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1-06-04 发布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3)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现代文阅读 作业 一、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书 房 梦 肖复兴 归有光写过一则短文,名字叫“杏花书屋记”。文章记述了他朋友父亲的一个梦:“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父亲将这个梦告诉儿子后,嘱咐道:“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中国的读书人,谁都会有这样一个书屋之梦。坐拥书城,书房便不仅成为读书人被人认可的一个标志,也成为读书人对外拿得出手的或值得骄傲的一张名片。特别是在住房紧张、经济拮据的年代,书房更是很多读书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一个梦。‎ 具体到我自己,有这样一个梦,是我读初一的那一年。我的一个同学的父亲,是当时《北京日报》的总编辑。有一天,这位同学邀请我到他家去玩,我第一次见到了书房是什么样子,那一个紧挨一个的书柜里排列整齐的书籍,让我叹为观止。要是我也有这样一个书房该多好啊!梦在当时就这样不切实际地升腾……‎ 当时,我连一个最简陋的书架都没有,我少得可怜的一些书,只好蜷缩在拥挤的家中墙角的一个只有区区两层的鞋架上。没有书房,退而求其次,我的梦想是有一个书架也好。‎ 我终于有了一个书架,是在那之后十四年的1974年,我从北大荒返回北京当中学老师。发了第一个月工资,便迫不及待地跑到前门大街的家具店,花了22块买回一个铁制书架。那时,我的工资一个月只有42块半。‎ 起初,我的书还放不满书架。但是,没过两年,书就多得放不下了。一开始的书房之梦,如同冻蛇,僵而未死,蠢蠢欲动地复活了。‎ 二十六年之后,我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一间比较宽敞的书房。两面墙摆满了当年同学家那样的书柜,书柜里也挤满了那样多花花绿绿的书。我也像当年同学父亲一样老了,在书房梦的颠簸中,青春一去不返。‎ 短暂的兴奋,如绚丽的焰火,逝去后,忽然,我很是有些失落。‎ 记得书放在鞋架子上的时候,那些书,翻来覆去,不知看过多少遍。‎ 那个铁制书架上的书,我也都全部看过,不仅自己看,还推荐给朋友看。朋友来我家,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到那个书架旁翻书,然后抽出一本,朗读一段,和我探讨,或者争论。那时候,书中仿佛真的会有黄金屋和颜如玉一般,令我们痴迷。‎ 如今,书柜里的书拥挤不堪,已经扔掉很多,很多书自从买回,就没有看过,如今,我很少到书房。读书,写东西,都是躺在卧室的床上。‎ 如今,朋友来,更很少到书房,我出的书,送给他们,他们都懒得看,哪里还有兴趣和热情去看不相识的别人的书?兴趣和热情,都放在手机上,除非我的文章被放在手机上,他们才兴致勃勃地扫几眼,然后,水过地皮湿,把它删掉,移情别恋,去读新的电子文章。‎ 如今,书房沦落到只是一个摆设,一种虚饰。‎ 归有光在那篇文章中,记述他的那个朋友后来在父亲逝去数年之后,遵照父亲的意愿,“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古时,一楹是一间屋子,按照北京老四合院的规矩,一般是建有正房三间,已经足够宽敞了。五间屋的书房,足以放下他的贮书万卷。而这万卷书的命运,我猜想,尽管古人崇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但恐怕和我的书房里的那些书的命运一样,是不会被读完的,甚至是连翻都不曾被翻过。‎ 我想起早年前看过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的一部话剧,是田汉先生的《丽人行》。剧中那个资本家的家里也放有一个书架,他的太太以前爱读书,书架放满了鲁迅的书,几年过后,书架上的书一本也没有了,放满了她各种各样的高跟鞋。‎ ‎(有删改)‎ ‎1.文章第一段从归有光的《杏花书屋记》写起,有什么作用?(6分)‎ 答: ‎ ‎ ‎ 解析:先看第一段写了什么,写的是归有光的《杏花书屋记》中记载的一个浪漫的书屋梦,这样的书屋梦也是作者所拥有的,所以表达了作者对书屋的向往之情;再从结构上分析,要重点把握第一段与标题、下文的联系,文章标题就是“书房梦”,第一段写古人的书屋梦,第二段写书屋是中国读书人的梦想,第三段以后又重点写了作者的书屋梦,那么从归有光的《杏花书屋记》写起,有点题和引出下文的作用;第一段引用归有光《杏花书屋记》中的句子,还有增添文化底蕴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写古人“杏花书屋”的梦想,表达作者对书屋的向往之情;②照应标题,引出下文中国读书人尤其是作者的书屋梦;③引用归有光《杏花书屋记》中的句子,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每点2分)‎ ‎2.“短暂的兴奋,如绚丽的焰火,逝去后,忽然,我很是有些失落。”作者为何而“失落”?(4分)‎ 答: ‎ ‎ ‎ 解析:阅读其上下文,可知这句话以下五段内容具体阐述了作者失落的原因,抓住几个“如今”,分析以前和如今的不同点,逐条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作者梦寐以求的书房现在只是一个摆设,一种虚饰。(1分)①书柜里的书很多,但很少看;(1分)②没书房想有书房,有了书房,却很少到书房;(1分)③以前朋友到访喜欢翻看书架上的书,现在朋友来很少到书房,即使是“我”的书,如果不放到网上,也无人问津。(1分)‎ ‎3.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要提到田汉先生《丽人行》中的故事?(4分)‎ 答: ‎ ‎ ‎ 解析:结构上,看其与前文的联系,前文有“我”的鞋架变书架的情节,而田汉先生《丽人行》中有资本家太太的书架变鞋架的情节,两者对比,引人深思。从主题上看,《丽人行》中的故事强化或深化了文章主旨,再次提醒人们要读书,要追求精神生活。‎ 参考答案:①《丽人行》中资本家太太的书架变鞋架,与前文“我”的鞋架变书架形成对比,引人深思;②强化了文章主旨,再次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追求物质享受,而荒芜了精神世界。(每点2分)‎ ‎4.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以“书房梦”为题的妙处。(6分)‎ 答: ‎ ‎ ‎ 解析:标题的妙处,要从标题本身、情节结构、主旨表达、作者情感抒发等方面考虑。从标题本身、情节结构角度看,要分析标题本身的特点,要分析标题与文章行文的关系。从主旨表达、作者情感抒发角度看,需要抓住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语句,来明确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如“中国的读书人,谁都会有这样一个书屋之梦”“书房沦落到只是一个摆设,一种虚饰”等。‎ 参考答案:①线索作用,以“书房梦”贯穿全文,使行文集中,结构完整严谨;②“书房梦”是中国读书人的理想,催人上进,但真正拥有书房后,书房却只是一个摆设,一种虚饰,梦想与现实的反差引人深思;③表现了作者忧戚的心情,对人们只顾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读书生活、精神追求的担忧。(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5~7题。‎ ‎“全职女性”的困境 最近,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火爆荧屏。罗子君,“全职主妇”的一类代表,回归家庭,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完全依赖丈夫生活。唐晶,兢兢业业的全职女性,投身职场,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生活,虽不乏追求者,但婚姻、家庭貌似遥遥无期。对此,人们褒贬不一,却似乎忘了此片的正题,即“全职女性”的出路何在?‎ 所谓“全职”,是人类在进入工业社会之后,日常生活与工作在空间上彻底分离,时间概念根本改变,工作与生活的边界不断被明晰、权益不断被保障的情况下出现的。在工业社会之前,没有所谓“全职”、“离职”或“失业”。但进入工业社会之后,人们日常的生活与工作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在市场上,劳动力可以通过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指标被精确地评价,聘于相应的工作岗位,在合格地完成“全职工作”后,获得对等的货币。这一模式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直到今天,“全职”已成为成年人的固有标签。‎ 但“全职”对于男女两性的意义显然是不同的,从现实来看,无论是先天的生理条件还是后天的社会观念,女性无疑都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今天,“全职”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工作时间”的全勤,即除去带薪年假,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更不用说其他对于脑力、体力等的基本要求。一旦达不到,扣钱、处罚甚至以此为原因的解聘都是合情合理的。而这显然是以成年男性的生理及家庭、社会角色为蓝图设计的,不仅女性,老、病、残等弱势群体也都无法完成。女性人生中有独特的孕、产、哺乳等时期,此时,社会赋予了女性更多的家庭责任,而这恰恰是当前需要改善的地方。‎ 而“全职主妇”呢,似乎不用应付职场上的艰辛,在家里做做家务、带带孩子就成为人生的赢家。但现实真的是这样吗?美国经典的女权著作《女性的奥秘》就通过大量调查,深刻揭露了大众观念中“幸福家庭主妇”假象下美国妇女的无名痛苦。实际上,“全职主妇”不仅是一份孤独的、高标准或者说标准模糊的且看不到前途的工作,更是一份价值往往被低估甚至不被社会和家庭承认的工作。而且,随着社会离婚率的日益升高,“全职主妇”的稳定性也在大打折扣。‎ 所以,在这个高度货币化的后现代社会,女性的价值往往被低估。社会价值的缺失,使得女性成年后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道路,都难免陷于“全职困境”。因此,不仅需要进一步扩大女性员工的权益,切实考虑其生理及家庭因素的干扰,更要在社会观念中大力纠正“劳动力货币化”的错误观念,给予其在家务劳动、生养儿女方面应有的社会价值肯定。唯有推动性别观念的多样化、“家里家外”劳动价值的平等化,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女性的“全职困境”,促进两性关系的和谐发展。‎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5.请简要归纳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答: ‎ ‎ ‎ 解析:首先,逐段概括大意。文章第一段先谈论火爆荧屏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的两类女性,然后由这两类女性引出本文要谈的话题,即“全职女性”;第二段对“全职”的概念、由来作了具体阐释;第三段讲职场上“全职”工作的女性面对的困境;第四段讲“全职主妇”的社会地位以及面对的困境;最后一段给出了解决女性“全职困境”的办法。然后按照论述类文本一般的行文特点进行层次划分。第一段为一层,提出话题;第二段具体阐述“全职”这一概念,可单独作为一层;第三、四段为一层,分析两类“全职女性”的困境;最后一段为一层,提出让“全职女性”走出困境的方法。‎ 参考答案:首先由热播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引出有关“全职女性”的话题;其次阐述“全职”的内涵及其由来;接着分析“全职”工作的女性和“全职主妇”的生存困境;最后提出让“全职女性”走出困境的办法。(6分)‎ ‎6.结合文本,概括造成女性“全职困境”的原因。(6分)‎ 答: ‎ ‎ ‎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确定答题区间。文章第三段分析了“全职”工作的女性所面对的困境,第四段分析了“全职主妇”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劣势地位,这两段是答题区间。然后从这两类女性的角度出发,筛选信息,分点概括。‎ 参考答案:①现代社会中,对“全职”工作的要求是以成年男性的生理及家庭、社会角色为蓝图设计的,没有考虑到女性的生理条件等。②“全职主妇”的工作孤独、标准高,价值往往被低估甚至不被社会和家庭承认,稳定性差。(每点3分)‎ ‎7.如何化解女性的“全职困境”?(6分)‎ 答: ‎ ‎ ‎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确定答题区间,即文章最后一段。然后从中找出有关“怎么做”的句子,一般会有“我们要……”“需要……”“更要……”“应该……”“唯有……”的提示,如本题可筛选出“不仅需要进一步扩大女性员工的权益,切实考虑其生理及家庭因素的干扰”“更要在社会观念中大力纠正‘劳动力货币化’的错误观念,给予其在家务劳动、生养儿女方面应有的社会价值肯定”“唯有推动性别观念的多样化、‘家里家外’劳动价值的平等化”等关键句。最后稍加整合,分点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①进一步扩大女性员工的权益,切实考虑其生理及家庭因素的干扰。②大力纠正“劳动力货币化”的错误观念,肯定女性在家务劳动、生养儿女方面的社会价值。③推动性别观念的多样化,实现“家里家外”劳动价值的平等化。(每点2分)‎ 三、访谈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关于阅读革命 ‎            ——答广州日报吴波问 记者:多媒体时代给人们阅读方式、阅读内容带来了什么影响?‎ 谢有顺:我想,最重要的影响就是选择多元了。可读的东西太多,阅读行为也被分解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坐车、吃饭、熄灯后的夜晚,都可以进行阅读,这些阅读上的便捷,有一些是技术革新带来的,有一些也是阅读者慢慢养成的习惯。尤其是手机成了一个移动阅读器之后,一切都改变了,阅读中的信息依赖和消遣功能被放大了,过去那种手持一本书的庄严感已经消失,阅读成了琐细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轻阅读、浅阅读成了主流,这也势必影响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选择,一些契合于这种趣味的文字也就应运而生。‎ 记者: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各有特点,电子书会取代纸质书吗?如果两者共存,您认为会是以一种什么方式?‎ 谢有顺:在可以望见的将来,纸质书不可能被取代。相比于电子书,纸质书也有自己不言而喻的优势:适合查阅、记忆,人和纸对话的过程中有一种情感的温度——尤其是被人读过、画过、批注过的书,本身就带着一种文化传承的印痕。因此,二者共存是必然的。读者选择哪一种阅读方式,这完全取决于他的习惯、心态和时间,电子阅读便捷、信息量大,而纸质阅读比较从容,适合交流和回味。当一个人厌倦于以加速度的方式活着时,也许他就会回想起读纸质书时的那种舒缓心境。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回过头来羡慕那些有闲暇读书的人,就像在城市住惯了高楼的人,现在也开始想念乡村小屋一样。‎ 记者:面对新媒体阅读的竞争和挑战,如何开展好传统阅读,特别是经典阅读?‎ 谢有顺: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育,要把经典的美和魅力充分解读出来,让孩子们感受到并喜欢它,经典才能深入人心。阅读是一种吸引,而一种经典要能长久地吸引读者,我觉得要有普遍性、经典性和时代性的复合特征。所谓普遍性,指的是语言要质朴而有韵味,话题或形象要吸引人;所谓经典性,指的是经过了一定的时间选择之后,依然还能被人记起的那部分;所谓时代性,指的是它的价值观到现在还新鲜,还有魅力。因此,经典也要经过一个再选择的过程,要让经典能和这个时代对话,要对经典重新做出阐释,这才能让经典重放光芒。‎ 记者:在日益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竞争”人们的闲暇时间的时代,究竟如何阅读才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让阅读滋润我们的心灵,进而提高个人的文化内涵和修养?‎ 谢有顺:不要奢望能找到一种方式来弥合已形成的阅读裂缝,有裂缝、有差异其实是好事。阅读的自由和多元化,必然会带来一些混乱,甚至粗糙和粗俗大行其道也不足为奇,但不管如何,一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阅读,总是一种时代性的进步。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市民社会,一个多数人选择在世俗里藏身的社会,以世俗为旨归、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可能会把社会带入一种浅薄的境地,但你必须承认,浅薄中如果洋溢着一种世俗的欢乐,也自有一种不能被藐视的温暖。它同样值得尊重。只要我们能够让读者读到自己想读的,只要读者自由阅读的权利能够被有力地捍卫,相信阅读本身有着巨大的自我修正和自我矫治的能力,正确的阅读风气正是在阅读的自我修正过程中被建立起来的。其实,对于今日的中国而言,创造自由阅读的风气、提供便于阅读的环境,远比引导读者具体该读些什么书更重要。一个人该读什么书,是在阅读中慢慢领悟和调整的,而不是在阅读之前就被规定的。‎ ‎(有删改)‎ ‎8.谢有顺认为电子书和纸质书会以怎样的方式共存?(6分)‎ 答: ‎ ‎ ‎ 解析:本文是一篇新闻采访整理稿,题干对应记者的提问,答案则出现在谢有顺的相应回答中。本题对应记者与谢有顺的第二轮问答(提示标志:第三段末尾关键词“共存”),答案点集中在第四段。答题时,逐句分析,抓住关键词,归纳概括(可引用原文关键字词或句子)。‎ 参考答案:①取决于读者的习惯、心态和时间。②电子阅读便捷、信息量大,而纸质阅读从容,适合交流和回味。③厌倦以加速度的方式活着时,会想起读纸质书时的舒缓心境。(每点2分)‎ ‎9.谢有顺认为如何才能开展好经典阅读?(6分)‎ 答: ‎ ‎ ‎ 解析:本题对应记者与谢有顺的第三轮问答(提示标志:第五段关键词“如何开展”),答案点集中在第六段中。第六段共四句话,第一句关键点:“学校教育”“美和魅力”;第二、三句关键点:“普遍性、经典性和时代性”;第四句关键点:“再选择”“重新做出阐释”。‎ 参考答案:①学校教育要充分解读经典的美和魅力,使经典深入孩子们的心灵,从而使孩子们产生阅读兴趣。②要从普遍性、经典性和时代性的角度对经典进行再选择和再阐释。(每点3分)‎ ‎10.在日益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竞争”人们的闲暇时间的时代,什么样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阅读?(6分)‎ 答: ‎ ‎ ‎ 解析:本题对应记者与谢有顺的第四轮问答(提示标志:第七段关键词“如何阅读”),答案点集中在第八段。第八段共七句话,第一句提出:有差异的阅读方式是好事,紧接着列举了三种不同的阅读方式,每一种对应一个答案点,抓住关键词概括作答。第一种关键点:“自由”“多元化”“粗糙和粗俗”“不足为奇”。第二种关键点:“按照自己的喜好”“时代性的进步”。第三种关键点:“以世俗为旨归、以消遣为目的”“值得尊重”。‎ 参考答案:①自由、多元化的阅读,即使粗糙、粗俗也有意义。②按照自己的喜好阅读,是时代的进步。③以世俗为旨归、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同样值得尊重。(每点2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