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00 KB
  • 2021-06-04 发布

【语文】西藏拉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试题(解析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西藏拉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不可无“我”‎ 钱谷融 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 掉了 “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 的艺术效果了。‎ 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 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 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 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 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 必须要有一个“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任务来,要反映客观现实,不是无所谓的, 不是为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他是有目的的,是为感染 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 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旦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 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 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 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 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决不可无“我”。‎ 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样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应 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 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他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 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先必须 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 ‎ 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是叫你去跟着作品中 的人物跑,把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 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不能迷失在这 个世界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 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 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 “我” .‎ 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 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先有丰富的生活、真切 的体能;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他必须有 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 验创作者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之上的思想感情,他就不能领会欣赏这一作 品。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总之, 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把“我”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 门外汉,既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B.对作家来说,作品以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也是在艺术世界中表现“我”。‎ C.在艺术创作中,要在“非我”中表现“我”,就是要体现出作者的爱憎感情与思想度。‎ D.在艺术欣赏中,表示出你的独立思考和爱憎感情,就是从“非我”世界中找回“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从“创作者”和“欣赏者”两个角度来论证“不可无'我'”的观点。‎ B.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来探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非我”与“我”的关系。‎ C.全文用了三个自然段来论证创作中的“不可无'我'”,而只用了一个自然段来论证欣赏作品“不可无'我'”,说明创作比欣赏更需要“我”。‎ D.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强调,无论创作还是欣赏,都需要自身的真实体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演好孙悟空,演员需要事先观察并模仿猴子的动作与神态,这是在创作前体验“非我”。‎ B.清代一女子迷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最终抑郁成疾而死,这是她在欣赏活动中迷失了“我”。‎ C.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欣赏者在“非我”中迷失了“我”。‎ D.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叙写琵琶女的遭遇,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是创作者在“非我”中表现了“我”。‎ ‎【答案】1.A 2.C 3.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只是”,过于绝对,过于武断。原文第二段指出“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可见艺术与“我”有关,但还与除“我”之外的因素有关。‎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说明创作比欣赏更需要‘我’”错,文章从“创作者”和“欣赏者”两个角度写“不可无‘我’,”并未体现出哪一个更重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C项,“这是欣赏者在‘非我’中迷失了‘我’”错。原文第六段“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可见,正因为欣赏者的积极再创作,才有了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不是迷失我,而是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一个自我来。‎ 故选C。‎ ‎【点睛】‎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取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オ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 材料三:‎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一一以摩族猎人为例》)‎ ‎4.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C.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D.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鸟巢一代”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形成了集体记忆,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度较高。‎ B.共享单车公司除了让运营人员加强维护外,还尝试通过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破坏单车等多种问题。‎ C.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单车等不文明的行为。‎ D.单车猎人的群体性行为有助于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构建在共享单车公司之外的民间力量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6.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答案】4.A 5.C ‎ ‎6.①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利他行为,彰显了“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②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③“新型”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打猎”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最后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是因果倒置,最后将选项和原文及题干细心比照判断。A项,“最终成就自己”无中生有。原文说“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 冬奥会有所助益”,但没有说最终成就自己;再根据材料二“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等内容可知,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本质上是奉献的,强调社会意义。故选A。‎ ‎【5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最后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是因果倒置,最后将选项和原文及题干细心比照判断。C项,“为了维护共享秩序的建立”错误。原文表述为“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行为客观上维护了共享秩序的建立,这是结果,而不是他们的目的。文中也说“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出现。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理解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首先要通读材料,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抓准问题的本质进行筛选。本题要寻找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的依据,其实就是在寻找单车猎人和志愿者之间的契合点,这又要从“打猎”行为的意义上去寻找。通过前两则材料可筛选志愿服务的实质和意义,通过材料三可以寻找单车猎人的行为和意义。最后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新型”,主要体现在单车猎人是促进时代发展的新力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活着 余华 到了中午,里面有医生出来说:“生啦,是儿子。”‎ 二喜一听急了。跳起来叫道:“我没要小的。”‎ 医生说:“大的也没事。”‎ 凤霞也没事,我眼前就晕晕乎乎了,年纪一大,身体折腾不起啊。二喜高兴坏了。他坐在我旁边身体直抖,那是笑得太厉害了。我对二喜说:“现在心放下了,能睡觉了,过会再来替你。”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 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在里面一遍遍叫着凤霞,心里疼得蹲在了地上。雪花飘着落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里面又哭又喊,我就叫二喜,叫了好几声.二喜才在里面答应一声,他走到门口,对我说:“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我说:“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 二喜,我们回家吧。”‎ 二喜听了我的话,把凤霞背在身后,我们三个人往家走。‎ 那时候天黑了。街上全是雪,人都见不到,西北风呼呼吹来,雪花打在我们脸上,像是沙子一样。二喜哭得声音都哑了,走一段他说:“爹,我走不动了。”我让他把凤霞给我,他不肯,又走了几步他蹲了下来,说:“爹,我腰疼得不行了。”‎ 那是哭的,把腰哭疼了。回到了家里,二喜把凤霞放在床上,自己坐在床沿上盯着凤霞看,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我不用看他,就是去看他和风霞在墙上的影子,也让我难受得看不下去。那两个影子又黑又大,一个躺着,一个像是跪着,都是一动不动,只有二喜的眼泪在动,让我看到一颗一颗大黑点在两个人影中间滑着。我就跑到灶间,去烧些水,让二喜喝了暖暖身体,等我烧开了水端过去时,灯熄了,二喜和凤霞睡了。‎ 那晚上我在二喜他们灶间坐到天亮,外面的风呼呼地响着,有一阵子下起了雪珠子,打在门窗上沙沙乱响。二喜和凤霞睡在里屋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寒风从门缝冷飕飕地钻进来,吹得我两个膝盖又冷又疼,我心里就跟结了冰似的一阵阵发麻,我的一双儿女就这样都去了。到了那种时候,想哭都没有了眼泪。我想想家珍那时还睁着眼睛等我回去报信,我出来时她一遍一遍嘱咐我,等凤霞一生下来赶紧回去告诉她是男还是女。凤霞一死,让我怎么回去对她说?‎ 有庆死时,家珍差点也一起去了。如今凤霞又死在她前面,做娘的心里怎么受得住。第二天,二喜背着凤霞,跟着我回到家里。那时还下着雪,凤霞身上像是盖了棉花似的差不多全白了。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天两夜没回家了。我的眼泪喇喇地流了出来,二喜本来已经不哭了,一看到家珍又呜呜地哭起来,他嘴里叫着:“娘,娘……”‎ 家珍的脑袋动了动,离开了墙壁。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二喜脊背上的凤霞。我帮着二喜把凤霞放到床上,家珍的脑袋就低下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了。我是怎么也想不到家珍会是这么一副样子.她一颗泪水都没掉下来,只是看着凤霞。手在凤霞脸上和头发上摸着。二喜哭得蹲了下去.脑袋靠在床沿上。我站在一旁看着家珍,心里不知道她接下去会怎么样。那天家珍没有哭也没有喊,只是偶尔地摇了摇头。凤霞身上的雪慢慢融化了以后,整张床上都湿淋淋了。‎ 凤霞和有庆埋在了一起。那时雪停住了,阳光从天上照下来,西北风刮得更凶了,呼呼直响,差不多盖住了树叶的响声。埋了凤霞,我和二喜抱着锄头铲子站在那里,风把我们两个吹得都快站不住了。满地都是雪,在阳光下面白晃晃刺得眼睛疼,只有凤霞的坟上没有雪,看着这湿漉漉的泥土,我和二喜谁也抬不动脚走开。‎ ‎7.下列对小说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向人们展示了在极度苦难环境下的生命状态,让读者体味“活着”的多种滋味。‎ B.“我”不能走进那间小屋,是因为“我”的一双儿女都死在同一间屋里,“我”感到恐惧。‎ C.“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从这句简短的话语中,可见二喜感到不幸中的一点幸运。‎ D.“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二喜的肉体和心灵都遭受了重大的打击。‎ ‎8.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9.这篇小说多次写到“雪”,请探究其艺术效果。‎ ‎【答案】7.A 8.划线句子是对家珍神态和动作的细节描写,细致传神,极富表现力。文中描写“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定定的像是快从眼里突出来” “一颗泪水都没有掉下来”,表现出失去女儿后家珍的极度悲痛,有力纸背的效果;而“看着凤霞”“手在脸上和头发上摸着”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细腻而温柔的爱。 ‎ ‎9.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深冬时间和严寒背景。②成为文章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由下雪至雪花、雪珠,再到雪停,完成一个循环过程,使得结构完整。③以自然环境中的“雪”渲染凤霞死时的凄凉氛围,使环境与人物当时的心境相呼应,表达悲哀的情感,象征人物命运的凄凉。④烘托人物形象,用“雪”来表达纯洁美好的人性。‎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我’感到恐惧”错,应该是因为凤霞的死给“我”带来了又一次无情的打击;‎ C项,“可见二喜感到不幸中的一点幸运”错,二喜对妻子感情很深,对妻子的亡故毫无心理准备,不可能有“幸运”的感受;‎ D项,“运用比喻手法”错,应是“运用夸张手法”。‎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句子是写景,还是写人的,如本题所给句子是写人的,就要找出人物的所有描写,包括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结合具体描写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情感。还要注意答出效果。‎ 划线句是描写家珍见到死去的凤霞之后的神态、动作、细节描写。神态描写“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了”“看着凤霞”,家珍的神情近乎痴呆;“一颗泪水都没有掉下来”,足见女儿的死对一个母亲打击的巨大。动作描写 “手在凤霞脸上和头发上摸着”,表现出母亲对女儿的温柔、慈爱和不舍。这段描写细致生动,感染力很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描写所在的位置来分析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首先找到文中关于“雪”的几处描写:‎ ‎“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在里面一遍遍叫着凤霞,心里疼 得蹲在了地上。雪花飘着落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里面又哭又喊”,此处的“雪”渲染凤霞死时的凄凉氛围,使环境与人物当时的心境相呼应,表达悲哀的情感,象征人物命运的凄凉。‎ ‎“那时候天黑了。街上全是雪,人都见不到,西北风呼呼吹来,雪花打在我们脸上,像是 沙子一样”“外面的风呼呼地响着,有一阵子下起了雪珠子,打 在门窗上沙沙乱响”“第二天,二喜背着凤霞,跟着我回到家里。那时还下着雪,凤霞身上像是盖了棉花似的差不多 全白了”“凤霞和有庆埋在了一起。那时雪停住了,阳光从天上照下来,西北风刮得更凶了,呼呼 直响,差不多盖住了树叶的响声”,这些关于“雪”的描写伴随着情节的推进和发展,由二喜背凤霞回家到最后凤霞和有庆埋在一起,“雪”成为文章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由下雪至雪花、雪珠,再到雪停,完成一个循环过程,使得结构完整。‎ 从整体上看,“雪”交代故事发生的深冬时间和严寒背景;同时“雪”的纯洁也象征着二喜对凤霞的一片深情,象征着父母对子女之的爱与不舍,“雪”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表达纯洁美好的人性的作用。‎ ‎【点睛】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在回答其作用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顾为益州长史,见白号之,曰:“‎ 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气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彳来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普,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樋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之。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鸯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琏、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永王璘序为府僚佐。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芈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悅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新唐书•卷二.二》)‎ ‎【注】①凭借权威、勇力或财力等手段扶助弱小,帮助他人。‎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顼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 异:与自己不同 B.与吴筠善 善: 与……交好 C.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辟:征召 D.还寻阳,坐事下狱 坐:因为 ‎11.下面材料全能说明李白“狂放不羁”性情的一项是( )‎ ‎①神龙初遁还,客巴西②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③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④日沉饮,号“竹溪六逸”⑤搪其诗以激杨贵妃⑥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天资聪颖,通晓诗书,年轻时喜欢纵横之术以及击剑之技,崇尚侠义精神,轻财重施,好饮酒。‎ B.李白才华卓著,得到了贺知章的赞叹,并被举荐于唐玄宗,深受玄宗赏识,但仍不改狂放不羁的性情。‎ C.李白游并州时,曾见到郭子仪,子仪认为他是奇才,因此,郭子仪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来赎李白的罪。‎ D.安史之乱后,李白屡遭困顿,兵败后险被诛杀,又曾銀铛入狱;后来代宗要召他做左拾遗时,他已经去世。‎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2)力士素贵,耻之,搪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之。‎ ‎【答案】10.A 11.D 12.C ‎ ‎13.(1)这个人天生英才,聪慧出众,只要用学问进一步加以磨砺,便可以赶得上司马相如。(2)高力士一向显贵,把这深深地当作耻辱,于是他就挑剔李白诗中的毛病,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就从中阻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苏顼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意思是“苏顼为益州长史时,看见李白并认为是不同一般的人”。异:以……为奇异,认为……与众不同。‎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翻译大意,然后根据句意理解是否符合题干要求,可用排除法来做。题干是,下面材料全能说明李白“狂放不羁”性情的一项是。‎ ‎①意思是“神龙初年,他的祖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这是李白先祖的事,与李白“狂放不羁”无关;⑤意思是高力士“于是指摘李白诗中的毛病来激怒杨贵妃”,是说的高力士,表述对象错误,与李白“狂放不羁”无关。排除这两个句子。‎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子仪认为他是奇才,因此,郭子仪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来赎李白的罪”表述错误。原文是“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 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可见是李白认为郭子仪是个奇人,而郭子仪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来赎李白的罪是因为李白救过他。‎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是子天才英特”,判断句;“是子”,“这个青年”或“这个人”;“少益以学”既是省略句,“益”字后省略“砺之”,又是介词结构后置句,翻译时要把“以学”移至“少益”前;“天才”,天生俊才;“英特”,聪慧出众;“益”,进一步。(2)素,一向;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以,来;沮,阻止。‎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于隋朝未年因为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祖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李白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此给他取字叫太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当时所在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苏顼为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看见李白并认为是不同一般的人,说:“这个青年天生英才,聪慧出众,如果再稍加努力学习,便可以同相如相比。”然而李白爱好纵横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于徂来山,整天沉醉于酣饮之中,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和吴筠友善。吴筠被召入京,因此李白也到了长安。李白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慨惊叹地说:“您是天上被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在玄宗面前说起李白,玄宗就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的大事,李白于是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且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还是和酒徒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亭,心中突然有些感慨,想李白替他写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官,但是李白已经醉倒,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不留徐思。玄宗爱他的才华,好几次设宴召见他。李白曾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鞋。高力土一向高贵,把替李白脱鞋当作耻辱的事,于是指摘李白诗中的毛病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就背后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更加不自律,放荡不羁,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被称为“酒八仙人”。李白恳切请求引退还居山林,玄宗皇帝也就赏赐金锦放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在夜色之间借着月色,与崔宗之乘船从采古矶至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 安禄山起兵造反,永王李璘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李璘起兵,他即逃回彭泽了。永王失败了,李白按照罪行说来应当被处斩。当初,李白游并州,见过郭子仪,李白把郭子仪当作奇特的人。当时郭子仪犯法,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到处罚。这个时候(李白当诛时)郭子仪愿解除官职来为李白赎罪,于是朝廷下诏把李白长期流放夜郎。恰逢大赦,又回寻阳,又因为一件事获罪而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河南,路经寻阳,把李白释放了,并且聘任他为行军参谋,没有过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任当涂县令,李白去投奔。代宗即帝位以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然而在这时候李白已然死了,终年六十多岁。李白晚年爱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喜好离家游玩青山,他也想在此地终老,等到他死了,先葬在青山东麓。元和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拜祭他的墓,并下禁止在李白坟墓周围砍柴和放牧。唐文宗时,下诏把李白的歌诗,婓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独不见 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梭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14.下列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款款深情,感人至深。‎ B.“春蕙忽秋草”四句写出了从春天到秋天,闺中人孤独难耐,承受着思念的苦痛。‎ C.“忆与君别年”两句写当年离别时种下的桃树十分矮小,表达了岁月易逝的悲痛。‎ D.“终然独不见”两句点明题意,使用一个“空”字,饱含了闺中人思夫绝望之感。‎ ‎15.简析“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中数词使用的艺术效果。‎ ‎【答案】14.C 15.示例:①“百馀尺”运用夸张手法与“种桃齐蛾眉”形成对比,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②写出桃树之高,时间的流逝,表达了闺中人对丈夫的思念之苦。(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表达了岁月易逝的悲痛”错,这两句表达闺中人年复一年对戍边人的思念之情。故选C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此处主要是考查诗歌语言中的炼字技巧,题干要求简析“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中数词使用的艺术效果,古诗中数词的表达作用一般有:(1)数字能扩大人们的思想视野和思维空间,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和联想;(2)数字的对比,古诗中还常常以数字的对比使用来强化作品的气势美。“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大意是桃树如今已经高百余尺了,花开花落几十年过去,很多枝条已经枯萎了。“百馀尺”是说桃树有一百多尺高,这与上句“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相照应,“百馀尺”说法夸张,同时与“齐蛾眉”形成对比,这里是用桃树由起初的“齐蛾眉”到如今桃树的高,来突显时间的流逝,进而表达思妇对戍边丈夫的思念之情。‎ ‎【点睛】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这类题答题步骤是: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蜀道难》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答案】(1)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2)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 (3)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羁”“鹜”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18.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答案】17.C 18.C 19.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文章内容,从第一段的开头第一句话可知,强调的是中国戏曲艺术缺乏创新精神,因此排除A选项和B选项,根据语言表达的简洁,可以排除C选项。‎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寿终正寝,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 无疾而终:指人因衰老而自然死亡。没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了。名噪一时,意思是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名垂青史,意思是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名声永留史册。‎ 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博采众长:意思为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照猫画虎:意思是猫与虎的外形有相似之处,因以喻照样模仿而仅得其仿佛。‎ 按图索骥: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根据语境意第一空应是戏曲的灭亡,据此排除B选项和D选项;‎ 根据语境意和成语意第二空应为功业巨大,永垂不朽,据此排除C选项。‎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首先,从语法角度分析,“眼花缭乱”作定语成分,应该是“令人眼花缭乱”,所以排除A选项D选项。‎ B选项和C选项的区别在于B选项多加了“这样”。‎ C选项两个分句,主语都是承前省略主语“戏曲的创新”,显然不能做“探索”的主语,‎ 而B选项第二个分句“这样”是可以做“探索”的主语的,所以B选项的表述最准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原文主题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作答,强调了考生的阅读能力。整体更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试题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符合主流价值观。‎ ‎20.下面是某校一位同学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非常荣幸地莅临本届高三毕业典礼。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高二年级全体同仁,向忝列名师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即将毕业的学长们送上美好的祝福。亲爱的学长们,你们离开母校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们定当不吝赐教。在你们即将迎接人生大考的时候,我想惠赠大家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人生因高考而辉煌,生命因你们而精彩!‎ ‎【答案】①“莅临”改为“参加”;②“同仁”改为“同学”;③“忝列”改为“荣列”;④“不吝赐教”改为“竭诚服务”;⑤“惠赠”改为“敬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结合“本届高三毕业典礼”分析,改为“参加”。‎ ‎“同仁”,指同事或同行还指和自己相同处境的人,改为“同学”。‎ ‎“忝列”,意思是有愧于排列在其中,谦辞。结合“园丁们”分析,改为“荣列”。‎ ‎“不吝赐教”,解释是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改为“竭诚服务”。‎ ‎“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辞。结合“我”“大家一句话”分析,改为“敬赠”。‎ ‎21.中国文学艺术长廊里,有许多典型的女性形象。请在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人,仿照示例,以“XX,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字数80-100字。‎ 窦娥,我想对你说 窦娥,我想对你说:你是个弱女子,但你勤劳、善良、孝顺,面对被卖抵债、丈夫早逝的悲惨命运,你坚强地生活着,坚守着妇道,为了不让婆婆受罪,不惜违心地承认杀人的罪行。窦娥,你又是一个烈女子,你敢于抨击官吏们的腐败,敢于指责天地的不公,你用生命向我们诠释了抗争的意义。‎ 人物:祥林嫂、李清照、林黛玉、四凤、鲁侍萍、周繁漪 ‎【答案】‎ 林黛玉,我想对你说,你有谢道韫的咏絮之才,有李清照的两靥之愁;你是“水做的骨肉”,不负天地钟灵毓秀。我想对你说,你不仅是宝玉的林妹妹,是贾母的“心肝儿肉”,还是我们心中的娇嫩花儿———阆苑仙葩。‎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及微写作能力。要想写好这类小作文,首先要对名著中的人物相关的情节、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名著的主题等有正确的理解和较详细的了解。写作时要跟对人物代表的类型以及其独特的性格特点来写,要符合人物及主题。表达要生动、得体。本题要求从给出的人物中选择一个,以“XX,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比如选择祥林嫂,可以表达对祥林嫂的同情,表达对那个吃人的社会的愤怒;写李清照,可以表达对其才华的敬仰,对她身世遭遇的同情;对林黛玉,可以赞美她与宝玉的叛逆,可以赞美她的才华,也可以表达对吞噬她的封建社会的鞭挞;对四凤,可以表达对她因长辈的罪恶而被牵连损害的同情;对鲁侍萍,可以表达对她的同情,可以歌颂她的自尊;对繁漪,可以歌颂她的反抗等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文体不限。‎ ‎【答案】2019的色彩 夜雨初霁。清晨,漫步世博园,悠闲自在。微风送来泥土的清香,放眼望去,一片新绿。‎ 湖畔的垂柳历经夜雨的洗涤,微风中,宛如明眸善睐的绿衣少女向你挥手致意。湖中的荷叶,在清爽的雨夜里个个喝足了水分,迎风招展,亭亭玉立;荷花却越发羞涩,娇艳欲滴,含苞欲放间散发缕缕清香。湖畔的那一川烟草,绿得惹人沉醉,不由得让人想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又让人想到“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还让人想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沉浸在这片绿海中,仿佛进入了新的世界。历史与现实交织,未来与当下同在。‎ 一百年前,一群爱国青年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奋勇当前,让风雨飘摇的国家看到了希望和未来。七十年前,又一群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的青春换来了国家的独立和自主。四十年前,一位伟人振臂一呼,“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这满眼的绿色,我心潮澎湃。2019的中国,是绿色海洋;2019的地球,是绿色的地球!‎ 中华民族历经百年屈辱,在一代代爱国青年的奋起接力下,在苦难中崛起,在挑战中复兴!2019年,我们的国家天蓝水清,因为我们相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环保观念深入人心。2019年,我们的国家和平崛起,不挑事,不惹事,更不怕事!我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不欺弱小,不搞霸权,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中国腾飞带动世界发展。‎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眼前的这抹绿色,让我满怀敬意。陆蠡在《囚绿记》里,说“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还想说,它是生生不息的力量。它是青春的色彩,它是梦想的标注,它是春天的使者,它是生命的标志。它在黑暗中蓄积力量,给人希望,让人奋发。‎ 行走在这片无边无际的绿海里,我看到了时代的颜色。绿柳扶风,翠荷起舞,碧草无垠。所有的生命都自由舒展,一派生机。我有幸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国家强盛,百姓富足,人民安康。公开选拔,机会均等,有志者皆可一展才华。2019,时代不曾负我,我必不负时代!‎ 不知不觉走出了世博园,回首望去,旭日初升,青春正好!‎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命题作文。导引材料部分解释了色彩的含义,指出不同的色彩被赋予不同的意义,然后提到了五四运动和共和国70华诞。提出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这就把“色彩”的写作范围定位到了与国家而不是仅仅与个人有关。“2019的色彩”引导考生在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下,将个人的成长置于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激发考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考生可思考色彩的具体含义,比如红色代表热情、奔放、红火等,绿色代表希望、生机、环保等,蓝色代表宁静、宽广、包容等。然后结合2019国家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找到想要表述的特征,再对应选择一种色彩来表述。当然,如果选择两种以上的色彩来写也是可以的,但切记不要写的太杂,要突出一种或两种特点。‎ 参考立意:‎ ‎1、2019的色彩是绿色,代表希望、生机,我们的祖国正在蒸蒸日上;‎ ‎2、2019的色彩是红色,代表红火、发展,脱贫致富让我们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 ‎3、2019的色彩是蓝色,代表包容,与美国的贸易摩擦,我们的克制隐忍有目击共睹;‎ ‎4、2019的色彩是黄色,代表丰收,经济、科技、军事各个领域我们都收获颇丰。‎ 构思示例:1、视角新颖,别具一格。作者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借助一名复习生的视角,从落榜到复习再战,特别是教师、学生和父母的谆谆诱导,五四精神的洗礼,让我精神振奋,东山再起。2、心理描写,形象生动。作者用特写的笔墨,将复习生的痛苦心理加以反复刻画,从而化痛苦为动力,为祖国高歌,为人生添彩。行文笔力婉转,九曲回肠,令人唏嘘不已。3、首尾呼应,结构圆融。文章在结尾,呼应开头的夏季和青春的色彩,让全文的结构显得紧凑、圆融。同时为祖国诞辰70周年献礼,升华了中心,突出了主旨。‎ 参考素材:‎ ‎1、2019的色彩 ‎2019,是色彩艳丽的一年。‎ ‎2019‎ ‎,首先是金黄的。前两天,家长还给孩子们以美好的祝福。起始段的“六月的田野,那一片麦浪,满眼金黄”,让我回味了许久许久。是啊,孩子们的语文学习经过了千日的蓄养,由最初的稚嫩嫩,到现今的笔下生花,何尝不是一次丰收?由佩戴着红领巾的儿童到摘掉红领巾后的少年,何尝不又是一次青春的洗礼?这一年,对57个孩子来讲,注定是金黄的收获年。‎ 这如沉甸甸的麦穗的金黄的一年,是我一个教学周期的终点。从教语文27年的岁月之河里,对语文越来越喜欢。不曾想,竟然会对冰冷冷的文字倾注了如此深厚的情感!到如今,对语文“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才牢固树立,并努力践行。在这个教学周期里,我近乎疯狂地爱上了写下水文,与自然对话,与生活对话,与自我对话,思考人生。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我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说不定,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当然,这闪亮的金黄,更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五四运动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喜迎世园会,“嫦娥五号”蓄势待发,‎5G商用呼之欲出等等,这满枝头的硕果,哪一个不是金灿灿的?‎ ‎2019年,还是五彩斑斓的。昨天的那抱鲜花,好像一座微型的玫瑰花园。红色的,让我体会到了家长的热情;嫩黄的,让我体会到了美好的祝福;淡绿的,让我有了一颗青春永驻的心。怒放的,半开的,含苞的,片片蝶衣,不就是57个孩子灿烂的笑靥吗?‎ 这一年,大自然的五彩花朵教会了我热爱生活。像我等凡夫习惯了黑白生活,一旦置身于这五颜六色之中,竟然高兴得咿咿呀呀叫个不停。从雪中的腊梅,到迎春的花儿,再到硕大的玉兰,到桃花、杏花、梨花,到数万的郁金花,到满园的牡丹,到荷花木兰、茉莉……应接不暇,眼花缭乱,一样接着一样,一样都不舍得错过。‎ ‎2019,我将穿行在金黄的麦浪里,沿途欣赏百花的争奇斗艳,为祖国盛世拍下一张又一张靓丽的照片,在“学习强国”下载每日一景,以更加火热的心情,继续前行,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金 旬月里来去,日子都是可以歌唱的旧事。可我只看见,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抓不住,停不下;我只听见清笛渐响渐远,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如果说这真的是一首歌,那也是谁为我留下的残谱,不能唱,不可说。‎ 我像一个执着的画家,想为自己的回忆作画,我在思考,这一年的时光我该用怎么样的笔触去描述,眼前浮现了很多东西:我是个失意的举子,曾经贴在誓愿上美好的期许,曾经疾书不停的笔,而今却成了对那时热血的祭奠;曾经发誓再不虚度一寸光阴,然而整夜亮着的灯、觥筹交错时的脆响、电影的一帧画面、小说的一章情节,整日惺忪的睡眼,让我再无力逞强,是白色、灰色还是黑色。画板上的纸被我撕了一张又一张,迟迟不落笔,在纠结,在挣扎,更在痛苦。好似一个绝望的人,宿醉的人,失心的人,即便我不想,可也只能是这样。‎ 恍然间,我发现,心底里一块从未曾触及的地方,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温暖的,在困境里,在泥沼中,我看到了很遥远却是能够触及到的明天,我不会再去自怜自艾,我的方向,我要变成更好的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心中渐渐有一分明白,如月光泻地。我拿起了金色,毫不犹豫。‎ ‎3、白 ‎2019是白色的。‎ 因为白色是光明和闪亮,也是无边无际黑色里的希望。中国曾经历过黑色的年代,五四运动就是黑暗年代里一道刺眼的白色撕口,一百年后,黑暗被一点点驱赶,它生长成这个年代的颜色,耀眼发光。‎ 白色也是有着无限可能的颜色,有无数的色彩可以往上涂抹,还有无数未来可以往上书写。2019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是一个关键的转折,一个走向新时代的拐角,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按照“三步走”战略安排,2020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小康,中国正在腾飞,我们完成的每一个成就也是我们继续往上冲的起点,我们可以绘出中国往后无限的蓝图。‎ 这个时代从不辜负人,它只是磨炼我们,磨炼每一个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凡人。100年前五四青年学子们手举白色标语,将不屈化作一片白色的汪洋大海,将抗争化作滔天海浪席卷中国,为自己、为中国荡涤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而一百年后的考生们仿佛承着先辈们的壮志豪情,拿着一根笔杆,对着一方白色的试卷,毅然踏入了没有硝烟的战场。‎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白色也如此波澜壮阔,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它是游行的如雷呐喊,是书写卷子的运笔如飞。而白色又是如此纯洁空白,激荡过后它又像等待青年人书写的未来,它被掌握在青年人手举的标语中,它被掌控在青年人手握的笔杆中。面对风云激荡,无声硝烟战场,有人会叹息青春散场,历史已经结束,也有人吟唱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白色汪洋之中,做尘埃一沫,点缀世界一角。‎ ‎【点睛】命题作文文章的立意和选材可围绕题目“大题小做”“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1)大题小做 所谓“大题”,是指题目限制大,要求宽,考生在选材上要注意选出自己最熟悉、最有感受、最有意义的一个“侧面”或某一点来写,从而显现出“大”的主题和精神境界来。如:“交往”在选材上就具有广阔的空间,写事也可以写自己与陌生人、老师、朋友、同学的交往,也可以写与交友相关的某些道理和准则等。在选材时要从中筛选出印象最深、最有趣、最想写也最有意义的内容,选取一个侧面进行立意,将“宽”的“交往”加以限制,使之“大题目小做”。如:“童年交友二三事”“交友法则”“交友的乐趣”“忘年交”。‎ ‎(2)“平中见奇”围绕题目选材,要注意选取一些富有特征的,平凡中寓含“不平凡”即“奇”的材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