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50 KB
  • 2021-06-04 发布

广东省深圳市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广东省深圳市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A. 阙秦以利晋 B. 群臣怪之 C. 晋军函陵 D. 箕踞以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活用的类型,掌握判断的方法,再审读选项仔细比对。本题选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中,函封之,意思是“用匣子封装上樊於期的头”,函,名词做状语,用匣子。‎ A项,侵损秦国却却使晋国得到好处,利,使动用法,使……得到好处;‎ B项,群臣对此感到奇怪,怪,意动用法,以……为怪;‎ C项,晋军驻扎函陵,军,名词做动词,驻扎;‎ D项,像簸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箕,名词做状语,像簸箕一样。‎ D项和例句一样,都是名词做状语。‎ 故选D。‎ ‎2.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 大王来何操 C.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六大类文言句式的特点,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本题选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我们如今要被他俘虏了,被动句。‎ A项,知道这件事的太子及宾客,定语后置句;‎ B项,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宾语前置句;‎ C项,人家是刀和案板,我们是待宰的鱼和肉,判断句;‎ D项,燕国被欺凌的耻辱也就消除了,被动句。‎ D项和例句都是被动句。‎ 故选D。‎ ‎【点睛】被动句的类型:‎ ‎1、有标志的被动句 ‎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④受制于人。(……受……于……) ⑤为天下笑,何也?(为) ⑥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⑦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2、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 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3.下列有关实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是(这,指示代词)寡人之过也 唯(只有)君图之 B. 微(如果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何厌(通“餍”,满足)之有 C. 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 秦之遇(礼遇)将军,可谓深矣 D. 而燕国见陵(欺侮)之耻除矣 比(临近)诸侯之列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本题选有关实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 A项,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一下这件事。唯,表希望。‎ C项,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很刻毒了。遇,对待。‎ D项,比诸侯之列,并排在诸侯之列。比,并列、并排。‎ 故选B。‎ ‎【点睛】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八法:1、语境分析法2、结构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联想推断法5、邻字帮助法6、成语对应法7、古今比照法8、字形推断法 ‎4.下列画线的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诸郎中皆执兵 C. 愿大王少假借之 事所以不成者 沛公居山东时 D.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将军战河北 约为婚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现象。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掌握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比如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记住例句,以便快速判断。本题选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组 A项,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也指会议、比赛等活动的组织者、主持者。“往来”古今“来来往往”的意思,不是古今异义词。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多指男性配偶的礼貌称呼。‎ B项,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没有钱财。偏袒,古义,解衣袒露一臂; 今义,偏向某一方。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方言中对中医医生的称呼。‎ C项,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所以,古义,……的原因或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D项,非常,古义,意外变故;今义,表程度的副词。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指结为夫妻的关系。‎ 只有A项的“往来”不是古今异义。‎ 故选A。‎ ‎【点睛】古今异义词的几种类型 ‎ (1)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这种词义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如“河”,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现在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成为河流的通称。‎ ‎(2)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 A.程度减弱。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 B.范围缩小。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 ‎(3)词义转移。‎ 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主要有以下几种:‎ A.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 B.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 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 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发生了转移。如“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 A.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 B.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僻性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 C.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如“鄙”,古义表示“见识短浅”,是一个中性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今义指品质恶劣,成为贬义词。‎ ‎5.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现象。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将学过的课文中的通假字归纳起来,平时要注意分类整理,重点识记那些使用频率高的通假字。本题选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项,共:通“供”,供给 B项,振:通“震”,震慑。‎ D项,倍:通“背”,背叛。‎ 故选C。‎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面对堆积如山的产品订单,工厂领导在动员大会上,要求大家齐心协力、目不窥园,努力奋战,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 ‎②他在表演秦腔时,嗓音穿云裂石,极富感染力,征服了现场的观众,更征服了眼光挑剔的评委,获得了本次比赛金奖。‎ ‎③由于他个人的一个小失误,整个团队失去了夺取冠军的机会,他不禁陷入了深深的自责,百身不赎的负疚感萦绕心中。‎ ‎④“日行万步”,并不适合所有人,就算是我们青年人也一定要量入为出,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锻炼目标。‎ ‎⑤这块刚挖掘出来的翡翠矿石,还没加以雕琢就已经展现出桃羞杏让的光彩,让大家对它的市场价值产生极高的期待。‎ ‎⑥一些网络事件不断被反转,引起了公众的反思,始作俑者固然可恶,但那些不辨事实而轻信谣言的网友也难辞其咎。‎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此题①目不窥园,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适用于“学习研究”,而不适用于“完成生产任务”,使用不当。②穿云裂石,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符合句意。③百身不赎,指自身死一百次也无法抵罪,或者换不回来。比喻对死者极其愧疚的感情。不符合句意。④量入为出,根据收入的情况确定支出的数量。句意表达的是青年人在锻炼时要注意运动量大小的把握,不合语意。⑤桃羞杏让,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让。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使用对象不当。⑥始作俑者,首先做坏事的人,贬义词,使用正确。‎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进程中,一批地方高校经过探索与实践,找准了自身定位,突显了办学特色,大幅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B. 有专家指出,清洗白衬衫时,切忌不要使用漂白剂,因为漂白剂虽能使衣物变白,但也会让衣物纤维变硬变脆,从而损伤衣物。‎ C. 为提升员工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公司决定采取跟岗学习、外出培训,让每位员工都能得到发展机会。‎ D. 物理学家在观察与研究不同星系时发现,旋涡星系“死亡”进程比较缓慢,椭圆星系则相对加速,但两者进程均长达数十亿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此题B项,不合逻辑,否定不当,“忌”与“不”,两重否定不当。C项,成分残缺。“采取”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该在“外出培训”后加上“的措施”。D项,搭配不当,“加速”一词与“死亡进程”不搭配,可改为“快速”。‎ 点睛: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否定不当、主客倒置和不合生活事实。句子中出现“和”“等”或顿号注意查找因并列不当或不能包含等因素引起的逻辑错误。见到否定词语,反问句及表示否定意思的词语,查找因否定不当而造成的逻辑错误。见到“被”“受”“对”“对于”等表示主客关系的词语注意查找因主客倒置而引起的逻辑错误。此题A项否定不当。‎ ‎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寒门多出贤。并非说只要是出身“寒门”,就可自然而然地为“贤”了。贤, ① 要有“德”:能替别人着想,勇为天下谋利; ② 要有“才”,有本事,能成事。这就离不开学习。有言道:人不吃饭,饥;人不学习,愚。生活就是这样,唯有好学,才近智,唯有知学,才给力。 ③ 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增进自己的道德修为, ④ 离“贤”更近一步。 ⑤ 有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更强的求知欲、更开阔的思维、更远大的志向,无论出身多么艰苦, ⑥ 将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不仅 也 只要 就 无论 ‎/‎ B 不但 还 只要 ‎/‎ 如果 也 C 不仅 而且 只有 才能 ‎/‎ 都 D ‎/‎ 也 如果 就能 如果 就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根据全段文意,是在肯定“德”的同时,要突出“才”,因此①与②应是递进关系;并且“不仅……也……”不能搭配;另外③④是必要条件关系,而不是充分条件关系,故可排除A、B两项。“无论……都……”可搭配,“无论……就……”不能搭配,故可排除D。答案选C项。‎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米的恩典 甘典江 在所有的汉字当中,我最敬重的一个字,是“米”。‎ 甲骨文中,“米”字像琐碎纵横的米粒,典型的一个象形字。《说文解字》曰:“米,果实也。象禾实之形。”意思是,米是谷物和其他植物去壳后的籽实。‎ 断奶之后,我们开始要吃饭了。民以食为天,说明吃饭是天大的事。多少年以来,中国人见面都要问候一句:“吃了吗?”难怪古代的圣人早就明察:仓廪实而知礼节。‎ 吃饭要靠天,更要靠地。没有谁能够管得了天,但是,地,却是被人牢牢控制住了。‎ 在中国的传统中,土地是万有之源,万物都从中孕育化生。《易经》云:“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安土便能乐业,就会诞生故乡,同时,还象征着淳朴的道德选择与坚守的精神意志。土地联系着历史与道德、政治与民生,而其中的媒介与命脉,即是白花花香喷喷的米。一切财富与权力,最终,都可以通过米来衡量与转化,以“石”计量。‎ 广义的“米”,包括稻米、高粱、玉米、小米、黄米等等,一般而言,主要指稻米,即大米。在南方,稻田随处可见,甚至在陡斜的山坡上,也被开垦出一圈一圈的梯田。在雾气中,在月光下,那些成片的梯田,像大地的行为艺术,在视觉上极为震撼,彰显着人的力量和创意。‎ 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带我去粮店买米,揣着一册购粮本。彼时,每个人的粮食,都是一个定数,有钱也多买不到一两。卖米的工作人员常常带着居高临下的目光,我们则像是等待赈济的灾民,需要他们来拯救。我突发恐惧:要是哪天他们关门不卖米了,我们又怎么办?‎ 幸好,某一天,人们又做起了交易,在农贸市场,大米开始自由流通,只要有钱,想买多少买多少。望着那些被解放了的大米,我觉得生活才真正开始。‎ 吃饱饭后,人性苏醒了。接着,我们各式各样的欲望,日益膨胀。不知不觉之间,人们见面,不再问候吃饭,而是关心挣钱发财。很快,米的命运也发生了变迁,它们被包装进入超市。在某种意义上,这时候的米,面目全非,与土地紧密的关系已经断裂。顾客从一袋米中,看不到四季的替换,闻不着泥巴、雨水和阳光的气味,也无视农夫的喘息与农妇的忧伤。可怜的米,被抽象成了一种消费符号。‎ 每次不得不去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我都在猜想:假如苏格拉底看到这一切,不知还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在两千多年前,他就对物质消费不屑一顾:“我们的需要越少,就越接近神。别人为食而生,我为生而食。”也就是,对于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来说,他只需要粮食即可生存,生活更重要的是精神与理性。‎ 许是因为苏格拉底的提醒,我开始尽量少去超市,实在要去,也要扪心自问一番:是不是因为听从了大米的召唤?我越来越相信:过度的物质消费,是一种恶习,甚至,是对人类独立于物质的高贵精神的冒犯。‎ 每一粒大米,无论是干瘪的还是饱满的,一起经历了四季的轮回,演绎了生命的涅槃,见证过土地的馈赠,追逐过阳光雨露,都领受了人的安抚和神的祝福。在此意义上,它们都是平等的,都有权利进入人的胃,化为人的血肉与精气。‎ 联想到米的“远亲”——麦子。西方人眼中的麦子具有神性,因为麦子经过“施洗”已经脱胎换骨,变成了有信仰的面包,荣升为基督的圣餐。我想,倘若真有神灵可以降福于诸般良善与恩惠、纯洁与正义,那么它可以启示麦子,同样也能祝福大米。‎ 粮食是至善至美的对象,敬畏粮食,就是遵守心灵的律法,可以凭此找回自我,梳结人与大地的伦理,并抵达感恩的故乡。‎ 从一粒大米的恩典中,我领受了永恒的充实与安宁。‎ ‎(选自《人民日报》)‎ ‎9.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点题,明确交代“米”是我最敬重的一个汉字,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B. 《说文解字》《易经》中的词句、苏格拉底的话以及西方对麦子的膜拜,既表达了对米的深厚理解,更增强了文本的厚重与力量。‎ C. 文中叙述,母亲带我去粮店买米,工作人员居高临下的目光使我突发恐惧。后来,大米开始自由流通,人们真正的幸福生活便开始。‎ D. 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内涵丰富语言极富感染力,告诉读者粮食是至善至美的对象,并非抽象的一种消费符号。‎ ‎10. 综观全文,文章结尾句中大米的“恩典”包括哪些?简要分析。‎ ‎【答案】9. C 10. 文中米的“恩典”包括:①由《说文解字》《易经》的解读可知米丰富了中华文化;②“民以食为天”可知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③大米从土地中孕育化生,米是联系历史与道德、政治与民生的媒介和命脉;④生产稻米的梯田,给人以视觉享受,“彰显着人的力量和创意”。‎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 C项,“工作人员居高临下的目光使我突发恐惧”错,文中使我突发恐惧原因是“要是哪天人们没有了粮食怎么办”。“人们真正的幸福生活便开始”错,原文是“望着那些被解放了的大米,我觉得生活才真正开始”,“大米开始自由流通”,人们吃饱饭后,人性苏醒了,各式各样的欲望日益膨胀。‎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文本结构、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文本结构进行梳理,分出段落层次,然后在每一层次中筛选与题干相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本文围绕“米”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米”的认识;写了“米”的外延,南方的梯田;八十年代跟母亲去粮店买米的感受;改革后“米”的含义发生变化,作者对于物质消费与精神追求的感悟;最后写对粮食的敬畏。题目要求筛选概括大米的“恩典”包括哪些。从不同段落中筛选相关语句,由“甲骨文中,‘米’字像琐碎纵横的米粒,典型的一个象形字” ‎ ‎“《说文解字》曰:‘米,果实也。象禾实之形。’意思是,米是谷物和其他植物去壳后的籽实”“《易经》云:‘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安土便能乐业,就会诞生故乡,同时,还象征着淳朴的道德选择与坚守的精神意志”可概括出“米丰富了中华文化”;由“在雾气中,在月光下,那些成片的梯田,像大地的行为艺术,在视觉上极为震撼,彰显着人的力量和创意”可概括出“生产稻米的梯田,给人以视觉享受,‘彰显着人的力量和创意’”;由“民以食为天,说明吃饭是天大的事”可概括出“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由“在中国的传统中,土地是万有之源,万物都从中孕育化生”“土地联系着历史与道德、政治与民生,而其中的媒介与命脉,即是白花花香喷喷的米”可概括出“大米从土地中孕育化生,米是联系历史与道德、政治与民生的媒介和命脉”。‎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1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B.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C.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D.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12. 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文运动是指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B.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C. 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赞。‎ D. 孟郊和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二人以苦吟著称。‎ ‎13.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美名。‎ B. 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 C. 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文》。但李愬对裴度不满,并进言皇帝。‎ D. 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韩愈对待豪门权贵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2)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答案】11. D 12. C 13. C ‎ ‎14. (1)韩愈认为自己才华出众,却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我晓喻开导。‎ ‎(2)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从光顺门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 其中“自光顺门入大内”译为“从光顺门进入皇宫”意思完整,其后断开;故排除BC项;‎ ‎“三日”是“留三日”的时间,中间无须停顿,排除A项。‎ 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用以褒赞”错,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但李愬对裴度不满”错,结合原文“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下诏命韩愈编写《平淮西碑文》,韩愈在碑文中较多记述了裴度的事迹,而就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功劳为第一,所以李愬对碑文不服。可见不是对裴度不满,是对韩愈及其撰写的碑文不满。‎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以,认为;累,多次;黜,降职、贬官;喻,开导。(2)喧于朝列,状语后置句;坐,因……而犯罪;是,代词,这个原因。‎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 ‎ ‎ ‎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曹。 ‎ ‎ 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其饯行,在序中称呼裴均的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 ‎ ‎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他上奏请韩愈任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宪宗还下诏命韩愈编写《平淮西碑文》,韩愈在碑文中较多记述了裴度的事迹,而就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功劳为第一,所以李愬对碑文不服。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并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刊刻碑上。 ‎ ‎ 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手指骨,可以书写经文传布佛法,三十年开启一次,塔开时便年丰人泰。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圣上命中使杜英奇带领宫女三十人,手持香料鲜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从光顺门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便上疏劝谏这件事。 ‎ ‎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后来韩愈虽然显贵,但每遇公事之暇,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一样.然而他对待诸权门豪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他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有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地不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达十人。 ‎ 长庆(穆宗年号)四年十二月韩愈去世,死时五十七岁,朝廷追赠韩愈礼部尚书的官职,谥号为“文”。‎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 蜀先主孔明①‎ 刘秉忠 智涉图深往事非,茅庐一论定真依。‎ 风云龙虎随时有,鱼水君臣自古稀。‎ 月照锦江翻月色,烟波玉垒动朝晖。‎ 精英不死青天上,留得文昌②奉紫薇③。‎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北上觐见忽必烈,受其礼遇之后。②文昌:文昌星,乃文魁之星,为智慧的化身。③紫薇:即北极星,中国古代认为是众星之主,代指人间帝王。‎ ‎15.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交代了诸葛亮的事迹,他在茅庐之中和刘备分析、讨论“天下三分”的局势,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归宿。‎ B. 颔联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感叹自古以来缺少鱼水般的君臣关系。‎ C. 颈联写景,在月光之下,锦江翻起阵阵波浪;玉垒山在朝晖之中,涌起层层烟波。“翻”字和“动”字赋予画面动态美。‎ D. 本诗融叙事、写最、抒情、议论于一体,借写先主和孔明的事迹,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索,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16. 杜甫《蜀相》中也写到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请简要分析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案】15. B 16. 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伟略、鞠躬尽瘁,效忠蜀汉王朝的高度赞美和敬慕之情。不同点:杜诗最后两句慨叹诸葛亮功业未竟而亡,充满了惋惜和遗憾。刘诗通过对诸葛亮、刘备君臣关系的赞扬,暗示自己得遇明主,一定效仿孔明,为国效力,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 ‎【解析】‎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语言的能力。B项,“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理解有误,应是表达世上并不缺少呼风唤雨的明主、贤臣。故选B。‎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了解两首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再分析异同。两首诗歌都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赞扬了他的雄才伟略,誓死效忠的高尚美德。但杜甫的《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感慨与忧伤;而本诗不但有对诸葛亮的赞美之情,还通过“鱼水君臣自古稀”句借用诸葛亮与刘备融洽的君臣关系,来暗示自己得遇明主,表达自己誓死追随的决心。‎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情感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五.名篇名句默写(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作者身处腰缠万贯的同游者之间,却不为富贵所动的优秀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无意于功名的心态。‎ ‎(3)在《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 ‎(4)《荆轲刺秦王》中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 。‎ ‎【答案】 (1).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 略无慕艳之意 (3). 苟全性命于乱世 (4). 不求闻达于诸侯 (5). 鹰击长空 (6). 鱼翔浅底 (7). 风萧萧兮易水寒 (8).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缊”“敝”“萧”“慕”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六.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8.阅读下面文字,用三句话概括“沙面文物建筑”所面临的三个问题,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 广州的沙面是广州近代文物建筑最多的地方,由于地处珠江边,被称为“广州的外滩”。但是,沙面要想真正成为“外滩”,却面临着考验。广州沙面的建筑大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造的砖木、砖土混合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由于年代久远,导致材料老化,混凝土风化,天花板脱落,墙、楼板和瓦面破损,管网陈旧漏水。但保护沙面建筑群的手续繁琐,一砖一瓦的改变都必须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这导致了文物修缮审批手续繁琐,使沙面的保护利用工作非常被动,停滞不前。因此,做实做细整体批复沙面古建筑的规划设计方案,迫在眉睫。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所涉及的居民住户的搬迁,建筑群的维护、加固,内部装修等,需要的费用也是巨大的。而这些费用如果完全依靠沙面所在荔湾区文物部门负责,是不可能得到保证的。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允许文物建筑土地使用权的置换,都是有效的集资方式。‎ ‎【答案】第一方面:建筑文物年久失修。(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第二方面:修缮审批手续繁琐。第三方面:维修资金困难。(保护费用难以保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题目是“用三句话概括“沙面文物建筑”所面临的三个问题,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概括可采用主谓宾的形式。找到提示语句“由于年代久远,导致材料老化,混凝土风化,天花板脱落,墙、楼板和瓦面破损,管网陈旧漏水”可概括出“建筑文物年久失修”;“但保护沙面建筑群的手续繁琐,一砖一瓦的改变都必须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可概括出“修缮审批手续繁琐”;“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所涉及的居民住户的搬迁,建筑群的维护、加固,内部装修等,需要的费用也是巨大的。而这些费用如果完全依靠沙面所在荔湾区文物部门负责,是不可能得到保证的”可概括出“维修资金困难”。‎ ‎【点睛】压缩语段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传统书店陷入困境的当下,新型实体书店出现了。它们改变了传统书店肃静的气氛和单一的卖书功能,变成了_________。在这里,人们能淘到各种文创产品,还可以随时来杯咖啡。然而,这类书店虽暂时提高了经济效益,__________,改变了书店的本质,同样难以为继。书店经营者需要明白,___________,书店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答案】 (1). ①多功能的休闲空间 (2). ②但忽视了书的价值 (3). ③只有经济效益与人文精神并重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结合前文的“单一的卖书功能”和后文的“来杯咖啡”,填写“多功能的休闲空间”;第②空根据前文的“虽然”和后文的“改变了书店的本质”可以填写“但忽视了书的价值”,第③空根据后文的“才能”和前文的“经济效益“和“书店的本质”可填“只有经济效益与人文精神并重”。‎ 七、写作(70)分(60分+1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家薛涌写了一篇名为《在自拍中消失的人生》的文章,文末有这样一段话:苏格拉底上街,是和人们论道的,由此留下的智慧,两千多年来依然让人类受用不尽。如今人们上街,拿着手机随处自拍,所见证的,则是自我的消失。‎ 对此你有何看法?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短暂与永恒 这是每一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如何才能长生不老。这个问题困扰了一代又一代人,即使是身为万人之上的皇帝也是如此,从秦始皇的求丹到汉武帝的巫蛊之乱,再到明嘉靖的自我修道,无一不是人追求永生的表现,而这又有什么用呢?‎ 可曾记得那只有一天生命的蜉蝣?我认为人和蜉蝣只是五十步和百步之别。即使是上古的彭祖也不过是800岁而已,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很长,但他仍然不是永恒,他仍然没有超脱生死。‎ 是的,我认为没有生物可以超脱生死,他们身上的物质可以,但是他们本身绝对不行。那以800年为春,800年为秋的巨树不还是不行么?那怎样才能打破这个怪圈?怎样才能成为近似永恒?‎ 我认为,关键在于价值。我们总会有一天离开人世,所以及时创造为后人服务的价值才是重要的。只要还有人记得,那就没有死亡,那就是活着,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罢了。‎ 所以,我想说,短暂不代表不铭记,长久不代表被人记住。历史上有很多长寿的人,但是又有多少因为长寿到极点而被人铭记的?‎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燃烧,每个人天生燃料不同,但是怎么燃烧由自己选择。有人选择了爆炸,给世间带来了耀眼的火花,照亮了别人前进的道路。历史上因为过度燃烧而照亮他人的人是不少的,有些人因为过度工作,有些人因为感觉到自己燃料不多所以决定释放一次来帮助他人。‎ 正如蜉蝣也可以干出很多事情来一样,生命短暂的人可以做出很多大事。周瑜虽然短命,但是他为了一个国家的安稳四处征战,最终在战场上身中流箭,身负重伤,最后身亡。他可以轻易夺取高高在上的王位,但是他却选择了不,他选择了为这个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于是有了赤壁之战上的“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的“雄姿英发”。他将自己有限的生命献给了自己的国家,用有限的燃料释放出最耀眼的光芒,成为最闪耀的将星之一。‎ 而只顾延长自己生命的人是不会形成那种永生的,因为他们会无恶不作,直到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再活一段。或许他们也能永恒,但却是遗臭万年。不过很多无恶不作的人并没有得到想要的长寿,因为他们几乎都被人民的审判杀死。‎ 人生如此,朝代亦然。秦始皇曾想万世皇位,而秦朝却因此成为了短命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勤于政事的汉文帝并没有追求王位的稳固,而是追求天下的苍生,因此被世人称赞,也为汉朝的大一统创造了局面。‎ 我认为,毁灭并不可怕,因为无意义的活不如有意义的死,就想在前面所说的利用有限的燃料进行爆炸一样。很多朝代灭亡,很多人已经埋葬,但是他们仍然在时刻影响着我们。‎ 人的一生就是这么短暂,如果不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什么东西就太可惜了。而我认为这话应该改一下,人的一生就是这么短暂,如果不因为做了好事而被人记住就太可惜了。我等高中青年更应努力,创造人生的辉煌,为祖国做贡献。‎ ‎【解析】‎ 试题分析:①从自拍者角度立意:批判一些自拍者眼中只有自拍,而忽视了生活和亲情的社会现象。②从苏格拉底上街交流的角度立意:交流产生智慧。③从苏格拉底与人交流时,交流的语言转瞬即逝,但产生的智慧却永久流传,而自拍是想让瞬间成为永恒,但没有思想的“永恒”却最易消失的角度立意:短暂与永恒。‎ 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的观点是有倾向性的,倾向于对自拍的针砭,自拍本身是为了留住人生的瞬间,将瞬间定格以作为永久的留存,但薛涌却认为自我在自拍中消失了,可见其对自拍是持否定态度的。此外,在文章中将苏格拉底与现代人进行对比,凸显苏格拉底的智慧与现代人消失的自我。立意时,可从多个角度思考。‎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