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5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林芝二高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
汉文班语文第二学段考试试卷
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出题人: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历史上的万里长城首先是一道军事防线,它的城墙、关隘、堡寨、敌台,见证了刀光剑影与炮火连天的岁月;同时,长城地处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带,因此又成为一条经济、民族、文化的分界线。
提起万里长城,人们往往最容易联想到秦长城,因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深入人心。然而,战国时期的燕国以及秦代的长城主要在今内蒙古与河北等地,格局并不大。隋文帝开皇初年,幽州总管周摇整修长城,保护边民免遭突厥侵犯。继隋而起的唐朝无需仰仗长城作为军事屏障,只有少量的建设或沿用。辽、金、元、清各朝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改权,长城以北本来就是他们的发祥之地和战略后方,其间只有明朝需要依赖长城防线。从明初到嘉靖年间,形成了号称“九边”或“九镇”的长城防御体系。北京地区在蓟州镇及宣府镇辖下,今天能够看到的长城,绝大多数是明代所筑。
居庸关、古北口等关隘在交通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它们成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时期的鲜卑,十六国前燕的慕容皝,金朝的完颜阿骨打,蒙古的札八儿,明末的李自成,都曾通过强攻或奇袭居庸关取得战争胜利。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在加强训练、严明军纪的同时,创建空心敌台、增立车营、改进战法,戍边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是长城军事文化创造者的杰出代表。
处于农牧交错带的长城,在和平时期成为南北各民族广泛交往、密切融合的纽带。西汉时期,“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昔日严密扼守的关口成为相互往还的通道,原本为戍守御敌修建的城堡要塞,后来有许多发辰为村镇城邑。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彼此融合。
“一统华夷”历来是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各族统治者共同追求的远大理想,燕山与长城在古代往往被视为北方“夷汉”或“华夷”
- 12 -
之间的民族区域分界线,但文化上的彼此认同比有形的疆界更重要。如契丹在古北口为北宋名将杨业修建杨无敌庙,体现了长城内外民族推崇忠勇之士的共同心理。
长城是我国古代农耕和游牧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见证,它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长城沿线发生的多次战争表明,长城是不能轻易逾越的屏障。随着清朝定都北京,广袤的蒙古高原、辽阔的东北平原与中原大地在政治上连成一体,长城的军事功能逐渐衰退、文化象征意义不断丰富。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与中华民族威武不屈、敢于抗击一切来犯之敌的精神高度契合,在抵御日本等外来侵略的近现代时期尤其如此。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城虽然在各个朝代的地理位置不同,但它在各个朝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B.长城以南是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带,以北则是游牧文化带,二者实在是难以融合。
C.长城关口无论在战时还是在和平时期都会严加看守,这阻碍了长城外各民族的交流。
D.长城所处地理位置首先决定了它在军事上的地位,而其文化意义是后来不断丰富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先指出中心论点,然后再从长城的军事功能与文化意义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证。
B.文章按照朝代的先后历史顺序来论证长城军事功能,脉络清晰,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C.鲜卑等通过夺取关隘来获得胜利的大量史实证明了关隘在交通和军事上有重要地位。
D.契丹在古北口为北宋杨业修建杨无敌庙宇,说明了其具有“一统华夷”的远大理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朝对长城的建设很重视,建立了长城防御体系,其成就可以说是超过了历朝历代。
- 12 -
B.戚继光创建了空心敌台,增立车营,改进了战法,在他任期内的数十年边疆都无战事。
C.燕山、长城在古代被视作夷汉民族区域分界线,但这没有阻碍夷汉拥有共同的文化认识。
D.长城所体现的威武不屈、敢于抗击来犯之敌的民族精神在中华近现代历史中尤为突出。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
守 望 (叶敬之)
泗阳人把用芦花编织、冬天穿了取暖的鞋子叫“毛窝子”,其他地方则称之为“芦花鞋”。毛窝子制作方式简单。用泪草编织鞋底,引出几根鞋茎,再以芦花编织鞋帮,最后拿鞋茎收口。穿的时候,用旧布缝鞋口,以防伤脚;鞋底垫上麦秸,以保暖和防水。
三十多年前,每到冬天,农民们几乎个个穿毛窝子。赶上逢集,半条街都是卖毛窝子的。农民们走来串去,一家家挑着、拣着,都想买一双既便宜,又结实、漂亮的毛窝子。
小时候,母亲也带着我买过毛窝子。记得有一年冬天,逢集,天很蓝,母亲来到李大爷那儿,拿起一双毛窝子,左看看,右看看,付了钱。李大爷红脸膛,尖下巴,眼睛下面各有两道深深的皱纹,像两道垄沟。他接钱、递毛窝子,脸都带笑,顺便夸我两句:“这是你家大少爷啊?一脸福相!”嗓音清亮。
现在想起来,李大爷的毛窝子质量的确属于上乘。鞋型漂亮,不歪不斜,还结实;芦花磨光了,鞋茎还在,依旧端端正正。
毛窝子,最适宜陪伴山芋稀饭和咸菜。当人们的碗里有了大米饭、猪肉的时候,毛窝子渐渐被棉鞋取代,消失了踪影。有一年寒假,我带着孩子到街上闲逛。少有的寒冷,风呼呼地吹着,无意中看见李大爷还在卖毛窝子,但人们匆匆从他面前走过,没有一个人停下来……
李大爷还是红脸膛,尖下巴,只是眼睛下面的皱纹变成三道,而且更深了。他坐在地上,眼睛眯缝着,像在打盹,又像在思考着什么。
我在他面前停了下来,问:“大爷,还有人买毛窝子吗?”
他睁了睁眼睛,动了动身子,咳嗽一声对我说:“还是有人买的……
- 12 -
我也放不下这门手艺。过去会打毛窝子的,一个个都走了;在的,也打不动了。唉,现在的小年轻,没有人愿意学这个手艺了。”
李大爷眼睛没有了早年的光亮,变得泛红和灰暗。
临走时,我买了一双毛窝子。路上,我告诉孩子:“这叫毛窝子。过去一到冬天,爸爸就穿着这个……”
“毛窝子……”儿子听了一阵大笑,“多难听。这也能穿吗?不扎脚啊?”
有一年暑假,我又上街闲逛,惊讶地发现,竟然有人在卖毛窝子!天啊,有夏天卖毛窝子的吗?很快,我认出了,卖主就是李大爷。不过,他的脸色已经变得黑紫,眼睛下面有四道皱纹了;整个脸盘好像被风干了一样,比过去缩小一半。眼睛半开半闭,眼睑有点溃烂泛红。
“夏天怎么卖起毛窝子啦?”我招呼道。李大爷没有反应。
边上一个卖猪肉的中年人朝我摇摇手。“这个,听不见了,”他指指耳朵。“这个,有毛病了,”他指指脑袋。
中年人说:“前几年,乡长带几个人逛街,说是省里的。其中一个像是当官的,指着毛窝子说:‘这个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大爷高兴了,从那以后就整天惦念这件事情。以前光是冬天出来卖,现在夏天也来卖。他说:‘要是人家省里的人来找我找不到呢?’几年过去了,也没见人来过。李大爷不甘心,一年四季,逢集就来。”
散集了。李大爷拎起毛窝子,要往肩上挂。胳膊抖抖的,挂不上去;中年人搭了把手才挂上,中年人又把拐杖递给他。李大爷拄着拐杖,佝偻着身体,左脚往前迈一步,停下;等右脚上前,跟左脚平齐,才把左脚再向前迈一步……
赶集的几乎走光了,只有李大爷的背影在街心摇晃。
望着李大爷的背影,我心里酸酸的。
暑假快结束了,我和孩子一起,骑着自行车上洪泽湖玩。走到东沙村,忽然看见不远处腾起一股浓烟。
“该不是失火了吧?”我们急忙赶往冒烟的地方。
只见一个空旷的场地,堆满了毛窝子——足有几百上千双毛窝子!正被人点着了火焚烧。
一个中年男人,还在不停地从一间屋里往外面扔毛窝子。
- 12 -
“你们烧这个干吗呀?”我马上想起了李大爷,他就是东沙村的。
边上一个看热闹的说:“李大爷活着的时候,谁都不许进他的屋子。前几天死了,儿子打开门一看,一屋毛窝子。没法处理,就烧了。”
我捡起一双毛窝子。鞋型漂亮,不歪不斜,结结实实,芦花还在散发着清香。摸在手里,毛茸茸的,柔软舒适。
我带走了那双毛窝子。
到了洪泽湖边,回望东沙村上空,烟雾已经散尽,斜晖脉脉,蓝天澄碧。(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第1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介绍了毛窝子的基本情况,用料普通、制作方式简单,但曾经很受欢迎,交代了故事背景,为下文内容做了铺垫。
B.三十多年前人们对毛窝子很热爱;现在人们对毛窝子没有情感、不珍惜,小说意在感慨时代变化,表达对传统技艺流失的遗憾。
C.小说善用细节和场景表现主题,“我”三次得到李大爷的毛窝子,前两次的原因分别是李大爷编的毛窝子质量上乘和“我”对毛窝子的怀念。
D.小说结尾富有意蕴,烟雾散尽、斜晖脉脉、蓝天澄碧的美好景象,表现了作者捡到漂亮、结实毛窝子的喜悦以及对质朴人情的赞美。
5.小说中多次写到李大爷的毛窝子质量很好,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原文综合分析。(4分)
6.“守望”作为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 12 -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拜:授与官职
B.吾羞,不忍为之下 羞:羞耻
C.蔺相如固止之曰 固:坚决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终于,最终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者
C.而君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9.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渑池之会”后,廉颇对于蔺相如在自己之上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相如,这表现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
B.蔺相如在知道廉颇要羞辱自己的时候,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隐车避匿,表现了明大义、识大体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
C.廉颇在听到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出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等性格上的优点。
- 12 -
D.选文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于改过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5分)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咏怀古迹(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朝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发端两句,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溢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王昭君。
B.诗人用三四句写尽了王昭君一生的悲剧:她离开紫台,进人北方的沙漠,最后葬在了塞外。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给人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C.“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说明由于画工的丑化,王昭君的美貌才不被汉元帝所知。在此,作者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颠倒是非、混淆圣听的奸佞小人,正是他们造成了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D.虽骨留青冢,但王昭君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一个“空”字,写出了王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和思乡而不得归的忧思。
12.请简析《咏怀古迹(其三)》诗中对偶句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 12 -
(1)李清照的《醉花阴》中以花喻人的千古名句是: , , 。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第Ⅱ卷 表达题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北京时间3月6日晚6点,2018赛季亚冠小组赛E组第三轮的一场比赛在韩国全州世界杯球场展开,首次参加亚冠联赛的天津权健队在客场与本组最强的全北现代队展开鏖战,最终权健队以3比6的大比分铩羽而归。
②我国西部地区如能善用政策,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大胆创新,那么迅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青出于蓝都是有可能的。
③房地产税是房地产调控手段,却不是唯一手段,这一点毋庸置疑。它是建立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推行房地产税,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就都能解决了”。
④一部展现新时代我们伟大国家新面貌的写实记录题材的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上映了,它以纪录片的形式,在电影银幕上活灵活现地再现了我国在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医疗保障、国家安全体制等各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
⑤“如果iPhone电池老化,苹果会故意限制手机的速度”,这件事引发苹果“降频门”,闹得沸反盈天,目前已有59起独立诉讼指向苹果。近日,这59起诉讼将会合并,变成一宗集体诉讼案。
⑥现如今的歌曲中不乏用古典诗词改编而成的作品,比如邓丽君《在水一方》、《问君能有几多愁》,王菲的《明月几时有》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虽源自古典诗词,却能够穿越千古,受到现代人的追捧,诗词的魅力可见一斑。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②⑤⑥
1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 12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16.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也有人说,人生的精彩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发现。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结合材料,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12 -
参考答案
1.答案:D
A项信息在第二段,对应原文分析会发现“但它在各个朝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分析错误,文中有“唐朝无需仰仗长城作为军事屏障,只有少量的建设或沿用”的信息,因此选项以偏概全。B项信息在第四段,“二者实在是难以融合”曲解文意,文中多处提到了民族之间的融合。C项信息在第四段,对应原文分析会发现“在和平时期都会严加看守”于文无据,文中有“昔日严密扼守的关口成为相互往还的通道”的信息,可见和平时期并没有严密看守。
2.答案:D D项内容在第四段,由段末句子可知“说明了其具有‘一统华夷’的远大理想”分析有误,举契丹在古北口为北宋杨业修建杨无敌庙宇的事例,主要是为了论证夷汉在文化上的彼此认同。
3.答案:B B项内容在第三段,犯了对象不当的错误。“在他任期内的数十年边疆都无战事”分析错误,根据“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的信息可以看出,并不是戚继光任期内的数十年边疆无战事,而是后继者踵其成法才出现这样的结果
4.D
- 12 -
5.塑造了一个对毛窝子感情深厚、毛窝子制作手艺精良、做事用心、一心要传承手艺的民间老艺人形象;(2分)运用对比的手法,(1分)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李大爷的毛窝子质量虽好,但没有人买甚至无人关注,李大爷的儿子还把毛窝子全部烧掉,表达了对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技艺无可挽回地流失的深深遗憾与慨叹。(2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6.①“守望”使故事更紧凑完整,串起了毛窝子的起源、发展、消亡到守望等情节。②“守望”展现了李大爷坚守毛窝子制作手艺的形象,体现了他对传统手艺的深情守望。③“守望”揭示了小说主旨,表现了作者在现代社会对传统手工技艺的留恋,以及对传统技艺无可挽回地流失的深深遗憾与慨叹。
7.B(羞:意动用法,“感到羞耻”的意思)
8.C
9.D(“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这一说法有误)
10.(1)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孰与1分)(2)只是我考虑这件事(认为),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念1分,徒1分,以1分)
11.答案:C. 由于汉元帝昏庸,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才造成了王昭君一生的悲剧。作者不仅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奸佞小人,也指向了昏庸的君主。
12.答案:(1)诗中的颔联、颈联是对偶句。结构相似、词性相对、意义相对或相关。(能找出对偶句没有解释也给1分)
(2)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反衬)。第二联是去与留的对比:王昭君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第三联是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帝王本可以识其貌却没能识,死后身体不能回归故土只有魂魄可以归来。(3分)
- 12 -
(3)通过这些对比,表现了王昭君命运的悲惨,并点出了造成昭君悲惨命运的根源在于皇帝无识人之能。作者对王昭君寄寓了深厚同情,同时也借王昭君的际遇,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惆怅。(2分)
13.答案:(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4.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①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符合语境。②青出于蓝是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不适合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关系。错误。③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使用正确。④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错。⑤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不合语境,此处应用沸沸扬扬。⑥比喻美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人赞美传诵。使用正确。
15、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16.略
- 12 -
相关文档
- 西藏林芝二高2019-2020学年高二下2021-06-0416页
- 西藏林芝二高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2021-06-038页
- 西藏林芝二高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6-039页
-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2021-06-017页
- 【物理】西藏林芝二高2019-2020学2021-06-0110页
-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2021-06-018页
- 【物理】西藏林芝二高2019-2020学2021-05-269页
- 【物理】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2021-05-2612页
- 【物理】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2021-05-2214页
- 2017-2018学年西藏林芝二高高二上2021-05-20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