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50 KB
  • 2021-06-04 发布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区)一中期末联考 高中一年语文科试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 满 分:150分 一、语言基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参差(cī) 潭柘寺(zhè) 涸辙(hé) 自缢(yì)‎ B. 一椽(chuán) 垝垣(guǐ) 舳舻(zhú) 纨素(zhí)‎ C. 肄业(sì) 商榷(què) 侘傺(chì) 修禊(qì)‎ D. 赍钱(lài) 愆期(qiān) 婆娑(suō) 訾詈(cǐ)‎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B项,纨素(zhí)——wán;‎ C项,肄业(sì) ——yì,修禊(qì)——xì;‎ D项,赍钱(lài)——jī,訾詈(cǐ)——zǐ。‎ 故选A。‎ ‎2.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 流殇曲水 峭楞楞 廿四桥 譬如 袅娜 B. 沧海一粟 妖童嫒女 礕石 鹢首 窈窕 C. 伶俜 踯躇 敷衍塞责 弭谤 急不瑕择 D. 旁稽博采 葳蕤 揠苗助长 造诣 匏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A项,殇——觞;‎ - 22 -‎ B项,嫒——媛,礕——磐;‎ C项,瑕——暇。‎ 故选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B.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说:“当台湾同胞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孤立无援,甚至走投无路的时候,向他们伸出援手对于我们来说责无旁贷。”‎ C. 我们知道美联储每个月向市场注入1000亿美元的流动性,殊不知,价值千亿美元的实物黄金和实物现金与此同时不胫而走了。‎ D. 三国时魏的嵇康、阮籍优游竹林,放浪形骸,是有他们的特定的政治原因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A项,束之高阁:意思是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结合“空谈一阵”“并不实行”分析,使用正确。‎ B项,责无旁贷:意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语境主要讲向受到威胁的台湾同胞伸出援手,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符合语境。‎ C项,不胫而走:形容没有腿却能跑,多指消息无声地散播。应改为“不翼而飞”。‎ D项,放浪形骸: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修饰“嵇康、阮籍”,符合语境。‎ 故选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大使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表示,中方愿与各方保持接触,通过广泛、民主协商,共同努力,改革朝有利于维护联合国整体利益和会员国团结的方向发展。‎ B. 这些文章共同将中俄塑造成为了私利不择手段、不顾规范约束、率先对他国发动网络袭击的不负责任的国家形象;而将美国打扮成活像一个网络袭击的受害者和自卫者。‎ - 22 -‎ C. 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D. 为做好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宣传报道工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派出了由880多人组成的报道团队,以及包括两辆4K/8K转播车在内的18辆重装车和一架直升机,并作了多次演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A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中方”作主语,但话还没有说完,最后一个分句就突然改变为“改革”作主语,少了谓语动词,在“改革”前加谓语动词“推动”即可。‎ B项,结构混乱,“将美国打扮成受害者”和“美国活像一个受害者”,两种说法句式杂糅。‎ C项,语序不当,并列短语顺序不当,“接受、理解和掌握”应调整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故选D。‎ ‎5.下列“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高余冠之岌岌兮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③纵一苇之所如 ④悟言一室之内 ⑤月出于东山之上 ‎⑥凌万顷之茫然 ⑦倚歌而和之 ⑧不知东方之既白 A. ①⑥/②⑧/③/④⑤/⑦ B. ①⑧/③⑥/②④⑤/⑦‎ C. ①④⑤/②/③⑥/⑦/⑧ D. ①⑤/②⑧/③/④⑥/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含义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找到句子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句意,把握语气,然后选择本空所需要的虚词。①⑥定语后置;②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动词,到;④⑤助词,的;⑦代词,指箫声。故选A。‎ ‎6.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既若见录 而其见愈奇 B. 顺流而东 抱明月而长终 - 22 -‎ C. 静言思之 举言谓新妇 D.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景观。‎ B项,连词,表修饰。‎ C项,无实意;说。‎ D项,因为;表并列。‎ 故选B。‎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都有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幽壑之潜蛟 ②始舍于其址 ③常在于险远 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少长咸集 ⑥ 屈心而抑志兮 ⑦黄泉共为友 ⑧謇朝谇而夕替 ⑨侣鱼虾而友麋鹿 A. ①⑨/②④⑦/③⑤/⑥⑧ B. ①⑥/②④/③⑤/⑦⑧/⑨‎ C. ①⑥/②⑨/③⑤/④⑦/⑧ D. ①⑥/②④⑦/③⑤/⑧/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都有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①⑥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受屈;②④,名词作动词,建舍定居,打渔砍柴;③⑤,形容词作名词,危险偏远的地方,年长年少的人;⑦⑧,名词作状语,在黄泉,在早上;⑨,意动用法,以……为伴侣。‎ 故选B。‎ ‎8.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渐见愁煎迫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何言复来还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不吾知其亦已兮 ⑥有碑仆道 ⑦窈窕艳城郭 ⑧固一世之雄也 - 22 -‎ A. ①⑦/②⑧/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C. 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D. ①②⑧/③⑤/④/⑥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①②“见”,②“于”,表被动,都是被动句;③应为“言何复来还”,⑤“吾不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④“吹洞箫”修饰“客”,定语后置句;⑥⑦,省略句;⑧判断句。‎ 故选C。‎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二)‎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③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石,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 22 -‎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②陂陁(pōtuò):不平坦。③幅巾:以幅巾束首 ‎9.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B.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C.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D.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是汉代流行的文体,汉代时分为“汉赋”、“文赋”,它们都要求句式工整,不太注重押韵,《赤壁赋》是文赋。‎ B. 浮图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或佛塔。‎ C.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三苏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 D. 精舍最初是指儒家讲学的学社,也指僧道居住或说法布道的处所,本文指第二种含义。‎ ‎11. 下列对以上两段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一以散句为主,整句较少;选文二写景语言简洁精炼,写人刻画细致,形象生动传神。‎ B. 选文一以江水、明月引出对万物变异及人生哲理的议论;选文二写了苏辙和苏轼逍遥山水的美好回忆,表达了深厚的兄弟情。‎ C. 两段选文都有点到景物,但选文一侧重议论说理,江和月是其议论的载体;选文二则是将江和山等美景与人的情趣融合为一。‎ D. 两段选文都表达了作者乐观超脱的精神状态,但选文一将人放置于宇宙和历史中去思考,表现出作者超然于俗的态度;选文二则认为自己只要“无愧于中,无责于外”也能获得快乐。‎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22 -‎ ‎⑵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答案】9. D 10. A 11. B ‎ ‎12. (1)这是大自然的无尽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2)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 本题所给文段从内容来看“二三子”,指几个人;“好客而喜游”并列结构,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 ‎“子瞻”人名;“徜徉”逍遥自在的样子;“穷”与“山之深”,意思衔接紧密;“扫叶”可看作一个词;“席草”,以草为席;“酌酒”,倒酒;“忘反”,联系现代汉语中的“流连忘返”,可看作是一个词;“往往”“留宿”“山上”都可以看作是独立的词,了解这些信息,可以排除B项。‎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汉代时分为‘汉赋’‘文赋’”错误。文赋是在中唐后产生的,不是汉代产生。文赋句式灵便,押韵相对自由。‎ - 22 -‎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项,“表达了深厚的兄弟情”错误。选文二通过写苏轼游山玩水,主要表达了苏轼超然洒脱的精神风貌,并没有体现深厚的兄弟情。‎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是……也”,这是……(判断句);“是”,代词,这;“造物者”,大自然;“之”,的;“共适”共同享受,共同享有。(2)“方”,当,正在;“其”,代词,他;“得意”,满意,感到满足,高兴,称心如意;“无以”,没有……;“易”,换取;“及”,等到;“既”,已经;“厌”,通“餍”,满足;“洒然”,惊异貌。‎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 22 -‎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漠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 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事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又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宿王昌龄隐居①‎ ‎(唐)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②群。‎ - 22 -‎ ‎【注】①王昌龄未出仕前,隐居在石门山。常建辞官西归后到石门山一游,在好友王昌龄当年隐居处住了一夜,当时王昌龄外出做官,并不在此。②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的“孤云”和李白《独坐敬亭山》中“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孤云”,都写出了官场失意,朋友离去的孤独。‎ B.颔联描绘了一幅松林间露出微微月光,光辉清亮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清幽淡雅的氛围。‎ C.颈联第六句,“滋”字写出了茂盛的药草滋养了地上的青苔,令隐居之地也有了生机。‎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将追随王昌龄而去,与鸾鹤仙灵为伴,隐逸终生的情怀。‎ E.本诗的语言洗练自然,富有表现力,洋溢着诗人对石门山隐逸环境的喜爱赞美之情。‎ ‎(2)从整诗阅读的角度,本诗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在选材内容和景物描写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1)A D ‎(2)(1)选材不同。陶诗属于田园诗,选择了村庄、炊烟等景物。常诗属于山水诗,选择清溪、松鹤等景物。(2)意象不同。陶诗选择具有乡村特色的意象。常诗选择具有文人气息的意象。(3)手法不同。陶诗选择景物虽多,但主要运用白描的手法,不用修饰,不用渲染。常诗主要运用拟人的手法。(4)写景的角度不同。陶诗近景远景相结合。先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接着写远景,村庄,炊烟、狗吠等。常诗写景则由上而下,由天上月到地上的花影、药院,富有层次感。‎ ‎【解析】‎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A项,错在“都写出了官场失意,朋友离去的孤独”。常诗所以赋予云以孤独的特点,是因王昌龄已不在此处。李诗则因个人的失意,所以赋眼中的云以孤独之感。‎ D项,从注释可以看出,此时王昌龄已去做官,不是追随他隐居。‎ 故选AD。‎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从整诗阅读的角度,本诗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在选材内容和景物描写手法上有什么不同”,需要结合两首诗分别分析,然后比较不同之处。‎ - 22 -‎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选择具有文人气息的意象,如松树、花影,药院、鸾鹤等。山中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颔联“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诗人宿在此处,举头望去,松树梢头,一弯明月慢慢升起,光照入室。“君”指王昌龄。说王昌龄虽不在这里了,明月多情,却仍来陪伴着他的客人。王昌龄隐居处清贫幽雅,只有一座孤零零的茅亭。“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宿”、“滋”二字,让茅亭和药院有了人的气息。是说夜宿茅亭,看见窗外团团花影,错落斑驳;而到院子里,则看见莳养的各种药草,依然生长得很好,只是由于长久没有人来往,路边已长满了青苔。这似乎只是写隐逸生活的情趣,其实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对王昌龄没有坚持退隐的惋惜心情。一片深情又都借景物表达,使王昌龄隐居处的无情景物都充满对王昌龄的深情,愿王昌龄归来。但手法又只是平实描叙,不拟人化。则由上而下,由天上月到地上的花影、药院,富有层次感。‎ 陶诗属于田园诗。陶诗选择具有乡村特色的意象,比如宅子、草屋、榆柳,桃李,鸡狗等。这首诗最突出的是写景———描写园田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其次,诗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将“尘网”“樊笼”与“园田居”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再有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这首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和《关雎》都出自《诗经》,都有对心上人思念的描写。女子不见男子到来,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男子则是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和《短歌行》都有月亮的意象,但涵义不同。前者有关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后者是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不忘初心,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要保持清白节操,为正直的信仰而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诗句来批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 ‎(7)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雁入胡天。‎ ‎【答案】 (1). 泣涕涟涟 (2). 寤寐思服 (3). 挟飞仙以遨游 (4). 何时可掇 ‎ - 22 -‎ ‎ (5). 伏清白以死直兮 (6).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7). 齐彭殇为妄作 (8). 欲辨已忘言 (9). 其孰能讥之乎 (10). 征蓬出汉塞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涕”“遨”“掇”“妄”“辨”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现代文阅读(17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一)‎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一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着,乃轻轻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垆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红倚翠偎香在抱的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 22 -‎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的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哗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使我感到同看人烧大烟一样的兴味。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 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不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 ‎(文二)‎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⑴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22 -‎ A.《秋天的况味》一文首段,作者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并用大量笔墨,写出了其抽烟时候“烟”轻松自由的特点,表现出其“情绪”悠然如秋之意味。‎ B.《秋天的况味》一文中,林语堂先生认为秋的含义有两层。一是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二是如秋林古气磅礴气象,甚至于如老气横秋骂人般的秋林古色之滋味。‎ C.两篇选文都是用对比手法写出自己心中秋的味道。《故都的秋》深刻厚重,蕴藏着孤独忧郁,充满了悲凉的美感;《秋天的况味》笔调幽默,写出了作者达观清淡的生活态度,氤氲着舒缓的文人情调。‎ D.《故都的秋》一文中,“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作者仅运用了比喻手法,就写出了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特点,可见其语言功力之深厚。‎ E.《秋天的况味》后半部分,作者同样写出了秋的意境,不过这次的意图与开头大不相同,主要是表现自己对“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秋之意味的喜爱与沉醉。‎ ‎⑵对比手法在两篇选文中的运用十分突出,请各举出一处并作分析。‎ ‎⑶林语堂说“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接着引用邓肯的话说,“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请结合文章谈谈对“秋”和“人生”的理解。‎ ‎【答案】(1)BD ‎(2)参考示例:《秋天的况味》:与传统诗文中的秋对比,不同于传统诗文中肃杀凄凉的秋,而是古色苍茏的秋,表达了作者对秋的偏爱、痴迷、钟情。与春夏冬季节对比,不同于春的阳气勃勃、夏的炎烈迫人、冬的桔槁凋零,秋更有磅礴气象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秋的偏爱、痴迷、钟情。初秋晚秋对比,不是晚秋的凛冽萧瑟,而是令人赏乐的、温和的初秋,表达了作者对秋的偏爱、痴迷、钟情。(以上任选一点)《故都的秋》将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进行对比,写出北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喜爱之情。(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3)林语堂的秋天既是指自然界的秋天,也指人生命中的秋天。“秋”是一年四时里最好的季节,它能带给人以快乐;人生中年阶段相当于一年四时的秋天,是人生的“纯熟”期,作者借对赞美“秋天”,表达自己对人之中年的礼赞。‎ ‎【解析】‎ ‎【详解】(1‎ - 22 -‎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B项,“林语堂先生认为秋的含义有两层……滋味”错误。文章第三段集中写了作者对秋的看法,“秋是代表成熟”“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未陷入凛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等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最有意味的不是晚秋而是初秋;秋天的况味在于温和、成熟,给人古色苍茫的感觉;秋天的况味还在于生活的自由闲适。‎ D项,“就写出了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特点”错误。句中的四个比喻,分别从味道的足与不足、质的实在与不实在、味道的浓与不浓、性情的厚重与不厚重来表现故都秋的特征,生动形象,饶有趣味。‎ 故选BD。‎ ‎(2)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对比手法在两篇选文中的运用十分突出,请各举出一处并作分析”,题干已经明确要求手法为对比,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点明效果。如“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作用:是一种不同于春天、夏天、冬天的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所带给人的一种愉快,是一种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的快乐。《故都的秋》,1-2段用对比手法写出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指出北国之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指出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念之情。3-12段描摹了故都北平的清秋景象。具体分为秋晨静观,秋槐落蕊,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景,秋花——色;秋槐——形;秋蝉——声;秋雨——味;秋果——实,秋晨天空、秋之牵牛花。秋院:破屋、碧空、鸽子、槐树、和秋草“清”,槐树落蕊而知秋“静”乡国有异,悲秋之感却同。13——14段用对比的手法再次总结写出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秋浓。‎ ‎(3‎ - 22 -‎ ‎)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结合文章谈谈对‘秋’和‘人生’的理解”,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的内涵,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邓肯认为秋天比春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秋天给人的感觉更快乐;秋天赠给人们更多的爱。②作者和邓肯有同样的感觉,非常赞同邓肯的观点。在很多人的眼里,秋是悲凉、凄惶、萧瑟、肃杀的代名词,是悲的象征意义,正如林语堂先生说的:“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当然,有人认为秋天是一个收获、成熟的季节,是金黄的感觉,让人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 林语堂先生整篇围绕自己手边的烟展开,和秋天联系在一起。阐明自己的观点“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秋是丰硕、成熟、收获的季节,可林语堂先生没有对秋的丰腴、肥美过多着墨,而是以一种怡然的心态,写秋的一种绵延细节的意味,有一种漫无边际的感觉。一烟在手,独对黄昏,在一片宁静、惬意的氛围中,林语堂先生的思绪如白色飘渺的烟雾,悠然地飘忽着,如无缰的野马,秋的温润便在心中悠悠无羁地荡漾开来,秋成了代表成熟的内蕴、古色苍茫的过来人,成为烟上的红灰,又如又老又醇的酒带一股熏熟的温香,散发着一种纯正的意味深长的气息。秋被比作雪茄、鸦片、用过二十年的烂字典、用过半世纪的书桌、一块老气横秋的招牌,甚至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徐吟的声调。这些意象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经历了洗涤,经历了自己的人生大致三分之一,留下了是历史的痕迹,沉甸甸。他们就是林语堂先生想说的秋的丰厚,人生之秋的丰厚。‎ 或许,人生的意义就在此吧。我们要“走在道上”,不能“停在途中”。作者借对赞美“秋天”,表达自己对人之中年的礼赞。‎ 四、语言运用题(11分)‎ ‎16.下面的“邀请函”在格式、内容、表达得体方面有7处错误,请找出5处并改正。‎ 邀 请 函 贵校“不忘初心,追梦人生”演讲比赛将于1月13日举行。我们向教育系统的各位领导、教师及各位家长、校友发出鼎力邀请。‎ 真心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拨冗前来,聆听学子们洋溢着青春热情的心声,您的莅临将使我们这次的活动更加圆满。‎ 同行在热情相邀,孩子在期待,母校在召唤,恭候您的惠顾!‎ ‎2019年12月20日 ‎××中学 ‎【答案】(1)贵校—我校(2)鼎力—诚挚(符合句义即可)(3)聆听—听到(符合句义即可)(4)惠顾—光临(5)比赛的具体时间、地点(如:下午两点,大礼堂)(时间、地点各一分)(6)时间应写在落款的下方。‎ ‎【解析】‎ - 22 -‎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贵校”,尊称别人的学校。称自己的学校为“我校”。‎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可以改为“诚挚”。‎ ‎“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是敬辞,主语只能是说话人自己,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可以改为“听到”。‎ ‎“惠顾”,指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可以改为“光临”。‎ 比赛的具体时间、地点要具体。(如:下午两点,大礼堂)。‎ 时间应写在落款的下方。‎ ‎17.高一年的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文化名人,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人物的特点;②句式一致;③运用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苏轼 陶渊明 王羲之 朱自清 郁达夫 王安石 蔡元培 例句:屈原是孤独的,在那窒息的腐朽中挣扎拼搏;但他却在孤独中,为迷茫的志士点燃了一束照亮希望的火把。‎ ‎【答案】王安石是睿智的,在那纷杂的乱世中,在势利的嘈杂的俗世中静思忘我;但他却在哲思中辩证了人类真正的追求,为动荡喧嚣的后世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仿写句子的形式考查。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本题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题干要求“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人物的特点;②句式一致;③运用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明确选取的人物,注意修辞手法的要求。分析例句,人物是“屈原”,特点“孤独”,“点燃了一束照亮希望的火把”运用比喻修辞等。如选取苏轼,在权贵的排挤下,苦苦寻觅,为世人点亮了一盏洒脱的灯。‎ 五、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22 -‎ 红旗一中将于1月13日举行“不忘初心,追梦人生”演讲比赛,这次比赛的主题是:“追梦人生”,要求是:“书写自己的梦想,讲好自己的故事”。年段希望你代表高一的同学参赛,请你根据演讲主题和演讲要求,结合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经历,写一篇演讲稿。‎ 材料1:‎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彻彻底底地了解自己人生的追求和梦想,并依托自己天性的才华,让自己的梦想得到实现,让自己的才华得到彰显。《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一书中,圣地亚哥说:一路上我都会发现从未想像过的东西, 如果当初我没有勇气去尝试看来几乎不可能的事,如今我就还只是个牧羊人而已。‎ 材料2:‎ 也许是因为人缺了什么就更喜欢什么吧,我的两条腿虽动都不能动,却是个体育迷。我不光喜欢看足球、篮球等各种球类比赛,也喜欢看田径、游泳、拳击、滑冰、滑雪、自行车和汽车比赛,总之我是个全能体育迷。当然都是从电视里看,体育馆场门前都有很高的台阶,我上不去。(摘选自史铁生《我的梦想》)‎ ‎【答案】追梦,不忘初心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追梦,不忘初心》。‎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追梦已经成了人们口中常常提起的话题,在新的时代人们有了追梦的勇气和实力,然而追梦途中的拦路虎并不少,在路上的坎坷和诱惑很容易让我们失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主席的话为我们指出了明路,只要坚定不移,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梦想,实现个人的价值。无数的革命先烈也是如此,才会有了我们现在的新中国。‎ 有一个人,他被毛主席称为“农民运动大王”在广东海陆丰地区(今汕尾市)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他就是澎湃。彭湃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城郊的一个工商业兼地主的家庭。彭湃的童年和少年,是在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潮流正在兴起的年代中度过的。激荡的时代,严峻的现实,给青少年时期的彭湃以深刻的教育,使之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热情支持者和参与者。为了心中的信念,他离家出走,不惜与自己的家庭割裂。尽管在革命的道路上充满了坎坷,但是他仍然向前,实现了个人的价值,为我们的国家留下了丰富的宝藏,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由于受到难以埋过坎坷和令人昏头的诱惑,也有遗忘了自己的初心,与最初的梦想背道而驰的人。‎ - 22 -‎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彻彻底底地了解自己人生的追求和梦想,并依托自己天性的才华,让自己的梦想得到实现,让自己的才华得到彰显。《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一书中,圣地亚哥说:一路上我都会发现从未想像过的东西,如果当初我没有勇气去尝试看来几乎不可能的事,如今我就还只是个牧羊人而已。‎ 事实证明,不忘初心才能让我们真正的实现我们的目标,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升华。被镜花水月般虚幻的奢靡而吸引无疑只会让自己堕落。‎ 在逐梦的过程中,遭遇别人的不解和嘲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成功与失败的区别,就在于你是会因这些打击的话语就此放弃,接受失败,还是姿态昂扬地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 追梦,不忘初心,追逐我们真正的梦想吧,不要畏惧坎坷,不要贪图享受,坚毅的目光终会看到成功的彼岸。‎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以演讲稿的形式考查。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说服听众,取得好的效果。一篇演讲稿要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无中心、无主次、杂乱无章的演讲是没有人愿听的。一篇演讲稿只能有一个中心,全篇内容都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去铺陈,这样才能使听众得到深刻的印象。好的演讲稿,应该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演讲稿的语言要求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也不能讲过于抽象的话。要多用比喻,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明白。‎ ‎【审题】题干明确要求演讲的主题是“追梦人生”,要求是“书写自己的梦想,讲好自己的故事”。“追梦”,追求梦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在追梦的旅途中,我们痛,我们哭,我们累,我们笑,我们无所畏惧,因为我们坚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东西,或许,它也是一种生命。追梦的路上,怀着初心,装着自信,拿着坚持,走到终点。演讲过程中,可以恰当运用题干提供的材料,抓住“追梦”“人生”“初心”等分析立意。‎ 参考立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新时代最美的“追梦人”;不忘初心,追梦前行;不负韶华,追梦前行等。‎ - 22 -‎ 行文结构: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确定演讲题目《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开头可以是常规的问候,然后引入主题,如“小草希望成为一片绿茵,于是它便努力地生长;溪水希望成为浩瀚的海洋,于是它便努力地奔跑;我希望成为一名律师,于是我便努力地学习”等,引出“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矢志不渝地奋斗”。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实现梦想的道路并没有那么顺利,我们会遇到挫折,遇到困难,但这并不能阻拦我们前进的脚步;在追梦的旅途中,我们痛,我们哭,我们累,我们笑,我们无所畏惧,因为我们坚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等。最后可以发出呼吁,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念执,愿你们在追梦途中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 ‎【素材】不管你处于什么人生阶段,不管现在摆在你面前的问题多么困难,不管前方的路多么迷茫,多么曲折。请你也要记住你内心最天真的想法,最初始的想法,它可能是你的一个理想,也可能是你的一个热切期盼,不管你离它的距离有多遥远,不管中间有多少千山万水,艰难险阻,你都不要放弃,努力开足马力前进。因为不放弃的路,是人生的唯一出路。‎ 任何时刻都不要失去你的目标,一鼓作气,坚持到底,不要做失败者!遵循内心最亮的那束光,前进的道路上选择坚强,让梦想华丽绽放,到时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在闪闪发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至远。”这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意思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面对名利的诱惑不动心,也是一种平常心,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做堂堂正正人。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保持一颗平常心,意味着不骄不躁,保持一颗平常心,意味着在现代紧张生活的压力下,仍有心情去感受那份闲云野鹤的自在,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更精彩!‎ 初心是前进的信念,是人生道路的指明灯。‎ 灌篮高手科比曾一度成为篮球界的神话,众人都只知道科比极高的命中率,却极少有人知道科比辛苦的付出。科比从小就有一个篮球梦,刚开始科比的天赋还没有完全显现,但他努力训练,在别人酣睡之时,哈佛大学的篮球场上就响起一阵阵拍球声。科比每天都要投篮1000次,这是他多年以来的习惯,即使成为了灌篮高手。世界是不会辜负每个勤奋的人的梦想的,朝心之所向努力追梦吧!不忘初心,才会方得始终。‎ 草根明星阿宝是一个执着追梦人,他虽然出身农村,但他从小就有成为歌手的梦想。他努力地追梦,参加过很多比赛,也碰过多次壁,遭受过许多人的嘲笑。但是他从未放弃,从没忘记自己的梦想,不断尝试,最后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 22 -‎ ‎【点睛】演讲稿主要特点:第一:针对性。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所谓针对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辨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 和不同的层次,而“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如党团集会、专业性会议、服务性俱乐部、 学校、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各类竞赛场合,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第二: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如果说,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过阅读欣赏,领略其中意义和情味,那么,演讲稿的要求则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因此,演讲稿写成之后,作者最好能通过试讲或默念加以检查,凡是讲不顺口或听不清楚之处(如句子过长),均应修改与调整。第三:鼓动性。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如果演讲稿写得平淡无味,毫无新意,即使在现场“演”得再卖力,效果也不会好,甚至相反。第四:整体性。演讲稿并不能独立地完成演讲任务,它只是演讲的一个文字依据,是整个演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演讲主体、听众对象、特定的时空条件,共同构成了演讲活动的整体。撰写演讲稿时,不能将它从整体中剥离出来。‎ ‎ ‎ - 22 -‎ ‎ ‎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