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00 KB
  • 2021-06-04 发布

【语文】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计算机自动化 一百年前,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怀海特写道:“文明的发展就是加大不用想便能完成的事情的数量。”如今,计算机可以被编程执行非常复杂的工作,许多软件程序还负责脑力工作,比如观察检测、分析判断,甚至作出决定等等直到最近都还被认为是人类所独有的职能。怀海特的话里隐含着一种这样的信念——人类活动是从上到下有等级区分的:每当我们把一件任务或一种工具交给机器去负责,就把自己解放出来去追求等级更高的、需要更多灵活性、更多智能或更开阔视野的任务。而实际上这是一种谬见——自动化学者称之为“替代神话”。节省劳力的设备不只替代了工作或其他活动中的一些彼此孤立的组成部分,它还可能改变了整个任务,包括参与者的态度、技能和角色。‎ 心理学家发现,当我们用电脑工作时,经常会陷入自满和偏见——两种会削弱我们表现和引发错误的认知缺陷当中。当一台计算机诱使我们进入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当中,自动化自满就出现了。相信计算机会准确无误地完成工作并且处理任何出现的问题,我们任注意力四散开去。我们与手头的工作脱离开来,对周围事情的注意力也在淡去。自动化偏见则是指我们过于相信显示器上面的信息的准确性。我们对软件的信任变得如此之强,以至于忽略或无视其他的信源,包括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当一台计算机提供了不正确或不完备的数据,我们会视而不见。‎ 计算机自动化将我们从执行者转变为观察员。我们放下了操纵杆,转而观看屏幕。这种转变可能使我们的生活更轻松,但同时也可能抑制专业技能的发展。在许多企业中,管理者和其他专家都依赖决策支持系统来分析信息和提出行动方案,但一些迹象表明,软件越是能干,会计师就越是不行。最近由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调查了决策支持系统对三家跨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其中两家会计师事务所采用非常先进的软件,由计算机评估相关业务风险。第三家公司使用简单的软件,需要会计师来评估一系列可能的风险。研究人员对每家公司的会计师的专业知识做了测试,第三家公司的会计师明显比其他两家的强,对不同形式的风险都显示出了更强的理解能力。‎ 许多计算机系统设计者都假设,人类操作员是“不可靠,低效的”,至少和计算机相比是如此。于是,设计师便尽量让人承担尽可能小的责任。最终,人变成了监控者,而这样一份工作是我们人类——出了名的爱走神的物种——特别不适合的工作。而且,由于一个人的能力“不用就会变差”,哪怕是经验丰富的操作员,如果—味盯着屏幕,最终也将和初出茅庐的新手没什么两样。难以集中注意力和缺乏对原理的认知这两点加起来,增大了操作员遇到事故时无力应对的可能。于是乎,人类成为了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 ‎(摘编自尼古拉斯•卡尔《电脑一歇菜,人能挺住吗?》)‎ ‎1.下列关于计算机自动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怀海特在一百年前不仅预言了计算机自动化时代的到来,而且还指出了计算机自动化的好处——不用想就能完成事情。‎ B.计算机自动化的关键是计算机程序,有些程序可以执行复杂的任务,甚至替代人们完成一些脑力工作。‎ C.计算机自动化带来劳力的节省,但它并不能真正将人解放出来去完成更高层面的任务。这是自动化学者的清醒认识。‎ D.计算机自动化也有弊端,可能改变使用者的工作态度,可能削弱其专业技能,也可能最终将其变成系统中最弱一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计算机会给使用者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于是自动化自满就出现了。对计算机的信任,使使用者的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削弱了他们的表现。‎ B.所谓陷入偏见,是指我们对软件的信任使我们无视或忽略其他信源,甚至不相信自己获得的信息,而对计算机提供的不准确或不完备的信息毫无疑问。‎ C.计算机自动化带来人在工作中的角色变化——从执行者变为观察者,工作变得轻松了,但人的工作技能有可能因得不到运用而被抑制。‎ D.在计算机自动化中人的角色变化,源自计算机系统设计者对人类操作员能力的不信任,尤其是对人类爱走神的特点的不信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海特话语中隐含着这样的信息:人类活动是有等级区分的,需要付出较多劳力的属于低级活动,需要更多灵活性、更多智能或更开阔视野的属于高级活动。‎ B.之所以说计算机给我们的安全感是虚假的,原因之一是计算机提供的信息也未必准确、完整,所以,不可盲目相信计算机。‎ C.澳大利亚对三家会计师事务所所做的研究表明,少一些对相关软件的依赖,多一些人的脑力参与,有利于促进人的专业技能的发展。‎ D.人类操作员如果能够集中注意力,并对相关原理有足够的认知,在遇到事故时,就有能力加以应对。‎ ‎【答案】1.A 2.D 3.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概念含义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 A项,“不仅预言了计算机自动化时代的到来,而且还指出了计算机自动化的好处——不用想就能完成事情。”表述错误,原文表述是:“文明的发展就是加大不用想便能完成的事情的数量。”怀海特说的话是“文明的发展”,并非“计算机自动化”,说他指出了计算机自动化的好处自然也错了。‎ 故选A。‎ ‎【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第三步,逐项和原文对照,确定答案。‎ D项,“源自计算机系统设计者对人类操作员能力的不信任,尤其是对人类爱走神的特点的不信任。”理解错误,根据文本,不是“对人类操作员能力的不信任”,而是在与计算机比较而得出的假设。“对人类爱走神的特点的不信任”不是设计假设的条件,原文的意思是人类的角色转变后,由于人类“爱走神”,反而不适合这个角色。原文的表述是“人变成了监控者,而这样一份工作是我们人类——出了名的爱走神的物种——特别不适合的工作”。‎ 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D项,“在遇到事故时,就有能力加以应对。”分析错误,“如果……就……”这种假设推出的结论绝对化。‎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生活的小县城,居民小区就只摆了两个绿色的大垃圾桶,并没有标明哪个是装干垃圾的,哪个是装湿垃圾的。小区许多居民在倒垃圾时,根本不把纸张、餐盒等干垃圾和作为湿垃圾的 厨余、果皮等分隔开,而是直接将装满干湿垃圾的袋子统统扔进垃圾桶。由清洁工统一收集拉 往各个集中收运点,再由专门的垃圾转运车运往垃圾填埋场处理。清洁公司对住户没有生活垃 圾分类的要求,小区好多住户家里只有一个垃圾篓,出门倒垃圾时,直接提上套在垃圾篓里的 塑料袋。垃圾在出门之前就没有分好类。即便一些素质较高的住户自觉把垃圾进行分类,清洁 工也是一股脑儿扔进垃圾车。街边放置的垃圾分类桶,清洁工除了把能到废品收购站卖钱的可 回收垃圾另行收集外,其它垃圾都统一拉往集中收运点。‎ 小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之所以难推进,表面上看是垃圾分类方式单一造成的,但更为深层次 的原因在于垃圾处理体系不完善。一方面,建设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 理设施并维持正常运转需要较大投入;另一方面,如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转运,需大幅度提高 生活垃圾日常处理成本。在没有“硬要求”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小城镇多采取填埋的简单方 式处理生活垃圾。‎ ‎(摘编自《生活垃圾分类,到底卡在哪》,《人民日报》‎2018 年 5 月 30 日)‎ 材料二:‎ 从一些垃圾分类推广相对成熟国家的经验来看,是否将其纳入法治轨道,是影响该项工作 成效的重要因素。对于垃圾分类,一些地方作出规定,居民一旦出现垃圾处理不分类的情况, 就很可能面临一纸罚单。与之配套的是,一些地方还对生活垃圾分类予以事无巨细的详尽指导, 使之内化为居民基本的生活习惯。但是,目前我国有关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主要为激励性质, 在督促个人履行环保责任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约束性、惩罚性规定。‎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制定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到 2020 年底,基本 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 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 35%以上。《方案》还强调实施生活垃圾强 制分类的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于 2017 年底前制定出台办法,细化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 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垃圾分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法治引领也需要因地制宜、相互配合。 法律法规制定出来不仅仅是“要我做”,更要巧用规则设计来实现“方便做”。‎ ‎(摘编自张璁《靠法治手段推进垃圾分类》,《人民日报》‎2018 年 4 月 11 日)‎ 材料三:‎ 政府不仅要担负起自身责任,更为重要的是促进民众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应该来一场垃 圾分类的全民教育,培养民众垃圾分类的意识。‎ 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首先应该让民众学会辨别垃圾。应按照国家制定的垃圾分类标准, 向民众宣传普及各类垃圾知识,让民众在家中就可以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最终方便回收。‎ ‎ 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应该让民众认识并享受到垃圾分类的好处。垃圾分类对于环保有着 重要意义,所以要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对于环保的好处。广东东莞某社区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 分开回收,厨余垃圾经过处理之后成为有机肥,社区就每个月向居民派发一次有机肥,供大家 在栽花种草时使用;有更多需要的居民可以直接向社区提出,随时领取。由于在处理垃圾的同 时也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个社区的居民更有动力参与垃圾分类。 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应该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实践中。不仅仅是让民众成为垃 圾分类的执行者,也要吸引民众成为垃圾分类的传播者。比如可以邀请民众参观垃圾回收厂,邀请民众对垃圾分类建言献策……让民众培养主人翁意识,真正把垃圾分类当成自己的事。‎ ‎(摘编自张一琪《来一场垃圾分类的全民教育》,《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 年 8 月 27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洁公司对住户没有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民众以及清洁工就很少将垃圾分类。‎ B.生活小区的垃圾桶没有分类标志也是造成民众不主动将垃圾分类的原因之一。‎ C.垃圾分类方式单一是造成小城镇生活垃圾分类难以推进的直接原因。‎ D.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并维持其正常运转的投入资本制约着小城镇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生活中居民实际处理垃圾存在的现象中分析出垃圾分类难以推进的原因。‎ B.材料二从垃圾分类推广相对成熟国家的经验入手指出我国垃圾分类也需法治引领。‎ C.材料二既介绍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也客观地分析了实施方案的利弊。‎ D.材料三采用递进式结构,逐层深入的论述了怎样才能进行一场垃圾分类的全民教育。‎ ‎6.请结合材料概括推进垃圾分类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案】4.C 5.C ‎ ‎6.①对全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培养民众垃圾分类的意识,让每个人真正把垃圾分类当成自己的事。‎ ‎②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并做到正常运转。‎ ‎③建立健全有关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偷换概念,“直接原因”错,应是“表面原因”。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客观地分析了实施方案的利弊”错,没有分析“弊”。故选C。‎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要求概括推进垃圾分类的具体措施,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一方面,建设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 理设施并维持正常运转需要较大投入;另一方面,如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转运,需大幅度提高 生活垃圾日常处理成本”“目前我国有关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主要为激励性质, 在督促个人履行环保责任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约束性、惩罚性规定”“政府不仅要担负起自身责任,更为重要的是促进民众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应该来一场垃 圾分类的全民教育,培养民众垃圾分类的意识”“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应该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实践中”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 藕荷色 刘心武 ‎①她被老同学们动员很久,才加入了同窗微信群,但她基本上只是浏览别人的微信,自己极少回应发言,表情包不会用,音频对话罕有响应,视频通话更不愿意。但若干同窗并不因她孤僻而疏离她。前几天就有人问她:重阳节登高了吗?她心里回答:又读《红楼梦》里“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节呢,仿佛和薛宝琴及其丫头小螺同立在那琉璃世界的山坡上,共览美景啦;还有人问她:赏菊了吗?她当然把《红楼梦》里的菊花诗再诵读了一遍。但有人问她:今年重阳节晚辈孝敬的是什么呀?还是菊花糕吗?她心里就不大淡定了。‎ ‎②老伴去世五年了。她独居。儿子儿媳孙女儿住得远。儿子在外企,儿媳妇在国企,孙女儿大学刚毕业跟几个同窗联袂创业。晚辈们自打中秋节以后就再没来看她,这倒还罢了.却也基本上没来电话聊天。算起来一人来过一次电话问候吧,问忙吗?回答是"忙倒不忙""还行吧""瞎忙",话比以往少。不免有些挂念。‎ ‎③今年重阳节不在双休日,晚辈们没来看望很正常,但现在年轻人多能网购,前面几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如她的生日,端午节,也都不在双休日,人没来,却总有快递小哥按响门铃,送来晚辈们网'购的应景应节礼物,虽说隔些天晚辈人来了,嗔怪他们多事,"人来时带东西就好,何必非咬定正日子",心里却暖暖的,这不,晚辈人没来电话没来东西也没来,心里就有点子空落落的了。‎ ‎④其实,今年的重阳节过去两天就是双休日。星期日下午,门铃脆响,开门一迎,三张笑脸。"妈""奶奶"的热乎呼唤重叠一起。‎ ‎⑤原来,儿子儿媳妇孙女儿,一上午转了三个商场,为的是给她孝敬一件羊绒衫。她不免嗔怪:“现在不是什么都能从网上买到吗?怎么非得到实体店买?又怎么要转悠三个商场?什么精怪的羊绒衫?齁贵的吧?奢侈品我可不要!”‎ ‎⑥儿媳妇就把那精挑细选买来的羊绒衫从包装匣里取出来,抖开,举起给她看:“妈,怎么样?这颜色,绝了吧?”儿子、孙女儿站在儿媳妇两边,都笑吟吟地等待她作出反应。‎ ‎⑦“天呀!藕荷色的!”她激动得不行。‎ ‎⑧立刻理解了:藕荷色的羊绒衫,网购未必有货,就是有货,根据图片买来恐怕打开一看也难理想,而且实体店里也未必都备有这种颜色的货,难怪转到第三家商场才终于心想事成。‎ ‎⑨立刻试穿,立刻照镜,舍身,雅丽,镜子里绽放出四张如花的笑脸。‎ ‎⑩大家围坐到沙发茶话。她满脸放光,说:“原来你们记住了我以前说过的话。《红楼梦》里写到颜色的地方多了。贾母说那种软烟罗的纺织品,几种颜色呀?一种雨过天青,一种秋香色,一种松绿色,一种银红色。宝玉跟宝钗的丫头莺儿有关于颜色搭配的对话,怎么说的呀?大红要配黑色,松花色要配桃红色,葱绿要配柳黄……书里还常提到玉色,有人以为玉色等同白色,不对,玉色比白色略暗却又润泽……当然啦,你们记住了,我最喜欢的,是藕荷色。书里起码三次写到藕荷色。林黛玉的床帐是藕荷色的,宝玉一次穿着簇新的藕荷色纱衫,鸳鸯抗婚,穿的也是藕荷色绫袄……有人说藕荷色属于暖色,说的不准,藕荷色是中国画颜料里头的花青色和胭脂色调出来的,如果胭脂成分多些,那当然比较暖,如果花青色成分多了,就往紫色靠,那就又偏冷了,依我看,你们买的这件,属于最得宜的藕荷色,既不偏暖也不偏冷,很温馨,极雅致……”但她低头抚摸那羊绒衫下摆时,不禁问:“啊呀,很昂贵吧?从实招来,究竟多少钱买的?”‎ ‎⑪儿子报出价格,确实不菲,但安慰母亲:“我们三个人集体孝敬您的,一分摊,也就不算奢侈了。”‎ ‎⑫她眼光轮流扫视三个晚辈:“你们都顺遂吗?”三个人都笑了。儿子说:“妈,您就继续沉浸在您所喜爱的《红楼梦》世界里,安度晚年吧!”儿媳妇说:“您别为我们操心啦!”孙女儿依偎到她怀里,她搂住孙女儿,心里汪着蜜水儿。”‎ ‎(选自《新民晚报》‎2018年10月30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小说第③段重笔渲染重阳节“晚辈人没来电话没来东西也没来”给“她”带来的失 落之情,有着制造悬为下文张本的艺术效果。‎ B.小说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极具张力,在得知晚辈费尽心思准备礼物时,“她”嘴上虽然嗔怪他们多事,内心却充溢着倍受关爱的温暖。‎ C.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多用口语,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让读者体会到浓浓亲情;偶尔出现的文言词语,也与人物的形象特点极为相符。‎ D.小说中儿子一家人平日里对主人公“她”的关心不够,忽视了老人的感受,是作者要刻意批判的一种社会现象,彰显了小说的主旨。‎ ‎8.小说以“藕荷色”为题,有何作用?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简要概括文中主人公“她”的形象特点。‎ ‎【答案】7.D 8.(1)“藕荷色”是全文的线索或主要的情节,全文围绕“藕荷色”的羊绒衫展开;(2)“藕荷色”突出了人物形象,首先表达了“她”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儿女们对老人的孝心;(3)“藕荷色”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既不偏暖也不偏冷,很温馨,极雅致”反映了一家质朴、温馨的家庭氛围。 ‎ ‎9.(1)有着不同他人的高雅的审美追求,不喜欢使用微信,喜欢研究《红楼梦》;(2)希望和儿女们欢聚,晚辈人没来电话没来东西也没来,心里就有点子空落落的了;(3)对儿女们理解,观念子女,不要奢侈品。‎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平日里对主人公‘她’的关心不够,忽视了老人的感受,是作者要刻意批判的一种社会现象,彰显了小说的主旨”错误,文中反应的是儿女们孝顺的主旨。故选D。‎ ‎【8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结构、人物和主旨的角度作答,从结构看,“藕荷色”是儿女们给老人买的羊绒衫的颜色,文章围绕羊绒衫展开情节,“藕荷色”是文章的线索;从人物看,“藕荷色”选自《红楼梦》,反映了老人的高雅的审美情趣,通过儿女没知道老人的喜好,间接的反映出儿女们的孝心;从主旨看,“藕荷色”不暖不冷,真反映出一家没有轰轰烈烈,过着质朴、平静的生活,这也是一种和谐家庭的象征。‎ ‎【9题详解】‎ 此题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此题可根据文中的“但她基本上只是浏览别人的微信,自己极少回应发言,表情包不会用,音频对话罕有响应,视频通话更不愿意”“又读《红楼梦》里“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节呢”概括第一点;根据“人来时带东西就好,何必非咬定正日子,心里却暖暖的,这不,晚辈人没来电话没来东西也没来,心里就有点子空落落的了”概括第二点;根据“不免有些挂念”“现在不是什么都能从网上买到吗?怎么非得到实体店买?又怎么要转悠三个商场?什么精怪的羊绒衫?齁贵的吧?奢侈品我可不要!”“啊呀,很昂贵吧?从实招来,究竟多少钱买的?”概括第三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①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②。”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①怚:通“粗”,粗疏,鲁莽。②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B.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C.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D.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11.下列四个选项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属于我国纪年法中的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即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我国其他的纪年法还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 B.文中“寡人以不用将军计”的“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同样属于古代皇帝自称的还有“朕”,这是古代皇帝的专用词。‎ C.本文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史记》共分五种体裁: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其中“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不过也有例外,比如项羽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 D.文中第一段的“归老”,意思是辞官养老,与之类似的词语还有“告老”“乞骸骨”“致仕”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年轻时就喜欢军事,后来为秦始皇做事,擒获太子丹,秦始皇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 B.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下,王翦不得已只得放弃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2)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答案】10.C 11.B 12.D ‎ ‎13.(1)(王翦)已经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补充主语”“使使”“辈”每点一分,句意一分)‎ ‎(2)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难道让秦王因此而对我产生疑心吗?(“以”“顾”“坐”每点一分,句意一分)‎ ‎【参考译文】‎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奉事秦始皇。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同时多次战败楚军。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在这样的情势下,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剪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则趁机跟踪追击他们,连看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进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满口答应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始皇说:“将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王翦说:“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有人说:“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王翦说:“这么说不对。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竟反而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 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对抗秦兵。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询问士兵中玩什么游戏?回来报告说:“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于是王翦说:“士兵可以派用了。”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东去了。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强击,大败楚军。追到蕲南,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秦军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一天后,俘虏了楚王负刍,最后平定了楚国各地设为郡县。又乘势向南征伐百越国王。与此同时,王翦的儿子王贲,与李信攻陷平定了燕国和齐国各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兼并了所有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王将军和蒙将军的功劳最多,名声流传后世。‎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翻译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文句内容有大体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与上下文的联系。本题需要注意连词“因”,不同主语“李信”“蒙恬”的变化,“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对称句式,应该断开。本句句意: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同时注意句末语气词,句首发语词,名词或代词,排偶的句式等。‎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朕”在先秦时期是第一人称所有格,即“我的”的意思,例如屈原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答题时抓住三个方面:“读”“比”“找”。即通读全文,依据选项找原文对应句,比较题干、选项看选项是不是答非所问;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比较选项和选项,选出最正确或最错误的一项。A项“擒获太子丹,秦始皇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的主语是李信;B项王翦始终都坚持自己的兵力要求“六十万”‎;C项王翦请田宅是为了让秦王不猜忌自己。‎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做翻译题,要做到信、达、雅,就是准确无误,通畅顺达,自然得体。特别注意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和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如本题(1)补充主语(王翦)、“使使”译为派使者,“辈”译为次。(2) “以”译为来,“顾”译为难道,“坐”译为因此。‎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小题。‎ 一剪梅 ‎(宋•刘克庄)‎ 小序: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②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③。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元:通“原”。③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束缊”指用乱麻搓成火把。“束缊宵行十里强”,写出连夜行路之景,紧扣小序中“饯”字。‎ B.刘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此处借此称谓暗指个人身世。‎ C.“酒酣耳热说文章”,作者与朋友畅谈文章却不话别,表现了作者对离愁的刻意回避。‎ D.“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者鼓掌大笑,与作者和王迈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 E.全词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充分体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 ‎15.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4.AC 15.始而愁苦,继而欣喜,最后慷慨奔放。①词人屡次遭贬,今又夜赴广东,天寒地冻夜路难行,自然心生愁苦;②继而遇友人相送,更能把酒畅谈,词人深感欣喜;③最后,词人的欣喜之情在狂放不羁的情态之中,发展到顶峰,即使旁人不解议论,词人也睥睨世俗、纵情任性。‎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前四项考核词语或诗句的含义,E项考核诗歌的风格,其中A项,紧扣“饯”字错误,应为紧扣“夜”字 ;C项,“表达了作者对离愁的刻意回避”错误。酒宴上词人与友人把酒畅谈应是意趣相投、兴之所至,并无刻意回避别情之意。‎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结合诗歌中的词语“天寒路滑”分析“心生愁苦”,结合“送刘郎”“酒酣”分析“欣喜”之情;结合“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分析“睥睨世俗、纵情任性”的情感。‎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的《望海潮》上片中“___________”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都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波涛的汹涌之状。‎ ‎(2)苏轼的《定风波》中以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当人生经历了得意与挫折,再回看时不在意它们的不同。‎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元嘉年间刘义隆贪功,草率出兵,最后的结果是_______。‎ ‎(4)李清照在《醉花阴》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黄昏后饮酒赏菊的情形。‎ ‎【答案】 (1)怒涛卷霜雪 卷起千堆雪 (2)也无风雨也无晴 (3)赢得仓皇北顾 (4)东篱把酒黄昏后 (6)有暗香盈袖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赢、篱、盈。‎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日前举行的2018年国际冬季运动会(北京)博览会上,京东方公司展示的8K超高清系统解决方案__________。由28块55英寸8K显示屏组成的巨幕,完美实现了超高清分辨率信号传输,__________地展现了冰雪运动的美丽画面,让观者身临其境,__________。以前平面显示的最大缺陷是由层次感缺乏,画面纵深感不强造成的,8K显示恰好补充了这一不足,其图像能够呈现自然的3D立体感,层次丰富。随着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5G)脚步的渐行渐近,8K超高清将成为‎5G时代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8K+‎5G”,在医疗领域可以更快调取超高清图像信息、开展远程会诊及开展远程手术,真正落实完善而高效的医疗解决方案;在博物馆以及展览馆等艺术展示领域,一些珍贵文物直接展示可能会加速其损伤,( ),还可以实时传输超高清图像,在全球各地共享艺术佳作。总之8K解决方案在医疗、博物馆、美术馆等领域能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使各类“完美新视界”的精彩画面___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举世瞩目 栩栩如生 击节叹赏 历历可数 B.举世闻名 惟妙惟肖 叹为观止 历历可数 C.举世瞩目 栩栩如生 叹为观止 历历在目 D.举世闻名 惟妙惟肖 击节叹赏 历历在目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前平面显示的最大缺陷是层次感缺乏,画面纵深感不强,8K显示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其图像层次丰富,能够呈现自然的3D立体感。‎ B.以前平面显示的最大缺陷是由于层次感缺乏,画面纵深感不强,8K显示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其图像能够呈现自然的3D立体感,层次丰富。‎ C.以前平面显示的最大缺陷是层次感缺乏,画面纵深感不强,8K显示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其图像能够呈现自然的3D立体感,层次丰富。‎ D.以前平面显示的最大缺陷是由于层次感缺乏,画面纵深感不强,8K显示恰好填补了这一缺陷,其图像层次丰富,能够呈现自然的3D立体的感。‎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天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采用8K显示,既能完美体现文物细节,如果再配合‎5G,又保障了文物安全 B.文物安全得不到保障,而采用8K显示,能完美体现文物细节,如果再配合‎5G C.而采用8K显示,既能完美体现文物细节,又保障了文物的安全,如果再配合‎5G D.文物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果采用8K显示,再配合‎5G,就能完美体现文物细节 ‎【答案】17.C 18.A 19.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A项举世闻名,形容非常著名;举世瞩目,指的是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语境是“系统解决方案”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影响很大,故填写“举世瞩目”。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语境“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冰雪运动的美丽画面”,强调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击节叹赏,形容对人的行为、言论、诗文、技艺等十分赞赏;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语境是“让观者身临其境,叹为观止”强调观众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历历可数,表示可以清楚的一个个或一件件地数清楚。语境是“使各类“完美新视界”的精彩画面历历在目”强调画面清清楚楚重新出现在眼前。‎ ‎【18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题中, “以前平面显示的最大缺陷是由于层次感缺乏,画面纵深感不强”,成分赘余,应删除“由于”,排除BD项;与“层次感缺乏,画面纵深感不强”相照应,先层次,再说纵深感,排除C;选择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强调8K,在句首强调,所以排除BD;“既……又构成并列关系”,‎5G与下文“还可以实时传输超高清图像”联系紧密,排除A;选择C ‎【点睛】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20.下面是某高校广播站为前来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同学写的广播稿,其中有几处表述不够规范,请找出其中四处并加以修改。‎ 亲爱的同学们:‎ 欢迎您莅临我校参加自主招生选拔考试,诸君的到来让我们倍感荣幸。我校是百年名校,环境优美,三面环山,东面是美丽的海滨。自主招生考试期间我校的阅览室、实验室等功能教室全部对外开放,学生会的志愿者们将会鼎力相助。希望您能取得优异的佳绩!‎ ‎(1)_______改为________ (2)_______改为________‎ ‎(3)_______改为________ (4)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1)“莅临”改为“到”或“来”(2)“诸君”改为“您”或“你们”(3)“全部”改为“全”或“全都”(4)“鼎力相助”改为“提供帮助”(5)“优异的佳绩”改为“佳绩”或“优异的成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表达的准确、得体。结合语句及题干提示,注意敬词和谦词的运用等,注意说话的主体及对象的身份,词语的感情色彩等。‎ 点睛:广播稿应该通俗易懂,本题针对的人是同学,用词不需要拽文等,如“莅临”改为“到”或“来”,“诸君”改为“您”或“你们”。一定要结合语境分析。‎ ‎2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的新闻(不超过30个字)。‎ 据路透社‎2月6日 报道,英国下议院议长周一表示,由于特朗普签署的移民禁令体现了强烈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他建议在特朗普访英期间禁止其在议院讲话。“仅从议院的角度来讲,我们强烈反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我们重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尊重独立司法的原则。”英国下议院议长约翰·博考表示,他的表态在议院中引起了热烈的掌声。据悉,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已邀请特朗普在今年下半年的时候访问英国。然而,已经有超过150名议员共同签署了申请书,要求禁止特朗普在英国议院发表讲话。特朗普饱受争议的移民禁令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广泛的抗议,在英国伦敦,也有数千名群众发起游行,抗议特朗普的移民禁令。‎ ‎【答案】特朗普访英或遭禁言,英150名议员要求禁止其在议院演讲。‎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道题具体考的是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内容。这可以利用新闻结构特点分析概括。新闻一般分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导语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拟题是要从中提取有用信息。中间是新闻的主体,详细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对导语的丰富和扩展,拟题时适当保留。最后是结语,对事件的意义和影响进行阐发,起补充延伸作用,拟题时可删去。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内容,主要看导语部分,其中“他建议在特朗普访英期间禁止其在议院讲话”里有重要的信息是:特朗普访英期间或许将被禁止在议院讲话。适当参考主体部分,而结语可以用来验证。答题模式一般为:陈述对象+行为。相关信息取核心部分,勿重复。根据以上方法,找到这则新闻陈述的对象是:特朗普。这样事件是:他在英期间或将被禁止在议院讲话。整合成答案是:特朗普访英或遭禁言。另外,语段中“然而”引起下一层的意思,即“已经有超过150名议员共同签署了申请书,要求禁止特朗普在英国议院发表讲话。”这句话也采用陈述对象(150名议员)+行为(要求禁止特朗普在英国议院发表讲话)的模式,由此概括为:英150名议员要求禁止其在议院演讲。至于新闻中一些解释原因的语句,如“由于特朗普签署的移民禁令体现了强烈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特朗普饱受争议的移民禁令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广泛的抗议,在英国伦敦,也有数千名群众发起游行,抗议特朗普的移民禁令”,以及英国下议院议长的具体讲话内容可以直接删除。所以,这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为:特朗普访英或遭禁言,英150名议员要求禁止其在议院演讲。字数严格控制不超过30字。‎ 四、作文 ‎22.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的科学家罗伯特说:“不必害怕犯任何错误,因为错误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最好契机。科学实验也是这样,即使实验失败了,我还是可以从中学到许多东西。”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也常常会犯许多错误,改正错误,总结错误,我们就慢慢走向成熟了。‎ 请结合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例文】‎ 学会在错误中成长 每个人,都有可能会犯错,人的一生,便是在一次又-次的错误中叠起来,从而达到事业的顶峰。‎ 错误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不懂得去尝试去犯错,便与成功无缘,难以尝到胜利的滋味。学会在错误中汲取教训,是强者的表现,犯错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挑战自身的缺陷,发挥自身的潜力,上天总是会垂青于敢于犯错,挑战自我的人。有这么一些人,在面对错误的时候,依然挺直腰板,傲气凌人地为自己的错误作辩解,或是尽一切可能规避自己的错误,这又是何必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们再去逃避,再蛮横无理地自欺欺人,都躲不过铁一般的事实。更为他们一直深陷于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不可小视错误,他无论大小,都有可能造成我们误入歧途,最终祸及全身。‎ 正确看待错误,唐太宗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错误铺成成功的路,让我们明白自身的缺陷,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唐太宗重用能为自己挑出错误,真面指出错误的魏征,开创贞观之治,为大唐王朝奠定雄厚的国力。像唐太宗这样贤明的君主,正是能够正确看待缺点,纠正错误使国家富强,吃一堑长一智。让错误转化为我们不断发展的动力,如果我们能够坦然地接受旁观者的观点,我们就能进步。‎ 认识错误,需要深刻的自我反省,虚心的态度。巴金老人在晚年时写成《随想录》, 在字里行间进行痛定思痛的反省和忏悔,解剖自己,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敢于面对错误的勇气与诚心,令人敬仰。在一尊纪念二战犹太人遭受血腥屠杀的纪念碑前,跪着一名双目紧闭的老者,充满忏愧与悔意,他就是前德国总理勃兰特。在错误面前,他们没有任何辩解,而是诚心纠正。‎ 专家学者们,都凭着自己有专业的知识,在一些问题上,大撒谎言,想误导公众,这只能让他们在质疑中蒙羞。‎ 错误,让我们成长,对与错之间泾渭分明,不让错误造成严重后果,请正确面对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本题所给材料由一段名言和对名言的感悟组成,主要内容谈的是对待错误应采取的态度问题,审题难度不大。材料的关键句为“错误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最好契机”“改正错误,总结错误,我们就慢慢走向成熟了”,意思是错误并不可怕,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错误,改正错误,及时总结教训,汲取教训就能够获得新的认知,取得进步。因此考生可以围绕正确对待错误来写。‎ 立意角度参考:‎ ‎①总结错误,走向成熟;‎ ‎②正确对待错误使人成长;‎ ‎③错误提供进步的契机;‎ ‎④不怕犯错,才能进步。‎ 参考素材:‎ ‎1.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星星般的光芒,学会在错误中成长,本能的散发出比钻石还要耀眼的绚丽光芒。‎ ‎2.也许无缘是最大的痛,我们总是在悲伤中沉睡,在无情中苏醒,在错误中成长,在迷失中沉沦;也许我和你曾经擦肩而过无数次,只是我不知道而已。但是,无论你受过多大的伤,感过无数的痛,我都想你记住,跌跌撞撞才是人生。‎ ‎3.无论乌云的遮挡还是高山的阻隔,你都不曾轻言放弃。相信你会在错误中不断成长,变得更加坚强;以梦为桨,驶向彼岸别忘了,我们的期望,是看见你骄傲的绽放。‎ ‎4.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在不断的挫折与磨难中不断成长的,人之所以成长,只是背后的努力与积累数倍于普通人。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远,走下去,定能到达。面对现实,我们微如蝼蚁,但不要惊慌,更不必沮丧。做努力爬行的蜗牛或坚持先飞的笨鸟,虽然一路跌跌撞撞,遍体鳞伤。但是相信自己,熬过去,你所有的努力,都会在未来回报你。‎ ‎5.人生拥有太多的挫折,我们在挫折中历练,在挫折中成长,这一时的辉煌也许是明日的落寞,这一时的挫败也许会让我们拥抱辉煌的明天,今天的挫败是在启示一个道理,我们也正就在这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道理里成长!当你面对挫败时别灰心,在你经历这一个个挫败的同时也正在收集一个个人生的道理,同时也在为你脚下多铺下一块平坦的鹅卵石!‎ 行文结构:‎ 行文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可以结合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正面的事件如廉颇负荆请罪,反面事例如日本右翼势力不承认侵华罪行等,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要点 :‎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 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 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题目明确提示我们要选择其一来写,要体现权衡与选择,因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笼统写交际的艺术、细节决定交际等;也不能均衡笔力论述每一个细节道理而不体现权衡后的选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