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50 KB
  • 2021-06-04 发布

新疆石河子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面分值:150分 ‎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 6小题 ,选择每题3分,5、6题各6分,共计24分 ) ‎ ‎(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9分 所谓诗话,就是评述有关诗歌问题所写的随笔式著作。其内容繁杂,结构松散,涉题广泛,记述往事,评头论足,笔调轻松,表达灵活。诸家诗话虽各有偏重,但兼及其他内容是其共同点。‎ 北宋中叶是诗话的起始时期,欧阳修《六一诗话》是诗话体著作的开山之作。书中当然不乏真知灼见,但该书最具代表性和深远意义的是开创了“诗话体”,此后一倡百和,仿效者不绝于后,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大看点。北宋中期以后,江西诗派及其追随者活跃于诗坛,出现了一些带有这派倾向的诗话著作,如吕本中的《紫薇诗话》、陈师道的《后山诗话》、周紫芝的《竹坡老人诗话》等。至南宋,由于有了前面诗话的积累,出现了诗话总集一类的著作。如《诗话总龟》,开创了以内容性质分类的诗话体例,在诗歌鉴赏和诗论建设方面提供了大量资料。‎ 南宋后期,诗话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出现了比较系统的诗论之作,如严羽的《沧浪诗话》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理论性和系统性。书中分别论述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诗证。从论述中看出,“以禅喻诗”是其诗论的命脉和基调,尊唐抑宋是其诗评标准和基本倾向。该书最显著的特点是将“以禅喻诗”“妙悟”等学说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所谓“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主张“学诗以识为主”,有“识”的能力才能辨别“体制”的艺术特征,进入悟境。作者将这些主张和观点贯穿于全书之中,从而形成系统、完整的诗学理论体系,标志着宋代诗话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记述类和评论类内容在宋代诗话中均有记载,资料保存十分丰富。更难得的是保存了许多古代已经散佚的诗歌资料,如《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等诗话汇编著作中就保存了逸书、逸诗、逸事之类的材料。另外,自《六一诗话》诞生后,诗话体著作久盛不衰,到清代还大量出现,说明其有文体传承的价值。宋代诗话发掘、整理、提炼和总结了前人诗歌创作上的经验,显示出前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成就,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和有价值的研究资料。诗话中常以诗歌作品作为切入点,从审美的视角深入细致地探讨诗歌创作的艺术性问题,常有精辟之见,或能起到以小见大、举一反三、闻一见十的作用。这对后来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研究颇有借鉴和启迪价值。‎ 有一种话语方式常在宋代诗话中出现,这就是评点式批评方法。这种方法,不求全面系统,也不考虑其间的连贯性,仅就某个问题或摘论、摘句进行析评,随感而发,要言妙道,一则一段,一目了然。不求高谈阔论,但求说深、说透而具说服力。宋代诗话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评点式批评方法,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文论遗产,对后人研究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确有助益。宋代诗话探讨了诗学理论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功能性、真实性、典型性及诗歌原理方面带有规律性的一些问题。宋代诗话中还出现了大量名词术语,这是古人诗学观念和文艺思想的一种反映,独具中国特色,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同时还能看出论者在诗学上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理论水平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凡此种种,均有其理论研究价值。‎ 当然,宋代诗话难免有其时代的局限和著者的缺憾,但就其整体而言,毕竟是瑕不掩瑜,不愧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宝藏之一。‎ ‎(摘编自殷光熹《略论宋代诗话》)‎ ‎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出现后之所以被纷纷效仿,主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诗话体”形式和真知灼见。‎ B.南宋时期的《诗话总龟》能在诗歌鉴赏和诗论建设方面成就突出,与前代诗话的发展密不可分。‎ C.《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发展成熟的标志,它在诗学理论体系方面超越了前代作品。‎ D.诗话著作长盛不衰,在于它具有的文体传承价值,也在于其提供的具体创作经验和大量的研究资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诗话的概念入手,介绍了其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特征,并分析了其具有的共性。‎ B.文章第二段分析了诗话的发展历程,从纵向写出不同时期诗话的代表作品及其基本特点。‎ C.文章第三段中以举例、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表现了宋代诗话的多个方面的成就。‎ 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不仅分析了宋代诗话的优点,也指出了其局限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浪诗话》中确立了“以禅喻诗”的诗论命脉和基调,将佛家的“妙悟”等理论引入到诗话中,主张以“识”辨“体”,进入悟境。‎ B.宋代诗话有记述和评论两种类型,保存了许多古代散佚的逸书、逸诗、逸事等材料,如《诗话总龟》《诗人玉屑》等。‎ C.评点式批评方法不能全面系统连贯性地评价诗歌,但它能抓住一句诗或者一个问题随感而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探讨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功能性、真实性、典型性及诗歌原理方面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是宋代诗话最为重要的成就。‎ ‎  ‎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5分          小人物          契诃夫  “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齐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   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齐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  “还得给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涅维拉齐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  “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道,“苦闷啊!”   看门人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打钟了,先生。”他对涅维拉齐莫夫小声说。涅维拉齐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内。各处的教堂钟声齐鸣,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人真多啊!”涅维拉齐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而且每年都是如此!”  “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当替身。别人都去玩乐了,您却在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  “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 是贫穷,而不是贪财!要是能跟大伙儿一道去做晨祷,然后开斋,那该多好啊……喝上那么几杯,吃点冷荤菜,然后躺下睡他一觉……这时你会感到自己是个人……唉……我这一辈子算完了!你瞧,有个骗子坐着四轮马车招摇过市了,可你却不得不待在这里。”  “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上帝保佑,您也会坐上四轮马车的。”  “我?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过教育。”  “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过教育,可是……”   “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连姓也糟透了:涅维拉齐莫夫①!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 ‎ 涅维拉齐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钟声变得越来越响……   “要不从值班室溜走?”涅维拉齐莫夫想。不过,这种逃跑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复活节这一天过得很好,很舒服,可是往后又怎样呢?依旧是阴暗的四壁,依旧要受雇于人代人值班,依旧要写这种贺信……   他热切地想突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四轮马车,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他想起了勋章、新皮靴、暖和的床铺和袖子没有磨破的文官制服……他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这些东西他都没有……   “要不要去偷?”他又想,“据说,一些人带着赃物都逃往美洲。不过鬼知道这个美洲在什么地方!看来要能偷会盗,还得受过教育哩。”   钟声停了。此刻只能听到远处的马车声和巴拉蒙的咳嗽声,可是涅维拉齐莫夫的满腔愁苦和愤恨,却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忍受。   “写告密信呢?普罗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涅维拉齐莫夫坐在自己桌前,陷入沉思。灯里的煤油已经烧干,冒着浓烟,眼看就要熄灭。迷途的蟑螂还在桌上爬来爬去,找不到安身之处……“告密怎么行!这种东西一写,日后我定会受到申斥,我这个笨蛋只能见鬼去!”   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惧怕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  “啊……你还在这里跑,鬼东西!”他愤恨地一巴掌拍在那只不幸让他看到的蟑螂身上,“真讨厌!”   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维拉齐莫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   涅维拉齐莫夫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  【注】①涅维拉齐莫夫:在俄语中,这个姓与“衬裤”的发音相近。 ‎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小人物”为题,表现了这个九品文官社会地位的卑下,使这个形象具有了典型性,他的遭遇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 B.小说情节简单,所写事件是一个小公务员在复活节之夜,为了挣点小钱,辛辛苦苦替人值班,一边发牢骚,一边违心地给上司写节日贺信。‎ C.小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沙皇统治时期,坏人官运亨通,小公务员整日辛劳却永无出头之日的社会现实,有力地鞭挞了俄国官场的黑暗。‎ D.小说结构的特点是以人物对话贯穿全篇。对话揭示了涅维拉齐莫夫替人值班的情节,描绘了形象,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 ‎5、小说的主人公涅维拉齐莫夫的个性特征是怎样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 ‎ ‎6、请指出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分别说出其表达作用。6分 ‎ 二、 文言阅读 (本题共计 3小题 ,共计38分 ) ‎ ‎(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19分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铭,御史。杰举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隆庆元年巡抚畿辅。冬,寇大入永平,疏请蠲被掠地徭赋,且言:“比年罚行于文臣而弛于武弁,及于主帅而略于偏裨,请饬法以振国威。”俱报可。已,劾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观望,寇退则断死者报首功,又夺辽东将士棒槌厓(注)战绩,帝敕焘、随卿还籍听勘。诏遣中官李祐督苏、杭织造。杰言:“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且内臣专恣,有司剥下奉之,损圣德非小。”帝终不听。驾幸南海子,命京营诸军尽从。徐阶、杨博等谏,不听,杰复争之,卒不从。刑部侍郎洪朝选以拾遗罢,上疏自辨,杰等劾其违制,遂削职。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十七年擢右金都御史,巡抚辽东。以督诸将击敌,录一子官。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督抚诸臣庇之,杰独不与比。帝谓成梁前功皆由巡按勘报。卒置成梁等不问,而心以杰为不欺。旋就进右副都御史。日本陷朝鲜,朝鲜王避难将入辽,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召理戎政,进右都御史。日本封贡议起,杰曰:“平秀吉罪不胜诛,顾加以爵命,荒外闻之,谓中朝无人。”议不合,徙南京户部尚书。移疾归。起南京工部尚书。就改兵部,参赞机务。卒官。赠太子少保。‎ ‎(选自《明史·郝杰传》,有删改)‎ ‎【注】棒槌厓即棒槌崖。‎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B.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C.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D.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 ‎8、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人:官职名。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明代设置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畿辅:畿,取其“京畿”一词中的含义;辅,相当于汉代所说的“三辅”‎ 之地。合指京都附近的地区。‎ C.迁:古代称调动官职,“左迁”指升官,而“右迁”则指降低官职。文中指升任兵部右侍郎。‎ D.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请求辞官的委婉说法。相同的说法还有“移病”“告病”。‎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郝杰爱护百姓,敢于为民请命。贼寇入侵永平,他上书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并得到了皇帝的应允。‎ B.郝杰正直耿介,弹劾有罪之人。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消极抗敌,贪取功劳,郝杰上书弹劾,使二者受到应有的惩处。‎ C.郝杰屡有谏言,但不为皇帝采纳。他认为恢复织造,是前后不一的政令;他反对皇帝命京营各军护驾至南海子,但都未被听从。‎ D.郝杰对待邻国,态度迥然不同。对避难的朝鲜王,郝杰建议朝廷善待他;对日本想要受封和朝贡的请求,他则认为应该拒绝。‎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 ‎(2))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 ‎ (二)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2小题 ,共计9分 ) ‎ 枕上作 陆  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 【注】①孟博,即东汉人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 ‎②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 ‎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从幽寂的环境写起,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又由此生发出深沉激烈的情感。‎ B.首联写诗人夜不成寐,听到城楼上的更漏已经报过三更,照应了题目“枕上作”。‎ C.诗人将“壮日”和“残年”相对,几十年的光阴跨度暗含了诗人经历与心理的变化。‎ D.尾联表现了诗人的超脱,和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异曲同工。‎ ‎ 12、陆游在另一首《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中有“残灯无焰穴鼠出,槁叶有声村犬行。八十将军能灭虏,白头吾欲事功名”的诗句,两首诗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三)13、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面对赞美,他“_________________”;面对诋毁,他“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人有山水情怀。《归去来兮辞》中,在春天农事之余,陶渊明“寻壑”“经丘”,看到“________,________”,感受着万物复苏的春天之美;《滕王阁序》中,在深秋时节,面对“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王勃深感水色山光的变幻之美。‎ ‎(3)《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型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 ‎“              ”,这只鹏鸟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然后“                ”。‎ ‎(4)李密在《陈情表》语言非常生动,他用“          ,           ”八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孤苦无依。‎ 三、语言文字运用。28分 ‎(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共3题,每题3分,共9分)‎ 珠峰没有关门,游客尚可观赏。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渴望离她再近一点,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作为人生目标,__________的普通游客也想在珠峰大本营一睹珠峰的雄壮。但对珠峰来说,或许“保护”比“征服”更有意义,更为迫切。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介绍,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原本生态形势就__________的珠峰,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定日县珠峰管理局统计,2018年以来,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8.4吨。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__________,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        )。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工作人员可能都得冒着生命危险清理。人的__________和自然的宽以待人让如今的珠峰陷入了垃圾处理的难题中。官方的澄清声明向更多珠峰来访者透露出一个信息:珠峰永远敞开大门迎接更多人,但每一个登山的人要带着垃圾离开。虽说“珠峰无限期关闭”是误读,但也给所有向往珠峰的人提个醒: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这才是对自然最大的敬畏。‎ ‎ ‎ ‎14、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B.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C.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D.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熙熙攘攘    岌岌可危    显而易见    为所欲为 B.纷至沓来    岌岌可危    不言而喻    随心所欲 C.熙熙攘攘    刻不容缓    不言而喻    为所欲为 D.纷至沓来    刻不容缓    显而易见    随心所欲 ‎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因为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B.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而且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C.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而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D.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所以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二)、综合运用(共19分)‎ ‎17、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3分 A.上次到你家请教问题,对你的失迎我一点都不介意,我知道你工作太忙了,倒是我屡次叨扰,心中着实不好意思。‎ B.高中三年,我遇到过很多困难,每次你都鼎力相助,令我至今难忘,你赠给我的照片我也一直惠存着,视若珍宝。‎ C.丁先生幼承庭训,数十年孜孜以求,终成一代学术大师,丁先生说:“我虽不敢言有所成就,不过差可告慰的是,总算没有折辱了祖上声誉。”‎ D.郑教授70岁寿辰,在国外工作的学生魏某发短信祝贺:祝贺先生为学有宗花甲成庆,德艺双馨恩泽广布。学生不能拨冗前往拜贺,深表歉意。‎ ‎18、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②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A.①③②④‎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 ‎19、 阅读下面一段话,仿照其中画横线的句子,再续写三句,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画横线的句子相同,字数可略有增减。6分 当越来越多的新奇事物令我们无从选择时,我们为何不选择拒绝呢?有拒绝才有追求:拒绝热闹,能更好地追求宁静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0、下面是“2018年中小学生上网调查”统计表,请阅读后回答问题。7分 学生上网普及率 小学87.5%‎ 初中91.4%‎ 高中93.9%‎ 学生上网内容 玩游戏52.4%‎ QQ聊天40.2%‎ 学习和其他7.4%‎ 家长对上网的态度 反对72%‎ 赞成23%‎ 顺其自然5%‎ 家长反对的原因 影响学习54%‎ 接触不良信息41%‎ 其他5%‎ ‎ ‎ ‎(1)全面把握图表信息,从学生或家长的角度概述结论。(不超过40字)3分 ‎ ‎ (2) 就你的结论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不超过30个字)4分 ‎ 四、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60分 ) ‎ ‎21、(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乘彼危垣,以望复关”,有的人为了见到远方的恋人而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的人为了排遣年老多病,漂泊他乡的孤苦之情而登高;“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的人为了体验“山高我为峰”的感觉而登高…… 站在高处,有的人会悲伤落泪,如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有的人会豪情万丈,如毛泽东,“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有的人会感受到“高处不胜寒”的孤寂落寞;有的人则会顾念低处需要爱心浇灌的土地…… 你登高是为了什么呢?站在高处的你,经历了什么,又会想到什么呢?请以“站在高处”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语文考试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分值150分 ‎1A A项,“主要原因在于……真知灼见”错误,文中第二段写到“但该书最具代表性和深远意义的是开创了‘诗话体’,此后一倡百和,仿效者不绝于后,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大看点”,因此该书被效仿的主要原因是其创立的“诗话体”。‎ ‎2C C项,“比喻论证”不正确,第三段中没有使用比喻论证。‎ ‎3A B项,“宋代诗话有记述和评论两种类型”错误,原文第四段中说“记述类和评论类内容在宋代诗话中均有记载”,而不是宋代诗话有这两种类型。 C项,“评点式批评方法不能全面系统连贯性地评价诗歌”错误,原文第五段说“这种方法,不求全面系统,也不考虑其间的连贯性”,表达的是“评点式批评方法不以这些作为目的”,并不是“不能”。 D项,“是宋代诗话最为重要的成就”错误,原文倒数第二段说“宋代诗话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评点式批评方法,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文论遗产,对后人研究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确有助益”,但并没有强调它是宋代诗话最重要的成就。‎ ‎4B A.“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一句不准确,主人公虽然地位低下,却不是劳动人民,而是官吏。C.该项内容表述有不准确之处。这一细节无法揭示他永无出头之日的悲剧人生。D.该项内容错在“贯穿全篇”,最后几段并没有人物对话。5 ①有奴性,自轻自贱。他写贺信时,极尽阿谀之能事。②很虚伪,口是心非。对上司一边写贺信,一边咒骂。③心理阴暗。想通过偷、告密等卑劣手段改变命运。④不满现实,牢骚满腹。他一直在抱怨地位低,钱少,工作差。‎ ‎6 ①动作描写。凑到小窗口倾听,暗示着主人公对热闹生活的渴望、向往。②环境描写。以外面空气清新和大街上热闹反衬办公室的冷清,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苦恼、烦闷。③语言描写。主人公的自言自语表达了他对处境的不满、抱怨。‎ ‎7A “然”为转折连词,其前应断开,由此可以排除B、D两项;“或敛兵避”的主语是“李成梁”,“既退”的主语是“敌寇”,“避”之后应断开,排除A项。 故选C。‎ ‎8 C,“左迁”为降低官职,“右迁”为升官。‎ ‎9 B,原文说郝杰上书弹劾二人后,“帝敕焘、随卿还籍听勘”,意思是等候审查,并非“受到应有的惩处”。‎ ‎10 ①尝,曾经;宰辅器,辅政大臣之才;再,第二次。 句子翻译为:(郝杰)因为曾经评论高拱没有辅政大臣之才,被高拱嫉恨。等到高拱第二次被召回,郝杰就请求赶快离开朝廷。 ②善地,合适的地方;处,安置;周给,接济。 句子翻译为:郝杰请求在境外选择合适的地方安置朝鲜王,并且接济他的随从、卫士,皇帝回复可以。‎ 翻译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亲郝铭,担任过御史。郝杰考取嘉靖三十五年的进士,被授予行人一职,后提拔为御史。隆庆元年,巡视京郊地区。冬天,敌寇大举侵入永平,他上奏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的徭役、赋税,并称:“连年的处罚对文臣施行却对武将宽缓,追究主帅而忽略了偏将,请求整顿法纪以振兴国威。”皇帝都答复可以。此后,他弹劾蓟州总督刘焘、巡抚耿随卿彼此观望,敌寇退却后他们斩取死者的首级报功,又窃夺辽东将士在棒槌崖的战绩,皇帝敕令刘焘、耿随卿返回原籍听候审讯。诏令宦官李祜督理苏、杭地区的织造。郝杰说:“皇帝登基的诏书中罢除织造才一年,又派遣专理的使者,这不是统一的政令。而且宦官专横放纵,有关官员盘剥下民侍奉他们,对圣德的损害不小。”‎ 皇帝最终没有听从。皇帝驾临南海子,命令京营的各军全部随从。徐阶、杨博等人劝谏,皇帝不听,郝杰又争辩此事,最终还是不听从劝谏。刑部侍郎洪朝选因为纠正皇帝的过失被罢免,上奏做自我辩解,郝杰等人弹劾他违背了定制,于是,洪朝选被削夺了官籍。郝杰因为曾经评论高拱没有辅政大臣之才,被高拱嫉恨。等到高拱第二次被召回,郝杰就请求赶快离开朝廷。万历十七年,他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视辽东。因为督率诸位将领抗击敌人,将他的一个儿子录入官籍。当时李成梁担任总兵官,威望很高,然而他的功绩也不无虚假。敌寇攻入关塞,他或者收拾兵马躲避,待敌退去,才尾随敌人袭击老弱之兵,或者乘虚捣毁零散的敌人,诱杀投靠关塞的人充作功绩,已经习以为常。督抚大臣都庇护他,郝杰却独不与其交结。皇帝说李成梁以前的功绩都是由巡按大臣核查并报告,最后将李成梁等人的问题搁置不理,而内心认为郝杰没有欺骗他。不久,他升任右副都御史。日本攻占了朝鲜,朝鲜王准备到辽东避难,郝杰请求在境外选择合适的地方安置他,并且接济他的随从、卫士,皇帝回复可以。不久他升任兵部右侍郎,统辖蓟、辽、保定地区的军务。神宗召他负责兵部的政务,升他为右都御史。日本受封与朝贡的议论兴起,郝杰说:“平秀吉死有余辜,如果加以封爵,境外的人民听到此事,会说我朝没有能人呢。”意见不合,他调任南京户部尚书。称病回乡。后起用为南京工部尚书。改任兵部职位,参与机要事务。死于任上,追赠为太子少保。‎ ‎11、D项,“尾联表现了诗人的超脱”错误,尾联貌似表现诗人超脱,实则是愤激之情。‎ ‎12、 《冬夜》诗表达了诗人晚年不忘收复失地、报效国家、建立功业的雄心壮志。《枕上作》表现了多年来情感的变化:壮年像孟博一样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报国;然而由于备受打击,报国无望,诗人想泛舟江湖,与清风明月为伴,看似超脱,实则是壮志不得实现的愤激、无奈。‎ ‎13、举世誉之而不加 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其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14 、D 解答本题应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首先要明确“对于”和“关于”这两个词语的明显区别:第一,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第二,“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在句首。画线句中介词“关于”用错,应改为“对于”。因为句子已经明确了对象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以要用“对于”。还有,画线句后一句动宾搭配不当,“一窥”“面纱”在此语境中搭配不当。语境说的是“揭开”珠穆朗玛峰“神秘的面纱”。A、C两项,与画线句中的错误一样,首先就是介词“关于”用错。B项,“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搭配不当,这与画线句中的错误一样,不合语境,文中说的是许多人都梦想“揭开”珠穆朗玛峰“神秘的面纱”。故选D。‎ ‎15、B ‎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强调人多热闹。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强调接连不断地来。语境说的是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当作人生目标,接连不断地攀登珠峰。所以此处应选用“纷至沓来”。 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强调危险程度重。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强调形势紧。根据语境说的“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可知,此处是说珠峰原本生态形势危险到快要崩溃了,所以此处应选用“岌岌可危”。 显而易见:意思是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前者强调“明显”,后者强调“浅显”。语境说的是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不用说就可以明白,所以此处应选用“不言而喻”。 为所欲为:意思是指做想做的事。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用于贬义)。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根据语境中“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这句话,可知该句说的是人们扔垃圾太随意了,所以此处应选用“随心所欲”。‎ ‎16、C “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这两句之间不是因果关系,是递进关系,要用“而且”连接。所以排除A项和D项。文中括号前一句说的是“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不言而喻”,该句强调清理垃圾只能人工进行,所以说完“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以后,从上下句之间的衔接来看,应紧接着说“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这样就排除B项 ‎17、C A项,“失迎”,因没有亲自迎接客人面向对方表示歉意。谦辞,不能用于他人。 B项,“惠存”,请保存,用于把自己的东西赠送给别人。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D项,“花甲”,指60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里用错了对象。“拨冗”,客套话,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18、A ①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说的是寒食节。寒食节为清明节前一二日。清明节是公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乞巧节,即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是端午节,家农历五月初五; ④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是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19、拒绝名利,能更好地追求淡泊的心境, 拒绝华丽,能更好地追求质朴的天性, 拒绝放纵,能更好地追求完美的自身。‎ ‎20、(1)示例一:中小学生普遍上网,且普及率随学段增长;多数人上网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示例二:多数家长对学生上网持否定态度,认为会影响其健康成长。‎ ‎(2)示例一:学生上网应该做有利于学习等有益的事情。示例二:家长要对孩子上网做正确引导以有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在提建议时,可从上网的危害、上网内容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如上网要做与学习有关的事,或者对身心健康有益的事情。‎ ‎21、【解析】‎ ‎“站在高处”是一道材料式命题作文,既开放又有限制。首先要认真阅读命题前的文字材料,第一段材料例举了为什么而登高,第二段例举了站在高处的所思所想,而第三段在命题前又再一次引导“你登高是为了什么呢?站在高处的你,又会想到什么呢”,因此,为什么而登高和站在高处的所思所想是构思行文时需要考虑的两个角度。其次须认真研究标题,找准题眼。“站在高处”属于动宾短语,“高处”是写作的范围和对象,动词“站”才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当属题眼。而谁“站”,为何“站”,怎样才能“站”(站在高处所需的品格),“站”了之后有何感受、应该怎样做……考生可根据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此外,“站在高处”还有一语 双关之效,“高处”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隆起的地方或位置,但在人类的文化积淀中,它还是一个带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可以指身份、地位、权力之高,也可以指情感态度、人生境界之高。对“高处”寓意的破解是考生展现才情和个性的关键所在。然而,要写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还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旗帜鲜明地阐述观点、表达情感,“立片言以居要”。就“站在高处”而言,我们要思考的是: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赞美什么,揭示什么,呼吁什么抑或批判什么﹣﹣唯有这样,文章才有自己的灵魂,才不至于浅显低俗、为了写而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