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4 MB
  • 2021-06-04 发布

2020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课件(109张)

  • 10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 - 2 - 形象情感题 —— 鉴赏形象 , 领悟 情感 诗歌中的形象 , 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 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 就是把握其特征 , 品味其内涵 , 探寻其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 进而理解作者融注在特定形象中的思想感情。诗歌的形象和情感密不可分 , 鉴赏分析形象 , 有助于把握作者的情感 ; 把握作者的情感 , 也要关注作者塑造的形象。形象题和情感题是古代诗歌阅读的热点题型 , 需要给予充分关注。 - 3 - 梳理与诊断 核心知识梳理 一轮学情诊断 纠偏与补弱 - 4 - 核心知识梳理 一轮学情诊断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1 .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唐叔良溪居 张   羽 ① 高斋每到思无穷 , 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 , 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 , 香灺 ② 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 , 如君无事几人同 ? 注 ① 张羽 : 元末吴中人 , 官至太常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 “ 吴中四杰 ” 。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 , 人称 “ 北郭十才子 ” 。 洪武初年入京 , 得不到朱元璋的信任 , 洪武四年又至京师 , 为太常丞 , 洪武十八年流放岭南 , 未半道召还 , 投龙江而死。 ② 香灺 ( xiè ): 灺 , 灯烛灰 , 此指香灰。 - 5 - 核心知识梳理 一轮学情诊断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 请简要分析 。 参考答案 : 这首诗塑造了溪居的闲散淡泊的世外隐士的形象。首联通过唐叔良精致、开阔的居所来反映其隐士的身份 ; 颔联居中所望之景反映主人闲适、淡泊的心境 ; 颈联写唐氏行医济世、诗书自遣的隐居生活 ; 尾联赞唐氏与世无争高洁的情操 , 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 解析 : 首先 , 结合注释体察人物形象 , 由注释可知 , 其仕途蹇涩 , 由此可理解其对唐叔良隐居生活的向往与羡慕。其次 , 本诗塑造了在溪居的闲散淡泊的世外隐士的形象。首联 “ 门巷玲珑野望通 ” 指出唐叔良隐士的身份 ; 颔联 “ 片雨 ”“ 夕照 ”“ 疏林 ”“ 秋风 ” 等景物描写反映主人闲适、淡泊的心境 ; 颈联 “ 药囊诗卷 ”“ 香灺灯光 ” 写出了主人的隐居生活 ; 尾联 “ 几人同 ” 赞唐氏与世无争高洁的情操 , 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 - 6 - 核心知识梳理 一轮学情诊断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2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谒文山 ① 祠 边   贡 丞相英灵迥未消 , 绛帷灯火飒寒飙。 黄冠 ② 日月胡云断 , 碧血山河龙驭遥。 花外子规燕市月 , 水边精卫浙江湖。 祠堂亦有西湖树 ③ , 不遣南枝向北朝。 注 ① 文山 : 文天祥的号。 ② 黄冠 : 道士之冠 , 指道士生活。据说元统治者曾以高官厚禄劝降 , 文山不从 , 请求出家为道士 , 保全自己的名节。 ③ 西湖树 : 《西湖志》记 ,“ 岳王坟上古木 , 枝皆南向 ” 。 联系全诗 , 赏析尾联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尾联“祠堂亦有西湖树 , 不遣南枝向北朝” , 结合注释③的内容“枝皆南向”分析 , 可引申出其象征着岳飞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结合注释②的内容分析 , 运用典故 , 将文天祥与岳飞联系 , 表现其高尚节操。结合题目“谒文山祠”及全诗内容分析 ,“ 不遣南枝向北朝”运用拟人的手法 , 表明树枝也受到丞相精神的感召 , 不肯屈服 , 表现了他的精神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答案 解析 关闭 ①“西湖树”枝皆南向 , 象征着岳飞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 运用“西湖树”的典故 , 将文山与岳飞联系 , 表现其高尚节操 , 表达了对其仰慕之情 ;②“ 不遣南枝向北朝”运用拟人的手法 , 表明树枝也受到丞相精神的感召 , 不肯向北方的敌人屈服 , 表现了丞相精神的深远影响。 - 7 - 核心知识梳理 一轮学情诊断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    步 ① 陆   游 市人莫笑雪蒙头 , 北陌南阡信脚游。 风递钟声云外寺 , 水摇灯影酒家楼。 鹤归辽海 ② 逾千岁 , 枫落吴江又一秋。 却掩船扉耿无寐 , 半窗落月照清愁。 注 ① 本诗为淳熙十二年 (1185) 作者于故乡山阴闲居时所作。 ② 鹤归辽海 : 《搜神后记》载汉有道士丁令威 , 学道于灵虚山 , 后化鹤归辽。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 “ 无寐 ” 的原因。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无寐”的原因。据“鹤归辽海逾千岁 , 枫落吴江又一秋”中“逾千岁”“又一秋”可知 , 时序的更迭让诗人感到时光流逝之快 , 深感时不我待 , 因而夜不能寐 ; 据注释“作者于故乡山阴闲居时所作” , 可知此时的诗人正赋闲在家 , 空有报国豪情却不受重用 , 壮志难酬的悲愤 , 让他夜不能寐。 答案 解析 关闭 深感时光流逝 , 英雄暮年 , 因而“无寐” ; 赋闲在家 , 空有报国豪情却不受重用 , 壮志难酬 , 因而“无寐”。 - 8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问题一   人物形象 , 理解偏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董元达 谢   逸 读书不作儒生酸 , 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 , 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 , 议论慷慨天开颜。 谤书盈箧不复辩 , 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 , 扁舟此去何当还 ? 大梁城里定相见 , 玉川 ① 破屋应数间。 注 ① 玉川 : 唐代卢仝 , 号玉川子 , 家中贫穷。 这首诗中的董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 请简要分析。 (6 分 ) - 9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 10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抢 分策略 形象赏析四法 1 . 看标题、注释 , 初步揣摩形象 借助诗题、正文、注释等信息 , 大致了解他是何人、有何事 , 为 “ 解人 ” 做铺垫。尤其是诗歌标题 , 往往有极强的暗示性 , 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诗题中常见的 “ 怀古 ”“ 送 ”“ 咏 ” 等 , 而诗歌后面的注释为理解与分析形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 赏景物 ( 意象 ), 分析形象 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 ( 运用的意象 ) 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 , 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如 “ 一片神鸦社鼓 ” 表达了词人对敌战区一片安宁祥和景象的担忧 , 为失去北伐抗金的时机而痛心。 - 11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3 . 抓细节 , 凸显精神 即紧紧扣住诗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装束等描写 , 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 , 借助环境描写 ( 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 ), 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 , 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如辛词《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 “ 想当年 ” 三句 , 一是表达对英雄的仰慕 , 二是表达自己对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渴望。 4 . 抓技巧 , 抽取形象。 即由诗歌人物多侧面、多素描、多背影的特点 , 借助用典、铺垫、烘托、反衬等手法 , 归结人物形象。 - 12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规范 思路 劝慰 董元达从军时间之长 第五、六句先皇召见 - 13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虽然爱好读书 , 勤奋苦学 , 但不屑 作 一般儒生的寒酸、龌龊 相 遭诽谤 , 他不复置辩 豁达 设想将来有幸 在 大 梁 城里定能相见 , 而玉川子的破屋数间 , 那时也定然存在 自比 - 14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满分答案 : 诗 中塑造了一个曾经征战边陲、得到皇帝赏识 , 却因受诽谤未能被重用 , 脱身高隐牢守节操的将领形象。 “ 读书不作儒生酸 , 跃马西人金城关 ” 两句写董元达跃马在西北边关 , 征战边陲 ,“ 先皇召见延和殿 , 议论慷慨天开颜 ” 写先皇帝在延和殿召见董元达 , 他在廷对时议论慷慨 , 得到先皇帝赏识 ;“ 谤书盈箧不复辩 ”, 写可惜诽谤他的人太多 , 难以置辩 , 有功难封 , 未能得到重用 ;“ 脱身来看江南山 ”, 表明董元达慨然脱身高隐 , 看山江南 , 坚守气节。 ( 也可以概括形象 + 分析 ) - 15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问题二   景物形象 , 不明意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听郑羽人弹琴 李   中 仙乡景已清 , 仙子启琴声。 秋月空山寂 , 淳风一夜生。 莎间虫罢响 , 松顶鹤初惊。 因感浮华世 , 谁怜太古情。 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有什么作用 ?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分 ) - 16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 17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抢分策略 赏析诗歌景象的四个角度 意境由意象组成 , 其构成要素为时、地、人、景及其特征 ; 意象要从形、色、声、味四个角度去观察 , 然后判断基调 , 如温暖、喜悦、悲凉、清新、明丽、灰暗等 ; 再具体说明意境的构成。意境由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构成 , 要辨析景物间的主从、详略、先后、虚实、动静、点面等关系 , 确定 “ 景 ” 因 “ 人 ” 生、 “ 景 ” 缘 “ 情 ” 生、 “ 情 ” 由 “ 景 ” 生、情景交融等构成方式。关键在于对意象 ( 景象 ) 的分析 。 - 18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1 . 诗中赏画 诗中赏画 , 就要看画面形、色、动、静 , 欣赏诗歌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 “ 诗中有画 ” 的特征。欣赏诗歌的画面美 , 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入手 : - 19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2 . 色调含情 读一首诗 , 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 , 呈现了一种怎样的色调 , 并由此推及其内在的情感。一般而言 , 色调明丽 , 画面鲜活 , 诗人的情感就高昂乐观 ; 色调阴暗 , 画面凄凉 , 诗人的情感就低沉伤感。 3 . 缘景明情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诗人笔下的景物不是客观景观 , 而是经过了诗人心境的过滤、心情的渲染的。所以 , 通过对诗歌景物意象特征的把握 , 可以推测诗人的心情。 4 . 双层挖掘 有些诗歌感情深沉 , 含蓄不露 , 富有哲理 , 在表面意义之下 , 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意 , 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 20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规范 思路 满分答案 : 草间鸣 虫 松顶惊鹤 万籁俱寂 惊于琴声而欲飞离 清幽 思古之幽情 诗 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秋夜草间寒虫不鸣、松顶鹤惊欲飞的清幽画面。侧面烘托了琴声的美妙 , 为抒发思古之情做了铺垫。 - 21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问题三   情感分析 , 一叶障目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病起书怀 陆   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 , 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 , 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 ① , 京华父老望和銮 ② 。 出师一表通今古 , 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 ① 庙社 : 宗庙、社稷。 ② 和銮 : 又叫和鸾 , 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的横木上称 “ 和 ”, 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的称 “ 銮 ” 。  - 22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此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 请联系全诗 , 简要分析。 (6 分 ) - 23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抢分策略 体会情感的五个角度 1 . 背景 诗人的生活环境会影响其思想感情 , 时代风貌会影响诗人的情感 , 创作背景对理解思想情感也至关重要 , 这些必然会在诗作中直接或间接地流露出来。 2 . 标题 古代诗歌的题目 , 有的词带有一定的情感 , 如 “ 怀 ”“ 思 ”“ 送 ”“ 寄 ”“ 答 ” 等词 , 这些词往往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 24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3 . 情语 ① 直接找出显性 “ 情语 ”, 关注诗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 , 如喜、乐、愁、怨等。 ② 细心寻找隐性 “ 情语 ”, 即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 , 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 , 如 “ 但 ”“ 又 ”“ 惟 ”“ 空 ”“ 可 ”“ 岂 ” 等。关注具有独特意义的词语 , 如表示塞外 ( 常含建功立业或表明战争残酷、环境艰苦之意 ) 、他乡 ( 常含颠沛流离之苦 ) 、远离京城 ( 常含仕途不顺之意 ) 等的词语 , 需要引起注意。 ③ 明确 “ 情语 ” 出现的位置。直接 “ 情语 ” 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 , 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在中间及小序中 ; 隐性 “ 情语 ” 一般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 , 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必须盯紧这些关键 “ 部位 ” 。 - 25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4 . 景语 ① 揣摩所写景物的特点 , 包括声、色、形、态、味、虚、实、时令方面的特点 , 进而把握情感 : 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 , 富有生命力 , 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 ; 暮春之景衰败纷乱 , 抒发感伤、惋惜之情 ; 秋冬给人凄凉萧瑟之感 , 抒发悲哀惆怅之情。 ② 善于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 , 把握景物特征 , 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 ③ 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 : 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 , 即通常说的 “ 哀景哀情 , 乐景乐情 ”; 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 , 即通常说的 “ 乐景哀情 , 哀景乐情 ” 。 5 . 典故 把握典中情要注意 “ 两面 ” 情感 :“ 一面 ” 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 ,“ 一面 ” 是作者借此要表达的对现实、对自己的情感态度。 - 26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规范 思路 爱国 诗人的报国心声 : 没有忘记为国分忧的责任 诗人壮志难酬的深深慨叹和感伤 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诗人仍对个人和国家前途充满着 希望 - 27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满分答案 : 希望朝廷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 愿望 ①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的报国心声 : 没有忘记为国分忧的责任。 ② 慨叹与伤感之情。年已老大 , 屡遭挫折 , 壮志难酬的深深慨叹和感伤。 ③ 乐观之情。仍对个人和国家前途充满着希望 , 因为盖棺方能定论。 - 28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成第 (1)~(2) 题。 暑热思风 王   令 坐将赤热忧天下 , 安得清风借我曹 ? 力卷雨来无岁旱 , 尽吹云去放天高。 岂随虎口令轻啸 , 愿助鸿毛绝远劳。 江海可怜无际岸 , 等闲假借作波涛 。 - 29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紧扣标题从暑热入笔 , 写遭受赤热之苦 , 希望清风为自己和天下人驱除暑热 , 寄情深远。 B.“ 放天高 ” 一语双关 , 既写出风吹云散后天空的高阔 , 又喻示时运清平 , 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 C. 颈联写风变化多端 , 既随虎口呼啸而生 , 也助鸿毛高飞远行 ,“ 虎口 ” 与 “ 鸿毛 ” 形成鲜明对比。 D. 尾联写江海的可爱就在无边无际 , 必须借助风的威力 , 才能兴起雄波巨澜 , 给人以深刻启迪。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C 项 ,“ 颈联写风变化多端 ,……” 错误 , 颈联“岂随”“愿助”表明 , 这些只是作者的希望 , 并非实写风的变化多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30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2) 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参考答案 : ① 心忧天下、济世救民之情。作者身受暑热 , 渴望风能带来降雨 , 使百姓免受旱灾。 ② 渴望社会清平之情。作者希望风吹云散 , 天空清明 , 寄寓了对海清河晏的盼望。 ③ 对趋炎附势者的劝诫之意。作者不愿意风助虎啸 , 暗喻有能力者不要助纣为虐。 ④ 对卑弱者的怜悯之情。作者希望风助 “ 鸿毛 ” 免去远行劳苦 , 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 ( 答出 3 点即可得满分 ) - 31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解析 : 首联 “ 坐将赤热忧天下 , 安得清风借我曹 ”, 首句点 “ 暑热 ”, 作者因自己遭受赤热 , 而担心天下人为赤热所苦 , 表明诗人心忧天下 , 而次句点 “ 思风 ”, 因担心天下的人苦热 , 就产生了思风的愿望。这两句寄情深远 , 是诗人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声音 , 表达诗人济世救民之情。而 “ 力卷雨来无岁旱 , 尽吹云去放天高 ”, 进一步抒发了作者 “ 济世泽民 ” 的赤忱 , 这里寄望于风能卷雨 , 使年岁不会成为旱年而使人民遭受旱灾 , 同时寄望于风能驱尽闲云 , 使高空晴朗 , 现出一个澄清的世界。 “ 无岁旱 ” 则民受恩泽 ,“ 放天高 ” 则时运清平。 “ 岂随虎口令轻啸 , 愿助鸿毛绝远劳 ”, 这两句希望风不要趋炎附势 , 随虎口以轻啸 ; 而要给卑贱者以动力 , 助鸿毛以高飞 , 设想相当奇特 ,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立身处世的高节 , 流露出对卑弱者的怜悯之情。 - 32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2 . 阅读下面这首诗 , 完成第 (1)~(2) 题。 归园田居五首 ( 其二 )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 , 穷巷寡轮鞅 , 白日掩荆扉 , 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 , 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 , 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 , 我土日已广 , 常恐霜霰至 , 零落同草莽。 - 33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1)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墟曲 ” 写出了经过战乱 , 到处都是废墟 , 诗人只能拨开荒芜的草 , 和村子里的乡邻来往 , 生活很艰辛。 B. 诗歌写出诗人与乡邻相见 , 谈话的主要内容是桑麻的长势 , 显示诗人与乡邻关系友好的淳朴之情。 C. 开辟的荒地越来越多 , 令人喜悦 , 同时又感到霜霰将至 , 生怕自己的辛劳毁于一旦 , 心怀恐惧 , 这是一种单纯的喜与惧。 D.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 , 叙述乡居日常生活片断 , 让读者在其中领略乡村的生活的特点。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A 项 ,“ 墟曲”是乡野 ,“ 曲”是荒凉偏僻的地方 , 不能理解成废墟。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34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2)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出了怎样的乡村生活 ?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此题考查景物形象和诗人的情感。抓住诗歌选用的意象“野外”“穷巷”“荆扉”“虚室”和“罕”“寡”“掩”“绝”等动词可以体会得出。 答案 解析 关闭 写出了宁静的乡村生活。“野外罕人事 , 穷巷寡轮鞅”写出居住偏僻、没有俗事打扰的宁静的乡村生活。“白日掩荆扉 , 虚室绝尘想”写出虚掩柴门 , 幽静的居室 , 内心的安静。诗人借乡居安静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 35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成第 (1)~(2) 题。 登赏心亭 ① 陆   游 蜀栈秦关岁月道 , 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 , 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 ② 雨 , 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 , 欲请迁都 ③ 涕已流。 注 ① 宋孝宗淳熙五年 (1178), 陆游奉诏回临安面陈恢复大计 , 从四川回来舟经建康 ( 南京 ), 登亭有感而赋此诗。作为主战派 , 诗人曾向朝廷建议迁都建康 , 以利于防备 , 但不被采纳。 ② 瓜步 : 瓜步山 , 在南京的六合。 ③ 迁都 : 南宋主战派一贯主张迁都建康 , 便于随时出师收复汴京。 - 36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岁月道 ” 暗示了诗人被外放四川秦地做官时一段不平常的岁月。 B. 颔联按游踪来写 , 诗人过了黄牛峡后来到白鹭洲 , 继而登亭抒怀。 C. 颈联运用叠词 , 写出眼前极其壮美的秋色 , 照应 “ 乘兴却东游 ” 。 D. 全诗先叙事、写景 , 后抒情 , 以爱国之情贯穿 , 使全篇浑然一体。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C 项 ,“ 写出眼前极其壮美的秋色”错误 , 从颈联中的“黯黯”“萧萧”及整首诗歌营造的意境来看 , 没有“壮美” , 更多的是衰败与萧瑟。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37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2) 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诗歌前半由一“兴”字点出 , 后半为一“忧”字包孕。“兴”乃因一线希望而引起 : 赴阙召对 , 将面陈恢复大计 , 若建议被朝廷采用 , 则夙愿得偿。“忧” , 则是希望渺茫的表现 : 面对现实 , 他深知孝宗的软弱 , 国家前途如满目衰败之秋景。 答案 解析 关闭 从“兴”到“忧”。①兴 ( 高兴 ): 诗人结束了四川的外放生活 , 一路平安归来 , 乘醉游白鹭洲。②忧 ( 忧虑 ): 诗人登亭遥望 , 看到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 ; 观眼前景 , 想当年事 , 不禁担忧再陈迁都之策被拒 , 恢复中原无望。 - 38 - 技巧语言题 —— 熟知手法 , 品味 语言 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 , 既在于 “ 写什么 ”, 更在于 “ 怎么写 ” 。 “ 怎么写 ” 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在语言上 , 炼字、炼句是诗人不懈的追求 , 也是考查考生鉴赏水平高低的重要角度 ; 二是技巧上 , 即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运用 , 这更是高考诗歌鉴赏的重要考查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全国卷考查的热点 , 分值高 , 答题难度大 , 是二轮复习的重点。 - 39 - 核心知识梳理 一轮学情诊断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 40 - 核心知识梳理 一轮学情诊断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寄别说道 黄庭坚 数行嘉树红张锦 , 一派春波绿泼油。 回望江城见归鸟 , 乱鸣双橹散轻鸥。 柳条折赠经年别 , 芦篪 ① 吹成落日愁。 双鲤寄书难尽信 , 有情江水尚回流。 注 ① 芦篪 ( chí ): 古代的一种竹管乐器。 黄庭坚是宋代 “ 江西诗派 ” 的代表人物 , 他的诗 “ 洗尽铅华 , 刚健挺拔 ” 。请从首联中最传神的两个字入手 , 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案 答案 关闭 首联最传神两个字是“张”和“泼”。在夕阳下几行嘉树就像在我们眼前打开了一幅织锦 ; 一派春水碧绿透亮 , 就像在上面泼洒了一层明油。两个动词 , 以动写静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 体现出诗人爽朗豁达的情怀。 - 41 - 核心知识梳理 一轮学情诊断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晚次鄂州 卢   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 , 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 , 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 , 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 , 更堪江上鼓鼙 ① 声 ! 注 ① 鼓鼙 : 军用大鼓和小鼓 , 后也指战事。 这首诗在主旨表达上是怎样做到以小见大的 ?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答案 关闭 ①前三联截取行旅生涯中的一个片段 , 写诗人只身漂泊 , 孤独苦闷 , 伤老思归 , 这是“小” ;② 尾联写自己有家难归、颠沛奔波的原因 —— 战乱 , 这是“大” ;③ 以个人的生活片断反映广阔的社会背景 , 再现战乱带来的深重苦难 , 伤时忧国 , 以小见大。 - 42 - 核心知识梳理 一轮学情诊断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   远   曲 张   籍 戏马台 ① 南山簇簇 , 山边饮酒歌别曲。 行人醉后起登车 , 席上回尊劝僮仆。 青天漫漫覆长路 , 远游无家安得住。 愿君到处自题名 , 他日知君从此去。 注 ① 戏马台 : 在今江苏铜山区 , 相传是项羽的戏马台。南朝刘裕也曾在此大宴群僚 , 饮酒赋诗 , 遂成胜迹。 请赏析诗的尾联。 答案 答案 关闭 从写法上看 , 这两句属虚写 , 诗人借想象希望友人在经行之处题名留下自己的踪迹 , 好让诗人将来远游时知道友人的行踪 ; 表达了对友人远去的离别之愁及诗人他日也要追寻友人踪迹而远游的悲伤。 - 43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问题一   缺乏专业术语 (2019 全国卷 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许道宁画 ①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 , 苍然何郡山 ? 向来万里意 , 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 , 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 , 吟断不相关。 注 ① 许道宁 : 北宋画家。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 ?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6 分 ) - 44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 45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抢分策略 准确把握诗歌手法、语言类题的鉴赏思路 1 . 明确设题角度 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类题目 , 设题角度灵活多样 , 有的就整首诗命题 , 有的仅就某个句子、某个字词命题 ; 有的考查理解 , 有的考查分析 , 还有的考查赏析 ; 对于表达效果 , 有的说是作用 , 有的说是好处 , 还有的说是目的 , 不一而足。要善于分析这些说法 , 明确命题意图。 2 . 掌握一般思路 无论是语言还是技巧的赏析 , 一般要先明确使用了什么技巧 , 再明确具体是在什么地方使用的 , 最后指明有怎样的效果。理解是基础 , 手法分析是关键 , 指明效果和情感是归宿。 - 46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3 . 使用鉴赏术语 鉴赏诗歌 , 一定要注意恰当地使用术语。如 : (1) 手法类术语 :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烘托、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卒章显志、托物起兴等。 (2) 情感类术语 : 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清冷孤寂、悲愤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壮志未酬、忧国忧民、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 (3) 效果类术语 : 异曲同工、画龙点睛、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耐人寻味、言尽旨远、意味隽永、意在言外、孤高脱俗等。 - 47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规范 思路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 , 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 意 相合 , 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 意蕴 直接抒情 , 直抒胸臆 诗人对这幅画的高度赞美 , 称赞画作 之 精妙 “诗中有画 , 画中有诗” , 或“蕴含无限的诗意” “意境深远” “韵致悠长” “令人玩味” “难以言传” - 48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满分答案 : (1) 画中蕴含着诗意 , 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2) 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 , 令人玩味不已。 - 49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问题二   手法技巧不清 (2019 浙江卷 ) 阅读下面这首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 唐 ] 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 , 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 , 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 , 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 , 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 ? 请结合诗句分析。 (6 分 ) - 50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 51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抢分策略 技巧类题目答题三步法 第一步 , 明技巧 分析诗歌表达方面的特色 , 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 ① 表达方式 : 叙事、议论、描写 ( 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 ) 、抒情 (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 。 ② 修辞手法 :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 ③ 表现手法 : 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用典、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 ( 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 。 ④ 结构技巧 : 开篇、结尾、照应、铺垫、抑扬等。 若题干中已明确所赏析的技巧 , 这一步可省略。 - 52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第二步 , 释运用 结合诗句具体阐释如何运用表达技巧。 第三步 , 析效果 主要从对形象、意境、结构和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分析。 虽然表达技巧分为 4 大类 , 每大类又分多种技巧 , 但是从实际解题答题来看 , 其步骤和方法是一样的 , 仅在此说明 , 下文不再赘述。 - 53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规范 思路 映衬 神态 环境 白描 ( 直接描写 ) 清幽宁谧的氛围 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 室主人的高雅意趣 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 侧面 李将军的洒脱豪放 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 - 54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满分答案 : 一 位 情趣 高雅 、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 追求 ① 通过环境描写 , 如 “ 高树蝉声 ”“ 冷静似闲居 ” 和 “ 重装墨画 ”“ 香薰一架书 ”, 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 , 侧面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② 运用衬托 , 用 “ 侍儿知礼数 ” 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③ 通过 “ 吟哦 ”“ 任狂疏 ”“ 爱读英雄传 ” 等动作、神态描写 , 直接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 55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问题三   不关注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寄韩潮州愈 ① 贾   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 , 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 ② 来华岳 , 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 , 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 , 月明初上浪西楼 ③ 。 注 ① 唐宪宗迎佛骨 , 韩愈上表切谏 , 触怒皇帝 , 被贬为潮州刺史。 ② 篇章 : 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中有 “ 云横秦岭家何在 ? 雪拥蓝关马不前 ” 句。 ③ 浪西楼 : 地处潮州。 贾岛好苦吟 , 善推敲 , 其诗多有精妙之语 , 请赏析其颈联 “ 悬 ”“ 浸 ” 二字的精妙。 (6 分 ) - 56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 57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抢分策略 解答炼字题须 “ 五看 ” 一看表意是否丰富凝练 诗歌语言 , 贵在字约意丰 , 以少胜多。不少字词之所以用得好 , 就在于用最少的语言传达出最丰富的意蕴。有的字词有表面意与暗指意、双关意等 , 赏析时 , 要赏出其丰富意蕴 , 要读出其弦外之音。 二看传情是否准确精妙 诗歌语言既注重生动形象、凝练传神 , 更要借助字词来表情达意 , 要善于结合全诗揣摩它准确传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意愿。 三看是否能营造意境 所谓 “ 造境 ” 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 , 而字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营造美好的意境 。 - 58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四看表达上是否有特别之处 如是否活用词性 , 是否为叠字 , 是否化静为动 , 是否化无形为有形 , 有无使用比喻、比拟、借代、双关等手法。这一角度极为重要 , 因为高考不选平常语言 , 总是选富有表达特色的字词来考查。 五看结构上是否有特别作用 如照应、过渡、对比、点出题旨等。 - 59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解答炼字题要分四步走 第一步 , 释含义 解释该字词在诗歌中的含义和对表达诗歌主旨的作用。 第二步 , 明手法 点明该字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第三步 , 描景象 展开想象和联想 , 把该字词放入整体中 , 再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 并结合具体字句进行分析 。 - 60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第四步 , 点作用 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 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等。炼字的作用可以从四个角度思考 : 从 “ 描物 ” 的角度分析 , 看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 ; 从 “ 造境 ” 的角度分析 , 看该字在营造意境 ( 氛围 ) 方面的作用 ; 从 “ 写人 ” 的角度分析 , 看该字在凸现人物性格特征方面的作用 ; 从 “ 抒情 ” 的角度分析 , 看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 61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规范 思路 满分答案 : 半 山的驿路时而被残云隔断 , 海水泡浸城根 , 大树更 显 老气横秋 一高一低 , 一仰一俯 , 富于 形象 道路 险阻 处境 凄苦 对友人的 关切 “ 悬 ”“ 浸 ” 二字 , 俯仰结合 ,“ 悬 ” 字写出驿路像是悬挂在峰峦之上 ,“ 浸 ” 字写出海潮浸到城根 , 地卑湮湿 , 用这两字形象贴切地写出友人贬官路上道路之险阻及在遭贬之地的凄苦处境 ,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沉关切之情。 - 62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问题四   以译代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   嘏 暂息劳生树色间 , 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 , 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 , 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 , 回首尘中见此山。 请结合全诗 , 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6 分 ) - 63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 64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抢分策略 解答炼句题的四个角度 1 . 内容角度 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 , 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 , 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2 . 手法角度 有的运用修辞手法 , 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 , 高考选取的句子 , 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是要分析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来。 3 . 位置角度 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 , 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作用。 4 . 情感角度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 , 诗句的赏析 , 一定要关注表达的情感 , 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 65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规范 思路 一幅山林 清晨 幽深、静谧、出尘 视听结合 借景抒情 高洁 闲适 对山中闲适生活的喜爱和留恋 对山中世界的喜爱之情 - 66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满分答案 : ① 内容上 : 颈联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 , 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竹编的门半开半掩 , 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 , 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 , 白鹤刚刚飞回停歇 , 一派祥和宁静。 ② 手法上 : 视听结合写景 , 借景抒情 , 通过写清幽静谧的景象 , 寄托了诗人对山中世界的喜爱。用 “ 松 ”“ 竹 ” 象征高洁 ,“ 鹤 ” 象征闲适 , 与俗世中奔忙忧劳的自己形成对比。 ③ 结构上 : 巧妙扣题。颈联内容照应了题目 “ 早发 ” 二字 , 用笔绵密严谨。又前后呼应 , 与末句在尘世中回首遥望 “ 此山 ” 相呼应 , 表达了对山中闲适生活的喜爱和留恋。 ④ 用词精当 ( 或 “ 精于炼字 ”) 。 “ 静 ” 字表现了松间的宁静 ,“ 霁 ” 字写出了雨后的清新 , 渲染出了静谧、出尘的氛围。 (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 - 67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成第 (1)~(2) 题。 晓    起 林景怡 ① 天鸡弄喔咿 , 残星在斜汉。 整衣出幽扉 , 山城漏初断。 微微水风生 , 冉冉田露散。 此时游葛天 ② , 淡然空百羡。 海色 ③ 上寒梢 , 渐识梅花面。 注 ① 林景怡 : 宋末元初的遗民诗人。 ② 葛天 : 即葛天氏。《吕氏春秋 · 古乐》张揖注 :“ 葛天氏 , 三皇时君号。 ” ③ 海色 : 将晓的天色。 - 68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歌标题是 “ 晓起 ”, 全诗却不着一 “ 晓 ” 字 , 诗人通过 “ 天鸡 ”“ 残星 ”“ 幽扉 ” 等意象 , 描绘了一幅晨起郊游图。 B. 诗中前六句描写破晓风物 , 其中营造出了一种凄冷气氛 , 极其容易让人联想到诗人在亡国后的孤独处境。 C. 这首诗完全是按照时间先后展开的。诗歌七、八句的 “ 游葛天 ”“ 空百羡 ” 表达了作者鄙弃社会现实之意。 D. 本诗一、二句与陶渊明《归园田居》 ( 其一 )“ 暧暧远人村 , 依依墟里烟 ” 均采用了视听结合的表现手法。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D 项 ,“ 视听结合”错 , 本诗第一、二句视听结合 , 而陶诗只写了视觉 , 没写听觉。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69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2)“ 海色上寒梢 , 渐识梅花面 ” 这两句诗奇妙无穷 , 请你简要分析其妙处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将晓的天色爬上挂着霜的树梢 , 一大早梅花逐渐从晨霭中显露出来。诗人以景结情 , 用耐寒的梅花来象征自己高洁的操守 ,“ 上”字写出天色逐渐明亮 , 是化静为动的手法 , 把静态的曙色写得动态十足。 答案 解析 关闭 ①以景结情 , 作者在诗歌末尾用梅花来表达创作意图 , 是点睛之笔 ;② 化静为动 , 一个“上”字把静态的曙色写得动态十足 ;③ 运用了象征手法 : 用傲寒梅花的冰清玉洁来象征诗人的高尚气节。 - 70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成第 (1)~(2) 题。 干    戈 王   中 ① 干戈未定欲何之 , 一事无成两鬓丝。 踪迹大纲王粲传 , 情怀小样杜陵诗。 鹡鸰 ② 音断云千里 , 乌鹊巢寒月一枝。 安得中山千日酒 ③ , 酩然直到太平时。 注 ① 王中 : 南宋末诗人。 ② 鸰 : 一种嘴细、尾、翅都很长的小鸟 , 只要一只离群 , 其余的就都鸣叫起来 , 寻找同类。 ③ 中山千日酒 : 传说中山有人造的酒 , 饮后能醉千日。泛指美酒。 - 71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干戈 ” 是古代的两种兵器 , 一般泛指战争 , 暗示了诗歌表现的环境特点。 B. 首联点题 ,“ 欲何之 ” 暗示了战乱波及范围之广 , 而诗人自己也一事无成。 C. 颔联以王粲和杜甫自比 , 表明其颠沛的行踪和忧伤的情怀与他们完全一样。 D. 全诗充满着满腔的悲愤之情 , 但文字读来较为轻淡 , 情感表达比较委婉。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C 项 ,“ 表明其颠沛的行踪和忧伤的情怀与他们完全一样”中“完全一样”错误 , 从诗句中来看 ,“ 大纲”是“大致相似” ,“ 小样”是“差不多相像” , 选项曲解诗歌意思。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72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2) 诗的最后两联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 请简要分析 。 参考答案 : ① 借物抒情 ( 或者 “ 比喻 ”) 。 “ 鹡鸰 ” 比喻漂泊异地的兄弟 , 表达了思念之情。 “ 乌鹊巢寒 ” 句说自己在外流离失所 , 像月夜里的乌鹊一样找不到栖息的树枝。 ② 用典。 “ 乌鹊 ” 语出曹操《短歌行》 , 表达怀才不遇的怨愤。 “ 中山千日酒 ” 表达期盼太平的美好愿望。 ③ 反问。尾联运用反问句 , 表达对现实 ( 统治者 ) 的不满之情。 - 73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解析 : 颈联前一句中 “ 鹡鸰 ” 是鸟 , 古人常用此鸟来比喻兄弟 ,“ 音断云千里 ” 是说兄弟相隔千里 , 此处借助比喻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 后一句说归依无主 , 怀才不遇 , 使用典故 , 曹操《短歌行》曰 :“ 月明星稀 , 乌鹊南飞 , 绕树三匝 , 何枝可依。 ” 表达怀才不遇的怨愤。尾联中 “ 中山千日酒 ” 使用典故 , 《搜神记》中说 , 中山人狄希 , 能酿造一种千日酒 , 人饮用后会一醉千日 , 相传刘玄石曾因饮了此酒 , 醉而不醒 , 家人以为其死去而埋葬之。千日后 , 酒家得知此事 , 让刘家掘坟开棺 , 刘刚好醒来。这里使用这个典故 , 表达对太平的期盼。 “ 安得 ” 使用反问 , 以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 74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完成第 (1)~(2) 题。 春日京中 ① 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 , 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 , 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 , 将军西第 ② 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 , 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 ① 京中 : 指长安。 ② 西第 : 东汉外戚大将军梁冀 , 起府第于洛阳城西 , 因马融曾为写《大将军第颂》 , 后人称之为西第。 - 75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首句起笔即紧扣题目 , 简洁地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点 , 勾勒出了整首诗的背景。 B. 首联次句表情达意虽较直接 , 但整句巧用重字 , 气韵回环 , 节奏和谐。 C. 颔联作者以 “ 徒 ” 和 “ 漫 ” 写其无心赏花看柳以表现诗人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 D. 颈联写诗人与洛阳友人赏春欢宴 , 他们在南桥群游兴尽而归 , 又在西第集宴豪饮。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D 项 ,“ 颈联写诗人与洛阳友人赏春欢宴”错误 , 颈联描绘的是诗人“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76 -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2) 明代胡应麟曾赞此诗尾联为 “ 七律结句之妙者 ”, 请简要分析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这两句构思新颖 , 造语清新。诗人太熟悉洛阳的一切了 , 他思念洛城的人 , 也怀念洛城的风日 , 更留恋洛城的春光美景。这首诗与一般“有怀”诗相比 , 它扩大了“有怀”的范围。“诗贵出于自心” , 这联诗正是独出心裁 ,“ 言人之所不能言”。 答案 解析 关闭 ①用了拟人手法 , 作者寄语洛阳的春天景物 : 等明年我和朋友再相聚的时候 , 一定要加倍地还给我一个更美的春色啊 ! 语痴而情真 , 抒发了对洛阳万物无比眷恋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②诗人一反孤独伤感之情 , 将思念化为祝愿 , 将孤独化为希冀 , 将感情升华为喜悦自信 , 表现出昂扬向上的乐观情怀。 - 77 - 综合选择与比较鉴赏题 —— 知人知言 , 知体 知法 诗歌的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题涉猎面广 , 涉及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各个层面。因此 , 从知人、知言、知体、知法的角度理解诗歌的内容 , 把握诗歌的技巧和情感 , 并且能够课内课外对比分析 , 是重要的解题思路。 - 78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核心知识梳理 一轮学情诊断 - 79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核心知识梳理 一轮学情诊断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成第 (1)~(2) 题。 咏    柳 王十朋 东君于此最钟情 , 妆点村村入画屏。 向我无言眉自展 , 与人非故眼犹青。 萦牵别恨丝千尺 , 断送春光絮一亭。 叶底黄鹂音更好 , 隔溪烟雨醉时听。 - 80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核心知识梳理 一轮学情诊断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诗的前两句用拟人的手法 , 满怀喜悦地写出了春神降临人间 , 柳树发出新芽 , 村村如画的初春旖旎风光。 B.“ 向我 ” 一句作者写自我的主观感受 , 没有刻意地用修辞点缀 , 却写出了杨柳动人的韵致 , 令人心神摇荡。 C.“ 青眼 ” 化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虽然并非故交 , 但多情的杨柳仍以青眼相待 , 传神地写出柳树温柔的心性。 D. 古人往往在分别之际 , 折柳赠送行人 , 借如垂丝般的长长柳条 , 以示永不相忘 , 也传递绵延不绝的离愁别绪。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B 项 ,“ 没有刻意地用修辞点缀”错 , 此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写千万丝杨柳一起吐翠舒眉 , 含情展黛 , 她们无言却饶有动人的韵致。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81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核心知识梳理 一轮学情诊断 (2) 与贺知章的《咏柳》相比 , 本诗对柳树的描写有何独特之处 ? 请简要分析。 答案 答案 关闭 贺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 只是抓住柳树枝条的柔、绿、高、垂和叶子的细节进行描写 ; 而本诗写柳则更为全面 , 写了柳芽、柳叶、柳丝、柳絮、柳荫甚至还有柳树上的黄鹂鸟 , 并且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 , 赋予了柳树生命 , 将其所含特点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 82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核心知识梳理 一轮学情诊断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完成第 (1)~(2) 题。 归    雁 陆龟蒙 ① 北走南征象我曹 , 天涯迢递翼应劳。 似悲边雪音犹苦 , 初背岳 ② 云行未高。 月岛聚栖防暗缴 , 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 , 空拾栏边翡翠毛。 注 ① 陆龟蒙 : 晚唐诗人 , 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 ② 岳 : 指南岳衡山。衡山有回雁峰。 - 83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核心知识梳理 一轮学情诊断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明写归雁 “ 象我曹 ”, 实则写地上漂泊不定的人像天上不断迁徙的雁一样劳苦。 B. 颔联中 “ 岳云 ” 与 “ 边雪 ” 分别点出了大雁北归的起点与终点 , 与首联照应 , 写出归雁行程之远。 C. 颈联以 “ 暗缴 ”“ 风滩 ”“ 惊涛 ” 等意象 , 描绘出雁群所处的险恶环境 , 暗寓了归雁的悲剧色彩。 D. 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 , 而是意在形外 , 着力于表达诗人的人生感悟。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D 项 ,“ 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错 , 本诗也摹写了事物即“归雁”的形象。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84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核心知识梳理 一轮学情诊断 (2) 本诗所咏 “ 归雁 ” 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 归雁 ” 意象有何异同 ? 请简要概括 。 答案 答案 关闭 相同点 :① 都是以物喻人 ( 或“双关” );② 都抒发了作者苦闷 ( 愁苦 ) 的情感 ( 或“都抒发了作者羁旅天涯的感慨” ) 。 不同点 :① 本诗的“归雁”表现了诗人生活状态的悲苦艰辛、处境的险恶、世无知音无人理解的愁苦 , 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险恶 ;② 王诗中的“归雁” , 表现了出使边塞、远离朝堂的失落之情 ( 或“王诗中的‘归雁’ , 反衬了自己远离家乡、出使异域的愁苦” ) 。 - 85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核心知识梳理 一轮学情诊断 3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 , 完成第 (1)~(2) 题。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 杨   慎 ① 锦江烟水星桥渡 , 惜别愁攀江上树。 青青杨柳故乡遥 , 渺渺征人大荒 ② 去。 苏武匈奴十九年 , 谁传书札上林边。 北风胡马南枝鸟 , 肠断当筵蜀国弦 ③ 。 注 ① 嘉靖三年 , 作者因上疏议 “ 大礼 ”, 谪戍于云南。后多次往返于四川、云南 , 终老于戍所。 ② 大荒 : 边远荒凉的地方。此处代指云南戍所。 ③ 蜀国弦 : 乐府歌词 , 内容多状写蜀道之艰险。 - 86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核心知识梳理 一轮学情诊断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紧扣诗题 , 点明了刘善充为自己置酒送行的地点以及折柳赠别的深情厚谊。 B. 颈联用典自寓 , 说自己虽遭外贬 , 但一定有人替他传信于朝廷 , 最终得以回朝。 C.“ 北风 ” 一句化用《古诗十九首》中 “ 胡马依北风 , 越鸟巢南枝 ”, 以鸟兽自比。 D. 全诗结构严谨 , 语言深沉 , 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 , 层层相转 , 真挚自然。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B 项 , 作者用这个典故 , 意在暗示自己外贬多年 , 却没有人替他传信于朝廷 , 让他得以回朝。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87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核心知识梳理 一轮学情诊断 (2) 本诗与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内容均涉及遭贬 , 表达的感情同中有异 , 请简要分析。 答案 答案 关闭 相同点 : 都有对个人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的感伤和对友人情谊的感动。不同点 : 刘诗表达了自己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的豁达与乐观精神 ; 杨诗抒发了诗人渴求赦免的愿望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 88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问题一   综合选择 , 不明设误方式 (2019 全国卷 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 , 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 ① 将卷读 , 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 , 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 , 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 ① 至公 : 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 89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人表示 , 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 , 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 朱门 ”“ 孔门 ” 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 , 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 , 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 , 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 , 受恩必报。   - 90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 91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抢分策略 综合选择题常见的三种类型及应对 策略 - 92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 93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规范 思路 满分答案 :       D - 94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问题 二   对比鉴赏 , 异同模糊 (2019 全国卷 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插田歌 ( 节选 )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 , 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 , 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 , 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 , 嘤咛如《竹枝》。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 , 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6 分 ) - 95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 96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抢分策略 比较鉴赏的四个角度 1 . 内容、情感比较 ① 熟悉感情基调术语 , 会用这些术语比较感情基调异同 , 如忧愁与闲适、悲伤与欢快。 ② 了解作者的身世及所处的朝代 , 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 , 因作者境遇、心情的不同 , 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进一步比较分析出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或情境 , 这也是情感比较的重要内容。 ③ 比较时注意点面结合 , 既要有总体概括 , 又要有具体分析。 - 97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2 . 形象异同比较 形象异同比较包括形象内涵、特点比较和形象作用比较。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集中在两方面 , 一方面是意象 ( 主要指景象和物象 ) 内涵比较 , 一方面是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较。对于前者 , 先要看在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 , 再主要是看意象在自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 , 或者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同 ; 对于后者 , 要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 , 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形象作用异同主要在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方面展开 。 - 98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3 . 语言赏析比较 首先 , 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 , 看谁更符合语境 ; 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 , 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 ; 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 , 看谁更生动形象 ; 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 , 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其次 , 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 4 . 手法、技巧比较 比较表现手法、艺术技巧 , 既要熟知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的基本知识 , 也要了解各种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 99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规范 思路 意趣盎然的 美丽 - 100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满分答案 : 通俗浅显 , 清新 流畅 闻笛赋 烂柯人 世态 的变迁 以及回 归 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 工整典雅 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 , 用典精当 , 语言雅丽平整 ; ② 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 , 语言通俗浅显 , 清新流畅。 - 101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成第 (1)~(2) 题。 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 ① 王安石 王孙旧读五车书 , 手把山阳太守符。 未驾 朱 ② 辞辇毂 ③ , 却分金节佐均输 ④ 。 人才自古常难得 , 时论如君岂久孤 ? 去去便看归奏计 , 莫嗟行路有崎岖。 注 ① 本诗写于作者主持变法时期。王詹叔 , 名靖 , 曾任山阳太守等职。利州路 , 北宋行政区名 , 包括今陕西、四川部分地区。运判 : 官名 , 即转运判官。 ② 朱 : 古代高官之车。 ③ 辇毂 : 代指朝廷。 ④ 均输 : 均输法 , 作者推行的新法之一。 - 102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句写王詹叔身为贵家子弟却能饱读诗书 , 在看似简单的叙述中含有作者的赞赏。 B. 颔联交代王詹叔出行事由 , 塑造了一个不计较名利、勇于承担新任务的官员形象。 C. 王詹叔眼下虽然不受器重 , 但作为难得的人才 , 作者认为他最终会得到朝廷认可。 D. 本诗以送别为题 , 但重点不在于抒写别情 , 而是缘事抒怀 , 表达作者的意志态度。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C 项分析错误 ,“ 岂久孤”表达了作者对于王詹叔没能得到重用的不满之情 , 也表达了作者赏识人才的情怀。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103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2) 尾句 “ 莫嗟行路有崎岖 ”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它与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登飞来峰》 ) 共同体现了作者什么性格 ? 请简要分析。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诗最后一句“莫嗟行路有崎岖” , 以行路为喻 , 强调改革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 不应该消极抱怨 , 而要勇往直前 , 这句诗表达了对王詹叔的勉励之情 , 也体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坚贞不屈的性格。“不畏浮云遮望眼”中 ,“ 不畏”一句以登高望远作比 , 强调不怕浮云遮蔽 , 体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坚贞不屈的性格。两句体现作者的性格是一致的。 答案 解析 关闭 ( 第一问 ) 表达对王詹叔的勉励之情 , 希望他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不惧困难 , 勇往直前 ; 暗含作者克服困难推行新法的坚定意志。 ( 第二问 )“ 莫嗟”一句以行路为喻 , 强调不要嗟叹改革道路崎岖难行 ;“ 不畏”一句以登高望远作比 , 强调不怕浮云遮蔽。两句共同体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坚贞不屈的性格。 - 104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2 .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 , 完成第 (1)~(2) 题。 蜀先主孔明 ① 刘秉忠 智涉图深往事非 , 茅庐一论定真依。 风云龙虎随时有 , 鱼水君臣自古稀。 月照锦江翻月色 , 烟波玉垒动朝晖。 精英不死青天上 , 留得文昌 ② 奉紫薇 ③ 。 注 ① 此诗作于诗人北上觐见忽必烈 , 受其礼遇之后。 ② 文昌 : 文昌星 , 乃文魁之星 , 为智慧的化身。 ③ 紫薇 : 即北极星 , 中国古代认为是众星之主 , 代指人间帝王。 - 105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交代了诸葛亮的事迹 , 他在茅庐之中和刘备分析、讨论 “ 天下三分 ” 的局势 , 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归宿。 B. 颔联借 “ 风云龙虎 ” 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 , 感叹自古以来缺少鱼水般的君臣关系。 C. 颈联写景 , 在月光之下 , 锦江翻起阵阵波浪 ; 玉垒山在朝晖之中 , 涌起层层烟波。 “ 翻 ” 字和 “ 动 ” 字赋予画面动态美。 D. 本诗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 , 借写先主和孔明的事迹 , 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索 , 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B 项 ,“ 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理解有误 , 应是表达世上并不缺少呼风唤雨的明主、贤臣。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106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2) 杜甫的《蜀相》中也写到诸葛亮 :“ 三顾频烦天下计 ,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请简要分析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两首诗歌都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 , 赞扬了他的雄才伟略和誓死效忠的高尚美德。但杜甫的 《 蜀相 》 中“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感慨与忧伤 ; 而本诗不但有对诸葛亮的赞美之情 , 还通过“鱼水君臣自古稀”句借用诸葛亮与刘备融洽的君臣关系 , 来暗示自己得遇明主 , 表达自己誓死追随的决心。 答案 解析 关闭 相同点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伟略、鞠躬尽瘁 , 效忠蜀汉王朝的高度赞美和敬慕之情。不同点 : 杜诗最后两句慨叹诸葛亮功业未竟而亡 , 充满了惋惜和遗憾 ; 刘诗通过对诸葛亮、刘备君臣关系的赞扬 , 暗示自己得遇明主 , 一定效仿孔明 , 为国效力 , 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 - 107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完成第 (1)~(2) 题。 赠   边   将 韦   庄 昔因征远向金微 , 马出榆关一鸟飞。 万里只携孤剑去 , 十年空逐塞鸿归。 手招都护新降虏 , 身著文皇旧赐衣。 只待烟尘报天子 , 满头霜雪为兵机 。 - 108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上句追叙将军往昔向金微山进军征讨远方敌人的场景 , 下句表现其跨马出关、身轻如鸟的轻捷。 B. 颔联将戍边之远、时间之长与时运不济、未能建功立业作对比 , 表达了边将壮志未酬、雄心不已的情感。 C.“ 手招都护新降虏 ” 意为 “ 扬手招呼都护府新近降服的敌人 ”, 该句写出边将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风采。 D.“ 文皇 ” 本指唐太宗 , 这里指当朝皇帝。穿着 “ 文皇 ” 过去赐给他的衣服 , 表明将军时时不忘皇上之恩。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C 项 ,“ 扬手招呼都护府新近降服的敌人”错 , 这句话的意思是“手中有新降服的俘虏”。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109 - 梳理与诊断 纠偏与补弱 重难问题突破 纠偏补弱训练 (2) 请分别从情感内涵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比较分析本诗尾联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僵卧孤村不自哀 , 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 , 铁马冰河入梦来 ”) 的前两句的异同。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情感内涵”主要是分析诗歌的主旨情感 ;“ 表现手法”可从抒情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角度分析。本诗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 , 表达了渴望报效国家的耿耿忠心。陆诗的开头两句 ,“ 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 ,“ 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 , 前后照应 , 形成对比。 答案 解析 关闭 ①情感内涵 : 相同点是都表达了渴望报效国家的耿耿忠心 ; 不同点是陆诗前两句还流露出罢官闲居的寂寞、窘迫。②表现手法 : 相同点是都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不同点是韦诗尾联还用了比喻手法 , 以“霜雪”状写其年迈之状 ; 陆诗前两句用了对比手法 ,“ 僵卧孤村”的现实处境和“尚思为国”的精神状态形成对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