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2021-06-04 发布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郑崇,字子游,本高密大族,世与王家相嫁娶。祖父以资徙平陵。父宾明法令,为御史,事贡公,名公直。崇少为郡文学史,至丞相大车属。弟立与高武侯傅喜同门学,相友善。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久之,上欲封祖母傅太后从弟商,崇谏曰:“孝成皇帝封亲舅五侯,天为赤黄昼昏,日中有黑气。今祖母从昆弟二人已侯。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臣闻师曰:‘逆阳者厥极弱,逆阴者厥极凶短折,犯人者有乱亡之患,犯神者有疾夭之祸。’故周公著戒曰:‘惟王不知艰难,唯耽乐是从,时亦罔有克寿。’故衰世之君夭折蚤没,此皆犯阴之害也。臣愿以身命当国咎。”崇因持诏书案起。傅太后大怒曰:“何有为天子乃反为一臣所专制邪!”上遂下诏曰:“朕幼而孤,皇太太后躬自养育,免于襁褓,教导以礼,至于成人,惠泽茂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前追号皇太太后父为崇祖侯,惟念德报未殊,朕甚愧焉。侍中光禄大夫商,皇太太后父同产子,小自保大,恩义最亲。其封商为汝昌侯,为崇祖侯后,更号崇祖侯为汝昌哀侯。”‎ 崇又以董贤贵宠过度谏,由是重得罪。数以职事见责,发疾颈痈,欲乞骸骨,不敢。尚书令赵昌佞谄,素害崇,知其见疏,因奏崇与宗族通,疑有奸,请治。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上怒,下崇狱,穷治,死狱中。‎ ‎(选自《汉书·七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框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 B.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 C.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 D.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B.“擢”,提升官职。古代表官职调动的词还有“拜”“除”“迁”“谪”“黜”等。‎ C.“孤”,古代指幼年父母双亡,也可用于王侯自称。‎ D.“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崇家与当时的望族王家世代通婚,家世显赫。后来,郑崇因与大司马傅喜有同门之谊,被推荐做了官。‎ B.郑崇在做尚书仆射时,经常进谏,以至皇上对他的脚步声都很熟悉,说明开始时皇上对他还是比较信任的。‎ C.哀帝欲封皇太太后的从弟光禄大夫傅商爵位,郑崇引经据典,据理力争,得罪了傅太后,最终也没有说服皇上。‎ D.尚书令赵昌知道郑崇被皇上疏远,就诬陷他与本族的人相勾结,行为不轨,要求皇上治他的罪。最终郑崇获罪,死在狱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幼而孤,皇太太后躬自养育,免于襁褓,教导以礼,至于成人,惠泽茂焉。‎ 译文:__________‎ ‎(2)崇又以董贤贵宠过度谏,由是重得罪。数以职事见责,发疾颈痈,欲乞骸骨,不敢。‎ 译文: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  扈蒙,字日用,幽州安次人。曾祖洋,涿州别驾。祖智周,卢龙军节度推官。父曾,内园使。蒙少能文,晋天福中,举进士,入汉为鄠县主簿。赵思绾叛,遣郭从义讨之。郡县吏供给皆戎服趋事,蒙冠服褒博,举止舒缓,从义颇讶之。转运使李谷谓曰:“蒙文学名流,不习吏事。”遂不之问。 ‎ ‎   周广顺中,扈蒙知制诰。蒙从弟载时为翰林学士,兄弟并掌内外制,时号“二扈”。 宋初,由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坐请托于同年仇华,黜为太子左赞善大夫,稍迁左补阙,掌大名市征。开宝五年,连知贡举。六年,复知制诰,充史馆修撰。七年,蒙上书言:“昔唐文宗每召大臣论事,必命人执笔立于殿侧,以纪时政,故《文宗实录》稍为详备。至后唐明宗,亦命端明殿学士以及枢密直学士轮修日历,送史官。近来此事都废,帝王言动,莫得而书。 ‎ ‎   缘宰相以漏泄为虞,昧于宣播,史官疏远,何得与闻 。望自今凡有裁制之官,优恤之言,发自宸衷、可书简策者,并委宰臣及参知政事每月轮知抄录,以备史官撰集。”从之,即以参知政事卢多逊典其事。 ‎ ‎   九年正月,蒙上《圣功颂》,以述太祖受禅、平一天下之功,其词夸丽,有诏褒之。其后为卢多逊所恶,出知江陵府。 ‎ ‎   太宗即位,召拜中书舍人,旋复翰林学士。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还,转户部侍郎,加承旨。雍熙三年,被疾,以工部尚书致仕。未几,卒,年七十二。赠右仆射。 ‎ ‎   自张昭、窦仪卒,典章仪注,多蒙所刊定。初,太祖受周禅,追尊四庙,亲郊,以宣祖配天。及太宗即位,礼官以为舜郊喾,商郊冥,周郊后稷,王业所因兴也。若汉高之太公,光武之南顿君,虽有帝父之尊,而无预配天之祭。故自太平兴国三年、六年再郊,并以太祖配,于礼为允。太宗将东封,蒙定议曰:“严父莫大于配天,请以宣祖配天。”自雍熙元年罢封禅为郊祀,遂行其礼,识者非之。 ‎ ‎   蒙性沉厚,不言人是非,好释典,不喜杀,缙绅称善人。多著述,有《鳌山集》行于世。 ‎ ‎(《宋史·列传第二十八》,有节选) ‎ ‎1.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扈蒙出身官宦世家,自小文才显露,先中进士,后任鄠县主簿;但此时的他还只是一文学名流,对官场吏事不够练达,以至于怠慢了郭从义。‎ B.扈蒙为官几起几落。宋太祖时由中书舍人升为翰林学士,却因曾请托同年仇华而被贬,后又一路升迁成为重臣;不过后来还是遭人憎恶而出京都。‎ C.太宗即位后,贬为江陵府知府的扈蒙被召回朝,先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户部侍郎等职,去世后还被追赠右仆射。‎ D.宋太宗时,有礼官援引先例,主张太宗以太祖配享祭祀上天,扈蒙对此赞同,并劝说太宗罢封禅,改行以太祖配享祭天的礼仪,但此举遭众人非议。‎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郡县吏供给皆戎服趋事,蒙冠服褒博,举止舒缓,从义颇讶之。‎ ‎(2)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还,转户部侍郎,加承旨。雍熙三年,被疾,以工部尚书致仕。‎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爽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其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云: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剌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B.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C.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D.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有名有字。柳宗元字予厚,名宗元;刘禹锡字梦得,名禹锡。韩愈称呼他们二人的字来表示尊数。‎ B.进士第是乘兴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博学宏词是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属于制科。 .‎ C.文中称呼韩愈死去的父亲为“皇考’”,古称父母为“大人’’,“梦得亲在堂"指刘禹锡的父母健在。‎ D.集贤殿正字是官名,掌校勘书籍;监察御史是御史台的属官;集贤殿是收藏整理图书的机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自幼精明聪慧,年纪很轻就已成才,后精通经史典籍和诸子百家,发表议论旁征博引,令人折服。‎ B.柳宗元治政有方,深受百姓拥戴。柳州虽然地势荒僻,但他依乡俗制订政令,在刺史任上政绩不凡。‎ C.柳宗元能急朋友之难。刘禹锡被遣播州任刺史,播州比柳州更偏远,柳宗元上疏朝廷与刘禹锡互换,得到批准。‎ D.柳宗元怀才不遇,在宦海中几经沉浮。韩愈认为,柳宗元长久被贬谪,穷困到极点, 反而成就了他辉煌的文学事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②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故卒死于穷裔。‎ ‎ ‎ ‎参考答案 ‎ ‎ 一.答案:1.C; 2.C; 3.A; 4.我自幼丧父,是皇太太后亲自养育我,才免于夭折在襁褓之中,后又用礼义教导我,直到长大成人,对我的恩德非常大啊。(得分点:“孤”,幼而丧父;“躬”,亲自;“免于襁褓”,幼年没有夭亡;“教导以礼”状语后置句。); 郑崇又因董贤尊贵、宠爱过度而(向皇上)进谏,由此又一次被皇帝怪罪。(后来)他屡次因公事被责备,引起脖子上的疮病发作,就想请求告老还乡,但是不敢提出来。(得分点:“以”介词,因为;“数以职事见责”,被动句;“发”,发作;“乞骸骨”,告老还乡的委婉说法。)‎ 解析:1.结合文本大意,可知“高武侯以三公封”中高武侯作主语,不能与后文断开,排除A、D两项;“复封商”“复”,再次,修饰“封商”,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项。‎ ‎2.“孤”在古代指幼年丧父。‎ ‎3.A “郑崇因与大司马傅喜有同门之谊”错,原文是“弟立与高武侯傅喜同门学”。‎ ‎4.参考译文:郑崇,字子游,出身于高密的世家大族。家族世代与王家互相婚嫁。他的祖父携带资产迁徙到平陵。父亲郑宾通晓刑法律令,做过御史,奉事贡公,享有公平、正直的好声誉。郑崇年轻时做郡里的文学史,后来官至丞相大车属。他的弟弟郑立和高武侯傅喜出自同一师门,相互友好。(后来)傅喜做了大司马,推荐郑崇,(于是)哀帝提拔他做了尚书仆射。他几次求见皇帝,直言相谏,皇帝开始还采纳他的意见。每次看到他穿着皮制的鞋,皇帝开玩笑地说:“我能辨出郑尚书的鞋声。”‎ 过了很久,皇帝想加封祖母傅太后的从弟傅商,郑崇进谏说:“孝成皇帝在亲舅中加封了五个侯爵,上天竟因此而昏天暗地如同黄昏一样赤黄无光,正午间黑气弥漫。现在皇祖母的堂兄弟中已有两个侯爵。孔乡侯(因为)是皇后的父亲而封侯;高武侯因为位居三公而封侯,这两位都有封侯的理由。现在没有缘由再加封傅商,这违犯了朝廷制度,也违忤了天意人心,而对傅氏一家来说也不是好事。我听我的老师说过:‘违犯天阳的就会导致极弱,违犯地阴的就会导致凶灾夭折,违背人心的就会有败乱亡国的忧患,违背神明的就会有疾病夭折之祸。’所以周公著书劝诫说:‘君主不知道农业生产的艰难,只知道一味地玩乐享受,必招致夭丧而不能高寿。’因此衰败之世的君主往往夭折早亡,这都是违犯了地阴导致的祸患。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承受国家的责咎。”郑崇因此取走了诏书的原稿。傅太后非常愤怒地说:“哪有做天子的反被一个小臣压制的道理!”皇帝于是下了道诏书说:“我自幼丧父,是皇太太后亲自养育我,才免于夭折在襁褓之中,后又用礼义教导我,直到长大成人,对我的恩德非常大啊。‘想报答恩德,却无论如何也报答不了啊。’从前追封皇太太后的父亲为崇祖侯,只顾念报恩不突出,我很惭愧。侍中光禄大夫傅商,是皇太太后的从弟,如同同父生的亲弟弟,从小也是皇太太后养育成人的,皇太太后对他恩义最深,也最亲近。可以加封傅商为汝昌侯,做崇祖侯的继承者,把崇祖侯的封号改为汝昌哀侯。”‎ 郑崇又因董贤尊贵、宠爱过度而(向皇上)进谏,由此又一次被皇帝怪罪。(后来)他屡次因公事被责备,引起脖子上的疮病发作,就想请求告老还乡,但是不敢提出来。尚书令赵昌是个谗言小人,一心想害郑崇,知道他被皇帝疏远,就趁势弹劾郑崇,说他和宗族往来密切,怀疑其中有奸情,请求追究。于是皇帝责备郑崇说:“你的门庭来往相求者很多,如同市场,这样的人怎么能规谏主上?”郑崇回答说:“我的门庭如同市场,但我的心境如同水一样清白,请求朝廷加以考察。”皇帝恼怒了,把他收入监狱极力追究,郑崇死于狱中。‎ 二.答案:1.D; 2.(1)州县提供给养的官吏都身穿军服赶去事奉,扈蒙(却)衣帽宽大,举动缓慢,郭从义对此感到惊讶。‎ ‎(2) 太平兴国四年,跟随国君出征太原返回,转任户部侍郎,加官承旨。雍熙三年,生病,以工部尚书身份退休回家。‎ 解析:1.扈蒙说:“尊敬父亲没有比配享祭天更大的,请以宣祖配享祭天。”“有见识的人”非难这种做法。‎ ‎2.注意重点词语“供给”“趋事”“冠服褒博”“讶”“从征”“加承旨”“被疾”“致仕”的翻译。‎ 参考译文:‎ ‎   扈蒙,字日用,幽州安次人。曾祖扈洋,为涿州别驾。祖父扈智周,为卢龙军节度推官。父亲扈曾,为内园使。扈蒙年少时能写文章,后晋天福年间,举为进士,入后汉为鄠县主簿。赵思绾叛乱,朝廷派遣郭从义讨伐他。州县提供给养的官吏都身穿军服赶去事奉,扈蒙(却)衣帽宽大,举动缓慢,郭从义对此感到惊讶。转运使李谷对郭从义说:“扈蒙是文学名流,不熟悉吏事。”郭从义于是没有追究他。‎ ‎   后周广顺年间,扈蒙(担任)知制诰。扈蒙堂弟扈载当时为翰林学士,兄弟一起掌管内外诏令文书,当时号称“二扈”。‎ ‎   宋初,扈蒙由中书舍人升为翰林学士,因为曾请托同年进士仇华,贬为太子左赞善大夫,后官位渐升,做到了左补阙,掌管大名市征。开宝五年,接连主持贡举科考。六年,又任知制诰,充史馆修撰。七年,扈蒙上书说:“过去唐文宗每次召见大臣议论政事,必定命人执笔站立在殿旁来记录时政,所以《文宗实录》稍微详备。到了后唐明宗,也命令端明殿学士以及枢密直学士轮流写日历,移送史官。近来这事都被废除,帝王的言语行动,没能写下来。因为宰相以泄露(朝政)为忧,使(朝廷政议的)宣扬传播不明,史官被疏远,哪里能够参与并知晓(这些)呢?希望从现在起凡有裁决之事,体恤的言辞,发自帝王的心意、可写下来的,一同委托宰相和参知政事每月轮流主持抄录,以备史官撰述收集。”(建言)被采纳,(朝廷)就让参知政事卢多逊主管这件事。‎ ‎   九年正月,扈蒙献上《圣功颂》,陈述太祖接受禅让、平定统一天下的功业,文词夸张华丽,皇上诏令表扬他。此后扈蒙被卢多逊憎恶,出京为江陵府知府。太宗即位,召回为中书舍人,随即又为翰林学士。太平兴国四年,跟随皇上出征太原返回,转任户部侍郎,加官承旨。雍熙三年,生病,以工部尚书退休回家。不久,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赠官右仆射。‎ ‎   自从张昭、窦仪死后,典章礼仪制度,大多由扈蒙校定。当初,太祖接受后周禅让,为祖宗四庙追加尊号,亲自到郊外祭天,以宣祖配享上天。到太宗即位,礼官以为舜祭天以喾配享,商以冥配享,周以后稷配享,帝王的基业因此兴盛。像汉高祖的太公,光武帝的南顿君,虽然有帝王父亲的尊贵,但没有配享祭祀上天。所以,从太平兴国三年、六年两次到郊外祭天,都以太祖配享,对于礼是允当的。太宗将要封禅,扈蒙议论说:“尊敬父亲没有比配享祭天更大的,请以宣祖配享祭天。”从雍熙元年起停止封禅改为到郊外祭天,就举行他(所主张)的礼仪,有见识的人非难这种做法。‎ ‎   扈蒙性格深沉忠厚,不说他人的是非,喜欢佛经,不喜欢杀生,士大夫称他为善人。著述很多,有《鳌山集》流行于世。‎ 三.答案:1.A; 2.C; 3.C; 4.①他的名声因此大振,一时间人人都向往和他交游,那些公卿显要们,也争着要把他收到自己的门下,异口同声地赞誉举荐他。‎ ‎②为人处世上果勇(参加政治运动),不知道保重和顾惜自己,以为功名事业可以立见成就,结果反受其牵连而遭贬黜;最终死于荒远穷困的边地。‎ 解析:1.“太常博士”官职名不要断开,“江南”作“县令”的状语,不做后句的主语。‎ ‎2.“皇考”是柳宗元死去的父亲。‎ ‎3.原文“梦得于是改刺连州”,不是“互换”。‎ ‎4.参考译文:‎ ‎  ‎ ‎ 柳子厚,名宗元。七世祖柳庆,拓跋北魏时官至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柳奭,在唐朝曾出任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一同得罪了武后,死于高宗朝。父柳镇,为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任命,请求到江南去做县令。后来又因为不能迎合权贵,失去了殿中侍御史的官职,直到那个权贵死了,才重新被用为侍御史。为人以刚直著称,所交往的朋友都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 ‎ ‎   子厚小时候就精锐敏捷,没有不通达事理。当他父亲还在世时,他虽然年纪轻,已经独立成人,能力考中进士,显露出超凡的气象,众人都说柳家有了个好儿子。以后又因博学宏词科考试合格,授集贤殿正字。他才能出众,端方坚毅,每有议论往往引据古今事典为证,贯通经史百家学说,识见高远,意气风发,经常使在座的人为之折服。他的名声大振,一时间人人都向往和他交游。那些公卿显要们,也争着要把他收到自己的门下,异口同声地赞誉举荐他。‎ ‎   贞元十九年,他由蓝田县尉晋升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出任礼部员外郎。这时遇上当权的人获罪,同被遣出京城做州刺史。还未到任,又一道被贬为州司马。居官清闲,愈加刻苦自励,专心读书记诵,写作诗文,如江河泛滥,湖海蓄积,其造诣可谓精深博大无有止境,但只能恣意纵情于山水之间罢了,他的文章《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这样话:“这之后才知道我先前不曾真正的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此才开始。”‎ ‎   元和年间,曾将他和一道被贬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为刺史,这次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初,他感慨地说:“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劝谕和禁止的政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如不能按约期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其中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归还人质。观察使下达这个办法到其他的州,等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份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有将近一千人。衡山、湘江以南考进士的人,都以子厚为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指点而撰写文词的人,从他们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很好的章法技巧。   ‎ ‎   当子厚被召回京城而又复出为刺史的时候,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遣放之列,应当前往播州。子厚流着眼泪说道:“播州不适宜人居住,而梦得有母亲健在,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以致于无法向母亲说明一切,况且也决没有让母子同赴贬所的道理。”(他)向朝廷请求,准备上疏,情愿用柳州更换播州,即使再次获罪,死也没有遗憾。此时正好又有人将梦得的事报告了朝廷,梦得于是改为连州刺史。呜呼!人在困窘时才最能表现出他的气节和道义。‎ ‎   子厚过去年轻,勇于助人,不知道保重和顾惜自己,以为功名事业可以立见成就,结果反受其牵连而遭贬黜。被贬以后,又缺少有权有势的知己援引推荐,所以最终死于荒远穷困的边地,才能不得施展,抱负也未能实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