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00 KB
  • 2021-06-04 发布

语文卷·2019届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翠园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重新体认家庭为社会之本 戴志勇 ‎ 近日,央视综合、少儿等频道播出动画剧《郑义门》,呈现了“江南第一家”通过礼法治家、用豆子民主选举家长等方式,对一个成百上千乃至几千人的共同体进行自治的故事。郑家几百年间出仕为官者无一人因贪污罢官,让“廉政”成为郑家故事的一个“卖点”。‎ ‎ 细节难免艺术虚构,但郑家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其逐渐修订而成的家规168条,放在今日,有很多对个人自我修行仍有实践价值的指引。但譬如基本不让女性与娘家人走动,族人不得“私藏”一文钱,收支由大家族统一管理等做法,今人恐已难以接受。‎ ‎ 尤为值得分析的,是第一集点出的此片主旨:治国必先齐家。从百年前的“娜拉出走”到今天的肯定家庭,家与国的关系,绕了一大圈,似乎又走回来了。‎ ‎ 《大学》将齐家摆在治国之前,首先是因为对治理国家者必须要有极高的要求,而家庭乃是最原本的个人成长与修行场所。‎ ‎ 儒家认为,若治国者不能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必然会心中充满杂念,带来治理困境。而在家庭中,人首先感受世间最自然的父母养育之情与兄弟手足之爱,有人与人之间基于自然的界限与分寸,自然法奠基于此。良好的家教,是培养合格治国者的基本环节。‎ ‎ 中国主流传统中,在家庭、天地自然中贞定个体价值的思想与工夫,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均有一定差别,可被称为不偏执于极端的小共同体主义。它强调个体的终极价值,以避免各种人为捏造的集体对个人尊严和权利的侵害,但也将个体从家庭与天地这个根本处,放置在与他人和世界的脉络中,避免原子式个体可能带来的孤独、过度欲望与价值虚无。这种由内而外自然生长出来的个体价值观,光明中正,是治国者的必备心性素质。‎ ‎ 齐家对治国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大家族本身有各种日常事务需要处理。作为规则的礼法,由外而内地规范族人的行为与思想。治家的经验才干,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 家事国事天下事,一气贯通,而不是相互背反。正是在这种融“家族规矩”于“个体人格”的生存结构中,“江南第一家”养育出来的郑家子弟,无论出仕理家,皆能立身有本,进退有据,维系郑家几百年于不坠。‎ ‎ ‎ ‎ 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可能隔着不小的距离。一方面,家族中不止是阳光,遇到不负责任的家长怎么办?清末民初,由家族形态承载的价值观,与以平等个人为本位的法律观之间,在清末以张之洞、劳乃宣对阵杨度、沈家本等人的礼法之争中,曾有过激烈辩论。正当防卫是否适用于尊长,就是一个核心争议点。如果像郑家曾推行的那样,将个人财产权利压缩到最低限度,个体人格的保障,也难免受影响。说到底,家庭是个人充分实现人性有情有义的土壤,而不能是障碍。‎ ‎ 这种关系,也存在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中。今天,类似杨度与后来的一些激进革命者那样,将大家族看成国家的敌人,要将个人从中“解放”出来才能成为合格“国民”的观点,已没有辩驳的必要。但就像厘清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一样,如何厘清个人与国家、家庭价值与国家正义之间的关系,让国家成为个人充分实现人性有情有义的土壤,是更需要我们思考和改进的。‎ ‎ (选自《南方周末》‎2016年3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郑家历经数百年长盛不衰,在历史上赫赫有名,这个成百上千乃至几千人的大家族被誉为“江南第一家”。‎ ‎ B.郑家重视礼法治家,其逐渐修订而成的家规共有168条。至今,这些家规有很多对个人自我修行仍有实践价值的指引。‎ ‎ C.郑家故事之所以被拍成动画剧,就是因为“廉政”卖点:郑家几百年来无一出仕为官者因贪污而被罢官。‎ ‎ D.这部动画剧《郑义门》在第一集里就点明了此片的主旨:治国必先齐家。从家与国的关系角度肯定了家庭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家庭是个人成长与修行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家教和对家族各种日常事务的处理有助于培养合格治国者,因而《大学》将齐家放在治国之前。‎ ‎ B.尽管郑家的礼法治家等方式维系了家族几百年来的良好发展,但也有些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家族规矩”可能会使个体人格保障受到影响。‎ ‎ C.齐家与治国有相通之处,处理大家族日常事务,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而于其中所练就的经验才干,于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 D.不偏执于极端的小共同体主义强调个体的终极价值,不必遵从群体规则的限制,避免各种人为捏造的集体对个人尊严严和权利的侵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郑家的故事在搬上荧屏之时固然会有一些艺术的虚构,但它却从某个角度引发了人们对于齐家的重视,从而激起人们对家庭教育、个体人格发展的关注。‎ B.郑家的家规,既对个人自我修养极具实践指引价值,但也在实行过程中暴露出家族形态承载的价值观和平等个人为本位的法律观之间相互矛盾的问题。‎ C.个体在接受良好的家教、养成光明中正的心性、汲取家庭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将家事贯通于国事和天下事的前提下,就能成为“廉吏”、合格的治国者。‎ D.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家庭价值与国家正义之间会存在一些矛盾,而正确处理这些关系,让国家为个体发展提供良性土壤,需要我们思考和改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表达作者对下层百姓的同情和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B. 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 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 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5.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6.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7~9小题。‎ 材料一:浙江一小学叫停家长签字:检查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 杭州网 ‎‎2017-09-18‎ 事件:学校取消“家长作业”‎ 近日金东区实验小学发出一份公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教师公约之作业篇》。里面提到“认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我们希望学生拥有这样的认识:检查作业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从今天起,我们想改变‘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 同时,实验小学还发布了《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学生公约之作业篇》,内容大致如下:“认真完成作业,是每一位同学的基本职责!我们想改变这样的作业场景:妈妈在身边唠叨不停,爸爸在桌旁眉头紧锁……从今天起,给我一方书桌,给我一份安静,我会成为作业的主人……”‎ 现状:大多数学校都有让家长签字的要求 记者也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做了一个调查,没想到“家长作业”真的普遍存在。金华的市民吴先生是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他说作业让家长签字那是每天必须的。东阳的吕先生给记者看了学校发来的短信记录,每天老师都会把一天的作业以短信的形式通知给家长,并且都会在最后提示让家长检查后签字。看到记者在朋友圈的调查后,有位金华的老师还打趣地说应该去调查一下哪所学校是不要家长签字的。‎ 由此可见,取消“家长作业”,应该是一件不走寻常路的事情。那么这位校长又是怎么想的呢?‎ 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方青说:“现在有些家长都以孩子为中心。接送、陪做作业,陪吃饭、陪玩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样子孩子缺少了很多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机会,会让他们养成依赖性。”‎ ‎“我做了校长之后也经常会和家长聊天,结果发现大家都有同样的焦虑,要检查作业、要纠错、要批改,很多学生作业演变成了家长作业,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压力,所以我觉得学校有必要科学引导,倡导家长不参与作业检查,提倡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由老师承担起应担的责任。”‎ 材料二:五成以上的人认为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合理 ‎《新京报》 ‎‎2017年09月23日 近日,浙江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本期“京报调查”(新京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你有没有过给家庭作业签字的经历?(单选)‎ 有 ‎81.1%‎ 没有 ‎18.9%‎ 你认为学校要求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合不合理?(单选)‎ 合理,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54.3%‎ 不合理,学校转嫁责任 ‎34.9%‎ 不好说 ‎10.8%‎ 你认为为保证义务教育的效率,学校与家长应该怎样做?(多选)‎ 学校尽职传输知识、检查作业,家长言传身教、提供良好氛围 ‎45.1%‎ 学校与家长加强沟通,及时知悉学生情况以因材施教 ‎13.0%‎ 学校与家长可以相互“越界”,全方位指导学生 ‎41.9%‎ 受访者背景资料(样本:1343人)‎ 性别 男:49.5%‎ 女:50.5%‎ 受教育程度 高中及以下:12.5%‎ 大专/高职:25.9%‎ 大学本科:53.8%‎ 硕士及以上:7.8%‎ ‎7.以下哪项表述符合金东区实验小学校方的观点?(3分)‎ A.批改作业和检查作业是老师的基本职责,应该制止家长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 B.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为了让每一位同学更认真地对自己的作业负责。‎ C.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社会的普遍要求,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D.家长检查作业是当今孩子缺少独立生活、独立学习机会的主要原因。‎ ‎8.下列关于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金东区实验小学关于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两份公约,角度不同,内容相关度高。‎ B.从杭州网的调查看,金东区实验小学的做法在当地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 C.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举措,出发点就是解放家长。‎ D.关于检查作业问题的社会现状和社会倾向的调查,“京报调查”的结果与杭州网的近似。‎ E.“京报调查”所提供的“受访者背景资料”与调查内容和价值没有必然关联,应该删除。‎ ‎9.材料反映了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的意见,还反映了特定社会群体的主流意见。请你把其中一方的意见(观点及理由)用不超过40字表述出来。(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 ‎ 刘秉忠,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世仕辽,为官族。曾大父仕金,为邢州节度副使,因家焉,故自大父泽而下,遂为邢人。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久之,天宁虚照禅师遣徒招致为僧,以其能文词,使掌书记。后游云中,留居南堂寺。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后数岁,奔父丧,赐金百两为葬具,仍遣使送至邢州。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 ‎ 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已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 ‎ 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 至元初,帝命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于龙冈,三年而毕,名曰开平。继升为上都,而以燕为中都。四年,又命秉忠筑中都城,始建宗庙宫室。八年,奏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他如顽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 十一年,扈从至上都。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 ‎ 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有文集十卷。‎ ‎(选自《元史·刘秉忠传》)‎ ‎10.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 ‎ B.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 ‎ C.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 ‎ D.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皇帝即位前如果为太子,自然居于东官,也就没有潜邸;如果非以太子身份继位登基的,则称其即位之前原来的住所为“潜邸”。‎ ‎ B.《易》也称《周易》《易经》,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后来和《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一起并称“五经”。‎ C.“癸丑”“己未”为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中国历法上使用的纪年方法,十二天干和十地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 D.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元朝中书省在远方还有一些派出机构,即各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刘秉忠才华横溢,不拘一格。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出仕后又弃官隐居为僧。后受世祖召见,与海云禅师一起入府觐见,颇受赏识。‎ ‎ B.刘秉忠心地善良,仁爱宽厚。在攻打宋时,他常以天地有好生之德劝喻皇上不要滥杀无辜,因他得以保全性命的百姓不可胜数。‎ ‎ C.刘秉忠精通治理,敢担责任。他以天下为己任,通晓治理之道,善于古为今用,辅佐世祖建立元朝,并为元朝定规立制费尽心血。‎ ‎ D.刘秉忠恬淡闲散,好学不懈。身居高位后,他仍斋戒居住,粗茶淡饭,整日恬淡安静,与以往没有不同,常常诵咏诗词自娱自乐。‎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4分)‎ ‎ (2)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京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尾联两句既表现了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也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奔赴前程的乐观情怀。‎ E.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15.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归去来兮辞》中,体现作者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的句子是: , 。‎ ‎(2) 《滕王阁序》 表现作者在处境艰难中的乐观开朗情怀的诗句是: ,‎ ‎ 。‎ ‎(3)《逍遥游》一文中, , 两句,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 ‎(4)《陈情表》中总写自己命运坎坷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永远敞开怀抱,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携手国际社会,相濡以沫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②领导对他说:“你要清楚,你最大的缺点就是在处理问题时总是首鼠两端。”‎ ‎③中国彩电产业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技术派、低价格派、用户派三大阵营分庭抗礼的格局,短期来看,这种竞争格局将会保持相对稳定。‎ ‎④在生育政策改革过程中,要使新的生育政策达到科学、公平、人性的目标,必须广开言路,不再闭门造车,认真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对人口形势做出长期预判。‎ ‎⑤严谨的章法与雄悍的笔墨相为制驭,使潘天寿先生的作品郁勃着一股巨大的生命张力,而其技法的登峰造极和作品的壮美崇高,又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⑥期待已久的《华尔街2:金钱永无眠》终于上映了,观众们拍手称快,既被电影的史诗般的气质所征服,又对演员的演技赞不绝口。‎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①③⑥ D. ①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据一份行业报告显示,英国政府通过高效使用公共大数据技术,每年可节省约330亿英镑,相当于英国每人每年节省约500英镑。‎ B.中西比较诗学属于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它着眼于对中国和西方的文学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存在于两者之间的共同规律和独特特点。‎ C.这项新产品不仅达到了环保指标要求,更通过了耐离压、耐高辐照等一系列近乎苛刻的性能,让竞争对手惊叹不已。‎ D.我们见证着中国互联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也身处中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不断迈进的进程中。‎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急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火! 冲天的大火! 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 C.老村长一进门就说:“张全家的二亩地,秋里收了一千五!咱都得科学种田,都弄它一千五。”‎ D.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调查落实。‎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 ① ?近年来,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兴趣越来越大。数据显示,交通事故是人类死亡的十大杀手之一,而98%的交通事故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此外,预计到2050年,城市交通拥堵时间将翻一倍。由此,人们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可行的理由是: ② ,而且能为人们节省时间。但是,让没有感情的机器开车,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给机器, ___ _③___ 。最近对德国民众的调查显示,60%的人不愿意尝试自动驾驶汽车。‎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家庭出身,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富裕家庭物质生活优裕,会导致精神生活远远滞后。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一个“拼爹”的时代是病态的,一个民众都默许“拼爹”的社会是可悲的。‎ ‎①物质生活优裕不一定就导致精神生活滞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对高中生活提出了这样一组关键词:读书,青春,梦想,自由,手机,心态,纪律,朋友,错误,微信,任性,尊师。‎ 请你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体验的高中生活,或阐明你的观点。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成为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中参考答案 ‎1.C(“廉政”卖点只是“郑家故事之所以被拍成动画剧”其中的一个原因。文章从“郑家故事所拍成的动画剧”谈起,中心论点是“家庭是社会之本”,说明该剧的教育意义远不止反腐倡廉。)‎ ‎2.D(“不必遵从群体规则的限制”表述意思与原文不符,“不偏执于极端的小共同体主义”同样要求个体应该服从群体规则。)‎ ‎3.C(“就能成为……”语气显得绝对。光明中正的心性、格物致知的态度、家庭教育中的有益成分,这些都是一个治国者理应具备的一些条件,无疑会为成为合格的治国者奠定基础)‎ ‎4.选B“冷酷无情、自私自利”不对.‎ ‎5.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②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2分)③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2分)或④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2分)(后三点任答两点即可) ‎ 试题分析:注意从读者的角度答出“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从情节的角度答出“呼应故事情节”,从主旨的角度答出“揭示主题”“突出了人物形象”的作用。‎ ‎6.①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2分)②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2分)③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2分)‎ 试题分析: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中的重要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当然有时也有小说常用的方法,比如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等,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此题重点分析“讽刺”“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的手法。‎ ‎7.B (A.中“制止”不对,C.“社会的普遍要求”不对,D.“主要原因”不对。)‎ ‎8.CE.(“出发点就是解放家长”不对。E.“与调查结内容和价值没有必然关联,应该删除”‎ 不对。)‎ ‎9.答案示例一:为了落实教师职责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学生职责)(2分),应该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应该取消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2分)。‎ 答案示例二:为保证义务教育的效率(为保证家长知情权和发挥其指导作用)(2分),应该由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应该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2分)。‎ ‎10.A 11.C(十天干,十二地支。)‎ ‎12.A(刘秉忠并没有被世祖召见,而是海云禅师邀请他一同前去。)‎ ‎13.(1)刘秉忠采纳祖宗的旧制,参照适合于今天的古代制度,一条条地列出来上报给他听 。(“采”“参”“条”以及定语后置句式,各1分)‎ ‎(2)他闲暇时帮着皇上参谋,推荐可供重用的人才。凡是他所甄别选拔的,后来都成了名臣。(“燕闲”“顾问”“器使”“甄拔”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 刘秉忠,字仲晦。祖籍瑞州人,世 代在辽为官,官宦世家。曾祖父在金为官,担任邢州节度副使,因此在邢州安家,所以自祖父以下,就成为邢州人士。刘秉忠生来风姿卓越出众,志气豪迈爽朗,不拘一格。十七岁时,担任邢台节度使府令史来赡养父母。后弃官离开,武安山中隐居。过了很久,天宁的虚照禅师派徒弟招纳他去做了和尚,因为秉忠能诗能文,便让他担任掌书记。后来游历云中,居住在南堂寺。当世祖还没有登基时,海云禅师被世祖召见,海云禅师经过云中,听说刘秉忠学问渊博,多才多艺,便邀请他一起去。晋见世祖后,刘秉忠回答问题,很符合旨意,多次解答世祖询问。刘秉忠没有什么书不读,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类,没有不精通的。谈论天下的事就像谈论手掌中的事。世祖很喜欢他。几年后,秉忠的父亲去世,他回家奔丧,世祖赏赐百两黄金作为丧葬资费,并派遣使者送到邢州。服孝期满,秉忠又被征召,遵奉旨意回到和林。他呈上数千字的建言,世祖都赞许采纳。‎ 癸丑年,跟着元世祖征讨大理。第二年,元世祖征讨云南。刘秉忠常常介绍天地是爱好生灵的,英明神武王者般的皇帝不该滥杀无辜,所以攻克城的时候,从不胡乱杀人。己未年,刘秉忠跟着世祖讨伐宋,又用在云南说过的话尽力劝说他,所到之处保全的生命数也数不清。(或使人民生命得以保全,救活 的人不计其数。)‎ 中统元年,元世祖即位,询问治理天下的关键、修养百姓的好方法,刘秉忠采纳祖宗的旧制,参照适合于今天的古代制度,一条条地列出来上报给他听。世祖于是下发诏令建立元,建立中书省、宣抚司。于是朝廷的旧臣、山林的隐逸之士,都被录用,人才济济,粲然一新。‎ 刘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大小,凡是有关于国家的大事,知道的没有不说的,说的皇上没有不听的,皇帝对他越来越宠爱信任。他空闲时帮着皇上参谋,推荐可以供重用的人才。凡是他甄别提拔的,后来都成了名臣。‎ 至元初年,皇上命令刘秉忠在桓州东滦水北面查勘土地,在龙冈建筑城池,历时三年完成,命名为开平。后来把开平作为上都,把燕作为中都。四年,皇上又命令刘秉忠建筑中都城池,开始修建宗庙宫室。八年,刘秉忠奏请封建国号大元,把中都作为大都。其他像颁赐官服,订立朝廷礼仪,供给俸禄,确立官僚制度,都是由刘秉忠操办发起,最终成为一代既定的规章制度。‎ 至元十一年,刘秉忠跟随皇上到上都,八月秋天,刘秉忠没有生病端直地坐着就去世了,时年五十九岁。‎ 刘秉忠自幼好学,到老不松懈,虽然达到了臣子最高的地位,却斋戒居住,粗茶淡饭,整天恬淡安静,与平时没有不同。常常诵咏诗词自娱,他的诗歌恬淡闲散,正像他的为人。有文集十卷。‎ ‎14.(5分)A、D(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多答不给分。A项错在“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全诗并非一味悲凉。D项“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错误,陶醉于美景中的诗人应是为“远役”所“惊”,他意识到自己有公务在身,不可贪赏山水久逗留。)‎ ‎15.(6分)‎ ‎①比喻形象。用琴声描摹水流的声响,用画卷比喻山间的美景,生动贴切。②视听结合,写出了岚州一带的山水之美,令人陶醉。③情景交融,以景写情,强化了诗人欣赏边地风光的喜悦之情。‎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育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6、(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2)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4)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7、答案:C①相濡以沫是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此句中应用“同舟共济”;②首鼠两端:犹豫不决动摇不定。此处正确。③分庭抗礼:指古代宾主相见,分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可以抗衡。只用于两者之间,此句误用于三者之间。④闭门造车:原意指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关起门来造成的车子,用起来也能合辙。现用以比喻不进行调查研究,只凭主观想象办事,不符合客观实际。此处使用正确。⑤“登峰造极”指登上峰顶,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此处使用正确。⑥拍手称快,拍着手大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 ‎18、B。A.据……显示,句式杂糅;C.成分残缺,应为“通过了……测试”。 ‎ D.语序不当,应改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19、C. A."笑纳"是敬称;B.“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一般用在书面语,用在口语交谈中不妥。D.“责成”一般用于上级要求下级做某项工作,此处不当。‎ ‎20、参考答案:①自动驾驶汽车到底可不可行 ②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③多数人不能接受(或“需考虑人们的承受能力”)‎ ‎21、②富裕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一定缺乏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 ‎③自身家庭条件优越不一定就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 ‎22、写作指导:‎ 这些关键词,是与高中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话题。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比如自由与纪律,高中生追求自由是可以的,但不能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再如错误与心态,犯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以什么心态去面对,是任性妄为,还是用纪律加以约束,以后不再犯错误……立意时,要从我们选定的关键词中,找到彼此的联系,要结合高中生活的实际,加以理性的分析,从而呈现你所体验的高中生活,或阐明你的观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