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50 KB
  • 2021-06-04 发布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 (解析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t v t v t v 武汉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一.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它们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而是一种态度和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反倒是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更为直接。侠,是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 ‎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他们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痛快”。而《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戈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把“江湖”这个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教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等。 ‎ B.在韩非子看来,侠并不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 C.侠讲究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 D.侠寄身于武侠小说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 B.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逐层深入的印象。 ‎ C.文章例证丰富,中国武侠小说、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的对比,揭示了中外“侠”内涵的区别。 ‎ D.文章结尾意在阐述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寄托着现实生活中人们善胜恶、正压邪的美好愿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 B.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 C.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 D.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三幅画 ‎ 宗璞 ‎ 戊辰龙年前夕,往荣宝斋去取裱的字画。在手提包里翻了一遍,不见取物字据。其实原字据已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代替的是张挂失条。而连这挂失条也不见了。‎ ‎ 业务员见我懊恼的样子,说,拿走罢,找着以后寄回来就行了。‎ ‎ 我们高兴地捧了字画回家。一共五幅,两幅字三幅画,一幅幅打开看时,甚生感慨,现只说这三幅画。‎ ‎ 三幅画均出自汪曾祺的手笔。‎ ‎ 老实说,在1986年以前,我从不知汪曾祺擅长丹青,可见是何等的孤陋寡闻。原只知他不只写戏还能演戏,不只写小说散文还善旧诗,是个多面手。四十年代初,西南联大同学上演《家》。因为长兄钟辽扮演觉新,我去看过戏。有两个场面印象最深:一是高老太爷过世后,高家长辈要瑞珏出城生产,觉新在站了一排的长辈面前的惶恐样儿。哥哥穿一件烟色长衫,据说很潇洒。我只为觉新伤心,以后常常想起那伤心;一是鸣凤鬼魂下场后,老更夫在昏暗的舞台中间,敲响了锣,锣声和报着更次的喑哑声音回荡在剧场里,现在眼前还是那老更夫的模样,耳边还有那声音,涩涩的,很苦。‎ ‎ 老更夫是汪曾祺扮演的。‎ ‎ 时光一晃过了四十年。八十年代初,《钟山》编辑部举办太湖笔会,从苏州乘船到无锡去。万顷碧波,洗去了尘俗烦恼,大家都有些忘乎所以。我坐在船头上乘风破浪,十分得意,不断为眼前景色欢呼。汪兄忽然递过半张撕破的香烟盒纸,上写着一首诗:“壮游谁似冯宗璞,打伞遮阳过太湖,却看碧波千万顷,北归流入枕边书。”我曾要回赠一首且有在船诸文友相助,乱了一番,终未得出究竟。而汪兄这首游戏之作,隔了五年,仍清晰地留在我记忆中。‎ ‎ 1986年春,偶往杨周翰先生家,见壁悬画图,上栖一只松鼠,灵动不俗。得知为汪兄大作时,不胜惊异。又有一幅极秀的字,署名上官碧,又不知这是沈从文先生笔名。杨先生则为我的无知而惊异,笑说,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 实在是的,我常处于懵懂状态,这似乎是一种习惯。不过一经明白,便有行动,虽然还是拖了许久。初夏时,我修书索画,以为一年半载后可得一张。‎ ‎ 不想一周内便来了一幅斗方。两只小鸡,毛茸茸的,歪着头看一串紫红色的果子,很可爱。果子似乎很酸,所以小鸡在琢磨罢。‎ ‎ 这画我喜欢,但不满意,怀疑汪兄存有哄小孩心理,立即表态:不行不行,还要还要!‎ ‎ 第二幅画也很快来了。这是一幅真正的赠给同行的画,红花怒放,下衬墨叶,紧靠叶下有字云:“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临风亦自得,不共赤城霞。”画中花叶与诗都在一侧,留有大片空白,空白上有烟灰留下的一个小洞。曾嘱裱工保留此洞,答称没有这样的技术。整个画面在临风自得的恬淡中,却有一种活泼的热烈气氛。父亲看不见画,听我念诗后,大为赞赏,说用王国维标准来说,这诗便是不隔。何谓不隔?物与我浑然一体也。‎ ‎ 这时我已满意,天下太平,不再生事。不料秋末冬初时,汪兄忽又寄来第三幅画。这是一幅水仙花,长长的挺秀的叶子,顶上几瓣素白的花,叶用蓝而不用绿,花就纸色不另涂白。只觉一股清灵之气,自纸上透出。一行小字:为纪念陈澄莱而作,寄与宗璞。‎ ‎ 把玩之际,不觉虚欷。谢谢你,汪曾祺!‎ ‎ 澄莱乃我挚友,和汪兄也相识。五十年代最后一年,澄莱与我一同下放在涿鹿县。当时汪兄在张家口一带,境况比我们苦得多了。一次开什么会,大家穿着臃肿的大棉袄在塞上相见。我仍是懵懵懂懂,见了不认识的人当认识,见了认识的人当不认识。澄莱纠正我,指点我这人那人都是谁;看我见了汪兄发愣,苦笑道,汪曾祺你也不认识!‎ ‎ 澄莱于1971年元月在寒冷的井中直落九泉之下,迄今不明原由。我曾为她写了一篇《水仙辞》的小文。现在谁也不记得她了,连我都记不准那恐怖的日子。汪兄却记得那水仙花的譬喻,为她画一幅画,而且说来年水仙花开,还要写一幅。‎ 从前常有性情中人的说法,现在久不见这词了。我常说的“没有真性情,写不出好文章”的大白话,也久不说了。性情中人不一定写文章,而写出好文章的人,必有真性情。‎ ‎ 三幅画放到1987年才送去裱,到1988年春节才取回。在家里再翻手提包,那挂失条竟赫然存在焉。我只能笑自己的糊涂。‎ ‎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回忆了挚友汪曾祺三次赠画的始末及其逸事,在浓墨重彩的叙述和描写中展现了汪曾祺真实坦诚的性情中人的形象。‎ B.“小鸡思果图”仿佛一个涉世不深的人在品味人间的酸甜苦辣,观察和思考着社会和人生,汪曾祺借这一可笑的形象,批评宗璞单纯幼稚。‎ C.第二幅画上的空白处有烟灰留下的一个小洞,“我”送裱时“嘱裱工保留此洞”,意在提醒汪曾祺少抽烟,体现了对挚友健康的关心。‎ D.第三幅画汪曾祺为陈澄莱而作,受了宗璞《水仙辞》的影响,当年他们三人下放,曾经见面,这幅画中寄托着对上世纪50-70年代人事的感慨。‎ ‎5. 文中划线句说“性情中人不一定写文章,而写出好文章的人,必有真性情”,请结合文章分析汪曾祺的个性和品格的“真性情”。(6分)‎ ‎6. 有人认为,文章所写内容并不限于三幅画,但以“三幅画”为题,远胜“汪曾祺其人”“我与汪曾祺”等标题,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3小题,共12分)‎ 材料一:‎ 近日,杭州、郑州、武汉、合肥、南京等20多个城市都出台了人才新政。这些人才政策,既立足国内,又放眼全球,掀起了一场“人才争夺战”。‎ 郑州市给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人才提供每人10万元的首次购房补贴;成都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在杭州,外国人才可享受7项出入境便利政策,创业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在杭就业并享受相应补贴等;在南京,为了支持外国留学生直接留在南京创新创业,规定争取国家授权后,外国留学生凭借江苏高校毕业证书、创业计划书,可申请有效期2至5年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等。可以预见,中国各地面向全球招揽人才的态势将一直持续下去。‎ ‎“人才争夺可以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大、中、小城市更加平衡地发展。”中国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刘彦平表示,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人才就是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      (摘编自人民网《20余城掀起“人才争夺战”》,2018年3月28日)‎ 材料二:‎ 凭身份证、学生证半小时落户、以低于市场价20%买房、数十万元就业创业补贴……继南京、西安等20多个城市打响“抢人大战”,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近日也出台政策瞄准高端人才引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放大招”凸显了各地广聚天下英才,激发竞争活力的期冀。但引得进更留得住并用得好,才能破解创新密码。‎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的最高需求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为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和上升空间才能留得久。适配的岗位、周到的政策配套、充足的资金设备资源、对知识产权充分的法律保障都是关键要素。‎ 留住心才能留住人,这需要城市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让高端人才留下来、智慧活起来,还需把更多精力放到建设宜居宜业、后顾无忧的软环境、暖环境上去。唯有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厚植给养人才的土壤,才能让人产生“吾心安处即故乡”之感,才能激发人才红利、提供发展动力。        (摘编自新华网《“抢人大战”,引得来更要用得好》,2018年4月3日)‎ 材料三:‎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2日报道,送房屋产权,送面试补贴,甚至还有警官上门服务、提供户籍办理,愈演愈烈的“抢人”战火已在中国20多个大城市熊熊燃烧。‎ 报道称,参与“抢人”的不仅有户籍优势的新一线城市,无法与之抗衡的三四线城市,也试图用行政手段“抢人”。‎ 报道称,大城市年轻劳动人口普遍不足是此轮抢人的重要原因。人口学者易富贤说,2017年以来,年轻劳动力资源开始走向枯竭,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年轻劳动力的状况难以为继。如果人口过度流入大城市,大城市养育成本高,年轻人生育意愿降低,生育率就会持续下降,也将拉低整个国家的生育率,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应鼓励就近城镇化:“一个50万人口的城市,生育文化保存好,生育率高,父母帮忙带孩子,既有利于养幼,又有利于养老。”不过,中国当下的年轻人恐怕不太容易接受这种传统的理想生活状态。南京审计大学毕业生张经纬说,他已拿到上海一家金融机构的“offer”,虽然薪金待遇不比其他城市更优厚,但他需要的是大城市能够提供的资源、机遇,并不在乎更高的生活成本。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3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的社会背景下,“人才争夺大战”的态势还将持续下去。‎ B. 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大、中、小城市更加平衡地发展是本轮“人才争夺大战”的起因。‎ C. 与送购房补贴、就业补贴等有利政策相比,价值认同和自我实现更能打动求职者,留住人才。‎ D. 中国当下的年轻人似乎不太容易接受“既利于养幼,又利于养老”的传统理想生活状态。‎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经济学者和人口学者,对本轮“人才争夺大战”各从城市平衡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B. 除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外,三四线城市也试图用行政手段“抢人”,表明了各地广聚人才、提高竞争力的期冀。‎ C. 留住心才能留住人,一座城市要留住人,关键在于要有温度:需把更多精力放到建设宜居宜业、后顾无忧的软环境和暖环境上去。‎ D. 城市人才政策只有更加积极、开放、有效,厚植了给养人才的土壤,才能激发人才红利,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9. 以上三则材料,导语部分都介绍了中国20多个城市掀起人才争夺战的事实,那么主体部分报道或评论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一. 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日:“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日:“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日:“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贾竖易动以利 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 愿沛公且留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 以固项王意 将军岂有意乎 ‎ D.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12.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 张良足智多谋。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 张良胸有韬略。他计败峣下秦军,又劝说汉王授印于韩信,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 张良谨慎低调。汉高祖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只愿受封留县,于是被封为留侯。‎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5分)‎ ‎(2)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5题。(共9分)‎ 亥年残秋偶作① ‎ 鲁迅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②。‎ 老归大泽菰蒲③尽,梦坠空云齿发寒。竦听荒鸡④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⑤。‎ ‎【注】①亥年,即乙亥年,公元1935年;鲁迅于翌年去世。残秋,秋末冬初。此诗于同年12月5日,书赠好友许寿裳。②千官:众多的官员。③菰蒲:菰,一种水生植物。蒲,一种水生植物。④《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写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雄鸡啼叫不止。比喻在黑暗的社会里不乏有识之士。 ⑤阑干:指星斗横斜貌。比喻夜将尽,天将破晓。‎ ‎14、下面对诗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残秋”既写出当时自然环境的特点,又喻指当时时局。‎ B.首联中的“春温”指的是春天的消息,和“秋肃”形成对比。‎ C.颈联表达年老归去水畔和菰蒲一起的梦想也不能实现的痛苦。‎ D. 全诗情感与“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题<彷徨>》)一句有共通之处。‎ ‎15、本诗是鲁迅先生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情感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有哪些情感。(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一小题,6分)‎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 ‎(2)《记念刘和珍君》中揭示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上阙写景动静结合,其中动态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 三. 语言文字应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凭阑观潮起,逐浪扬风帆。黄海之滨,浮山湾畔。( );海纳百川,见证着开放包容的广阔襟怀。 应约而至, 。一架架飞机降落在青岛机场,上合组织领导人齐聚岛城,共商合作发展大计。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和而不同、世界大同,是“和合”思想的时代思辨,是中国理念同“上海精神”的 ;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会场内的亭台楼阁元素、地方特色的节目表演……一个个细节更凸显出中华文化底蕴。而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东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心态。9日晚,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宴会厅在灯光的映照下 ,犹如海浪中的风帆,蓄势待发;背景墙上的巨幅工笔画《花开盛世》 ,恰若辉煌锦绣,尽显雍容华贵;宴会厅内,灯火通明,各方嘉宾静静聆听习近平主席的讲话。‎ ‎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8.6.12,有改动)‎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的东方大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B.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心态、从容自信的仪态。‎ C.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了东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心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仪态。‎ D.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了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仪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18. 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风送千帆,奔涌着合作共赢的澎湃力量 B. 心存一处,演绎着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 C. 乐奏万方,响彻在寥廓丰饶的齐鲁大地 D. 文承一脉,彰显着融通相生的文明之邦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风云变幻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赏心悦目 B. 风云变幻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叹为观止 C. 风云际会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赏心悦目 D. 风云际会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叹为观止 ‎20、“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不同时期的共同道德规范。2012年,全国妇联等单位提出了“新孝道行动标准”。请你从下列“新孝道行动标准”和《论语》选文中各选一条,说说二者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并结合实际,谈谈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去做。(5分)‎ 新孝道行动标准(部分)‎ ‎1. 带着妻小常回家   2.共与父母度节假 3. 父母生日共同办  4.亲给父母做做饭 ‎5. 沟通父母解心结   6.关爱父母说出口 7. 督促父母做体检  8.聆听父母聊往事 ‎9. 能和父母共锻炼  10.常为父母拍张照 ‎《论语》选文 第一则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第二则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第三则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行动标准”选择第        条       《论语》选择第        则 相通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018年10月29日,武汉外国语学校第十一届“金秋读书节”正式拉开帷幕。读书节中的“对联大赛”活动正在开展,请你参与其中,也为读书节写一幅对联。要求:上下联中要出现书籍名或作品中的人名,一个即可;上下联字数各不少于五字;不可为学校已悬挂对联。(6分)‎ 上联: ‎ 下联: ‎ 一. 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青少年成长是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但是关于新时代成熟的标准,却是众说纷纭;而关于促成成长的因素,有人认为是因为一个人、一件事,有人认为是一句话、一本书,有人认为是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在我们这个时代,你认为什么是成熟呢?‎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我们这个时代的成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题目,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或套作。‎ 参考答案 ‎1.A(B属张冠李戴。韩非子的看法是“侠以武犯禁”,而“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是把双刃剑”等是作者的看法;C属强加因果。聂政、荆轲不能称之为侠,并非没有担当精神,是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是一种工作;D属曲解文意。原文中“很少存在”与“存在”在范围上差别大,且侠与“豪侠”在概念上没区别。)‎ ‎2.C(结合文章第四五段可知:用《七剑》《佐罗》例,是为了论证侠士担当的精神内涵,是共性不是区别。)‎ ‎3. C(C不能根据是否有社会身份等特征推知两者“毫无共同之处”,过于武断。并且第一自然段末提到西方的骑士等在中国有“侠缘”可以推至他们之间有共同之处。)‎ ‎【答案】4. D ( A项,“在浓墨重彩的叙述和描写中”表述不当,本文风格冲淡自然,“这一可笑的形象”和“批评宗璞单纯幼稚”表述不当,“小鸡思果”这一形象可爱而不可笑,且汪曾祺对宗璞绝无批评之意。C项,“意在提醒汪曾祺少抽烟,体现了对挚友健康的关心”表述不当,作者“嘱裱工保留此洞”,透露出文友之间的理解和深挚情谊。故选D。)‎ ‎ ‎ ‎5. ①汪曾祺真率,他为宗璞游太湖戏作诗,画作小松鼠灵动不俗;②汪曾祺谦逊自然,他的红花墨叶图和题诗表现出自得的情态;③ 汪曾祺真诚,珍视友情,用水仙花寄托对文革中遭遇不幸的友人的哀思。(每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赋分)‎ ‎6.① 文章以三幅画开篇和结尾,是围绕“三幅画”构思的;②汪曾祺的“真性情”主要是通过三幅画而得以表现的,可以将真性情表现得真切、生动、形象;③以“汪曾祺其人”或“我与汪曾祺”为题,可以表现多种主题,范围过大,不能像“三幅画”那样突出“真性情”的主题;④“三幅画”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而“汪曾祺其人”或“我与汪曾祺”过于直白,一览无余。(任选三点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7.B(“人才争夺大战”的起因是在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的背景下,多个城市都出台了人才新政,以及大城市年轻劳动人口普遍不足等)‎ ‎8.C(“关键在于要有温度”错误,原文意思是“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两者不可偏废)‎ ‎9.①材料一侧重报道多城抢夺人才的新政策;材料二侧重解读关于留住人才举措的高下;材料三侧重报道人口争夺战的社会影响。(6分。每点2分,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 ‎【答案】10.D( 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 ‎11.C (A,用,介词;因为,介词 B暂时,副词;尚且,副词 C 心意,心思,名词 D抵挡,动词;对等,比得上,动词) ‎ ‎12. B( “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与原文“引兵击秦军,大破之”不符。)‎ ‎13. (1)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畔”“因”“解”各1分,句意2分)‎ ‎(2) “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被打败了。(“捐”、被动句、“破”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 ‎ ‎ ‎ 沛公从雒阳向南穿过辍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成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因此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于是派张良回去。他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候。‎ ‎【参考答案】14.答案:C。‎ ‎15.①尘海浮沉、世事变幻的感慨。颔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这种情感。‎ ②栖身无地、梦想无着的孤独悲哀。颈联借栖身之地菰蒲凋残含蓄地表达落寞之感,用梦想坠落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失意。‎ ③苦斗益坚、对未来可期的熹微希望。尾联用典故虽然也表现了阵营零落的哀伤,但巧用黎明、破晓寄托了愿望。(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答案】16(1)士皆瞋目, 发尽上指冠。(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答案】17. D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将病句放入文段中,强调的是分析病句的语境意识。首先应判定病句是一个单句,首先采取压缩的方式,提炼句子的主干,发现这个句子缺少谓语,应该把“折射出的”改为“折射出了”;语序不当,不是“日益折射出”,而是“日益走向”;搭配不当诚挚友好是姿态,沉稳大气是仪态,从容自信是心态。所以综合看来,D项正确。‎ ‎【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文,从形式上看,B项,“美美与共”不合文段主题,且与“开放包容”结构不对称;C项,“乐奏万方”是动补短语,和“海纳百川”的主谓结构不对称;D项,“文明之邦”与“广阔胸襟”不对称。从内容上看,C、D两项的内容不太符合会议的宗旨。所以A项正确。‎ ‎【19题详解】‎ 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题可运用排除法。风云际会:比喻有才华、有作为的人在难得的好时机聚合。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根据后文“上合组织领导人齐聚岛城,共商合作发展大计”,第一个空应填“风云际会”,这样就排除A、B两项。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肝胆相照:比喻真心诚意、以真心相见、互相坦诚交往共事,不能形容精神和理念。根据前文的“是‘和合’思想的时代思辨,是中国理念同‘上海精神’”,断定此处选用成语“相得益彰”。所以排除A、D两项。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美轮美奂: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或装饰华美。根据语境这里强调的不是技艺,而是富丽堂皇。所以排除A、D两项。叹为观止:指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赏心悦目:指因看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欢畅。但是“叹为观止”在使用时如果句子主语是观赏的对象(人或事物),要在“叹为观止”的前面加上“令人”“使人”“让人”。所以排除B、D两项。所以C项正确。‎ ‎20.答案示例一:‎ ‎“行动标准”选择第9条    《论语》选择第一则 相通之处:孔子认为,“孝”表现为不让父母为自己的身体担忧(或关爱父母身体健康)。“能和父母共锻炼”既表现自己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也表现为对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答案示例二:‎ ‎“行动标准”选择第8条    《论语》选择第二则 相通之处:孔子认为“孝”表现为侍奉父母不仅要满足衣食所需,还要心存孝敬之意。“聆听父母聊往事”就能体现子女对父母内心的尊敬,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 答案示例三:‎ ‎“行动标准”选择第6条    《论语》选择第三则 相通之处:孔子认为“孝敬”父母难在保持愉悦的神色,不仅在心里“敬”,也应该表现在外表和语言上。“关爱父母说出口”是希望子女能在语言态度上表达对父母的爱意,让父母领会。‎ 评分标准:共5分。对应1分,解说共同点2分,具体做法2分。‎ ‎21【答案】略 ‎22.【写作提示】立意要结合时代谈成熟问题。‎ 以下立意可供参考:(1)成熟是一种眼界。在世界文化交融的时代,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们要有开阔的眼光,更高的境界。‎ ‎(2)成熟是一种担当。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将自己个人的成长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担当起天下重任。‎ ‎(3)成熟是一种行动。我们要积极投身到改革创新的社会实践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切实解决现实问题,并在实践中成长。‎ ‎(4)成熟是一种坚守。在当下浮躁的时代氛围中,我们要坚守住某些信念,某些传统,不随波逐流,守住文明的高地。‎ 记叙文写作侧重材料中的真情实感,叙事的波澜,记叙的角度等。‎ 其他参照高考语文阅卷标准执行。重视书写,重视格式(字数要求),重视结构层次的清晰、材料的充实、立意的准确与深度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