台先生信笔所至的内容都贯穿于精深的情感的红线上。‎ B. 作者曾经相信过理想主义者,后来发现理想主义者要经受住诸如权力的考验,理想主义者要有品格及能力才能坚持自我。‎ C. 作者认为爱情与海誓山盟只是过眼云烟,如萤火虫的微光短暂,且无法海枯石烂,爱情转化为亲情就可以持久,就像冰块一样保鲜。‎ D. 文章第九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既与上文内容呼应,比如对于历史、文明、正义、爱情等的理解,又引发后文的议论。‎ ‎【答案】4. C 试题分析: C项,作者后来转变了想法,“就像冰块一样保鲜”不对,根据原文第六自然段“但是转化为亲情的爱情,犹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块——它还是冰块吗?”的质疑可以推知,这样的爱情已经不是真正的爱情了。‎ ‎5. 结合全文谈谈第1自然段、第8自然段、第10自然段这三段的作用。(6分)‎ ‎5. (1)第一段照应标题,引出下文,指出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 ‎(2)第八段承上启下,指出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 ‎(3)第十自然段启示下文,与下文形成设问,辩证地反思不相信与相信的变化。‎ ‎(一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6. 有人认为龙应台的笔总能触及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哀而不怨,于惆怅中抱有一种独孤面对、素颜修行的积极和坚定。请结合文本,尤其是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谈谈你的理解。(6分) ‎ ‎6. (1)本文的确哀而不怨,惆怅中看出积极与坚定。‎ ‎(2)作者面对时间的无言,面对生命的思考,面对野蛮的侵蚀,面对理想的缺失,面对爱情短暂的无奈,表现出植入人心的伤感,曾经的相信加入了人生的质疑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阅历的增加,这些人生的思考又可以辩证的看待,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让我们看到人生的坚定。(3分)‎ ‎(3)君子之间的交往如水一般纯净,不带杂质。如果只看朋友交往的表面现象,好像看到了真实情况,实际上差得远了。问我将到哪里去安身呢,前路广阔,我无言以对。只见春满花开,皓月当空,一片宁静安详,那就是我的归处啊。我们的阅历和静心的思维,让我们发现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让我们体味出世界的真实。作者引用这段话正是哀而不怨,辩证后的坚定的体现。(3分)(酌情给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义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士曹。‎ 参考译文:‎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长到四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母亲樊氏教育他,(他)通晓儒家经典要旨和诸子百家的作品。崇宁五年考取进士,回答策问时斥责章淳误国。多次升迁后出任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道他有才能,提拔他担任开封士曹。‎ 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已而京师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议立张邦昌,鼎与胡寅、张浚逃太学中,不书议状。‎ 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擢右司谏。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上曰:“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无愧昔人矣。”中丞范宗尹言,故事无自司谏迁殿中者,上曰:“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遂迁侍御史。‎ 金兵攻占太原,朝廷准备议和并割让三镇地给金人。赵鼎说:“祖宗留下的土地不可以给别人,有什么可以商量的?”不久京城失守,徽钦二帝被金兵掳走,带到北方。金人商量立张邦昌为皇帝,赵鼎与胡寅、张浚逃到太学中,不肯书写议状。‎ 高宗即位,任命赵鼎代理户部员外郎,不久又提拔为右司谏。刘光世的部将王德擅自杀死韩世忠的将领,而韩世忠也率领部下夺取建康府衙。赵鼎说:“王德在外统领军队,专权杀人没有顾忌,这样如果不进行治理,什么不能做呢?”皇上命令赵鼎审讯王德。赵鼎又请求皇上下令严词斥责韩世忠,而且下令抓捕韩世忠的将领并交给有关部门治罪,各位将领都肃然无声。皇上说:“肃宗复兴时在灵武得到一个李勉,朝廷才开始受到尊敬,现在我得到你,就没有什么愧对古人了。”中丞范宗尹说,旧例没有从司谏升为殿中侍御史的,高宗说:“赵鼎在担任谏官时非常尽职,他提出的四十件事,已经施行了三十六件。”不久迁为侍御史。‎ 鼎上疏言:“顷张浚出使川、陕,国势百倍于今。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今臣无浚之功而当其任,远去朝廷,其能免于纷纷乎?”又言:“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臣日侍宸衷,所陈已艰难,况在千里之外乎?”时人士皆惜其去,台谏有留行者。会边报沓至,鼎每陈用兵大计,及朝辞,上曰:“卿岂可远去,当遂相卿。”九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制下,朝士相庆。‎ 赵鼎上疏说:“当年张浚出使川陕,国势比今天强盛百倍。张浚有补天浴日伟大的功劳,陛下有砺山带河永远不变的誓言。君臣互相信任,古今没有第二,(张浚现在)却最终遭到别人非议,以致被放逐。如今我没有张浚那样的功劳却担任了他的官职,(如果我)迅速远离朝廷,是不是就能避开别人的议论呢?”又说:“我请求带领士兵,数量不满一千,一半都是老弱病残,所赐给的财物又很少,推荐人的任命书刚刚下达,弹劾人的文书已经到来。我每天按皇上的心意行事,想要陈述我的观点还是很艰难,何况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呢?”‎ 当时的人们都为他的离去惋惜,御史台有人上谏留下他。这时刚好有边疆报告送来,赵鼎常常陈述用兵的大计。等到他上朝辞行时,高宗说:“你怎么能离去呢?我将要任命你作宰相。”九月,任命赵鼎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诏书一下,满朝大臣都来祝贺他。‎ 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桧知之,令本军月具存亡申。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归葬,遂不食而死,时绍兴十七年也,天下闻而悲之。‎ 在吉阳三年,深居简出,门人和旧日同僚都不敢来往来问候。只有广西帅张宗元不时给他送米。秦桧知道这件事后,命令吉阳军每月开具存亡的报告。赵鼎派人告诉他的儿子赵汾说:“秦桧一定要杀我,我死了,你们就没有忧患,不这样的话,灾祸会降临到我们一家人身上。”留下遗言叫他的儿子把他送回家安葬,于是绝食而死。当时是绍兴十七年。天下人听说这件事都为他悲伤。‎ ‎(选自《宋史·赵鼎传》,有删改)‎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B. 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C. 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D. 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7. D 试题分析:由上文可知,“金帛”是朝廷赏赐的,故不能与“所赍”断开,可排除BC两项。再比较AD两项,“除命甫下”是指对荐举的人的任命刚刚公布,也应与“荐举之人”连在一起,故A项断句错误,应排除。画线句子的大意是:我请求带领士兵,数量不满一千,一半都是老弱病残,所赐给的财物又很少,推荐人的任命书刚刚下达,弹劾人的文书已经到来。答案应为D项。‎ ‎8.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除权,古代用来表示官职任免的术语,指除去旧职,授予新职,在这里指让赵鼎暂时代理户部员外郎。‎ B. 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 C. 对策,在中国古代科举中是殿试考试的主要内容。“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应试与出题两个部分,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 D.‎ ‎ 宸衷,皇帝的心意。宸,北极星(北辰)的所在、星天之枢。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8. C 试题分析:C项,“‘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应试与出题两个部分”不当,应是“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出题与应试两个部分。在古代科举考试中,“策”指的是“策问”“对策”。“策问”一般是以皇帝的口吻发问的,其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而士子们在应试的过程中便针对“策问”的内容作出回答,也就是所谓的“对策”。‎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鼎忠君爱国,反对割地求和,金人掳获徽钦二帝后,准备立张邦昌为帝,赵鼎拒绝书写文书,躲进太学。‎ B. 赵鼎深得高宗信任,他的建议基本被采纳实行。皇上力排众议,从谏官破格提拔为侍御史。‎ C. 赵鼎正直敢言,参加进士考试时批评章惇误国,王德擅杀韩世忠手下将领,他直接将其抓捕和审讯。‎ D. 赵鼎晚景凄凉,被贬到吉阳之后,门人故吏均不敢与他来往。当他得知秦桧有意置自己于死地时,为不牵连家人,绝食而亡。‎ ‎9. C 试题分析:C项,“他直接将其抓捕和审讯”不当,原文中“命鼎鞫德”省略了主语“上”,也就是说赵鼎是在皇上命令下审讯王德的。‎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2)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 ‎10. (1)王德在外统领军队,擅自杀人没有顾忌,这样如果不进行治理,还有什么不能做呢(或:还有谁不敢做呢)?‎ ‎(“总兵”,统领军队;“专杀”,擅自杀人;“而”,如果;“为”,做。)‎ ‎(2)君臣互相信任,古今没有第二,(张浚如今)却最终遭到别人非议,以致被放逐。‎ ‎(“相信”,古今异义词,互相信任;“物议”,别人非议;“窜逐”,放逐。)‎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置酒 宋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11.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第一首诗为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首联诗句宛转自如,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 B. 第一首诗的颈联色泽浓丽,空间开阔,用“落”、“寒”稍加点染,标出深秋的时令,不作愁语,气局一新。‎ C. 第二首诗的首联破题。起句点明节令,音调高扬。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 D. 第二首诗的颈联以景语出之,写登高所见。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上下天光,一片清明,境界开阔,气象恢宏。‎ E. 王隐《晋书》记载:“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两首诗都化用了这一典故,三位大家心境相似,心意相通,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共鸣。‎ ‎【答案】11. BE ‎ 试题分析:其中B项,“色泽浓丽”“不作愁语,气局一新”错,应是色泽淡雅;“落”、“寒”既标出深秋的时令,又令读者有高危萧瑟之感,豪壮中带几分悲凉;E项,“心境相似”错。典故显出名士风流蕴藉,杜甫则内心悲凉却强颜欢笑。‎ ‎12. 两首诗都写到了风吹帽落、老去白发、遍插茱萸,题材极其相似,抒发情感是否相似呢?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12. 题材相似,但情感不同。‎ ‎①第一首诗写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沉郁。‎ 人老了,怕帽一落,显露出他的萧萧短发,作者以此为“羞”,所以风吹帽子时,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说是“笑倩”,实是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意绪。以茱萸作结,“醉把茱萸仔细看”,乃辛酸语,寄寓了身世飘零之慨。(3分)‎ ‎②第二首诗写高朋满座、觥筹交错、佳日兴会的洒脱。‎ 重阳节登山饮菊花酒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雅事。“任落”、“争吹”两词相反相成。诗人兴会淋漓之状毕现。诗人故用“满插茱萸”的夸张笔法,描绘自己放浪形骸,豁达开朗。“白头太守真愚甚”一句,幽默诙谐,乃诗人自画像,形神俱出。“愚甚”两字,表面自嘲,实却矜持。“白头太守”,不仅刻画诗人与众不同的外貌,更表明了诗人的太守身份。(3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卫风•氓》以桑树起兴,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2)《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的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面对世人赞誉和非议而荣辱不惊的两句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三、语言文字运用(3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 初露锋芒 一日干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14.B【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初露锋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语段强调人工智能,“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用“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比喻进步或发展极快。日新月异:形容发展、进步很快。二者基本相同。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文中对象是“‘张小明’记者”,后面是“一战成名”应用“不负众望”。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语段强调“没必要的担心”,用杞人忧天。】‎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15.D【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前面是“学习”,同时注意“学习”和“掌握”的先后顺序。】‎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16.A【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这个句子共有两处错误,第一,“第一款”是顺序,“国内”表领属,领属在前;第二,“综合”修饰“利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最近,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中央军委临危授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力以赴,谱写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新篇章。‎ B.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C.在工作学习中,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学习造成大的损害。‎ D.他时刻念念不忘 自己不幸的遭遇和痛苦的经历,无法振作精神,不能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17、【答案】B(乔迁之喜: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A.临危授命:指在危难之时勇于献出生命。该句望文生义,将其理解成“在危难之时下达命令”。 C. 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制成珍贵的皮袍,比喻积少成多,积小成大。褒贬误用D. 念念不忘:指牢记在心、时刻不忘;与“时刻”重复。)‎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比如求师问道、比如社会实践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处心积虑追求的东西。‎ B.中国羽毛球队全体队员不畏强敌、英勇拼搏、铩羽而归,夺得了汤姆斯杯,完成了赛前的既定任务。‎ C.旅居国外已30年的黄老先生思念故土,思念亲人,最近,他写信给老家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D.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18. D (A、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B、铩羽而归:翅膀被摧残,比喻失意或失败。 C、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D、望洋兴叹;比喻做一件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 分) ‎ A.三亚房价已赶超迪拜,海南楼市泡沫已然存在,但投机者还期盼着海南国际游岛细则的出台,却不想泡沫可能会破灭,这真是痴人说梦。‎ B.导演王全安以《团圆》获得第60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至此,他在柏林电影节上的获奖数与张艺谋等量齐观,仅逊于华人影坛翘楚李安。‎ C.在狂欢节里,如今已没有多少人坚守大斋期之类的清规戒律,但传统的狂欢活动却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人们送旧迎新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D.有人常在各种媒体上表达自己被他人的善举感动,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冷漠公益之事,这样的口惠而实不至真是一种可怕的社会病。‎ ‎19、C(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A痴:呆;傻.原指对傻子说梦话;傻子信以为真.现在比喻凭妄想说根本办不到的荒唐话.B 等:相同;量:估量;评价;齐:一样.不顾事物的区别,作同等看待.D惠:给人以好处;至:到.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到不了别人身上)‎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 分) ‎ A、美国一本杂志编的《野性大地》,摄影质量令人惊异,打开扉页那七八幅跨页图片,如同名角亮相,开场便一鸣惊人。‎ B、鲸的“歌声”能表达很复杂的意思,但远不能与人的语言相提并论,因为鲸的“歌声”里没有能够代表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的名词。‎ C、漫步桃园,那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林让人流连忘返;中餐后还可去自费采摘,那柔软多汁的大桃更让你大快朵颐。‎ D、某些商家违背商业道德,利用中小学生具有的好奇心理和在考试作弊并不鲜见的情况下,为“隐形笔”大做广告。‎ ‎20.【答案】B。A项“打开扉页那七八幅跨页图片”杂糅,删去"打开",“一本”应放在“《野性大地》”前边。C项“桃林”是集合概念,前面不能加“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D项“利用中小学生具有的好奇心理和在考试作弊并不鲜见的情况下”杂糅,将“在……下”去掉。‎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2 分)‎ A.据最新统计,目前社会上有近20%左右的人将按月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河里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造成的恶果。‎ C.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D.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智慧和风度。‎ ‎21、D (A、近20%左右,语义重复。去掉“近”或“左右”。B、……的原因,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或改为:河里水质越来越差,是人们缺乏……造成的恶果。句式杂糅。C、句式杂糅。删去“因为”或“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 ‎2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 分) ‎ A.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 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C. 崇安髭蟾蜍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D. 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22、B(A句式杂糅C语序不当、不合逻辑D成分残缺)‎ ‎2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 ‎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 。 。 , 。 ,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①②⑤⑥④③ B.①③②⑤④⑥ C.②⑤④⑥①③ D.③①②⑤④⑥‎ ‎23.【答案】D(由第一句介绍马远的山水画具有善于概括、剪裁的特点可知,紧承其后的应是说明马远在山水画中对山、对水的处理,所以第一处应填③。接着由其画面简清的特点引出马远的山水画善留白,可知第二处应填①。其他四处以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为例来说明其中"空白"的艺术效果,特别注意横线处的两个逗号,然后可确定后四处应填②⑤④⑥。)‎ ‎24.把下列带序号的语句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我相信, 。悲观主义在理论上是驳不倒的,但生命的实践能消除它的毒害。‎ ‎①失却了行动的力量 ‎②有的人则以行动抵御悲观主义 ‎③为生命争得了或大或小的地盘 ‎④有的人被悲观主义的阴影笼罩住了 ‎⑤每个正常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点悲观主义 ‎⑥一生中有些时候难免会受人生虚无的飘忽感的侵袭 A.②③④①⑤⑥ B.④①②③⑥⑤‎ ‎ C.⑥⑤②③④① D.⑤⑥④①②③‎ ‎24 D ‎ 25.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古往今来的画家,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_______;第三类,_______。第一类人,_______;第二类人,_______;第三类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________,_________。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  ②置好坏于度外,受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作画  ③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  ④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⑤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  ⑥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  A.①④⑤②⑥③ B.①④⑤②③⑥ C.⑤②③①⑥④ D.⑤②①③④⑥‎ ‎25 C解析: 第1、2空,应从“画怎样的画”和内容递进的角度思考,可确定为⑤②,第3、4空,要从“人”与“道”对应的角度思考,可确定为③①。最后两句作评论性总结,⑥在④前。‎ ‎2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 分)‎ A.由于我现在正在外地出差,所以这件事的详情,待我回来后,您再当面奉告于我。‎ B.某经理在部门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说:上面的内容只是我的一得之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C.每次放假回家,父母总是耐心地教导孩子要努力学习,鼓励他们不耻下问,不要不懂装懂。‎ D.李先生与老友重逢时说:“一别三十年,今日再相聚,实在不易。你是马齿徒增,我是碌碌半生,怎不让人感慨!”‎ ‎26.B(A项,奉告:敬辞,说明,奉劝正告。C项,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辈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D项,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2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 分)‎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27.【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B项,“献丑”是谦辞,用于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的谦虚说法,不用于“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这个语境。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内人”:用以称 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得体。A项“舍弟”,用于自己的弟弟。“家大舍小令外人”,使用正确。‎ ‎28.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2 分)‎ A.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腾讯体育消息)‎ D.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28【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可根据词语意思及具体语境分析判断,A “令爱”或“令千金”都对;B “忝列”改为“名列”(“忝列”是一个谦词,评说别人则有贬抑的意味,与语境不合);C.“承让”改为“手下留情”(“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词,意思是自己胜得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不能请对方“承让”); D.“忽悠”改为“‎ 欺骗”( “忽悠”属于方言口语,司法文书要使用正规的书面语)。‎ 四、写作(60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据韩国《文化日报》报道,韩国的大学教授们选出了“反求诸己”这个成语,作为对韩国社会期许的代表性词语。‎ ‎“反求诸己”出自于《孟子·公孙丑》,意指“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它的上下文为:“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要求:请以“反求诸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9、[写作导引]‎ 这个文题在思想内容上可以有如下理解:一是追求自我反省、自我完善的人生修养;二是冷静深刻地“反省”当今社会存在的浮躁之气;三是倡导从我做起,塑造自我,改造环境的积极人生态度。‎ 作文思路参考:一、主张对人生意义的个体性自我强化。主动学习,有错误先检讨自身,“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二、联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浮躁之气,如作家十大富豪排行榜、不择手段地想出名等;对比论证,分析正面事例,剖析这种社会浮躁病的病因。三、倡导从我做起,个人对人生、他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力。古人先有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后有范仲淹、曾国藩等,近有孙中山、毛泽东等革命先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