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甘肃省武威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卷(二)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遵守“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等基本原则。先来看“不忘本来”。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上,一些人存在一种文化悲观主义的看法,即认为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因其所依附的封建政治体制的消失,二者注定一同成为历史。同时,当今人们生活在资本霸权所主导的全球化语境中,导致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日益分离。对此,美国学者列文森就认为,“生活也不再干扰它们(传统文化),它们已成了博物馆的老古董”。
这个观点实质上早在中国寻求“站起来”的时期便已存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悲观的背后,是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确实,儒家学说中存在不合时宜的观念,如封建等级制等。这在越来越追求现代文明的今天,很难赢得认同。但这并不等于说要将“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随着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我们开始摆脱因落后、自卑而带来的情绪化否定,逐渐看到西方社会在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价值观念及其发展道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西方文化等同于“先进的”、代表“现世的趋势”的看法正在被打破,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在不断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忘本来”正在指引、激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它将打破文化悲观主义的论调,有助于我们从传统中汲取精神养料。
“不忘本来”不是“固守本来”,而要用“吸收外来”的方式来助益“本来”,要用现代文明成果及适应现代生活的话语去激活传统的生命力。一些人强调,弘扬传统只要对流传下的经典文本给予原汁原味的解读即可。他们忘记了中国传统文化需要鉴别转化。这种原教旨主义的立场,表面上看是在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出力,实质上会把传统文化送进故纸堆、博物馆。发展到极端,还会出现另一种倾向——文化保守主义。
- 24 -
文化保守主义者认为,传统的就是好的,都值得顶礼膜拜;人类在资本全球化和现代性发展中遭遇的问题,都能在老祖宗的智慧中找寻到“药方”。由此,他们拒绝“吸收外来”。国内外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吸收外来”,才能够知道自己的文化在现代文明进程中的坐标位置,才不至于将一些野蛮、粗俗甚至丑恶的东西假借传统之名予以宣扬。新时代,倡导“吸收外来”依然需要进行世界文明成果的广泛阅读、了解和借鉴,需要积极促成“外来”与“本来”相结合,促进西方先进文明成果的中国化,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 下列对“不忘本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忘本来”与依附于封建政体的传统文化必成历史的观点并不相同。
B. “不忘本来”有助于新时代的中国汲取传统营养,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C. “不忘本来”需要我们“固守本来”,还需要我们“吸取外来”,二者能得兼为上。
D. 不认同文化悲观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的“不忘本来”,符合时代的理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中既有对文化悲观主义态度的陈述,又有对文化悲观主义实质的直接揭示。
B. 美国学者列文森站在外国人的角度对中国文化悲观主义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C. 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形象指出了对传统文化持悲观主义理念的荒唐性。
D. 文章对文化悲观主义和保守主义分层分析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渐显。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近几年来文化悲观主义的观点开始出现。
B. 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在今天根本不可能得到人的认可。
C. “不忘本来”的理念帮助许多人打破了文化悲观主义的论调,使传统文化生机日显。
D.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需“外来”和“本来”的结合。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读题干要求,明确具体考核的要点;然后浏览选项,回归原文,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最后根据理解,作出判断。本题选“下列对‘不忘本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不忘本来’需要我们‘固守本来’”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不忘本来’不是‘固守本来’,而要用‘吸收外来’的方式来助益‘本来’”,选项与原文意思相反。
故选C。
【2题详解】
- 24 -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对中国文化悲观主义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说法有误。原文中说“对此,美国学者列文森就认为,‘生活也不再干扰它们(传统文化),它们已成了博物馆的老古董’”,美国学者列文森只是针对“文化悲观主义”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未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这类题目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项,说法有误。原文中说“这个观点实质上早在中国寻求‘站起来’的时期便已存在”,“这个观点”指的就是文化悲观主义的观点,所以文化悲观主义的观点不是近几年来才开始出现。
B项,“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在今天根本不可能得到人的认可”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确实,儒家学说中存在不合时宜的观念,……很难赢得认同”,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C项,“帮助许多人打破了文化悲观主义的论调,使传统文化生机日显”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不忘本来”“将打破文化悲观主义的论调,有助于我们从传统中汲取精神养料”,选项将未然说成已然。
D项,根据原文语句“新时代,……需要积极促成‘外来’与‘本来’相结合,……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可知,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 24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所谓人脸识别,关系到“生物识别信息”的安全问题。传统意义上的个人信息,更多指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个人住址等物理信息,但未来意义上的个人信息,有可能是指人脸、角膜、指纹等这些生物信息。生物信息的最大特点在于,它能远距离发生作用,而无需直接接触。这意味着,政府、公司等机构和个人可能未经当事人同意甚至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读取并搜集其数据。在许多欧美国家,目前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担忧,远远压倒了对技术收益的乐观预期。而在我们这里。似乎许多公司陷入了技术狂欢中,只想要收益,看不见责任。
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今天我们并不拒绝人脸识别带来的便捷实用,但也不得不追问的是,这些生物信息会不会被过度地收集保存?一些企业有没有合理使用信息的自律性、自觉性?就笔者个人观察来看,情势似乎并不乐观。人脸识别在各行各业已经出现了规模效应,除了支付行业外,人脸识别进校园等都被“发明”出来了,甚至看个新闻APP也索要人脸权限。仔细想想,我们的人脸信息或许是交出去了,但它们会得到用心保护吗?经验告诉我们,有相当数量的互联网公司只顾及流量,却不顾用户安全,只顾及体验,却不顾隐私保护。
(摘编自扶青《对刷脸支付保持审慎态度》,有删改)
材料二:
自然人的姓名、手机号码、邮箱账号、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比较容易进行更改,但是,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要更改则非常困难。比如,要改变一个人的脸部特征,只能进行整容(即便整容,脸部大部分特征仍会被机器识别)。至于指纹、掌纹、虹膜、基因信息等生物识别信息,被更改的可能性更低。这意味着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一旦被非法收集、泄露或者被非法买卖,不仅会对自然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产生威胁或现实损害,而且无法以像更换手机号码、修改银行密码等方式来预防后续损害的发生。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如果这些信息被大规模收集并提供给敌对势力,会对国家安全产生严重危害。故此,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即便是被合法收集的,对其也要采取极其高度的注意义务加以保管,以防止被泄露或被非法处理。
除了唯一性,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中的人脸信息还有一个特殊点,即对该信息的收集可以在不经过自然人主动配合的情形下进行。据报道,在伦敦生活,二天会被摄像头拍下70次。此时,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规定的告知同意原则实际上难以落实。这就要求法律对于哪些组织或者个人在哪些场合可以收集人脸等生物识别信息作出明确规定。
- 24 -
(摘编自程啸《加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法律保护》,有删改)
材料三:
旷视科技研究院研究人员范浩强介绍,就生物识别来说,目前常见的应用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
虹膜识别,目前主要见于部分高端智能手机的虹膜识别解锁。相较于指纹识别,虹膜识别技术通过人体独一无二的眼睛虹膜特征来识别身份,虹膜识别的准确性是各种生物识别中较高的,但相较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虹膜识别硬件造价高,识别过程需配合,大范围推广较为困难,镜头可能产生图像畸变而使可靠性降低。
“综合来看,人脸识别是目前生物识别领域安全性较高的,当然也并非万无一失,想要实现人脸识别安全、规模化落地需要技术水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逐步完善。”范浩强表示。
人工智能行业资深人士孙立斌认为,生物特征识别迅猛发展,不同模态的生物特征有其自身的特性,抗伪造能力也不同。若要更高级别抗击假体攻击的风险,可以采取多模态融合的识别方式,例如步态和人脸一体化识别,能够大幅度增加伪造数据的难度,提升识别系统的安全性。
(摘编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4. 下列对有关生物识别信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物识别信息是指采集于人体的人脸、指纹等生物信息。
B. 人脸信息的一大特点是能远距离发生作用,而无需直接接触。
C. 生物识别信息被更改的可能性要远低于电话号码等物理信息。
D. 虹膜识别的准确性较高,因为它的图像获取和模式匹配均需要高技术。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甚至完全不知的情况下,人脸信息就可被读取获得,这令许多欧美国家对人脸识别技术非常担忧。
B. 人脸与人体的其他生物特征(指纹、虹膜等)一样与生俱来,它的唯一性和不易被复制的特性为身份鉴别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C. 生物识别信息难以更改,这使其在被非法收集泄露或者被非法买卖后,当事者受到现实损害后无法预防后续损害的发生。
D. 不同模态的生物特征有其自身特性,而虹膜识别的图像获取和模式匹配都相对不便,实现大规模商用还有许多技术难关需要攻克。
- 24 -
6. 如何解决“生物识别信息”的安全问题?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
【答案】4. D 5. C
6. ①顾客对刷脸支付等生物识别信息的使用要保持审慎态度。②企业减少对用户隐私的收集,加强对用户数据的保护,树立良好的价值观。③政府要有完善的规范和标准,对于哪些组织或者个人在哪些场合可以收集人脸等生物识别信息作出明确规定。④提升技术水平,将用户信息可能遭受的外部侵害进行隔绝。⑤采取多模态融合的识别方式,以便更高级别抗击假体攻击的风险。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有关生物识别信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D项,“虹膜识别的准确性较高,因为它的图像获取和模式匹配均需要高技术”,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及虹膜识别的图像获取和模式匹配均需要高技术。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C项,“生物识别信息难以更改,这使其在被非法收集泄露或者被非法买卖后,当事者受到现实损害后无法预防后续损害的发生”说法不准确,原文是说“这意味着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一旦被非法收集、泄露或者被非法买卖,不仅会对自然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产生威胁或现实损害,而且无法以像更换手机号码、修改银行密码等方式来预防后续损害的发生”,不是不可预防,而是不可以像更换手机号码、修改银行密码等方式来预防。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
- 24 -
如何解决“生物识别信息”的安全问题,需要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三则材料的关键信息,分不同的主体来找对策。从顾客角度:对刷脸支付等生物识别信息的使用要保持审慎态度。从企业角度:减少对用户隐私的收集,加强对用户数据的保护,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从政府角度:要有完善的规范和标准,对于哪些组织或者个人在哪些场合可以收集人脸等生物识别信息作出明确规定。从技术水平角度:将用户信息可能遭受的外部侵害进行隔绝。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跟大自然说句话
鲍尔吉·原野
我们说过许多话,我们记不起来都跟谁说过哪些话。可是,我们跟大自然几乎没说过话,而它们就在我们身边。
大自然对我们说的话从来没有停歇过,它们有耐心。早上,我们走出家门——如果你有这份细心体察的话——清风抚过面颊,风用它透明的小手轻轻摸你的脸,还有眉毛、眼窝和耳朵,好像它知道你会在这一刻走出门,在这里等你。事实上,它的小手还抚过你的肩膀、后背和鞋子,只是你没察觉而已。
风是大自然千万种语言中的一种,可以叫风语,还可以叫其它语,随便你,风并不在意这个。就在我们在做所谓“上班”或“上学”的活动时,在我们前往目的地而迈开第一步的时候,小鸟可能已经飞翔了三个多小时,已经看过了壮丽的日出。
它从天空看到人像蚂蚁一样陆陆续续从房子里走到大街上,它在树枝上看到草地上一朵小黄花正徐徐打开叶片,准备迎接阳光。
而人们对这一切浑然无知,径直走着,或径直开车走着。他们不知道天边的白云跟昨天不一样,跟一小时之前也不一样。人没办法改变自己的外貌,而云可以。
云尽其一生变幻无穷却不停歇。
即使在城里,大自然也在人的身边,土地、天空、空气与光,俱有大自然的核心要素。可是人并不关心大自然在做什么,人的皮肤和心灵已经感受不到季节的变化。他们要通过资讯——比如说智能手机了解气温变化。
是不是可以说,人正一点点远离大自然。人的心灵里装填了越来越多的东西,因为世上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在他们内心的容积中有关大自然的关注越来越少。
如果是这样,人会失去好多欣赏美的机会。如实说,不是说每个人都需要审美,即使如美术师也不需要时时审美。可是,美是真与善不可分割的并存物,是奠定人之人格的基础。
- 24 -
历史告诉人们:不懂美的人也是离愚昧与残暴很近的人。而美的根源在哪里呢?大自然,只能是大自然。我们看到的许多样式的艺术品,比如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等,都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模仿。
它们是“假的”,是抒发、是表白、是再现、是提炼、是集中;而大自然是真的,它并不抒发再现,它浑然一团而已。
几天前,我坐车去科左后旗探望重病的堂兄朝克巴特尔。这是冬季,天很早,因而很冷。车窗外萧疏的景物使我的心情变得愈发沉重。在高速路上开车,地势越走越高,几乎可以俯看四野。
这时,东方的地平线横贯晨曦,红了约摸上百里,人不期然来到这块高地,不期然在此与晨曦相遇。尔后朝阳以最初的红丸模样浮腾地表,四周万物静穆。随着旭日初升,光线成万倍增加,刺破天穹。
我真的被惊呆了,如果立身土地,纳头便拜也完全有可能。车继续往胡四台方向开,太阳越升越高。我心里如同获得什么启示却说不出来,但至少不那么黑暗了。
如果我是一堆火,太阳往火里添进了我所不知道的可燃物,使火烧得更紧凑,更不易被风吹灭。我堂兄是否可救尚未可知,但我知道我的心被日出扩大了一些。这就是大自然的教育。
我一直想对别人说:大自然是人类的导师,教人学会爱,学会忍耐、节制、倾听、观察、学会体面地活着与死去。但这些话没机会说——在超市、在大街、在车站,你对谁说呢?即使面对亲密的朋友,你也说不出这些话,因为他们不需要,他们将愕然。
大自然教给我们清洁自身,让人知道人不过是万物之一种,而非之灵。大自然教人懂得谦卑,懂得美的样式多至无限,懂得所有人头顶都有爱的护佑,懂得对立从来不是法则,懂得宇宙的秘密永远不可穷尽。
那么爱呢?你说大自然教我们学习爱,爱在哪里呢?当你开始关注大自然的时候,不管是关注一朵花,还是一条河,只要你关注少顷,爱在你的心里已经发生。而且,那一刻你的面容一定好看。
(选自《新华日报》 2019年11月)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将自然人格化,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大自然对人类展开的密切交流。
B. 文章从小鸟视角写人类的渺小,二者的行为对比旨在突出小鸟对自然的热爱。
C. 我的心情“沉重”,是因为堂兄病重,而冬季萧疏的景物加重了心中的悲凉感。
D. 文中抒情与议论相结合,从抒情中体悟哲理,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 24 -
8. 标题“跟大自然说句话”,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文中三次出现破折号,对表情达意有何不同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7. B 8. 跟大自然说句话,也就是要懂得跟自然交流,要关注大自然,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美;把大自然当作人类的导师,与自然对话,学着懂得谦卑,懂得生存之道,在关注大自然中感受爱的存在。
9. 第一处破折号内是插入语,插说部分看似与正文关系不大,但委婉批评了人类对自然的漠视。第二处破折号为举例说明,以智能手机为例写人们了解气温变化的方式,表达对人不能敏感体会季节变化的感慨。第三处表列举,通过列举人与人关系陌生化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人类不关注自然,对自然于我们的意义缺少了解和交流的无奈。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手法、主旨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B项,“文章从小鸟视角写人类的渺小”说法有误。原文中说“就在我们在做所谓‘上班’或‘上学’的活动时,在我们前往目的地而迈开第一步的时候”,小鸟“已经看过了壮丽的日出”“在树枝上看到草地上一朵小黄花正徐徐打开叶片,准备迎接阳光”,作者想写的不是人类的渺小,应该是人类对自然的漠视,缺少关注与交流。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标题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分析标题的语法结构,抓住关键点,理解其表层义;再结合文章内容或手法,分析其深层含义,看是否有比喻象征义、指代义,是否有双关意义,是否有主旨意义,是否蕴含作者情感;最后整理概括,分点作答。
- 24 -
本文标题是“跟大自然说句话”,从语法结构来看,中心词是“说”,对象是“大自然”,这里把大自然当成人来写,表达的意思是“跟大自然交流”。解答标题含义的关键就是对“交流”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来看,文中先写“它们(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而人们对这一切浑然无知”“在他们内心的容积中有关大自然的关注越来越少”,所以“交流”就是要关注大自然。接着作者写道“如果是这样,人会失去好多欣赏美的机会”“而美的根源在哪里呢?大自然,只能是大自然”,所以“交流”就是要发现大自然的美。最后作者写几天前,坐车去科左后旗探望重病的堂兄朝克巴特尔时看到日出的经历,更进一步解读“跟大自然交流”的含义:“我一直想对别人说:大自然是人类的导师”“大自然教人懂得谦卑”“大自然教我们学习爱”“当你开始关注大自然的时候,……爱在你的心里已经发生”。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破折号对表情达意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要熟记破折号的使用规则;然后再结合具体语境、文章主旨,认真分析揣摩作者表达的情感、意图;最后就其表情达意的作用,逐一进行分析比较。
第一处是两个破折号连用,前面写“大自然对我们说的话从来没有停歇过,它们有耐心”,后面以“清风”为例具体描述大自然如何耐心地与人交流,中间是插入语“如果你有这份细心体察的话”。插入语用表假设的“如果”一词,言外之意是说很少有人细心去体察,人们对自然漠视。第二处破折号后面内容“比如说智能手机”,是对前面的举例说明,结合语句“可是人并不关心大自然在做什么,人的皮肤和心灵已经感受不到季节的变化”分析,使用破折号作者是在感慨人对自然的疏离程度。第三处破折号后面“在超市、在大街、在车站……”是列举说“这些话”的场景,“你对谁说呢”“他们将愕然”可以看出人们不仅对自然缺少关注,甚至对自然之于人类的意义都不愿去了解,破折号的使用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此感到无奈和郁闷。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 1、强化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结,答是所问。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贡入太学,顺天乡试第一。万历十一年,会试复第一,以进土第二授编修。二十七年,典京察,无偏私。尝兼署户、工二部事,综理精密。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时已进左侍郎,遂代郭正域视部事。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餽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廷机意右楚王,而微为正域解。大学士沈一贯欲藉妖书倾正域,廷机与御史沈裕、同官涂宗浚俱署名上,趣定皦生光狱,株连遂绝。秦王谊漶由中尉进封,其庶长子
- 24 -
应授本爵,夤缘欲封郡王,廷机三疏力持。王遣人居间,廷机固拒,特旨许之。
时内阁止朱赓一人。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万历三十五年夏,廷推阁臣,廷机果与焉。给事中曹于忭不可。相持久之,卒列以上。帝雅重廷机,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廷机三辞始视事。元翰及给事中胡忻攻之不已,帝为夺俸,以慰廷机。已而姜士昌以论廷机被黜,群情益愤。廷机力辨求罢,又疏陈十宜去,帝慰谕有加。明年四月,主事郑振先论赓十二罪,并及廷机。廷机累疏乞休,杜门数月不出。言者疑其伪,数十人交章力攻。廷机求去不已,帝屡诏勉留,且遣鸿胪趣出,坚卧不起。待命逾年,乃屏居荒庙,廷臣犹有繁言。至四十年九月,疏已百二十余上,乃陛辞出都待命。同官叶向高言廷机已行,不可再挽,乃加太子太保。赐道里费,乘传,以行人护归。居四年卒。赠少保,谥文节。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
B. 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
C. 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
D. 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均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 庶长子,是古代对非正妻所生且年龄最大之子的称呼,但地位远低于嫡长子,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爵位、封邑、官职、财产等。
C. 万历三十五年,中的“万历”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以后,新君即位就会改年号,称为“改元”。
D. 礼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礼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户籍财经、典礼、科举、学校、外事活动等,相当于今日的教育部长、外交部长。
12.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4 -
A. 李廷机学习成绩优异,科举之路很顺畅。他先被推举进入太学学习,后来参加乡试、会试都取得佳绩,最后以进士第二的身份进入仕途。
B. 李廷机做事精细周密,关心百姓生活。无论是抚恤商旅的事情,还是修缮整治京城外的陵垣,费用都取自于公款,没有烦扰百姓。
C. 李廷机敢于坚持原则,多次向皇上进言。秦王想让其庶长子分封为郡王,但李廷机多次上奏反对,皇上支持他,秦王愿望未能实现。
D. 李廷机淡泊名利,不肯担任要职。皇帝要他担任礼部右侍郎和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都多次推辞,但皇帝都不同意,只好上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馈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
(2)廷机累疏乞休,杜门数月不出。言者疑其伪,数十人交章力攻。
【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恰遇楚王华奎因力郭正域写了揭发他馈赠礼物的书信,就污蔑攻击郭正域做了几件不法的事件。
(2)李廷机多次上奏请求退休,闭门数月不出来。舆论怀疑他伪装,数十人交替上奏极力攻击。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根据句子结构,“事”和“商”是两个名词,前者为前句子宾语,后者与后句成为一个完整句子,中间要断开;“多所缮治”是所字结构,“所”字后面应接一个动词,故“费”前应断开,“费”作后面的主语,“四辞不允”应连在一起,表示李廷机拒绝的次数,体现拒绝的程度,故“四”字前妥断开;答案力C。原文加标点为: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繕治,费皆取公奇羡,不以颊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D项,“掌管户籍财经”应为户部尚书,不属礼部尚书职责范围。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
- 24 -
点睛: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皇上支持他,秦王愿望未能实现”错误,由原文“特旨许之”的信息可知,“特旨”是指皇上特别颁旨同意,如果是支持李廷机,没有必要特别颁旨;正是因为庶长子攀附着想分對为郡王不符合惯例,皇上才会特别颁旨。因此,壑上没有支持李廷机,而是答应了秦王的请求。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会,恰遇;发,揭发;馈遗,馈赠;诬讦,诬蔑攻击;不法数事,应为“数不法事”。(2)累疏;多次上奏;乞休,请求退休;杜门,闭门;交章力攻,交替上奏极力攻击。
参考译文:
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被推举进入大学,取得顺天乡试第一名。万历十一年,又取得会试第一名,以进士第二的身份授职为编修。万历二十年,主持京察,有偏私。曾经兼管户部、工部的事务,总揽大事又精细周密。奏请皇帝施行抚恤商旅四件事,商旅的困窘得以缓解。京城外的陵垣,大都得到修缮整治,费用都取自公款的节余钱,没有因此烦扰百姓。皇帝召见并任命他为礼部右侍郎,四次推辞,皇帝都不同意,过了二年他才上任。当时他已经晋升为左侍郎,于是代替郭正域巡视礼部事务。遇上楚王华奎因为郭正域写了揭发他馈赠礼物的书信,就诬蔑攻击郭正域做了几件不法的事件。李廷机的意见有些偏袒楚王,但他又稍稍替郭正域解脱。大学士沈一贯想借妖书将郭正域倾覆,李廷机与御史沈裕、同官涂宗浚都署名上奏,催促审定教生光的狱案,株连于是终结。秦王谊漶由中尉加封,他的庶长子应该授予原来的爵位,他攀附着想分封为郡王,李廷机多次上奏极力坚持不同意。秦王派人从中调和,李廷机坚决拒绝,皇帝却特别颁旨同意。
- 24 -
当时内阁只有朱赓一个人。给事中王元輪等人顾虑李廷机将入阁辅政,屡次暗中诋毁他。万历三十五年夏季,朝廷推举内阁大臣,李廷机果然参与其中。给事中曹于忭不同意。相持了很久,最后条列上奏。皇帝向来看重李廷机,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要事务。李廷机多次推辞后才负事务。王元翰和给事中胡忻不断攻击他,皇帝剥夺了他们的俸禄,以安慰李廷机。不久,姜士昌又因为疏论李廷机罢黜,群情更加激愤。李廷机极力辩驳,请求罢免,又上奏陈述应当离职的十条理由,皇帝更加下谕令抚慰。第二年四月,主事郑振先疏论朱赓的十二条罪状,并涉及李廷机。李廷机多次上奏请求退休,闭门数月不出来。舆论怀疑他伪装,数十人交替上奏极力攻击。李廷机不断请求离职,皇帝屡屡颁诏对他进行勉励、挽留,并派鸿胪催他出来任职理事,他坚持卧床不起。在家待命一年,摒绝外界,居住于荒庙之中,朝廷大臣依然有很多议论。到了万历四十年九月,奏疏已上报了一百二十多次,于是向皇帝告辞,到都城外等待命令。同官叶向高称李廷机已经离去,不可以再做挽留,皇帝就加封李廷机为太子太保,賞赐路费,让他乘驿车,由行人司派人护送回乡。在家住了四年去世。赠封少保,谥号文节。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下列小题。
答高博士①
[南朝]何逊
北窗凉夏首,幽居多卉木。
飞蜨②弄晚花,清池映疏竹。
为宴得快性,安闲聊鼓腹③。
将子厌嚣尘,就予开耳目。
【注】①高博士指高爽,写此诗时,何逊在吴县任职,高爽在晋陵太守府为客;高爽心情烦忧,给何逊寄诗,何逊以此作答。②蜨:蝶。③鼓腹:犹言“腆着肚子”,这里用来表现安闲之态。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交代时令是初夏,背阴的“北窗”之下,自然清凉,窗外是幽静的庭园,凭窗而望,还可饱览园中的佳卉秀木。
B. 诗人把自己的居处之境写得分外美好,与高博士身处烦忧之中形成对比,颇有自我陶醉之意,暗含对高博士迷恋“嚣尘”的批评。
- 24 -
C. 五、六两句讲的是生活哲理:要想欢乐,就痛痛快快尽兴而乐;有了安闲的时日,不妨鼓腹而游,这两句写得明快旷达。。
D. 诗歌最后,诗人表达了邀请朋友来与自己共赏清幽之景的意愿。从整体来看,诗的前面描绘景象讲述哲理,都是在为最后一句作铺垫。
15. “飞蜨弄晚花,清池映疏竹”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14. B 15. 暮色中的“晚花”更显得朦胧可爱,轻盈的蝴蝶仍在花间流连。诗人用“弄”字描摹蝴蝶忽而伫立花枝、忽而翩然起飞的景象,给暮色中的庭园之景增添了动感。后一句写园中稀疏的竹子夹池而生,竹影与清波相互辉映。这两句写出了庭园暮景的明净、安谧。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颇有自我陶醉之意,暗含对高博士迷恋‘嚣尘’的批评”。何逊的这首《答高博士》,其实就是一篇以诗代文的邀友之柬。诗人把自己所居之境,写得如此美好,当然不是为了自我陶醉。他的本意,无非是想邀请烦忧中的友人来此相叙。但“邀将不如激将”,诗人开篇未叙相邀之意,先画居所清景之美,不染一点尘俗之色,正是要激发友人来访的兴味。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解答此题,首先要逐一翻译诗句,理解内容;然后结合内容从意象意境、手法、用词等角度分析句子所抒发的情感及表达效果;最后整理概括,分点作答。
“飞蜨弄晚花,清池映疏竹”的大意是:
- 24 -
蝴蝶飞舞花上落,青竹倒映小池塘。前句写窗前有花,诗人眼际便多了璀璨的丽色。此刻时近黄昏,暮色中的“晚花”更显得朦胧可爱。故轻盈的蝴蝶,也还舍不得归去,仍在花间留连。诗人用一“弄”字,描摹它忽而凝立花枝、忽而翩然起飞的景象,仿佛是在与晚花游戏似的。这便给暮色中的庭园之景,增添了生意和动感。后句叙园中有竹,诗人耳边又多了风吹竹叶的飒飒之音。而且它们是疏疏地夹池而生,竹影叠印着清波,波光辉映着翠竹。这庭园暮景,又显得多么明净和安谧。这两句诗中充满观花赏竹的雅趣,不染一点尘俗之色。
(三)名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身“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则耻师焉 (2). 万里悲秋常作客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4). 马作的卢飞快 (5). 弓如霹雳弦惊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耻”“的卢”“霹雳”的书写。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下列小题。
意境是可以借助艺术作品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亦即是文人士大夫所向往的一种理想境界。他们在吟诗、作画、奏乐、唱曲或造园之时,会将某种精神寄托其中,如此创作出来的作品,使欣赏者在观摩、聆听或游览时,能够 ,产生共鸣。因此,要了解中国园林的意境美,必须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态度和哲理。园林意境的欣赏具有意随人异、境随时迁的特点。站在欣赏者的角度来讲,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感受到的意境会
- 24 -
。园林主人以自我的兴趣造园,因而园中诸物皆具园主之色彩,见园如见主人。园林兴作的意境营造,具有极大的主观性。也正是由于创作者和欣赏者将主观情感融入其中,才足以打动人心,才经得起时间考验。
有我之境是把审美主体的主观情绪 、外化于自然景物,并产生情感共鸣的审美心理模式,同样在中国园林中得到了体现。唐代柳宗元曾说过:“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所以东方造园艺术并不注重对真山真水的 ,而是追求“度物象而取其真”的神似,重视意境的表达,即“山川与神遇而迹化”的“人化自然”。强调抒情写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能文善诗、挥毫泼墨的文人将诗词书画融入园林中,使之成为造园的要素,故“诗情画意成了中国园林的一个重要特色”。创作者把自己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园林景物之中,激发观景者类似的情感或理念的联想。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身临其境 泾渭分明 移植 效仿
B. 触景生情 泾渭分明 移置 效仿
C. 触景生情 大相径庭 移置 模仿
D. 身临其境 大相径庭 移植 模仿
18. 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 园林作为文人们的“会心处”,不仅是山川树木的实体结合,更是抒发内心情感的场所。
B. 作为文人们的“会心处”,园林不仅是实体结合的山川树木,更是抒发内心情感的场所。
C. 园林作为文人们的“会心处”,不仅是抒发内心情感的场所,更是山川树木的实体结合。
D. 作为文人们的“会心处”,园林不仅是抒发内心情感的场所,更是实体结合的山川树木。
【答案】17. C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语境强调的是欣赏者欣赏作品时与作者产生共鸣,应选“触景生情”。
第二处,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好坏分明。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语境强调的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感受到的意境会不同,突出差别大,应选“大相径庭”。
第三处,移植:将秧苗或树木移至他处栽种,比喻引进别处经验、长处、做法等。移置:转移建置;移动放置。也指调动安置。与“主观情绪”搭配,应选“移置”。
- 24 -
第四处,效仿:仿效;学着做。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根据语境对象此处应选“模仿”。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瞻前顾后,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
根据前文语境可知,前面句子主语是“东方造园艺术”,而所填句子“作为文人们的‘会心处’”,陈述对象明显是“园林”,所以不能承前省略。据此排除B、D两项。“不仅是……,更是……”表递进关系,C项语序不当,所以排除C项。
故选A。
19.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通常意义上,①铠甲是古代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备。但在现代社会实际操作中,②很多高危领域依然需要类似这种安全程度比较高的护具。③生物学一直是铠甲设计的灵感,④但灵活性却永远是铠甲开发的一个主要问题。生物学家们此前已知,⑤海洋软体动物石鳖的背部有较大的壳板,能起到保护作用。⑥石鳖其实属于原始类型的一种贝类,形状有点像陆地上常见的潮虫。⑦但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其贝壳周围还有一圈外套膜,⑧因为它们有成排的矿化鳞片可以保护未受壳板覆盖的部位。研究团队利用多项技术研究了不同石鳖物种的矿化鳞片的结构和功能,⑨随后3D打印并设计了一款合成聚合物铠甲,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鳞片结构和功能。
【答案】③生物学一直是铠甲设计的灵感来源 ⑥石鳖其实属于一种原始类型的贝类 ⑧因此它们有成排的矿化鳞片可以保护未受壳板覆盖的部位⑨随后设计并3D打印了一款合成聚合物铠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流畅的能力。本题主要涉及辨析并修改病句。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看是否存在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再分析修饰成分,看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等结构问题;最后找出有问题句子,针对其问题进行修改。
③句,生物学是设计的灵感,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是铠甲设计的灵感来源”。
- 24 -
⑥句,“原始类型的一种贝类”定语语序不当,应改为“一种原始类型的贝类”。
⑧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因为”后应是原因,而“它们有成排的矿化鳞片可以保护未受壳板覆盖的部位”是结果,原因是前一句“其贝壳周围还有一圈外套膜”,应将“因为”改成“因此”。
⑨句,“3D打印并设计了”逻辑顺序不当,应先“设计”,然后再“3D打印”。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教师惩戒学生已经成为一个极度敏感的社会话题。____① ,对犯错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既维护了教师的职业尊严,也能够有效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种做法既合情又合理。当然,_______必须有效区分两者的边界,惩戒权的使用要保持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不得以惩戒为由对学生进行超越限度的身体惩罚,否则就是滥用惩戒权,这是决不允许和容忍的。教育惩戒的有效实施,____③ ,特别是学校和家长必须统一思想。只有学校和家长达成一致,才能确保教育惩戒的有效实施,避免因为观念不一致而引起的摩擦。
【答案】 (1). ①合理使用惩戒权 (2). ②惩戒绝不是体罚 (3). ③还需要全社会能够达成共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
- 24 -
整体阅读可知,语段谈的是教育惩戒的问题。第一处,分析后文语境“对犯错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可知,是在说教师实施惩戒权,“既合情又合理”说明实施合理惩戒,据此确定第一处说的是“教师合理使用惩戒权”。第二处,前面的“当然”一词表示话题的转换,分析后文语句“必须有效区分两者的边界”“不得以惩戒为由对学生进行超越限度的身体惩罚”可知,二者指的是“惩戒”和“体罚”,语意上强调二者不同,据此确定第二处是说“惩戒不是体罚”。第三处,分析语境可知是说教育惩戒的有效实施的方法,结合后文“学校和家长必须统一思想”“达成一致”可知,第三处应该是说“社会各方需达成共识”。作答时注意字数限制。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5个字。
2019世界帆船联合会(世界帆联)年会10月25日至11月3日在百慕大举行。在11月1日进行的世界帆联理事会上,确认了巴黎2024奥林匹克帆船竞赛项目和器材。这次调整是近年来项目变动最大的一次,对中国队的影响可谓是最为“颠覆性”的一次。在谈到这次项目设置对于中国帆船奥运会备战的影响时,出席本次代表大会的中帆协主席张小冬说:“这次项目设置的变化非常大,可以用‘巨变’来形容。东京奥运会的10个比赛项目,到了下届巴黎奥运会就有5个项目出现了巨大调整,其中4个项目是新设项目或新设器材。”“为应对这一新的重大变化,中帆协将于本月举行的中帆协代表大会上重点研究应对措施,将在全运会设项、迅速在全国进行项目布局、加速启动人才培养等方面寻求有效措施,做好充分准备。”
【答案】巴黎奥运会帆船赛设项发生“巨变”,受颠覆性影响的中国队将积极应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类叙述语段压缩题。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白文字所介绍的对象“是什么”,二是要明确对象“怎么样”。第一步,通读材料。即通读语段或材料,抓住主要信息,找表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语句。第二步,概括归纳。在通读的基础上,将其准确划分层次,概括归纳信息内容。第三步,提炼筛选。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删除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即“去粗取精”。第四步,整合表达。即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筛选出来的主要信息用简洁凝练、准确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要保证语句通顺(无语病),结构合理。
整体阅读可知,此段报道对象是“2019世界帆船联合会(世界帆联)年会”。文段报道主要抓住了此次年会“确认了巴黎2024奥林匹克帆船竞赛项目和器材”。结合关键语句“这次调整是近年来项目变动最大的一次,对中国队的影响可谓是最为‘颠覆性’的一次”,压缩时要突出两个重点内容:一是巴黎奥林匹克帆船竞赛项目发生巨大变化,二是中国队面对如此巨大影响的态度措施。作答时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4 -
古语云:“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看到:被口罩勒破脸颊、被汗水和药水浸伤双手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双眼布满血丝、浑身水泥砂浆来不及洗净的建筑工人,不舍昼夜,用十天时间建成火神山医院;不怕寒风刺骨、不怕风霜雨雪,投身城乡社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防控人员,坚守城市入口、小区门口、村庄路……这正是:沧海横流共克时艰,绘就人生本色;疫情肆虐矢志向前,彰显时代风采。
面对这些,你有何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致敬“逆行者”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中国人回家团圆的脚步,或许我们都未想过那远在天边的疫情会迅速波及中国;未曾想到零三年发生的灾难会如此相似的“重蹈覆辙”;未曾想到我们正在亲身经历这场突如其来的磨难;也未曾想到当我们居家不曾踏出半步时,有多少“逆行者”正在拼命拯救肺炎病人的生命……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泱泱中华,源远流长,行业繁多,惟相、医并论。白衣天使,德才兼备,不计个人得失,以拯救生命为己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逆行者”们不计个人安危,迎难而上;他们仁心仁术,大爱无疆;他们驰援武汉,义不容辞;他们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听着那一声声远离武汉的忠告,却有一批批写好请愿书的医生和护士逆流而上。他们不是伟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是他们用平凡的双手救死扶伤用自己的生命寻找更多人的生命线,他们用自己作为赌注,只为照亮患者的人生!
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仍奋斗在前线,更有许许多多年轻的医生和护士在与病魔作斗争。医生们的脸上被口罩弄出的深深勒痕;没有定时的饭点,累了只能躺在地上稍微休息一会儿的医护人员;为了照顾病人能更方便而甘愿变成光头的女医生;还有不少被病魔感染而去世的年轻医生……他们,怎能不叫人心疼?
不畏疫情,面对疫情,我们要致敬“逆行者”。他们为我们真的付出了很多很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
生命是脆弱的,只需要一些微生物就可以摧残。生命又是顽强的,在灾难面前,没有人说放弃! 没有人当逃兵!人们众志成城,以信念为铠甲。以双手为利刃,让残酷无情的病毒无处遁形,让绝望的心溢满温暖。病毒漫天又何妨,只要人间充满爱,心里依旧暖,温情一样可以醉满人间!
- 24 -
在防控救援中,我们再一次见证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壮举,作为有担当有理想的热血青年,怎不热泪盈眶?
驰骋疆场三百回,舍身战“疫”终不悔!病毒虽是无情物,人间大爱却是花!你我他,醉繁花,携手共进护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对于名言警句、诗句、歌词等材料,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这则材料列举了奋斗在抗战一线的医疗工作者、建筑工人、防疫人员等,引用了古语“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学生可以歌颂抗疫英雄的精神,可以谈自己青春的奋斗,可以论述人间大爱。
【立意】1.疫情之下,彰显人心
2.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3.疫情当前,责任在肩
4武汉加油,防控疫情我们心连心
5.不负韶华,让青春在疫情中闪耀
6.疫情在前,重任在肩,我们在行动
【结构】本文以排比句开篇,引出“逆行者”,记叙“逆行者”们仁心仁术,大爱无疆,驰援武汉,义不容辞。列举填写请愿书的医生和护士,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光头女医生;累瘫的医护人员等。接着说正因有人间大爱,所以虽有病毒,但是我们不会绝望。以“驰骋疆场三百回,舍身战‘疫’终不悔!病毒虽是无情物,人间大爱却是花!你我他,醉繁花,携手共进护大家”结尾,铿锵有力。
【素材】抗击疫情的感人小故事
1.一个95后的护士名叫李慧,响应医院应征参与一线工作,从除夕坚守工作到现在,这是她给医护部发来的一段话:
到现在我的家里人不知道我在干嘛,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破病毒,请大家也不要告诉我父母,唯一的要求请妥善安排我的家人。我虽然工作能力不强,但是关键时刻不会做逃兵。
来自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护士佘莎,今年24
- 24 -
岁,报名请战前往武汉加入救援工作,但是第一批选派的是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的护士,小姑娘又再次请战加入第二批医疗队。
她给出的理由是:
(1)我年龄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我恢复的肯定会比年长的护士老师快;
(2)我没有谈恋爱,也没有结婚
(3)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
一句:我是汶川人。让看到的人热泪盈眶,这种大爱相传的同胞情,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
这些医疗救护队的天使们,很多只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他们或许跟我们身边的弟弟妹妹,或者哥哥姐姐的年龄相仿,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再想想他们的勇气和一颗大爱之心,让人既心疼又感动。
2. 做一朵“先锋梅”,迎风傲雪挺“疫”线,用奋斗书写“初心”华章。“我将尽我所能,和病毒做对抗,定能战必胜!”95后护士郭佳萌剪去长发,“断发出征”抗“疫”一线。她曾是温室的“雏菊”,却在寒冬时节“逆向生长”,穿上了“白装”,就成了“寒梅”。“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面对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我先上”的觉悟和“我要上”的决心,勇当先锋、争作表率,坚决果断投身到战“疫”第一线,做一朵“先锋梅”,傲雪迎霜、不畏严寒,任凭“雪虐风饕”也毫不退缩。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冲锋在防“疫”最前沿,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做好联防联控,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做一朵“战斗梅”,攻坚克难战“疫”线,用无畏描绘“担当”画卷。湖南衡山县东湖镇医生宋英杰,年仅28岁,连续多日奋战在防“疫”一线,因劳累过度,离我们而去。他也是父母的心头肉,却在重要关头挺身而出,披上了“盔甲”,就成了“战士”。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防控处于胶着对垒的状态,广大党员干部要有“粉身碎骨浑不怕”的魄力、无惧“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勇气,在关键时刻逆流而上、向险而行,深入防“疫”一线“主战场”,做一朵“战斗梅”,以无畏之姿、勇挑重担,以无惧之态、战斗在第一线;坚决做到守土担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集中精力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筑牢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3.
- 24 -
做一朵“守护梅”,尽心尽力守“疫”线,用坚守奏响“为民”乐章。哪里有疫情、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主动深入一线战“疫”,加强科学防“疫”宣传,消除群众疑虑,坚定群众信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加固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严防死守,使群众放心;及时提供生活必需品,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让群众安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做一朵“守护梅”,尽心尽力坚守在防“疫”一线,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战“疫”,守护在群众身边,让群众的心静下来、暖起来。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