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00 KB
  • 2021-06-04 发布

2017-2018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源自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这种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这种教学法,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互相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拼板式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信息拼成一个整体;信息式任务,给两个或两组学生有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交际任务,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解决问题式任务,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让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决定式任务,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局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调和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进行论述;交换意见式任务,学生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国内一些学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驱动”一词,用于作文教学。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明确提出了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作文的两道题目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并对其概念做出阐释:“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他认为,在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能“较好地解决材料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是在承继材料作文“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又在避免套作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对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具有特殊性。首先,材料的内容思想紧扣“主旋律”。正如张开所说:“作文试题凸显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其次,材料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是新闻事件、社会热点,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的审议故事、名言警句、诗词歌曲、图片漫画等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真实性暗含了鼓励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命题意图。第三,材料的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表现在:材料往往具有争议性,争议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关涉的人物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或几类人,这就保证“任务”的指向有多种选择;命题者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这样的材料,能保证考生选择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写作。同时,考生要把握好典型人物的特点和物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立意的主旋律,但一定注意不要“贴标签”、“穿靴戴帽”、空发议论。在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同时,还可从反面针砭时弊,揭露社会上存在的某些消极落后现象,在对比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节选自《语文周报》特邀专家:尤立增《怎样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中,学生的表达根据任务的指向采用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 B.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要求学生语言交际时完成核心任务。‎ C. 国内一些学者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直接引入作文教学中,拓展教学思想。‎ D. 把任务进行分类,学生可以有针对地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细化为五种任务类型,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侧重点进行比较。‎ B. 文章援引专家的权威说法,例证确凿,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转向进行诠释。‎ C. 围绕“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核心概念,文章论述这一概念产生的历史沿革。‎ D. 本文逐层论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特点,强调其相对传统作文材料的改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务驱动型作文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创设出相对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B. 任务驱动型指令避免套作等行文方式,弥补传统材料空间大、立意多元的缺陷。‎ C.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社会热点,突出育人功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作文题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但命题者本身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1. ‎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要求学生语言交际时完成核心任务”理解有误,原文第一段表述的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C项,“直接引入作文教学中”表述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国内一些学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驱动’一词,用于作文教学”,可见并非“直接引入”。D项,“学生可以有针对地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有误,从文章第一段来看,“交换意见式任务,学生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可见这是“交换意见式任务”,是把任务进行分类中的一种。‎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同时也考查学生对论证的方式、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论证的结构等的把握。C项,“围绕‘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核心概念,文章论述这一概念产生的历史沿革”有误,选项以偏概全,从文中来看,“论述这一概念产生的历史沿革”只是文本内容的第一部分。‎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弥补传统材料空间大、立意多元的缺陷”理解错误,文章第二段最后说“是在承继材料作文‘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显然,文本认为,“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应是材料作文的优势。‎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比如本题,B项,选项认为“任务驱动型指令”可以“弥补传统材料空间大、立意多元的缺陷”,但从文本第二段最后几句话来看,“传统材料空间大、立意多元”应该是优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与虫共眠 刘亮程 ‎①我在草中睡着时,我的身体成了众多小虫子的温暖巢穴。那些形态各异的卑小动物,从我的袖口、领口和裤腿钻进去,在我身上爬来爬去,不时地咬两口,把它们的小肚子灌得红红鼓鼓的。吃饱玩够了,便找一个隐秘处酣然而睡。‎ ‎②我身体上发生的这些事我一点也不知道。‎ ‎③那天我翻了一下午地,又饿又累。本想在地头躺一会儿再往回走,地离村子还有好几里路,我干活时忘了留点回家的力气。时值夏季,田野上虫声、蛙声、谷物生长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支巨大的催眠曲。我的头一挨地便酣然入睡,天啥时黑的我一点不知道,月亮升起又落下我一点没有觉察。醒来时已是另一个早晨,我的身边爬满各种颜色的虫子,它们已先我而醒忙它们的事了。这些勤快的小生命,在我身上留下许多又红又痒的小疙瘩,证明它们来过了。我想它们和我一样睡了美美的一觉。有几个小家伙,竟在我的裤子里呆舒服了,不愿出来。若不是搔痒得难受我不会脱了裤子捉它们出来。对这些小虫来说,我的身体是一片多么辽阔的田野,就像我此刻爬在大地的某个角落,大地却不会因搔痒和难受把我捉起来扔掉。大地是沉睡的,它多么宽容。在大地的怀抱中我比虫子大不了多少。我们知道世上有如此多的虫子,给它们一一起名,分科分类。而虫子知道我们吗?这些小虫知道世上有刘亮程这条大虫吗?有些虫朝生暮死,有些仅有几个月或几天的短暂生命,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匆离去。没时间盖房子,创造文化和艺术。没时间为自己和别人去着想。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我们这些聪明的大生命却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一个听烦市嚣的人,躺在田野上听听虫鸣该是多么幸福。大地的音乐会永无休止。而有谁知道这些永恒之音中的每个音符是多么仓促和短暂。‎ ‎④我因为在田野上睡了一觉,被这么多虫子认识。它们好像一下子就喜欢上我,对我的血和肉体的味道赞赏不已。有几个虫子,显然乘我熟睡时在我脸上走了几圈,想必也大概认下我的模样了。现在,它们在我身上留了几个看家的,其余的正在这片草滩上奔走相告,呼朋引类,把发现我的消息传播给所有遇到的同类们。我甚至感到成千上万只虫子正从四面八方朝我呼拥而来。我血液沸腾,仿佛几十年来梦想出名的愿望就要实现了。这些可怜的小虫子,我认识你们中的谁呢,我将怎样与你们一一握手。你们的脊背窄小得签不下我的名字,声音微弱得近乎虚无。我能对你们说些什么呢?‎ ‎⑤当千万只小虫呼拥而至时,我已回到人世间的某个角落,默默无闻做着一件事。没几个人知道我的名字,我也不认识几个人,不知道谁死了谁还活着。一年一年地听着虫鸣,使我感到了小虫子的永恒。而我,正在世上苦度最后的几十个春秋。面朝黄土,没有叫声。‎ ‎(选自刘亮程散文《遥远的村庄》,略有改动)‎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通过写自己在田头与虫一夜共眠,醒后思考虫子与人的生命状态,表达对自然、对人生的看法。‎ B. “这些可怜的小虫子,我认识你们中的谁呢,我将怎样与你们一一握手?你们的脊背窄小得签不下我的名字,声音微弱得近乎虚无。我能对你们说些什么呢?”句中“可怜”“微弱”“虚无”表现虫子的渺小,表现作者对虫子的怜悯之情。‎ C.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拟人化的笔法,想象小虫们美好的世界,表达出作者的欣羡与认可。‎ D. “我甚至感到成千上万只虫子正从四面八方朝我呼拥而来。我的血液沸腾,仿佛几十年来梦想出名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一句,写出“我”在虫界得到认可,受到欢迎,甚至有了成为名人的感觉,不再感到孤独。反衬在人世间人们因互相隔膜而寂寞孤独。‎ ‎5. 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第二届冯牧文学奖评委会在给刘亮程的获奖评语中说,他从村庄和田野中获得了单纯而丰饶的生命体验,并以中国农民在苍茫大地上的生死衰荣,庄严地揭示了生活中“素朴的真理”。以本文为例,从三个方面谈你所领悟到的“素朴的真理”。‎ ‎【答案】4. C 5. ⑴内容上,通过描写小虫子在“我”身上吃喝玩乐的各种形态和动作,表现了小虫子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和“我”对小虫子的喜爱;⑵结构上,引起下文作者对虫子生活的思考,并进而反思了人类的生存状态(或为下文作者思考的虫子生活,并进而反思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做铺垫) ‎ ‎6. ‎ ‎①作者试着在虫子的比照中发现人自身,我们人类应该用平等的眼光去关照自然万物。②在自然与人之间,不一定要征服自然或屈服于自然,我们可以与自然融为一体,包容万物,热爱生命,懂得人类与自然地和谐共存。③虫乐而人苦,虫子的生活因简单而快乐,人类因追求复杂而痛苦。大道至简,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我们要善待自身,不必自寻烦恼。④虽然虫子个体渺小、短暂,但大地的音乐永无休止,由个体组成的群体却会强大、永恒。由此可知,个体的生命应该融入集体之中。‎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C项,“表达出作者的欣羡与认可”错误,表现的是作者对虫子的怜惜、怜爱之情。‎ ‎5. 试题分析:题干问“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文章开头部分的作用。作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首先要弄清楚第一段所写的内容,即:我因为在田野上睡了一觉,我的身体成了众多小虫子的温暖巢穴,小虫子在“我”身上吃喝玩乐。然后考虑其在内容方面的作用,“温暖巢穴”一词,表现了小虫子“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和“我”对小虫子的喜爱之情。结构方面的作用要联系自己所掌握的散文开头部分的作用来考虑,如照应标题“与虫共眠”,奠定作者对小虫子喜爱的感情基调;引出下文作者对虫子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它们短暂而永恒的生命的赞美,并为作者进而反思了人类“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渴望实现人生价值,神经质般地想出名,或者每天默默无闻做着一件事等生存状态做了铺垫。‎ 点睛:散文开头部分的作用一般有:(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3)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4)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5)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6. ‎ 试题分析:题干“第二届冯牧文学奖评委会在给刘亮程的获奖评语中说,他从村庄和田野中获得了单纯而丰饶的生命体验,并以中国农民在苍茫大地上的生死衰荣,庄严地揭示了生活中‘素朴的真理’。以本文为例,从三个方面谈你所领悟到的‘素朴的真理’”,这是一道探究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作答时可以先结合文本的主题考虑“他从村庄和田野中获得了单纯而丰饶的生命体验”有哪些,然后思考作者如何“以中国农民在苍茫大地上的生死衰荣,庄严地揭示了生活中‘素朴的真理’”,如:思考虫子与人的生命状态,小虫子“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表现作者对虫子的喜爱与怜悯之情。“我们这些聪明的大生命却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一年一年地听着虫鸣,使我感到了小虫子的永恒。”“而我,正在世上苦度最后的几十个春秋。面朝黄土,没有叫声。”答题时注意从文本中筛选出一些作者议论或抒情的语句,联系题干问题指向进行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文是中国文化的长城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他两度离乡,因此酿成了一缕无法排解的乡愁;他学贯中西,却坚守中文——这一中国文化的长城。“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他,就是台湾诗人、作家余光中。‎ ‎“乡愁诗人”难消乡愁 记:您的一首《乡愁》在大陆堪称是脍炙人口,当年您写这首诗的动机是什么?‎ 余:当时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那个时候我离开大陆已经有20多年,看不出任何重回故乡的迹象。这是一种看得到对岸,却看不到迈向对岸的可能的乡愁。这种感觉在我的心中酝酿了20年,所以写这首诗只用了20分钟,情绪就像水瓶乍裂,瓶中水一泄而出。‎ 记:您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的四个领域里都有所建树,但是流行最广的始终是这首《乡愁》,不知道这对您是否是一种压力?‎ 余:我一生光是诗就写了1000多首,其中和乡愁、亲情、怀古有关的有一两百首,可是你们看到的永远是这首《乡愁》。《乡愁》能背的人极多,转载与引述的频率极高,因此有的媒体甚至评论家干脆就叫我“乡愁诗人”。这绰号给了我鲜明的面貌,也成了将我简化的限制。‎ 记:如今您经常在两岸走动,这种浓郁的乡愁消解了吗?‎ 余:乡愁的确是有家归不得才有的一种压力,才有一种苦闷需要倾诉.就地理而言,我不应再患乡愁;但就文化而言,大陆之日新月异并不能完全解我童年的怅惘.比如说一个人如果去美国留学若干年再回到家乡,回来会对故乡的某些制度、风气不适应了.所以“乡愁”有一部分是时间造成的,还不完全是空间的转移.每个人都回不到童年的故乡,都有乡愁.‎ 记:现在通讯方式十分便利,不但有电话、手机还有MSN、QQ、电邮等。您觉得这种传统文化下的思念之情还有容身之地吗?‎ 余:传播学家曾经说过,传播方式会倒过来影响传播内容。信息的灵便有着其正面意义,但另一方面也让你分心。尽管如今人与人之间可以保持高频率的密切联系,但仍旧需要有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间。艺术家必须默默地体会世界、体会人生。‎ ‎“游子文化是一种向心力”‎ 记:传统的古训说“父母在不远游”,但您认为年轻人不能畏惧外出应闯天下,这是否矛盾?‎ 余:游子文化的核心在于孝道。在古代,父母在不远游,父亲去世要守墓三年。这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不是靠土地来生活,孝道应该有新的变通方法,不等于简单地守住双亲,而做父母的也希望子女能够有所作为。我常比喻,人好比一棵树,除了根系要吸收水分,叶子也要向上伸展、承受阳光。枝叶离根越远,这棵树才会越大。如果所有树枝树叶都守住根,那他永远是一棵小树。‎ 记:您说过“游子文化是一种向心力”.游子是向外的,如何能够产生向心的力量?‎ 余:现代年轻人常常离开故乡去外面闯荡,于是就会产生“怀乡”、“思念”的情感,前者是一种地理上的怀念,后者是一种人伦亲情上的靠近,这两者构成了游子文化的“纵横坐标”.‎ 现代社会经过几千年来的变迁,游子文化也扩大了。“怀乡”是对整个国家民族的怀念,“思念”是对整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怀念。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这样的向心力,它的文化就难以持久。‎ 记:在你看来,游子文化在思乡的痛苦之外,也是一种催人上进的力量?‎ 余:有的人一直待在故乡,一生没有经历动乱、战争,这当然是一种幸运的人生.但有所作为的人一定会向往地平线那头的世界.如果认真地创作、认真地生活,他乡会成为“第二故乡”,故乡的含义扩大了.在历史上,也的确有许多人在他乡成名,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无论是外国的拜伦、王尔德、梵高还是中国的屈原、韩愈、苏东坡都是去国离乡后成就的事业.故乡也会因为产生了伟大的游子而名扬天下.‎ ‎“凡我在处,就是中国”‎ 记:您自称是游子作家,多年在海外,为什么却一直用中文写作?‎ 余:德国作家托马斯·曼在二战期间流亡美国时,有记者访问他,“你流亡到美国,不觉得绝望吗?您远离故乡这么久.”托马斯·曼说:“凡我在处就是德国”.因此,“凡我在处,就是中国”,读书人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对于成为游子的作家,手中真正能够把握的利器就是母语.每多写一个字,从仓颉以来所有敏感的心灵都与我们同在,中文是我安身立命的精神原乡.‎ 记:您说过中文是中国文化的载体。现在的中文中不断有外来词汇,还能够传承传统文化吗?‎ 余:我在演讲中曾戏问听众何以我们只说“张三李四”而不说“张四李三”。其实这无关学问,“张三”是平平,“李四”是仄仄,所以对仗而铿锵,如此而已.不要以为今人已经弃文言而不用了,其实平仄、对仗、简洁、凝练等等仍然是我们母语的美学生态。‎ 中文是真正的中国文化之长城。中文一旦沦于粗糙、混乱,中国文化必然式微。中华文化就是一个很大的圈,圆心无处不在,圆周无迹可寻,中文就是它的半径,中文走得越远,圆就越大。作家的责任就在于要保持、扩大文化的半径。‎ 记:您一直认为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但近年来有的学生花在英语上的时间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母语,有的习惯电脑打字,提笔就忘字.您觉得中文在下一代手里还会如此美丽吗?‎ 余:不仅仅是中文,世界各国的语文都面临着这个困境,学英文的浪潮令我们忽视自己的母语.英文或者西方语言主要是拼音,汉字象形的成分比较多,譬如你写个雨字,中间四点就好像有那个感觉;你看到笑字,好像有一个人的笑脸;哭好像有一个哭的脸.鲁迅曾出过一个谜语:双雁归来细雨中,打一字.什么字呢?就是“两”,因为雨里面的四点变成双雁,两个“人”字,这种趣味是西方文字不能领略的.‎ 警惕西化幼稚病 记:不少年轻人受外来文化侵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逐渐产生了隔膜,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余:“五四运动”到现在已经多年,年轻人对西方文化接受到什么程度将影响到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这是文化界值得关注的问题。正如我诗里所写的:“当你的女友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中文的生态一旦被破坏,中国的文化就会变质。‎ 我与英文密不可分,但我不允许我的孩子叫妈妈为“妈咪”.现在不少主持人老是在节目中“嗯哼”、“啊哈”;留学生不学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反倒一口洋腔洋调,年轻一代更热衷于西方的节日,商业的操作推波助澜.这些都是西化幼稚病的初期表现.文化生活跟着外国走,中国的传统精神就会越来越淡出.‎ 记:如何让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复活呢?‎ 余:其实,一个节日是否属于自己的文化遗产,在于我们是否还认真地在过节,是否还在肯定甚至发扬其立节的精神,是否能刷新或美化其庆祝仪式.活的传统才真正属于我们.如果我们能就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写出动人的诗、小说或戏剧,或拍出一部轰动世界的电影,世界自然就知道这是中国人的节日.‎ ‎(摘自《解放日报》)‎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光中一生著述颇多,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的四个领域里都有所建树,《乡愁》是他最具代表性,转载与引述的频率极高的作品。‎ B. 乡愁是指游子面对故乡日新月异造成的一种压力,游子对故乡的某些制度、风气不适应而生发出的迷惘,是漫长时间造成的,在这种意义之下,每个人都回不到童年的故乡,都有乡愁.‎ C. 信息灵便的双面意义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可以保持高频率的密切联系的同时,仍需要有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间。‎ D. 余光中认为,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孝道不等于简单地守住双亲,年轻人离开故乡去外面的世界闯天下与孝道并不矛盾。‎ ‎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怀乡之情,是游子心中一种地理上的对故乡的怀念,甚至是对整个国家民族的怀念;思念的情感则是指一种人伦亲情上的靠近,乃至对整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怀念.这两者构成了游子文化的“纵横坐标”。‎ B. 认真地创作、生活的游子,去国离乡取得成就会让故乡的含义扩大,并使故乡名扬天下、更有地位。‎ C.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今人已经弃文言而不用了,但传统文化中的平仄、对仗、简洁、凝练等仍然是我们母语的美学生态。‎ D. 孩子叫妈妈为“妈咪”、主持人口中不断冒出“嗯哼”、“啊哈”、留学生一口洋腔洋调,年轻一代热衷过西方的节日……这些都是西化幼稚病的表现。‎ E. 如果我们能就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写出动人的诗、小说或戏剧,或拍出一部轰动世界的电影,就能让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复活。‎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文是中国文化的长城的原因。‎ ‎【答案】7. B 8. CE ‎ ‎9. ①中文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中文是游子作家安身立命的精神原乡。②中文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其中包含的趣味是西方文字不可能领略的。中文一旦沦于粗糙、混乱,中国文化必然式微。‎ ‎【解析】‎ ‎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材料,比对备选答案,文章的内容与备选答案的内容有出入的一项就是该题的答案。B项,片面理解。‎ 根据“乡愁”有一部分是时间造成的,还不完全是空间的转移可知,乡愁的产生是空间和时间双重作用的结果。‎ ‎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材料,比对备选答案,文章的内容与备选答案的内容有出入的两项就是该题的答案。C项,不合语境。“虽然今人已经弃文言而不用了”错误。E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国际上自然就知道这是中国人的节日”,而不是“就能让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复活”。‎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已然与未然,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尤其是一些细节方面的改变更要认真查找与原文的异同,这样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9.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文是中国文化的长城的原因。”本题考查了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种,字士苗,吴郡人也。祖辩,宋司空右长史、广州刺史。父略,梁太子中庶子、临海太守。种少恬静,居处雅正,不妄交游,傍无造请,时人为之语曰:“宋称敷、演,梁则卷、充。清虚学尚,种有其风。”仕梁王府法曹,迁外兵参军,以父忧去职。服阕,为中军宣城王府主簿。种时年四十余,家贫,求为始丰令,入除中卫西昌侯府西曹掾。时武陵王为益州刺史,重选府僚,以种为征西东曹掾,种辞以母老,抗表陈请,为有司所奏,坐黜免。‎ 侯景之乱,种奉其母东奔,久之得达乡里。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及景平,司徒王僧辩以状奏闻,起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并为具葬礼,葬讫,种方即吉。僧辩又以种年老,傍无胤嗣,赐之以妾,及居处之具。‎ 贞阳侯僭位,除廷尉卿、太子中庶子。敬帝即位,为散骑常侍,迁御史中丞,领前军将军。高祖受禅,为太府卿。天嘉元年,除左民尚书。二年,权监吴郡,寻征复本职。迁侍中,领步兵校尉,以公事免,白衣兼太常卿,俄而即真。废帝即位,加领右军将军,未拜,改领弘善宫卫尉,又领扬、东扬二州大中正。高宗即位,重为都官尚书,领左骁骑将军,迁中书令,骁骑、中正并如故。以疾授金紫光禄大夫。‎ 种沈深虚静,而识量宏博,时人皆以为宰相之器。仆射徐陵尝抗表让位于种曰:“臣种器怀沈密,文史优裕,东南贵秀,朝庭亲贤,克壮其猷,宜居左执。”其为时所推重如此。太建五年卒,时年七十,赠特进,谥曰元子。‎ 种仁恕寡欲,虽历居显位,而家产屡空,终日晏然,不以为病。太建初,女为始兴王妃,以居处僻陋,特赐宅一区,又累赐无锡、嘉兴县侯秩。尝于无锡见有重囚在狱,天寒,呼出曝日,遂失之,世祖大笑,而不深责。有集十四卷。‎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B. 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C. 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D. 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迁,古代指官员升职;左迁,指官员降职。如《后汉书•张衡传》中的“迁为太史令”,指升任太史令的职务。‎ B. 白衣,白色衣服,古代平民穿白衣,故用“白衣”指代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 C. 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延续。汉献帝开始设置左右仆射。唐、宋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宰相。‎ D. 谥,指古代的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或褒或贬意义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种对父母极为孝顺。因为父亲去世,他放弃了官职而回家守丧;母亲去世后,他因哀伤过度而消瘦得很厉害。‎ B. 张种很有才干。他先后在多个皇帝手下担任多种职务,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都尽心尽职,总是受到当权者的表彰和提拔。‎ C. 张种很受当时的人推重。仆射徐陵曾上书朝廷直言让位给张种,说他是德才兼备之士,能干大事,适合官居左丞相。‎ D. 张种为人富有同情心。他在无锡时,看见一个判了重罪的犯人关在狱中,而这时天气寒冷,张种就让犯人出来晒太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景平,司徒王僧辩以状奏闻,起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 ‎(2)种仁恕寡欲,虽历居显位,而家产屡空,终日晏然,不以为病。‎ ‎【答案】10. D 11. A 12. B ‎ ‎13. (1)等到侯景被平定后,司徒王僧辩把他的情况报告皇上,朝廷起用张种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 ‎(2)张种为人仁慈、厚道、寡欲,虽然多次担任显要的官职,但家中财物屡次亏空,他却终日安适闲静,不为此忧虑。‎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本题抓住关键虚词“而”,关键词“又”,结合动宾结构断句。本句标点为: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A项,错误,“迁”也可指调动或降职,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 ‎12.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题中B项,“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都尽心尽职,总是受到当权者的表彰和提拔”的说法错误,由原文“时武陵王为益州刺史,重选府僚,以种为征西东曹掾,种辞以母老,抗表陈请,为有司所奏,坐黜免”可知,他曾被有司奏劾获罪,遭到罢免。‎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13.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 “及景平”,被动句式,等到侯景被平定后;“壮”,情况;“闻”,报告;(2)“而”,但;“晏然”,安适闲静;“病”,忧虑。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张种字士苗,吴郡人。祖父张辩,在宋朝任司空右长史、广州刺史。父亲张略,在梁朝任太子中庶子、临海太守。张种少年时性格淡泊安静,平日的仪容举止典雅方正,不随意与人交游,也不去拜访别人,当时的人评论他说:“宋代称颂敷、演,梁代则有卷、充。清净虚无学识卓越,张种有他们的风格。”张种出仕时任梁朝王府法曹,升任外兵参军,因父亲去世不担任官职。服丧期满,任中军宣城王王府主簿。张种当时年纪四十多岁,家中贫穷,请求任始丰县令,调入朝廷任命为中卫西昌府的西曹掾。当时武陵王任益州刺史,重新选择王府属吏,任用张种为征西东曹掾,张种以母亲年老推辞,给朝廷上书直言陈述自己的请求,被有司奏劾,张种获罪被罢免。‎ 侯景叛乱的时候,张种侍奉自己的母亲往东逃奔,许久得以到达家乡。不久母亲去世,张种当时年纪五十岁,因哀伤过度而消瘦得很厉害,又受战乱荒年的逼迫,没办法在当时下葬,服丧的时间虽然满了,而他的起居饮食,一直像在服丧。到侯景被平定后,司徒王僧辩把他的情况报告皇上,起用张种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并为他备办葬礼,安葬完了,张种才除去丧服。王僧辩又因为张种年老,别无后人,赐给他妾,以及生活用具。‎ 贞阳侯僭越登帝位,任命张种为廷尉卿、太子中庶子。敬帝登位,张种任散骑常侍,升任御史中丞,领前军将军。高祖接受禅让后。张种任太府卿。天嘉元年,任命为左民尚书。天嘉二年,暂时监理吴郡政事,接着征召回朝廷恢复本来官职。升任侍中,领步兵校尉,因为公事被免职,以平民身份代理太常卿,不久授给实职。废帝登位,加官为领右军将军,尚未就任,改为领弘善宫卫尉,又领扬、东扬两个州的大中正。高宗登位,重新任用为都官尚书,领左骁骑将军,升任中书令,骁骑、中正的职务都依旧担任。因病任命为金紫光禄大夫。‎ 张种性格深沉虚静,而见识气量恢宏博大,当时人们都认为他是担任宰相的人才。仆射徐陵曾上书朝廷直言让位给张种说:“臣张种才具和胸怀深沉严密,文史知识丰富,是东南地方重要的优秀人才,朝廷亲信德才兼备之士,能干大事,张种适合官居左丞相。”他就像这样被当时的人推重。太建五年去世,当时年纪七十岁,赠给特进的官衔,谥号叫做元子。‎ 张种为人仁厚宽恕寡欲,虽然多次担任显贵的官职,而家中财物屡次亏空,他终日安逸,不为此忧虑。太建初年,张种的女儿做了始兴王的妃子,因为他的住所偏僻简陋,特赐给住宅一处,又累次赐给无锡、嘉兴县的爵位。张种曾在无锡看见一个判了重罪的犯人关在狱中,天气寒冷,叫出来晒太阳,就丢失了这个犯人,世祖知道后大笑,而不深加责备。张种著有文集十四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 秋风肃肃晨风飔,‎ 东方须臾高知之!‎ 注释:(1)问遗:赠予。(2)绍缭:缠绕,装饰。(3)拉杂:堆集。(4)妃呼狶:妃,悲:呼狶,唏嘘。(5)晨风飔:晨风,雉鸡;飔,思。(6)高:同“皓”,东方发白。‎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开篇写女子与所思之人天各一方,“乃”字透露出她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B. 诗人以“双珠玳瑁簪”这一爱情信物作为线索,通过“赠”与“毁”及毁后三个阶段,来表现主人公感情变化。‎ C. “用玉”句写女子精心装饰信物,反映了她对爱情渴慕又犹豫的矛盾心理。‎ D. “拉杂”“摧烧”“扬”一系列动词,形象地表现了女子果断、决绝的态度。‎ E. 本诗通过行动细节描写和景物的比兴烘托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心曲。‎ ‎15. 本诗中的女主人公与《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在遭遇男子变心之后经历了不同的情感变化,请根据两首诗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14. CD 15. 《有所思》情感变化:由气愤到伤感到无奈。《氓》的情感变化:先怨恨,后悲伤,最终释怀。‎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渴慕又犹豫的矛盾心理”分析错误,应为期盼。D项,“果断、决绝的态度”分析错误,应为“愤激、决绝的态度”。‎ 点睛:这是诗词5选2的题目,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 试题分析:题干为“本诗中的女主人公与《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在遭遇男子变心之后经历了不同的情感变化,请根据两首诗内容简要概括”,这是比较鉴赏题,从题干来看,比较的点是“情感变化”。先看本诗,“闻君有他心”以下六句,写了女主人公听说情郎已倾心他人后,爱的柔情化作了恨的力量,愤然砸毁信物,表达了愤激、决绝的态度。“相思与君绝”以下六句,写其由激怒渐趋冷静之后,欲断不能的种种矛盾、彷徨的复杂心态。“妃呼豨”,正是她在瞻前顾后,心乱如麻的处境中情不自禁地发出的一声歔欷长叹。再看《氓》,第四章抒发了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怨恨。诗人用“比”的手法,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说明女子的容貌已经衰减了,揭示出她被氓抛弃的直接原因。第六章抒写了女主人公被弃后的愤恨决绝的心情,感情慢慢转入平静。“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一股怨恨交集的激愤之感油然而起。回忆往事,对照今天,当初的“旦旦”“信誓”全被氓一手推翻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最终释怀。作答时注意审清题干,是“在遭遇男子变心之后经历了不同的情感变化”,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情感的变化过程。‎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排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3)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____________”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答案】 (1). 小乔初嫁了 (2). 雄姿英发 (3).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4). 云归而岩穴暝 (5).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日前,“未来免费Wi-Fi覆盖全球”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无数网民的心中炸开,免费Wi-Fi覆盖全球究竟是现实,还是美国人的一场南柯一梦呢?‎ ‎②在有识之士看来,中国范儿就是理性消费,克勤克俭,真正地去展示一个理想的中国人所应有的气质和精神面貌。‎ ‎③随着5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华为、小米、联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④数十年来,每闻有古籍文物流往国外,叔老总是叹然心伤,不胜感喟,而且不惜重金,辗转搜求,唯恐失之眉睫。‎ ‎⑤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文学家勒·克莱齐奥先生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做客山东大学文学大讲堂,娓娓而谈“文学与人生”。‎ ‎⑥面对盘根错节的贪腐事件,调查组办案人员抱持坚定信念,纵使拔出萝卜带出泥,也绝不投鼠忌器。‎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成语的运用。题中,①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与“一场”重复;②克勤克俭: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使用正确;③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不合语境,这里使用错误;④失之眉睫:在眼前错过(不经意间错失)。这里使用正确;⑤娓娓而谈:指人说话时连续不断、生动地谈论。可作谓语,但不能带宾语;⑥投鼠忌器: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正确。‎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英国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人的整洁与美观确实有关,一个人的双手是否清洁是判断这个人是一个道德品质优秀的人的关键。‎ B. 文运同国运相牵,广大文艺工作者表示,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 C. 为阻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的影响,开封的一些景区采取了办法,比如 “清明上河园”就雇用了几名退休的大妈来做景区看管员。‎ D. 美国当局虽然已经预测到飓风“马修”的规模并进行了救灾部署,但是“马修”在真正席卷美国之时,还是给美国造成了重创。‎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题中,A项,“是否”“判断这个人是一个道德品质优秀的人的关键”两面对一面,将“是否”去掉;C项,搭配不当,不能说阻止……的影响”,应删去“的影响”;D项,“美国当局虽然”语序不当,第一句的主语是“美国当局”,而后面句子的主语是“飓风‘马修’”,前后主语不一致的时候,第一个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面,应改为“虽然美国当局”。‎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19.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 A.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文章要反映时代要求,能对现实产生针砭之效,以促进社会进步。‎ B.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在美国旧金山的中国城中,这样一脸沧桑的面孔,操着夹杂闽南话的英语,却是华人的容颜。‎ C.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未出过远门的她,来到千里之外的乡村的第一天晚上,望着月光,思念如潮,彻夜未眠。‎ D.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文的引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理解语句和诗句的意思,然后判断引用的诗句是否符合语境。A项中结合“为时而著”“为事而作”分析可知,符合语境。B项注意是“老大回”,语境中没有“回家”的意思。C项中主要结合“明月”分析即可。D项诗句的意思是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过失的人在民间,符合语境。故本题B项不合语境。‎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潜意识是被压抑或隐藏起来的那部分意识。弗洛伊徳认为,①________________。人在清醒时能有效地压抑潜意识,使某些欲望不能为所欲为。②________________,有些欲望便装扮好自己,偷偷地浮出意识层面,③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梦”的形成。“梦”是释放压抑的主要途径,以幻想的形式,体验到这种梦寐以求的本能的满足。‎ ‎【答案】 (1). ①“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 (2). ②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时 (3). ③以各种各样的形象表现自己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能力。补写句子一定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通读文段,可知文段主要讲述潜意识和梦的关系。①处,所填写的句子是这段话的总括句,根据横线前“潜意识是被压抑或隐藏起来的那部分意识”,及横线后“人在清醒时能有效地压抑潜意识,使某些欲望不能为所欲为”“有些欲望便装扮好自己,偷偷地浮出意识层面”“‎ ‎‘梦’是释放压抑的主要途径,以幻想的形式,体验到这种梦寐以求的本能的满足”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意思的句子;②处,根据横线前“人在清醒时能有效地压抑潜意识,使某些欲望不能为所欲为”,和横线后“有些欲望便装扮好自己,偷偷地浮出意识层面”,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时”意思的句子;③处,根据横线前“有些欲望便装扮好自己,偷偷地浮出意识层面”,和横线后“这就是‘梦’的形成”,可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以各种各样的形象表现自己”“,以幻想的形式,体验到这种梦寐以求的本能的满足”意思的句子。‎ ‎21. 下面一则通知有五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并简要说明理由。‎ 通 知 为深入了解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情况,充分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定于‎12月21日下午,在四楼会议室召开座谈会,望大家届时出席,请勿自误。‎ ‎2017年12月18日 教学处 ‎【答案】①正文第一行未空两格。②通知的对象不清。③开会时间不具体。④落款与日期颠倒。⑤“请勿自误”不符合语体要求。‎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学生应用文通知的写作能力。题干已经指出“通知有五处不合规范”,要求“指出并简要说明理由”。首先本题通知格式不对,通知正文要另起一行,空两格,本题没有空两格。落款格式不对。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署名一般是“某某(单位)”比如本题是“教学处”。日期最后一行最下角,与署名上下大致对齐即可。本题要把署名“教学处”与日期颠倒位置。内容上:通知的对象不清楚,开会的时间虽然有,但不够具体。还有“请勿自误”不符合通知的语体要求。‎ 点睛:通知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①标题: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 ”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有的在“通知”前面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名称,还有的写上通知的主要内容;②称谓: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 ,内容单一,书写时略去称呼,直起正文);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内容而异。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 、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还要写清要求。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写通知一般采用条款式行文,可以简明扼要,使被通知者能一目了然,便于遵照执行。‎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重庆某大学2017级新生入学,一女孩前来报到,她的名字叫“黄蒲军校”。因名字霸气,她入学不到三天,便成了校园知名人物。她告诉记者,爸爸姓黄,妈妈姓蒲,他们都希望女儿参军,所以将姓与期望相结合,给她取了这个名字。‎ 材料二:2017年9月,西安一家长去派出所顺利地给自己刚满月的孩子上了户口,登记的名宇叫“王者荣耀”。《王者荣耀》是时下最火的一款手机游戏,注册用户达2亿,日活跃用户5000万。该家长说,孩子的名字就是“冲”这款游戏取的。‎ 这两个奇葩的名字引发了网友们的围观和热议,你对此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或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我的名字我做主 取名,是人一生中的大事,今天我们就做了一回主。‎ 周老师走上了讲台,神神密密地问我们:“你们喜欢现在的名字吗?周老师这一问,可把我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一下子愣住了,龚裕胜说:“我喜欢这个名字!”而范乐庭说:“我不喜欢这个名字。”他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同学们发表完自己的想法,周老师细声细气地说:“今天,老师给你们一个权力,你们可以给自己取一个名字,可以一个字,两个字,也可以是六个字,”老师一说完,班里的“蚊子叫”发了出来,有的低下头来切切私语,交头接耳地小声议论,有的同学满脸惊讶的表情,一动不动的在发呆,而我呢用笔杆靠着脸冥思苦想不出叫什么名字好,哎,要是妈妈来帮帮我多好哇!突然我眼前一亮,要不和爱迪生同姓吧,于是,我飞快地在纸上写了“托马斯·阿尔瓦”阿尔瓦……阿尔瓦很好呢,我仔细斟酌了一下,何尝不用我的网名“宝贝”呢,于是我又在“托马斯·阿尔瓦后面加了一个宝贝。”“托马斯·阿尔瓦·宝贝”我念着我的名字,心里满意极了。‎ 名字写好了,我偷看了一下朱晨的名字“哈哈”我差点笑了出来,他叫“朱天通”,倒过来就是“捅天猪”哈哈。杨超群公布了名字,她叫“皮皮鲁西西”听说她想像皮皮鲁和鲁西西一样勇敢。金昕也公布了他的名字,一听到“成龙”我们笑得人仰马翻,原来,金昕取这个名字是有用意的,因为他想成为龙的传人,而且成龙,也是一个大明星,看来,并不是想成名啊!我一下子记住了他的名字。同学们的名字可真是五花八门呀!‎ ‎ “游戏继续进行,周老师现在要开始点名了。”一听到点名,门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同学们有的大叫一声,不知会不会叫到自己,不知所措,有的左看看,右看看。我已经把手放在心上了“南宫问第”周老师大声念到,万晨炼不好意地站了起来,脸上还升起了颗小太阳,回答到“南宫问第到”周老师又选了一个“骆伟望·富升”我们眼睛一齐盯向骆圣文,他用手势告诉我们不是他,正在这时,骆子望轻声说到:骆伟望·富升”可是跟名字对不上号,只好在黑板上写下了他的名字。周老师缓缓地动着手中的纸片,同学们的心越来越焦急,目光都投向了周老师。“托马斯·阿尔瓦宝贝”我的名字,我赶忙站起来喊到“托马斯·阿尔瓦·宝贝”我不好意思地坐下。后来,老师念了一个很长的名字:阿尔码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居里·雨果……杨立伟。杨赞站起来,不知所措,红着腮帮子,一时回答不上来,哈我偷笑,只好拿着纸上去抄了。‎ 游戏还在继续,名字,一定会更加丰富!‎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这是一个多材料作文,从内容上看,两则材料的相同点都与“奇葩姓名”有关,不同点是材料一隐隐流露出对事实的情感倾向,材料二只是客观呈现事实,两则材料基本属于同质的。解读多材料作文试题的方法是“求同存异”。如果材料是同质的,彼此之间有交集,就从它们的相同点立意行文;如果材料之间是对立关系,则采用互补的方法立意行文。本题“两个奇葩名字引发了网友的围观和争议”的表述,暗示人们对于“奇葩姓名”态度不同,可能有肯定的,有否定的,当然也不排除中庸的态度。“你怎么看”要求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是文章立意的关键。对于给孩子起如此另类的名字,无论别人怎么看,不管题目有怎样的情感暗示,那都是别人的观点,是引子,写作者可以不受其影响,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立意:①我的姓名我做主。人所共知,姓名本身只是人的一個代号,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冒用。因此,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不违背社会公德和传统道德,不违背公序良俗,想起什么名字就起什么名字,只要自己愿意,别人无权干涉。况且像“王者荣耀”“黄埔军校”这样标新立异的名字,不但能展现个性,便于被人铭记,而且非常励志,给人以激励,充满正能量,无可厚非;②姓名过于另类,危害不可忽视。如果所起的名字有悖常理,过于奇葩,的确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如会被别人讥笑,被视为另类,从而被疏远,被孤立,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次,如果人们把“奇葩姓名”作为笑料常常挂在嘴边,一见面就是“打王者荣耀”、“玩王者荣耀”,势必让孩子很尴尬,甚至抬不起头,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再次,过于奇葩的名字不符合传统文化的要求,倘若女子都变成“男神”“大哥”,成为女汉子,失去了女性娴熟、柔美的本性,可能会让人大跌眼镜;③‎ 合理合法合情,审慎行使姓名权。虽然起名自由,但其中也有一定的学问,既不能太俗,也不能过于前卫,更不能故意哗众取宠,让人难以接受,给人留下笑柄,也给孩子带来不便和伤害。其实,姓名只是人的代号,用以区别你我他,与人的前途命运毫无关系,本来没有什么讲究。然而现在,有的父母追求高雅情趣,在给孩子起名时给予父母的某种希望,诸如“鹏飞”“骏驰”“娴雅”“诗茵”等,既脱俗大方又不另类怪异令人难以接受,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取的。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名字也显示一个人的气质与修养,所以起名务必慎重。自尊,当从尊重自己的姓名开始。‎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