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50 KB
  • 2021-06-04 发布

语文卷·2019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10月月考(2017-10)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石室中学高2019届2017-2018学年上期十月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使得王权和土地开始真正结合在一起。‎ 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商末周初的政治变革在历史上影响甚巨,其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的封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周初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了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作为配套制度而行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新的土地关系与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引发了政治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以皇帝为主导的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 西汉中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与财富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中央的统治。对此,大儒董仲舒曾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采纳。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中央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地方行政运行机制进行调节与整顿。于是,在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与土地变革。‎ 隋朝建立,推行均田制。这些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却稍嫌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隋王朝也迅速覆亡。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使得唐朝开始走向强大;但自天宝之后,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局面,以此走向消亡。此后,北宋政权所进行的改革仍然是以土地的控制与分配为中心,将地方权力大都收归中央,改变了地方势力“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 元明清三代,虽然最高统治者的民族身份不同,但他们采取的政策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与两宋时期边患屡兴相比,元明清对边疆的控制也明显加强,而“摊丁入亩”等政策之所以能够推行,依靠的正是国家对土地所有与分配体系的绝对控制。‎ 中国古代政治变革与土地权力发展的关联使我们认识到,土地与中央集权抑或君权的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统一,土地与君权的联动机制也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较为固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与发展。而当土地与君权出现矛盾冲突时,往往会出现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这又促使掌权者不得不采取措施,以缓解矛盾冲突。‎ ‎(选自刘伟《土地问题决定中国古代政治走向》,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土地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B.封建君王只有推行一些制度,将土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C.商鞅抓住土地这个关键问题所推行的变法,使得中国土地制度保持了两千多年的稳定。‎ D.隋朝统治者为打击豪强大族推行均田制,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因操之过急导致政权灭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提出观点,然后按朝代先后顺序列举了历代重视土地问题的材料来进行论证。‎ B.文中所举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事例,证明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常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 C.文章通过董仲舒建议未被采纳的事例,证明了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实行门阀政治是维持政权的最好选择。‎ D.结尾一段提出了掌权者在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时,有必要采取措施缓解土地与中央集权或君权之间的矛盾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西周建立至春秋中期时段,井田制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然而随着新的土地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出现,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 B.门阀政治在魏晋南北朝时延续达数百年,这警示后世统治者如果中央政权不能抑制土地兼并,对所辖区域的控制就会越来越弱。‎ C.李唐政权在天宝之后走向消亡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当初政权走向稳定和强大所依赖的均田制因中央政权对地方行政的失控而遭到了破坏。‎ D.从元明清三代所采用的土地政策和对边疆的控制力可以看出,在古代要绝对控制土地所有权和分配体系才能有效控制边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狼 杀 ‎(一)‎ 刘老汉除了种地,还在西山埋了不少捕兽夹子。村里很多人都把这当作副业。只是这两年已很难在西山捕到野猪和狼了,它们差不多都快绝迹了。‎ 这天,刘老汉在山顶意外发现了一只被兽夹困住的小狼。刘老汉见狼皮已受损,且又是一只幼狼,便一脚踩住小狼的脑袋,抽出随身的匕首,冲小狼的脖子上一抹。‎ 血流尽,刘老汉便蹲下身,三下两下剥了小狼的皮,割断它的两条后腿,清理出两副狼骨。听说用小狼的腿骨泡烧酒,可疗治经年不愈的风湿性关节炎。‎ 那天晚上,西山上有只母狼整整哀号了一夜。‎ ‎(二)‎ 刘老汉翻身起床,隔壁竹床上的儿子,睡得正香。他想了想,决定不喊他。‎ 日未出,天未醒,林子里的老鸹子还在叫。东边山头只有一丝麻麻亮。刘老汉提着镰刀,踩着露水,深一步,浅一步,径直赶往西山脚的那块油麦地。他想趁天亮前把地里熟透的麦子收割掉。‎ 山风沁凉,刘老汉站在田埂上紧了紧黑布褂,心想,等把这茬麦子卖了,娃儿明年娶媳妇的钱就不用愁了。‎ 忽然,刘老汉觉得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扑面来的竟是一张龇着獠牙的血盆大口!‎ ‎……‎ 刘小山起床时,满屋子都是毛茸茸的太阳光了。昨晚的梦好美咧,他梦见自己跟陆家庄的李晓燕成亲了。‎ 隔壁床是空的,爹已经下地干活了。起得这么迟,爹肯定要骂我咧!刘小山一骨碌从床上跳下来,飞也似的奔向西山脚的油麦地。‎ 然而,油麦地里没有爹。刘小山只在田埂边看到爹的镰刀。地上有斑斑的血迹。刘小山的头皮噌的一下就麻了。最后,在山顶的一块苔痕斑驳的石头上,刘小山看到了一个面目全非的头颅。‎ 刘小山抱着头颅号啕大哭,从早上一直哭到晚上,哭到眼泪都干了时,他对头颅说,爹,孩儿一定替你报仇!‎ ‎(三)‎ 雾起。日隐。天地笼着一抹浑浊的灰白。‎ 一阵腥风扫过,他知道,它来了。‎ 追了它三天三夜。他已精疲力竭。本打算找个草窝随便躺一下,但就在这时,它出现了,像幽灵一样无声无息,从峡谷的纵深处,它是一头灰色的母狼,额角一块疤痕,壮硕如小牛。踩着碎石,朝这边一步步紧逼过来。‎ 但雾掩藏不住它嗜血的死神的气息。正如雾也掩饰不了他熊熊的仇恨的火焰。‎ 它知道这将是一场无可避免的血战。眼前这个人身形消瘦,看起来疲弱不堪,但他的眼神却和他手中的刀一样,杀气腾腾。‎ 它低吼着,压低前肢,龇出尖利的獠牙,趁对方眼神稍一游离,纵身一跃,瞅准喉管,闪电般直扑过去。‎ 他深知狼的奸猾,故意拿眼瞟了下别处。他知道它一定会发起攻击。只是,他没想到它的速度会那么快,快到像一阵风,快到像一道电,他差点被扑了个措手不及。[]‎ 一道青白的光倏地划过。‎ 它落地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左后腿火辣辣的,被刀切开一道深已见骨的伤口,血汩汩地流。‎ 他捂着肚腹,血水顺着指缝漫溢而出,滴滴答答,溅落在被雾打湿的碎石和青草上。‎ 他喘息着,忍着剧痛,举起镰刀冲上去,决计给受伤的狼最后一击。‎ 刀锋直奔狼首。‎ 它拖着沉重的后腿,躲过了呼啸而来的刀锋。瞅准机会,反身跳到他的后背上,两只前爪死死地插进他的双肩。‎ 牙死死地咬着他的脖子,刀深深地扎在它的肚腹上。‎ ‎(四)‎ 刘小山七岁那年,在西山脚放牛时发现一只额角有道疤痕的“小狗”。小东西瘦骨嶙峋,好像有很多天没吃东西了,看起来很可怜。刘小山便丢了几颗油炒花生给它。‎ 吃完了花生,“小狗”走过来舔了舔刘小山的手,像是表示感激。刘小山想抱下它,它却跳开了,并冲刘小山龇出了两颗小獠牙。刘小山冲它摆手,示意它不要怕,那“小狗”却头也不回地窜进了山林。它的尾巴一直是拖着的。此时,刘小山才反应过来,那是一只狼。‎ 但刘小山并没感到害怕,而是冲小狼逃去的方向笑出了声。心想,那只狼以后说不定会怀念油炒花生米咧。‎ 太阳落山时,刘小山骑在牛背上,跟同村的小伙伴们炫耀着他与一只小狼的神奇邂逅。夕阳很美。那时的西山安静得就像一幅画。‎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刘老汉杀死了小狼是因为自己的风湿性关节炎经年不愈,听说要用小狼的腿骨泡烧酒来治疗,而且现在在西山已经很难捕捉到狼了。‎ B.小说描写刘老汉杀死小狼,虽用语不多,但非常形象,一“踩”一“抽”一“抹”,三个动词主要为了展现刘老汉捕杀猎物的娴熟技艺。‎ C.刘老汉对儿子的怜爱、儿子成亲的美梦、温暖的阳光与獠牙、血盆大口、斑斑血迹、面目全非的头颅,一喜一悲展现了人生的无常。‎ D.小说最后的环境描写“夕阳很美。那时的西山安静得就像一幅画”渲染了宁静的氛围,象征了人和狼(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5.小说以“狼杀”为标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5分)‎ 答: ▲ ‎ ‎6.小说最后一部分写到刘小山“与一只小狼的神奇邂逅”,这样刻意地营造一种情节上的巧合,你觉得好吗?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二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 材料二 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箜篌、古筝、琵琶……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传播的助力。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中二胡首席蔡阳,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000人左右。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但是,一旦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 ‎                                                                    (摘自人民2016年4月7日)‎ 材料三 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田青委员坦言,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保守派”,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本质的东西,不能“转基因”。“转基因的结果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创造。”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非常重要。“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                                                             (摘自《中国日报》2015年3月3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来源于报纸和络,所谈内容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时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 B.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利用互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材料二侧重谈利用互联传播的助力,使艺术传播突破时空障碍。‎ C.从材料二可知,把传统艺术放到直播平台去表演,让观众看到更多平时看不到的乐器,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 D.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认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让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材料一中以季羡林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 ‎,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需要亲近普通民众。‎ B.材料一提出不能“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材料三提出“坚守住本质的东西”,都是为了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来迎合观众的口味。‎ C.材料一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就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 D.材料二运用数字说明,通过络直播平台,无论是观看人数还是经济收入,传统表演艺术家都可能得到体面的回报。‎ E.材料三强调,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底线,如需要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的昆曲古琴,就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络直播。‎ ‎9.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    (节选自《旧唐书》)‎ ‎10.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 ‎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对,如韩愈,又称韩昌黎,“愈”为名,“昌黎”为字。‎ B. “进士”,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唐设进士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C. “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科举时代称新进士及第授官为释褐。‎ D. “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B. 李商隐因为少年俊才而被令狐楚深加礼敬,令狐楚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李商隐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 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D.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5分)‎ 译: ▲ ‎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5分)‎ 译: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诗题中的“九日”与“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之感。‎ C.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D.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 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E.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7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邻船寂静衬托音乐带给人们强大感染力的句子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的“ ▲ , ▲ ”两句写山崩地陷后,在绝壁上凿孔架木筑成的通道像登天的梯子,极富浪漫色彩。‎ ‎(3)杜甫《登高》中的“ ▲ , ▲ ”两句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身世感慨。‎ ‎(4)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中,如果自己一点资料也不找,反而五十步笑百步,指责队友们的资料不够充分,怎么好意思呢。‎ ‎②如果艺术创作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历史感,脱离了艺术家的独立思考,无异于缘木求鱼,这种艺术创作是没有生命力的。‎ ‎③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④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⑤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到头来却是作茧自缚,害了自己。‎ ‎⑥第三季《奔跑吧,兄弟》中,李晨一身披风,两手豪举超大哑铃,略显傲气的眼神侧目而视,一派武林盟主的气势。‎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城市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逐步对外开放。‎ B. 2017年4月1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设立的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C.对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较为关注学生怎么读书和考试,但是很少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专业规划和学校选择,导致许多考生抱憾终生。‎ D.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具有强制性。‎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 D.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 ① ,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 ② 。 ③ ,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要治理共享单车违停,应该让共享单车企业承担治理违章停车的费用。政府应先设置禁停区或停车区,对违停车的企业收费或罚款。这样可将违停的成本由企业内化,这时规模扩张的成本必然会远大于收益。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将不得不致力于精细化管理,这样就能打败其它企业。单车的禁停区或停点区设计合理了,方便了市民,就会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①这时规模扩张的成本不一定会远大于收益。‎ ‎② ▲ ‎ ‎③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也许你会因为自己的才智而受到他人的敬慕,但只有你具备了良好的品质,你才能真正被人爱戴。”也有人说:“良好的品质只能用来维系社会,想使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归根结底要靠才智。”‎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石室中学高2019届2017-2018学年上期十月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 答案:B. 解析:A.“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C.“土地制度保持了两千多年的稳定”犯了推断不当的错误。商鞅变法使得秦朝强大,并不是此后土地制度保持稳定的原因,保持稳定的原因应是此后的朝代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D.“达到了预期效果”错,原文是“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只是应该有效,根据后面看预期效果还没有体现隋王朝就灭亡了。“因操之过急导致政权灭亡”说法也过于绝对。‎ ‎2. 答案:C. 解析:C.“董仲舒建议未被采纳的事例,证明了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实行门阀政治是维持政权的最好选择”错,董仲舒建议未被采纳的事例主要是为了证明中央政权如果无法抑制土地兼并,对所辖区域的控制就会越来越弱。‎ 3. ‎ 答案:D. 解析:D.“在古代要绝对控制土地所有权和分配体系才能有效控制边疆”不正确,文中只是说“‘摊丁入亩’等政策之所以能够推行,依靠的正是国家对土地所有与分配体系的绝对控制”,从文中看,元明清对边疆控制的加强与国家对土地所有与分配体系的绝对控制没有必然联系。‎ ‎4. 答案D.解析:A.杀小狼并不是因为狼稀少了,小说中也没有提及是刘老汉自己的风湿性关节炎经年不愈,这只是乡村人的蒙昧。B.动作描写的作用分析不完整,不仅“体现了刘老汉捕杀猎物的娴熟技艺”,更表现了人残杀动物的可怕。C.这一喜一悲并非主要在于展现人生的无常,而表现的是人类的残忍与仇恨破坏了人类自身的美好生活与自然的祥和平静。‎ ‎5.答案:①“狼杀”是文章的线索,全文都围绕人与狼互杀来展开事件。②以“狼杀”为标题,表面上写狼杀了人,但实际上暗示了大自然的报复是人类自身行为招致的,揭示了主题。(5分。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 ‎6.答案:这样写好。因为①小说最后以补叙的方式写到了小山小时候喂小狼的经历,与前面小山追杀母狼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同一只小狼从受人点滴恩惠表达感激,到杀人报仇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写升华了主题,发人深思。②小说最后的补叙更加鲜明地揭示出悲剧的根源就在于人类的贪婪与仇恨心理,当我们心中对自然充满善意的时候,自然和人一定会和平共处的。③描写小狼吃了小山给的花生,也懂得感谢,但与人之间还是保持了距离,这也提示我们人类应该对大自然保持足够的敬畏,维持应有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6分。观点明确,如果没有明确的观点,扣1分;原因解说每点3分,写出两点即可。如有其它理解,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7.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涉及到概括中心意思、理解重要内容等,解答本题首先要对全文进行阅读,掌握文本大意,把握文本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对文本进行理解,理解的时候可以把每个选项和文本对比,找出说法不同的原因,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分析判断正误。A.“那就是同时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错误,材料二并没有谈到传统文化保护。C.“‎ 络直播优于传统表演形式”的说法过于绝对。D.“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错误,田青委员反对的是为迎合观众“将所有的戏剧改成流行音乐”。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 ‎8.答案:B D (任选对一项2分,全对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说法错误。季羡林的故事是以梵文绝学的凄凉景象,引出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需要亲近普通民众的观点。C.“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才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错误,原文是“传统文化找到新的落点,才有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E.“就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络直播”错误,迎合听众不一定就是指“络直播”这种形式。‎ ‎9.答案:①加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现代的表达形式。如利用直播平台、综艺节目、发展文创产品等让传统文化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②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从深邃和厚重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内涵,获得智慧的启迪。‎ ‎③创新发展的同时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保持传统文化的底色。传统文化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的基因不变,不能因为听众文化积累和修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去迎合。‎ ‎(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从“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等语句可以具体把握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注意的实际问题。‎ ‎10.答案:B. 解析:可根据人物的几个连续动作断句,如“不喜”“从事”等,还可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遂”“尤”等断句。‎ ‎11.答案:A. 解析:韩愈,字退之。称韩昌黎,是称地名或称郡望。所以A项错误。‎ ‎12.答案:C . 解析:C项里面“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不正确。根据文中句子的理解,李商隐在令狐楚麾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是朝廷命官。到了天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13.答案:(1)令孤楚镇守河阳,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谒见)他,当时年龄刚到二十岁。(“业”、“干”、“弱冠”各1分,句意2分)‎ ‎(2)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理睬他。(“明年”“陈”“省”各1分;句意2分 。)‎ ‎【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县令。祖父李俌,官位终于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 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刚到二十岁。令孤楚因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沛州,李商隐跟随为巡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开成二年,(李商隐)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县尉。会昌二年,他又以书判考中拔萃科。‎ 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为掌书记,担任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生,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成为王茂元的僚属以后,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绹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的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绹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几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予理睬。卢弘正出镇徐州,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后罢徐州府职又入朝,他以文章拜谒令狐绹,于是补他为太学博士。正遇河南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没多久也就病死了。‎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章奏,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沫文和奠文。他和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体”。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 他弟弟李义叟,也进士及第,累任宾佐。李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14.答案:A B (任选对一项2分,全对4分) 解析:C项,诗句指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致供不应求;D项,“风雨不动安如山”是杜甫的诗句;E项,作者并未详细描绘池州胜景。‎ ‎15.【答案】杨诗记叙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对此地的喜爱(或赞美)之情和对先贤的向往、景仰、追思之情 ‎;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变换,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或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抒发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池州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使作者徒生寂寞苍茫之感。(每点3分,任答对其中2点得满分。)‎ ‎16.答案:‎ ‎(1)东船西舫悄无言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4)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17.答案:B. 解析:①五十步笑百步: 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使用错误。②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使用正确。③风起云涌:谓狂风刮起,云层涌来。形容雄浑磅礴之势;也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使用正确。④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用错对象。⑤作茧自缚:蚕吐丝做成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此处使用正确。⑥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使用错误。‎ ‎18.答案:A. 解析:B项,搭配不当,“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主宾搭配不当。C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去掉“对……来说”。D项,不合逻辑, “企事业单位”和“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并列不当。‎ ‎19.答案:D 解析: 该题考核语言表达。A项,“承蒙”:是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B项,“高足”:赞扬别人的弟子本领高强,用作敬辞。C项,“令”:敬词,称对方;且没有“令女”这一说法。所以选D。‎ ‎20.答案:①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②开放是其主要特征③从城到市的变化(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防御趋向流通”) 解析:在解答每一个空白处时都要结合上下文来思考。①处下文是“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提示考生,①处应填的内容应与城的功能,再结合下文“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可得出此处的答案应为“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②处结合上文“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可得出答案;③处所在的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这样,结合开头段,和上文先写城又写市,可得出③处应填入由城到市的变化,或由封闭到开放的变化等。‎ ‎21.答案:②即使精细化管理也不一定能打败其它企业。③设计合理、方便了市民,不一定会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②给3分,③给2分。)‎ 解析:②推断绝对,即使精细化管理也不一定能能提高利润,同时“打败其它企业”的因素很多,不仅为管理好违停。③“禁停区或停点区设计合理、方便了市民”的结果不是“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两者间无因果关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