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2.50 KB
  • 2021-06-04 发布

2018-2019学年辽宁省辽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西周建立伊始,周公制礼作乐,构建了辉煌的礼乐体制。肃雍和鸣的礼乐、华美的服饰、精致的礼器、文雅的举止等是礼乐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礼乐作为一种融诗、乐、舞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是周代“文饰化”艺术精神的体现。‎ 周代是一个礼制社会。从祭祀天地山川到祭祀祖先神灵,从出生到加冠再到丧葬,可以说从生到死都有礼仪相伴。在宗庙中,在族长乡里之间,在诸侯国的外交场合等,都要演奏礼乐。‎ 礼乐最突出的是其等级化特征。比如钟鸣鼎食是天子特殊地位的象征,大夫和士是无权享受的。礼乐演奏的主要目的是传达尊卑长幼的观念,塑造温文尔雅、谦和有礼的贵族气质,最终达到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和稳定社会结构的目的。所以当孔子看到八偷之舞被大夫级别的贵族借越时,气愤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礼乐文化在社会治理方面能够有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礼乐文化具有审美属性,能够使人身心愉悦,并在轻松愉快的审美过程中达到治理社会的目的。从有关记载可以看到,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礼乐的审美属性。《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里,孔子看重的显然是礼乐的审美功能。‎ 礼乐有如此强烈的审美效果与其演奏场合有一定关系。礼乐演奏时,会摆放各种典雅贵重的青铜礼器。众多列席者身穿精美的礼服,身上佩戴叮当作响的玉佩,依照尊卑长幼的秩序排列,行为举止彬彬有礼。而且,周代的礼乐往往用编钟、编磬等大型乐器进行演奏。礼乐演奏还要按照固定的程序演奏固定的乐曲。如《礼记·乡饮酒义》记载,举行乡饮酒礼时,要按照程式来演奏《诗经》中固定的乐曲。因此,礼乐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 礼乐作为一种庙堂音乐,乐曲的情感和节奏与个人情感和喜好没有太大关系。虽然《礼记·乐记》开篇就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但这里提到的“人心”,并不是某一个具体个体的它理感受。礼乐承载的不是作为个体的人的情感,而是一种集体性的情感。礼乐的审美功能在于:使个体忘掉小我,找到一种精神归属感,获得心灵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这是礼乐特殊审美功能的体现。‎ 礼乐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有很多值得我们今天反思和借鉴的地方。比如在隆重的扬合演奏固定的礼乐,以美的形式承载教化内容,这种文化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它能够通过艺术的形式形成共同体意识,不具有外在强迫性,是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的自然交融。‎ 此外:当今人们较之以前有了更多的自由和个人空间,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深陷孤独之中。虽然我们在各种电子传媒的虚拟世界中时时与他人联结,却总是无法有效除去这种孤独感。这种状况的出现,与人和人之间缺乏情感上的深层沟通以及缺乏归属感有关。周代集体性的礼乐表演和观赏的模式,也许可以帮助处于孤独状态的人走出困境。‎ ‎(摘编自陈莉《周代礼乐的审美功能及其现代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乐体制是由周公创立的,礼乐融诗、乐、舞为一体,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B. 礼乐适用范围虽然较广,但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不同场合所用的礼乐并不相同。‎ C. 礼乐文化的审美属性能让人身心愉悦并找到精神归属感,进而实现社会治理。‎ D. 通过观赏礼乐表演能有效消除现代人们的孤独感,实现情感上的深层沟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解说了礼乐这种艺术形式,然后从其特点与对现代生活的作用来进行论述。‎ B. 文章以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和稳定社会结构为立论前提,分析了周代礼乐的审美功能。‎ C. 《论语·述而》中所说孔子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的事例,论证了礼乐具有审美功能。‎ D. 举行乡饮酒礼要按程式来演奏《诗经》中固定乐曲的事例,说明礼乐具有程式化特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见大夫级别的贵族演奏八佾之舞而气愤是因为这样不利于贵族气质的培养。‎ B.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礼乐的审美功能,而对礼乐的教化功能视而不见。‎ C. 礼乐演奏时,演奏效果是由礼器、礼服以及列席者秩序排列、行为举止来决定的。‎ D. 古代礼乐所承载的是集体性的情感,与个人的情感和喜好关系不大,是一种庙堂音乐。‎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能有效消除现代人们的孤独感”错误。从文中“也许可以帮助处于孤独状态的人走出困境”的信息来看,“也许”一词没有肯定,只是作者的主观推断。“实现情感上的深层沟通”于文无据。故选D。‎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以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和稳定社会结构为立论前提”分析错误,以礼乐的审美功能为立论前提。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是因为八份之舞不利于贵族气质的培养”分析错误,从文中信息来看,应是认为他们演奏这样的礼乐违背了礼乐的等级化。B项,主观臆断,“对礼乐的教化功能视而不见”分析错误,“礼乐演奏的主要目的是传达尊卑长幼的观念,塑造温文尔雅、谦和有礼的贵族气质”说明礼乐的教化功能是其基本功能,不能认为对其教化功能视而不见。C项,以偏概全,文中有“礼乐有如此强烈的审美效果与其演奏场合有一定关系”的信息可见并不全是由演奏场合的外在形式决定。故选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身份 王琼华 李大怪爱画画。在他笔下,葡萄、藤萝、葫芦等藤本植物,如龙蛇飞走;枇杷、天竹、红梅等瓜果杂卉,却是古朴生动。而且,他不拘俗套,有雄健大度的写意风格。哪怕在款题上,他有时偏要题在紧密之处,敢疏敢密,颇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气势。‎ 原来李大怪读小学四年级时,无意中看到美术老师有一本已经没了封面的画册,翻了几页,便喜欢上了里面所画的花卉蔬果。刚好美术老师要调进城里,便把这本画册送给了他。李大怪如获至宝,天天临摹。哪怕后来辍学回村务农,他也没放下画笔。‎ 前不久,李大怪做梦都没有想到,他所画的《菜园》在一次美术比赛中斩获金奖。据说,专家评委看到《菜园》时,万分惊喜:“这位画家跟吴昌硕前辈一样,也是用篆糖草隶的笔法来画花卉蔬果,追求拙纯而活脱的笔墨,可谓雄健古茂,盎然之中有金石之气。”‎ 听到这大好消息,当年的美术老师从省城赶到李大怪居住的村子。见面时,李大怪问老师:“吴昌硕是谁呢?”“他是晚清民国时期的艺术大师。我当年送你的画册,便是吴昌硕先生的作品集。”老师解释道。李大怪哦了一声,嘀咕道:“难怪他们说我画出了吴昌硕风格。”‎ 接着,老师啼嘘起来。因为他发现,李大怪一个人住在一幢旧泥砖屋里,家里一贫如洗。“你不该这么穷!”‎ 李大怪羞愧地说:“都怪我干农活儿时喜欢走神。就说上个月吧,我一大早赶圩里买回两大捆菜苗,打算把几亩地都种上。刚种了二三十株,我脑子里突然闪进一幅画,便从地里跑回家里画了起来。日头落山时,我才想起菜苗还没种。到地里一看,菜苗全被日头晒死了。”‎ 老师感叹:“你命中注定就不是一个种菜的人!”‎ ‎“画几张画还能当饭吃?”‎ ‎“知道吴昌硕一幅画能卖多少钱吗?几年前,他的一幅《秋菊盈园》卖了414万元。”‎ 李大怪瞪目结舌:“啊,一幅画能卖这么多钱?”‎ 这时,老师掏出一张名片,李大怪才知道老师在省城紫金斋艺术品拍卖公司做了老总。老师信誓旦旦:“老师帮你好好包装一番,你这幅获奖作品便可拍出一个好价钱来。”‎ 很快,著名画家李大怪先生代表作拍卖活动在省城隆重举行。大厅里人头攒动。拍卖马上就要开始了。李大怪看了看大红横幅跟老师说:“我哪是著名画家?”‎ ‎“嘘!我警告你,千万别提你的身份!”‎ ‎“为什么?”‎ ‎“稍后,你会明白一切!”‎ 老师登上主持台,很兴奋地宣布:“今天,我们紫金斋拍卖会上所拍作品是李大怪先生的代表作,也是金奖作品《菜园》。李大怪先生从小离乡游学,遍访众多名家为师,甚至得到吴昌硕先生弟子的真传,堪称吴派传承者。所以,在业内早已有了‘吴昌硕第二’的美誉。此次,《菜园》起拍价二十八万!”‎ 一听,李大怪瞪大眼睛。而且,他几乎被什么人紧紧捂住了嘴巴,一口气也喘不出来。因为现场频频有人举板,叫价一路高涨。“三十万!”“三十五万!”……‎ 老师落槌时,《菜园》的卖价涨至五十八万元。李大怪知道,这笔钱足够自己回村里盖两三幢大洋房。这时,老师把李大怪请上主持台讲话。礼仪小姐马上递给他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讲话稿。但李大怪不想照稿子念,很腼腆地说:“我、我的画值不了那么多钱一—”‎ 老师一惊,马上说道:“李先生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 ‎“萝卜就是萝卜,芋头就是芋头,我就是一个种菜的人。家里穷得叮当响,老婆也跑了。反正,我不是著名画家,就是一个喜欢画几笔画的乡下人。”‎ 顿时,拍卖现场一片哗然。‎ 当晚,李大怪坐夜班车离开省城。一路上,老师气急败坏说的一句话一直响在他耳边:“什么画画的乡下人?你一句狗屁话,你的《菜园》就狗屁不如了!”‎ 不过,他回到村里听到一个好消息。村支书告诉他,经过驻村扶贫工作队核实情况,他已被列为“一对一”帮扶对象,全年可以得到1600元帮扶资金……‎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首段点明李大怪的兴趣爱好,概括出他在画作上与众不同的画风特点,为后面李大怪获奖以及美术老师为他包装作铺垫。‎ B. 虽然李大怪所画的《菜园》在比赛中斩获金奖,但他不知道吴昌硕前辈,这说明他对绘画方面的知识是不完整的。‎ C. “什么画画的乡下人?你一句狗屁话,你的《菜园》就狗屁不如了!”蕴含了李大怪美术老师对李大怪不懂感恩的愤怒之情。‎ D. 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以“1600元帮扶资金”与“五十八万元”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李大怪为人本分、实在的一面。‎ ‎5. 文中写李大怪读小学时的事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有人建议把标题“身份”改为“李大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和理解。‎ ‎【答案】4. C 5. ①表明了李大怪画画的兴趣、人生经历及身份,揭示了他在画坛上取得一定成绩的原因。②没了封面的画册,为后面其画风与吴昌硕前辈画风一致的情节作了伏笔,照应情节。③推动了后面情节的发展,使情节有了波澜。正是他小学时的美术老师当了紫金斋艺术品拍卖公司的老总,才会对他进行包装,说他得到了吴昌硕先生弟子的真传,是吴派传人,其作品才会在拍卖会拍出高价。 ‎ ‎6. 以“身份”为题更合适。理由: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形象生动,具有讽刺意味。③作画者身份的不同,其画作价值不同,以“身份”为题从而突出了小说不看作品质量只注重人的身份的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李大怪老师对李大怪不懂感恩的愤怒之情”分析错误。结合“老师气急败坏说的一句话一直响在他耳边:‘什么画画的乡下人?你一句狗屁话,你的《菜园》就狗屁不如了!’”分析可知,体现的应是画作交易不成的愤怒。故选C。‎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答题时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文中写李大怪读小学时的事情的作用,结合“原来李大怪读小学四年级时,无意中看到美术老师有一本已经没了封面的画册,翻了几页,便喜欢上了里面所画的花卉蔬果”分析,交代了李大怪画画的兴趣,揭示了他取得一定成绩的原因。结合“刚好美术老师要调进城里,便把这本画册送给了他。李大怪如获至宝,天天临摹”分析,为后面其画风与吴昌硕前辈画风一致的情节作了伏笔,照应情节。结合“这时,老师掏出一张名片,李大怪才知道老师在省城紫金斋艺术品拍卖公司做了老总”“听到这大好消息,当年的美术老师从省城赶到李大怪居住的村子”分析,推动了后面情节的发展,使情节有了波澜。‎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需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以“身份”为题更合适。结合文本内容“‘萝卜就是萝卜,芋头就是芋头,我就是一个种菜的人。家里穷得叮当响,老婆也跑了。反正,我不是著名画家,就是一个喜欢画几笔画的乡下人’”“什么画画的乡下人?你一句狗屁话,你的《菜园》就狗屁不如了!”“嘘!我警告你,千万别提你的身份”“所以,在业内早已有了‘吴昌硕第二’的美誉。此次,《菜园》起拍价二十八万!”“老师落槌时,《菜园》的卖价涨至五十八万元”等内容分析,制造悬念,吸引读者。作画者身份的不同,其画作价值不同。具有讽刺译为。如认为改为“李大怪”也可以,言之有理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年初一凌晨四点的哈尔滨,刚刚迎接完新年的人们大多仍沉浸在睡梦中,清洁工王晓明和工友们已经开始工作。‎ ‎②响了半宿的鞭炮声也归于沉寂,空荡荡的大街上只剩下闪烁着的党虹灯和正在清理鞭炮碎屑的清洁工人。在哈尔滨市香坊区赣水路,地上满是燃后的烟花垃圾和鞭炮碎屑,远处望去好像给街道铺上了一层红地毯。清洁工王晓明和工友们正在把散落的鞭炮屑扫成一堆,然后装上垃圾车。放鞭炮是中华民族庆祝春节时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大量的鞭炮碎屑也给城市的环境和安全留下了麻烦,于是,除夕的凌展也就成了清洁工人们最辛苦的时候。‎ ‎③“昨天也是和全国人民一样吧,欢度春节,然后看那个春节晚会到两点左右。但是因为工作需要嘛,我们一样要起来工作,就是说用我们的勤劳吧,为我们哈尔滨的市民做出一份微薄的贡献,把没有燃尽的鞭炮隐患降到最低吧。”王晓明告诉记者,为了不耽误工作,看完春晚她只在床上睐了一会就马上来到岗位上了,虽然有点辛苦,但是等天亮大家出门的时候能看到一个整洁的城市,自己心里也高兴。‎ ‎④寒冬中的哈尔滨,清晨时分气温格外的低,寒风吹到人的脸上好像被刀割一样,记者肩上原本满电的摄像机刚用一会就开始低电报警,但清洁工人们仍全神贯注地清扫着这个城市,由于鞭炮屑太零碎不好装车,清洁工人崔志和就用自己的双手捧着碎屑往车上倒。当记者要采访他的时候,他只是憨厚地笑笑说:“我们就是干这个工作的嘛,没啥说的。”‎ ‎⑤哈尔滨市香坊区清洁二中心的主任赵东红说:“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吧,安排大家四点钟,比平时早一个小时的时间出来清扫街路,这样就是在八点钟出行的时候给市民一个清洁卫生的好环境。”他还告诉记者,为了让市民有一个干净的出行环境,工人们自己要求要力争在早晨8点钟之前将鞭炮碎屑清理干净。‎ ‎⑥清晨5点半左右,街路上陆续开始有车辆行驶,清洁工人身上的反光马甲在车灯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他们用自己的劳动美化了城市,同时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⑦清晨6点,天色微亮,又开始听到鞭炮的响声。在大家开始享受大年初一的喜庆与热闹的时候,“城市美容师”们依然在辛勤地工作着,和清洁工人们一起清扫街路的赵东红笑着对记者说:“为了城市的美丽,我们挺值。”‎ ‎(摘编自齐泓鑫《清洁工人:为了城市的美丽》)‎ 材料二:‎ 近日,鹤山市举行环卫工人慰问会和“共筑创文风景线,同庆环卫工人节”感恩晚会。当天,‎ ‎15名鹤山市环卫工人获评“优秀城市美容师”,59名在一线岗位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环卫工人获得表彰。随后,现场举行了趣味游园活动,环卫工人们兴高采烈地参加了垃圾分类、转呼啦圈、快乐拼图等游戏。在感思晚会上,歌舞、小品、咏春表演等10多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 活动中,鹤山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一年,鹤山市环卫事业在改革创新中不断进步,离不开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希望广大环卫工人继续发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为改善市容环境卫生、创建文明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鹤山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环卫工作,今年年底前,住建部门将向符合中请条件的环卫工人推出公租房优惠政策。同时,继续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加快环卫事业改革,推动环卫工作再上新台阶。”该负责人表示。‎ ‎(摘编自《江门日报》)‎ ‎7. 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非常注意锤炼语言,善于运用动词,如第二段“响”“清理”“铺”“散落”“扫”“装”等,表现力强,使文章具有文学意味。‎ B. “寒风吹到人的脸上好像被刀割一样”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当时狂风肆虐、天气寒冷的状况,令人害怕不已,更别说记者了。‎ C. 材料一中加上记者到场的感受,增强了现场感,这样,读者也会和作者一样感知到新闻的现场,从而提升了新闻的意境和品位。‎ D. 鹤山市负责人表示,住建部门将推出公租房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环卫工人也可享受,同时,加大环卫设施投入,推动环卫工作的进步。‎ ‎8. 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几十个字就交代了新闻的五个要素,使人们对这个新闻事件有基本了解,这是新闻结构中的导语。‎ B. 第二段描写场景,叙述事件,并发表议论,如“给城市的环境和安全留下了麻烦”“清洁工人们最辛苦的时候”等是议论。‎ C. “清洁工人身上的反光马甲在车灯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同时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一句既说明了事实,又表达了感情。‎ D. 本文没有一味地进行说教,作者深入采访第一线,用大量鲜活的现场语言,热情讴歌了环卫工人的平凡与知足常乐。‎ ‎9. 以上两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D ‎ ‎9. 材料一侧重描写清洁工人在特定时间的工作,记述了清洁工人的辛苦和贡献。表达了对环卫人的崇敬之情;材料二侧重介绍政府对环卫工人的关心、慰问,对环卫工人价值的肯定。‎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寒风吹到人的脸上好像被刀割一样’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当时狂风肆虐、天气寒冷的状况,令人害怕不已,更别说记者了”解说错误,原文说“但清洁工人们仍全神贯注地清扫着这个城市”,并没有写出人们的害怕。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一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本文没有一味地进行说教,作者深入采访第一线,用大量鲜活的现场语言,热情讴歌了环卫工人的平凡与知足常乐”解说错误,讴歌的是环卫工人的平凡、辛劳和乐于奉献,没有体现知足常乐。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两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材料一以时间为线索,选择大年三十这个特殊的日子,记者深入第一线,集中描写了各个时间段的环卫工人们的工作,并且穿插采访采访,生动刻画了环卫工人辛勤艰苦的工作,突出了他们对城市的贡献,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他们工作的钦佩崇敬之情;材料二以环卫工人慰问会和感恩晚会为切入点,第二段报道了政府表彰优秀环卫工人的情况,第三段写政府对环卫工人辛勤劳作的感谢和肯定,最后一段写政府准备对环卫工人的关心和支持。综合一下以上,整理一下用简洁文字表述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陵,字孝穆,东海郏人也。八岁能属文,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陵累求复命,终拘留不遣。‎ 绍泰六年,除散骑常侍。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叡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勒免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高宗慕历,封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及朝议北伐,高宗曰:“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帅。”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曰:“臣同徐仆射。”陵应声日:“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逐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七岁谨日章。陵性清简,无所营树,禄体与亲族共之。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陵亲戚有贫量者,皆今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其周给如此。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逐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选自《陈书·徐陵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保量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B. 及候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C. 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D. 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兼,文中表示兼任官职,与其用法类似的词语还有“领”;“除”“拜“也可以表示授予官职。‎ B. 纂历,文中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C. 朕,秦以前人们不论尊卑,都可自称“朕”,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D. 食建昌邑,指依靠建昌封邑租税生活,食邑是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陵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徐陵广涉史籍,颇有口才;他奉命出使北魏时,宴席上受到魏收的嘲讽,结果徐陵反过来嘲弄了魏收,让魏收羞愧难当。‎ B. 徐陵不畏强权,积极谏言。安城王依仗皇帝弟弟的身份,阻塞诉讼,大臣不敢言说,徐陵带领御史台官员对其进行弹劾,罢免了他的侍中、中书监等职。‎ C. 徐陵力排众议,坚持己见。高宗决定北伐,让大臣推荐元帅,朝臣共同签名推举中权将军淳于量,徐陵力排众议,坚持推荐吴明彻。‎ D. 徐陵举荐有功,受到称赞。徐陵举荐吴明彻与裴忌后,皇帝诏令吴明彻为大都督,裴忌监军事,攻取了数十州。后来高宗摆设酒宴时,举杯称赞徐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 ‎(2)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答案】10. D 11. B 12. B ‎ ‎13. (1)徐陵那些贫穷的亲属,徐陵让他们都来领取,数天就领完了,以致徐陵自己家不久也(食用)缺乏、断绝了。‎ ‎(2)每当一篇文章刚写好。有兴趣爱好的人便已传抄背诵。于是他的文章散布华夏外夷,好多人家藏有他的文章。‎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京师”“ 围城之内”“ 魏禅”作前句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AB;“会”表时间,前面断开;“蔬食布衣”是一个词,不可拆。布衣:布制的衣服 蔬食:粗食,以草菜为食。 穿布衣,吃粗粮。 形容生活节俭朴素,排除C。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纂历,文中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错误,我国封建王朝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不一定是最年长。故选B。‎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B项,“安城王依仗皇帝弟弟的身份,阻塞诉讼”错误,原文“直兵鲍僧叡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是直兵鲍僧叡抑塞辞讼,张冠李戴。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贫匮”,贫穷;“寻”,不久;“致”,导致;“乏绝”,缺乏断绝。(2)中的“出手”,写好;“好事者”,有兴趣爱好的人;“被”,散布;“华夷”,华夏外夷;还要注意“遂被之华夷”省略主语。‎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暮秋山行 岑参①‎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曼②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愚越昨夜鸣,慈草色已陈。③‎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注】①诗人早年奔走京洛,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两度出塞,后辗转仕途,客死成都旅合。②是:天空。此处指秋季的天。③“愚熄昨夜鸣,蕙草色已陈”以愚熄已鸣、芳草色陈比喻盛时已过,年岁渐高,抱负难以施展。‎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开头“疲马卧长坂”一个“疲”字,以马的疲于山行,反衬了山间景色宜人。‎ B. 三、四句以风吹空林、仿佛有人来表现山林的“空”,生动地写出环境的幽深寂静。‎ C. 五、六句诗人的视角由天上转到地下,描绘了秋日凉雨初霁,路上行尘不起的景象。‎ D. “千念集暮节”一句意为正是岁暮时节,在萧瑟秋风中,诗人百感交集,统领下文。‎ ‎15. 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简析全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的。‎ ‎【答案】14. A 15.‎ ‎ ①全诗采用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情感。②全诗前六句主要描绘了暮秋的景色。突出了山林的空寂。衬托出诗人倦于仕途奔波的空虚惆怅的心境。③后六句情景交融点明自己此时“远行客”的处境,抒发了盛年已逝、抱负难展之情,直接道出内心因为远行奔波而毫无成就引发的“苦辛”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反衬了山间景色宜人”说法不当,以马的疲于山行,衬托了人的倦于奔波。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核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首先指出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歌是如何运用表达技巧的,最后点出诗歌运用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从抒情方式的角度简析全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具体看诗歌,前面六句写景:“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写马山间停歇,而且是“疲卧”,直接以马的疲于山行衬托了人的倦于奔波,又以渡口西沉的斜阳来烘托诗人的心境;接下来写暮秋时节山行的环境,是借景抒情,先以风吹空林来表现林的“空”,又以仿佛有人而实则无人来衬托林的“空”,幽深静寂的环境写得十分生动;“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将山间景色点染得更为幽静空寂。映衬的却是诗人空虚惆怅的心境。后面六句情景交融,有景语,更有情语“悲”“苦辛”,点明处境“远行客”;“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用屈原诗意,以鶗鴂已鸣芳草色陈,比喻盛时已过年岁渐高,抱负难以施展,流露出对岁月实际是对自身处境的深深忧虑。最后两句又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处境:岁月已晚,而自己仍在异乡漂泊奔波,表现此行之遥远艰辛,同时暗示出远行奔波之毫无成就。而“苦辛”二字则为“暮秋山行”作了总的归结,从而突出了诗人倦于仕途奔波的心境。具体作答时,可先指出前六句景物描写抒情方式以及抒发的感情;再答后六句抒情方式以及抒发的情感,这样条理清楚,便于组织文字。‎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将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3)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因为岁月流逝,年长色衰只能“________”,回想自己昔日“五陵年少争缠头”的时光也只能“________”。‎ ‎【答案】 (1).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 春花秋月何时了 (4). 往事知多少 (5). 老大嫁作商人妇 (6). 梦啼妆泪红阑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鉴、复哀、春花秋月、梦啼、妆泪、阑干。‎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国是一个美食大国,但食用野生动物这一陋习还长期存在,比如像粤菜就以烹调野味著称,其利用野生物种作为加工原料的情况可谓令人__________。人们食用野生动物的原因其实并不难分析。野生动物来自于大自然,其中有一些物种味道鲜美,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人们对它们自然是__________。此外,在我国传统的健康观念中一直就有“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因此造成一些人认为食用某种动物可以治疗某些疑难病症,增强身体的机能,这当然更是__________了。除了保健治病外,显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也是食客们食用野生动物的主要原因。( )而它们与人类一样都是生态系统的一员,如果人类今天不对它们进行保护,迟早也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其实,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并积极__________。国家也须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公民的行为。当然,只颁布相关的法律还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改正野生动物滥捕滥杀的局面,最根本的还是要从人们的观念出发,改变人们嗜食野味的陋习,宣传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侧目而视 如蚁附膻 无稽之谈 摇唇鼓舌 B. 侧目而视 趋之若骛 流言蜚语 摇唇鼓舌 C. 瞠目结舌 如蚁附膻 流言蜚语 奔走相告 D. 瞠目结舌 趋之若鹜 无稽之谈 奔走相告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口福,肆无忌惮地捕杀野生动物,一些本来数量庞大的物种逐渐成了濒危动物,甚至灭绝。‎ B. 一些本来数量庞大的物种,在人们满足自己的口福之时,遭到肆无忌惮地捕杀,逐渐成了濒危动物,甚至灭绝。‎ C. 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口福,肆无忌惮地捕杀野生动物,这样的局面导终将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而得到改变。‎ D. 一些本来数量庞大的物种逐渐成了濒危动物,甚至灭绝,这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口福,肆无忌惮地捕杀野生动物造成的。‎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要想改正对野生动物滥捕滥杀的局面,最根本的还是要从人们的观念出发,宣传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改变人们嗜食野味的陋习。‎ B. 要想改变对野生动物滥捕滥杀的局面,最根本的还是要从人们的观念出发,改变人们嗜食野味的陋习,宣传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 C. 要想改变对野生动物滥捕滥杀的局面,最根本的还是要从人们的观念出发,宣传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改变人们嗜食野味的陋习。‎ D. 要想改变对野生动物滥捕滥杀,最根本的还是要从人们的观念出发,宣传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改变人们嗜食野味的陋习。‎ ‎【答案】17. D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今也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含贬义。膛目结舌: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也形容人害怕的表情。结合“利用野生物种作为加工原料的情况”分析,选用“瞠目结舌”。如蚁附膛:比喻像蚂蚁去附着在有腥味的羊肉上那样去巴结有钱有势的人,贬义词。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含贬义,也可以是中性。结合“其中有一些物种味道鲜美,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分析,选用“趋之若鹜”。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话。流言蜚语:多用来指那种出于险恶的用心躲在背后散布的坏话。结合“一些人认为食用某种动物可以治疗某些疑难病症,增强身体的机能”分析,选用“无稽之谈”。奔走相告: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摇唇鼓舌:指用言辞进行煽动、游说或大发议论。结合语境内容“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并积极”分析,选用“奔走相告”。故选D。‎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从上文的陈述,衔接的主语应该是“人们”可排除B项、D项,从下文“它们与人类一样”分析,可排除C项。故选A。‎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搭配不当,“改正”和“局面”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按照逻辑关系,应是“宣传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改变人们嗜食野味的陋习”。D项,成分残缺,应在“野生动物滥捕滥杀”后加上“的局面”。故选C。‎ ‎20.下面是某小区给全体业主的倡议书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近日,小区物业多次接到大伙儿投诉,反映小区一些人在消防通道以及公共区域堆放东西,这不仅弄脏了小区环境,也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希望全体业主自觉遵守小区管理规定,及时拿走,共建美好家园。‎ ‎【答案】①“大伙儿”改成“业主”②“一些人”改成“部分业主”③“东西”改成“杂物”④“弄脏”改成“破坏”⑤“拿走”改为“搬离”‎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大伙儿”,口语化,改成“业主”;“一些人”,表意不明,结合“某小区给全体业主的倡议书的片段”分析,改成“部分业主”;“东西”,表意不清楚,改成“杂物”;“弄脏”和“环境”搭配不当,改成“破坏”;“拿走”,口语化,改为“搬离”。‎ ‎【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把敬辞用在自己身上就很可笑;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21.请仿照下面的段落示例,从下面两幅图中任选一幅,为其配上合适的画外音。要求:句式一致,字数大致相等,语言连贯得体生动形象。‎ 画外音示例:‎ 为了庄稼而来 想让桌上摆满可口的饭菜 付出了四季的时光 化作一粒粒饱满的粮食 虽然是一方普通的土地 但是中国有我 就有充实的粮仓 ‎(1)(2)‎ ‎【答案】参考示例,(1)为了建筑而来/想让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付出了烈日下的汗水/化作一面面牢固的墙壁/虽然是不起眼的砖瓦水泥/但是中国有我/就有结实的房屋(2)为了交通而来/想让一个个路口安全畅通/付出了雨雪中的辛劳/化作一条条有序的车队/虽然是快速的城市节奏/但是中国有我/就有安全的通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好看清题目要求,然后仔细读图,分析图画要素信息,认真揣摩出题者意图和易出错之处,组织文字作答。本题是图画转换文字类题目,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画面的构成入手,摄影的画面构成,包括人与景物、不同景物之间的组合,不同色彩的巧妙组合以及光影的搭配,体现了摄影师的主观意图和情感;也可以从震撼人心的场景和细节入手,摄影作品常常给人瞬间的美感,画面定格的是人或物在特定场景中的精彩动作、传神表情以及物体的细微而突出的特征;也可从图片背后的故事入手,读图不能仅仅叙述图片故事,要透过画面,分析图片的内涵及主题;还可以从想象人物的心声入手,读图时要延伸画意,想象人物可能的心理活动。本题要求仿照下面的段落示例,从下面两幅图中任选一幅,为其配上合适的画外音。先分析所给例子,图画中是一个农民抱着一捆沉甸甸的庄稼,农民面带喜悦;再看所给例文,先是指出画面图景,然后想象农民辛劳的结果,以及他们辛劳的意义,采用的是由实到虚,以小见大的逻辑顺序。所以第一幅图画是一个建筑工人在以高楼为背景的画面砌墙的场景,我们可以接着想象建筑工人的目的,接下去写他们辛劳的目的,最后指出他们辛劳的重要意义。同理可以构思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图画。‎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学生社团参观南唐二陵,谈起李后主的亡国原因。‎ 甲:李煜只是个词人,却偏偏当上了君主,他的亡国是“小材大用”的后果。‎ 乙:“小材大用”是封建“家天下”的恶果,今天仍有肃清其流毒的必要。‎ 丙:哪一个人也不是天生的“大才”,即使是伯乐,很可能也是养马工成长起来的。‎ 丁:“小材大用”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人才总是由“小材小用”到“小材大用”最后“大材大用”。不让“小材大用”恐怕一辈子也成不了“大才”。‎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夯实才干,演绎精彩人生 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因而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人才,才能大小因人而异,才能施展因时而异。要我说,不管是什么人,只有夯实才干,方可演绎精彩人生。‎ 翻开历史的书卷,古往今来,一个个英雄豪杰以他们的才情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曲辉煌灿烂的人生华章。甘罗十二为宰相,以自己的才华为秦国获得16座城池,阿基米德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保家卫国,袁隆平潜心研究杂交水稻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他们都是站在自己的历史舞台上,殚精竭虑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出来,所取得的丰功伟绩。试想,他们没有真才实学还能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答案不言而喻,没有才干,对于一个人而言,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想取得成就无异于痴人说梦,等同于建造空中楼阁!‎ 有不少人纠缠于南唐二陵的命运,探讨李后主亡国的原因,这个见仁见智,但李煜“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已有定论,历史也早已把他定格在过往的天空中。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需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关注当下。太阳月亮放射夺目的光辉,可是如米小的苔花也牡丹般盛开,我们要积极行动,夯实才干,让自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施展才华,大显身手,演绎精彩人生。‎ 打铁还要自身硬,前提是我们要夯实才干!‎ 如何夯实才干?夯实才干需要竞争。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竞争赋予我们压力和动力,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己的水平。夯实才干也需要合作。它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精诚合作会使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 最重要的,夯实才干离不开坚持。《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进入 “钢七连”,依然遭到别人的嘲笑与排斥,可是他不抛弃、不放弃,直至进入了所有军人都羡慕的特种作战大队“老A”。在调到全团最差的荒原五班时,他没有随其他室友放任自流,坚持不懈地负重完成无人监督的越野跑和早已让平常人乏味的军姿,还风雨无阻的修“路”。正是因为坚持,他才抵达了所有人心中的“天路”,因为许三多明白生命是无法准确计算的,谁也无法在人生的开始就得知是输是赢,就要一直坚持到底。‎ 是啊!人生就像一叶扁舟,在苍茫无际的大海上航行,不同的历程创造出不同的硕果。夯实才干方可扬帆远航,演绎精彩人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本题由材料和任务两部分组成,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和任务要求,把握材料中心,依据任务要求,确定立意。材料集中讨论的是大材小用还是小材大用的问题,核心问题是一个人要有才。这是一个时代感现实性很强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具体立意时,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①要人尽其才。不管是大材还是小材,都要找到合适的位置,实现人生价值。②要夯实才干。要取得成绩,必须有扎扎实实的才干,而才干需要夯实,夯实才干,一切才有了可能。③人才是磨练出来的。才总是由“小材小用”到“小材大用”最后“大材大用”。④人才需要正确培养。⑤需要树立正确人才观。‎ 相关材料积累:‎ ‎1. 甘罗十二拜相。甘罗虽然小小年纪,但却能凭借自己才能想出奇计,使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十几座城池 ,由此受到秦始皇的封官赏地 ,并让自己名垂后世。‎ ‎2. 阿基米德保卫祖国。叙拉古和罗马帝国之间发生战争,是在阿基米德年老的时候,罗马军队的最高统帅马塞拉斯率领罗马军队包围了他所居住的城市,还占领了海港。阿基米德虽不赞成战争,但又不得不尽自己的责任,保卫自己的祖国。阿基米德眼见国土危急,护国的责任感促使他奋起抗敌,于是阿基米德绞尽脑汁,日以继夜的发明御敌武器。‎ ‎3. 袁隆平配植杂交水稻。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荏苒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4.傻得可爱许三多。有时候真觉得他傻,但他傻的可爱,有时候真觉得他倔,但他倔得傲人!我们在看他的时候是不会觉得很好笑,可是,笑着笑着发现又哭了。是的,他带给我们的已经不仅仅是敬佩,他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心灵的洗礼,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这就是许三多!‎ ‎5.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孙中山)‎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胡瑗)‎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高尔基)‎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仲)‎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本文结构模式可采用“引—议—联—结”,或者是层进式都可以。可先引用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夯实才干,演绎精彩人生,然后列举事例分析原因,然联系现实谈如何夯实才干,最后总结,总结是注意照应标题和开头,让文章结构严谨。‎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 ‎

相关文档