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房山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或5G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这里所说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是指采用蜂窝无线组网方式,在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通过无线通道连接起来,进而实现用户在活动中相互通信的技术,其主要特征是终端的移动性,以及越区切换和跨本地网自动漫游功能。5G是继4G系统之后的延伸,其特征不仅是高速度,而且还包括泛在网、低耗能、低时延、万物互联和重构安全。时下,我们正在经历由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向智能互联网时代的第七次信息革命,5G是这次信息革命的基础。
5G移动网络与早期的1G、2G、3G及4G移动网络一样,都是数字蜂窝网络,在这种网络中,供应商覆盖的服务区域被划分为许多被称为蜂窝的小地理区域。表示声音和图像的模拟信号在手机中被数字化,由模数转换器转换并作为比特流传输。蜂窝中的所有5G无线设备通过无线电波与蜂窝中的本地天线阵和低功率自动收发器(发射机和接收机)进行通信。收发器从公共频率池分配频道,这些频道在地理上分离的蜂窝中可以重复使用。本地天线通过高带宽光纤或无线回程连接与电话网络和互联网相连接。与现有的手机一样,当用户从一个蜂窝穿越到另一个蜂窝时,他们的移动设备将自动“切换”到新蜂窝中的天线。
5G网络的主要优势在于,数据传输速率远远高于以前的蜂窝网络,最高可达10Gbit/s,比当前的有线互联网要快,比先前的4G蜂窝网络快100 倍。另一个优点是较低的网络延迟(更快的响应时间),5G网络延迟时间低于1毫秒,而4G为30--70毫秒。由于数据传输更快,5G网络将不仅仅为手机提供服务,而且还将成为一般性的家庭和办公网络提供商,与有线网络提供商竞争。以前的蜂窝网络提供了适用于手机的低数据率互联网接入,但是一个手机发射塔不能经济地提供足够的带宽作为家用计算机的一般互联网供应商。
智能家居、健康管理、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会给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比如,5G与智能交通结合,当智能驾驶系统发现公交车偏离了轨道时,就会自动刹车,公交车坠河的惨剧或许就不会发生。而随着5G网络的普及,安全体系也将重新构建。
(取材于百度百科、电源网、《华西都市报》,有改动)
材料二
在日前举行的2019世界5G
大会期间,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人工智能事业部总裁周伯文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的采访。谈到5G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关系时,周伯文表示:“5G具有大连接、低延迟和高带宽三个核心特点,这些特点可以从不同侧面进一步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落地,促进整个供应链的智能升级。”
周伯文负责带领京东人工智能团队进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和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进而将相关技术方案提供给包括京东在内的各个企业级用户。周伯文向《科技日报》记者透露,他正在带领团队进行一些有意思的研究。
“现在大家看体育比赛时,比如同一场足球比赛的直播,全国观众看到的基本是同样的视频内容。”周伯文说。
在有5G提供了新动能的人工智能背景下,观众在看体育比赛时,能否真正实现“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周伯文带领团队探索的方向。
他们尝试把赛事现场十几个机位拍摄的高清视频通过5G网络传到云端,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对赛事进行分析,识别和追踪开球、争夺、球员等各个要素。然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剪辑,呈现出不同比赛效果,最后通过5G网络呈现到不同观众面前。
“这就相当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专属的人工智能剪辑师,想看什么样的比赛,可以自己去定义。同一场比赛,不同人看到的精彩细节不同。”周伯文说,假设某观众是梅西的球迷,这位观众看到的视频将围绕梅西来呈现全场比赛。
人工智能在5G提供新动能的条件下,还能开发出很多新的功能,做很多事情。除了上述案例,周伯文还带领团队,探索如何帮助用户通过图片或短视频来搜索想要购买的东西。此外,他们还尝试在银行线下网点帮助客户使用语音交互、手势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办理业务,并帮助客户利用5G技术实时连接高端理财分析师。
(取材于人民网、《科技日报》,有改动)
材料三
5G技术,将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未来。
5G让万物互联时代真正来临,这将赋能相关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如: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传感器联网,将实现温度、湿度、肥力等信息的精确传递与实时监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消费者还可以对绿色无公害作物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信息进行回溯查询,吃得更放心。
万物互联的5G时代,还将催生新兴业态。专家认为,如果未来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并广泛应用,出租车行业就可能会重新洗牌,出现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的新型租车企业。
此外,5G时代到来,还将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如: 5G
时代将让自动驾驶的低成本普及成为可能。有分析称,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一方面将为汽车、出行行业带来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将在诸如减少交通事故、减缓交通拥堵、节省燃料成本中间接地为社会带来额外的效益。
5G所带来的技术革新,将促进诸多行业的巨变,而这不可能是一家企业能够独力完成的,也不是一个国家能够包揽的。所以,在5G技术的研究、使用和普及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我们可以看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积极参与到了5G技术的各项研究中,在中国,在5G技术研发阶段,诺基亚、爱立信、高通、英特尔等多家国外企业已深度参与,而华为、中国移动研究院等国内企业及研究机构也长期投入其中。可以说,5G技术是一项凝聚世界各国企业、研究机构、专家和技术人员智慧的成果。
未来需要5G,而5G网络则需要安全。在2019世界5G大会上,5G的网络安全成为了热词。
“没有安全就没有5G的可持续发展,多种接入方式、多种设备形态、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对5G网络和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5G网络建设要与网络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分级分类强化安全保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如果5G时代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到民航、高铁、电网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之中,网络对外部的攻击没有足够的防御能力的话,一旦出安全事故,代价将非常大。因此网络安全的投入与网络建设需要同步,解决安全问题需要技术与管理并重。
(取材于光明网、《新京报》、2019世界5G大会官网,有改动)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5G”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B. 5G网络设备具有移动性特征。
C. 5G是第七次信息革命的基础。
D. 5G的数据传输速率要远远高于4G。
2. 根据材料一,下列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实现5G通信,离不开蜂窝中的本地天线阵。
B. 4G的网络延迟时间是5G的几十倍之多。
C. 5G将能使一般性的家庭网络以无线方式接入。
D. 5G与智能交通结合,将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3. 下列为材料二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 5G技术无处不在 B. 人工智能推动5G技术的发展
C. 5G将为人工智能提供新动能 D. 人工智能威力无比
4. 根据材料二,下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落地等方面,5G均可为其加速。
B. 有5G提供新动能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拍摄出高清的足球比赛视频。
C. 5G技术可以根据不同观众的需求对体育比赛直播画面进行剪辑。
D. 只有在5G提供新动能的条件下,人工智能技术才能做很多事情。
5. 根据材料三,下列的理解与认识,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 农业生产在5G技术支持下,将通过大量传感器联网,生产出绿色无公害作物。
B. 5G时代,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将可以改变出租车行业,还将可以降低行车能耗。
C. 中国研发5G技术过程中,既有国内企业及机构的投入,也有国外企业的参与。
D. 5G网络安全的规划与实施、5G网络安全的投人,都要与5G网络建设同步。
6.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回答,5G时代将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在5G的研究与普及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答案】1. B 2. D 3. C 4. A 5. A
6. 带给我们的是:①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②提高人工智能的服务水平。③带动传统产业升级。④催生新兴业态。⑤降低社会运行成本。需要注意的是:①加强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②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确保5G网络安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材料一,下列对‘5G’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能力。
B项,“5G网络设备具有移动性特征”说法错误。由原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或5G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其主要特征是终端的移动性”可知,5G网络的主要特征是终端的移动性,不是网络设备的移动性。
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D项,“5G与智能交通结合,将不会发生交通事故”说法错误。结合原文“5G时代将让自动驾驶的低成本普及成为可能。有分析称,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一方面将为汽车、出行行业带来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将在诸如减少交通事故”可知,5G与智能交通结合,将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选项太绝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的能力。题干是“下列为材料二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结合“在日前举行的2019世界5G大会期间,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人工智能事业部总裁周伯文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的采访。谈到5G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关系时”可知,材料二主要涉及的问题是“5G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关系”,从总裁周伯文的回答“5G具有大连接、低延迟和高带宽三个核心特点,这些特点可以从不同侧面进一步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落地,促进整个供应链的智能升级”“人工智能在5G提供新动能的条件下,还能开发出很多新的功能,做很多事情”中,可知,“5G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关系”是“5G将为人工智能提供新动能”,排除ABD。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细阅读各个选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B项,“有5G提供新动能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拍摄出高清的足球比赛视频”说法错误。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这样的表述。
C项,“5G技术可以根据不同观众的需求对体育比赛直播画面进行剪辑” 说法错误。这只是一种设想。
D项,“只有在5G提供新动能的条件下,人工智能技术才能做很多事情” 说法错误。“只有”太绝对。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细阅读各个选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A项,“农业生产在5G技术支持下,将通过大量传感器联网,生产出绿色无公害作物”说法错误。结合原文“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传感器联网,将实现温度、湿度、肥力等信息的精确传递与实时监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知,5G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不能生产出绿色无公害作物。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题干“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回答,5G时代将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在5G的研究与普及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两问,第一问“5G时代将给我们带来些什么”,第二问“在5G的研究与普及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第一问:结合“智能家居、健康管理、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会给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可知,5G时代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结合“人工智能在5G提供新动能的条件下,还能开发出很多新的功能,做很多事情。除了上述案例,周伯文还带领团队,探索如何帮助用户通过图片或短视频来搜索想要购买的东西。此外,他们还尝试在银行线下网点帮助客户使用语音交互、手势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办理业务,并帮助客户利用5G技术实时连接高端理财分析师。”可知,5G时代提高人工智能的服务水平;结合“5G让万物互联时代真正来临,这将赋能相关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可知,5G时代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结合“万物互联的5G时代,还将催生新兴业态”可知,5G时代催生新兴业态;结合“此外,5G时代到来,还将降低社会运行成本” 可知,5G时代降低社会运行成本。第二问,结合“5G所带来的技术革新,将促进诸多行业的巨变,而这不可能是一家企业能够独力完成的,也不是一个国家能够包揽的。所以,在5G技术的研究、使用和普及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知,要加强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结合“在2019世界5G大会上,5G的网络安全成为了热词”“因此网络安全的投入与网络建设需要同步,解决安全问题需要技术与管理并重”可知,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确保5G网络安全。
【点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谏逐客书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注释:①纤离:骏马名。②鼍,亦称扬子鳄,爬行动物。皮可以蒙鼓。③駃騠:骏马名。
7.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过:错误
②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 举:攻占
③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侵占、侵吞
④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服:服饰,饰品
⑤而陛下说之,何也 说:说到,提及
⑥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让:拒绝
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赍:给予,送给
⑧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宝:珍视
A. ①⑧ B. ②⑦ C. ③⑥ D. ④⑤
8.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B. 孝公用商鞅之法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
C.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今逐客以资敌国
D. 江南金锡不为用 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9.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
废黜穰侯,追赶华阳君,加强王室的权力,杜绝了以公肥私现象
B.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从这些情形去看,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
C. 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无非是为了取乐于当前,满足观赏的需要罢了
D.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现在就是放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
10.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证明来自他国的客卿曾对秦国的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不能驱逐客卿。
B. 作者极力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表面是赞美秦国富足,实则是在批评秦王声色误国。
C. 作者将秦王取物与取人的态度做了对比,指出秦王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认为这样不能使秦国强大。
D. 作者认为秦王辞退客卿,使得天下士子不敢向西人秦、与诸侯结怨的做法会使秦国处于危难之中。
11.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②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12. 秦王看了李斯这篇《谏逐客书》后,“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请从所持立场、文章内容、语言运用、论证方法等角度各选一点分条简述李斯这篇文章能够令秦王接受的原因。
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答案】7. D 8. B 9. A 10. B
11. ①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面朝西方来侍奉秦国,功业一直延续到 今天。②这不是能用来驾驭海内、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12. ①李斯的这篇文章是从秦国的立场出发,为秦国能“跨海内、制诸侯”着想而发的言论,使秦王乐于接受。②文中列举了秦国发展史上四位君王通过任用客卿而取得成功的历史事实,说服力强,令秦 王信服。③在语言运用上,李斯能够注意到秦王的感受,文章开头不说秦王逐客,而说“吏议”,使秦王易于接受。④在论证上,使用对比论证法,使秦王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用客之利与逐客之弊,令秦王折服。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④“服”名词用作动词,佩戴;
⑤“说”同“悦”,高兴。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第一个“而”,表转折,但是;第二个“而”,表并列;
B项,两个“之”,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助词,的;
C项,第一个“以”,介词,凭借;第二个“以”,连词,表目的,来;
D项,第一个“为”,介词,给;第二个“为”,表被动;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A项,“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翻译错误,应译为: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项,“实则是在批评秦王声色误国”说法错误。目的是同秦王对待客卿的态度进行比较,指出秦王用物跟用人态度的矛盾。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遂”,于是;“西”,名词用作状语,向西;“事”,侍奉;
第二句得分点:“跨”,驾驭;“制”,制服;“术”,方法。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请从所持立场、文章内容、语言运用、论证方法等角度各选一点分条简述李斯这篇文章能够令秦王接受的原因”,然后回到文章中去,带着问题通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圈定答题区间,注意首位段落,往往是重点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总结,注意分条作答。首先,从立场上看,李斯从秦王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重用客卿,秦国才能“跨海内、制诸侯”;从内容上看,李斯列举秦国发展史上四位君王通过任用客卿而取得成功的历史事实,“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说明先祖就是重用客卿,才换来了秦国的强大,说服力强;从语言的运用上看,李斯李斯能够注意到秦王的感受,文章开头不说秦王逐客,而说“吏议”,使秦王易于接受;从论证上看,使用对比论证法,首先由回顾历史入题从秦始皇十九代祖的穆公到五代祖以下的孝公、惠文君、昭襄王举出四个秦国的先君重用客卿而致富变强的事例说明重用客卿对秦国有利,又讲当初如果四个君主拒绝客卿而不忙乱纳他们疏远有才之士而不用这就不可能使秦国民富国强。这是从反面假设和推论。在列举史实层层渲染的基础上又反复论证就把客卿对秦国的重要作用阐述得极为透彻。在第二段里设下了许多比喻用来说明秦王对不是秦国产的物品的喜爱对人却持另一种态度是不对的,这里以成就统一大业作为出发点,说明重物轻人驱逐外来人才是错误的。第三段论述驱逐客卿有利敌国而不利于秦国。先从正面说理,指出土地广大粮食就丰富,国家辽阔人口就众多,兵力强盛军人就勇敢,比喻强调只有胸襟博大开阔才能仓举贤士广罗人才,深一层阐明此意:地不分东南西北人才不论来自哪一个诸候国,这就是五帝三皇所以能够无敌于天下的原因。此处以古证今强调应该不分地域广揽人才。这里不但运用古今对比还有敌我对比,提出两种作法两种后果。以此说明逐客对敌人有利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不利论证鞭辟入理雄辩有力。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现在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现在却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13.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樊迟)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日:“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
注释:①皋陶:舜时的贤臣,以正直闻名天下。②伊尹:商汤时的贤能辅相,为商朝的建立和富强做出了伟大贡献。
(1)请结合第一则语段相关内容分析“举直”的含义(请简要写出分析过程)。
(2)请根据上述两则语段的内容指出,“举直错诸枉”有哪些意义?
【答案】①从子夏回答樊迟之问时谈到的舜举正直的皋陶、汤举贤能的伊尹来推断,“举直”应是“选拔、任用正直、贤能之人”的意思。②可以使邪枉之人受正直之人的影响与感化而变为正直之人[或:可以使“不仁者”远离(消失)]。可以使百姓信服君主。
【解析】
【详解】
①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能力。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题干要求“请结合第一则语段相关内容分析‘举直’的含义(请简要写出分析过程)”,“举”推荐,举荐;“直”,正直的人,“举直”就是要任用正直的人。樊迟问子夏“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回答“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从子夏的回答中舜、皋陶、汤都是贤能的人,据此可以推断,“举直”的意思是选拔、任用正直、贤能之人。
②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弄懂文章的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归纳概括,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可知,“举直错诸枉”,可以使邪枉之人受正直之人的影响与感化而变为正直之人;由“举直错诸枉,则民服”可知,“举直错诸枉” 可以使百姓信服君主。
【点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请根据上述两则语段的内容指出,“举直错诸枉”有哪些意义?然后回到文章中去,带着问题通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圈定答题区间,然后用自己的话总结,注意分条作答。
译文:
樊迟见到子夏,说:“刚才我去见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上面’,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道:“这是涵义多么丰富的话呀!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把皋陶提拔了起来,不仁的人就远远地离开了。汤得了天下,也从众人中选拔人才,把伊尹提拔起来,那些不仁的人就远远离开了。”
鲁哀公问道:“我怎么做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答道:“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位居不正直的人之上,则百姓就服从了;如果把不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位居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会不服从。”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释:①吹帽:语出“孟嘉落帽”,王隐《晋书》:“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②倩:请。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年事已高的诗人面对悲凉的秋色,借与友人游乐而力图宽慰自己。
B. 颔联写诗人惭愧自己头发稀落,担心帽子被风吹走,笑请旁人把帽子扶正。
C. 颈联写水流远远地从千条溪涧中奔泻,玉山高耸冷峻,两峰并峙气势宏大。
D. 尾联写明年再相聚时,不知谁还健在,不如细细看看茱萸与友人一醉方休。
15. 下列诗句与本诗“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B.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C.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D.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6. 古时重阳节有登高佩带茱萸的习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写到了“茱萸”。请结合诗句,比较两首诗抒发情感的异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答案】14. D 15. C
16. 相同点:两诗均表达了诗人借茱萸而心念团圆、团聚之情。不同点:杜诗表现了期望明年大家都健在,而与友人再团聚之念,同时,诗人还流露出了一种伤感、悲凉与无奈的情绪和强颜欢笑、自我宽慰的情感。王诗则表 现了客居异乡的孤独之感及想要与家人团圆的意愿,抒发了游子思亲、思乡的情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不如细细看看茱萸与友人一醉方休”说法错误。是醉眼蒙眬,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过万语千言。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诗句与本诗‘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然后回顾诗词的描写手法,一般有: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等。题干中“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一句,用“孟嘉落帽”的典故。王隐《晋书》:“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
A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南朝宋时宗悫的典故。
B项,“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两句分别引用了西晋张华编撰的《博物志》和唐代文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志》。
C项,“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没有运用手法。
D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用典,乌衣巷:对朱雀桥,晋王导、谢安居处;王谢:具体指东晋时王导和谢安,左右朝廷的两姓豪门望族。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相同点:两诗均表达了诗人借茱萸而心念团圆、团聚之情。不同点:杜诗“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意思是茱萸呀茱萸,明年此际,还有几人健在,佩带着你再来聚会呢?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王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诗人想到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表现了客居异乡的孤独之感及想要与家人团圆的意愿,抒发了游子思亲、思乡的情感。
【点睛】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17.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屈原在《国殇》中用“______,______” 热烈礼赞阵亡将士,说他们英灵不泯,即使死了也是鬼中豪杰。
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两句,表现出了诗人由梦境转人现实后的失落之感。
③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来警示唐朝统治者,要从秦的灭亡中汲取教训,不要让后世像秦之后人哀叹秦的灭亡那样因唐的灭亡而哀叹。
④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而其“有远略”的表现是:“____,_____”。
【答案】 (1). 身既死兮神以灵 (2). 魂魄毅兮为鬼雄 (3). 惟觉时之枕席 (4). 失向来烟霞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之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 能守其土 (8). 义不赂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魂,魄,枕,鉴,赂。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又见敦煌
①又见敦煌,一眼千年。
②你已矗立一千年,在岁月的长河里,在千年的风沙里。岁月侵蚀了你的容颜,风沙磨砺了你的风骨。你巍然屹立,千年不倒。为了见你,我穿越了千年风尘和漫漫黄沙,我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从21世纪的现代文明世界,从水草丰沛的长江之滨,来到你身边。我终于见到你,如你的名字,你盛大辉煌,我热泪盈眶。虽然你并不认识我。
③第一次见你,是在儿时的课本里。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像一串有魔力的符号,又犹如神奇的密码一样,镌刻在我的心上,我想要破解密码里到底藏着些什么。我想,见到你,一切会豁然开朗,我会见到你吗?
④你远在千里之遥, 在戈壁沙漠与漫天黄沙之间。你远在千年之外,在颠沛流离的时代。
⑤我想要抵达你身边。你还在吗?
⑥一带一路的兴起,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座边陲小城,人们纷至沓来,只为一睹你的风采,哪怕只是远远地望着,哪怕只看一眼。
⑦一千年后,我终于来了,我在你的脚下,虔诚地望着你。拨开千年的风沙,撩起神秘的面纱,我见到了你。漫天黄沙散去,大西北的天空辽阔而晶莹,蓝莹莹的天空下,你静静地矗立着,面对千年后的文明时代和自诩文明时代的人们。而你的文明,比我们早了一千多年,你却静默不语。
⑧我轻轻地走近你,怕我的脚步惊忧到你;我尽量控制住呼吸,怕来自现代社会的混浊气息侵扰了你。游客中有人不知觉地伸出手去,触摸到的是冷冰冰的玻璃,讪讪地缩回了手。我不禁冒出一身冷汗。一百年前那个寒冷的沙漠之夜,这里发生了一场浩劫,九千多个经卷、五百多幅绘画,装了二十九个大箱子,五辆大车,每辆都要三四匹马来拉。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灾难接连而至,每一次,都是一次流血的记忆。那是一个国家的伤口,那是一个民族的伤痕,伤口早已风干,伤痕仍在,那是不能忘却的记忆。所幸,我还是来了,趁你还在。
⑨隔着千年时光,隔着似有若无的玻璃,我终于见到你,我静静地凝望你。你离我很近,却又很远。目光企及,却难以抵达。
(10)我轻轻地走近你,那穿越千年而来的壁画,有的依然鲜艳夺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的因遭受人为破坏,已经开始剥落,容颜不再光鲜,有的已残缺不全,流落异国他.乡……
(11)幸运的是,我还是见到了你,见到了真实的你。走进那幽深昏暗的石窟,满眼都是精美的壁画。其画工之精致、色彩之丰富、图案之繁复、构图之精妙、人物勾勒之精致,令人叹为观止。我难以想象,在那遥远的年代,没有高超的科技手段,工匠们是如何实现这样恢弘的工程的?尤其是那满墙的小佛像,如同三D打印出来的,无数个图案一模一样,几乎无一偏差,甚是壮观。
(12)慢行慢看,行走在昏暗的洞窟里,我的眼前总会倏忽一亮。那是什么?有人轻声道。我抬眼望去,洞窟的顶上,有很多年轻的女子飞了起来,衣袂飘飘,神情明媚,细腻丰富的面部表情,层次分明的色彩,飞舞的衣袖和裙袂。是飞天!我不禁惊呼起来。以前只在文字描述和图片中见到的飞天,今天第一次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飞天,是敦煌的标志,临空飞舞、彩带飞扬、反弹琵琶、奏乐散花,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那神奇的图腾,是远古的岁月里,一种神秘的力量,让人安详。
(13)我继续行走着,在昏暗的洞窟中。我听到一百年前,一群人在黑夜中搬运的窸窸窣窣声,虽然声音极其微弱,行动极其隐蔽,但我还是听到了。我听到王道士与斯坦因的对话,我听到远古的叹息声。一千年的伤痕犹在,岁月抹不去记忆。
(14)敦煌,曾经多么盛大辉煌,又曾经多么落魄颓败。遗憾的是,我没有亲眼见到你的盛大辉煌时期;幸运的是,在千年以后,我能够安详地走进你,安静地面对你。
(15)曾经,敦煌是国际性枢纽大都市,集中了全球百分之六十的丝绸、玉石、僧侣和职业妇女。大约,就像现在的.上海一样吧。
(16)敦煌,就这样存在了一千多年,有过落魄,但从未被遗忘。在来敦煌的第一天,敦煌画院里那位美丽优雅的李艺老师十分自豪地说,她生于斯长于斯,她热爱敦煌,敦煌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来到敦煌、研究敦煌、守护敦煌,才有了举世闻名的敦煌。我们很幸运,能够这样靠近敦煌。
(10)走出神秘的洞窟,傍晚六七点钟的太阳,依然很热烈。大西北辽阔的天空,蓝得没有一丝杂质。一排排土黄色的石窟,沿着山体延展开去,蔚为壮观。九层楼的建筑依然在,依山而建、高耸飞檐、朱漆栏杆,映衬着大西北湛蓝的晴天,雄伟壮观。这座初唐时建的木结构九层楼即莫高窟第96窟,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
(18)我流连于此,时间太短太短,千年的文化,用多长时间来观瞻都不为过。一眼千年,得有多深的缘分,才能穿越时空,彼此相见。由于岁月的侵蚀,很多壁画正在毁坏,可供参观的洞窟越来越少。尽管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但自然的力量,是人力所不能阻挡的,只能尽量慢一些,再慢一些。若干年后,不知道后来的人们能不能如我一样有幸看到。
(19)余秋雨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20)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在莫高窟里辛勤劳作,这些艺术的壮举汇聚起来,是何等壮阔的生命!人类不能阻挡时间的步伐,不能阻止大自然之手,但艺术的生命永恒。再过一千年,或许敦煌已幻化成一个符号,但那曾经的盛大辉煌,定会永恒。
(21)一眼千年,必将永恒。
(取材于余慧的同名散文,有改动)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风沙磨砺了你的风骨 磨砺:摩擦使锐利,比喻磨炼。
B. 我想,见到你,一切会豁然开朗 豁然开朗:比喻顿时明白或领悟过来。
C. 令人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D. 临空飞舞、彩带飞扬、反弹琵琶、奏乐散花 反弹琵琶: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回忆第一次见敦煌是在儿时的课本里,并把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比作一串有魔力的符号、神奇的密码,可见对敦煌向往已久。
B. 作者在昏暗的洞窟中,确实听到了一百年前一群人在黑夜中搬运敦煌文物的窸窸窣窣声、王道士与斯坦因的对话声、远古的叹息声。
C. 文中提到李艺老师,是为了说明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敦煌虽有过落魄但从未被遗忘,今天有无数人来到敦煌,并研究敦煌,守护敦煌。
D. 作者多次使用第二人称“你”, 是为了与敦煌建立一种直接对话关系,便于抒发渴望见到、虔诚膜拜、小心走近、静静凝望敦煌等独特感受。
20. 文章第⑦段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站在敦煌脚下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21. 文章第(19)段写道,余秋雨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2. 对敦煌所遭的劫掠和曾经的灾难,作者指出那是“不能忘却的记忆”,是的,我们真的应铭记历史,不能忘却。请结合原文,并联系阅读体验谈谈你对“不能忘却的记忆”的认识与思考。要求:不要透露你所在学校的信息。
【答案】18. D 19. B
20. ①对偶。“拨开千年的风沙,撩起神 秘的面纱”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 强,强化了作者虔诚地渴望见到敦煌的心理感受。②拟人。“你却静默不语”,运用拟人手法,为敦煌赋予人的神情与表现,写出了敦煌静默、深沉、内敛、谦逊等特点。
21. ①敦煌莫高窟虽经受磨砺与磨难,但仍巍然 屹立,有着千年不倒的生命。②敦煌莫高窟所负载着的那千年的文明、文化有着穿越时空的生命力量。③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那栩栩如生的图腾,蕴含着无比神秘的生命力量。④敦煌莫高窟的文物记录着曾经的盛大与辉煌,有着千年辉煌记忆的 生命。⑤一代又一代工匠在莫高窟里辛勤劳作的艺术壮举是无比壮阔的生命。⑥艺术的生命是永恒的,再过一千年,敦煌那曾经的盛大辉煌,也一定会永恒。
22. 对于敦煌所遭的劫掠和曾经的灾难我们不能忘却,因为那不仅是敦煌的劫难,更是国家的劫难;那不仅是敦煌的耻辱,更是国家的耻辱。一个世纪前,王道士与斯坦因偷偷摸摸的进行着肮脏的交易,一夕之间,数万文卷被盗一空,敦煌被践踏得满目疮痍,烙上一个又一个耻辱的印记。这段历史,是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不应该轻易淡忘和抹杀的,因为敦煌的悲壮而真实不虚的辛酸记忆,能够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的灵魂,对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挑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D项,“反弹琵琶: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说法错误。反弹琵琶是指从反面看问题,和常规事物对着干或突破常规的思维或行为。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B项,“作者在昏暗的洞窟中,确实听到了一百年前一群人在黑夜中搬运敦煌文物的窸窸窣窣声、王道士与斯坦因的对话声、远古的叹息声”说法错误。这是作者的想象,并不是真实的情况。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文学作品中表现手法以及品味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来分析。本题画线句子写作者站在敦煌脚下的感受,“拨开千年的风沙,撩起神秘的面纱”两句,句式整齐,内容相对,构成对偶,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强化了作者虔诚地渴望见到敦煌的心理感受;“静静地矗立着,面对千年后的文明时代和自诩文明时代的人们”“你却静默不语”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敦煌以人的情感,表达了敦煌静默、深沉、内敛、谦逊的特点。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学作品中句子的能力。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意,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本题题干“文章第19段写道,余秋雨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首先要明确句子的表层含义。“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这是一个表示选择关系的句子,“不是……而是”,句意重点落在“而是”后面,所以本题考查的重心落在“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的理解上。结合“你已矗立一千年,在岁月的长河里,在千年的风沙里。岁月侵蚀了你的容颜,风沙磨砺了你的风骨。你巍然屹立,千年不倒”分析,敦煌莫高窟虽经受磨砺与磨难,但仍巍然屹立,有着千年不倒的生命;结合“千年的文化,用多长时间来观瞻都不为过。一眼千年,得有多深的缘分,才能穿越时空,彼此相见”可知,敦煌莫高窟所负载着的那千年的文明、文化有着穿越时空的生命力量;结合“飞天,是敦煌的标志,临空飞舞、彩带飞扬、反弹琵琶、奏乐散花,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那神奇的图腾,是远古的岁月里,一种神秘的力量,让人安详”可知,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那栩栩如生的图腾,蕴含着无比神秘的生命力量。结合“敦煌,曾经多么盛大辉煌,又曾经多么落魄颓败。遗憾的是,我没有亲眼见到你的盛大辉煌时期;幸运的是,在千年以后,我能够安详地走进你,安静地面对你”可知,敦煌莫高窟的文物记录着曾经的盛大与辉煌,有着千年辉煌记忆的生命。结合“我难以想象,在那遥远的年代,没有高超的科技手段,工匠们是如何实现这样恢弘的工程的?尤其是那满墙的小佛像,如同三D打印出来的,无数个图案一模一样,几乎无一偏差,甚是壮观”“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在莫高窟里辛勤劳作,这些艺术的壮举汇聚起来,是何等壮阔的生命”可知,一代又一代工匠在莫高窟里辛勤劳作的艺术壮举是无比壮阔的生命。结合“人类不能阻挡时间的步伐,不能阻止大自然之手,但艺术的生命永恒。再过一千年,或许敦煌已幻化成一个符号,但那曾经的盛大辉煌,定会永恒”“一眼千年,必将永恒”可知,艺术的生命是永恒的,再过一千年,敦煌那曾经的盛大辉煌,也一定会永恒。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概括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概括作品内容的题目需要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应答题区间,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出相应内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类题目首先要对作品的人物、主旨等有充分的认识;其次注意答题原则,文本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所以需要尊重文本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特别是材料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本题题干是“对敦煌所遭的劫掠和曾经的灾难,作者指出那是‘不能忘却的记忆’,是的,我们真的应铭记历史,不能忘却。请结合原文,并联系阅读体验谈谈你对‘不能忘却的记忆’的认识与思考。要求:不要透露你所在学校的信息”,考生要结合“不能忘却的记忆”的认识与思考,联系原文而谈,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深入话题。
【点睛】
散文中分析句子含意题的解题思路: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3、理解文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的关系:词语是基础,句子是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离不开信息的筛选,所以,有时考查会把三者结合起来。方法指津:1、分析句子的切入点:①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②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③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④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微写作
23.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①著名作家王蒙说: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灵的共振。可以说,《红楼梦》能够帮助你体验人生,请写出你从《红楼梦》中获得的人生体验。要求:观点鲜明,有原著内容、情节的依托,150字左右。
②为纪念巴金诞辰115 周年,巴金故居、中国现代文学馆等联合举办了“温暖的友情一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即亲笔信)展”,展出巴金与鲁迅、叶圣陶、茅盾、冰心、沈从文、赵树理等老友的往来手札。你认为手札与友情的关系是什么?要求:观点鲜明,有层次,150字左右。
③北京冬奥组委推出主题为“鼓舞冬奥,龙腾神州”的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鸿运金鼓”系列新品。请以“鸿运金鼓”为对象,写一段为冬奥健儿擂鼓助威为主题的宣传文字。要求:有真挚的情感,有鼓舞力与感染力,150字左右。
说明:“鸿运金鼓”鼓身正面呈现着北京2022 年冬奥会会徽,背面则以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场馆鸟巢、竞赛场馆冰立方、天坛、延庆的海陀山以及长城四大关口之一张家口的大境门]作为创意元素设计,画面下方铭刻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印鉴。
【答案】①见贤思齐。《红楼梦》
中香菱喜欢作诗,在她得知林黛玉作诗作得好之后,便把其当作自身榜样并主动拜师学诗,虽然香菱诗词基础差,但面对才华和诗词能力高于自己的林黛玉,她想的是如何能像她一样好。经过长期学习和训练,香菱的诗终于有起色了。见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要想办法追赶上他们,这样才会有更好的自己,所有人都见贤思齐时,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将洋溢进步的力量。②见字如面,书信是友情最好的纽带。文人之间的交往与互相影响是中国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书信往来记录着记忆与诗意,这些手札,我们可以从中领会那一代人的风骨与精神,更是从中感受到他们之间脉脉流动的情谊。纸短情长,这些珍贵的书信,让人感动至深。岁月流逝,它们是历史的记录,珍贵的文献,让我们窥见历史的背影。③鸿运金鼓,敲出铿锵的音符,燃烧激情冰雪,驰骋成功的雪道;看体育健儿雪上英姿,瞧各国英豪潇洒瞬间;鸿运金鼓,敲出强劲的旋律,灿烂纯洁的冰雪,舞动激情的约会;用炽热的心,融化坚实的冰;鸿运金鼓,敲出我们的热情,让骏马奔腾,让蛟龙腾空,让猛虎出洞,让北京的这个冬天不再冷!鸿运金鼓,鼓舞冬奥,龙腾神州!
【解析】
【详解】①选做一: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本题是一篇微写作,题干给出的写作方向,考生要紧紧围绕要求写作,本题的写作角度是在规定的名著《红楼梦》里,选择和你产生情感共鸣,能够给你“人生体验”的内容,要求结合具体的情节写出你的人生感悟。这就要求学生要对名著情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要求语言的表达要简练通顺。
②选做二: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本题是议论式微写作。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基本意图,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手札”与“友情”的关系是什么?要求学生辩证的分析之一问题,观点鲜明,有层次。
③选做三: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弄清题干要求,明白写作方向,做到重点突出,语言简洁,符合字数要求。分析题目“请以‘鸿运金鼓’为对象,写一段为冬奥健儿擂鼓助威为主题的宣传文字”,“冬奥健儿擂鼓助威为主题的宣传文字”是写作内容,会用到平时的阅历和积累;“有真挚的情感,有鼓舞力与感染力”是写作要达到的效果。
【点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作文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①子日:“君子不器”。对这句话,杨伯峻和钱穆解释为: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种特定的用途;李泽厚解释为:人不要使自己成为某种特定的工具和机械;安德列·莱维解释为:君子不把任何人当器具对待。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以上两段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体验和感悟?请自选一个角度,以“君子与器”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有的性格与气质。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一北京,有人说它雅致,有人说它厚重,也有人说它包容……
在你眼中,我们的北京有着怎样的性格与气质呢?请将你的感受或认识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填写在“北京的 ”中的横线上,并以之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答案】例文①:
君子与器
器者,容器也。子曰:“君子不器。”在至圣心中,真正强者、智者、贤者不应该作为一个容器,默默去盛装生活的幸福或愁苦。真正的君子,源自灵魂的强大,源自心灵的恬淡与安和。
子曰:“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当仁、智、勇化作天地间的浩然之气充盈在一个人的灵魂之中时,他的生命便也蜕掉了外在的羁绊,淡褪了世俗的愁苦,于落崖惊风间收获了一份生命的坚强与疏朗。
所谓仁者不忧,指灵魂里流淌着善意,搏动着宽容之人,不会为琐碎所累,不会为悲愁所困。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他“何为仁”,子曰:“爱人。关爱别人,就是仁。”在圣贤的思想里,仁的本质就是这么简单却又深刻。又有子路问曰:“有一言而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与恕,就是仁的真谛与根蒂。当爱与恕化为一眼清泉脉脉于人心田,那么灵魂必定受到滋润与灌溉。继而仁爱茁于心的原野,散芬芳于生活的角落,这样的人是坚强的。心以温暖而广博的仁爱作壳,则生活的风吹雨打皆化为风淡云轻,自然不会愁苦于形。譬如张海迪、海伦、史铁生等身残志坚之士,他们的灵魂高尚又强大。
所谓智者不惑,喻灵魂里深埋一颗智慧的舍利,给人一份透彻与深刻。如此者,则可在生命的宣纸上化残妆为秀美,因为如厮灵魂,可以透彻人生机变。同样是樊迟问孔子“何为智”,子曰:“知人。”了解别人是一门智慧,且是一门生命的大智慧。了解别人,可以洞悉自身,进而参悟世道,透彻万物,不在尘世迷失生命漂浮的浮板及脚下坚持的石板。慧能禅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智者的心里没有尘埃,自有一份空明澈彻,这份灵魂的空明,也只有透悟了生之由物到神,由形到神方能到达。从红衣少年到白发先生,从牛棚破栏到北大学府,季羡林无所改易,心不为形所役,在治学路上风雨无阻,乃大智者。
所谓勇者不惧,要求灵魂间充盈着一份浩然的天地正气,则无所畏惧,战无不胜。“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真正的勇者自有一份浩然正与气。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苍松下铿然的锻铁声清脆刚直,而他的灵魂更是浩然不畏,正是这份凛然化为了临刑前蕴满天地的无畏绝响。然而,君子的勇是要以信念为前奏的,这份信念为义,人间道义。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无义而勇为乱,小人无义而勇为盗。”灵魂的勇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硬度,人格的高度。
当人内心充满仁、智与勇时,他的灵魂便也变得无比强大,心已不被外在的愁苦所役。如同贾平凹说:“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
灵魂的清泉里晕开一圈圈月辉,不管外界纷扰,乃君子之道。
例文②:
北京的雅致
有人说,老北京人的特质是一手鸟笼子,一嘴京片子,几句清亮的京腔京剧,大大咧咧,俗字当头。诚然,这是胡同文化的标志,但我相信北京这地方不俗,北京是雅致的,为此,我探寻,探寻。
北海最富有老北京生活的气质。她以湖光山色,玲珑宝塔,涵养了光顾这里的游人,而长居其间的人们,也因游赏的足迹使这里有着不同的韵味。夜幕降临,嬉戏游人散尽,只留下常伴北海的老友。湖面上少了游船,波纹只因风拂动,稀疏有致,如提琴上奏的名曲。信步踏入,耳畔是流水缓缓与京城票友低沉的歌声混合,这声音仿佛已经弥荡千年,形成古韵今情的交响。抬头,路灯投下一片光洁,灯饰上精雕的莲花纹样透过光亮打出细致的剪影。俯身湖畔,明媚的月色投下来,静影沉璧,白塔也在湖面上映出斑驳轮廓,被波纹搅乱有重建,透过湖面仿佛看到百年这里的情貌与故事。
夜游北海,我体味到北京生活中的浪漫情调,湖光、月色、驳影,淡雅地存在着,融入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中,雅致就这样静静生发着。
玉兰堂的雅致则展现了北京文化追求与情操。拾级而入,扑面而来是醉人香气,玉兰的馥郁恰似北京人待客的风雅与讲究。映入眼帘的是满树洁白如雪,飘落到眼前亦是素雅翩然所在,即便尘归尘,土归土,也是守身如玉,以清洁之身温润根底与泥土,这或许便是北京人所追求的高洁与孤傲之风雅。兰是花之君子,亦多栽于北京人庭落堂前,得以常观,常伴,借洁白之景勉励自己为人恪守高洁情操,不失其本。漫步于玉兰堂,被素洁包围,我想象有多少过客在路过玉兰,邂逅香意后曾领略到北京人坚持的这份追求与情怀,感受北京的高雅。
当然,北京的雅致不局限于此。秋因香山红叶铺路,在火红与鲜亮中装点了骨感的山峰,是北京涉足险地时不改的风雅与欣赏。春日,故宫红墙映着雪白杏花,庄严与美感相互调和映衬,这是千年皇族文化的风雅,是森严与巍巍用纯色点染的情韵。
高晓松有云:“生活不止眼前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田野。”诗是生活诗意,是在苟且中求存与妥协时的情志,是发现美,沉醉于美的心,远行则是坚持不变的追求,是心灵净土与向往,是一首诗,一个人,一个地方。 诗与远方正是北京的风雅所在,人们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下,不望在北海消遣一个美好的良夜,不忘心中的明月,在攀登事业巅峰时不忘路过的红枫美景,取下几片夹于书页,在规则重重,纪律森严的竞争环境中,不忘在心中植一株高洁玉兰,不忘冷冷条框中生发的情志与理想之花。这便是北京历久弥新的雅致,也是北京吸引四方之人光顾拜谒的原因。
北京,因兼有的雅致而绮丽,更凭这气质涵养了代代北京人的心灵。
【解析】
【详解】选题①: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
命题方式:命题作文
审题过程:这是一个二选一的命题作文,也是关于人生价值的话题。写好这个题目,首先要理解文题中“君子”的基本含义。君子一般是指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器”即“器具”,器具的特性主要有三:一是用途,即有较为固定的用途;二是定量,即有一定的容量;三是定性,即有一定的性质。无论选择哪个题目,都要对器的内涵和外延做比较深刻的解读。“器”与“不器”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截然不同。其次要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就文体而言,此题记叙文或议论文都可以写,但是想写好不容易。一般来说,写记叙文在内容的选择上有一定的难度,无论叙事还是记人,要凸显“君子不器”或“君子当器”的主题较难,需要动些脑筋。比如,可以采用“大题化小”或“虚题实写”的方法,选择现实生活中特定的人,他怎样“成器”或“不器”的过程,描绘其形象,刻画其性格,彰显主旨。但关键要详细写出具体的故事情节。要注意对文章主题意义的挖掘,角度力求新颖。同时,要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努力写出独特感受,表达真情实感。写议论文,要有鲜明突出的中心观点,要明确表达对“君子与器”
的看法,不能模棱两可。在论述过程中要力求把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说深说透,同时也要注意辩证思考,不要忽视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方法。当然,写议论文还要注意论证的着力点要准确到位,应重点从某一角度切入,注意论证的全面性与层次性,不能盲目套用“三段论”等固定结构模式,语言要简洁明快而又不失睿智。议论不能泛泛而谈,应尽力在“深刻”上做文章,力求以“理”服众。
【立意】
成就德才兼备的自己;
不能成为追名逐利的工具;
尊重他人、善待他人;
“专才”与“通才”之辩;
有技能,更要有德行;
【素材】
1.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章》
2.君子不器。君子,君子,何谓君子?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还是“貌似潘安颜如宋玉”我想,应该都不是。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 “美人在骨不在皮。”君子也应如此。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更重要的是像“予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一般的气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庄子
4.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博览群书,为探求人世真理孜孜不倦,终于成为“百科全书学者”,自成丰富的哲学体系,为后世景仰;我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少年立下“大丈夫当朝碧海而篡苍梧的雄心壮志,三十载踏遍华夏大地,一部《徐霞客游记》写尽九州风流。此番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人类星空耀眼的群星们明白,一个处于时代之中的人,所要坚持的信念,所要追逐的目标。他们或许身处异代不同时,但都心怀天下,愿意为了人类的发展前进,不断追求真理,披荆斩棘。木桶或高楼,都无法阻挡他们。他们跳出了“器”的局限,真正成了孔子所言的“君子”。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
【点睛】
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必须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几个方面或层次。另外,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另外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在动笔前,还要对所得到的观点进行适当的筛选。
选题②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
《北京的____》强调感受和认识,不过其中所考查的,都是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思考和理解。所以考生选取一个小的角度切入来谈即可,不可过大过空。
【立意】
这道作文题也许更像一道问答题,需要学生给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并且给出自己的解释。这个答案是什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文的高低——这并不意味着越是“高端大气”的答案越好,也许恰恰相反,“爱国”“创新”未必就比“局气”“年轻”更优秀;“包容”“厚德”也未必就比“骄傲”“贫(贫嘴而非贫穷)”更真实。写真实的想法,并用合适的方式给出恰当的注解,就一定会是一篇好文章。
【素材】
走在北京城中,一砖一瓦似乎都在讲述着古已有之的繁华。紫禁宫城巍巍,耀眼的明黄琉璃瓦仿佛仍保有那万国来朝的天朝上国的威仪;锣鼓巷内游人如织,种种传统的玩具、小吃魅力丝毫不减当年地吸引着人们驻足;地坛的庙会上总是万头攒动,其盛景融于人们的欢笑中,多少还原出几分老北京的样貌;胡同与四合院中的街谈巷议,那种独特的口音更是百年存续。
的确,北京的繁华很大一部分源于历史的积淀。几百年来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是一座早见过了大世面的城市。无论是四方来朝还是朝代更迭剧变;无论是热闹的街市还是四通八达的驰道,以及现代的种种高楼大厦,北京都能坦然受之——繁华,已是沁入骨髓的一种气质。
北京的厚重,是一种方正。外国的建筑,追求线条美如高第之作,没有一件作品不是流线。当然美,可与北京的方正屋舍相比,总是流动的,予人不踏实的感觉。皇城的太和殿,殿身整整齐齐,仿佛是上天一手切割而成;棱角四四方方,一丝不苟;即便是最灵动的檐角,也有一收尾的弧度。“坐落”一词,形容北京建筑,再合适不过。四合院外围是正方的,就连天井也是方形,无不体现北京注重的方正,一种踏实的厚重。
北京的厚重,是一种历史,北京是皇城,天子脚下,故宫中居住明清两代皇帝,皇权所在,亦是中威严与厚重。一个城市若只是几十年历史,就稍微显得浅薄,一个城市若是百千年历史,便显其厚重。百年间,北京被不断模画,历史在这里沉淀,给他洗礼。看过百朝兴衰的城市,见过千军万马的城市,感受历史更迭的城市,经过岁月的冲刷,无数历史的刻画,沉淀下的,是一种淡然,懂得的厚重。
【结构】
写作中可以按照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记叙顺序来写。如按照顺叙,可以先交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按照时间段先后顺序记叙不经意间发生一件什么事情,彰显了其中某一个人的什么品性,由此缩短彼此的心灵距离。
【点睛】
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求: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故事精彩,记叙文才能吸引人,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了故事性的记叙文,即便文笔一般,文章也差不到哪里去。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写人要把人物写鲜活起来,要写得有血有肉,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故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