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包铁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 语文试题 2017-01
第Ⅰ卷 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书指书体,即汉字。法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则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发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
②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而“韵”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③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暗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则的境界、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欣赏一种超然的清淡。“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交流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在瞬问的感悟中,让观者脱离现实的环境,沉浸在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这就是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的奥妙所在。古人在观赏作品时须净手、屏息,以让自己有如对至尊的敬畏感,让自己慢慢地进入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去体味、领悟和感受这种超越性的存在。“韵”虽然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人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达到顿悟,使审美的障碍得以消解,从而进入无碍的自由世界之中。
④“韵”作为文化心理情结,使中国的艺术更为注重精神体现,表现出一种逍遥于天地之间的快活情绪,因而,艺术也就成了躲避世俗风雨的避风港。艺术家很少去参政议政,他们只是在放浪形骸、游心于天地之间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这样,艺术也就很少具有批判性,因为它与俗世生活的发展并不同步,它有着自身发展的轨道。
1.下列对于“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书法艺术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
B.“韵”的意味从作品中显现出来,需要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境界在他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
C.“韵”是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使艺术家对它痴迷癫狂地追求,它赋予古代经典之作令人神往的气息。
D.“韵”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可是艺术家和欣赏者有共同的审美心理,可以感受到它和物质一样存在着。
2.下列对原文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①段阐释书法的意义,指出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离不开中国文化的特殊土壤。
B.第②段阐明书法艺术的核心——“韵”的内涵。韵不注重书写的技巧,更注重类似于诗的余味、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期望达到最终目的——脱俗。
C.第③段中指出书法家追求以无所为的方式达有所为的目的。用超绝的风度才情挥洒成的书法,才能体现高雅的韵味。
D.第④段指出中国艺术自身有发展的规律,更注重精神体现。艺术家们放浪形骸,于无碍的自由世界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学者型书法家着眼于获取书法本体之外的韵,工匠型书法家着眼于书法本体,所以前者比后者更为世人所推崇。
B.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可以让欣赏者在瞬间的感悟中超脱世俗,得到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
C.古人先净手、屏息再欣赏作品,这样就可以在欣赏时,产生如对至尊的敬畏感,尽快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D.艺术家只是关心人生在世的快慰和满足,并不怎么关心政治,这就造成了他们创造的艺术很少具有批判性的特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布鞋院士”李小文,一蓑烟雨任平生
因为一张光脚穿布鞋作报告的照片,著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北师大教授李小文被推到聚光灯下。“布鞋院士”、“扫地僧”的称呼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2015年1月10日下午,噩耗传来,这名莫测高深的“扫地僧”李小文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
貌不惊人,神功盖世。这是很多人认为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扫地僧的理由。
在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谢云看来,李小文是国内遥感界泰斗级的专家。
但第一次见面让谢云很意外。当时,为了让学院在遥感领域进一步发展,领导邀请了在中科院遥感所的李小文,“那时他才53岁,已经有那么多成果了,在我们眼里那就是偶像。”
一天,谢云下楼时,发现迎面上楼的男子穿着白衬衫黑裤子,手里拎着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脚上是一双布鞋,“特别土,我还想这人来我们这儿有什么事,别人告诉我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小文。”
偶像的这身装扮,让谢云很意外。他后来听同事讲,李小文第一次到学院报到,就因为这身装束,被门卫挡在了外面,以为他是来推销的农民。
李小文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做所长,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师大做课题。地遥学院晚上11点关门,李小文经常忙到很晚,每次回来都要叫值班室帮忙开门。李小文去找系主任,“咱不是要办成国际一流大学吗?你在美国时,看哪个国际一流大学晚上11点钟就把门锁了?”后来院里把钥匙分给了李小文一把,再也不影响他忙到半夜了。
李小文说:“我做课题的原则就是能够交差。”但身边师生都知道他对科研有多严谨审慎。学生胡容海说老师的“能交差”,指的可是把项目申请时下的承诺全部完成。他审阅学生的报告,勘误是逐字逐句的。学生的小组汇报做完,他说,“公式是不是再好好推一推”,抠出每一个符号的疏漏。李小文的研究论文被广泛引用,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Strahler教授曾评价,李小文是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
李小文的快乐来自学生。有人曾问李小文喜欢带什么样的学生,李小文的观点是“有教无类”,“只要愿意跟我念书的,我都愿意带。”
他经常用古诗词解释复杂的遥感理论。谈到遥感的优势,李小文引用苏东坡《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讲到自己的成名作“遥感几何光学模型”,他说其实就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草直生,远看绿色浓郁,但站到近处看,绿色就没有那么浓密了。
李小文喜欢和学生打赌,学生们也知道,老师和自己打赌另有用意。有一次,一名学生在实验观测中发现,太阳可以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李小文起初认为这有悖于人们的常识,为了给学生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他就和这个学生打睹。师生俩分头查阅资料,仔细论证。最终,学生赢了老师。他曾在博客里提到“老师合格的标准”:让学生做自己的“掘墓人”。
李小文在中国科学院做讲座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里,蓄着胡须的李小文穿着黑色外套,没穿袜子的脚上蹬着一双布鞋,不经意地跷着二郎腿,低头念着发言稿。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很多人惊叹,“一派仙风道骨,完全就是古龙笔下的侠士”。“李小文”作为关键词,迅速排在了搜索引擎的第一位;他在科学网开设的博客,点击量迅速超过了400万次。媒体蜂拥而至,有时,他会在电话里赔笑,“理解一下,理解一下”;有时,他会用商量的语气说:“再等等,等这波热点过去吧。”他希望赶紧出个新闻,为自己那张被热炒的照片降降温。
一名博友说,李小文有文人的风骨,而这种风骨,就是现在学术界缺少的真性情,是学者本分的回归和做学问应有的那种心态。(摘编自《新京报》2015年4月29日)
相关链接:①李小文(1947~2015),遥感、地理学家,1985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摘自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网)
②汶川地震后第二天,李小文在自己的博客上“道歉”,说大家都关注汶川的灾情,“但到现在我们还出不了一幅图”。看见时任总理温家宝去灾区,在飞机上工作的照片里看的还是地图,而不是遥感出的现势图,李小文说,“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算地震殉国算了。”(摘自杨三喜《微
观中国:再无“扫地僧”》)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用“扫地僧”来称呼李小文,兼有“貌不惊人”“神功盖世”两方面的考虑,文章围绕这个形象展开却又不止于此,还介绍了李小文身上的真性情。
B.
文章写的是李小文院士,却先写谢云教授的印象,目的是以谢云的意外反衬李小文的形象,使其更显与众不同,引起读者注意。
C.学生的小组汇报做完,李小文说“公式是不是再好好推一推”,是因为他发现公式还有较大问题,又不想直接说出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D.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李小文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原本不问世事的学者被广泛关注,连他自己也始料未及。
5作为老师,李小文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4分)
▲
6文中说“李小文有文人的风骨”这种风骨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材料就你印象最深的谈谈看法。(5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妈妈的银行存款(美)凯瑟琳·福伯斯
每个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照例坐在擦干净的饭桌前,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袋里的那点钱。钱分成好几摞。
“这是付给房东的。”妈妈嘴里念叨着,把大的银币摞成一堆。
“这是付给副食商店的。”又是一摞银币。
“凯瑞恩的鞋要打个掌子。”妈妈又取出一个小银币。
“老师说这星期我得买个本子。”我们孩子当中有人提出。
妈妈脸色严肃地又拿出一个5分的镍币或一角银币放在一边。
我们眼看着那钱堆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爸爸总是要说:“就这些了吧?”妈妈点点头,大家才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松口气。妈妈会抬起头笑一笑,轻轻地说:“好,这就用不着上银行取钱了。”
妈妈在银行里有存款,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我们都引以为荣。它给人一种暖乎乎的、安全的感觉。我们认识的人当中还没有一个在城里的银行有存款的。
我忘不了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的情景。我们看见几个不认识的大人把家具搬走了,可怜的简森太太眼泪汪汪的。当时我感到非常害怕。这一切会不会,可不可能也落到我们的头上?
这时戴格玛滚烫的小手伸过来抓住我的手,还轻轻地对我说:“我们银行里有存款。”
马上我觉得又能喘气了。
莱尔斯中学毕业后想上商学院。妈妈说:“好吧。”爸爸也点头表示同意。
大家又急切地拉过椅子聚到桌子面前。我把那只漆着鲜艳颜色的盒子拿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在妈妈面前。
这就是我们的“小银行”。它和城里的大银行不同之点在于有急需时就用这里面的钱。昆斯廷摔断胳膊请大夫时动用过。戴格玛得了重感冒,爸爸要买药的时候用过。
莱尔斯把上大学的各类花销——学费多少,书费多少,列了一张清单。妈妈对着那些写得清清楚楚的数字看了好大一会儿,然后把小银行里的钱数出来。可是不够。
妈妈闭紧了嘴唇,轻声说:“最好不要动用大银行里的钱。”
我们一致同意。
莱尔斯提出:“夏天我到德伦的副食商店去干活。”
妈妈对他赞赏地笑了一笑。她慢慢地写下了一个数字,加减了一番。爸爸很快地心算了一遍。“还不够,”他把烟斗从嘴里拿下来端详了好一会之后,说道,“我戒烟。”
妈妈从桌子这边伸出手,无言地抚摸着爸爸的袖子,又写下了一个数字。
我说:“我每星期五晚上到桑德曼家去看孩子。”
又一次避免了动用妈妈的银行存款,我们心里感到很踏实。
即使在罢工期间,妈妈也不多让我们操心。大家一起出力干活,使得去大银行取钱的事一再拖延。这简直像游戏一样有趣。
在那段时间,妈妈到克茹帕的面包房去帮忙。得到的报酬是一大袋发霉的面包和咖啡蛋糕。妈妈说,新鲜面包对人并不太好,咖啡蛋糕在烤箱里再烤一下吃起来和新出炉的差不多。
爸爸每天晚上到奶制品公司刷瓶子。老板给他3夸脱(1夸脱等于1.14公升)鲜牛奶,发酸的牛奶随便拿。妈妈把酸了的奶做成奶酪。
最后,罢工结束了,爸爸又去上工。那天妈妈的背似乎也比平时直了一点。
她自豪地环顾着我们大家,说:“太好了,怎么样?我们又顶住了,没上大银行取钱。”
后来,好像忽然之间孩子们都长大工作了。我们一个个结了婚,离开了家。爸爸好像变矮了,妈妈的黄头发里也闪烁着根根白发。
在那个时候,我们买下了那所小房子,爸爸开始领养老金。
也在那个时候,我的第一篇小说被一家杂志接受了。
收到支票的时候,我急忙跑到妈妈家里,把那张长长的绿色的纸条放在她的膝盖上。我对她说:“这是给你的,放在你的存折上。”
她把支票在手里捏了一会,说:“好。”眼睛里透着骄傲的神色。
我说:“明天,你一定得拿到银行里去。”
“你和我一起去好吗,凯瑟琳?”
“我用不着去,妈妈。你瞧,我已经签上字把它落到了你的户头上。只要交给银行营业员,他就存到你的账上了。”
妈妈抬头看着我的时候,嘴上挂着一丝微笑。
“哪里有什么存款,”她说,“我活了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进过银行的大门。”
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妈妈的银行存款”是这篇小说的线索。小说讲述了一个“善意的欺骗”的故事,“我”家生活拮据,妈妈却一直骗家人说家里在银行有存款。
B.小说中的妈妈在生活上的勤劳节俭、精打细算深深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莱尔斯中学毕业后就开始到副食店干活养家,爸爸也把烟戒了,我和其他姐妹到桑德曼家去看孩子。
C.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布局精巧,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妈妈的话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也让读者知道了真相。
D.“父亲”虽沉默寡言,却是家中的顶梁柱,他对每一个孩子都充满了关爱,辛劳一生,改变了全家人的生活状况。
E. 小说综合运用了语言、外貌、心理、细节等描写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妈妈”这一人物形象,彰显了“团结”“乐观”“奋斗”“拼搏”的主题。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妈妈”的人物形象。(4分)
▲
9小说中用“并不存在的‘银行存款’”一直“骗”着全家,有人认为文中的“妈妈”对孩子们“说谎”是不应该的,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很有道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看法。(5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①《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②。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③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⑤,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作《唐家千岁历》。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①论次:评定编次。②唐道名。以地区在剑阁之南得名。宋陆游曾留蜀约十年,喜蜀道风土,因题其生平所为诗曰《剑南诗稿》,后人因以“剑南”称之。③痵: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④泛然:漫不经心,随意。⑤更衣:如厕。
10.对下列 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指瑕》以擿其失 擿:揭发,挑出
B.勃戏为文檄英王鸡 檄: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声讨的文书
C.是且交构 交构:相互构陷
D.不易一字 易:改动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王勃才华的一组是( )
①作《指瑕》以擿其失 ②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
③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④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⑤公矍然曰:“天才也!” ⑥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年幼时就表现出才华,后来在麟德初年给到关内巡查的刘祥道献上文章表露才华,并在朝廷的策试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并被授予官职。
B.由于王勃倚仗才华常常让同僚难堪,所以在后来他窝藏、杀死官奴并被判处死刑后,同僚们都高兴不已。
C.王勃在滕王阁的聚会上依旧是恃才不羁,众位客人没有能为滕王阁聚会写出序言,他毫不推辞,他的才华初现便令已经起身去了厕所的都督闫公欣赏赞叹,也给宴会增加了又一乐事。
D.王勃既才华横溢,又喜欢著书立说,曾给祖父王通撰写的《尚 书》中的残缺内容补出二十五篇。后又写出《易发挥》、《唐家千岁历》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5分)
译文:
(2)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悔然尚闭关。
①胡居士:王堆朋友,家境清寒。②袁安:东汉人,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③翛(xiāo)然:指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14.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是写雪景的名句,历来评价很高,任选一联赏析其表达技巧。(4分)
▲
15.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短暂,羡慕长江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
, 。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中通过傍晚江面景致,渲染滕王阁景色壮丽的诗句是 , 。
(3)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 , 。
第II卷 表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他一直对自己在那段荒唐岁月里的行为 ,然而在最近出版的自传里,他终于站出来向被自己伤害过的人道歉,与挣扎的过去做了一个了结。
②在事故的调查过程中,调查组四处寻访证人,试图以此打开缺口,但是不少受访人 ,不肯配合,只是调查工作陷入困境。
③直到媒体报道,村里人才知道原来村子西头那间土房子里住着的老人是抗美援朝的英雄,老人一直对自己参加过志愿军并立下战功的事情 。
A.讳莫如深 三缄其口 守口如瓶 B.守口如瓶 讳莫如深 三缄其口
C.守口如瓶 三缄其口 讳莫如深 D.三缄其口 守口如瓶 讳莫如深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 )
A.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和在钓鱼岛问题上接连采取的错误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B.去年9月24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将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成功地送入火星轨道,成为亚洲第一个成功执行火星任务的国家。
C.近期,本地猪肉价格一路下滑,一跌再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供过于求。养殖户盲目大幅度增加养殖数量,最终导致市场上猪肉严重过剩。
D.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接连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社会的质疑。
19.下列各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②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
③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⑤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⑥又由于创造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变动发展的
A.⑤②①④⑥③ B.③④①⑤②⑥ C.③⑤①④②⑥ D.③⑤②①④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① ,营造浓厚阅读氛围,有利于推动“书香社会”建设。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知识的哺育;一个家庭的幸福, ② 。一个“书香家庭”,无不有追求,有道德,有品位。其实,一本真正有用的书的价值比一件名牌衣服的价值不知要大多少倍。一本好书,小则使人获得知识,懂得道理; ③ ,改变人的一生。“耕读传家”,让书籍“走入”每一个家庭,营造读书的环境,沁人心脾,其乐无穷。
▲
21.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并进行整合,为“微信”下定义,不超过50字。(5分)
①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应用软件。
②微信通过网络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
③微信能快速地为用户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
④微信界面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包括表情)和文字,并支持多人群聊和视频聊天。
▲
四、写作(60分)
22.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60分)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墙角的竹笋嘲笑他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他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他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墙顶。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深思……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