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5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准确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及其作用
『提优利器』
“准确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及其作用”是考查学生对小说的体裁特征、表现手法与作品结构综合分析能力的核心要求。情节是小说的结构要素,其展开和发展紧紧围绕形象的塑造和小说主题的揭示。小说情节结构的考查形式:具体情节内容的理解和作用判断,小说线索的作用分析,重要语段的理解和艺术探究。解答时,注意避免以下误区:术语使用多,答案空洞;具体情节分析少,理解欠准确、欠深刻。要准确分析小说的情节,需要树立“语境意识”和“文体意识”,阅读时进行“情节勾画”,思考时遵循“三个指向”(指向情节、指向人物形象、指向主题)。熟能生巧,同学们,来练一练吧!
『小试牛刀』
一、(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呈现情节结构指向过程)
天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2)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2)。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 14 -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2)。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2)。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开啦!”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2)。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2)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2),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地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3),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3)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
B.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地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 14 -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生命奇迹无法解释”不当,生命奇迹的发生并非无法解释,它突出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主旨,并奏响了各族人民支持祖国科研工作这一主旋律。
2.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答:
答案 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结构及其作用的能力。其中谋篇布局指怎样设置人物、安排情节、提炼主题、组织结构等。“渴”是小说的线索,也是主人公最强烈的主观感受,说明它的好处要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发展”和“主题表现”等方面去思考。
3.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答:
答案 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先明确小说结尾的形式,再从结尾的技巧对情节、人物、主题的表达作用和产生的艺术效果等角度回答。人物上,符合小说中人物的特点,“他”所知有限;情节和主题上,小说戛然而止,使表达的主题更为含蓄,增强了小说的神秘色彩;艺术效果上,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意味隽永。
二、(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让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跟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 14 -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它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打开顶针般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只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带微笑。他手里总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地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在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 14 -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得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王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有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儿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老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坏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了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项,“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强加因果,老人避开别人的原因与出身、性格无关,他只是想在这个幽静的地方重温被人遗忘的舞步,享受这份独特的快乐。
5.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答:①
- 14 -
②
③
答案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的能力。审题注意两个要点:“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的表现手法”。形象塑造手法要明确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解答要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①小说直接描写老舞蹈师的句子比较多,“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属于外貌描写,“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坏了”是细节刻画,表现了老舞蹈师的怀旧和衰老。②“他意外得打了个哆嗦”“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的细节刻画,“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王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有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的语言描写,表现了老舞蹈师谈起小步舞时的痛苦和无奈。③对老人的侧面烘托主要集中在对花园的描写上,“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非常幽静”“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花园的幽静和消失都烘托了时代变迁使小步舞被渐渐遗忘所带给老人的痛苦和失落。
6.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解析
- 14 -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的能力。此题看似考环境描写,实考小说的情节结构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常常依赖于自然环境的推动。①本文开篇就对卢森堡公园的环境进行描写,公园里幽静宜人,而我“不太喜欢喧闹”,到公园散步“是我最喜爱的享受”,如此美好休闲的画面自然为我和老人相遇提供了可能,同时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背景;②我和老人从相遇到了解再到感悟人生都是在苗圃这个特定的环境展开,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消失了的旧时代的芳华,“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这里不仅仅是一座苗圃,还是一个已逝时代的展现,所以苗圃自然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也展现了老人的一生,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而我和老人的相失也是因为苗圃被铲平,留白式结尾“他们怎么样了呢”韵味无穷,能引起读者思考。
三、(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七岔犄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①)乌热尔图
①“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②“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
③“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④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⑤“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⑥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⑦“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⑧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⑨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这里准有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护卫鹿群。转眼间,它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
⑩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
⑪“嘿,傻小子。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
- 14 -
⑫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
⑬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
⑭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⑮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被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
⑯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
⑰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⑱就在狼对准鹿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⑲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
⑳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看来没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要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
(节选自乌热尔图《七岔犄角的公鹿》,有删改)
[注] ①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
7.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 ①通过紧张的冲突,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把读者迅速带入小说情境;
②引出下文“我”去打猎的故事;
③交代“我”的孤儿身份、与继父的情感隔膜,以及“我”对亲情的渴望;
- 14 -
④初步刻画“我”性格的倔强和好强。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小说开头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分析,主要有交代人物身份、写作背景,引起下文,烘托氛围,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本文开头展现“我”与特吉的冲突,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冲突,交代了“我”的身份,“我”与继父的关系;为下文描写公鹿保护鹿群与狼斗智斗勇的情节做铺垫;为突出谁是“真正男子汉”的主题等做铺垫。
8.本文第⑬~⑱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 ①动作描写。从正面对公鹿与狼恶斗的过程作了细致描绘,如公鹿忍着剧痛攀爬石崖的姿态,恶狼弓腰、咧嘴,凶残地发起进攻时的动作细节等,生动传神。
②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被鹿角叉起的狼比喻成石头,表现公鹿的勇猛。
③侧面烘托。通过“我”的心理描写,烘托出狼鹿恶战的紧张气氛,表达“我”对公鹿的赞美,强化对公鹿形象的塑造。(或:通过写狼的凶残,侧面衬托出公鹿的勇猛和机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点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文本分析表现手法的作用。
动作描写:如“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公鹿的勇敢和狼的凶恶。
比喻:如“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把被鹿叉起的狼比喻为石头,表现了公鹿为了鹿群的安全,迸发出的勇气和力量。
侧面烘托:如“快点,狼追上来啦!”“啊,这只狼真坏”,描写了“我”的心理,从侧面烘托出鹿与狼恶战的紧张气氛。
9.本文结尾写到“我”下意识地去摸枪栓,那么“我”会再向公鹿开枪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答案 看法一:不会再向公鹿开枪。
①公鹿健硕的体态,它在与恶狼搏斗中展现出的勇气和智谋都让“我”着迷。
②“我”从公鹿身上汲取到作为男子汉应有的不屈气概,这让“我”对它心生敬意。
③公鹿对鹿群的保护,触动了“我”内心的痛处,“我”不忍母鹿和小鹿失去公鹿。
- 14 -
④公鹿已受重伤,“我”此时如再开枪,胜之不武,并不能证明“我”具有让全部落的人都服气的狩猎能力。
看法二:会再向公鹿开枪。
①“我”已意识到自己是一名猎手,而不是看热闹的孩子,“我”负有狩猎的使命。
②公鹿的刚猛和骄傲激发了“我”的斗志,“我”也应该展现出“我”的勇气和骄傲。
③“我”需要通过猎鹿向特吉证明自己可以不再仰人鼻息。
④公鹿已经受伤,无法快速奔跑,是狩猎的大好时机。
(任选一种看法作答,答对三点理由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能力。本文结尾相当精彩,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不会开枪和会开枪都有可能,所以学生答题时,任选其一即可。
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会开枪”或者“不会开枪”。然后从主题、情节、形象等角度,说明理由。注意观点和陈述的理由相一致。
选择“不会开枪”,则从公鹿本身的气质对“我”的吸引,对小鹿的怜悯,对公鹿的敬佩等方面阐述。选择“会开枪”,则从猎人的身份、狩猎时机等方面阐述。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丑兵
莫言
七六年冬天,排里分来几个山东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儿。王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我刚提排长,意气洋洋,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我不但在军事技术、内务卫生方面始终想压住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煞风景。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的姓“郭”字读成“狗”字。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
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丑兵开心,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哎,老卡(卡西莫多,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艾丝米拉达也是),艾丝米拉达没来找你吗?”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连眼珠也不转动一下。
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老天爷,真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戴了个黑不溜秋、皱皱巴巴的脖圈!
“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这是艾丝米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丑兵的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在了小豆子脖子上,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
- 14 -
我把饭碗一摔,对着丑兵就吼道:“把脖圈撕下来!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瞪了我一眼,慢慢地解开领扣,仔细地拆下脖圈,装进衣袋,嘴里嘟哝着:“脖圈是俺娘给织的,俺娘五十八了,眼睛不好……”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大家把责备的目光投向小豆子,小豆子低下了头。
丑兵向连里打了一个很长的报告,要求到生产组喂猪,连里同意了他的请求。
一晃三年过去了,我已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又和丑兵打起交道来。
七九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连里召开动员会,抽调一批老战士上前线。晚上,支委会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丑兵闯了进来。
他说:“请问连首长,这次是选演员还是挑女婿?”大家面面相觑,他又说:“像我这样的丑八怪放出的枪弹能不能打死敌人,扔出的手榴弹会不会爆炸?”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长得不好看,但我也是解放军战士!我也要上前线!”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开完欢送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惭愧的心情愈来愈重。
我披衣下床,向丑兵住的屋子走去。
时间正是古历的初八九,半个月亮明灿灿地照着营区,像洒下一层碎银。小屋里还亮着灯,我推开门走进去,丑兵正在用玉米糊糊喂一头小猪崽,看见我进去,他慌忙站起来,连声说:“副连长,快坐。”他一边说着,一边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铺了干草的筐子里:“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请连里赶快派人来接班,我还有好多事要交代呢……”
“副连长,我这次不打出个样子来,就不活着回来。”
“我要求来喂猪是有私念的。我看好了这间小屋,它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他从被子下拿出一叠手稿:“这是我根据我们家乡的一位抗日英雄的事迹写成的。他长得丑,小时天花落了一脸麻子,后来他牺牲了……”
他把手稿递给我,“副连长,我要上前线了,这部稿子就拜托您处理吧。”
几个月后,电台上、报纸上不断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我希望能听到或看到我的丑兄弟的名字,他的名字始终未出现。丑兵的小说投到一家出版社,编辑部来信邀作者前去谈谈,可是丑兵却如石沉大海一般,这实在让人心焦。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左目已瞎,右目只有零点几的视力,他向我报告了丑兵的死讯:“我和三社并肩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被人背着慢慢爬行。我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我拼命地呼叫:‘老卡!老卡!’他终于说话了,伸出一只手让我握着:‘小豆子……不要记恨我……那碗豆腐……炖粉条……’他的手无力地滑了下去……”
丑兵死了,竟应了他临行时的誓言。我的泪水打湿了信纸,心在一阵阵痉挛,我的丑兄弟,我的好兄弟,我多么想对你表示点什么,我多么想同你一起唱那首丑娃歌,可是,这已成了永远的遗憾。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14 -
A.开篇用山东籍的其他新战士来反衬王三社的丑,照应题目“丑兵”,突出丑兵身材丑陋,容貌难看,真是一个丑八怪。
B.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丑兵开心。丑兵不怒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连眼珠也不转动一下,这说明丑兵对此无动于衷。
C.丑兵向连里打报告要求到生产组喂猪,是有私念的。喂猪可以有一间小屋,它能为丑兵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
D.小说从语言、神态、动作、外貌等多角度刻画了丑兵这一形象,先抑后扬,赞扬了外表丑却拥有美好品德的丑兵。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B项,“丑兵对此无动于衷”错,应是“丑兵”不动声色地表达了极度蔑视之意。
11.请简要分析文中“我”对待“丑兵”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答:
答案 ①“丑兵”刚分到排里时,“我”反感他;②“丑兵”请求上前线后,“我”感到惭愧;③“丑兵”上了前线,几个月都没有消息,“我”惦念着他;④得知“丑兵”死后,“我”很伤心(感动,或愧疚)。(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的能力。解题时要紧扣“心理变化过程”分析,要写出“我”对丑兵前后不同的感受和认识,体现变化,从而让人们看到“丑兵不丑”。
1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豆子”来信这一情节的作用。(6分)
答:
答案 ①照应前面的情节。“丑兵”牺牲前请求小豆子原谅,照应前文,交代两人矛盾的最终解决,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合理。②使小说的情节结构完整。最后一段交代人物最终结局,这是小说的结局也是高潮部分,与前面的情节一起形成了完整的结构。③有利于塑造人物。从信中得知“丑兵”是为了救小豆子而牺牲的,更加突出了“丑兵”不计前嫌、舍生忘死的精神,使读者全面理解人物。④更能凸显主旨。“丑兵”不丑,他拥有美好的品德。(答案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此题分析“小豆子”来信情节的作用可从小说的结构、形象塑造、主旨等角度进行。
『提优点拨』(教师独具内容)
1.明确小说阅读“四核心”,强化解题思考“三指向”
- 14 -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形象,来揭示社会主题的。在阅读时,要勾画文本中“情节、环境、形象、主题(四核心)”等重要相关语句,才能快速疏理文本,准确把握小说的结构和思想。每一方面的考查除了准确分析本身的内涵作用外(除非有限制要求),还要再指向其他三个方面(三指向),才能做到准确分析、全面答题。
2.明了小说典型情节,掌握情节作用的分析方法
分析情节是深入理解小说的基础。所谓情节,是指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既是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又是小说中矛盾冲突发生、发展的过程。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最能凸显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把握住情节是正确阅读小说的前提。高考考查的情节主要是“标题”“线索”“主要事件”“首、尾段”和“高潮段”。
分析情节的作用要善于由细节入手,要注意伏笔、点睛之笔;还要注意倒叙、插叙、悬念的使用,线索是否分明暗两线,人称有无变化。角度不同,作用不同。其作用一般有:一波三折,巧设悬念;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更好地表现形象性格;使主题鲜明、集中;暗示社会环境特征等等。回答情节的作用要立足于考查情节的位置,要注意结合情节内容,切勿只答作用术语。
3.审题要准确,回答要集中
目前考题多为发散考查,即考查情节设置的好处,考生阅读时要树立“四核心”意识,强化解题思考“三指向”分析。若明确要求回答情节在某一方面的作用,一定要专向思考,集中具体作答,切勿单一笼统表述,以免造成丢分。『回顾提升』
学而不思则罔,想一想刚才做题中运用的阅读和解题技巧并写下来,感知提优利器的美好。
①阅读选择题:
。
②情节分析题:
。
- 14 -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